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總督府鐵道部|華麗的台灣鐵路史現場
其實我小時候對北門一帶的印象就是交通喧囂、建物老舊疏於維護,以及高架道路帶來的陰暗感。這個印象也一直延續到我高中時在台北車站補習、大學準備留學托福時。直到前幾年北門高架橋拆除,周邊建物陸續完成維護、更新,才大為改觀。而北門周遍最讓我感到意外、甚至驚喜的,就是這座歐式風格的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
現在的台博館鐵道部園區,當年是日治時期的總督府鐵道部,也是現在台鐵局的前身,總理鐵路的建設、保養、運輸等業務。一開始是為了興建台灣的縱貫鐵路,與統一管理鐵路業務與事權而成立。整個園區雖然不算大,但展覽豐富且具巧思,對鐵道或台灣歷史有興趣的人,可以在這裡花上大半天。
鐵道部室內展廳大致上可分作常設展與特展兩部分。常設展是跟台灣鐵道相關史料的展區。比較特別的地方是,其中一間展區有莒光號的模擬器,走進這半截莒光號的『車廂』,除了可以看到車子內裝外,模擬器會讓車廂以莒光號前進的節奏晃動,輔以喇吧播放的音效與窗外的『移動』的光影,會讓人有似乎真的置身在一輛行進中莒光號的感覺。而莒光號車廂模擬室旁邊,甚至還有一座一比一比例仿製的木造車站。
而二樓展示間最受歡迎的大概是動態模型展覽廳。這裡首先呈現的是1970-1980間台北車站周邊的景物,可以看到扇形車庫、舊台北車站與台北後站等現今已不存在的建築,也可以看到當時北門周邊的景象。據說許多資深台北人在這看到中華商場時,總是勾起許多回憶。而在特定時刻,火車模型就會以動態行進的方式展示。這些火車模型相當精細,甚至可以看到車廂內的乘客。而每個時段展示的區域,車種也不同,是經過精心規劃的展覽。
而在展廳最底部,則有1910年台北工場周邊景物的場景。可以看到當時大稻埕台北車站(現址為今中興醫院一帶)、清代機器局四進衙門(今北門站一號出口附近)與台北工場車輛修理場(後台鐵大禮堂)等建物當年的樣貌。這裡的火車模型也會進行動態展示。而廳舍外的其他建物也很直得一探,我把詳細的介紹放在圖片敘述中。
台灣鐵道有百餘年歷史,而台博館鐵道部園區本身,除了是清國洋務運動的發生地,也是日本殖民建設台灣的現場,更是台灣鐵道史的起點。一座博物館,橫跨近代台灣清、日、戰後三個關鍵時期的見證,是重要的台灣歷史記憶,非常推薦一訪。
更多我的攝影作品請參考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ilhelmchangphotography/
同時也有1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故事 StoryStudi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耀霆告假,彥伶學妹揚言電爆學長亮衡,一起來看這起昭和六年,墾丁海灘謎樣遺骨、引發公主陰魂顯靈事件... 本片主要文本參考自: 石文誠〈荷蘭公主上了岸?一段傳說、歷史與記憶的交錯歷程〉 故事StoryStudio廖貽柔〈船難的交會:大航海時代,流落墾丁的荷蘭公主〉 參考資料: 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
舊總督府 在 台灣回憶探險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引述 凌宗魁 老師 貼文:
一般人可能覺得文史工作者很奇怪
搞不懂這些戀物癖為何什麼東西都想保存
其實主張保存者也不是不知道開發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也不會不曉得尊重產權持有者自由處分資產意願的社會通則
不過其中一項「先留下來」的理由也很簡單
就是做為佐證文化資產價值的證據不知道什麼時候才出現
當還沒出現的時候如果都把實體給剷平了
屆時要是出現了證據也就只是歷史文獻而已
而沒有空間做為對照的意涵了
--
#錢買不到的東西
一般人可能覺得文史工作者很奇怪
搞不懂這些戀物癖為何什麼東西都想保存
其實主張保存者也不是不知道開發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也不會不曉得尊重產權持有者自由處分資產意願的社會通則
不過其中一項「先留下來」的理由也很簡單
就是做為佐證文化資產價值的證據不知道什麼時候才出現
當還沒出現的時候如果都把實體給剷平了
屆時要是出現了證據也就只是歷史文獻而已
而沒有空間做為對照的意涵了
這棟位於臺北公會堂前的小屋
雖然之前就可以從舊地址對照出其原址為日本時代的臺灣時事新報社
但是否就是現況這棟建築則無從判定
直到近日看到左圖這張廣告照片
才確認原來這棟建築從1930年代開發舊總督府前清衙門敷地建成之後
就一直處於原位持續被妥善使用沒有受到太大的修改
以往用建築硬體的風格藝術及形式價值判斷
這不過是一棟普通的住商樓房
但確定其身分後
它便成為見證臺灣歷史發展的重要場所
因臺灣時事新報社即為承攬編纂臺灣總督府《始政四十周年臺灣博覽會紀念臺北遊覽案內圖》的公司
那麼這棟建築是否具有文化資產價值
就可以重新評估討論了
都市發展實在不需要用「看起來沒用就拆」、「使用沒有到達容積極限就拆」、「現況看不出保存價值就拆」的角度去思考
臺灣城市的發展密度已經很高了
但空屋率也居高不下
多留一點老東西
透過環境整理維護代替剷平
城市的文化累積也會更豐富些
舊總督府 在 故事 StoryStudio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耀霆告假,彥伶學妹揚言電爆學長亮衡,一起來看這起昭和六年,墾丁海灘謎樣遺骨、引發公主陰魂顯靈事件...
本片主要文本參考自:
石文誠〈荷蘭公主上了岸?一段傳說、歷史與記憶的交錯歷程〉
故事StoryStudio廖貽柔〈船難的交會:大航海時代,流落墾丁的荷蘭公主〉
參考資料:
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五卷‧第三冊
周婉窈〈從琉球人船難受害到牡丹社事件:「新」材料與多元詮釋的可能〉
康培德,《臺灣原住民史政策篇(一)荷西明鄭時期》
郭正平〈【重返南國現場】除了沙灘與海水,恆春半島還留存有150年前的記憶嗎?走入「瑯嶠」的當代探訪〉
__________________
演出:亮衡、彥伶、呂呂
企劃/後製::呂呂
官方網站: https://storystudio.tw/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gushi.tw/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gushi.tw/
Twitter: https://twitter.com/GushiTw/
Plurk: https://www.plurk.com/gushi_tw/
聯繫: contact@storystudio.tw
#斯卡羅#羅妹號#八寶公主
舊總督府 在 Lei Lei TV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鐵道園區
#國立台灣博物館
#鐵道
鐵道迷必朝聖、北門景點再加一!耗費近16年各界的努力推動及修復,「國立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於7/7正式重啟,其中耗資2300萬打造的「鐵道動態模型」,重現1970至80年代台灣鐵路縱貫線電氣化及末代蒸汽火車行駛的時代,還有台北鐵路地下化工程動工前、第3代台北火車站周邊場景,都在常設展亮相。
「國立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是台博館系統4大館舍之一,座落於台北舊城北門外,自20世紀初期起,先後曾是日本時代鐵道部、戰後台鐵總局的本部,更作為台灣鐵路營運總部達70年,直到2007年指定為國定古蹟「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由台博館負責修復與再利用成為博物館,終於在7/7開放。
鐵道部園區內的古蹟本體,包含鐵道部廳舍、八角樓、電源室、食堂、工務室、戰時指揮中心等6座建物,園區內另有市定古蹟「清代機器局遺構」的東側圍牆及石板道,是台博館系統中面積規模、建物數量最多的館舍。
目前鐵道部園區以「現代性」為展示定位,除了結合園區歷史背景與古蹟建築脈絡的「鐵道文化常設展」及「園區歷史暨古蹟修復常設展」之外,也針對親子觀眾策劃「蒸汽夢工廠」兒童展。
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
交通:台北車站 Z9出口,步行3分鐘可達/捷運北門站2號出口,步行2分可達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一段2號
電話:(02)2558-9790
開放時間:週二~週日9:30~17:00※中文定時導覽 10:30、14:30
※每週一、除夕及春節初一休館
※逢國定假日及連續假期均照常開館
訂閱我 ▶ https://goo.gl/SqViNp
副頻道[蕾蕾TV生活日常] ▶ https://www.youtube.com/c/JNchannel
合作邀約: gwoking@gmail.com
----------------------------------------------------
搞笑狀況劇 ▶https://ppt.cc/ffAyZx
小蕾子搞笑日記 ▶ https://ppt.cc/faOeMx
微電影 ▶https://ppt.cc/fWJKxx
搞笑角色扮演劇場 ▶https://ppt.cc/fvgqlx
搞笑劇 令人傻眼的事 ▶ https://reurl.cc/j70mbn
親子互動遊戲系列 ▶https://ppt.cc/f1rV4x
自製洞洞樂系列 ▶https://ppt.cc/f0P1Tx
親子遊系列 ▶https://ppt.cc/fbe8Gx
蕾蕾TV每週二/週五 下午 上架新影片
舊總督府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小的與大人」介紹
訪問作者:蔡蕙頻
內容簡介:
〈總督到警察 日本時代的警察制度〉
日治時代的臺灣警察,是臺灣總督府實行統治的要角,負責管理臺灣民眾的生活事務,常有濫用權力、素質不佳的現象,招致許多批評。但他們的存在卻對日本在台灣的殖民統治,有著相當大的穩定作用。
〈大人到咱家 警察與戶政〉
日本統治臺灣以後,為了了解當時的臺灣,透過各種調查蒐集相關資料。根據法令,警察得以隨時到各家進行戶口資料的確認,將臺灣人的身體特質與身家狀況都納入國家體制與警察大人的管理之下。
〈從治警事件到農民運動 警察與政治〉
日治時期,警察負責維持臺灣社會治安的重要角色,臺灣人從事的政治行動,也是受關注的事項。從治警事件到農民運動,1920年代臺灣社會中的警民對抗,是當時「小的與大人」關係中最重要的篇章。
〈一桿稱仔到走やみ 警察與經濟〉
為了維持日治時期殖民地經濟發展,警察大人深度介入了臺灣的經濟生活。從賴和的《一桿秤仔》中看到警察對度量衡制度的管理;到戰爭時期,統制體制的實行,可以看到警察大人無處不在的身影。
〈檢疫、注射到圍草繩 警察與公衛〉
日治時代,在總督府的規劃下,當時的警察大人還掌管了公共衛生以及檢疫工作,並配合各種名冊管理,紀錄臺灣人的公衛生活,再加上各種衛生教育的推廣,培養出「識字兼衛生」的文明臺灣人。
〈「左側通行」 日本時代的交通警察〉
隨著臺灣社會逐漸形成現代化的生活習慣,日治時代的警察大人又多了管理交通的任務。1920年代,各種交通規範亟待建立,第一要務是厲行人車「左側通行」,在各種資料上可以看到許多宣傳,也能看到警察執行工作的狀況。
〈帝國山林的前哨 日本時代的理蕃警察〉
為了開發臺灣的山區資源和原住民治理,日本政府在一般警察之外設置了「蕃地警察」。他們的初期任務包括「防蕃」、武裝討伐迫使使原住民歸順以建立管理制度,後來則以輔導產業、教育、集團移住為主,是帝國統治臺灣山林的最前線。
〈經濟、防空與流言蜚語的取締 戰時體制下的警察〉
珍珠港事變後,日本擴大了軍事動員的規模,臺灣社會也被拉進戰爭體系中。臺灣警察的工作則擴大到統制經濟的宣傳、物資徵用、防空動員,以及言論思想的控制,將臺灣打造成「戰爭動員,人人有責」的社會。
〈東石富安宮 日警變成台灣神〉
日治時代,警察與臺灣人民的關係密切,儘管有許多讓人恐懼的印象,但也不乏愛護民眾的佳話。任職東石派出所的日警森川清治郎在職期間留下許多佳話,身亡之後又有顯靈庇佑當地的傳說,因而入祀富安宮,就是很好的例證。
作者簡介:策畫/戴寶村
一九五四年出生在北海岸,現在新北市三芝區、舊名「番社後」的地方。濱海生長的背景,鄰近的淡水又是山河海交會與歷史元素豐富之地,促使他鑽研於海洋史領域的探究,著有《清季淡水開港之研究》、〈近代台灣港口市鎮發展〉(博士學位論文)、《近代台灣海運發展——戎克船到長榮巨舶》、《台灣的海洋歷史文化》等專著。另著有政治史通史類書籍、淡水河流域史、高雄陳家家族史、客家族群史、縣市鄉鎮志書、諺語歷史文化、北台灣歷史文化,乃至中學教科書等
撰稿者簡介:
李進億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文學博士(歷史學),現為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臺灣環境史、臺灣區域史與歷史GIS。
沈佳姍
國立空中大學人文學系副教授。研究日治時期台灣文化與公衛史。著有《臺灣日日新:阿祖ㄟ身體清潔五十年》、《牌2原來一家親:日本品牌家族企業史》等書。
陳慧先
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現為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日治時代臺灣史、臺灣原住民史。著有《丈量台灣――日治時代度量衡制度化之歷程》等書。
游智勝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博士,現為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國立空中大學人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日治時期臺灣海運史、臺灣海洋史。
蔡昇璋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博士,現為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協同研究員,曾任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學系、通識中心及國立空中大學人文學系等兼任助理教授,研究專長領域為臺灣海洋史、海洋文化史、臺灣漁業史。
蔡蕙頻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博士,國立台灣圖書館編審、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日治時期臺灣生活史,並著有相關著作。
出版社粉絲頁: 玉山社出版公司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