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嚎哮嘉年華三戲連演
第二彈👉經典再現《全家都去你家》
孩子愛打架 父母參一咖 文明野蠻人 全家去你家
🔥超強卡司
❤全方位超夯女演員 #小俏 - #蔡佾玲
❤舞台魅力爆表的男神 #小竺-#竺定誼
💥劇場界最頂尖的嚎哮不豪洨 #黃建豪 #蕭東意
《全家都去你家》首演於2014年,全劇充滿高階的罵人藝術,
(想被罵的要趕快來看?)
在優雅的面具背後,不斷透視處在「文明社會」中的嬌柔造作,
極致展現了《嚎哮排演》語言掌握力與荒謬喜劇的風格,
此作還奪得2014臺北藝穗節戲劇類最高獎項「戲劇中的戲劇」獎!
𝟐𝟎𝟐𝟏 經典再現🎉
最犀利嗆辣的黑色幽默在這裡 來挑戰你的感官神經吧!
⚡父親節禮物不煩惱,買張票揪爸爸來笑開懷
#歡樂早鳥限時全餐 最划算
#快抓緊早鳥優惠 別讓鳥飛摟~
🤟2021年11月12-28日
台北 #水源劇場
把握時間票❗搶❗下❗去👉https://bit.ly/2UQR3zH
#全家都去你家
#相約11月 #下班FUN鬆最佳選
#週末約會好去處
#三五好友一起購
#嚎哮排演 #十周年
.
視覺設計| Lunbochilla 貳步柒仔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親密:高俊耀劇作選」介紹 訪問作者:高俊耀 內容簡介: 如果我要說阿爸的故事,我要從哪個點說起?從阿爸跟著阿公阿嬤來 \到馬來西亞這塊土地說起?還是從他和媽認識然後生下我們開始說起?還是從阿爸的葬禮開始說起?到底從哪個點說起才會更清楚?到底從哪個點說起,才不會太...
「臺北藝穗節」的推薦目錄:
- 關於臺北藝穗節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臺北藝穗節 在 台北旅遊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臺北藝穗節 在 SU YANG , 蘇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臺北藝穗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臺北藝穗節 在 白油BIO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臺北藝穗節 在 綠眼鏡Pun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臺北藝穗節 在 [心得] 台北藝穗節的文化觀察- 看板Drama 的評價
- 關於臺北藝穗節 在 臺北藝穗節Taipei Fringe Festival - Home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臺北藝穗節 在 臺北藝穗節Taipei Fringe 的評價
- 關於臺北藝穗節 在 台北藝術節、台北藝穗節,差別是什麼? - 閒聊板 | Dcard 的評價
臺北藝穗節 在 台北旅遊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八月活動調整,期待與您再相見☺️】
相信大家都很期待臺北重要節目,但為了民眾的健康考量
還是要很不捨的與大家公布活動延期、取消消息😓
感謝每位辛苦的工作團隊人員與民眾們的諒解🙏🙏
約好了,在這段期間我們都要好好保重自己
多年來傳承的文化不會不見,而是等待時光的醞釀
化成更美好的呈現❤️期待與您再相見
⚠活動延期
(1)2021第二十二屆臺北兒童藝術節,由官網發布啟售及表演資訊
(2)2021第二十三屆臺北藝術節,由官網發布啟售及表演資訊
(3)2021大稻埕情人節,延期至10月16日
⚠活動取消
(1)2021臺北親水節
(2)2021第十四屆臺北藝穗節
臺北藝穗節 在 SU YANG , 蘇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哈娜麥莎微醺時刻」今天和明天晚上八點,邀請了十八般武藝,高顏值、滿才氣的阿美族音樂創作藝術人 ~~Suana Emuy Cilangasay 蘇瓦那.恩木伊·奇拉雅善到節目中分享。
多重身分斜槓很多的他,真的讓我太佩服!音樂製作人、編曲、歌手、樂手(大提琴鋼琴吉他貝斯 )劇場、演員、肢體、藝術⋯能演能唱能寫能編能導能跳~
「直美」專輯得到金曲獎29屆最佳原住民專輯。
強大的創作力,幾乎年年看到他都有新的作品創作,感覺他的一天是別人的三天呢🥰🥰 
去年年底來我的節目介紹他的最新專輯「霍格的天體」,當時跟他聊天的過程真的讓我很驚艷!也很受啟發!特別是他學琴的過程幾乎是無師自通~就看到上天給予原住民的天份,再加上他自己百分之百的投入與努力,一路呈現了許多令人讚賞美好的作品!
更是在今年成為了我的同事~主持原民電台週一週二晚上的「職人藝事變」,也請大家準時收聽。🥰
除了他自己的個人創作,他與好友成軍10年的CMO,也是持續創作不斷,從第一張專輯「自由的旅程」入圍金曲,到得獎作品「直美」專輯~今年CMO又有最新EP~「返」,三位製作人共同製作~今天晚上就在空中與大家分享最新專輯的製作過程,千萬不要錯過了!
CMO樂團/Creating Music Orchestra
成立於2010年冬天,涵蓋各半的阿美族與漢人血統,融合兩地的景緻,共同創造出兩種不同背景共存的音樂,有實驗音樂、原住民古調、爵士音樂及各類型曲風的創作。以弦樂的細膩刻畫縱谷的秀麗婉約,用打擊樂器堆疊出東海岸的壯闊,以音樂寫下土地的感懷和城市的光景,這裡沒有音樂科班生,只有一群想不斷「玩」音樂的好朋友。其致力於創作歌曲,亦將原住民傳統歌曲,透過不同的曲風,賦予全新的生命。成軍五年來,發表過許多音樂作品,也融合音樂與劇場的元素,榮獲第六、第七屆臺北藝穗節「音樂中的音樂」大獎。
「哈娜麥莎微醺時刻」
53集 7/3播出
CMO樂團
1、遠行/ CMO樂團 (自由的旅程專輯) MV https://youtu.be/lRdnlasJK3E
2、返Return/ (返 EP) CMO樂團
https://youtu.be/AwFL-k_JTDM
3、鯨魚 / (返 EP) CMO樂團 https://youtu.be/_YrcxAq5S2E
4、分裂/ (返 EP) CMO樂團
https://youtu.be/Ka4aAZ-iGCw
🌺☘️🌺☘️🌺☘️🌺☘️🌺
CMO 樂團
第一張專輯「自由的旅程The journal of freedom 」
此張專輯,獻給蘇瓦那的祖母:哈樂滋‧星星安
「把妳教會我的一切,放到音樂中,乘著妳的韌性,我們啟航至心靈的豐饒之地。」
循著弦樂、鋼琴、吉他與人聲編織而成的自由旅程
一段段的音樂電影,在豐沛的聲音風景之下
將東海岸的風、陽光、浪花,以及城市的萬千景象
著實的放入你的心中
Street voice 連接
https://streetvoice.com/CMOtaiwan/songs/album/97264736/
第二張專輯「直美」
歷時兩年採集阿美族人生命故事,將當代創作結合傳統領域力量,混合弦樂、沖繩三線、鋼琴、擊樂、二胡,等繽紛多彩的世界曲風,帶來全新作品《直美》。用音樂,寫下台灣東海岸「直美」們的故事。
自 2015 年的暑假開始籌備,訪談三位 1950 年代出生的阿美族女性,以她們真實的生命故事作為創作基底,發展出 11 首作品。她們都出生自台東東海岸部落,正值台灣經濟起飛之際,為了生計離開家鄉,與丈夫分別到台南、台東關山、基隆等地生活,一手撐起家庭的運作。
直美專輯
https://fgmusic.com.tw/product/cmo%E6%A8%82%E5%9C%98-%E7%9B%B4%E7%BE%8E/
第三張EP「返」
龜裂的意識散亂在平行的次元,是無病呻吟,或逆行的唾液迂迴,問你是誰?無從尋見當下著陸的平面,那就轉身擁抱那被遺忘的土地、風與海洋,以草原為枕、白雲為背,倚著樹根的蜿蜒,尋見我。
KKBox
https://kkbox.fm/Ta6znR
CMO樂團
「遠行」(自由的旅程專輯) MV https://youtu.be/lRdnlasJK3E
「生命樹」(自由的旅程專輯)MV https://youtu.be/ygsbeiWSjrg
「安娜伊娜」(直美專輯)MV https://youtu.be/wXCv06eYtfg
「孕育」(直美專輯)MV https://youtu.be/a4Kt9yuIBFg
🌺☘️🌹🌺☘️☘️🌹🌺☘️🌹☘️🌺🌹☘️
CMO樂團臉書連結
https://m.facebook.com/CMOFB/
藤音樂|Masay Music Studio HOME | masay
蘇瓦那臉書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SuanaCilangasa
🌙🌞🌍🌹🌞🌙🌍🌹🌙🌞🌍🌹🌙🌞
每週六每週日晚上
20:00-21:00
Alian96.3
原住民族廣播電台
「 哈娜麥莎微醺時刻」
每週六日晚八點
歡迎跟我蘇婭一起聽聽音樂
談談心 小小微醺一下 🥂🍷🥃🌹
App下載「Hinet Hichannel」
~「Alian FM96.3原住民族廣播電台」
Http://hichannel.hinet.net/radio/index.do
(手機電腦都可以聽)
http://alian963.ipcf.org.tw/programs_view.php
(原住民族廣播電台隨選節目網址~可以點選你喜歡的節目收聽)
🌺☘️🌹🌺☘️☘️🌹🌺☘️🌹☘️🌺🌹☘️
臺北藝穗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親密:高俊耀劇作選」介紹
訪問作者:高俊耀
內容簡介:
如果我要說阿爸的故事,我要從哪個點說起?從阿爸跟著阿公阿嬤來 \到馬來西亞這塊土地說起?還是從他和媽認識然後生下我們開始說起?還是從阿爸的葬禮開始說起?到底從哪個點說起才會更清楚?到底從哪個點說起,才不會太輕易?--《死亡紀事》
編導演三棲的高俊耀,被評價為臺灣劇場「少數具有魔鬼視野的創作者」,他的劇本不只是角色、對話、情節三者的構成,更是文字、語言、聲音的三重奏,通往歷史的幽徑,一如他寫下:「文字會說話,有時比創作者更自覺,一個字的來歷比一個人的出生更為久遠。」於是,其創作眼光每每忍不住伸入樓起樓塌、半夢半醒之間的那人那死那生,「數字是人的代號,數字亦成了欲求的對象,人在自身內部分裂,是時代精神分裂的徵候。」
《親密:高俊耀劇作選》精選高俊耀近十年的三部劇作《死亡紀事》(與蔡承燊合著)、《大世界娛樂場II》(與莫兆忠合著)、《親密》,主題遍含馬來西亞族群政治、澳門賭場資本主義、離散華人的精神地理。本書同時收錄四篇創作手記、兩場對談紀錄,完整呈現一位劇場創作者的藝術階段。
作者簡介:高俊耀
窮劇場approaching theatre聯合藝術總監。當代劇場導演、編劇、演員。ACC亞洲文化協會受獎人。馬來西亞藝術學院戲劇系,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畢業。
長年關注亞洲族群遷徙歷史議題,屢受邀赴港澳及東南亞合作,與不同文化脈絡工作者相互激盪,映照彼此對生存關注以及導/演美學的思辨,持續探索當代表演者身體與意識之訓練,深耕亞洲劇場美學。其導演調度獨樹一幟,敘事凌厲精準,靈活轉換于多重語境之間。執導創作備受讚譽,曾獲「台新藝術獎」年度入圍、「牯嶺街小劇場」年度節目及評審團大賞、首屆「臺北藝穗節」明日之星大獎等殊榮。
作者粉絲頁: 窮劇場 approaching theatre
出版社粉絲頁: 斑馬線文庫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臺北藝穗節 在 白油BIO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演出完整實錄
2017台北藝穗節【 次元感官 DIMENSION SENSE 】
手碟HANDPAN ╳ 油水投影PROJECTION ╳舞蹈DANCE
/
跨越音樂與視覺,舞蹈跟肢體的想像
穿越次元連結,超越時間的感官體驗。
/
二次元是點線面,三次元有了空間,
四次元則打破了時間的規距,透過情感跟意念理解這個世界。
/
我們試著將繪畫從製作到完成視作一支長時間的舞蹈,將舞蹈移動的線條視作凝結的一幅畫,將聽到的歌比喻為顏色,將老式建築的場域渲染成一幅幅探討視覺、聽覺、觸覺彼此間不同次元的感官對話。
/
The second element is the point line surface, three yuan with space, four yuan is to break the time of the distance, through the emotional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To the visual arts as the basis, combined with dance and music and other elements, to create life and organic art of cross-domain performing artists.
-
感謝這三天陪伴我們一起在雨中天井度過的每個人
雨水、手碟的旋律、沙子掉落的聲音、油與水的色彩
舞者移動的聲音、呼吸的氣息、所有人的毛細孔作用
讓我們在老式建築的場域中穿越了次元連結了彼此
第一場有人說了好感動
第二場有人哭著在謝幕時說謝謝
第三場我們擁抱著彼此說
其實我們在出生之前就存在於同個次元
我就是你,你就是我
我們擁有彼此的感官,所以誕生在同一個世界
不論你們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觸碰到了什麼
那都是獨一無二,唯有一次的知覺體驗
屬於你的感知跟你的世界
如果有任何回饋都歡迎留言或跟我們聯繫
我們會非常欣慰並成為我們繼續前進的動力
-
謝謝你們喜歡我們的表演
謝謝所有工作人員為了演出不辭辛勞
謝謝所有創作者跟藝術家的情感意念
讓我們能度過如此美好瑰麗創作時光
次元感官,希望不遠的未來我們能夠再見
下台一鞠躬
。
-
▲演職人員
共同編創|謝欣翰、李承宇、廖筱婷
音樂設計|李承宇(聽覺/手碟樂手) Angus Lee
視覺設計|謝欣翰(視覺/油水投影) 謝 欣翰 バイオ
肢體設計|廖筱婷(觸覺/舞者) Hsiao-Ting Liao
舞台顧問|鄭仕杰
燈光設計|陳芓錂 (Zi-Ling Chen)、馮祺畬
票務行政|黃健濤 黃健龐
前台經理|陳君芃 (Muse Chen)
前台人員|楊詩音、 曹桀 (Cao Jie)、王俐心 Liz Wang
幕後黑子|余碩、 蕭子強、張佳翔 Allez Alexandre
劇照攝影|謝岱汝 、 林彥廷 (Chace Lim)、 張嘉輝 (Ahuei Zhang)
活動攝錄|薩禾豐 (Leo He Fong Sa)、 邱亮 (Liang Chiou)、涂瀚勻
影像剪輯|轉轉影像
-
▲主辦單位
白油 BIO
蒐SoulDays Studio
臺北藝穗節 Taipei Fringe Festival
▲協辦單位
地衣荒物 Earthing Way
青藝埕
▲特別鳴謝
場地協力|世代文化創業有限公司、 小城外、 戲台咖 Theater Cafe
服裝協力|Omake Taiwan
影像協力|轉轉影像 Shift Studio
舞台協力|鄭惠中布衣工作室
-
Follow BIO :
► https://www.facebook.com/BIONOW
► https://www.instagram.com/bioxie
臺北藝穗節 在 綠眼鏡Pun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終於剪出來了~~ 7:35開始是模仿四招
-------------------------------------------------------------------------------
固定每個月的3的倍數日下午17:30分中出影片
其他時間隨機出更廢片!!
-------------------------------------------------------------------------------
FB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greenglassespunk/
臉書搜尋: 綠眼鏡 Punk
Instagram: punk_bob
追蹤綠眼鏡►https://www.instagram.com/punk_bob/
--------------------------------------------------------------------------------
前一部片:黑子的籃球--青峰vs綠間(zone vs 全場三分)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dOZBKi8p84
【慘綠少年】Official MV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VKkJKZdY9k&list=PL_xW8J2UDKwHxRPwDMco305KVIgvQB6x2&index=3
客串WACKYBOYS新片(偽預告-鬼奶罩),看看反骨男孩怎麼拍片的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EXU2xJbjH4&t=12s
【綠眼鏡Vlog】: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W8J2UDKwH7c11Em751TYRICn0ogMtA
臺北藝穗節 在 臺北藝穗節Taipei Fringe Festival - Hom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2021.2.9起,臺北藝穗節粉絲專頁將停止更新⚠ 即日起,各活動最新消息、節目介紹、訊息回覆等事宜,將統一於「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粉絲專頁發佈 ... <看更多>
臺北藝穗節 在 臺北藝穗節Taipei Fringe 的推薦與評價
臺北藝穗節 由台北市政府主辦,是一個不審核企劃、自由開放的藝術節慶。每年夏天,各種另類的表演將發生在常見的生活空間內,藝術與生活交織,讓想像奔騰在表演新世界 ... ... <看更多>
臺北藝穗節 在 [心得] 台北藝穗節的文化觀察- 看板Drama 的推薦與評價
甫於九月中落幕的【台北藝穗節】,至今已走過七個年頭,這個標榜不審核演出、
提供免費場地、發生在各式各樣非正規劇場空間的Festival,經過這幾年的修正,
似乎已小有成績,成為劇場新鮮人初試啼聲的試金石。然而,除了在官方網站上的
美言之外,台北藝穗節究竟還隱含著哪些令人困擾的問題或突顯了哪些現象?本文
試圖以參加過五屆(12367)藝穗節的技術人員身分,分享個人觀察心得。
一 參加團隊
每年藝穗節的文宣重點,總圍繞在「團隊總數」及「演出場次」之海量,的確讓人
驚訝,怎麼每到藝穗節的季節,就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這麼多表演團隊,手冊上五花
八門的團隊名稱與五花八門的節目名稱,往往令人分不清楚誰是團隊名?誰是節目
名?平常他們都在哪兒呢?為何都不出聲?不可否認的,許多劇團是為了報名藝穗節
「就地」成立的,而藝穗節閉幕後就消失在劇場中,等到下一屆藝穗節再冒出頭來
。他們完全仰賴藝穗節的資源,只在藝穗節裡登場,或許可以稱之為「藝穗節限定
劇團」。旁人可以猜想他們的野心就這麼大了,或台灣的劇場環境確實無法支持這
麼多團隊在藝穗節以外的日子生存。而即便是在藝穗節獲得好評的團隊,幾屆之後
若不試著自己跨出一步,恐怕終將淪為小時了了。至於其他早有能力獨當一面的演
出團隊,奉勸就別貪圖順風車(場地免費)報名藝穗節了,你們的目光應該放在更大
的池子,你們的戰略應該是樹立自己的旗幟,把自己格局做小只是顯得不長進。另
外還有更多只參加過一次藝穗節就退出劇場界的團隊,來不及被人注意就消失無蹤
,不免令人納悶,他們或許只是想圖個體驗?或許就認清現實?或許就此生無悔?
如果藝穗節官方能統計歷年:單一團隊參加次數、每屆新團隊的比例,或許比單單
注重團隊總數更能精確的描繪出台灣新興劇團的生態。
二 演出場地
台北藝穗節的賣點之一,就是每年端出意想不到的非劇場空間帶來新奇噱頭,例如
:畫廊、旅館、咖啡店、髮廊、遊艇、紙廠、練團室、歌廳、公園等等。據官方說
法是「將藝術從劇場空間釋放出來…讓更多人知道藝術不僅只是屬於菁英主義的部
分,其實藝術也可以很常民」。提供場地的店家老闆,多少看好活動期間的曝光與
人潮能提升知名度與未來的潛在消費,雙方合作看似雙贏。然而,當演出團隊為了
實踐創作而提出種種技術需求時,經常會遭到拒絕,有時是為了保護裝潢,有時是
怕管理麻煩,有時是不願影響正常營業,這凸顯出一個矛盾:正規的劇場原本就是
為了配合劇場演出、實踐劇場技術而設計的,因此可以實現演出團隊大多數的需求
。畫廊、旅館和咖啡店正因不是劇場而成為畫廊、旅館和咖啡店,若一心想要以專
業劇場的規格在這些地方做演出,不但難為技術人員,也讓店家與主辦單位不堪其
擾。藝穗團隊因為場地配合問題與店家鬧得不愉快,互相折磨的消息也時有所聞,
甚至造成若干店家隔年萌生退意。回過頭來看,不妨仔細想想:畫廊、旅館和咖啡
店裡真的適合發生這些表演嗎?除了新鮮感之外,它們真的是理想的小型表演場地嗎
?它們有助於創作者在作品上的突破與新意嗎?(而不僅僅是場地上的新意)又有多少
團隊能高度掌握這些特殊(但難用)的空間,為自己的演出加分呢?我認為,若這些
特殊場地無法成為與作品內涵緊密相連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沒有在此演出的價
值,不如返璞歸真回歸正規劇場吧!(另外的問題是,正規的小劇場數量根本不足,
當局為何始終渾然不覺!)歷年藝穗節的場地中,往往夾雜著牯嶺街小劇場、文山劇
場、西門紅樓等相對「正規」的劇場,這幾個場地本身配有專業劇場燈具、設備等
,往往成為熱門搶手選項。然而與其他空間相比,使用上的技術門檻較高,座位數
也多的多,實在難為公平。先搶先贏的團隊也只贏在動作快(或亂搶答),作品卻不
見得適合在這裡演出。建議藝穗節主辦單位想想,如果非劇場空間已經確立為藝穗
節賣點,那就拿掉這些正規劇場,統統使用畫廊、旅館、咖啡店或其他吧!
三 時段限制
藝穗節規定場地使用時段以四小時計,並規定每一時段必須完成至少一場演出,還得
在時限內拆完台離開。意思是不能登記兩個連續時段,前一時段從容裝台+彩排,後
一時段演出+從容拆台。我曾在第三屆藝穗節檢討報告中質疑過這一點,主辦單位究竟
是為了確保演出場次夠多?還是擔心過長的裝拆台時間會讓團隊把演出搞得很複雜?
為何非堅守此限呢?參加藝穗節的團隊,有很大一部分屬於演出經驗尚淺,技術掌握
度低的學生團體,原本就難以期待裝拆台合乎專業效率。主辦單位卻吝於給予更多時間
與包容,非要在一個時段內完成裝台-演出-拆台,連彩排時間都沒有,事前也僅有一次
實際進場試裝台的機會。劇場是一個高度仰賴現場熟悉度的藝術形式,稚嫩的表演者
加上缺乏讓心理踏實的彩排機會加上兵荒馬亂的趕裝台,觀眾能期望看見多精彩的演出
呢?技術不要出包就已經是萬幸了!到頭來,直接傷害的是演出品質,拉低藝穗節的
口碑,這真的是主辦單位樂見的嗎?如果這項遊戲規則始終無法改變,建議有意參加
藝穗節的團隊們盡量登記連續時段,或登記單一場地。前者能讓你省去一次拆台的麻煩
,以逸待勞準備下一場演出;後者會讓技術人員只需適應一套裝拆台計畫,加快裝拆台
腳步。如果不幸真的只搶到零碎不連續的場地時段,那麼請與前後時段的其他團隊建立
良好關係,多溝通分享彼此的技術需求,把對方當朋友或許會得意想不到的方便。把
對方當成和你搶時間的仇人只會讓自己遇到更嚴厲的對待。
四 排練場地與技術人員
每年9~12月,是表演藝術界的旺季,原本線上劇團的演出就目不暇給了,而藝穗節在
短短兩週又一下子灌入三四百場的演出,這會造成什麼問題呢?規模再怎麼輕薄短小的
表演,還是需要排練場與技術人員,這麼大的需求量,台灣的劇場環境負荷的了嗎?
排練場地近幾年雖然拜台北市文化局「藝響空間計畫」陸續增加,依然是不成比例的
供不應求。搶不到正規排練場的團隊,只能用盡所有地緣關係與人際關係,想辦法在
學校、社區活動中心、廣場或自己家裡排練(有一種寒窗苦讀的意味),在政府大手筆
豪邁地興建大型場館之際,能否想辦法先撥點零頭多整修二三十間小排練場呢?否則
,連排練場都找不到的劇團,又如何邁向嶄新的舞台?而專業技術人員的欠缺,也是
藝穗節裡的一大問題。為了避免演出場地被胡搞瞎搞,藝穗節報名簡章裡要求每個團
隊必須配置專業技術人員解決演出技術問題,但是台灣的技術劇場圈真的有這麼多
(願意來做藝穗節這種連小劇場都稱不上的)專業技術人員嗎?所謂的「專業」又如何
認定呢?實情是:他們如果真的夠專業,多半都在正規劇場裡接大劇團的案子,因為
他們必須養活自己(而且連大劇團往往都還缺Crew),頂多只能在零星的空檔為有交情
的朋友擔任救火隊。所以藝穗節裡的技術人員,很大比例來自北部各大專院校戲劇科
系的在學學生,經常可以發現他們身兼多齣製作,把自己弄得分身乏術或睡眠不足。
雖然藝穗節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跨出校園、自我挑戰機會,但如果缺乏長期穩定
的技術人員作為後盾,創作者想要心無旁鶩的專注在作品的琢磨上恐怕難以實現。
五 觀眾
我對藝穗節最大的疑問是,連續辦了七年,台北藝穗節到底有沒有把欣賞表演藝術的
觀眾市場做大?每年藝穗節的票房比例又是多少?看藝穗節的人是逐年增加還是逐年
減少?觀眾們平均看了幾檔演出?或只看親友的演出?這些是沒有公布但令人好奇的
數據。藝穗節的演出團隊,往往光是為了完成自己的作品就耗盡心力,沒有時間也沒
有機會看到其他人的演出,更遑論交流。而自己的觀眾絕大部分都是親朋好友,一小
部分是踩地雷的陌生觀眾,以及一兩位看戲大隊的「專業觀眾」。演出現場謝幕後往
往變成同學會或同樂會,前來捧人場的親友絕少提供客觀、具參考價值的意見回饋,
因此表演者與創作者容易陷入自我感覺良好的風險中,或許主辦單位安排看戲大隊寫
觀賞心得的用意在此(但我依然不認為列星等是個好主意,無論是「星」等或「心」等)
。參加藝穗節的人,原本就是高度藝文愛好者,他們的親友也多半已經是劇場觀眾,
藝穗節的票價雖然相對便宜,多少也排擠到同時期其他演出的票房,單一觀眾每個月
的藝文支出是有極限的,如果藝穗節無法拓寬觀眾廣度,終究只會是同一群人自己玩
不膩的Festival。那麼,它能走多遠呢?
儘管有著這麼多不完美,【台北藝穗節】仍是懷抱表演藝術熱情的年輕人最低門檻的
圓夢舞台,期許主辦單位能不以此自滿,持續以更開闊的心胸、更彈性的制度,一起
為台灣的劇場環境努力。
--
你說這個世界太沒禮貌 我覺得你亂有思想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105.51.19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rama/M.1411062249.A.3A6.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