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長的日常
#越好聽印好記
#多元伴讀時光
#他鄉亦是故鄉
#新住民媽媽ㄟ故事
在台灣大家認為檳榔是致癌物,嚼檳榔有礙觀瞻有害健康,但是在越南傳統婚禮上,檳榔及荖葉卻是不可或缺的聘禮,因為它背後有個感人的愛情故事⋯,印尼人在舉行祭拜儀式、慶祝重要節日或家庭聚會時,必見的錐米黃姜飯(Nasi Tumpeng)搭配7道菜,象徵著對山神的敬意,期許生活更上ㄧ層,同時也勉勵努力工作與互助和諧的態度⋯許多來自新住民在地的文化皆富有正面意義,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雲林是個有溫情的地方,我們有來自不同國家的新住民(約16000人),每個人都有著珍貴的文化背景,透過閱讀讓我們更了解彼此,
很開心今天早上與會了我們去年出版的繪本「越好聽,印好記」的六位新住民的作者,由她們親身細說家鄉的故事⋯⋯
此外鐵處長也要跟大家分享一下在文觀處圖書館三樓分區資源中心中心以「文化創意」、「多元文化」、「知識性」、「青少年」等4大類別主題為建立原則,並提供多國語言圖書(西文、日文、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緬甸、柬埔寨、印度)提供給讀者借閱喔!
▪️鐵處長小提醒:
「多元閱讀-伴讀時光」
心得抽獎活動第二彈來囉!
這集要跟大家分享的故事:「Taste of Huwei 虎尾的味道」來自俄羅斯同時也是台灣女婿的藝術家林仁亞(Evgeny Bondarenko) 擅長用敏銳的觀察及手中的畫筆,將眼中看到的及內心感受轉化成一幅幅細膩的畫作,2020年受到雲林故事館的邀請親自走讀虎尾小鎮,將虎尾歷史景點作為創作素材仁亞筆下的虎尾會是甚麼模樣呢?邀請您一起來收看👀「多元閱讀-伴讀時光第二集:虎尾的味道」
影片連結:https://youtu.be/fPUbEQeg3g8
[閱讀心得抽獎]
活動期間:8/29 - 9/11
活動方式:此篇貼文下方留言撰寫150-200字的閱讀心得
抽獎日:9/12中午過後,抽出三位幸運讀友
荖葉致癌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檳榔其實也是藥材!
全國第一座原住民藥用植物展館在去年10月30日開館,昨天(3/10)特別安排參觀。雖然這個原住民藥用植物展館只有小小的區域,但原民會跟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為落實小英總統的「原住民族傳統醫療知識復振政策」,也開始一步步前進中,真心希望未來原住民藥用植物展館裡的收藏可以越來越豐富,將原住民的傳統醫學文物都保存下來。
昨天看了許多原住民的藥用植物,其中廣為討論的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檳榔」,而會引起廣泛討論的原因是展館中所介紹的檳榔是具有驅蟲、抗真菌、降血壓、抗癌等的藥理價值的作用,但現在大家聽到檳榔就會說它是口腔癌的原兇,整個相差十萬八千里。
原住民的文化中「檳榔」常用於祭典及重大節日中,它更象徵結緣及祝福多子多孫之意,故常當成朋友間餽贈互表善意的禮品。除此之外,特別對我們卑南族來說,檳榔更是祭司做法時的重要法器(Kiyakarunan),我們會用30至50顆的檳榔、陶珠、苧麻繩跟酒來進行儀式。中醫藥研究所所長也提到,古早時期檳榔用於治療的配方,是用荖葉(胡椒科胡椒屬藤本植物)、蓽撥、檳榔、桂皮、甘草。這個處方,在古早時期,當中藥進口價格太高時,或便利基層民眾使用的前提下,是可以來代替中醫傷寒論經典的「麻黃湯、桂枝湯」。
生活文化長期保留有它的意義存在,檳榔在中醫藥方中確實有當藥材使用,所以即使真的有致癌的風險,應該是跟食用量多寡、食用方式有關,這些有關單位應研究清楚,傳遞民眾正確觀念。
荖葉致癌 在 農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檳榔無法可管 疑加化學藥品成食安漏洞】
曾被視為「綠金」的檳榔被相關研究認為有致癌風險而褪色,農委會2019年底前,也以每公頃15萬元鼓勵檳榔廢園轉作其他作物,然而目前山區仍處處可見檳榔園,食安當道,幾乎所有食物、食品都有相關法令可規範,唯獨檳榔無法管。
雲林縣衛生局長曾春美說,檳榔主要以荖葉、荖花、荖藤和石灰等作為配料,不過根據研究,即使沒有加配料,純粹的「菁仔」含檳榔素和檳榔鹼成分,仍具有潛在的致癌性,因為不是食品,也非藥品,所以目前無法可管,只能加強宣導、道德勸說不要吃。
-
🤜看更多農報導:https://agriharvest.tw/
#檳榔 #檳榔攤 #致癌 #蘇治芬 #食安
荖葉致癌 在 部落草地便當- 大家久等了~ 《 荖葉料理上菜啦~~ 》 相信 ... 的推薦與評價
大家久等了~ 《 荖葉料理上菜啦~~ 》 相信大家對荖葉都停留在會致癌的刻板印象但你們知道嗎~ 荖葉其實是可以食用的單獨吃、調味等等都能使用在東南亞國家,荖葉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