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唬爆米花教室-戰場科技改變下的曲美辛古大屠殺】 #福編
福編曾經說過,雄霸十餘世紀的吐蕃人,在十七世紀高原進入火器時代後,就開始被裝備鳥槍與輕炮的蒙古人完虐,
事實上,獨特的高原氣候,讓藏人耐力遠超過其他民族,於是在冷兵器時代成為周邊敬畏的可怕民族,卻也讓西藏相對封閉,在工業時代因技術認知落後開始各種「杯具」。
====英國侵藏之始
英國在十九世紀中葉,為了「保護印度」免於沙俄染指的戰略考量,開始對英屬印度周邊展開新一輪的探勘與佔領。1880年多數今日巴基斯坦區域與尼泊爾、不丹、錫金都已成為英國領土或保護國,1884年開始將目標指向西藏。
藏軍雖然在十七世紀蒙古人入侵時還缺乏火器,但在十九世紀時,也已普遍裝備火繩槍(不過,這顯示西藏火器落後約200年,當時西方已從火繩槍經過遂發槍、線膛槍、後膛槍與子彈)。1888年發生隆吐山戰役,藏人第一次見識到英軍使用的後膛裝彈式步槍(後膛裝彈式步槍國人最熟悉的電影應該是「祖魯戰爭」,裡面英軍每射一發,退殼並再塞一發),也見識到英國的山炮。
1903年,在探險與軍事外交家榮赫鵬(Younghusband)上校力主下,英軍麥當勞(MacDonald)准將率領3000名英印軍自錫金向亞東方向進攻西藏。12月12日,英軍越過則里拉山口,22日就進入帕里鎮,1904年1月4日抵達堆納。英軍進展如此迅速,主要是藏軍經過1888年隆吐山戰役後,體認到英軍火炮強大,不再如以往堅守山口或城鎮。故藏軍將第一線有組織防禦置於堆納-多慶間的山谷,寄望英軍若要推進越過開闊山谷地時可以射擊。但英軍也不是省油的燈,緩步躍進並進行敵火下作業(每一次跑步前進距離不長即快速俯臥並挖掘簡易工事),
漸漸地英軍以三面逼近藏軍陣地。此時錫金國王勸藏軍指揮拉丁談判,3月31日,榮赫鵬便與拉丁見面,榮赫鵬表示為求談判誠意,建議雙方先降低武備,「既然要議和,為表示誠意,我們先將子彈退出槍膛,也要求你們下令將火槍的點火繩熄滅!」然後英軍全線均先將步槍退出一顆子彈。對藏軍而言,似乎英軍槍膛已空,於是藏軍先熄掉火繩。但事實上英軍早已改用彈匣式後拉旋轉槍栓步槍,退掉子彈,但把槍栓推回時又上膛了1顆子彈。
※1888年 Lee–Metford步槍開始在英軍服役,因彈匣式後拉旋轉槍栓步槍射速更快,於是英軍開始快速更換,到1895年更全球更換為更成熟版本的Lee-Enfield步槍。亦即隆吐山之役後用不了多久,英印軍就改用彈匣式後拉旋轉槍栓步槍
很快談判就破裂了,因為榮赫鵬的談判要求就是要藏軍繳械,藏軍自然拒絕。榮赫鵬表示將訴諸武力,藏軍仍然拒絕,但就在藏軍準備開始點火繩備戰時,英軍立馬開火,訝異的藏軍立刻死傷慘重,幾分鐘之內,藏軍就有523人陣亡,300餘人受傷。(在改成後膛裝彈槍之前,為方便裝藥裝彈,步兵操演很少臥倒 ) 少數倖免於難的藏軍,面對衝刺而上的英印軍且毋需,也只能奪路而逃。於是藏軍的第一道防線就這樣在幾分鐘之內被碾平。
=======尾聲
1903-04英國侵藏戰爭對西藏心理層面影響巨大,藏人懾於英國科技先進武力強大,心態從而由抗英轉為與英國妥協,故1912辛亥革命爆發,駐藏清軍一內鬨,英國進軍併吞藏南時,西藏噶廈政府選擇與英國合作。只是西姆拉會議後沒到1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英國放棄繼續干預西藏,也不再挑戰中國中央政府的西藏主權(當時所有世界地圖,沒有把西藏列為獨立國家的,但專門探討中國內政的歐美地圖,會把西藏列為割據政權之一)。
******************結語
藏軍對科技變化認知的不足,導致曲美辛古的慘劇。藏軍處於高原,認知落後尚情有可原,去年也有類似慘劇,一樣在高原之上,用上世紀90年代戰術的亞美尼亞軍隊,在土耳其製無人攻擊機大規模使用後慘敗投降。
在台灣有這麼一群人,不知是無知還是故意,不知軍事大國均已裝備GPS導引炮彈,不知中共是攻擊無人機生產大戶,不知有精準度10公尺內的長程火箭,不知中共已有大量的戰鬥機、攻擊機、航空母艦、直升機母艦、空降裝甲車...,然後整天「支那賤畜」滿口叫,對所有陸製產品極盡抹黑與刁難,還把尋求和平友善對話的人打成賣台份子,幫中共鷹派團結大陸內部意志,幫鄉親鄰居找麻煩增風險。
還幻想著有那麼一天,解放軍會搭著1944年式的登陸艇,等你好整以暇的拿機槍掃射。這些人到底是無知、無良還是無恥?
**************附錄:敵火下作業
單兵:報告班長,請班長以火力掩護我,完成敵火下作業。
班長:好!我以火力掩護你。
單兵:請鄰兵以火力掩護我。鄰兵:好,我以火力掩護你。
單兵:拔草測風向,將槍置於上風一臂可及之處,以左推右拉方式取出土工器,向左側翻身,先挖右側土,以魚鱗方式挖土,由前往後挖,由後往前送,堆成胸牆土,翻身入坑入再挖另側土,由前往後挖,由後往前送,挖畢。翻身入坑內,以小圓鍬背面將土拍實,以左拉右推方式收回土工器具。取槍試瞄,必要時,修改工事,清掃射界,復瞄。開保險,好,報告班長,單兵已完成敵火下作業,待命射擊。
英屬 葉 門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是我在台灣的家人!👪不是說說而已的!
是認真的有血緣關係,同宗的堂哥👨🏻👨🏻🦱堂嫂👩🏻🦰👩🏻🦱,堂姪女們👧🏻🧑🏻🦰!🙏❤️
我叫戴祖雄👦🏻,站在我右手邊的先生叫戴祖亮👨🏻🦱,而畫面靠左的先生他叫戴祖明👨🏻,他們都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也是我有血緣關係的堂哥!👪🙏❤️
雖然差了大概30歲左右,但確確實實是同輩的近親!請聽我慢慢道來!🎤👆
(長文慎入)
大約100年前,中華民國福建省福州府古田縣(當時的名稱)👪🏠戴家誕生了第六個兒子👦🏻~因為家裡困苦,在他6歲時跟著堂哥到🚢南洋(當時的 英屬馬來亞🇬🇧,現在的馬來西亞🇲🇾)去打工賺錢💰,沒想到的是一出國就是一輩子再也回不了故鄉~
1957年,馬來亞聯邦宣布獨立💪🇲🇾,在沒有辦理移民甚至沒有移民念頭,只想著養家糊口更惦記著什麼時候能回家鄉的情況下,成為了馬來西亞公民🇲🇾,這個人叫戴仕立,也就是我爺爺👴🏻🙏❤️
而在爺爺👴🏻當年去馬來西亞🇲🇾的同時,他的另一位堂哥-戴志英先生則來到台灣~ 在台灣落地生根,開枝散葉!👪❤️
畫面切換到大約3年前,我弟弟在幾經波折,多次被誤認為詐騙集團😖😣的情況下,找到我們在古田縣的近親! 😎🤟由於從小的家庭👪教育特別注重傳統,名字也都是跟著家譜取的,所以一對之下,所有的親戚輩分都明明白白,一目了然👍,也從而得知100年前的戴家6兄弟在這些 年來的開枝散葉除了古田縣已經遍布福州,廈門,台灣,甚至柬埔寨🇰🇭,越南🇻🇳,馬來西亞🇲🇾等地,兒孫一共將近600餘人! 👥⛰️
⌛️2021年,疫情關係讓我這輩子第一次無法在春節期間回馬見家人👪,卻讓我有機會跟在台灣的堂哥👨🏻🦱👨🏻堂嫂👩🏻🦱👩🏻🦰堂姪女們👧🏻🧑🏻🦰一起為我爺爺👴🏻的堂哥戴志英先生掃墓,再一起吃團圓飯!🍚🥘🍲
感恩戴家的列祖列宗!讓我今年在台灣過春節也感受到戴家🏠同袍堂兄弟的溫暖照顧!🙏❤️
#戴家遍佈滿天下 🙏👪🏠❤️
英屬 葉 門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983年,14歲的王菲在中國央視節目裡獨唱《大海啊!故鄉》,這首歌是1982年中國電影《大海在呼喚》的主題曲。
1969年8月8日,王菲誕生於北京協和醫院。她從小就愛唱歌,讀小學時被選入隸屬中國中央電視台的銀河少年藝術團並成為領唱,經常參加學校、部隊、工廠舉辦的各式文藝演出,小小年紀就獲得在央視六一晚會獨唱《小百靈之歌》之資格,並多次登上央視的舞台獨唱,留下了演唱《大海啊!故鄉》的珍貴影音。
1985年,高中時期的王菲接受北京一家演藝公司的邀請,錄製了個人第一張專輯《風從那裡來》,曲目全是鄧麗君的歌曲。雖然當時王菲的聲線仍顯稚嫩,但因聲音甜美動人,加上中國大陸正風靡鄧麗君的歌曲,該專輯創下不錯的銷量。於是唱片公司打鐵趁熱,同年再邀請她錄製了第二張專輯《迷人的卡勒》,而王菲在這張專輯裡翻唱的不再侷限鄧麗君的國語歌,也包括了英文歌和日文歌。往後幾年,王菲又陸續錄製了《記得我》、《鄧麗君故鄉情》、《舞會上的皇后》、《迷人小姐-王菲珍藏集》等專輯。
1987年,考上廈門大學生物系的王菲放棄學業,跟隨父親移民至英屬香港。她初到香港時以擔任模特兒維生,隨後由朋友引薦到香港音樂教育家戴思聰門下學習流行音樂唱法。
1989年,王菲參加香港「亞太金箏流行曲創作大賽」,所演唱的《仍是舊句子》(綠葉作詞、梁榮駿譜曲)獲得銅獎。後來她加入新藝寶(Cinepoly)唱片公司,以藝名「王靖雯」(英文名 Shirley)出道,於1989年11月2日推出她在香港的首張粵語專輯《王靖雯》,其內容契合時興樂壇風氣,走抒情風格,收錄5首翻唱曲和5首原創曲,包括獲獎的《仍是舊句子》,這張專輯的銷量不俗,賣超過3萬張,獲得金唱片的肯定。
大海啊!故鄉
詞曲:王立平
原唱:朱明瑛
演唱:王菲
小時候媽媽對我講
大海就是我故鄉
海邊出生 海裡成長
大海啊 大海
是我生活的地方
海風吹 海浪湧
隨我飄流四方
大海啊 大海
就像媽媽一樣
走遍天涯海角
總在我的身旁
#14歲 #王菲 #大海啊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