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斯達:憂鬱症的成因,三個字說不完】
中華民國大牌藝人 #吳宗憲 節目,嘉賓 #李明川 說自己失眠和 #憂鬱症 靠花藝療癒,吳突然說:「所有憂鬱症的患者仔細聽著,憂鬱症的原因,聽好囉!都是因為這三個字,不知足!」然後說:「生命當中你要想的是擁有的,而不是失去的。」自然引起炎上。
那個年紀的善男信女,談起抑鬱症十有八九都是說這些。因為在他們成長那個年代,這種病理學概念毫不普及。如果不是身受其害,就會把事情看得極簡單。幸福使人膚淺,痛楚令人深刻。吳屬於前者,而且他們還有一種內在的抵抗,故意不去了解這種事情、說幹話,以示自己是「正常人」並且「堅強」。
在粗放經濟時代成長的人,特別是藝人,普遍不具備社會性的整全視野。他們認為抑鬱症是一個「想法」的問題,只要轉念就好,是個人的問題,跟社會沒有關係。妄斷「抑鬱症的成因」,是淺碟所致,因為這問題的源頭暫時還是複合而神秘,有腦部、胃部、腎上腺素的分泌有關、有社會壓力、有個人性格、甚至與日照等氣候有關,但總而言之,極少是單一成因。
「知足」這類中華民國風的、關於「個人修養」的中文詞語,即揭示了他們的世界觀。一個社會的氣氛和大事件,跟心理疾病就很有關係。赤柬的殺人暴政終結後,留下大量目擊過死亡和酷刑的人口,他們結婚生子之後,有不尋常的高家暴率和濫藥比例;各種PTSD、失眠、精神問題透過不愉快的童年,傳到下一代;香港在經歷反送中鬥爭之後,有研究指香港人的精神狀態到達恐襲之後的情況。當一班人不斷目擊殘酷的事情,而自己毫無作用,受幸存的負罪感折磨,並不是轉念一想、堅強一點、看看自己擁有的東西,就能拋開。甚至可以大膽地說,抑鬱症是社會性、政治性的。
如果情況持續太久,心理就會影響生理,成為持久殘疾。善男信女會認為憂鬱症是心理疾病,其實也是迷思。因為病症除了無法控制的念頭和感受,還包括肌肉痛、四肢乏力、腸胃疼痛、骨痛;如果斷藥,還會加上睏倦、失眠、頭暈、視力減弱、懼光之類,是徹頭徹尾的「身體不適」。然而很多人會故意不去了解,不去進修,以無知為榮,因為抑鬱是社會禁忌,是不合群和生產力低落的象徵,一般人避之則吉,有一種不想與這種話題和學問發生關係的迷信,其中一個方法就是看輕它,認為患者軟弱,而自己堅強,所以不受侵擾。
然而精神問題和自殺,早就已經成為發達國家的最大敵人。一份研究發現,雖然芬蘭是全世界經常是「全世界最幸福指數」第一的國家,但芬蘭年輕死亡人口中,有三份一是自殺:富裕的北歐國家,要花大量的預算去防治和醫療。
所以無知只是表層,裡面是一種自恃為「正常人」的驕傲。不管是吳宗憲,還是外面的很多人。來自德國,研究香港本土主義的馬寶康教授這幾年找我談話,我建議他要留意香港政治運動的「情感向度」,也就是你無法用一般的學術框架去理解本土主義由下而上爆發,同時衝擊親北京派和泛民主派的歷史。他說這非常inspiring,我相信他將來會是最了解香港發生甚麼事的外國人之一。
患上這種殘疾的人,自己是鬥爭的,也要與人鬥爭。因為不夠廣搏的「正常人」,會故意否定你,以維持自己正常人的主導地位,這也是為何他們的幹話主旨,通常是輕視別人的痛苦、視一切情況都是患者庸人自擾、視患者皆為非理性者,甚至會惡意嘲笑,這有利大多數人取得心理快感,並維持大多數人的外在行為穩定。他們得到「我是沒問題」的祝福,就服從社會的既定機制。這是禁忌圖騰得以維持多年的大眾潛意識。
幸福使人膚淺,痛楚令人深刻。吳的幹言自然引起圍剿,雖然台灣這樣一個已經進步的國家,還存在這種時代遺物,還是大哥級數,實在是其大眾文化的不幸;但受苦越深,是對這種人越沒感覺,寫這些只是為其他正常人掃盲。我甚至不太奢望獲得接受或理解,如果你要獲得接受和理解才能活得下去,那你早就死了,不如好好的修養自己。他們有他們淺碟的幸福,你有你《老人與海》式的無盡心理征途;有平地羊群,也有孤高之狼。不如好好利用內在的鬥爭產生的能量,去做一些他們做不到的事。
有一個說法是截了肢的男人,陽具會長得特別大。不知道這說法有沒有醫學根據,但不妨這樣期許自己,某些精神問題,可能成為力量的泉源,或者成就你的神。很多有精神問題的人,都能成為當世的人物。海明威是自殺的、邱吉爾成了不世偉業,晚年還不斷抑鬱,還故作親切叫這個狀況做「黑狗」;張國榮則有藝術性的成就。潔癖的人就會說,不要美化這件事,因為他們醜化了太久;則如果你中了招,打下飛機亦無壞,反正你已無法擺脫。
很多人都狂躁、兩極、反社會人格、工作狂,但最終有可能找到一個合適的生存方法。就算沒說得那麼高,痛苦還是使人博大。越多痛苦,人變得越寬容,知道所有人站起來,也不容易。入過死關,人就變得溫柔。自苦而刻苦之人,對世界不一定有益,但多數沒有害,至少好過人模人樣的成為吳宗憲或者阿叻,漸漸肚滿腸肥而頭腦簡單,成為身光頸靚的維園伯伯。
吳宗憲或者大小S當然是幸福的,因為他們沒有察覺我們都身在溝渠之中,但他們也沒有你的恩賜。你看見星星的燦爛、宇宙的寂寞,你要相信有一些極美和極殘酷的事情,超過一般人的感受維度,而上帝將它寄托在你的內心,只有極少數的人能夠領略。
打賞:https://payme.hsbc/lewisloud
訂閱 #已獨不回 https://vocus.cc/indiehongkong/introduce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芬蘭 文化 禁忌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盧斯達:憂鬱症的成因,三個字說不完】
中華民國大牌藝人 #吳宗憲 節目,嘉賓 #李明川 說自己失眠和 #憂鬱症 靠花藝療癒,吳突然說:「所有憂鬱症的患者仔細聽著,憂鬱症的原因,聽好囉!都是因為這三個字,不知足!」然後說:「生命當中你要想的是擁有的,而不是失去的。」自然引起炎上。
那個年紀的善男信女,談起抑鬱症十有八九都是說這些。因為在他們成長那個年代,這種病理學概念毫不普及。如果不是身受其害,就會把事情看得極簡單。幸福使人膚淺,痛楚令人深刻。吳屬於前者,而且他們還有一種內在的抵抗,故意不去了解這種事情、說幹話,以示自己是「正常人」並且「堅強」。
在粗放經濟時代成長的人,特別是藝人,普遍不具備社會性的整全視野。他們認為抑鬱症是一個「想法」的問題,只要轉念就好,是個人的問題,跟社會沒有關係。妄斷「抑鬱症的成因」,是淺碟所致,因為這問題的源頭暫時還是複合而神秘,有腦部、胃部、腎上腺素的分泌有關、有社會壓力、有個人性格、甚至與日照等氣候有關,但總而言之,極少是單一成因。
「知足」這類中華民國風的、關於「個人修養」的中文詞語,即揭示了他們的世界觀。一個社會的氣氛和大事件,跟心理疾病就很有關係。赤柬的殺人暴政終結後,留下大量目擊過死亡和酷刑的人口,他們結婚生子之後,有不尋常的高家暴率和濫藥比例;各種PTSD、失眠、精神問題透過不愉快的童年,傳到下一代;香港在經歷反送中鬥爭之後,有研究指香港人的精神狀態到達恐襲之後的情況。當一班人不斷目擊殘酷的事情,而自己毫無作用,受幸存的負罪感折磨,並不是轉念一想、堅強一點、看看自己擁有的東西,就能拋開。甚至可以大膽地說,抑鬱症是社會性、政治性的。
如果情況持續太久,心理就會影響生理,成為持久殘疾。善男信女會認為憂鬱症是心理疾病,其實也是迷思。因為病症除了無法控制的念頭和感受,還包括肌肉痛、四肢乏力、腸胃疼痛、骨痛;如果斷藥,還會加上睏倦、失眠、頭暈、視力減弱、懼光之類,是徹頭徹尾的「身體不適」。然而很多人會故意不去了解,不去進修,以無知為榮,因為抑鬱是社會禁忌,是不合群和生產力低落的象徵,一般人避之則吉,有一種不想與這種話題和學問發生關係的迷信,其中一個方法就是看輕它,認為患者軟弱,而自己堅強,所以不受侵擾。
然而精神問題和自殺,早就已經成為發達國家的最大敵人。一份研究發現,雖然芬蘭是全世界經常是「全世界最幸福指數」第一的國家,但芬蘭年輕死亡人口中,有三份一是自殺:富裕的北歐國家,要花大量的預算去防治和醫療。
所以無知只是表層,裡面是一種自恃為「正常人」的驕傲。不管是吳宗憲,還是外面的很多人。來自德國,研究香港本土主義的馬寶康教授這幾年找我談話,我建議他要留意香港政治運動的「情感向度」,也就是你無法用一般的學術框架去理解本土主義由下而上爆發,同時衝擊親北京派和泛民主派的歷史。他說這非常inspiring,我相信他將來會是最了解香港發生甚麼事的外國人之一。
患上這種殘疾的人,自己是鬥爭的,也要與人鬥爭。因為不夠廣搏的「正常人」,會故意否定你,以維持自己正常人的主導地位,這也是為何他們的幹話主旨,通常是輕視別人的痛苦、視一切情況都是患者庸人自擾、視患者皆為非理性者,甚至會惡意嘲笑,這有利大多數人取得心理快感,並維持大多數人的外在行為穩定。他們得到「我是沒問題」的祝福,就服從社會的既定機制。這是禁忌圖騰得以維持多年的大眾潛意識。
幸福使人膚淺,痛楚令人深刻。吳的幹言自然引起圍剿,雖然台灣這樣一個已經進步的國家,還存在這種時代遺物,還是大哥級數,實在是其大眾文化的不幸;但受苦越深,是對這種人越沒感覺,寫這些只是為其他正常人掃盲。我甚至不太奢望獲得接受或理解,如果你要獲得接受和理解才能活得下去,那你早就死了,不如好好的修養自己。他們有他們淺碟的幸福,你有你《老人與海》式的無盡心理征途;有平地羊群,也有孤高之狼。不如好好利用內在的鬥爭產生的能量,去做一些他們做不到的事。
有一個說法是截了肢的男人,陽具會長得特別大。不知道這說法有沒有醫學根據,但不妨這樣期許自己,某些精神問題,可能成為力量的泉源,或者成就你的神。很多有精神問題的人,都能成為當世的人物。海明威是自殺的、邱吉爾成了不世偉業,晚年還不斷抑鬱,還故作親切叫這個狀況做「黑狗」;張國榮則有藝術性的成就。潔癖的人就會說,不要美化這件事,因為他們醜化了太久;則如果你中了招,打下飛機亦無壞,反正你已無法擺脫。
很多人都狂躁、兩極、反社會人格、工作狂,但最終有可能找到一個合適的生存方法。就算沒說得那麼高,痛苦還是使人博大。越多痛苦,人變得越寬容,知道所有人站起來,也不容易。入過死關,人就變得溫柔。自苦而刻苦之人,對世界不一定有益,但多數沒有害,至少好過人模人樣的成為吳宗憲或者阿叻,漸漸肚滿腸肥而頭腦簡單,成為身光頸靚的維園伯伯。
吳宗憲或者大小S當然是幸福的,因為他們沒有察覺我們都身在溝渠之中,但他們也沒有你的恩賜。你看見星星的燦爛、宇宙的寂寞,你要相信有一些極美和極殘酷的事情,超過一般人的感受維度,而上帝將它寄托在你的內心,只有極少數的人能夠領略。
打賞:https://payme.hsbc/lewisloud
訂閱 #已獨不回 https://vocus.cc/indiehongkong/introduce
芬蘭 文化 禁忌 在 Wota Lifestyl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Wota Travel| Kilic Ali Pasa 土耳其浴🇹🇷】
「#土耳其浴」(hamam),與俄羅斯浴、芬蘭浴和日本浴被稱作「#世界四大浴🛁」,其中土耳其浴和日本浴可說是最知名的,然而相較日本浴(我們熟悉的泡湯),土耳其浴對外人來說始終帶有某種害羞神秘禁忌的色彩。然而只要是洗過的人,可說都會稱讚這可以讓人煥然一新,神清氣爽的人生必試清單之一。
土耳其浴的歷史可追溯到 #古羅馬時期的公共浴場(阿部寬演過的那個電影),融合了土耳其的伊斯蘭文化,成為了土耳其生活裡的 #日常風景!Wota Lifestyle 特別推薦位於伊斯坦堡有百年歷史的公共澡堂Kilic Ali Pasa,本來是海軍兵團專用的澡堂🧽,如今搖身一變成為頂級土耳其浴體驗地點。
/了解更多 👉 👉 👉 https://bit.ly/2XoAtHl
ℹ️ Kilic Ali Pasa 土耳其浴亮點推薦 🍽️
📍 百年古蹟澡堂
📍 現場提供免費毛巾與盥洗用品
📍 大廳有咖啡廳,提供土耳其小吃與飲品
📍 更多精彩體驗請上Wota Lifestyle
要享受土耳其浴,最先要注意的一點就是「#男女有別」,土耳其澡堂並沒有限制性別使用區域,而是用時段區隔,下午4點前僅限女性進場,4點後才是男性時段。另外,Kilic Ali Pasa 也提供男女有別的擦澡人員,將全身老廢角質刷去,讓肌膚重現滑嫩光澤,刺激全身血液循環。
Kilic Ali Pasa 本身也完整保留了400多年的設計細節,在古蹟裡洗澡,可說是一輩子都可能不會有的體驗。特別是帶有東方主義的 #異國情調,洗著洗著都好像會夢回老時代一樣!
* #Wota_IG 📷 https://lihi.cc/IYPgf
* #Wota_LinkedIn 👍 https://lihi1.cc/fJ2Ke
*立即透過《Wota Lifestyle》預訂,就可以累積亞洲萬里通里數,每40元就送一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ota Lifestyle 邀您一起探索獨特非凡的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