54.求生
我以為很快就能夠抱到尚宇,但是卻遲遲等不到護理師將他給抱來,最後我等到的,是醫師進來了我的恢復室。醫師說尚宇出生時雖然有哭,但隨後立即不正常發紺;那是缺氧造成的全身皮膚反黑,一經發現就緊急轉送新生兒科,替尚宇做進一步檢查。醫師要我先好好休息,等新生兒醫師那邊的結果。
產後第二天,收到了新生兒科雪上加霜的消息。尚宇一出生體重只有兩千七百克,除了略輕之外,心臟跟肺臟檢查出問題;他的心臟有一個洞,肺泡的發育也不完全。發生在尚宇身上的狀況,通常都是早產兒才會出現的。
送到新生兒病房的尚宇血氧濃度過低,同時合併持續性肺動脈高壓;正常的嬰兒血氧濃度應該都要有90%以上,尚宇只有30%~50%。給予氧氣後仍然沒有提升,不久之後尚宇就無法自主呼吸了,因此醫師當機立斷,先立即幫他做了插管。
由於情況十分危急,沒時間等家屬簽插管同意書,當時若不立即插管,尚宇可能會窒息而死;或是因為長時間的缺氧,造成大腦永久性的損傷。醫師仔細地說明著尚宇的狀況,並且將手中的單子遞給我簽名。
眼前的插管同意書、放棄急救同意書,以及太多的醫學專有名詞,把我的腦袋轟得一片混亂。唯一聽懂的只有醫師說的:「我們會盡力搶救,家屬自己也要先做好心理準備。」
“醫生你在說什麼?”
“醫生你要家屬準備什麼?”
“你們會盡力搶救是什麼意思?”
我不斷去想著,懷孕的期間我做了什麼。孩子39週又好幾天出生、足月的孩子;除了體重略輕點之外,一切都跟其他嬰兒一樣啊。但現在醫生卻在尚宇的身上,插滿各種粗細不同的管子,然後告訴我,尚宇可能撐不了多久。
我到底做錯了、什麼為什麼我的孩子才一出生,就要受這樣的痛苦?
我開始自責,我認為孩子可很能是想要求死;因為在懷孕期間我不快樂,我甚至害怕他出生後會因為養不起,然後全家一起走上絕路。他是不是感應到了我這樣的念頭,覺得他的出生對我來說,是一種負擔,所以才不想活?
「妳懷孕還在房間釘東西對不對?」
「媽媽去宮廟替妳問的啦,神明說驚動胎神了。」
「妳去加護病房把這個符放在尚宇身上就行了。」
「不能放?神明說只有這樣才能化解啊!」
我明白父母也是出於愛孫,但他們中毒一樣的迷信只讓我更加的自責,更加認定自己是個失職的母親。住院期間我還能假裝冷靜,聽醫生的話努力擠奶存起來,某天如果尚宇好轉了,就可以馬上有奶給他喝。
每一天都像是贖罪似的拼了命地擠奶,住院的那五天就塞滿了加護病房的冷凍庫,護理師要我暫時別再送奶過去了,因為尚宇現在只能透過點滴打葡萄糖;別說現在沒辦法喝奶,就算他現在能喝,冷凍庫那一堆他也喝不完。
住院五天後我辦理了出院,但是尚宇仍然在醫院跟死神搏鬥,丈夫的產假結束回到了部隊;我每天自己騎著機車,從高雄到屏東去探視小孩。加護病房每天只開放兩個時段給家屬探病,一次只有半小時,那半小時的時間,我都會看著緊閉雙眼的尚宇,不斷對他說話。
「尚宇對不起,媽媽希望你活下來、媽媽不想要你死…」
不知道是否聽見了我的呼喚,或是他本身的求生意志也很堅定,原本被告知病危的尚宇,在住了快二十天的加護病房後,病情開始慢慢好轉。醫生說會慢慢減少一氧化氮的濃度,讓他自行練習呼吸。
努力了三週後,尚宇終於轉到普通病房了,而我也終於第一次用雙手抱到他。
我的肌膚能感受到尚宇是真實的在我懷中,他的體溫與心跳;以及他小小的頭顱隨著尋乳反射動來動去,直到他確實的含住了我的乳頭,用笨拙的方式吸吮著。吸吮的技巧就跟尚謙一樣糟糕呢,你這樣吸我會很痛的。
但沒關係,你活著就好…
*******
👇🏻完整著作內容請至社團觀看
1.先填寫google表單: https://lihi1.com/lIqUe
2.再去社團按加入: 花花遇見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實際應用
3.等待管理員審核批准(未填表單無法批准入社唷)
#阿德勒 #個體心理學 #被討厭的勇氣 #生命的意義 #自卑與超越 #理解人性
自行出院同意書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日疫情重點【部桃院內感染,連3天零本土案例,但風暴仍要觀察到2月底;北北桃地區醫院,今起全面不開放探病;一被匡列18歲少女居家隔離期間猝死,死因待查】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簡稱部桃)發生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院內群聚感染事件,目前累積15人確診。在上週日(24日)出現兩2名不明感染源的院內感染個案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大規模擴大匡列範圍,目前3,482人居家隔離中。今日也同樣無新增病例,已經3天沒有本土個案,而相關隔離、疫調依然持續進行中。
此外,全球COVID-19疫情依然持續升溫,確診人數已經來到接近1億人,美國更佔四分之一,超過2,500萬人。今日台灣新增3例境外移入,分別自菲律賓、緬甸、美國入台,入境邊境防疫、社區檢疫,都不得輕放。
■18歲居家隔離少女猝死,指揮中心:有慢性病史,待法醫採檢
今天上午,傳出一名桃園市18歲居家隔離的少女在家中猝死。據桃園警方和衛生局指出,該名18歲少女有癲癇病史,1月5日至19日、21日至23日曾在桃醫新屋分院住院治療,而21日至23日的隔壁病床病患,曾經在部桃本院住院過,因此也被匡列為居家隔離對象。
今天上午約11時,家人要送餐時發現她沒有呼吸心跳,趕緊聯絡消防人員前往,家屬放棄急救,詳細死因仍待釐清。
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則說明,「這名女性本身有慢性病史,據了解今天在家中突然失去呼吸心跳,目前會請法醫相驗,也會採檢。」
這是第二起居家隔離期間猝死患者。日前一名關島人道包機返台的70多歲男性,11日返台、14日被發現死亡,但隔天採檢結果顯示,其COVID-19呈陰性。
■本土連3天0確診,專家:不代表已脫離風暴,陪病者易有漏網
截至今天,部桃感染案連續3天未出現本土案例。台大醫院內科加護病房暨呼吸照護中心主任古世基表示,這是一個好的開始,但不代表完全脫離風險,「從最後一個確診個案(1月24日確診)往後加上14天,再算上有可能出現的無症狀感染、或是被環境間接傳染到的個案,最寬鬆的算法,到2月底都沒有個案,這起案子要擴大到大規模感染的機率就很低。」
古世基表示,這起院內感染案目前看來逐漸穩定,不過還是觀察到2月底最保險。現階段要觀察是否有無症狀感染者出現,因為無症狀第一時間難以被揪出,但若傳染給別人,一定會有人出現症狀,這樣也可能會出現小規模群聚。
雖然指揮中心大規模回溯出院病患,不過,對探病者的追溯並不容易。古世基說,疫情趨緩期,醫院雖然有限制陪病人數,但對探病者並沒有全部探實名登記、插健保卡,所以要全部回溯匡列,也很難將探病者都一一找回,容易有漏網之魚,是待觀察的重點。
■ 今起到2月9日,北北桃醫院全面禁止探病;部桃將全院採檢、擴大消毒
指揮中心持續擴大匡列接觸者,同時先阻斷最難掌控、也容易在社區趴趴走的探病與陪病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宣布,北北桃地區醫院,自今(27)日開始,全面停止開放探病,陪病者也限定只能2人,初步實施到2月9日。
而病人實施手術,家屬須簽署同意書的狀況,及急診、加護病房或安寧特殊單位,醫師需要向家屬說明病情,或病患病情惡化、醫療處置需要、需長時間住院病患等狀況,則屬例外,評估後若通過則可探病。
目前部桃相關的居家隔離者3,482人,包含醫院相關人員399人、社區473人、回溯出院病人、陪病者、同住家人共2,610人,人數預估將持續增加。陳時中表示,已在各醫院都設置戶外貨櫃採檢屋,一天最多可採檢600到800人,支援近期大量篩檢人潮。
至於部桃院內部分,陳時中表示,有143名已醫護隔離期滿,採檢都呈陰性,正進行自主健康管理,同時在家裡進行整備。接下來會與目前的醫護人力做區隔,分成兩批,交替上班,也可以避免再有交叉感染的風險。不過,2月4日,部桃全院會全面再做一次採檢,包括留院員工、返回工作崗位的醫護、全院環境也會採檢。
環境消毒部分,也會擴大。雖然目前院內感染個案地點都在該院醫療大樓,另一棟獨立的綜合大樓第一時間相關疫調未發現異狀,但陳時中強調,因為部桃感染案已經發生超過2週,指揮中心認為可以再針對309位醫護做一次採檢,也會再對環境消毒、採檢,確保大樓維持乾淨。
一名曾投入傳染病防治工作的醫師指出,部桃的院內感染散發在不同樓層、又出現找不到感染源的個案,極可能是因為醫院中身上帶有病毒的病人流動,比大家想得多很多,如果有些沒有被確診出來的個案在醫院裡趴趴走,這些是疫調不容易問出來的死角,清空、全面消毒,是減害防治必要的手段。
■台鐵女列車長列為居家隔離者,指揮中心:非密切接觸者,無須再匡列台鐵乘客
今日也傳出一名台鐵女列車長在23日前往桃園某醫院就診,因該院有確診者,列車長26日晚間被桃園市衛生局通知,就診同時間有確診個案進出,因此列為居家隔離,引發乘客關注。
台鐵隨即發出聲明強調,該列車長於1月27日凌晨勤務結束,就依照防疫規定,安排防疫計程車返家隔離,將隔離到2月7日,且已掌握列車長23日至26日的足跡,今將徹底消毒。
陳時中表示,這名列車長是案889的接觸者。案889是一名60多歲男性,1月8日到11日於部桃12樓住院,20日起出現發冷、疲倦症狀,23日在因牙痛就醫,量測發燒,因此隔離採檢,於24日確診。而列車長在案889就醫期間,人也在醫院就醫,因此被匡列為接觸者。
陳時中說,照定義,列車長並不算密切接觸者,只是這一次將匡列的範圍拉大,案889在醫院的前後半小時、在同一個地方的病患,都被匡列。此次共匡列160人,其中157人為病患、3人陪病者,其他陪病者還在持續匡列中。
至於列車長在23日到26日還在執勤,接觸到許多搭台鐵的乘客,需不需要匡列?陳時中解釋,除了這次已將居家隔離範圍拉大之後,這些乘客都算接觸者的接觸者,感染的風險非常低,請民眾不需恐慌。而台鐵自己匡列自主健康管理者,屬於內部公司治理方式,提高警覺也是好事。
■新增3例境外移入,自菲律賓、緬甸、美國入境
今天新增3例境外移入,分別自菲律賓、緬甸、美國入境。
一名30多歲的菲律賓籍移工(案892),今(2021年)1月6日來台,持有登機前3日病毒核酸PCR陰性報告,1月19日檢疫期滿採檢陰性,至宿舍自主健康管理,期滿後應雇主要求自費採檢,今日確診,因個案無症狀,也沒有接觸任何人,因此沒有新增匡列接觸者。
一名30多歲緬甸籍船員(案893),今(2021年)1月3日來台,持有登機前3日病毒核酸PCR陰性報告,入境後至防疫旅館檢疫。1月18日檢疫期滿後至其他處所至主健康管理,期滿後因預計出海,於25日搭乘專車到醫院自費採檢,今日確診。此個案沒有症狀,衛生單位匡列接觸者27人,其中12人居家隔離、15人自主健康管理。
最後則是一名本國籍40多歲女性,2019年10月到美國工作,今(2021年)1月17日入境,持有登機前3日病毒核酸PCR陰性報告,入境後到住家居家檢疫。她於1月19日出現咳嗽、流鼻水、喉嚨痛,自行服藥症狀改善;1月24日出現腹瀉、發燒症狀,25日通報後衛生單位安排就醫,今日確診,現正匡列同班機乘客。
■總統蔡英文請民眾持續配合防疫,專家提醒:春節是下個考驗關鍵
今(27)日下午,總統蔡英文也發表防疫談話,表示近期部桃事件,指揮中心大幅匡列居家隔離人數,造成社會氣氛緊張,希望民眾相信專業、保持信心,並持續落實防疫,就能有一個安心的過年。
蔡英文表示,自2003年SARS後學到慘痛經驗,是大家對抗疫情要把握3關鍵,包括國民隊指揮中心各項防疫指引的配合,是成功防疫的關鍵;不分中央、地方,都應同心面對疫情,中央會全力支援地方防疫、強化協調機制;最後是團結意識,社會共同挺醫護、挺桃園、挺一線防疫人員。
古世基則呼籲民眾,要持續維持社交距離、戴口罩、勤洗手,這些習慣應該要隨時保持,不要因疫情變化而有改變,但也不必人心惶惶。他表示,下一個挑戰是將來臨的農曆春節,民眾大範圍的移動較容易提高風險,他呼籲民眾年節期間還是少群聚接觸、防疫優先。(文/陳潔 ;攝影/陳曉威、楊子磊、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延伸閱讀
【真的假的?血清抗體檢測,是解讀流行疾病的「關鍵密碼」?】https://bit.ly/2S42KOx
【抗疫一週年,台灣COVID-19病例分析5大重點】http://bit.ly/393fCxw
【重返和平──SARS隔離黑洞中難以告別的記憶】http://bit.ly/3aMLzrK
★事實從未如此重要,記錄關鍵時刻,#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報導者 #本土病例 #COVID19 #院內感染 #群聚感染 #隔離 #擴大匡列
自行出院同意書 在 莎旗馬•sachima•成長•孕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剖腹全紀錄》 文長慎入
🔅週數:38週+4
🔅預產期:2020/09/01
🔅出生:2020/08/22
🔅剖腹產
🔅體重:3180克
🔅身長:50公分
🔅頭圍:36公分
這幾天身體狀況不佳
今天終於可以發布報喜文啦!😊
謝謝大家❤️
我們的小寶貝「莎旗馬👶」在大家的祝福下
平安順產了
大概說一下生產過程
要空腹8小時
由於傍晚剖腹
一早就先趕緊吃早餐墊個胃
然後我的一卡皮箱是在這天早上才拉起拉鍊 呵呵
(因為挑好日子 害怕魔咒 超怕他提前蹦出來)
去醫院前 不免俗的到大廟再次向觀世音菩薩祈求莎旗馬平安誕生
到醫院報到後
先換產服 內衣內褲配件等等都要拿掉
先做胎心音監測➕要給護士除毛檢查
因為之前我蜜蠟過 稍微再除一下就好
(題外話,我很怕痛,之前第一次體驗蜜蠟,痛到我想罵髒話🤬,我蜜蠟只做了一半我就臨陣脫逃哈哈,搖滾區部位回家自己刮,夭壽真的很痛ㄟ,佩服你們這些敢蜜蠟的媽咪們😂)
休息一陣子
準備手術前
需回到待產室
先打「點滴」 (左手手腕 會有點痛)
再來就是等待時間進開刀房
生產當天
我不畏恐懼
要求全程清醒➕錄影
(📹生產紀錄影片都在我的IG ,放在精選動態裡,覺得是一輩子回憶,感謝醫生願意配合)
我家人一窩蜂早在門口給我加油打氣💪
生產這天真的一點也不緊張
整個很優雅輕鬆自在的面對剖腹這件事 呵呵
因有約好剖腹時間
這天好像是颱風氣壓影響關係
當天醫院每間待產室都是滿的
很多自然產的媽媽這天開始有產兆
在我預約的時間剛好也有個自然產媽媽準備要生
結果我的醫生先幫這個媽媽接生
我看著時鐘🕤
擔心會不會預計的時間因此延誤到
不過護士說放心 絕對不會
醫生可以兩邊無縫接軌的概念
哈哈
當天護士好忙啊 太多人要生了
結果終於到我了
我就被請進去
用走的進到手術室
我看的醫生助理(男生)
麻醉師(女生)
護士(1位)
護士應該要有2位 但因為我隔壁開刀房那位麻麻還在接生 護士需要協助
我的醫生正在接生
所以我必須先到手術室準備好!
首先他先請我自行走上 手術台
躺好後
哇靠 先要我把裙子拉高側躺
馬上要我先捲蝦子🦐
我其實有心理準備 但怎麼覺得也太快了吧!XD
這時候好像開始變的有點小緊張😓 哈哈
因為我隔壁媽媽慘叫有點大聲(她自然產)
好囉! 要打針前囉!
還好麻醉師技術算不錯
跟我說很快就好
真的咻一下就好捏!
我在醫院所有護士都知道我是個抽血都會哭的弱弱媽媽😅
但這天我真的很勇敢哦!
背捲成蝦子我一樣告訴自己不怕不怕
成功解鎖半身麻醉
其實真的不那麼痛喔!
然後下半身真的開始沒有知覺 麻麻的
麻醉師就會檢查麻藥有沒有生效
問我腳抬的起來嗎?
真的抬不起來
也順道插尿管
然後開始一些前ㄓˋ作業
我的兩隻手要打開 有被固定住
開始鋪布在我面前
所以我看不到生產過程血腥畫面
(沒多久隔壁手術室的baby 哇哇的大哭平安誕生👏)
Ready好了
我的醫生就馬上來我這間
我們打個招呼後
手術正式開始
這時候醫生來 老公才能叫進來陪產
(我有申請陪產 陪產+3000元 老公要穿無菌衣)
老公進來後
我也比較放心
老公開始拿手機錄影拍照
這時候醫生已經畫刀真的沒感覺
沒多久大約8-10分鐘後
麻醉師說 小孩要出來囉
影片裡有看到用真空吸引 吸我寶貝的頭出來
好酷
然後我還說 疑 怎麼沒有哭 呵呵
下一秒寶貝立馬哭
醫生就擦了寶貝身體
抱著寶貝到我面前讓我看一下
我有要求肌膚接觸
所以看完後寶貝帶去整理整理
隨後又再度抱來我胸口
也請護士師幫我們拍 一家三口的照片
隨後寶貝就抱走啦
然後我這時要求不要讓我睡
我要一直醒著
醫生幫我縫合
大約10-15分 就結束
結束後護士把我搬到病床上
並幫我推到病房休息
到病房 開始退麻藥
我吐了3次 畏冷 發癢
每個人症狀可能不同
到了隔天就好一些了
半夜護士來巡幾次
都會問 排氣了嗎?
我是到隔天8:00才排氣
(很明顯的連環放屁聲)
隔天腹部開始覺得不舒服 因為有傷口
護士要我在床上多動動身子 要翻一下身
不然怕我一下子起身我會暈
到傍晚要我慢慢起來走路➕要拔尿管
說到拔尿管我本來很懼怕
但,真的一秒就拔起來
根本沒啥痛感
(自己很愛嚇自己 呵呵)
翻身和坐起
也真的有點煎熬跟障礙ㄟ
這個真的需要靠意志力
在傍晚時 成功解鎖起身
但真的跟阿婆走路一樣非常慢
這時候我想念我家寶貝莎旗馬
於是扶著點滴桿子慢慢步行跑去看我寶貝
而晚上也開始慢慢進食
吃了粥
(提醒一下 記得帶彎彎的吸管 ➕護唇膏 一定會用到喔!)
(有關待產包事宜我也有放在IG的精選動態)
第三天狀況就有比較好一點
早上嬰兒室打來要我親餵寶貝
於是就到哺乳間
傻不隆咚的我什麼都不懂
護理師有教怎麼親餵
真的是好特別的感覺 呵呵❤️
早中晚都各餵一次
結果到了晚上
我惡夢才是真正開始
我的胸部變「超級硬的石頭奶」
半夜護理師和老公幫我擠
擠了快兩小時
他們也都汗流浹背
那天真的是印象深刻的人間地獄
哭紅雙眼 掙扎 跺腳 抓老公到都是指痕 鬼哭狼叫的
但還是得擠 (怕乳腺炎更糟糕)
折磨2小時後 擠了45ml
但ㄋㄟㄋㄟ還是硬的啊
我好無助 因為要擠到什麼時候才能變軟真的是未知數
掙扎到我走路去上廁所的力氣都沒有
已經半夜2:00了
後來我決定放棄了
我跟老公說 我想休息了 你不要在幫我按了
我的背因為出力抵抗
整個也是痠痛到不行
人整個是虛脫狀態
後來真的漲到一個極限
我真的沒法睡覺
半夜我是用無奈跟難過的心情
哭著到護理站決定要退奶
護士拿了同意書請我簽名
吃了退奶藥短期內也不能再親餵了
聽到這個真的是非常難過
內內痛到我坐在病床上也無法躺平睡覺
跑去要了止痛藥真的有好一些了
直到清晨5:00我才開始能躺平睡
(石頭奶漲到肩胛骨都硬的 胸部跟魔鬼筋肉人一樣冒青筋)
第四天開始我把月子餐改成不發奶的月子餐及要麥芽水喝
卵磷脂一樣要照吃
就這樣我的石頭奶一直到我出院
轉月子中心
大約一個禮拜有慢慢軟
(到月子中心有請泌乳師幫忙所以多少有幫助到)
結論是:
1.剖腹不可怕,抱著輕鬆愉快的心情生產
2.隔天解鎖起身走路這件事真的只能靠自己沒人幫的了你!
3.如果你跟我一樣是新手媽媽,完全對於哺乳這件事一概不知,麻煩快點爬文多看哺乳的文章
4.決定親餵 前2天要學會自己擠奶 不要不敢或害怕 不擠你就跟我一樣下場⋯
後記:
不要像我新手傻傻都不知道哺乳的黃金擠乳期,錯過擠乳時間導致石頭奶想擠也沒辦法,吃了退奶藥等於半年內不能親餵
(生前請想清楚要親餵還是退奶,要退就要在第一天時退比較有效果)
後來想想我月子做完直接要上班 也不想再讓自己那麼痛苦 才決定退奶
決定親餵你每到3-4小時就要固定擠奶
否則你會跟我一樣 傻傻不知道要擠 結果漲的跟什麼一樣都不知道
(可能因為我體質關係 我在備孕前就開始吃卵磷脂到生產 護士說我算是漲奶很快的媽媽)
好
以上就是我的剖腹經驗甘苦談
說真的 住院那幾天真的也沒能好好休息到啊😭
媽媽真的太偉大了
祝福各位準媽咪們 順產 、 擠奶順利!
💪💪💪
👉更多寶貝照片.育兒生活.孕期分享都在粉專 ,歡迎叔叔阿姨可以來幫「莎旗馬」按讚哦
🎈粉專:👉 莎旗馬•sachima•成長•孕日誌
🎈莎旗馬媽的日常都在IG: dj_melody530
🔗 https://www.instagram.com/dj_melody530/
#育兒生活 #育兒日記 #育兒日常 #新手媽媽 #新手媽咪 #育兒 #嬰兒 #新生兒 #嫩嬰 #寶寶 #寶寶日常 #寶寶日記 #成長日記 #寶寶成長日記 #baby #babyboy #babyphotography #babyphotoshoot #babyphoto #babycute #babylove #newborn #newbornboy #newbornbaby #newbornphotography #newbornphotoshoot #newbornphoto #莎旗馬sachima成長孕日誌👶
自行出院同意書 在 醫療險條款的「出院」可沒那麼簡單! - 淺談保險觀念 的相關結果
自己簽署「主動出院同意書」的出院,即使間隔14天,在實務上還是很可能會被認定「同一次住院」喔! 希望這篇對大家在理解醫療險條款中的「同一次 ... ... <看更多>
自行出院同意書 在 亞東紀念醫院: 出院 的相關結果
您可以依您的自由意願隨時申請出院。但若醫師認為您病情尚未痊癒不應出院,您仍要求出院,依醫療法規定,您或您家屬需簽具「自動出院同意書」後辦理出院手續。 ... <看更多>
自行出院同意書 在 出院須知及流程 - 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 的相關結果
您可依自由意願隨時申請出院,若醫師認為病情尚未痊癒,但您仍要求出院時,依醫療法第75條之規定,您或您的家屬應簽具「自動出院同意書」,辦理出院手續。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