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測加油【逆境是最好的祝福—當我們都被貶官:岳陽樓記、醉翁亭記、赤壁賦、念奴嬌、漁父】
想想以前的讀書人比我們辛苦許多,他們不分科、不分系,如果你想成功只能讀國文,熟背四書五經,然後參加科舉。科舉也不分年紀、長幼,大家千里迢迢共赴京師,只為追求唯一晉升的機會:考中進士。
好好讀書,平平順順當個官,期待科考改變人生,光耀門楣,一展長才報效國家,這就是古代讀書人共同的願望。
只是好不容易考了全國第一,好不容易擠身國會殿堂,你卻發現光會讀書,懷抱熱血,並不能讓你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相反的,政治是眾人的事,你爭我奪,讒言毀謗是每天上演的戲碼,萬一選錯邊,講話直接了點,個性自然不虛偽,更會讓你貶到十萬八千里,永遠回不了家。
貶官生活是甚麼呢?在古代交通不變,從甲地貶到乙地,真是長路漫漫,一家老小跟著你長途跋涉,病的病、死的死也是大有人在(還有很多官員貶得太老了,終於遇赦回朝時,病死在路上,令人不勝唏噓)。
貶官之後的人生是甚麼呢?當你一心努力當官,卻被貶到荒郊野外,瘴癘之地,遠離權力核心極遠,不知何時回朝的前途茫茫?以及不知甚麼時候再中槍中箭的悲傷無奈?都是人生非常重大的打擊。
站在被貶之地,想著自己十年寒窗苦讀,年華漸長、白髮蒼蒼,卻搞得前途茫茫,心裡必定是無語問青天,那樣的寂寞、孤獨與對人生的無奈無力,幾乎是所有古代作家的必經之路;也是我們在閱讀這些文章前,必須先「同理」的感受。
當你能體會其中的酸甜苦辣,再去對照他們不同的選擇、思考,就會有著佩服、感動,當你能同理這些人生處境,就知道這些文章並不單只是與你分享作家的故事,而是想要教會你:人生在世,有高有低,倘若你處於低潮,當事情不如己意,乃至前途茫茫時,你可以從這些過往所學中,獲得一些力量與智慧。
范仲淹貶到鄧州時,好友滕子京也貶岳州。滕子京雖然失意,但來到岳州後依然努力,他用一年時間就達到「政通人和,百廢具興」的局面,還重修了歷史名樓「岳陽樓」,並請范仲淹為之作記。
范仲淹雖然沒去過岳陽樓,但憑地圖與作家的文筆,從岳陽樓「遷客騷人,多會於此」的地理位置,便寫出站在樓上俯瞰的磅礡氣勢,與自身遭遇渲染下「雨悲、情喜」的感受,這種「以物喜、以己悲」的情緒是真實人性,更是同為被貶官者的滕子京與自己最深的痛。
但身為「天下第一流人物」的范仲淹並不希望自己陷於個人的悲傷之中,他為官清廉,設置義田,以工代賑等善舉,就是因為他把百姓看得比自己還重要,比國家的幸福看得比自己的遭遇還重大。
因此,他除了勸勉滕子京應該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然心境外,更強調「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才是士大夫的胸懷,這種「即使處於人生低谷,還是以天下為己任」的思考格外動人,文末「噫!微斯人,無誰與歸」的感嘆,雖然道出堅持理想的寂寞孤獨,卻也帶出生命的高度。
這時,若對照〈義田記〉中寫到「(范仲淹)歿之日,身無以為斂,子無以為喪,惟以施貧活族之義,遺其子而已。」就知道他不是說高話,而是身體力行,是這世界的大善人大善心,是天下第一流人物,是亂世中的風骨。
相較於〈岳陽樓記〉的孤獨崇高,〈醉翁亭記〉展現的就是一片活潑快樂,宋代古文運動領導者歐陽修即便具有相當地位,仍不免貶官命運,他到滁州後在自然中療癒自己,也發現了一塊寶地,即僧人智僊所建的亭子,並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命為醉翁亭。
首段說明醉翁亭基本資料與「醉翁」名號的由來後,文章接著從「山林之樂」著筆,繼而歐陽修又帶我們看到他來滁州第二年的轉變,不論是滁人遊山或太守宴飲,都呈現出一幅政治清明、幸福和樂的景象,最後,作者又從禽鳥的山林之樂,到滁人從太守遊而樂,寫出最高的快樂,其實是太守樂於其中的「與民同樂」,層層遞進的「樂」之中,我們看到歐陽修意在言外的境界:即使貶官,我依然可以選擇快樂,可以選擇發揮生命價值,繼續成為一個快樂的傳播者。
在年少時就被推為「蘇文熟,食羊肉;蘇文生,嚼菜根」的大文豪蘇軾一樣逃不了貶官命運,甚至一貶再貶,成為所有文學家中被貶得最遠(儋州,即海南島)的苦情代表。在貶官人生中,他因「烏台詩案」貶到黃州擔任團練副使期間,寫下〈赤壁賦〉、〈念奴嬌〉、〈定風波〉、〈寒食帖〉等名作,更是境界深遠。
同為貶謫文學,不同與〈岳陽樓記〉、〈醉翁亭記〉依然以百姓為念,〈赤壁賦〉、〈念奴嬌 赤壁懷古〉或者屈原的〈漁父〉呈現出「自我面對逆境的思考」。
〈赤壁賦〉、〈念奴嬌 赤壁懷古〉、〈漁父〉這三篇除了皆屬韻文,同樣具備押韻的形式外,也同樣都是作者面對外界、人生的扣問。
〈赤壁賦〉、〈念奴嬌 赤壁懷古〉皆是蘇軾來到文赤壁(赤鼻磯),面對三國赤壁戰場(雖非真正的戰場赤壁,但同有藉景抒懷意味)的興感之作。
〈赤壁賦〉是秋日滿月之際,和朋友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感受江水浩瀚,遺世獨立之感;而〈念奴嬌 赤壁懷古〉則是看著江水洶湧前行,觸發「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感慨,兩篇雖然起始景色不同,但同樣皆因景思及三國英雄:曹操「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周瑜「小喬初嫁」、「雄姿英發,談笑間,檣櫓灰飛湮滅」,皆是年少有為,不可一世,反觀自己貶謫之身,如蜉蝣寄生,如滄海一粟般毫無作為,卻已「早生華髮」,因此對人生、對自我的懷疑更加強烈無奈。
但蘇軾畢竟是蘇軾,他總能在絕境中生出燦爛之花,在絕處中寫作精彩名作,在〈赤壁賦〉中,他透過與朋友的對話,以「水、月」為喻,談人生的「變」與「不變」, 強調人生的價值與意義是永恆的,不以處境論英雄,而〈念奴嬌 赤壁懷古〉則是以「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呈現灑脫曠達的智慧。
屈原〈漁父〉同樣藉屈原和漁父的對答,展現作家對處境的疑問。忠而被逐的屈原不願同流合污,在投汨羅江前的這一刻,必定對自己的選擇有所體悟,也必定瞭解旁人對自己的不解,於是,藉由漁父的對答行文,算是遺書,也是交代。
文章中,即便漁父要屈原學著濯纓濯足的應變,要他用道家「與世推移」的從容彈性來面對困境,但屈原依然有著儒家的堅持,覺得身為士大夫,身為大臣,該有對這世界的理想,他堅持「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堅持不被世俗塵埃蒙蔽,即使被放逐,即使最後必須以死明志,都比自甘墮落來得有價值。
最終,屈原與漁父的對話只是各表心意,沒有結論,而屈原跳汨羅江成了中國文人心中另一種人格的象徵,人們的哀痛與端午節的由來,皆源自於「有一個人告訴我們:不論世界怎麼變,節操不能變!」
屈原用壯烈的方式堅持原則,他的精神可佩,方法則不可學,畢竟「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他離開後,想必最愛他的人將是永恆的不捨心痛,人生難得,也沒有必要為了某些堅持玉石俱焚。
因此,在屈原之後,我們看到其他人各自做了不同應對:陶淵明寧可辭官,過貧窮生活也不願為五斗米折腰;柳宗元在〈永州八記〉中將理想自我投射於西山與自然間,放下對小人的怨懟;而以上所提的這些貶官作家們也同樣在困境中,做出正確的判斷與思考。
順境之前必經逆境,逆境常帶著最好的祝福,唯有透過逆境,我們才知道珍惜、知足,才能藉此修正自己,明瞭最重要的價值。日本作家廚川白村說「文學是苦悶的象徵」,絕對沒有任何一個文學家願意被貶官,但貶官卻造就他們生命的深度與韌性,留下傳世不朽的篇章。
面對逆境,古人向我們展示了許多活法,你也終將在自己的篇章中,留給後人值得分享的經歷。
而老師認為,這就是我們學習這些文章的意義。
___
❤️學測將至,最好也最及時的引用素材就在課本裡,以這篇統整與孩子們分享,祝大家考試順利!加油!
❤️辛苦終有盡頭,我等你的好消息!
#歡迎分享給需要的孩子們
#閱讀素養 #文本分析 #學測 #統測 #指考 #會考
本文出自龍騰出版【搶救國文 統測複習25週】
「范柳原人物分析」的推薦目錄:
- 關於范柳原人物分析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范柳原人物分析 在 明周文化 MP Weekl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范柳原人物分析 在 女王的教室陳怡嘉老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范柳原人物分析 在 [心得] 【比較】傾城之戀小說及電影- 看板ChangAiLin 的評價
- 關於范柳原人物分析 在 傾城之戀結局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台鐵車站資訊懶人包 的評價
- 關於范柳原人物分析 在 傾城之戀結局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台鐵車站資訊懶人包 的評價
- 關於范柳原人物分析 在 傾城之戀分析2022-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范柳原人物分析 在 傾城之戀分析2022-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范柳原人物分析 在 #范柳原 - Explore | Facebook 的評價
范柳原人物分析 在 明周文化 MP Weekl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張愛玲一百年】由寶藍果綠桃紅,到旗袍線衫短袴褶裙,談張愛玲的美學,不能忽視她對顏色及穿搭的執著。《明周文化》策劃一系列百年張愛玲紀念文章, 美藝畫報社 社長梁譽齡(Benedict Leung)便分析小說家的背景及小說的美術設定:
張愛玲自己穿衣服,背後會有複雜的心理和陰影:成長期間某年母親回國那天,張愛玲特意穿「最俏皮的小紅襖」去迎接,母親卻無心批評了一句,自此「一切都不同了」。溫暖而快樂的紅色成為陰影,更自虐地把繼母穿剩的一件「碎牛肉」顏色的黯紅薄棉袍穿不完地穿,縱使自我感覺「像渾身都生了凍瘡」。對於張愛玲,紅,本來是一個珍貴的顏色。
全文:https://bit.ly/31byiGj
#文學 #香港 #小說 #紅 #美學 #藝文 #傾城之戀 #范柳原 #白流蘇 #我就是我
---
系列文章:
【張愛玲一百年】李桐豪:哀愁如籤詩
https://bit.ly/31PahH2
【張愛玲一百年】黃念欣:一縷芳魂——張愛玲小說的配香筆記
https://bit.ly/2OiHvGH
【張愛玲一百年】許子東:張愛玲的愛情觀及其他
https://bit.ly/32wuhhT
【張愛玲一百年】楊佳嫻:魅影裏的女性寫作
https://bit.ly/2ZZjxH8
---
立即預購反送中運動攝影圖片集:
https://bit.ly/30LQdF1
◢ 緊貼明周文化 ◣
IG:bit.ly/2TORYuE
YouTube:bit.ly/2klNzmB
TG:t.me/mpwchanneldepthreport
范柳原人物分析 在 女王的教室陳怡嘉老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閱讀素養 #文本分析 #學測 #統測 #指考
【逆境是最好的祝福—當我們都被貶官:岳陽樓記、醉翁亭記、赤壁賦、念奴嬌、漁父】
想想以前的讀書人比我們辛苦許多,他們不分科、不分系,如果你想成功只能讀國文,熟背四書五經,然後參加科舉。科舉也不分年紀、長幼,大家千里迢迢共赴京師,只為追求唯一晉升的機會:考中進士。
好好讀書,平平順順當個官,期待科考改變人生,光耀門楣,一展長才報效國家,這就是古代讀書人共同的願望。
只是好不容易考了全國第一,好不容易擠身國會殿堂,你卻發現光會讀書,懷抱熱血,並不能讓你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相反的,政治是眾人的事,你爭我奪,讒言毀謗是每天上演的戲碼,萬一選錯邊,講話直接了點,個性自然不虛偽,更會讓你貶到十萬八千里,永遠回不了家。
貶官生活是甚麼呢?在古代交通不變,從甲地貶到乙地,真是長路漫漫,一家老小跟著你長途跋涉,病的病、死的死也是大有人在(還有很多官員貶得太老了,終於遇赦回朝時,病死在路上,令人不勝唏噓)。
貶官之後的人生是甚麼呢?當你一心努力當官,卻被貶到荒郊野外,瘴癘之地,遠離權力核心極遠,不知何時回朝的前途茫茫?以及不知甚麼時候再中槍中箭的悲傷無奈?都是人生非常重大的打擊。
站在被貶之地,想著自己十年寒窗苦讀,年華漸長、白髮蒼蒼,卻搞得前途茫茫,心裡必定是無語問青天,那樣的寂寞、孤獨與對人生的無奈無力,幾乎是所有古代作家的必經之路;也是我們在閱讀這些文章前,必須先「同理」的感受。
當你能體會其中的酸甜苦辣,再去對照他們不同的選擇、思考,就會有著佩服、感動,當你能同理這些人生處境,就知道這些文章並不單只是與你分享作家的故事,而是想要教會你:人生在世,有高有低,倘若你處於低潮,當事情不如己意,乃至前途茫茫時,你可以從這些過往所學中,獲得一些力量與智慧。
范仲淹貶到鄧州時,好友滕子京也貶岳州。滕子京雖然失意,但來到岳州後依然努力,他用一年時間就達到「政通人和,百廢具興」的局面,還重修了歷史名樓「岳陽樓」,並請范仲淹為之作記。
范仲淹雖然沒去過岳陽樓,但憑地圖與作家的文筆,從岳陽樓「遷客騷人,多會於此」的地理位置,便寫出站在樓上俯瞰的磅礡氣勢,與自身遭遇渲染下「雨悲、情喜」的感受,這種「以物喜、以己悲」的情緒是真實人性,更是同為被貶官者的滕子京與自己最深的痛。
但身為「天下第一流人物」的范仲淹並不希望自己陷於個人的悲傷之中,他為官清廉,設置義田,以工代賑等善舉,就是因為他把百姓看得比自己還重要,比國家的幸福看得比自己的遭遇還重大。
因此,他除了勸勉滕子京應該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然心境外,更強調「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才是士大夫的胸懷,這種「即使處於人生低谷,還是以天下為己任」的思考格外動人,文末「噫!微斯人,無誰與歸」的感嘆,雖然道出堅持理想的寂寞孤獨,卻也帶出生命的高度。
這時,若對照〈義田記〉中寫到「(范仲淹)歿之日,身無以為斂,子無以為喪,惟以施貧活族之義,遺其子而已。」就知道他不是說高話,而是身體力行,是這世界的大善人大善心,是天下第一流人物,是亂世中的風骨。
相較於〈岳陽樓記〉的孤獨崇高,〈醉翁亭記〉展現的就是一片活潑快樂,宋代古文運動領導者歐陽修即便具有相當地位,仍不免貶官命運,他到滁州後在自然中療癒自己,也發現了一塊寶地,即僧人智僊所建的亭子,並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命為醉翁亭。
首段說明醉翁亭基本資料與「醉翁」名號的由來後,文章接著從「山林之樂」著筆,繼而歐陽修又帶我們看到他來滁州第二年的轉變,不論是滁人遊山或太守宴飲,都呈現出一幅政治清明、幸福和樂的景象,最後,作者又從禽鳥的山林之樂,到滁人從太守遊而樂,寫出最高的快樂,其實是太守樂於其中的「與民同樂」,層層遞進的「樂」之中,我們看到歐陽修意在言外的境界:即使貶官,我依然可以選擇快樂,可以選擇發揮生命價值,繼續成為一個快樂的傳播者。
在年少時就被推為「蘇文熟,食羊肉;蘇文生,嚼菜根」的大文豪蘇軾一樣逃不了貶官命運,甚至一貶再貶,成為所有文學家中被貶得最遠(儋州,即海南島)的苦情代表。在貶官人生中,他因「烏台詩案」貶到黃州擔任團練副使期間,寫下〈赤壁賦〉、〈念奴嬌〉、〈定風波〉、〈寒食帖〉等名作,更是境界深遠。
同為貶謫文學,不同與〈岳陽樓記〉、〈醉翁亭記〉依然以百姓為念,〈赤壁賦〉、〈念奴嬌 赤壁懷古〉或者屈原的〈漁父〉呈現出「自我面對逆境的思考」。
〈赤壁賦〉、〈念奴嬌 赤壁懷古〉、〈漁父〉這三篇除了皆屬韻文,同樣具備押韻的形式外,也同樣都是作者面對外界、人生的扣問。
〈赤壁賦〉、〈念奴嬌 赤壁懷古〉皆是蘇軾來到文赤壁(赤鼻磯),面對三國赤壁戰場(雖非真正的戰場赤壁,但同有藉景抒懷意味)的興感之作。
〈赤壁賦〉是秋日滿月之際,和朋友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感受江水浩瀚,遺世獨立之感;而〈念奴嬌 赤壁懷古〉則是看著江水洶湧前行,觸發「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感慨,兩篇雖然起始景色不同,但同樣皆因景思及三國英雄:曹操「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周瑜「小喬初嫁」、「雄姿英發,談笑間,檣櫓灰飛湮滅」,皆是年少有為,不可一世,反觀自己貶謫之身,如蜉蝣寄生,如滄海一粟般毫無作為,卻已「早生華髮」,因此對人生、對自我的懷疑更加強烈無奈。
但蘇軾畢竟是蘇軾,他總能在絕境中生出燦爛之花,在絕處中寫作精彩名作,在〈赤壁賦〉中,他透過與朋友的對話,以「水、月」為喻,談人生的「變」與「不變」, 強調人生的價值與意義是永恆的,不以處境論英雄,而〈念奴嬌 赤壁懷古〉則是以「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呈現灑脫曠達的智慧。
屈原〈漁父〉同樣藉屈原和漁父的對答,展現作家對處境的疑問。忠而被逐的屈原不願同流合污,在投汨羅江前的這一刻,必定對自己的選擇有所體悟,也必定瞭解旁人對自己的不解,於是,藉由漁父的對答行文,算是遺書,也是交代。
文章中,即便漁父要屈原學著濯纓濯足的應變,要他用道家「與世推移」的從容彈性來面對困境,但屈原依然有著儒家的堅持,覺得身為士大夫,身為大臣,該有對這世界的理想,他堅持「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堅持不被世俗塵埃蒙蔽,即使被放逐,即使最後必須以死明志,都比自甘墮落來得有價值。
最終,屈原與漁父的對話只是各表心意,沒有結論,而屈原跳汨羅江成了中國文人心中另一種人格的象徵,人們的哀痛與端午節的由來,皆源自於「有一個人告訴我們:不論世界怎麼變,節操不能變!」
屈原用壯烈的方式堅持原則,他的精神可佩,方法則不可學,畢竟「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他離開後,想必最愛他的人將是永恆的不捨心痛,人生難得,也沒有必要為了某些堅持玉石俱焚。
因此,在屈原之後,我們看到其他人各自做了不同應對:陶淵明寧可辭官,過貧窮生活也不願為五斗米折腰;柳宗元在〈永州八記〉中將理想自我投射於西山與自然間,放下對小人的怨懟;而以上所提的這些貶官作家們也同樣在困境中,做出正確的判斷與思考。
順境之前必經逆境,逆境常帶著最好的祝福,唯有透過逆境,我們才知道珍惜、知足,才能藉此修正自己,明瞭最重要的價值。日本作家廚川白村說「文學是苦悶的象徵」,絕對沒有任何一個文學家願意被貶官,但貶官卻造就他們生命的深度與韌性,留下傳世不朽的篇章。
面對逆境,古人向我們展示了許多活法,你也終將在自己的篇章中,留給後人值得分享的經歷。
而老師認為,這就是我們學習這些文章的意義。
#25週改版中敬請期待
#我在努力改版中祝福大家歲末都好
范柳原人物分析 在 傾城之戀結局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台鐵車站資訊懶人包 的推薦與評價
一、人物分析:. 1、白流蘇. 她有傾國傾城的美貌,"那嬌脆的輪廓,眉與眼,美得不盡情理,美得渺茫。但最讓範柳原動心的不是她的美貌,而是流蘇有著 . ... <看更多>
范柳原人物分析 在 傾城之戀結局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台鐵車站資訊懶人包 的推薦與評價
一、人物分析:. 1、白流蘇. 她有傾國傾城的美貌,"那嬌脆的輪廓,眉與眼,美得不盡情理,美得渺茫。但最讓範柳原動心的不是她的美貌,而是流蘇有著 . ... <看更多>
范柳原人物分析 在 [心得] 【比較】傾城之戀小說及電影- 看板ChangAiLin 的推薦與評價
前言:
很多影評人覺得這部片並沒有很適切的把張愛玲的味道表現出來,但我並不這麼認為。導
演其實很忠實的表達了很多對話情境,只是電影只能傳達男女主角的動作及面部表情,無
法像小說一樣把內心的世界呈現出來,所以我覺得這算是最大的遺憾吧。但我忽然有個想
法,為什麼拍不出非常非常忠於原著那樣精采的電影呢?或許是因為大家腦中都有屬於他
們自己的傾城之戀畫面吧。至於電影跟小說部分有什麼差別呢?底下我一一略述。
比較:
(1)情節橋段→這部電影我從頭看到尾,似乎看不太到原著裡男女主角勾心鬥角的感覺,
反而覺得有點像羅曼史。或許是因為男女主角的眼神動作吧,不可否認的是,周潤發演得
確實入木三分,把范柳原的放浪性格及對女人花言巧語的態度表現得淋漓盡致,但他一出
現就讓人有「賭神」的刻板印象。雖然對於演員來說,觀眾對於他非常的認識,也代表他
知名度很高,但對於演戲上卻不太好,會讓人認為他怎麼會來演這樣的角色。幸好他很成
功地詮釋了張愛玲筆下的男主角,算是打破了觀眾們對他的刻板印象呢!
至於女主角,我便覺得有些不足。小說裡的白流蘇是有些心機的,她雖然喜歡柳原,但她
也很明白地知道他並不想要婚姻的束縛,只想要嘗嘗情愛的歡娛,而且她也很清楚自己要
的是婚姻,好向家裡人證明她也是有能力栓住像柳原這種金龜婿的。但電影裡呈現出來的
感覺,似乎她是被他牽著走的,在一些細部的動作眼神上並沒有令我覺得他們彼此是在互
相猜忌的,而是有點順著男主角的方式在進行,或許導演是想表達出像張愛玲所說的,白
流蘇其實是個可憐的女生這種情境吧。
另外導演有個相當俏皮的安排,就是在於金枝金蟬上。文中並沒有描述到她們兩姊妹的長
相,只有淺淺帶過,因為人數過多才慘遭淘汰。但導演卻安排了兩個又胖又醜的女子來詮
釋這兩角,似乎很明白的告訴觀眾,她們會被淘汰不只是因為座位坐不下了,還有更重要
的因素呢!這片段表現出小說裡所沒有的笑點,或許是因為怕觀眾覺得張愛玲寫的氣氛太
過低沉所以才臨時加上的吧。
還有在剛粉刷過的牆上印上她的手印。在影片中感覺女主角是有點生自己氣的把手印在牆
上,似乎在氣自己怎麼會這麼傻,竟然會聽從對方的使喚跟家庭的壓力就來了。但文中卻
是因為她認為這是自己的家,要怎樣就怎樣,於是便索性在牆上貼上手印,似乎表示這是
我地盤的意思,這是我感覺上的不同。
(2)戰爭描寫→電影裡花了很多時間在戰爭的片段上,但小說中卻是主要以女主角的心境됊
描寫為重,這是兩者相當大的不同。就如同上述所說,電影無法把內心世界表達出來,只
能藉由動作眼神來窺見猜測人物心中的想法,所以導演才藉由戰爭的慘烈狀況來突顯兩人
從原先有所顧忌的情況,轉而互相依靠的模式。
文中還有提到徐太太對於他們倆在戰爭期的漠不關心,令他們覺得有些不快,但還是在後
來補請婚禮上對他們微笑以對。這些都沒有在電影裡出現,還有在卡車上那段,電影給我
的感覺似乎是流蘇因為這次戰爭的緣故而真正地臣服了,但小說似乎還帶有伏筆,兩人渾
身打顫好像代表著雙方似乎都因為這次的改變而感到不可思議,但仍存有一絲的懷疑。
(3)結局→最後小說裡有提到他們到報館登報結婚啟事,回到上海還宴請了客人,還提到ꐊ
了柳原對於她婚後的態度。她雖然得到了她所想要的,但仍感到悵惘,似乎男主角還是如
同以前一般的花天酒地,一點沒有因為結婚的緣故而比較收斂。電影則是結束在兩人送薩
黑夷妮,柳原告訴流蘇要到報館登報結婚事宜,畫下了一個完美的句點,表示兩人就會像
王子與公主那般,以後結婚了會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但事實真是如此?小說最終雖然是
個好的結局,但隱約透露出了兩個人未來的婚姻生活會是怎樣,兩人真的會如影片中的那
般美好嗎?在我看來,有一句小說寫的話最能夠描寫此種狀態:「結了婚的對象並不一定
是真正愛的人。」
結語:
雖然張愛玲寫的是那時代的故事,但在現今我仍舊看到許多女人的悲哀,例如仍有嫁入豪
門的迷思,認為女人不管她的能力有多好,總還是得靠著婚姻的關係來使她的身分象徵提
升,像冠上某董事長第二代夫人之類的名稱,但這真的能代表幸福嗎?
就像小說結局所說的,柳元對於流蘇不再對她甜言蜜語,而是轉而對其他外面的女人,這
令我想到許多的豪門小開不都是如此?把家裡的老婆擺著到外面花天酒地,老婆孤單地在
家獨守空閨,還要守一大堆規矩,縱然擁有數不盡的金錢可花用,但物質真能夠滿足心靈
上的空虛嗎?我想幾乎是不可能吧。
這篇小說的結局確實有令人省思的地方,但電影卻把最後拍成唯美的喜劇,這是我覺得最
美中不足的地方。或許小說結局還需要花一些片段來解釋,可能導演認為,不要把張愛玲
所要表達的憂鬱氣氛帶入觀眾的心裡,畢竟這是她少數以喜劇來做為結局的小說,所以就
在這最美的時刻停止才會讓觀眾回味無窮吧,這也算是一種逼不得已的商業電影行銷手法
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4.27.25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