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本漢:我的隔離日記》(Bo Burnham: Inside, 2021)是一部才剛剛在5月30上線的電影,這部電影與我們有諸多關聯:1. 這是部在疫情隔離期間拍攝的電影;2. 這是21世紀宅男的隔離生活:3. 跟我們一樣,本漢也是個意識活在網路上的人;4. 雖然意識在網路上晃盪,身體卻在隔離時期焦慮痛苦寂寞;5. 跟我們一樣,他既希望有人注意他,卻又恐懼被看穿;6. 這是個以喜劇表現荒謬人性的獨腳戲。
#專業編導與風趣的脫口秀演員
柏.本漢(Bo BUrnham)或許還不是我們熟悉的名字(才在疫情隔離期間度過三十歲生日),不過他已經是位創作俱佳的導演、編劇、作家、喜劇演員、電影演員、以及著名的 Youtuber。
倘若你曾經看過在2018年美國最火紅的《八年級》(The Eighth Grade),那麼你一定得認識本漢這個名字,因為《八年級》這部獲得多項提名與多項獨立電影獎的電影,是本漢的導演與編劇的初試啼聲,意想不到地一飛沖天,成為許多著名媒體與影評的2018前十大好看電影之一(改天來介紹這部電影^^)。
去年,本漢也受到《花漾女子》(Promising Young Woman, 2020)飾演女主角凱西(Carey Mulligan 飾演)的風趣同學,雖然只有短暫出現,也是亮眼到令人難忘。
不過,本漢最擅長的是喜劇——單口喜劇脫口秀——而且受簽為喜劇藝人。《柏·本漢:我的隔離日記》可謂電影版的單口喜劇,在隔離時期的脫口秀。
.
#幽默的挖苦與詼諧的諷刺
《柏·本漢:我的隔離日記》的開場幽默諷刺到讓人開懷大笑,那是種不把話講白,卻句句都有多層影射的高竿喜劇台詞。這個開場白昭示這部電影的主旨:因為有來自神的旨意,祂告訴本漢,他有喜劇有著難以言喻的力量,於是本漢決定要以喜劇療癒拯救世界。
於是我們會看到一個年輕男子開始唱歌,有許多歌曲的歌詞,配上本漢的特別剪接與重疊畫面,創造出極為挖苦的笑料。本漢大概就是美國人在《眼球電視台》的視網膜脫口秀,以幽默化解政治性的挖苦、以詼諧掩蓋批判性的諷刺。
.
#看似雜亂無章卻有段落章節
《柏·本漢:我的隔離日記》的短片看似雜亂無章,實際上卻有段落章節。每一首歌曲配合的自言自語,就是單獨一場脫口秀。像是:
*容易與父母起衝突的對話:明明是要與父母聯繫情感,卻不禁彼此火冒三丈。
*世界由「鮮血」創立:因為資本主義的剝削、FBI的借權力亂殺人、種族間的衝突與滅絕、或是政客互相包庇以便剝削更多人。
*可笑的網紅世界:這是這部電影最好笑之處,所有本漢喬裝的網紅姿態與眼神,肯定都能讓人會心一笑。但是,難道我們不就是其中一個去讚嘆與按讚的笨蛋嗎?
*網路性愛:這個橋段讓人不禁想起《雲端情人》(Her, 2013),其中荒謬的一句話,卻也是事實「一個人坐著,一手抓著老二,一手抓著手機」,這句話重複許多遍,象徵日日夜夜網路世界的宅男宅女都是一樣的寂寞與渴望。
*遊戲直播主的刻意嚴肅與可笑。還有許多段落主題,包括他本漢的生日獨腳戲。
.
#笑著笑著就哭了
這是個讓人笑著笑著就想哭的脫口秀喜劇。讓人發噱,因為真的很酸很嘲諷;但也因為太殘忍刺骨的寫實,反而讓人在發笑的同時,自覺可悲。
本漢提醒觀眾,不要自殺啊,千萬不要,雖然又寂寞又無聊,關到快發瘋,宅到快吃土,每天都在做一些自己都不知道有沒有意義、能不能產出的工作,但是,要頂住,因為死掉就不能再復活,就算是十八個月之後忽然間想活過來,卻已經沒機會。
.
#與你我一樣的荒謬混亂
本漢誠懇拍攝出他在疫情期間的隔離生活:混亂房間、九天不洗澡、胡言亂語、生活的焦慮痛苦、對於自己的自責與不滿、懷疑自己的能力與人生等等。
知道這位成功的創作者,也有如此的幕後人生,真是非常療癒。
原來,你我都不寂寞,雖然我們以為自己在疫情期間,關在自己的小小世界,好像毫無貢獻、沒有意義、焦慮難耐、又遙不可期。人生好像一直還困在黑暗的隧道。但是,或許就如本漢最終發現,真的會有結束,會有結果,我們需要的,就是耐心等待。
果然如電影開場所言:這是個療癒的喜劇。
.
#聖光與楚門的世界
電影的結尾,在本漢完成療癒世界的偉大目標之後,聖光再次出現(不多介紹,免得暴雷)。
這是一段非常成功的結尾,與《楚門的世界》一樣地揭示人性的雙面焦慮:期待站在舞台,又恐懼被全然透視。
.
.
#每天陪你宅在家看一部好電影Day16
#2021年5月31日
#柏本漢我的隔離日記
#Netflix
「花漾女子台詞」的推薦目錄:
- 關於花漾女子台詞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花漾女子台詞 在 Moviematic 電影對白圖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花漾女子台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花漾女子台詞 在 [好雷] 地獄裡的復仇女神 《花漾女子》 - 看板movie 的評價
- 關於花漾女子台詞 在 蔣瑛燦Sandy J - 電影《花漾女子》心得(本文有涉及劇情 的評價
- 關於花漾女子台詞 在 [討論] 花漾女子苦澀帶甜的結局(有雷) 的評價
- 關於花漾女子台詞 在 PTT棒球員綽號列表| PTT鄉民百科 - Fandom 的評價
- 關於花漾女子台詞 在 花漾女子》電影的神配樂超級讚(會有小雷慎入! - Dcard 的評價
花漾女子台詞 在 Moviematic 電影對白圖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第93屆奧斯卡金像獎完整得獎名單🎥
最佳電影:《浪跡天地/游牧人生 Nomadland》
最佳導演:《浪跡天地/游牧人生 Nomadland》趙婷 Chloé Zhao
最佳男主角:《爸爸可否不要老/父親 The Father》Anthony Hopkins
最佳女主角:《浪跡天地/游牧人生 Nomadland》Frances McDormand
最佳男配角:《猶大與黑色彌賽亞 Judas and the Black Messiah》Daniel Kaluuya
最佳女配角:《農情家園/夢想之地 Minari》尹汝貞 Youn Yuh-jung
最佳國際影片:《醉美的一課 / 醉好的時光 Another Round》(丹麥)Thomas Vinterberg
最佳動畫:《靈魂奇遇記/靈魂急轉彎 Soul》Pete Docter and Dana Murray
最佳改編劇本:《爸爸可否不要老 / 父親 The Father》Christopher Hampton and Florian Zeller, based on the play by Zeller
最佳原創劇本:《超犀女王 / 花漾女子 Promising Young Woman》Emerald Fennell
最佳剪接:《金屬之聲 Sound of Metal》Mikkel E.G. Nielsen
最佳攝影:《曼克 Mank》Erik Messerschmidt
最佳化妝及髮型設計:《藍調天后 Ma Rainey's Black Bottom》Sergio Lopez-Rivera, Mia Neal and Jamika Wilson
最佳視覺效果:《TENET天能 Tenet》Scott R. Fisher, Andrew Jackson, David Lee and Andrew Lockley
最佳服裝設計:《藍調天后 Ma Rainey's Black Bottom》Ann Roth
最佳美術指導:《曼克 Mank》Production Design: Donald Graham Burt; Set Decoration: Jan Pascale
最佳原創歌曲:《猶大與黑色彌賽亞 Judas and the Black Messiah》"Fight for You"-D'Mile and H.E.R.; lyric by H.E.R. and Tiara Thomas
最佳原創配樂:《靈魂奇遇記/靈魂急轉彎 Soul》Trent Reznor, Atticus Ross and Jon Batiste
最佳音響:《金屬之聲 Sound of Metal 》Jaime Baksht, Nicolas Becker, Philip Bladh, Carlos Cortés and Michelle Couttolenc
最佳音效剪輯:《極速傳奇:福特決戰法拉利 / 賽道狂人 Ford v Ferrari》Donald Sylvester
最佳紀錄短片:《Colette》Alice Doyard and Anthony Giacchino
最佳紀錄長片:《我的八爪魚老師/我的章魚老師 My Octopus Teacher》Pippa Ehrlich, Craig Foster and James Reed
最佳動畫短片:《If Anything Happens I Love You》Michael Govier and Will McCormack
最佳實景短片:《Two Distant Strangers》Travon Free and Martin Desmond Roe
.
奧斯卡小統計:
大贏家《浪跡天地/游牧人生 Nomadland》:3個獎
#電影對白圖 #moviematic #電影語錄 #電影對白圖 #moviematic #電影語錄 #電影推薦 #電影少女 #電影金句 #電影台詞 #電影心得 #電影介紹 #電影對白 #對白 #語錄 #台詞 #電影 #mmoscars #mm奧斯卡
花漾女子台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講述性侵議題的《#花樣女子》方才榮獲奧斯卡金像獎,還沒看過本片的你,不妨先透過本文,跟我們一同關注性別議題。
(註:標題來自片中台詞,不表示「男性不會被性侵」。)
花漾女子台詞 在 蔣瑛燦Sandy J - 電影《花漾女子》心得(本文有涉及劇情 的推薦與評價
「老天爺,那女孩害自己陷入危險。」多麼熟悉不過的台詞,在現實生活中無數次上演,可以被替換的詞彙語句多不勝數;而說出這些話的人,通常不會承認,甚至 ... ... <看更多>
花漾女子台詞 在 [討論] 花漾女子苦澀帶甜的結局(有雷) 的推薦與評價
Angel of the morning現在已經聽了好幾十次,花漾女子裡面的歌其實都好 ... 32 F →justmine99: 教,一切都很自然的融入在台詞裡面 05/02 16:24. ... <看更多>
花漾女子台詞 在 [好雷] 地獄裡的復仇女神 《花漾女子》 -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從題材來看,《花漾女子》看似是一部強暴復仇電影,核心卻是自咎
與贖罪。所以觀看的過程裡,殊無復仇的快感,只有無盡的擔憂;而幾乎、
幾乎凱西面對每一位復仇對象,除了懺悔的律師之外,對妮娜事件的回應,
對女性的反應,都毫無新鮮感,彷彿從女性的生活片段剪接進去。
但沒有新鮮感,完全不影響整部電影的好看程度──光是能在大銀幕看
到女性視角的「強暴迷思」,以及拆解父權結構的卑劣與脆弱,就值回票價。
以下感想盡述情節,還請慎入。
~*-*~*-*~*-*~*-*~*-*~*-*~*-*~*-*~*-*~*-*~*-*~*-*~
電影的一開始就要設定好整個故事的基調,從一群男性裡講幹話要「衝
洞」卻沒有行動,真正走過去的是看似勸阻他們的「紳士」傑瑞,整個過程
卻精妙計算:坐計程車確認女方有回話、半強迫邀請女方回自己屋裡喝啤酒、
看起來照顧她卻一路營造「彼此吸引」的氛圍(但女方根本沒有回應,被吻
時連嘴巴都沒張),一直到床上開始完全無視女方連續的拒絕訊號──跳脫
了「說不要就是要」過去徹底無視女性意願,提升為「她還有意識」、「她
沒有說不要」讓男性懂得自我保護的層面,但實際上男方依舊無意得到女方
的「積極同意」(前面同意不代表次次同意),他只要做到「能幹砲而不會
被告」足矣。這一段將男方想維持社會地位與良好形象、但仍遵從厭女父權
結構的偽君子塑造了出來。
這是後續凱西意圖報復的男性階層。但若對照其他階層:例如她早上回
家時,對街工人對她言詞性騷擾,被瞪視惱羞回應「開玩笑都不行」──吃
定大部分女性會覺得羞恥自責而不得不忍受;另一個則是凱西見過沃克院長
後將車停在路上被經過男性車主怒罵羞辱──吃定女性不敢反抗,她的回應
也是拿螺絲扳手直接砸碎對方車燈。以此對照可以看到,她對這些蕩婦羞辱
和厭女行徑向來毫不留情,相較之下對於那些偽君子性侵(預備)犯,為什
麼似乎都是輕輕放過?只要證明她是清醒的,而且既然是事先準備,要有證
據還不容易?這也是這些男性發現她沒醉而驚慌失措的原因──社會地位是
他們不怕女方告發、也最怕她們真的告發後毀滅的資本。
我們可以從後續凱西的生活看到:自從在醫學院退學後,她的生活就停
在妮娜受害、死去的時空,再也沒有前進。而她去酒吧看似「狩獵」的行動
及以自己的努力讓那些男性有所自制之外,與其說是報復,不如說是在一遍
一遍重歷妮娜當時「身不由己」、「被物化」的痛苦(她曾向院長轉述當時
妮娜全身都是掌印的瘀傷)。當凱西在從行動精密計算這名男性的道德指數
時,同時計量的是自己事發當時「不在場」的罪疚感。
真正的報復啟動於遇到過去的同學萊恩,讓她察覺當妮娜漸被遺忘,只
有她固守原地時,所有的當事人都活得好好的,在人生道路上意氣風發地前
進:主犯艾爾莫羅以優等生畢業,即將和模特兒女友結婚;院長依舊是院長;
而當年相關的女同學麥蒂森剛產下雙胞胎,還能和凱西開女性主義者「統計
上比較會同意肛交」的玩笑,回想她過去也玩得很瘋,幸好現在的丈夫不會
知道的幸福生活;而當年曾經神經學同班卻記不起來、「在大體弄錯了腎臟」
的萊恩,則成為地方尊敬的小兒外科醫師。
沒有人要記得妮娜。麥蒂森在畢業後站回「乖女孩」的位置,「喝到斷
片,被迫發生性行為就是你的錯」背後意味著「我才不會那麼不小心」的自
鳴得意,卻被凱西巧妙灌醉設計讓男性帶進飯店房間躺在床上直到酒醒自證
「乖」與「聰明」的荒謬;沃克院長則以「每個星期都會發生一、兩次這種
事」、「不該自己使自己陷入困境」、「我不能毀掉男生的前途」自我辯護,
直到發現自己的女兒被凱西用計和五個男生待在房間,驚慌打電話才發現女
兒的手機在凱西手上,「發生在自己愛的人身上」「女兒的前途會被毀掉」
的恐懼與失措才真正附身。父權結構底下的厭女情結將女性分成聖女與蕩婦,
自詡聖女者認為只要迎合父權就能永站高處不沾泥塵,卻往往忽視成為「可
割可棄」的蕩婦可以僅是幾分鐘間用小小的計謀甚至暴力就能達成的事。
然而兩次報復皆從遺忘而至憶及的成功,也讓凱西重歷倖存者的痛苦,
對她們質問的每一句、砸車的每一下都是她內心看不見的暴力自責。當律師
葛林先生意外地向她懺悔,「你想要懲罰我嗎?我無法原諒我自己」再也睡
不好覺而且精神失常被迫退休,讓凱西說出「我原諒你,你可以去好好睡一
覺」的同時,她的精神也遭到強烈的震盪,所以她去見妮娜的母親,回憶妮
娜的童年,是那麼的勇敢、活躍、聰慧,同是倖存者,妮娜的母親方能說出
凱西深藏在心底、對事發當時「不在場」的自責,然而每一次的回憶,對倖
存者同是傷害,因此妮娜的母親勸她「往前走吧,這是為了我們家好」──
只是凱西依舊放不下。見過沃克院長後她爽了與萊恩的約會,再度去酒店重
歷妮娜的遭遇卻巧遇萊恩──對萊恩反應的在意和對性侵預備軍的憤怒使她
忽然明白她的贖罪同時也是自我傷害,而葛林律師的懺悔與妮娜母親的勸導
也讓她開始思考:或許我可以原諒自己?可以放下過去,開啟一段新的人生?
找萊恩表白、道歉、保證,得到對方原諒,終至「戀愛」在藥妝店唱歌、
及至會見凱西父母的過程,都順利得符合一般戀愛的樣板──男尊女卑的愛
情喜劇模式,凱西要收斂過去的傷痛、對父權結構的憤怒與質疑,相信「在
父權男尊女卑的結構下仍有好男人」,相信自己當一個乖乖的小女人,就能
得到「幸福」(有趣的是,對於萊恩的「身高困擾」,她曾建議可以改變姿
勢──卻是她在這場「戀愛」中有意無意去做的事)──她也幾乎這麼相信
了,在萊恩來訪之後,父親對她說:
「妮娜就像我們的女兒,我們都很想她,
但我們也很想你。」
這段話讓她一度相信自己的決定是好的,她可以放下自責、帶著妮娜得
到幸福,可以跟自己達成和解。
直到她看到了那支影片,而且知道萊恩在場。
萊恩的辯解也毫無出奇之處,男性共犯大抵如此,即使事實擺在面前也
不願承認自己的惡(畢竟在男性群體中從眾厭女才能得到認同,獲取那一枚
男子氣概的徽章),凱西剝下了好女孩溫柔可愛的面具,恢復本性的敏銳聰
慧直指事實──「可憐的萊恩只有在旁邊看」──然後輕易地逼他說出艾爾
莫羅婚前單身派對的時間地點──可憐的萊恩,他不敢阻止她,不敢到場,
跟當年一樣,漠視事情發生。但他和凱西畢竟戀愛過,所以他唯一的反擊直
指要害:
「所以你是完美的嗎?你就沒做過令自己感到羞愧的事嗎?」
凱西最後的報復和結局,就是對這個問題的答案。
在這部電影的時空,可以看到性別意識的進步,讓這些男性偽君子,知
道在性侵前要懂得自我保護,但還沒有進步到了解並實踐什麼叫「積極同意」,
也不知道要怎麼做到「維持高高在上的男性自尊」、「想要爽一發又不用負
責任」之餘還能「尊重女性」。妮娜的死對於他們而言,只是一隻開車不小
心輾死的動物,不該因它毀掉自己的前程。而凱西的報復,終究只能在順著
父權邏輯給予的「特權」扮演泥醉的女子與脫衣舞孃,在男性相信自己安全
的情況下限制他們的自由,再給予他們制裁──直到她被反制,成了第二隻
不小心被輾死的動物。
但和妮娜自殺不同的是(警方在查凱西失蹤一案,跟萊恩問話時,曾試
著暗示萊恩「她好像不太正常」、「她有可能傷害自己嗎?」而萊恩回答:
「有可能」,想必這是男性心中最完美的結局──「沒有比瘋女人更浪漫的
故事」),凱西用自己的死,和麥蒂森留下的證據,以及律師的懺悔,父母
對她的愛,讓他們受到制裁──這些偽君子最怕的是自己的社會地位遭到毀
滅,這就是終極的毀滅。
有一點是電影裡不只一次提及的,就是妮娜和凱西的「優秀」。
萊恩與凱西巧遇時,有提到當年凱西在大體課與神經學超越眾人(凱西
亦自承這輩子都想當醫生),也提到艾爾莫羅「最後」以第一名優等生畢業,
院長也說前幾天艾爾莫羅曾回校演講;而妮娜比凱西更優秀、更自由,從麥
蒂森對妮娜的描述,可以看到妮娜不是遵守「乖乖女」規則、更自由奔放,
但誰也追求不到的女性,話語裡有明顯的嫉妒之意。
如果大致排位階,在當年的醫學院應該是:妮娜>>艾爾莫羅>凱西>>
萊恩、麥蒂森。
在那個把艾爾莫羅拷起來的房間裡,凱西曾對他指控:
「她只是做自己……她不在乎別人的看法(只關心我)」,但在發生那
件事之後,「她成了你的,大家說到她都會想到你。」
這指涉的不只是性侵「無視個人意願與身體權」的羞辱與傷害,更包括
女性不免成為男性的附屬品,反之就會威脅、甚至「毀損」脆弱的男性自尊。
裡面的戀愛喜劇情節、艾爾莫羅對未婚妻的「愛」,跟他們對妮娜或男性對
夜店女子的態度看似對比與甚至矛盾,其實是厭女情結的一體兩面,聖女和
蕩婦的差別:艾爾莫羅的未婚妻模特兒,是將原本不可碰觸的聖女變成「他
的妻子」,在她還是聖女的時候,他對她尊重愛護,在她所知之中無一違逆
(有趣的是:婚禮當中有一位賓客對萊恩說伴娘很美,「看著她會看不下自
己的老婆」);萊恩原諒凱西之前,則是「以為是聖女其實是蕩婦」的幻滅,
之後的戀愛,則是「讓蕩婦從良變回聖女」的自我滿足。
兩者都是父權戀愛的樣板。前者浪漫,後者偉大。
然而妮娜(和凱西)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蕩婦(凱西去酒吧,只有在見過
沃克院長、被萊恩撞見那次打扮得比較辣,其他都是一般淑女打扮)。拉下
一個高高在上、同領域卻遠比自己優秀的聖女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她變成
「他的」女友(一如麥蒂森說:大學交一個聰明的女友是一種驕傲)、妻子
(但要找個好女孩),或者,給她貼上蕩婦的標籤。(而這也是A片A漫最
喜歡的題材之一,可見這樣的「墮落」多麼能令男性興奮)
性侵是最汙名的標籤。如果堅持自己是受害者,質疑與傷害的種種標籤
將接踵而來,直到她再也不是自己。
所有愛凱西的人都在勸她前進。可是她愛妮娜,那個幾乎已經沒有人叫
的名字。只是這個代價太大了,對於生而為人,而且聰慧有理想懂得愛、正
值年華正茂、前程似錦的女孩而言;可是相對於那個男性前途至上的世界,
差不多是這樣的代價,結果還不一定可以成功。
把他們加起來燒也不值得她們用腳去踩一下。現實則是剛好相反。
或許從這個代價來看,會覺得凱西不值得,她也心知最後孤身參加單身
派對的行動無異是自殺,才會縝密地留下信號──如果沒有影片為證據,或
者律師沒有提告,她等於白犧牲了生命。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嗎?但這部電影
證明了自殺可以解決製造出問題,和提出問題的人,更可以解決自己。尤其
當這個世界,都在無視問題的時候。
《花漾女子》確實是女性電影。它呈顯了父權的不公,卻沒有複製對女
性的侵犯。從畫面呈現就有兩個明顯的證據:一是妮娜(女性)被性侵的畫
面,這個受害過程由艾爾莫羅被拷在床上,苦苦哀求凱西放過他來取代;二
是凱西死亡的模樣,始終用枕頭蓋著,如同被釘在十字架的姿勢(整個過程
她一直掙扎)──她的死沒有帶給男性解脫,而是成為他們一輩子無法逃離
的恐懼與陰影,從頭到尾都維持「復仇女神」般的形象,活在他們心裡。
凱西失去了生命,卻用自己的死換來了他們應有的評價,證明了父權的
荒謬,並且完成對妮娜的終極贖罪──她原諒了記得她而且懺悔的人,她也
沒有傷及無辜,但她無法原諒自己──戴著那條項鍊的她找到妮娜的話,終
於能夠得償所願。最後凱西將自己那半名字留給同事蓋兒,把她希望名字被
記得的渴望交給了好友,象徵每個女性的獨特性能夠被留下來,不再是某個
男性的附屬品。
她雖死了,卻從此得到解脫;他們活著,則是從此深受折磨。
這部電影對於熟悉父權結構的觀眾而言,裡面的對話、對性侵事件的反
應,老實說一點驚喜感都沒有──除了那些拉住凱西,試圖不讓她墮入地獄
的親友。但我覺得這個結局,達成了某種平衡:它證明了父權結構的卑劣與
脆弱,在還沒有倒塌之前,對所有的倖存者和可能成為倖存者的女性而言,
它仍是一個聖女能輕易落成蕩婦的地獄,而身處其中並服膺膜拜的男性,看
似高高在上,卻也始終在成為犯人與共犯的路途,永遠得不到安全感──父
權結構傷害的,從來就不只有女性,靠一個人的復仇與犧牲,更難以撼動那
個根深柢固的結構──只有更多人在意真相,重視妮娜這樣的受害者,採取
行動,才有轉機。
我寧願認為對凱西而言,復仇女神用生命完成了贖罪,更願意相信她與
妮娜,會再次在天堂相逢。
願她們再次轉生之時,這個世界已經可以讓每個人,任何性別,真正成
為自己。
--
一隻鳥飛過去了,天空還在。就是這樣。
我懷疑,但,就是這樣了。
有時候,眼睛只肯告訴我這麼多。
陳斐雯 貓蚤札(其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9.28.7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616516961.A.753.html
謝謝。:)
我原本也這麼以為,不過在艾爾莫羅終於憶起凱西是「妮娜的朋友」時,
凱西嘲諷說:「沒想到你還記得我,當時你可是風雲人物,我盡力不要讓你發
現我的存在。」
這段沒有寫下來可能記憶有誤,不過這樣研判下來排序應該是只有妮娜排
在艾爾莫羅這位性侵犯前面。
是的,父權的加害者從來就不只有男性。反之亦然。
謝謝。:)
這是我自己觀察的結果。
當年的凱西在神經學與大體解剖的實作成績名列前茅,他仰慕她而她不記得他。
他第一次見到她第一句話就說錯,讓她吐口水,還要喝掉才要到假的電話。
他講的笑話只有跟醫學院有關她才會笑,其他的連凱西的父母都笑不出來。
他們第一次約會,萊恩就想帶她進自己的家(好像是我看過的某個PUA爛招),
凱西離開後還踹掉一個垃圾桶。
在酒吧前巧遇,萊恩沒有想過她是爛醉被帶走,最後自己離開,後來是凱西
卑微地道歉才「給她機會」。
後來兩人交往,我再也沒看過凱西展現她的機鋒和聰明(反而阻止蓋兒讓他
難堪),她能做到的就是不吐槽男友。
我推想萊恩大概是那種不擅長交女友、成績也不怎樣的醫生(蓋兒問他是否在
手術檯上害死孩子他也支吾被套出來才承認),把妹招術很差,但一來凱西願意相
信他的真心(?),二來父母希望她有個歸宿(三十歲生日那天送她行李箱希望她
離家獨立,萊恩正好這天來了才給他機會);酒吧事件也是在妮娜母親勸凱西「向
前走」才回去找他。基本上凱西知道男性的自尊心,所以都不太出頭,也不給萊恩
難堪,太高的她要調整自己的姿勢,畢竟她對萊恩是有點感情的。
直到她發現真相。「可憐的萊恩」大概才是她內心深處對他最真切、但她到此
刻才面對的評價。
他們的戀愛是女性蹲低以符合「男尊女卑」的「巧婦拙夫」模式。
剛好是我最討厭的類型之一。XD
謝謝回答。
視為父權對女性自主的侵害亦可。
謝謝。:D
放下是一種選擇,是對自己生命的寬容。
放不下也是對自己生命的選擇。
有時候正是這種放不下而試圖行動,才有改變的可能。
居然發生這麼離譜的事……辛苦你了。O_O|||
花漾女子的核心畢竟是贖罪。而凝視深淵要小心成為深淵的一部分。
但即使如此還是有人覺得凱西偏激。XD
可能要像護理師一樣溫柔可人的撫慰男性的傷口和重擔後,
再訴說自己的委屈才算剛好吧。XD
你的問題,我大概想到三種可能:
(一)你忽視了凱西去赴單身派對前,把證據、訊息、遺物都做了處理,
加害人才有機會被繩之以法--這些行動背後的預設心理。
(二)你可能無法理解用「無異」這個詞前後的語意脈絡。
(三)你對自殺的定義要求比較高。
感謝你的寶貴意見。
是的,當世界無視問題的時候。
謝謝!女性為了獲取資源、得到認同或者已然被結構馴化,一樣會成為父權
的幫兇;而把女性分成「聖女」(可以作為結婚對象、生育對象,以確保血統純
淨,但久而久之會失去性魅力而只剩下生殖的功能,讓男性繼續有外遇藉口)和
「蕩婦」(作為玩樂對象)是一種統治女性的方式。而自認為是聖女的女性會為
了確保自己的地位而排斥蕩婦--但這之間的界線往往不是由女性來決定。性侵
受害者有時難以報案,就是性侵迷思很容易直接認定她是蕩婦--只要她是蕩婦,
錯的就不是男人。
在我看到沃克院長和麥蒂森的反應,看到艾爾莫羅和萊恩的「戀愛」,就深
覺諷刺。編劇和導演完全了解厭女情結在父權結構的運作方式。
是的,我也認為導演無意造成性別之間的論戰,而是反思父權的不公、卑劣,
和對女性、男性造成的傷害,例如沃克院長和麥蒂森是幫兇,但在凱西的計謀才意
識到,她們可以很輕易地落入蕩婦的位置,失去自己的孩子,她們是母親,但愛女
兒的父親不也會為女兒心疼?在性別平等成為世界趨勢的同時,男性約砲或約會難
道不會害怕被誣告?我也願意相信這世上有男性會為性別歧視、為受害女性的處境
感到不忍,再更進一步的,敏感善良體貼溫柔的特質,恐懼受傷的感受,本來就不
限於性別,但若是有此特質與感受的男性,會因為害怕被視為娘娘腔而特意隱藏,
以致愈來愈麻木,愈來愈失去自己--電影裡艾爾莫羅在被凱西拷起來時,曾經再
一次確認:「我不想像個娘兒們,但你不會亂來吧?」雖然很諷刺地他終於意識到
非自願性行為令人厭惡,但同時也能看到怕被視為「娘」的恐懼根深柢固(萊恩不
敢阻止亦是),甚至跟他怕被凱西「亂來」同時出現--這也是父權結構對男性心
理的戕害。
是的,凱西若沾了鮮血,她就會變成「瘋女人」,不再是「完美的受害人」,
父權支持者會指責她偏激,而徹底無視她的痛苦足以令人瘋狂,然後繼續安於父權
價值;性別平等者會為她徹底投入深淵感到不安、悲傷而無力。
所以這個結局為導演的用心、凱西的痛苦、和艾爾莫羅這群性侵犯、共犯與從
犯應付出的代價達成了平衡。
(話雖如此,我第一次看完的時候,還是難受到無法回家,哭了一段時間才能
平靜下來,才慢慢意識到至少凱西終於得到了解脫,也完成了贖罪的願望QQ)
我第一次看的時候真的不知道她會不會成功--但她從來不曾在體能上表現優
異,應該不會在這個地方破格,偏偏艾爾莫羅的反應實在太容易令人起殺心--
凱西真的死了被焚化的時候我才相信她不會活過來了,但我相信她的聰明不會
這樣赴死,會留下後著--倒是覺得編劇巧妙安排在懺悔的是一位男性律師,站在
司法前線能及早意識到自己的罪咎,能藉此贖罪,又有麥蒂森留下的證據--知道
那群犯人加上殺人罪,人生幾乎盡滅(只可憐那個剛結婚的新娘--快點離婚吧),
才覺得凱西的死是最好的安排--畢竟不可能回到過去了。QQ
劇本真的很優秀,很多台詞都非常精準地呈現性侵迷思的理所當然,
進而呈顯出父權的荒謬。我相信它還有很多巧思,只是二刷不足以盡解;
另外還有歌曲的安排,一定也有劇情方面的暗示與反諷,可惜就是我不熟
悉的領域。
凱西的聰慧不僅是她最後能以生命換來性侵犯們應得罪責的最大武器,
也足以突顯她崇拜的妮娜與她倆曾經的前程似錦,和反襯萊恩的愚庸懦弱
--若不是發生那件事,若不是他出現的時機正好,凱西大概一輩子都不
會注意到他。
最後謝謝你的稱讚。////
※ 編輯: watercolor (111.249.30.6 臺灣), 03/26/2021 00:33:2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