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疫情重點【美台簽署衛生合作備忘錄:加強快篩試劑、疫苗研發,未來將邀台灣參與全球衛生安全倡議】
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部長阿札爾(Alex Azar Ⅱ)率團訪台,今(10日)早不僅與總統蔡英文會面,更於下午3時來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與衛福部部長陳時中一同出席記者會。並由台灣美國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楊珍妮、美國在台協會辦事處處長酈英傑(Brent Christensen)代表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ECRO)與美國在台協會(AIT),台美雙方首度拉高行政層級,透過部長與部長之間簽署「醫衛合作瞭解備忘錄」。
■美國退出WHO後,將邀台灣參與全球衛生安全倡議
阿札爾此次訪台,是6年來首位訪台的美國內閣成員,也是1979年以來訪台層級最高的美國內閣官員。除了簽署備忘錄以外,阿札爾與陳時中也簽署「意向書」,重申美台防疫上的長期合作關係,並持續在全球衛生安全、傳染病調查、控制傳染病、慢性病研究等面向持續深化台美關係。
而後《公視》提問阿扎爾時,提到美國總統川普日前宣布退出世界衛生組織(WHO),甚至可能成立新的國際公衛組織,而台灣有機會參與嗎?阿札爾則回答:「美國目前仍是WHO成員,因WHO有其多邊機制,退出需要一點時間,待往後正式離開後,將與其他國家進行雙邊或多邊方式合作,繼續透過全球衛生安全倡議等議程,為全球公衛努力,也會與台灣討論參與意願。」
阿札爾今在記者會上則表示,台美在衛生領域長期有密切合作,4年多前,世界衛生組織與衛生大會移除台灣觀察員的資格,讓世界無法與台灣的公衛專才接觸,美國每年都支持、疾呼,希望台灣能恢復觀察資格,「這次訪台,是要凸顯台灣對於全球公衛社群的重要地位,也要特別強調,美國跟台灣之間強勁及密切的夥伴關係與友誼。」
■簽署備忘錄,AIT處長酈英傑:美台關係是真朋友、真進展
陳時中表示,去年在世界衛生大會WHA期間,他與阿札爾當面提出希望簽署醫衛備忘錄的想法,經過一年多的推動,終於在今天完成簽署。
陳時中表示,今日簽署的備忘錄,是首次由衛福部與美國衛福部代表執行,合作範圍包含全球衛生安全、傳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健康促進、公衛實驗室,藥物濫用領域,建立人員交流訓練、聯繫窗口研討會等方式,來執行相關實質合作,增進台美人民健康福祉。
台灣美國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楊珍妮也感謝阿札爾過去3年,在世界衛生大會WHA上,公開支持台灣以觀察員身份參與WHA會議,如今更以具體行動來台,強化台美防疫。「簽署醫衛備忘錄,彰顯台美醫療衛生範疇,相互信賴與專業合作,凸顯台美夥伴關係在廣泛領域持續深化彼此的連結。」
美國在台協會辦事處處長酈英傑(Brent Christensen)則表示,台灣有許多防疫經驗跟世界分享,不僅如此,台灣也不吝於伸出援手,提供拯救性命的裝備,如數百萬個口罩給美國、歐盟等國家。他表示,「台灣一再展現自己是可靠的夥伴及良善的力量,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用真朋友、真進展形容美台關係。」
■阿札爾:美嘗試快速取得疫苗跟藥品,優先滿足美國需求後將提供國際社會
而大眾最關心的,是今天簽署備忘錄之後,台美將如何共同抗疫?媒體亦向阿札爾提問,透過備忘錄,未來將展開哪些實質防疫合作?台灣將如何透過雙方合作突破國際上取得疫苗及藥物的劣勢?
阿札爾表示,目前在對抗COVID-19的疫苗藥品進度,已經取得很大的進展。台美現針對下一代快篩試劑進行共同合作,目前已投入20億美元資金來研發;此外,兩週前,美國也宣布有另外7筆資金投入相關研發,包括將進行新的病毒核酸PCR實驗室測試。不僅如此,美台也持續互相分享疫苗、藥品相關資訊。
阿札爾說,美國正嘗試快速取得疫苗跟藥品,並著重研發、製造安全有效並符合、獲得食藥署FDA批准的藥品及疫苗,在優先滿足美國國內需求後,會將產品以公平方式提供給國際社會。
阿札爾則說,台美過去20年多來,在公衛領域有強大且廣泛的合作,從SARS、癌症藥品研發、疫苗研發、區域資訊分享。「大家使用的不只是最佳的科學與公衛方式防疫,也運用開放以及民主台灣精神進行這次防疫工作。」
楊珍妮表示,台美在今年3月18日,雙方已發表「臺美防疫夥伴關係聯合聲明」,攜手防疫,並建立雙方在快篩試劑研發、疫苗、藥品生產,以及醫療技術交流等領域的合作機制。
■台美之間奠定全球公衛合作架構,詹長權:有助公共衛生事務國際連結
訪台時機敏感,《NHK》提問美國衛生部長阿札爾,提到與過去都低調訪台的美國官員有別,這次為何挑在這時間點訪台,並以這樣的形式拜訪?阿扎爾表示:「美國肯定與台灣之間深厚的友誼以及夥伴關係,包括民主開放透明等等價值」,他說,四年多前,台灣遭移除WHA觀察員地位,在美國總統川普指示下,他和國務卿每年都在支持疾呼,要恢復台灣觀察員的地位卻遭到中國與WHO阻止,也因感到對WHO挫折。
台大公衛學院公衛系教授詹長權則表示,此次是官方對官方、部會對部會的備忘錄,比起過去的相關簽署,這次是最正式的一次。長期來說,此次奠定了兩國之間公共衛生與全球衛生合作的互動架構。「如果這個架構也可以影響美國邦交國,也跟著美國這樣做,對台灣衛生事務的國際連結也會比較順暢。」
詹長權說,簽署備忘錄的短期意義,在於針對COVID-19,未來一兩年該如何合作,首當其衝就是疫苗跟檢驗試劑。「現在美國這部分是領先的,未來可以看看要如何讓台灣的研究單位、業者、學術單位,在這個架構內去加入美國主導的體系、開發與生產,這也符合備忘錄的合作精神。」(文/陳潔;攝影/中央社)
#延伸閱讀
【疫苗新布局:爭取牛津授權、台廠代工有望,國家隊產能為何恐受影響?】https://bit.ly/2XMJKXY
【抗疫+1:沒被看見的國家隊】https://bit.ly/31CN9tp
【陳嘉新/WHO失能、反全球化趨勢下,全球衛生治理的重大挑戰】https://bit.ly/31Iua0O
#報導者 #美國衛生部長 #covid19 #武漢肺炎 #疫苗 #快篩 #衛生合作備忘錄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20的網紅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20臺灣科學節限定「大師講座」 講題:新冠肺炎的挑戰及因應 講者:中央研究院廖俊智院長 2020年新型冠狀肺炎(COVID 19)肆虐全球,截至今日(10/14)全球已有38,053,680人確診,死亡人數亦累積到1,085,283人,病毒帶來全新的考驗,我們究竟要如何因應? 中央研究院我國...
臺美防疫夥伴關係聯合聲明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中華民國 - 副總統 陳建仁 Chen Chien-Jen 」於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臺灣與全球武漢肺炎疫情:給世界的啟示」線上研討會發表專題演說內容( 完整文稿 / 資料來源: 陳副總統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encj/ )
(臺北時間5月8日0時)我在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舉行之「臺灣與全球武漢肺炎疫情:給世界的啟示」(Taiwan And The COVID-19 Pandemic:Lessons For The World)線上研討會,發表專題演說。
這場專題演說是以錄影方式呈現,在演說中我強調臺灣在SARS的經驗後,樹立了「審慎以對」、「迅速應變」、「超前部署」三項防疫原則,並強調「臺灣模式」最關鍵的就是確保民眾能有公開透明之資訊。
我衷心相信,臺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能幫助全球抗疫,並呼籲世界衛生組織讓臺灣在沒有政治前提下,充分參與世衛的所有會議、機制和活動,讓臺灣卓越的抗疫表現與經驗,分享給全世界。
■ 以下便是我錄影演說的內容,特別和大家一起分享:
大家早安。首先,感謝胡佛研究所舉辦今天的研討會,我很榮幸應邀參加;在此要特別感謝戴雅門(Larry Diamond)博士。
戴雅門博士是民主研究領域的佼佼者,對臺灣的民主轉型過程知之甚詳。因為臺灣以民主國家之姿對抗全球疫情的經驗,非常值得分享,相信這也是他舉辦今天這場研討會的原因之一。
因為過去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攻讀流行病學博士學位的緣故,個人與美國之間有深厚聯結,這深深影響我的職業生涯。臺灣還有許多公衛官員和專家也都曾在美國受訓或求學,臺美衛生機構與專家間長期以來的密切關係,形成了臺美夥伴關係的重要一環。
■ 截至4月30日,全球有逾320萬的新型冠狀病毒確診病例,超過22萬例死亡,這場疫情前所未見地打亂生活與工作的步調,全球經濟也遭受重擊。
在全球化世界裡,臺灣也無法倖免,但是,儘管臺灣與病毒發源地近在咫尺,受災程度卻遠低於中國與其他許多國家,這是因為臺灣從2003年SARS疫情汲取了慘痛的教訓,這17年來做足準備,才能妥善因應此次的疫情。
■ 臺灣爆發SARS疫情時,本人擔任衛生署署長,也就是現在的衛生福利部。SARS暴露了臺灣防疫體系上的許多缺失,在疫情趨緩後,我們開始重建防疫系統。
我們重新檢視並修訂《傳染病防治法》及其他相關法規,現在,政府在疫情期間有權指定醫療機構作為應變醫院或隔離醫院,同時實施避免院內感染之措施,包括對住院、門診及急診病患指定不同出入口。另外也制定了傳染病監測與通報的標準程序,並優化邊境檢疫流程。
我們也加強對確診病例接觸者以及來自疫區旅客,進行居家隔離或檢疫,要求相關機關隨時確保充足的緊急醫療物資。對不實疫情資訊可處罰鍰。鑑於SARS經驗,我們深感疾管人員不足,因此招募了更多傳染病專科醫生。
SARS也促使我們成立首批由多項專業合組的防疫團隊,並在衛生署設置「國際合作組」,推動國際公衛合作與資訊分享,讓我們能為國際社會做出更多貢獻。
系統性地重新打造是為了促進資訊的公開透明及分享,並便於國際合作,這也讓臺灣在17年後的今天得以有所準備因應這次疫情。
臺灣目前因應新型冠狀病毒的三項主要原則,就是在SARS過後制定的,分別是:「審慎以對」、「迅速應變」及「超前部署」。
■ 第一:【審慎以對】
監測新興傳染病非常重要,特別是我們鄰近中國。去年12月31日,臺灣疾病管制署官員注意到網路一則貼文上有來自中國武漢當局的公告,詳述一種症狀與SARS相似的疑似病例,經審慎考量後,我們即透過「國際衛生條例」(IHR)機制電郵通報世界衛生組織,在武漢此疾病患者們已被隔離治療。
■ 第二:【迅速應變】
自12月31日起,我們也針對所有武漢入境旅客進行登機檢疫,並啟動一連串防範措施,隨後疾病管制署也成立專案小組,監控疫情,並派遣兩位專家前往武漢實地訪查。
■ 第三:【超前部署】
1月21日在臺發現首例確診案例後,即於同日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啟動多項超前措施,展現我們的「全政府」策略,另外也升高邊境管制措施,針對所有入境旅客進行主動監測及健康評估,期能及時發現境外移入病例。3月19日起,所有自外國入境民眾皆須配合居家檢疫14天。若為確診個案的密切接觸者,則須居家隔離14天。結束居家檢疫/隔離者,都須再自主健康管理7天。
■ 此外,周全供應個人防護裝備至為重要。
我們在SARS疫情期間,經歷N95口罩短缺。這次,我們知道必須提高口罩產能,並於必要時實施口罩配售制度。現在我們一天已可生產超過1,500萬片,預計提升日產能至2,000萬片。
■ 在所有的措施當中,我要強調臺灣模式最關鍵的就是透明。
我國政府在疫情剛爆發時,就盡力確保民眾能有公開透明的資訊。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從1月起,每日舉行記者會,由衛生福利部部長及其團隊公開最新確診數據,詳細說明相關防疫措施,好讓媒體可以據以正確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從一開始就盡力公開透明,因此建立了威信,並贏得民眾信任,故而維持了社會的穩定,鼓勵人民配合政府防疫政策,也降低假訊息的影響。這就產生了一個良性循環:民眾信賴度越高,就會有越多人願意配合,我們也就更能克服這難關。
■ 毫無疑問地,這情形只會發生在政府肯負責任且能回應人民需求的民主社會。我們在思維及實務上的公開透明,恰與自始嚴格箝制疫情資訊的威權中國形成強烈對比。他們企圖以消滅重要科學證據來掩蓋實情,並延遲與國際社會分享資訊,甚至禁止吹哨者揭露中國境內的真實情況。
此次疫情已清楚展現,臺灣和中共模式的最大區別就在透明及誠信。中國共產黨的僵化制度造成政府與人民間的互不信任;而在民主臺灣,信賴在透明開放下自然醞釀而生。
在全球抗疫過程中,任何一個人都不能也不該被遺漏,唯有透過密切的資訊分享及合作,才能贏得這場戰役。
■ 臺灣在SARS疫情時,孤立無援,現在又被世界衛生組織排除在外。然而,我們的慘痛經驗告訴我們,沒有一個國家應該獨自面對疫情。國際合作才是對抗全球疫情的唯一途徑。
這次,臺灣模式獲得全球肯定。我們十分樂意和國際社會分享我們的知識、經驗及專業。「臺灣可以幫忙,而且臺灣正在幫忙。」
■ 首先來談一個真朋友,也是重要的合作夥伴─美國。
臺灣和美國在因應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方面,一直保持良好的工作夥伴關係。當年SARS疫情爆發時,世界衛生組織拒絕派遣專家來臺,我們被排除在國際因應機制之外。幸好,美國疾病管制中心協助臺灣,提升我們因應疫情的能力。
有關新型冠狀病毒,臺灣和美國在3月中旬共同發表「臺美防疫夥伴關係聯合聲明」,強化多項領域的合作來遏制疫情。
「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是臺美合作的重要平台。自GCTF於2015年成立以來,臺美攜手強化區域夥伴的能力建構,協助因應印太區域的挑戰,其中一個重點領域就是公共衛生,在GCTF架構下我們舉辦了多場研討會,分享專業知識和最佳做法。一星期前,我們就如何反制防疫假訊息,透過視訊舉辦虛擬研討會,未來幾個月內,也將有更多這樣的研討會。
■ 除了積極分享我們的經驗和專業知識外,臺灣也捐贈美國等世界各國口罩與醫療裝備,以支援第一線醫護。截至4月30日,我們在全球捐贈了1,700萬片口罩,逾350萬片捐贈美國,我們也捐贈熱像體溫顯示儀給友邦。
另外,在臺灣學研界的領頭羊-中央研究院,也分別與歐盟官員以及捷克、土耳其的科學研究機構舉行視訊會議,討論可能的合作。臺灣的醫院也藉由視訊會議與需要幫助的國家分享防疫經驗與科技。
在疫情期間,全球各國必須團結合作克服挑戰。我們將繼續提供口罩、藥物及科技來幫助國際社會。我們堅信,在全球化的世界中,其他國家如控制不了疫情,我們就永無安全可言。因此,臺灣必須善盡自己的一份力量來防堵疫情的蔓延。
■ 為了全球的團結合作,臺灣不應再被阻絕於全世界最重要的公共衛生機構—「世界衛生組織」之外。將臺灣排除於世界衛生組織的系統之外,不僅漠視了臺灣2,300萬人民的權益,這個破口也將讓全球衛生防疫網絡增加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秘書處主張,多年來,一直與臺灣的衛生部門保持定期的技術交流。但事實上,臺灣要與世衛專家進行技術性會議,真的是十分困難。2009年至2019年,我們向世衛申請參與187場技術性會議,僅獲准參與57場,被拒率高達7成。缺乏即時資訊的交流將造成全球公衛體系的潛藏風險。
■ 臺灣參與世衛不應該被視為政治議題,而是攸關人民的生活、公衛及人權。由於美國等理念相近國家以及邦交國的大力積極倡議,世界衛生組織終於和我們聯繫,以視訊會議交流新型冠狀病毒的資訊。但這樣的片斷式參與,與我們的期待相去甚遠。
我相信臺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能幫助全球抗疫。我們呼籲世界衛生組織秉持其自許的專業中立立場,邀請臺灣以觀察員身分參加世界衛生大會,讓臺灣在沒有政治前提下,充分參與世界衛生組織的所有會議、機制和活動。
■ 全世界都明白,臺灣模式能有效對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我們的故事必須被聽見。臺灣的抗疫表現卓越,藉由經驗分享,我們可以幫助國際社會為下一場疫情做更周密的準備。
沒有人能預料這波疫情何時結束、下波疫情何時爆發。最重要的是,所有國家都必須汲取教訓,像臺灣在2003年SARS之後一樣,採取周全防備措施。
做為全球公衛界負責任的成員,我們將繼續分享臺灣模式,盡力做出貢獻。病毒無國界、無關政治,我們團結就能將之擊退。
中華民國總統府
中華民國總統府
Stanford University
史丹福大學在台校友會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疾病管制署
#2019COVID19News
【Reference】
1. 完整文稿 / 資料來源: 陳副總統FB ( 陳建仁 Chen Chien-Jen ): https://www.facebook.com/chencj/
2. 影片: 【20200508 副總統於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臺灣與全球武漢肺炎疫情:給世界的啟示」線上研討會發表專題演說】
https://youtu.be/TCogXBDI2K0
臺美防疫夥伴關係聯合聲明 在 侯友宜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非常開心見到我的老朋友 美國在台協會 AIT #酈英傑 處長;上次與處長見面是在我的官邸舉行家宴時,沒想到五個月過去,世界因為疫情變得如此不同。酈處長在與台灣的防疫合作上非常努力,總想著能為國家多做點什麼,我很喜歡與認真的人交朋友,也從他身上學到很多。非常謝謝酈處長在 #新北市 防疫超前部署措施以及醫療資源上給予非常高的評價與肯定,只要有需要新北市協助的地方,我們一定全力配合,互相幫忙。
新北市已經提供 #紐約 和我們的姊妹市 #辛辛那提 #面罩、#隔離衣 及 #布口罩 等防護裝備,另外一批正在空運送往 #舊金山。三月時我們也推出全國第一本 #城市英文數位防疫手冊 和影片等,主動開放給所有城市交流參與。這次碰面後更決定,新北要成為六都首先落實 #臺美防疫夥伴關係聯合聲明 (Taiwan-U.S. Joint Statement on a Partnership against Coronavirus)的城市,包含:
🔺安排新北市防疫產業 #PPE及生技廠商見面會,行銷 #新北製造力,成為出口美國高品質防疫產品可靠的夥伴 (reliable partner)。
🔺與美國城市辦理專家線上論壇,分享Taiwan Model下新北市的 #新型態安全生活模式,協助美國城市順利渡過重新開放(reopening)階段。
同時,我也邀請酈處長參觀新北全國首創的居家檢疫關懷中心,還有緊急應變中心,參觀時讓他穿上紅背心,體驗一下當新北疫情指揮官的感覺。未來我會繼續和酈處長同心協力,讓世界看到新北的好。
#國際厚友誼 #新型態安全生活模式 #安居樂業 #侯友宜
臺美防疫夥伴關係聯合聲明 在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臺灣科學節限定「大師講座」
講題:新冠肺炎的挑戰及因應
講者:中央研究院廖俊智院長
2020年新型冠狀肺炎(COVID 19)肆虐全球,截至今日(10/14)全球已有38,053,680人確診,死亡人數亦累積到1,085,283人,病毒帶來全新的考驗,我們究竟要如何因應?
中央研究院我國最重要的研究機構,並與多國合作,包含臺美共同發布防疫夥伴關係聯合聲明等,合作對抗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並與歐盟合作開發快篩試劑與疫苗、與捷克及加拿大討論防疫等。
特別邀請中央研究院廖俊智院長為我們分享,說明病毒究竟如何傳播、如何致病,更進一步了解病毒如何演化,病毒與人類又是什麼關係。
讓我們一次了解感染、症狀、檢測、洗手、社交距離!!
臺美防疫夥伴關係聯合聲明 在 台美再合作!唐鳳、AIT推「台美防疫松」-民視新聞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民視即時新聞】對抗疫情,外交部跟AIT上個月18日,共同發表 台美防疫夥伴關係聯合聲明 」,這回進一步合作,科技政委唐鳳跟AIT共同舉辦「台美防疫松」 ... ... <看更多>
臺美防疫夥伴關係聯合聲明 在 外交部與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發表臺美防疫合作聯合聲明 ... 的推薦與評價
外交部與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AIT/T)於本(3)月18日共同發表臺美防疫夥伴關係聯合聲明,展現臺美攜手對抗武漢肺炎疫情的決心。雙方將在臺美密切合作交流的既有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