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看完了克林伊斯威特自導自演的「經典老爺車」。
這部電影目前在IMDB上有8.1分的高分。
電影在惆悵晦暗的色調中透現出一股面向死亡的詩意。
克林伊斯威特飾演一個在韓戰中殺了許多人的老兵華特,退伍後,在美國福特汽車廠工作直到退休,他跟自己的兩個兒子還有孫子一點都不親近,因為他是一個非常難相處滿口貶損人髒話毫不避諱表達種族歧視的頑固老人。
電影從一場告別式開始,華特的妻子過世了,他的兩個兒子帶著孫子孫女前來參加喪禮,喪禮中的年輕神父為華特的妻子致禱詞,但這一切看在華特的眼中都非常地不順眼。
結束告別式聚會後,華特的兩個兒子就帶著妻女趕緊離開父親的家。
這時候老華特發現,隔壁居然搬來了一大群亞裔人種,其中還有一個畏縮的亞洲少年陶。
華特家的門口掛著美國國旗,家裡有來福槍、老狗、喝不完的啤酒,以及貨車跟一台經典的Ford Gran Torino。
華特每天都喝著啤酒盯著自己的鄰居。
直到有一天夜裡,他在睡夢中聽見自己車庫發出了聲響...
(後面有雷)
我覺得這部電影非常的好看,除了種族以外,宗教、家庭、愛情、死亡與生命意義的探索,都包裹在同一部電影裡。
滿口髒話的華特,其實是一個孤獨的老人,但是他在妻子過世後,不知道怎麼表達自己內心的悲傷以及那種孤獨之感,也無從彌補自己跟兩個兒子以及孫子孫女們的關係。
幾次在電影中,華特試圖要打電話告訴自己的大兒子,自己得了絕症的這個事實,都說不出口。
另外,電影裡的年輕神父也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角色。
這部電影裡有兩個神職人員,除了年輕的神父外,就是隔壁鄰居家苗族裔美國人家裡的道士,但我不確定那是不是應該翻譯成道士,因為在我看來,那更像巫師。
電影裡的苗族其實是分布在中國、越南、寮國一帶的人,故事裡的主角一家,因為越戰的緣故,被迫遷移到美國居住,苗族社區跟其他非美國白人裔的社區一樣,年輕的男孩通常就是混入幫派。
電影裡的小男主角陶,就是被自己的堂哥逼迫,要他去偷華特家的經典Ford Gran Torino車,然後被華特發現,之後在陶的姊姊的脅迫下,陶只好去跟華特道歉,並且幫華特整理家裡修繕房子來抵過。
最後華特跟這一群苗族裔的人們,成為了朋友,不過也將自己的生命帶到了終點站。
回到神父跟道士,一開始華特絲毫瞧不起這個年輕的神父,華特上教堂是因為要陪妻子,他的妻子過世前,拜託年輕人神父無論如何都要來關心華特,要他不要忘記去教堂跟神父告解。
但是一開始華特不停地羞辱這個年輕神父,甚至說他是一個27歲教育過度的處男。
但是最後,華特在神父身上發現了自己心中真正的恐懼,此外,鄰居的苗族道士也在一次聚會中,說中了華特的心事。
但是電影最後,華特展現出了一種超越死生的詩意。
故事最後的結局異常的悲傷,卻讓人們覺得這部電影也只有這種方式能夠完結。
這點頗為符合亞里斯多德談悲劇的調性,西方悲劇的原型伊底帕斯,就是一個「早就被預知」故事,正因為早就被預知而無法避免,才顯得悲劇之所以為悲劇。
「經典老爺車」也不斷地透過昏暗黃綠的色調,暗示著垂垂老矣的華特在這個故事之中難逃一死。
華特深知這件事,他冥冥之中也在為自己找一塊適合的墓地,準備好與世長辭。
電影中段陶被自己的堂哥所屬的幫派給欺負,憤怒的華特帶著槍,趁苗族幫派走散的時候,痛扁了其中一個小胖子,並且警告他不准再接近陶一家人。
但是,這件事並沒阻止苗族幫派,反而害陶一家被幫派用槍掃射,而陶的姊姊還被侵犯,並且被揍得面目全非。
悲傷且憤怒的華特,最後決定要用自己的生命來解決這件事。
他剪了頭髮、量身訂做了西裝後,再去向神父告解,最後他來到苗族幫派聚集的屋子門口。
如果熟悉克林伊斯威特的朋友看到這裡,必然會覺得華特可能要用一種西部神槍手的方式解決這一切,然後從容入獄。
但這部電影卻不是如此。
華特走到門前,向這群人挑釁後,掏出了菸,另一支手伸進他的外套中,苗族幫派分子以為華特要掏出手槍,於是所有人就向華特開槍。
隨後華特倒下,手裡拿著一個打火機。
最後華特在遺書中交代,把房子捐給教會,而自己心愛的經典老爺車,則留給陶。
整部電影在此畫下了句點。
寫到這裡,我發現我很難用文字說明華特倒下的那一刻,以及宣讀完華特的遺囑後,陶開著老爺車,在陽光下的海灣旁,載著華特心愛的老狗的那一幕場景。
克林伊斯威特透過華特這個角色,毫不保留地把美國的某種面向展現出來,那種歧視的、自大的、頑固的、低俗的,同時卻又帶著某種歉疚與孤獨的種族主義,完美地表達出來。
最後再用死亡,讓這一切歸於平靜。
再也沒有比這更好的結局,即便哀傷,卻在哀傷之中,給予了看電影的人某種超乎言語的療癒之感。
「經典老爺車」,可以說是克林伊斯威特告別螢光幕前之作,就推薦給大家。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