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進入後疫情時代,各大活動逐漸復甦,北美館原定於 4 月 11 日開幕的重點展覽【布列松在中國1948-1949 | 1958】也擺脫疫情陰霾,等待兩個半月終於在 6 月底將布列松鏡頭底下的幽微中國,呈現在台灣人的面前。
之前趁著台北電影節結束的週末,首訪布列松,踏上北美館 3 樓映入眼簾的是布列松最知名的相片之一〈一日將盡,排隊的人們仍抱著希望能買到黃金,上海,1948年12月23日〉,而後從展間鋪開展示的相片的集體性中,掏洗出國共內戰不堪回首的歷史幽魂。
走訪整個展間,跟著策展的思考邏輯與布列松的意念,穿梭於北平、上海、杭州、南京等兵荒馬亂的時代氛圍,感受時代浪潮下,奮力掙扎卻又隨波逐流的市井小民。不免也思考,這些照片或許僅能提供「西方式觀點」下的中國,布列松又是怎麼擷取、抓住所謂的「決定性瞬間」?但無論如何,布列松的照片是窺視中國的管道之一,當然也揭示了當時代的人物肖像,某種真實性。
對於布列松,不甚熟稔,故也不好多做評論,但在此推薦一篇評論布列松的好文章,評論者從「城市」「漫步」做切點,進而論述布列松做為攝影師是如何將想像化作跨時代的不朽見證,進而點出「決定性瞬間」背後的意義與可能性,更爬梳布列松觀看中國的歷史並加以辯證,甚至也提到蘇珊桑塔格批評人道主義攝影的空虛,非常非常好的文章,值得一看👉https://bit.ly/32FlpXj
最後離題一下,在展間裡一張張疲憊、無神的中國人的臉龐中,竟然在某面白牆貼著英格麗褒曼的雜誌封面,英格麗褒曼剔透、無暇的美,仍是展間的一顆明珠。縱使在展覽中,不斷感受到 70 年前紛亂吵雜的中國之聲,但看著英格麗褒曼,仍有種定神、安心之感,或許這就是英格麗褒曼永恆的魅力。
‼️【布列松在中國1948-1949 | 1958】展覽在北美館 3 樓,展期至今年 11 月 1 日👉https://bit.ly/32KBRWe
英格麗褒曼台灣 在 Alan毛亮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英格麗褒曼、亨弗利鮑嘉、保羅亨利主演,1944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北非諜影Casablanca」,今天數位上映!⭐⭐⭐
「北非諜影Casablanca」1942年11月26日在紐約首映,巧合的是,盟軍在一周前進入北非,並占領卡薩布蘭卡,電影因二次世界大戰的發展,引起空前的迴響,它不只是一部令人心碎的愛情電影,更是一部宣揚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的電影。本片榮獲1944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改編劇本獎。這部電影的角色、劇情、以及主題曲「as time goes by」,都成為經典。2007年美國編劇協會公布影史「最偉大的101部電影劇本」名單,由「北非諜影」奪冠。
經典歌曲Casablanca,並不是電影「北非諜影Casablanca」的主題曲,而是歌手Bertie Higgins在看完電影後,寫下的一首歌,於1982年發表。歌詞中敘述,I fell in love with you watching Casablanca(我在看「北非諜影」的時候愛上了你),A kiss is still a kiss in Casablanca(「A kiss is still a kiss」是「北非諜影」真正主題曲中的一句經典歌詞) ,I love you more and more each day as time goes by (「as time goes by」才是「北非諜影」的主題曲)。
🎬1942年經典電影「北非諜影Casablanca」:2020.06.12(週五) 重返大銀幕
https://youtu.be/R_HJNAdD5dA
🎧Casablanca:Bertie Higgins(1982)
https://youtu.be/uh-_lT4CMDs
IG:989alan☕🌹
https://www.instagram.com/989alan/
FB:989alan☕🌹
https://www.facebook.com/989ALAN/
華納兄弟台灣粉絲俱樂部
英格麗褒曼台灣 在 半瓶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諜影中的愛恨:北非情話下的戰火】
【4K修復版北非諜影觀後感想】
若以當代的眼光來看,《北非諜影》或許不是特別會吸引現代人的電影。在當時二次世界大戰的背景下,犧牲小我成全大局是大家頗有共鳴的浪漫,雖然曾經遭受背叛,但國難當前時,個人的情傷微不足道,放下兒女之情成為令人動容的情操。
即便《北非諜影》在當今並非特別的概念,但卻成為後續商業軍事電影或諜報題材最常沿用的架構。特務與軍事這兩種職業有共同的特徵,就是被剝奪常人擁有的幸福,尤其是愛情,在槍林彈雨下成為最不可能的願望。「愛情」更能凸顯軍人與特務的血肉,他們究竟要背叛國家忠於愛情,還是為國家割捨私人的情感?
我時常在網路上聽到一些軍事迷對於加入愛情的軍事題材,直嚷著「我想看戰爭不想看愛情」,但愛情最能凸顯人性掙扎的豐富性,在國家機器的體制下,人們究竟如何保全完整的自我價值?這種掙扎容易營造出強大的張力。自皇家夜總會開始的新任詹姆斯龐德,好不容易認真投入情感,卻遭到愛人的背叛,龐德尋回對於情感的信任,成為整個系列最扣人心弦的旅程;《不可能的任務》後段續集,伊森杭特也開始在爾虞我詐的特務世界裡陷入情網,而《珍珠港》的故事架構也與《北非諜影》相似。
戰爭自古以來總是與陽性或父權聯想,《北非諜影》則巧妙地用浪漫的原素,讓女性也能理解戰爭的樣貌,戰火的殘酷被隱藏在靈巧的情話後,將慷慨慷慨赴義的精神包裹在愛情故事裡。若非有浪漫的愛情故事,戰爭的題材大多會一直侷限在特定的性別裡,沒辦法引起廣泛的效應,更別說擴展票房市場。戰爭與特務機構犧牲的不只是男性的生命,更讓等待他們的情人柔腸寸斷,所以增加一定程度的愛情故事,更能讓女性覺得戰爭與自己有關。
《北非諜影》的故事格局龐大,但要說的故事非常微小,但就因為微小,情感的渲染力很強烈,因為劇中的人物彷彿就存在於我們生活周遭,卑微的心願成為最遙遠的距離。除了那些撩動人心的台詞外,《北非諜影》的運鏡非常生動,鏡頭總是能伴隨著人物的走位傳遞出立體而強烈的情感,跟當代依賴頻繁剪輯的電影比起來,《北非諜影》的敘事節奏相當流暢,角色的情感也就顯得更連貫。《北非諜影》雖然故事只侷限在北非的ㄧ家酒吧,但是大量精細的對白堆砌出一個龐大的世界觀,所有立場的角色都有充分的伸展。
《北非諜影》修復版相當漂亮,黑白色澤的呈現有更多的層次,不知是否為我的錯覺,英格麗·褒曼好像更加明眸皓齒了。
華納兄弟台灣粉絲俱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