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的下一代為『看似與自己無關的人』想得更多,我相信這對台灣的未來更有幫助
【台灣 × 布吉納法索:15年後,那些小孩怎麼了?】
15年前,2001年,剛從陽明醫學系畢業的連加恩,第一次踏上西非的土地,加入駐布吉納法索(Burkina Faso)的台灣醫療團,正式成為台灣第一屆外交替代役。
當時,光是身份就已是媒體焦點的他,沒想到除了義診的本分,又「忍不住雞婆」與當地合作,接連發起了「垃圾換舊衣」活動、挖深井,還蓋起了孤兒院,並為孤兒院自願延役一年。
今年40歲的連加恩,想起25歲那年初次抵達布國,除了懷念與毫不後悔的情緒,竟也參雜幾分隨著年歲出現的感嘆:「當初想蓋孤兒院的時候,很多長輩支持我,現在想起來,才發現他們下這個決定其實不容易——那時我經手的費用超過1000萬,如果現在40歲的我,遇見這個25歲的年輕人,大概下意識就會對他說:『嘿!小朋友,1000萬喔,你真的知道你在做什麼嗎?』」
在他身處的布吉納法索第四大城古都古(Koudougou),沒有垃圾桶和分類回收,滿街都是垃圾;婦女得走六到十小時的路取水;全國只有五成孩子能上小學,而且部分沒衣服穿;同時,布吉納法索也是全球識字率最低的國家,七成居民都是文盲⋯⋯
這些情節不是故事,而是世界另一端的現實日常,全寫在連加恩的著作《愛呆西非連加恩》、《你的生命,是一份美麗的禮物》和《路燈下的夢想》裡。役期結束後,他的故事被導演王小棣拍成公視連續劇《45度C天空下》,並回台從醫。
沒想到,他仍待不住台北大醫院的日子,跑到花蓮擔任防疫醫師,最後又回到非洲,在南非接連擔任衛生署駐非專員和挪威路加國際組織南非辦公室主任。
那麼,最初在布吉納法索的那個起點,現在如何了呢?
(本系列文章將於近期陸續刊出,敬請期待)
花蓮舊衣回收桶 在 零雜物:讓生活輕盈,讓心更自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品相還OK的衣服我是都捐給光仁或心怡。太舊的我就直接當垃圾丟掉,捐了根本是污辱人吧!報導中這種舊衣箱基本上我是不投的,因為好衣服往往會和髒鞋子或垃圾混在一起。(對!總是有人把那些東西丟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