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發了 #茶籽堂 產品的文章,結果引起一波茶籽堂粉絲的不滿,我們認為有必要說明一下。
首先要強調的是,如果沒有受害者,我們就不會寫。但茶籽堂品牌不小,被被誤導的民眾不少,也確實有多位民眾提出,我們才會去研究,也才會發現這麼多問題。我們真的不是吃飽撐著沒事去檢查別人的商品或要寫這些,我們也沒因此多得什麼好處。要得好處的話,講些廠商好話應該會賺更多吧...
為了和這些朋友溝通,我們把這些粉絲的不同看法整理如下,並且一一回應:
1. 只是標示問題,但說到欺騙是不是太放大了
2. 感覺是彼此對化學的定義不同而已
3 .為什麼這麼負能量,人家用愛研發,難不成要用恨嗎?
針對第一個問題,其實我們不是吃飽太閒,會寫這篇,就是因為有不少網友傳訊來問這個產品,他們都是因為看了文宣跟店員講的話,認為這個產品「純天然」,對環境好,所以才比外面貴了不少的價錢買。如果不是「純天然」他們就不會選擇這個產品了。
這樣大家應該就知道問題在哪了:確實有人被 #誤導了,甚至有人感受被 #欺騙了。正確的標示,應該是產品的基本底線。但他用的明明是「月桂醯胺丙基二甲基甜菜鹼」這一種 #化學界面活性劑 ,但卻標成甜菜鹼這種 #保濕劑,這對消費者造成的混淆,其實不小。保濕跟界面活性劑的性質差很多欸...
因此被誤導的民眾,有辦法去跟廠商求償嗎?
針對第二個問題, 這不是什麼「對化學的定義不同」的問題。化學本身就有明確的科學定義,如果隨便一家廠商可以自己去定義什麼是化學、什麼是天然,那天下就大亂了。
接下來每個人就都說自己的都天然,別人的都化學就好啦~這跟之前寫過的很多個廠牌狀況,都是如出一轍啊。
這裡面問題很多,隨便舉一個。他們的文宣說,該品牌的商品推手趙先生堅持的是「自己用,一定都要用自然的,怎麼能加化學材料?」這句話。但其實自己的產品,還是有用化學材料啊 ...
針對第三個問題,我們沒什麼意見,要用什麼研發都可以,但我們文中講的只是,文宣吹噓自己用的是「從來沒有人想到過」的方法,但事實上幾千年前就有人在用了… 最早的皂其實就是用燒過的草木灰加上油脂。植物的粉末像「綠豆粉」這類的東西,透過粉體吸附油脂做清潔,也很常見。至於鹽巴的防腐功能,這怎麼會覺得是「從沒人想到過」呢?
我們很樂見茶籽堂願意把標示錯誤的部分更正,這是好的第一步。但我們更期待的是,茶籽堂能不能正視「化妝品科學」這件事情,因為實際上,他們的每個產品,幾乎都加了 #界面活性劑 跟 #防腐劑,這也不是真正的「天然」。添加這些東西也都不是錯誤,加了這些東西還是可以做很好的產品。
但對這類品牌而言,如果不講這種空泛甚至是誤導的「天然」,而是清楚地對成分去做說明,能不能繼續經營下去?坦白說,我們也不知道。但我們是真心期待,台灣能有真的願意用「正確知識」跟消費者溝通的廠商,而且可以好好活下去,甚至活得很好。因為台灣的化妝品相關產業的能耐,絕對不只是文青訴求的程度而已。
我們衷心期待廠商,包含所有之前被點名過的廠商們,能趕緊具體把有問題的行銷跟標示改善,成為更值得民眾信賴的選擇。
--
□ 茶籽堂清潔產品是真天然還是假天然?
https://www.medpartner.club/cha-tzu-tang-advertising-myth/
□ 從手工皂爆紅想想台灣消費者常見的天然與手工迷思
https://www.medpartner.club/handmade-soap-natural-myth/
--
面對媒體失能的年代,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https://youtu.be/ewMJ4T0qQ5c
--
一天不到 5 元,為台灣拼出全球第一的中文醫療保健新媒體!
美的好朋友 #訂閱集資計畫 ▶︎ https://bit.ly/2s0CibA
現在就動手,讓我們成為彼此的夥伴吧!
更多實用的資訊:
https://www.medpartner.club
知識講解實驗破解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MedPartner
立即查詢醫藥營養資訊:
http://line.me/ti/p/%40wyt3898a
草木灰 是什麼 在 無神論者的巴別塔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文章寫得好,反駁亦精彩,這才是高水平的對決
楊諮宜 via Red Lin
【轉貼「生活中的偽科學」粉絲團提供的看法】
[今週刊這篇文章看起來似乎揭露了什麼,結果馬上被網友honu打臉了,以下是她對此文的評論]
我知道很多人分享這篇,並且感嘆世態炎涼之類的。可是我真心覺得這一篇根本就是問題重重。我甚至懷疑撰文者根本沒有去訪問所謂的二十年主廚,而是自己杜撰出來的。連我這種路人知道的料理史,這位大廚會不知道嗎?
1.鹼粉這種食材,自古以來一直就有,古代是用草木灰水,現在沒人燒草木灰所以改用鹼粉。鹼水在料理中的用途很廣,不單是鹼粽,油麵、麵條都會下一點,他可以改變澱粉的特性,創造出不一樣的食感。為什麼罐子上說請勿誤食?那是因為現在的鹼粉高濃度,吃下去當然有事啊。就算是鹽巴,一次吃下去高濃度也會有問題吧。
2.醃日式黃蘿蔔(沢庵漬け)怎麼會是用薑黃粉,薑黃粉是咖哩味的重要來源,沢庵漬け的歷史這麼長,怎麼可能用印度中亞盛產的薑黃粉去做?這樣吃起來會像咖哩蘿蔔耶。沢庵漬け最早是米糠醬菜,靠長期的熟成來達到那種淺黃色。台灣的醃黃蘿蔔最早則是靠山黃梔果實這種天然色素來染。同樣的,台式涼品粉粿的顏色也是靠山黃梔的果實去染出來的。現在當然大家都懶了,黃色色素一滴下去就很快了。
3.蔥燒鯽魚下醋的傳統已經很久了。我手邊沒書,忘記是梁實秋的雅舍談吃還是王宣一的國宴與家宴或是其他書有提及,蔥燒鯽魚時,可下食醋一碗,則骨肉盡酥。這跟台灣不少婆婆媽媽煮大骨湯時會下一些醋的道理是相同的。冰醋酸只是高濃度的醋酸(98%~99%,最高等級是無水醋酸,那是實驗室在用的,很貴),風味當然沒有天然釀造食醋這麼好,但是把稀釋過後的冰醋酸當成恐怖的軟化劑,實在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我覺得一般消費者對於掛上「工業用」的東西感到非常的恐懼而感到不解。稀釋過後的冰醋酸又沒有毒,也跟一般便宜的醋是一樣的。
4.碳酸氫銨(臭粉),其實極少加在饅頭裡面。臭粉最常出現的地方就是油條,一般早餐店的油條一定要加臭粉、小蘇打、明礬、塔塔粉這種「加熱會產生氣體」東西,才有辦法使麵團膨脹起來。可是近年來臭粉也很少用了,因為炸起來會有個味道,所以還是用小蘇打或是塔塔粉居多。
5.小蘇打根本沒什麼危害啊,你拿他去洗地板不代表他就是有毒的,西點烘培用的很多,主要是碳酸氫鈉加熱後會分解產生二氧化碳,這個氣體可以在麵團撐出大大小小的孔洞,使麵團蓬鬆。傳統點心泡糖也是種原理。這個國中理化就有教啊。(抱頭)。炒肉前加一點蘇打粉這件事原本也就行之有年,這跟他是弱鹼性有關。並不是什麼可怕的東西,加不加隨你。
6.孔雀石綠是有問題的養殖藥品沒有錯,早期台灣養殖業用的不少,後來有禁用,對岸那裡用更多,什麼都有用。但我很懷疑的是文中敘述的「紅魽、花蟹、龍膽石斑」三種生物「放在一個養殖池」裡面。紅魽在台灣主流是海上箱網養殖,龍膽石斑是漁塭養殖。花蟹鮮少有養殖個體。更何況沒人把花蟹跟高貴的魚養在一個小池的啦,那樣魚的賣相一定很難看啊。
7. 現撈店為什麼會放吳郭魚啊?你想表達的是俗稱台灣鯛的海水吳郭魚嗎?有什麼魚類藥可以下去後「迴光返照」啊?這麼神奇?連日本黃藥都沒有這種效果。「魚貨在運送過程中難免耗損,有的供應商還乾脆打上麻醉劑,等送到店了再打解藥」....一隻魚才賣你多少錢,還要打麻藥還要下解藥的,很虧耶。只有高檔觀賞魚之類的才有可能下麻醉,有的會加黑水減少魚隻緊迫跟緊張,有一些魚蝦文蛤則是採低溫運輸,回溫後自然又醒過來。我查了一下麻醉劑,似乎都是對岸新聞哩。
7.快炒青菜起鍋時滴橄欖油的用處是什麼?你炒菜不是本來就會放油了嗎?至於選擇上好的牛排去筋..不是每個人都這麼有錢。可以選這麼好的肉來處理啊。
結論:這是一篇偽科學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