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定歷史建物整修活化再利用》
《大理民防、義警終於有落腳之處》
2000年前,大理義警民防隊部都設在西園路橋下橋孔,隨著鐵路地下化工程、西園路橋拆除後,兩隊部都變成遊牧民族,屢尋不著適當的落腳處,僅能利用艋舺大道上狹小的閒置空間作為暫時性隊部使用。
於是我不斷替大理民防、義警尋覓適恰空間,先後替民防及義警找到兩處同樣在雙園街上的舊有警察宿舍。
雙園街79號警察宿舍被列為歷史建物後,被我踢爆公有建物竟占用民地長達數十年。但由於拆除占用結構有破壞歷史建物的疑慮,至今主管單位文化局及所有單位警察局仍在研議處理方式並計算範圍。
由於我和吳淑芬里長主張要讓大理義警在過年春安工作前就要先能使用77號的空間做為隊部使用,不能因為這個問題影響到大理義警的進駐時程。所以在今天,警察局完成內部廢棄物清除後,正式將鑰匙轉交到中隊長手上。
待未來處理好占用問題、歷史建物修繕完畢後,大理義警將再轉移至79號做為永久隊部;屆時,荒廢數十年、造成社區困擾如同廢墟一般的老舊建物將搖身一變為守護地方安全的義警隊部,並與大理民防隔街相望,互相照應。此舉除了延續公有舊建物的生命之外,還能與居民生活產生強烈連結,更進一步彰顯歷史建物的保存價值。
過去質詢紀錄:
萬華區雙園街警察宿舍占用民地數十載 東窗事發後不聞不問
https://fb.watch/2iGC2_Oh7W/
看更多警察宿舍:
萬華區雙園里警察宿舍舊地搖身一變為莒光公宅
https://www.facebook.com/LiuYaoRen/posts/1727361893952763
讓老房子也有好環境!萬華區華江里警察宿舍環境改善暨衛工管更新工程
https://www.facebook.com/LiuYaoRen/posts/2651259754896301
🌟🌟🌟 🌟🌟🌟
Line友仁徵集中,
趕快點擊連結成為我要的人!💪
👇👇👇 👇👇👇
https://oak2.cc/u/Hgj8jp
☝️☝️☝️ ☝️☝️☝️
加入後才能友仁專屬活動資訊不漏接哦!
🌟🌟🌟 🌟🌟🌟
艋 舺 大道 鐵路地下化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1年前的今天,是火車最後行駛於萬華與板橋之間地面上的日子。
謝謝網友 Yuan Chiao Liao 分享他拍攝製作的這段珍貴紀錄片。
1999年7月20日,是臺鐵萬華車站與板橋車站之間的地面鐵路之最後營運日,也就是說,在這天之後,萬華與板橋之間的鐵路便正式地下化了。
萬華車站的歷史:
萬華原稱艋舺,係臺北地區開發最早地方,遠於清朝時期,凡福建沿海帆船來台者,大抵皆由淡水入港,沿淡水河而上,停泊於九號水門裝卸貨物;由於客商雲集,工商業逐日發達,人口遽增,車站之需求因而產生。
第一代萬華車站建於光緒27年(1901)8月25日,當時名為「艋舺站」,係簡陋站亭,位於今愛國西路與中華路交叉處。
1918年7月1日,艋舺站遷站至現址(今艋舺大道與康定路口),改建為融合東、西建築特色之木造站房,此為第二代的萬華車站;其入口雨庇使用日式的唐破風,弧形屋頂與主體的半木式木結構融合得很成熟,為罕見之傑作。
1920年10月,配合日治時期之地方制度變更,艋舺站更名為「萬華站」。
1949年5月,二戰後的萬華站接管了由萬華站分歧之原臺北鐵路公司經營的新店線,以其簡陋站房權充為後站。
1964年4月25日,配合北新公路拓寬,台鐵拆除萬華與新店之間的新店線(萬新鐵路)。
1986年8月,為了便利鐵路地下化工程與新萬華車站前站興建工程之進行,第二代萬華車站遭拆除一半,其68年的營運歷史至此畫下句點。
1988年9月19日,配合臺北市區鐵路地下化工程,改建為鋼筋混凝土的現代化站房之前站落成啓用,此為第三代的萬華車站。
1989年9月2日,臺北車站與萬華車站之間的鐵路地下化工程竣工並通車。與眾不同的是,萬華車站是臺北市區鐵路地下化中唯一沒有捷運共構的車站,其與捷運龍山寺站2號出口(萬華區公所)之直線距離約為150公尺。
1990年8月19日,改建萬華車站之後站站房,於是第二代萬華車站完全遭到拆除。
1992年9月10日,六年國建鐵路地下化從萬華車站延長至板橋車站之「萬板專案」開工。
鐵路地下化之「萬板專案」會規劃貫通萬大路與康定路,將萬華新站分割為現今的東、西兩棟大樓,乃是因應地方需求,為了方便民眾通行,以及促進原後站(汕頭街、萬大路以南)地區的繁華,以再造萬華地區之商機。
1999年7月20日,萬板專案竣工,也是行經萬華車站的列車在地面上行駛的最後一天。
1999年7月21日,營運11年的第三代萬華車站以及營運48年的舊板橋車站一起走入歷史,同一天,第四代萬華車站和新板橋車站正式啟用。
1999年8月,舊板橋車站拆除,原址轉作台北捷運藍線(板橋線、土城線)府中站的興建用地。
艋 舺 大道 鐵路地下化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年5月13日,臺北市萬華區南寧路46號,臺北市立龍山國民中學。(張哲生 攝)
我在1987年畢業於此,是龍山國中第8屆校友。大約在1986年我升國三的時候,學校東側緊鄰鐵路的操場被圍起來一大片,納入當時鐵路地下化工程的範圍,後來那塊校地在1989年鐵路地下化完工之後,成了艋舺大道的一部分。
1976年8月1日,臺北市立龍山國民中學奉令於中央警官學校舊址(臺北市南寧路46號)正式成立。首任校長陳水穆先生以敬懷「古聖先哲」之德業,啟「育才興邦」之志節,並以「樂觀、進取、奮鬥」為校訓,經營籌策十年有成。
新建校舍第一期工程,以民國67年度追加預算,新建辦公室及普通教室68間,特別教室12間,另建車棚、水塔及蒸飯間各壹座。由於此項工程是在1977年4月16日動土興工,因此校方便定4月16日為校慶日。
第二期工程以民國69年度預算,新建普通教室32間,特別教室4間,另編列追加預算修建校門及圍牆等工程。
第三期工程以民國70年度預算,新建學生活動中心暨游泳池運動場及司令台各壹座,並修建四座球場。其中活動中心暨游泳池工程,因受地下鐵路引道工程之影響,被迫變更原有設計,向校內退縮19公尺,且增加工程款兩百六十餘萬元,經與有關單位數度磋商協調,先行動支市府第二預備金,乃於1982年1月23日繼續復工興建。
1985年3月,全部工程竣工。
1987年8月,李炳炎接任第二任校長,配合執行發展與改進國民教育六年計畫,積極改善教學環境,提高教學品質,除加強美化綠化校園,發揮境教功能,同時注意各科教學正常,五育並重,均衡發展。
1992年2月,陳美枝接任第三任校長,充實各項校內設備,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推動生活教育,舉辦各項活動如國語文、英語、音樂、美術、體育等學藝競賽,鼓勵學生參加詩歌朗誦、民俗體育等活動,提供學生表現的舞台以發揮其潛能。
1996年8月,蘇萍接任第四任校長,規劃校園美化綠化及廁所改建工程,讓校園裡的廁所媲美五星級飯店。此外亦積極推動行政業務電腦化,鼓勵同仁加強資訊能力。
1998年8月,何碧燕接任第五任校長,積極推動九年一貫課程規劃,辦理教師各項研習,全面提昇教師素養。
2000年,龍山國中爭取萬華社區大學設置於該校,使其成為萬華地區的文化教育中心。
2002年8月,鄭秀琴接任第六任校長,積極推動生活教育及提昇學生學習成效;並努力爭取各項經費,改善校園各項軟硬體建設,包括圖書館擴建工程、新建多功能視聽教室、電源改善工程、校園植栽美化綠化、校舍粉刷等,以提供師生優質的學習環境。
2008年8月,林美娟接任第七任校長,秉持「師生一家」之理念,於生活教育、學生學習、弱勢關懷、校園環境等方面皆戮力推動,帶領龍山國中往「艋舺第一」之方向邁進。
2012年8月,許珍琳接任第八任校長,身為第三屆校友的許珍琳對母校有深厚的情感與使命感,以教學團隊為研發成員,嘗試新教學模組,致力實現「因材施教、適性揚才」的教育理想,並結合家長與社區仕紳之力量,營造更優良的學習環境,以培育健全的國民。
2017年8月,洪國峰接任第九任校長。
艋 舺 大道 鐵路地下化 在 台灣公共建設檔案鐵路立體化(地下化)篇:第一集台北及松延專案 的推薦與評價
臺北市區 鐵路地下化 由榮工處承包,於1983年動工,共分四期施工,第一期為台北車站 鐵路地下化 專案,工程內容包括將台北車站地下化、華山站至萬華站 ... ... <看更多>
艋 舺 大道 鐵路地下化 在 張哲生- 萬華火車站二至四代左上攝於1959年5月2日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1918年7月1日,艋舺站遷站至現址(今艋舺大道與康定路口),改建為融合東、 ... 1989年9月2日,臺北車站與萬華車站之間的鐵路地下化工程竣工並通車。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