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繼續維繫「中華民國」國號之各項意義及對臺灣的好處〉
前言:
此篇文章是為了回應陳方隅先生的〈「台獨」跟「台灣意識」是不一樣的東西〉一文,當中提到國民黨應該處理的一些論述,我早有同感,故撰文於此。本文算是上集,首先處理「繼續維繫『中華民國』國號之各項意義」的主題,「中華民國支持者如何處理『臺獨』與『臺灣意識』」的部份,因文長關係,待下回分曉。
我主要是以一個中華民國的個人支持者的身份寫下這段文字,而非其他。此外,要碰觸這個主題,臺灣內部不同史觀、價值觀、立場太多,文章內一些動詞或立場敘述牽涉個人史觀,請各方讀者包涵,合先敘明。
這篇文章主依照所要處理的幾個問題分成以下段落:
❂為什麼要繼續支持「中華民國」?
(一)繼續維繫中華民國的國號有哪些工具性功能?
(二)對臺灣有什麼好處?
(三)長遠戰略意義及價值是什麼?
(四)小結。
正文開始:
❂為什麼要繼續支持「中華民國」?
其實關於這個問題,香港的Cheng Lap先生曾經在《聯合報》鳴人堂專欄寫過一篇文章〈「臺灣」與「中華民國」戰略價值的分別〉(http://goo.gl/x8quPA),基本上已經對這個問題陳列出了各項有力的理由。我嘗試回答這個問題的思路,也受到該篇文章很深的影響。下文我也會多處引用他的文章節錄,並附上連結供讀者參考。
Cheng Lap先生在該文當中的提問是這麼說的:
“到底這個「約二千三百萬人在臺灣島上生存而自治」的國家(這個描述應該很客觀),自稱中華民國有甚麼理由和用途?為何有這麼多人堅持它,既然中華民國已喪失了臺灣以外的所有,甚麼力量支持它存在到今天,而且看起來還是能存在下去?”
首先來釐清一下歷史脈絡與現況(抱歉,當然是我個人的史觀):
中華民國身為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有著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抵禦外悔、實行憲政的歷史功績。不過,國共內戰的暫時結局,由原本代表全中國的中華民國政府播遷/撤退來臺,從「中華民國在中國(大陸+臺灣)」歷經「中華民國到臺灣」,成為「中華民國在臺灣」的特殊狀態,也奠定兩岸分治的格局。然而,經過67年的時光,這樣的兩岸分治現狀逐漸受到各項因素影響而鬆動,中華民國的國家認同建構也隨著擁有遷臺、兩岸熱戰及對峙、中華民國在聯合國與失去聯合國代表權等歷史記憶的世代(特別是外省族群)逐漸凋零而淡去。
在外部,這樣的歷史及地緣政治格局在67年來透過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解除動員戡亂、多次修憲、總統直選及三次政黨輪替等政治事件更加鞏固,使得中華民國呈現與承受「幾乎等於臺灣」而不再有力地代表「全中國」的政治現實;
在內部,中國國民黨一黨執政的黨國體制及其建立的中華民國國家想像與主張,歷經上述事件之後,經歷了從建立、鞏固、衰微到幾近崩解的歷程,取而代之的是以臺澎金馬領土為界之內、「臺灣」作為政治認同符號的意識興起。這樣的認同意識變遷,不僅是偏安一隅的中國國民黨與海內外中華民國支持者要面臨的困境,也是臺澎金馬土地上的人民在處理內部政經改革以及外部國際身份認同時的挑戰。
(一) 繼續維繫中華民國的國號有哪些工具性功能?
1. 在「整個中國」內部來說:
a.在過去:
中華民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推翻專制皇權、實行共和制度的民主國家,繼承了清朝的版圖與主權(詳見《宣統帝退位詔書》,https://goo.gl/rZAVDT)而獲得正當性與合法性。在整個中國歷史上首次斷開了王朝循環(Dynasty Circle)的魂結,引進民主選舉、共和制度、西方科學技術與思想,對新舊文化與中西之學兼容並蓄,這是中華民國在中國歷史上的最大貢獻,也因此使「中華民國」這個品牌有相當重要的歷史意義。「中國歷史上第一共和」的歷史遺產,到今天依然對海內外華人甚至老外擁有強大號召力與吸引力,這部份在後面會談得更具體一些。
b.在今日:
對於當前的兩岸現狀來說,由於兩岸分治,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各自宣稱擁有並持續爭奪整個中國的主權與正統合法代表。由於兩岸實際互動的需要,在1992年的香港會談結束後,雙方函電往返,達成對「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原則,也就是後來的「九二共識」,簡單說就是雙方都承認只有一個中國,但你講你的一個中國(PRC),我講我的一個中國(ROC),這是一個模糊、曖昧,令雙方都不一定滿意但可以接受的產物。不過,由於雙方實力懸殊及中共實際操作需要,二十年來這個標準有時鬆時緊的狀況,有時候強調一中原則、有時候強調兩岸都認同一個中國,我方則是強調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但接受各自表述,也因此在臺灣內部產生爭議。總而言之,維持「中華民國」的「一中憲法」,在目前最重要的實質工具性功能就是維持與對岸的交流,不至於因「臺獨」(不承認一個中國、消滅ROC、從「中國」或PRC分裂出去、anyway you like)而引發兩岸緊張的態勢。
對許多海內外的華人(尤其是僑胞),以及香港、美加地區或大陸地區的「國粉」來說,和佔據大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相比,在臺灣的這個「中華民國」除了是前述歷史遺產的創造者與繼承者,在幾個層面上代表了他們心目中真正的中國:
在文化上,中華民國(臺灣)是中華文化的真正傳承者,保存了有形的故宮國寶與無形的講信修睦、儒家思想等文化遺產(看看對岸的文革);
在政治制度上,中華民國(臺灣)已經多次落實並鞏固民主選舉的共和國體與權力分立制度,真正實行人民做皇帝的建國理想,也發展出蓬勃的公民社會(看看對岸的一黨集權專政);
在人權的保障上,中華民國(臺灣)基本落實了它在自己憲法中給出的承諾,保障言論、信仰、遷徙等基本自由與人民參政的權利(看看對岸被打壓&被自殺的流亡及異議人士、人權律師、被迫遷的失地農民、六四。);
在法治的落實上,中華民國(臺灣)的司法制度雖然有諸多需要改革之處,但已基本實現了司法獨立與在審判過程中對人權的保障(看看對岸各種未審先判、非法羈押、公開審判、黨領導司法等);
在社經制度的建構和運作上,雖然經歷大陸近三十多年來的改革開放,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陸)的GDP總量已經是中華民國(臺灣)的約20倍,但在人均GDP的比較上,以2015年國際貨幣基金(IMF)的資料來看: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陸)為8,280美元。
中華民國(臺灣)為22,082美元。
在吉尼係數(數字越小收入分配越公平)的比較方面:
中華人民共和國為0.46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2015年數據)
中華民國為0.333。(中華民國行政院主計總處2015年7月)
都可以看到中華民國(臺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陸)相比,相對來說更靠近「均富」的理想。
中華民國(臺灣)在各方面當然有很多問題,但只要拿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陸)做比較,維持「中華民國」的品牌對海內外華人與嚮往中國的老外還是非常有吸引力(非常多外國人還是只願意到臺灣學最傳統的正體漢字與中華文化),也能夠保障「臺灣」的安全。一旦消滅這個品牌,新生的臺灣國完全斷開這些歷史遺產,就失去這些歷史遺產與現實成就帶來的號召力。
當然,新生的臺灣國也會有自己的價值與成就,有些甚至也可能比中華民國做得更好,但填充品牌價值與建立信任感與需要時間,這還是在臺灣國可以保障自身安全與獲得國際承認的前提之下。維持現有品牌(中華民國)的號召力與隨之而來的資源,現階段顯然比自我限縮或消滅中華民國來得划算(像之前某黨刻意區分「華僑」與「台僑」,就是非常愚蠢的作法,是相當經典基於意識型態放棄對臺灣利益的表現,愛之適足以害之。不過如果一定要用這種方式才叫「愛臺灣」,我也認了)。
c.在未來:
目前在臺灣的這個「中華民國」,法理上依然是在大陸的那個「中華民國」的傳承者(有許多學者以歷史分期、政治實體與憲政遞嬗概念分別做「第N共和」之區分,在此先略過)。不過也有許多海內外比較傳統的中華民國派認為目前「在臺灣的這個中華民國」,包括國民黨及民進黨,都已經不同程度地放棄對中國大陸國土與主權的主張,成為「華獨」、「獨臺」或「柔性臺獨」,因此不再願意再認同「在臺灣的這個中華民國」,而在海外自行組織各種反共復國組織,這其實是對中華民國影響力與號召力的一個削弱與流失。
「中華民國」代表的是一個曾經合法統治全中國的政權,如果未來國際局勢或兩岸現狀發生劇烈改變(比如某些人很愛喊的中國崩潰論成真、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生黨爭政變民變兵變天災,而導致政權機能癱瘓或失去正當性與合法性),只要搭配意願與能力,最重要的是,資格(主權主張與歷史上曾合法統治之事實),唯一能夠師出有名、對中國大陸採取合法行動的法人,就是還在臺灣的這個「中華民國」(有興趣者請參考PTT歷史板《甘碧的釣魚台》、王力雄的《黃禍》等小說作品。)。
我個人認為,過去中國國民黨與「中華民國」不斷喪失這部份的號召力,就是因為除了經濟交流之外,不敢進一步對大陸的人權問題、政治改革提出主張(除了馬英九總統每年都會關注六四、呼籲大陸寬容對待異議人士,香港佔中運動那年,也就是103年的國慶講話中,馬總統也表態支持香港爭取普選的權利),這個狀況必須改變,這些支持者也是國民黨(如果還想掛「中國」的話)與中華民國應該鞏固與找回的,我在之後談「六四」的文章會細說。
2.在國際上來說:
這邊要開始大量引用一下Cheng Lap先生的文章,因為他寫得比我好太多了,請大家翻出他的文章連結http://goo.gl/x8quPA,到“自稱「東羅馬帝國」的好處“那一段後繼續往下看。
在歷史領域,這個現象被稱為「第三羅馬」。(維基百科: https://goo.gl/4KQ3YB)簡單來說,除了「拜占庭帝國」自稱「東羅馬帝國」,後世一堆政權包括:
西羅馬帝國、
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Voltaire)曾吐槽既不神聖也不羅馬的神聖羅馬帝國(HRE)、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蘇丹穆罕默德二世(使用羅馬皇帝稱號自稱以鞏固對東歐領土的統治)、
義大利的墨索里尼(號召要恢復羅馬帝國榮光)、
建國時國家建築樣式與政治制度高度參考羅馬的美國等等,他們都搶著要沾「羅馬帝國」的光的好處是什麼呢?就是要繼承從「羅馬帝國」而來的號召力與正當性(西方人似乎也吃天命傳承這一套)。
簡單來說,「中華民國」也有與「羅馬帝國」類似的政治品牌運用價值。引用Cheng Lap先生文章內的話,“中華民國本身跟羅馬帝國一樣,他是一件有用的政治工具“。那麼有哪些呢?
a.中華民國是聯合國(UN)創始國與五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這個歷史事實以及隨之而來的歷史友誼與資源不會改變。有一天如果中華人民共和國(PRC)出事,中華民國(ROC)就派上用場了。如果臺灣獨立,能不能回去當普通會員都不知道,為什麼要放棄手中有一天可能會重新生效的VIP白金卡?
b.中華民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同盟國(而且是犧牲慘重才換來的戰勝國地位),這個歷史遺產至今還在發生效用。去年是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七十週年,包括美國前總統羅斯福、杜魯門、艾森豪、魏德邁上將、飛虎隊員、緬甸「仁安羌戰役」被國軍救出的英軍費茲派翠克(Gerald Fitzpatrick)上尉本人都來到臺灣感念中華民國,你覺得這些對臺灣來說,是可以捨棄的軟實力嗎?捨棄了真的會比較好嗎?
(詳見:〈總統接見同盟國元首、軍事將領等家屬以及參與抗戰國軍將領及其家屬〉,http://goo.gl/k0gMp2,中華民國104年09月01日,中華民國總統府新聞稿)
c.直到最近這幾年,我(其他一些人也有類似經驗)出國遇到外國人,聊到自己來自臺灣(Taiwan),都還有很多年紀稍長(大多經歷過冷戰)或有政治Sense的老外會爆出一句:
「yep I know!You’re Free China!」
親耳聽到的時候真的是有一種想流眼淚的爽感,#啤酒我請!!
他們不但知道這個暱稱臺灣(Taiwan)的國家,正式的國名是中華民國(Republic of China),更知道這個Free China是相對於另一個unfree的中華人民共和國(PRC,舊稱赤色中國)的存在而願意支持,難道我們要放棄這份支持?
當然,我知道一定有人要說臺灣共和國獨立之後也可以做到,臺灣一樣可以以自由、民主為世人所稱道,我同意這個想法的內容,但金拍謝,幾乎是作不到,陳前總統說的,不是我。但我後面可以試著告訴你為什麼。
(二) 維持「中華民國」對臺灣有什麼好處?
如果你一定要把「臺灣」跟「中華民國」徹底割裂,雖然我情感上不是很能接受,但你可以參考看看繼續維持「中華民國」(當作一個殼或身分證都好)對「臺灣」來說有什麼實際利益/好處:
1.所有以「中華民國」之名成就過的歷史遺產,臺灣都可以繼承與利用:
a.與美國隊長在二戰時一起浴血奮戰的國家是?中華民國。
看看這則新聞就能明白:(〈美軍精銳之師臂章為何有青天白日軍徽?〉:http://goo.gl/KFrXCN)
b.在緬甸仁安羌之役打敗四倍以上日軍並拯救七千英軍、記者與傳教士脫困的軍隊是?中華民國國軍(遠征軍新38師,孫立人的部隊,113團劉放吾團長)。
c.領導八年抗戰抵禦日本侵略中國的政府與軍隊是?蔣介石委員長領導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及中華民國國軍。
d.日本二戰戰敗在中國戰區向誰投降?蔣介石委員長領導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及中華民國國軍。
(我知道新竹大轟炸,我也瞭解有人自身與家族的歷史記憶是偏向日本治台或是以當時生活在臺灣土地上的人民本身出發的史觀,這些個人歷史記憶都應該尊重,不過現在是從中華民國的立場出發看歷史事實,你可以有你的史觀,比如我用日據你可以用日治,但上述這些歷史事實不會改變。)
這些都是臺灣在處理現實外交時可以發揮的軟實力以及資源&友誼的來源,前面一(一)2b有具體例子。
再舉個最近的例子:〈感念蔣中正伸援手…韓國國父之子 捐台大6650萬〉,《聯合報》http://goo.gl/5P2g2C。
這個故事在講什麼呢?金九又是誰?引用該篇新聞內文:
“在早年中國抗日時期、國民政府遷往重慶時,金九領導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也隨遷到重慶,和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關係良好。在中國出生、成長的金信,年輕時在中國大陸就讀空軍官校並加入我國空軍。畢業後不久對日抗戰勝利、韓國光復,金信和父親金九返回韓國,並創建當時韓國空軍。
台大社科院長蘇國賢表示,金九基金會近年捐款包含北京大學、哈佛大學等世界頂尖大學,金信的父親過去在中國大陸成立韓國臨時政府,當時蔣中正曾資助金九從事建國運動,提供米糧、無償贈送20萬美元,金信基於感恩回饋台灣。“
雖然韓國人很沒義氣的在1992年和我們斷交(好啦,歐巴們其實撐得算很久,但斷交時也斷得很絕,直接把所有中華民國財產交給中共),但他們的後人依然記得這份情誼並對臺灣給出實際回饋。請問,如果今天臺灣獨立,消滅中華民國,臺大還能拿到這筆捐款嗎?(#馬的應該捐給我們政大啊有韓文系又是蔣任校長的學校Orz)金九的後人還會認「臺灣共和國」這個和他先人毫無血盟友誼的國家嗎?
2.所有以「中華民國」之名對外簽訂的有利條約,例如馬英九總統過去八年間的免簽國從54個到164個、簽署青年度假打工協定的國家從2國增加到14國、目前全球有90個國家或地區與我國相互承認駕照及免試換照、與日本簽訂的《臺日漁業協議》、與菲律賓簽訂的《台菲漁業事務執法合作協定》等,臺灣都可以享有權益。
3.這一堆以「中華民國」、「中華臺北」等為名加入的國際組織:http://www.mofa.gov.tw/igo/cp.aspx?n=DED5DAB0D6C7BED6
,臺灣都可以參與。
4.別跟我說國際現實只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PRC)是唯一的中國,不承認中華民國(ROC),以及目前只有22個國家正式承認中華民國沒有用(人少不代表不正義,怎麼不稱讚與感謝這些國家不畏強權情義相挺?)。沒錯,大多數國家為了現實利益與外交需要,確實都採取所謂的一中政策(One China Policy),聯合國目前的中國席位確實目前也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PRC)政府作為代表。
不過,由於各種因素,世界各國在與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PRC)的建交公報中對中國宣稱「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立場,有很多不同的表示,包括承認(Recognize)、認知(Acknowledge)、了解(Understand)、了解與尊重(Understand and Respect)及各種其他表述。以美國尼克森總統所簽署的1972年上海公報而言,公報中聲明美國認知(Acknowledge)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張,基本上就是「已讀」,但回不回呢?回什麼?不給確定答案,與「承認」(Recognize)是存在很大差距的。
此外,世界各國也與中華民國(ROC、臺灣)開展經貿、文化等各種實質關係,並未因為與中華人民共和國(PRC)建交就完全封殺、否決與我國的實際往來。因為他們雖然要顧及國家利益與國際現實,但都心知肚明,這個有著可愛暱稱(臺灣)的中華民國(ROC)在政治制度、人權主張、維護法治方面,才是真正與各國存在價值共鳴,正港ㄟ「自由中國」。
(三)維持「中華民國」的戰略意義及價值是什麼?
簡單說,臺灣這塊土地,只要願意繼續持有「中華民國」這個「外殼/身分證」,可以享有非常多中華民國過去的歷史遺產所帶來的現實利益,以及保持「對全中國主權有合法主張」的法人身份靜待世局演變,以觀後效,相當划算。
我知道,有很多人會想說,等臺灣「正常國家化」,取消「中華民國」的國號之後,也許會失去一些歷史資產與友誼,但臺灣的人民與土地都還在,可以用新的國號與價值基礎來和世界各國交往。這個說法,不能說錯,但是忽略了一個很嚴重的前提:
#臺灣不是一個國家它沒有主權有主權的是中華民國(我知道這句話許多人不能接受並深深傷害他們的感情,先說聲拍謝)。所謂「臺灣是一個國家,它的名字叫中華民國」是完全錯誤的敘述。
如果兩岸現狀及中華民國的主權發生改變,特別是臺灣方面片面發動,請問中華人民共和國(RPC)會允許嗎?美國會允許嗎?這兩個國家都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更別說還有之前我看到手機推播率先表態反臺獨讓我快笑死的俄國(http://goo.gl/fQDhyu),一共三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都反對臺獨,更不用說剩下的英、法及其他各國會是什麼立場。如果沒有籌碼(ex石油、核武)、承諾(ex美國挺)及友善的外在環境(ex國際局勢混亂或一面倒挺臺獨)而逕行宣佈臺獨(改變現狀),臺灣的安全是否能有保障?陳水扁前總統都說過:「做不到就是做不到」,那未來能做到的基礎是什麼?
臺灣意識的高漲與支持「臺獨」的比例逐漸增高是一回事,但這並不等於在國際上能夠增加任何一分「實現臺獨」(改國號、所謂正常國家化等)的現實可能,這也是下集要談論的議題。因為各國反對「臺獨」的最大原因,除了不觸怒中華人民共和國(RPC)之外,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為了要保留中華民國(ROC)這個法人身份,有歷史友誼因素,也有現實因素(詳見Cheng Lap先生文章內“「中華民國」存在的理由”那一段http://goo.gl/x8quPA),大致上就是作為維護國際體制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RPC)自爆時的戰略備案,美國人精得很。
不解決這些現實阻礙,「臺獨」永遠只能是達不到的幻想,或是淪為獨派政客不負責任、騙票騙資源的選舉口號。上一個曾經在立法院有席位並高喊臺獨的政黨如今已經泡沫化,#85票就能當選黨主席。
(四)小結:
我個人身為一個中華民國的支持者,情感上當然不會接受中華民國(ROC)被消滅。理性上,短期內對臺灣怎麼做比較好,看完本文所舉的例子大家也可以稍微思考。我知道可能有人要說,「反對不是反對所有事、贊成不是贊成所有事。我投給蔡英文/民進黨,但是不贊成中華臺北這個名字,不過不反對暫時用中華台北這個名字,這都是為了現實讓步、漸進改革」。
那好,請問過去八年國民黨用「中華台北」在忍耐與適應現實,為臺灣爭取實質利益的時候,你的反應是什麼?摸摸良心。對啦,國民黨有很多人有問題,我絕對看得比你多也比你更深惡痛絕,但不代表這個黨的政策立場就全部有問題。和中興臺的路線可以被搞到說成是親中賣臺,國民黨該檢討的不是行銷與包裝,是怎麼還沒把那些總是讓人集火的毒瘤清黨,#跑題了。
對臺灣來說,國際嚴酷的現實只有一個,它不會理會我們內部的政治分歧,需要國人共同務實、嚴肅面對,不要讓顏色與幻想遮蔽你的頭腦與心靈,維護「中華民國」,讓它成為保障臺灣安全與利益的最佳保護傘,而不是在找到更好方法前急著拆毀它,才是對所有人有利的正途。
大陸的希望在臺灣,中國的前途在民國,何妨點一盞燈試著照亮,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回應吧,大陸可不是鐵板一塊。
下一篇,再談中華民國支持者如何面對「臺獨」及「臺灣意識」。
---------------------------------------------------------------------------
Ps.要抓細節來戰或是吵九二共識內涵是什麼、有沒有用的,我覺得就免了。我的史觀與個人想法,你可以不同意也請尊重,有什麼建設性的正反討論我會比較歡迎。重點是請思考是不是真的把中華民國馬上砍掉重練對臺灣真的比較好?
如果你是臺獨的積極支持者,也請你認真構思具體的方式可以達到你的理想又可以保證臺灣安全與利益的方法,相信大家很樂意傾聽。林部長到WHA還是以「中華台北」自稱不是沒有理由,為什麼?請面對現實,好好想想。
郝前院長曾經講過一句話當時被罵翻了,他說:「臺灣人的前途從來不是臺灣人自己能決定的」,我瞭解非常刺耳,他畢竟是打過仗的軍人,一些觀念跟生長在和平時代的人可能有落差,卻不容忽視地是殘酷現實的寫照。試問清廷乙未割臺、二戰後回歸民國、美國協防保臺,哪一次是臺灣人民真的可以完全決定?
當然,以往不比現時來得進步,我們能夠自主決定的權力/利越來越大,那就更應該善用這份權力/利才對呀。我們要認識國際現實的模樣才能更靠近理想,這一點對中華民國派、臺派或是獨派來說,都是一樣的。
#一個中國中華民國
#FreeChina
「華僑身分好處」的推薦目錄:
- 關於華僑身分好處 在 林家興 Alfred Li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華僑身分好處 在 獨立評論在天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華僑身分好處 在 [轉錄] 別再叫我華僑- 精華區Malaysia 的評價
- 關於華僑身分好處 在 僑務委員會OCAC - 貼心叮嚀~以居留簽證取得僑民身分務請 ... 的評價
- 關於華僑身分好處 在 網路上關於僑民好處-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考試 ... 的評價
- 關於華僑身分好處 在 網路上關於僑民好處-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考試 ... 的評價
- 關於華僑身分好處 在 網路上關於僑民好處-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考試 ... 的評價
- 關於華僑身分好處 在 請問一下雙重國籍的好處(第6頁) - Mobile01 的評價
華僑身分好處 在 獨立評論在天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灣人不想跟僑生交朋友,大部分是語言問題...】
台灣治安和交通好,只有一些地方對僑生不方便,比如說找工作申請網路,要看身分證,居留證不行。還有路有點亂,要兩段式左轉。台灣要看美劇,網路很開放,不容易斷,印尼會鎖。印尼的好處也是壞處,停車可以隨便停,做生意也不會扣稅,不像我在台灣薪水要扣稅18%,太可怕了!
#新二代 #印尼 #華僑
華僑身分好處 在 僑務委員會OCAC - 貼心叮嚀~以居留簽證取得僑民身分務請 ... 的推薦與評價
海外僑胞居住於無永久居留制度,或有永久居留制度但永久居留權取得困難的國家或地區,如果已經依華僑身分證明條例第4條第2項等規定獲本會核發華僑身分 ... ... <看更多>
華僑身分好處 在 網路上關於僑民好處-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考試 ... 的推薦與評價
網路上關於僑民好處-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考試資源資訊整理-2022-07(持續更新). 首頁 · 華僑 ... 華僑身分好處-臉書推薦/討論/評價在PTT、Dcard、IG整理一次看. ... <看更多>
華僑身分好處 在 [轉錄] 別再叫我華僑- 精華區Malaysia 的推薦與評價
原文連結:
https://blog.pixnet.net/usenleo/post/12311556 上篇
https://blog.pixnet.net/usenleo/post/12311966 下篇
還記得剛來台灣時,在僑大(現為僑生先修部)的入學典禮上聽到校長的致詞:
「歡迎回來。」當下覺得非常納悶,明明才剛落腳台灣,何以是「回來」呢?
這麼多年下來,才知道「華僑」在台灣有著繁複的歷史因素,跟中國大陸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第五條」明定「出生時即具有外國國籍的,不具有中國國籍」
明確區分出外國人和中國人不一樣,由於孫中山當年領導的國民黨在辛亥革命時大量
依靠海外華人的支持,所以「中華民國國籍法」接受雙重國籍,把華裔定義為只要血
統上具有中華民族血緣者,皆接受海外華人為中華民國公民。
因此在台灣有兩種華僑,一為在台灣出生,從台灣離開在海外長大的台灣人,一
為海外華人後裔以及香港、澳門的華人,依循這種身份管道來台求學的學生們,則統
稱「僑生」。
然而「僑生」在諸多馬來西亞旅台生眼裏卻是個生命不可承受之重。一旦以僑生
身份入學,也意味著將背負隨此身份而來的原罪:「程度很差、中文不好、加分入學
、搶奪資源、上課很混」等刻板印象。
從來就不知道,單純的留學心願在這裏卻變得如此複雜,除了得默默承受如同符
咒般的「僑生」標籤,有些人還因此面臨認同危機。
這些年來填了數不清的表格,我們都須在「僑居地」那欄中填上「馬來西亞」,
然而「僑居地」帶著「客居」的意味,每每填表格時,看著自己的家鄉在此時莫名奇
妙被打成「客居處」,總有說不上來的感傷。
也許第一代的馬來西亞華人會自許為華僑,畢竟他們確實是飄洋過海而來的,對
原生的土地有一份執著的情感可以理解,但這對土生土長的我們而言,「華僑」兩個
字是如此的吊詭,把自己的故鄉寫成「客居處」更是莫名奇妙的荒謬。
跟第一代馬來西亞華人相比,我們有著不一樣的成長軌跡,上一代的情感糾葛在
今天演變成「一廂情願」的沉重歷史包袱,然而這包袱不該由下一代來承擔,下一代
也不該活在上一代建構出來的幻像裏。
我從來就不是從台灣出去的,我很清楚我的家鄉只有一個,而且永遠不會改變。
在台灣我從不會主動說自己是僑生,被別人稱呼為華僑的時候內心總是會反感。
儘管因為諸多政治因素導致華人族群看似被邊緣化,但這不應該造成馬來西亞華
人不認同馬來西亞的理由,國家和政府永遠是兩回事,政府有錯不該怪罪在國家身上
,因為它是我們的唯一故土。
因此別再叫我華僑,我是馬來西亞人,再來才是華人。
--------------------------------------------------------------------------
上禮拜的文章因時間過於倉促,有些部分沒說得很清楚就匆匆完稿,這禮拜特地
再延續這個議題。
我想我是喜歡中華文化的,要不我不會來到台灣,在這裏,我開始認識堯、舜、
禹、湯、夏、商、周等中國各歷史朝代的興衰,也開始接觸古人的詩詞散文,而不再
只是摘錄式,狠狠切除歷史、情境脈絡的「名句精華」。
我喜歡象形文字,那代表的是內外合一的文化思維,而且帶有音韻美的特質,(
如「貓」是因為貓的叫聲而叫做「貓」);我更喜愛那些詩詞,可以將對人生的體悟
,自然的觀察濃縮在短短的幾個字裏面,卻足以讓人意猶未盡,多麼漂亮的文學想像。
我從來沒有放棄中華文化,對它的認識與喜愛也隨著在台灣的日子以來與日俱增
,一天比一天,更加熟悉一點。
但是我很清楚,瞭解中華文化並不會讓我變成中國或台灣人,我無法忽視我的中
華文化背景,同樣的我更無法忽視我土生土長的馬來西亞背景。
一個人如果可以忽視自己生長的環境,跟忽視把自己一手帶大的家庭是一樣的道
理,都是那麼的可怕與忘本。
我吃Roti Canai、椰漿飯、Nasi Kandar、印度炒麵、叻沙、福建面、海南雞飯、
Ramli Burger、薄餅、沙爹、娘惹糕點等各族美食長大,這是許多馬來西亞人在異地
會瘋狂想念的食物,顯然我們的味蕾已經標識了我們的身份。
我是多麼的幸運,除了中華文化,我還擁有更多,何止「華僑」而已?
更何況,最讓我和朋友詬病的,是這些所謂自稱為「中華文化中心」的國家不止
習慣把華僑定義為擁有華裔血統,共用中華文化者,也習慣將之視為中華文化大一統
思想,於是衍生雖為馬來西亞土生華人卻必須在表格填上「僑居地」為馬來西亞的奇
怪現象。
更甚者,把南洋的華人文化視為「海外」的,中原以外的「邊陲」文化,漠視我
們已經自成一家的文化型態。
這種大一統思想仿佛宣示了我們的命運,一旦自稱華僑,就得接受隨著黑眼睛黃
皮膚黃頭髮而來的「邊陲」想像,成為永遠都是「中原以外」的人,這究竟是不是造
成許多移民後代至今仍在自己生長的土地上自我邊緣化的最大因素?
然而我們不再是第一代移民,時時刻刻對「祖國」牽腸掛肚,他們生長的地方畢
竟與我們不同,我們的開始在這裏,將來也會在這裏(除非你移民)。
如果你已經是土生土長的移民後代。卻時刻覺得自己是中國人,對外自稱「馬來
西亞華僑」,想請教你,你真的認為你的祖國在那有黃河長江水的國度嗎?你真的認
為總有一天你會「回歸祖國」嗎?
抑或,你只是活在長輩為你建構或你自己建構的想像中,看不見這只是一場夢?
該醒囉!
p/s: 上禮拜的文章 “……孫中山當年領導的國民黨在辛亥革命時大量依靠海外華
人的支持,所以「中華民國國籍法」接受雙重國籍,把華裔定義為只要血統上具有中
華民族血緣者,皆接受海外華人為中華民國公民。”的部份有些謬誤,應為“辛亥革
命以後,國民黨為答謝海外華人的支持而設立了「僑教政策」,在教育上接受全球有
中華民族血統 的華裔「歸國」升學”,在此為自己的筆誤深深致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34.6
> -------------------------------------------------------------------------- <
作者: carrotoast (狗日) 看板: Malaysia
標題: Re: [轉錄] 別再叫我華僑
時間: Sun Dec 30 18:12:36 2007
這篇文章其實沒什麼新穎的觀點(王賡武對華僑問題早已有詳盡的討論),而且錯誤頗多
首先,早期中華民國政府確實承認所有中國人為其國民
但中華民國國籍法在2000年已作出修訂,只承認具有中華民國國籍者為台灣國民
所以,馬來西亞華人雖然具有華人血統,但按照台灣新的國籍法,大馬華人並非台灣國民
而且,台灣僑委會對華僑的認定方式在2002年也已作出了相應的改變
現在受官方認可的華僑一律必須具有中華民國國籍
可參考華僑身分證明條例:
https://www.ocac.gov.tw/public/public.asp?selno=358&no=358&level=P
也就是說只有台僑和部份保有中華民國國籍的老僑才算是華僑
所以按照法令的規定,馬來西亞華人,乃至許多外籍華人早已非台灣的華僑
當然法令變了,不代表人的腦袋會跟著轉變過來,文化的改變畢竟需要一點時間
所以嚴格來說,現在更應該進一步批判的是僑生教育
因為華僑定義改了,但是僑生的定義卻沒有跟著調整
所以最好可以提出具體改革僑生教育的建議
唯有僑生教育的改革,才有望根本解決僑生問題,不然談來談去也都是老調重彈
※ 引述《xykid (原來你也在這裡)》之銘言:
: 原文連結:
: https://blog.pixnet.net/usenleo/post/12311556 上篇
: https://blog.pixnet.net/usenleo/post/12311966 下篇
: 還記得剛來台灣時,在僑大(現為僑生先修部)的入學典禮上聽到校長的致詞:
: 「歡迎回來。」當下覺得非常納悶,明明才剛落腳台灣,何以是「回來」呢?
恕刪
--
僑眼看台灣:https://www.wretch.cc/blog/gohcheemu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51.205
※ 編輯: carrotoast 來自: 140.112.251.205 (12/30 18:13)
※ 編輯: carrotoast 來自: 140.112.251.205 (12/30 18:38)
> -------------------------------------------------------------------------- <
作者: xykid (原來你也在這裡) 看板: Malaysia
標題: Re: [轉錄] 別再叫我華僑
時間: Mon Dec 31 00:55:17 2007
※ 引述《carrotoast (狗日)》之銘言:
感覺你的回文會模糊掉我po這篇文章的用意,特此說明。
就國籍問題的部分的錯誤,其實原作者已經出澄清和致歉,如果你有讀完全文應該
可以發現。
再來我想說的是這本就不是學術論文,而是刊載在報紙上的專欄,去批判觀點的原
創性我覺得沒什麼必要。何況有能力或者願意花時間閱讀王賡武論文的人也不如閱
讀報章的普羅大眾來得多。(想想王先生談論華僑問題已經是多久的事,都還會有
人搞不清楚就可想而知,而事實上在談的還不只王賡武,還有廖建裕和陳志明等人。)
最重要我想說的是,這篇文章的重點也不全然在僑生問題,而是個人認同的問題。
轉錄這篇文章主要目的,是因為看到最近版上有人在討論大馬華人認同,因此提供一
個可讀性高的觀點而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34.6
> -------------------------------------------------------------------------- <
作者: carrotoast (狗日) 看板: Malaysia
標題: Re: [轉錄] 別再叫我華僑
時間: Mon Dec 31 02:17:50 2007
※ 引述《xykid (原來你也在這裡)》之銘言:
: ※ 引述《carrotoast (狗日)》之銘言:
: 感覺你的回文會模糊掉我po這篇文章的用意,特此說明。
: 就國籍問題的部分的錯誤,其實原作者已經出澄清和致歉,如果你有讀完全文應該
: 可以發現。
其實作者原文想要更正的部份並沒有錯,民國成立之初的中華民國國籍法確實十分血統論
只不過現在國籍法已經改過來了
: 再來我想說的是這本就不是學術論文,而是刊載在報紙上的專欄,去批判觀點的原
: 創性我覺得沒什麼必要。何況有能力或者願意花時間閱讀王賡武論文的人也不如閱
這點也是我覺得奇怪的部份,因為原文為刊載在大馬光明日報的專欄
真正有意義的對話對象應該是台灣人才對,對大馬華人的意義不大
所以真的要和"普羅大眾"溝通,也應該選擇和台灣的"普羅大眾"作交流
當然這可能也是您轉載過來的用意,這點我沒意見
: 讀報章的普羅大眾來得多。(想想王先生談論華僑問題已經是多久的事,都還會有
: 人搞不清楚就可想而知,而事實上在談的還不只王賡武,還有廖建裕和陳志明等人。)
: 最重要我想說的是,這篇文章的重點也不全然在僑生問題,而是個人認同的問題。
我的重點只是想要說明台灣政府已經沒有將不具有中華民國國籍的外籍華人視為華僑
所以"不要再叫我華僑"有點無病呻吟,而且會造成一定的誤導性
因為別人根本就已經不把你當華僑,改抱台僑的大腿去了
當然,在一般的日常用語上,台灣人還是經常把華人稱為華僑
但是一般的日常用語其實無傷大雅,真正麻煩的是官方的僑務政策
如果中國或台灣大力推行僑務政策,對海外華人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如此則需要大力批判
但現在無此問題,真正實際干擾到海外華人的還是僑生政策
: 轉錄這篇文章主要目的,是因為看到最近版上有人在討論大馬華人認同,因此提供一
: 個可讀性高的觀點而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51.205
※ 編輯: carrotoast 來自: 140.112.251.205 (12/31 02:28)
> -------------------------------------------------------------------------- <
作者: matahari (:)) 看板: Malaysia
標題: Re: [轉錄] 別再叫我華僑
時間: Mon Dec 31 03:05:09 2007
給carrotoast:
erm...........我是原作者,
基本上,我同意你的觀點,僑教政策確實需要檢討,但那不是這篇文章的重點。
誠如xykid所言,我這篇文章,主要是寫給馬來西亞的光華日報。
孰不知,跟馬來西亞人談僑教政策,就跟臺灣人談林甘短片(你知道林甘短片吧?)
是一樣的道理啊~
一樣讓人摸不著頭腦呢,都不在脈絡裡面啊!
我寫這兩篇主要是談認同的問題,除了是自己本身最近的一些遭遇,更甚的,是我
發現我們那兒有很多年輕人,一直在自己的文章[祖國前],[祖國後],我感到很訝異,
這是怎麼回事呢?都什麼年代了?為何還會如此全心向往那有黃河長江水的[祖國]?
同樣的我質疑,是不是這種邊陲化的想像,讓許多馬來西亞華人也同時在自己的土地
自我邊緣化自己,所以永遠看不見自己身為公民的責任?而只會怨,別過頭去埋怨而已。
我曾經是這種人,如今回頭看看從前的自己,覺得真可怕,靠,我活在井裡耶!
這是寫這幾篇文章的前提,我希望可以跟這些人對話。
再者,這是一份地方性報紙,不是學術論文期刊,我也不是知識份子,因此沒有書袋丟,
我懂幾個字,就寫幾個字,如是而已。
所以我寫不出什麼長篇大論的,因為我讀的書太少,真的很抱歉,糾正僑教政策的大業就
勞煩你了,我精神上絕對支持~
※ 引述《carrotoast (狗日)》之銘言:
: ※ 引述《xykid (原來你也在這裡)》之銘言:
: : 感覺你的回文會模糊掉我po這篇文章的用意,特此說明。
: : 就國籍問題的部分的錯誤,其實原作者已經出澄清和致歉,如果你有讀完全文應該
: : 可以發現。
: 其實作者原文想要更正的部份並沒有錯,民國成立之初的中華民國國籍法確實十分血統論
: 只不過現在國籍法已經改過來了
: : 再來我想說的是這本就不是學術論文,而是刊載在報紙上的專欄,去批判觀點的原
: : 創性我覺得沒什麼必要。何況有能力或者願意花時間閱讀王賡武論文的人也不如閱
: 這點也是我覺得奇怪的部份,因為原文為刊載在大馬光明日報的專欄
: 真正有意義的對話對象應該是台灣人才對,對大馬華人的意義不大
: 所以真的要和"普羅大眾"溝通,也應該選擇和台灣的"普羅大眾"作交流
: 當然這可能也是您轉載過來的用意,這點我沒意見
: : 讀報章的普羅大眾來得多。(想想王先生談論華僑問題已經是多久的事,都還會有
: : 人搞不清楚就可想而知,而事實上在談的還不只王賡武,還有廖建裕和陳志明等人。)
: : 最重要我想說的是,這篇文章的重點也不全然在僑生問題,而是個人認同的問題。
: 我的重點只是想要說明台灣政府已經沒有將不具有中華民國國籍的外籍華人視為華僑
: 所以"不要再叫我華僑"有點無病呻吟,而且會造成一定的誤導性
: 因為別人根本就已經不把你當華僑,改抱台僑的大腿去了
: 當然,在一般的日常用語上,台灣人還是經常把華人稱為華僑
: 但是一般的日常用語其實無傷大雅,真正麻煩的是官方的僑務政策
: 如果中國或台灣大力推行僑務政策,對海外華人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如此則需要大力批判
: 但現在無此問題,真正實際干擾到海外華人的還是僑生政策
: : 轉錄這篇文章主要目的,是因為看到最近版上有人在討論大馬華人認同,因此提供一
: : 個可讀性高的觀點而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4.8.31.188
※ 編輯: matahari 來自: 124.8.31.188 (12/31 03:07)
> -------------------------------------------------------------------------- <
作者: carrotoast (狗日) 看板: Malaysia
標題: Re: [轉錄] 別再叫我華僑
時間: Tue Jan 1 00:29:00 2008
其實我有點是為了批判而批判(訓練思辯能力...)
因為我也是最近才意外發現原來台灣政府已經不承認不具有中華民國國籍者為華僑
所以我嘗試用這麼一個比較不一樣的觀點來和回應您的文章,彼此腦力激盪一下
看能夠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後來我發覺自己的瞎掰好像還算站得住腳...)
而且這樣子討論也可以吸引更多網友來關心華僑議題
馬來西亞華人基本上已沒什麼華僑意識了(就算要僑也沒有國家要承認)
所以"做愛馬來西亞的華人,不要做華僑"的鼓吹意義不大
台灣的話,僑務政策已將大馬華人排除在華僑之外
所以並不會(也從來沒有)對大馬華人造成什麼實質的影響(只訓練出一批親台的留台生)
至於台灣民眾腦內殘存的中原心態,看現在台灣去中國化去得那麼厲害
我想不消幾年就自動消除了,還不用勞煩我們去幫忙洗腦(當然這樣的工作還是有意義)
我比較在意的是,我們這個世代應該要有新的視野,不要一直在老問題上面打轉
特別是當這些老問題已不成問題的時候,當然可能是我太過於吹毛求疵,小題大做
※ 引述《matahari (:))》之銘言:
: 給carrotoast:
: erm...........我是原作者,
: 基本上,我同意你的觀點,僑教政策確實需要檢討,但那不是這篇文章的重點。
: 誠如xykid所言,我這篇文章,主要是寫給馬來西亞的光華日報。
: 孰不知,跟馬來西亞人談僑教政策,就跟臺灣人談林甘短片(你知道林甘短片吧?)
: 是一樣的道理啊~
: 一樣讓人摸不著頭腦呢,都不在脈絡裡面啊!
: 我寫這兩篇主要是談認同的問題,除了是自己本身最近的一些遭遇,更甚的,是我
: 發現我們那兒有很多年輕人,一直在自己的文章[祖國前],[祖國後],我感到很訝異,
: 這是怎麼回事呢?都什麼年代了?為何還會如此全心向往那有黃河長江水的[祖國]?
: 同樣的我質疑,是不是這種邊陲化的想像,讓許多馬來西亞華人也同時在自己的土地
: 自我邊緣化自己,所以永遠看不見自己身為公民的責任?而只會怨,別過頭去埋怨而已。
: 我曾經是這種人,如今回頭看看從前的自己,覺得真可怕,靠,我活在井裡耶!
: 這是寫這幾篇文章的前提,我希望可以跟這些人對話。
: 再者,這是一份地方性報紙,不是學術論文期刊,我也不是知識份子,因此沒有書袋丟,
: 我懂幾個字,就寫幾個字,如是而已。
: 所以我寫不出什麼長篇大論的,因為我讀的書太少,真的很抱歉,糾正僑教政策的大業就
: 勞煩你了,我精神上絕對支持~
: ※ 引述《carrotoast (狗日)》之銘言:
: : 其實作者原文想要更正的部份並沒有錯,民國成立之初的中華民國國籍法確實十分血統論
: : 只不過現在國籍法已經改過來了
: : 這點也是我覺得奇怪的部份,因為原文為刊載在大馬光明日報的專欄
: : 真正有意義的對話對象應該是台灣人才對,對大馬華人的意義不大
: : 所以真的要和"普羅大眾"溝通,也應該選擇和台灣的"普羅大眾"作交流
: : 當然這可能也是您轉載過來的用意,這點我沒意見
: : 我的重點只是想要說明台灣政府已經沒有將不具有中華民國國籍的外籍華人視為華僑
: : 所以"不要再叫我華僑"有點無病呻吟,而且會造成一定的誤導性
: : 因為別人根本就已經不把你當華僑,改抱台僑的大腿去了
: : 當然,在一般的日常用語上,台灣人還是經常把華人稱為華僑
: : 但是一般的日常用語其實無傷大雅,真正麻煩的是官方的僑務政策
: : 如果中國或台灣大力推行僑務政策,對海外華人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如此則需要大力批判
: : 但現在無此問題,真正實際干擾到海外華人的還是僑生政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51.205
※ 編輯: carrotoast 來自: 140.112.251.205 (01/01 00:31)
※ 編輯: carrotoast 來自: 140.112.251.205 (01/01 00:34)
※ 編輯: carrotoast 來自: 140.112.251.205 (01/01 00:34)
※ 編輯: carrotoast 來自: 140.112.251.205 (01/01 00:36)
※ 編輯: carrotoast 來自: 140.112.251.205 (01/01 00:43)
※ 編輯: carrotoast 來自: 140.112.251.205 (01/01 01:09)
※ 編輯: carrotoast 來自: 140.112.251.205 (01/01 01:09)
> -------------------------------------------------------------------------- <
作者: ilkoculus (杯) 看板: Malaysia
標題: Re: [轉錄] 別再叫我華僑
時間: Wed Jan 2 18:01:38 2008
※ 引述《carrotoast (狗日)》之銘言:
: 其實我有點是為了批判而批判(訓練思辯能力...)
我從不為了說冷笑話而說冷笑話。
如果無法判斷題材適不適合拿來說冷笑話,那表示我的冷笑話能力還有待加強。
當然也會說了些不好笑的東西,這點雞哥最了解。
: 因為我也是最近才意外發現原來台灣政府已經不承認不具有中華民國國籍者為華僑
: 所以我嘗試用這麼一個比較不一樣的觀點來和回應您的文章,彼此腦力激盪一下
這點我又欣賞boh。
: 看能夠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後來我發覺自己的瞎掰好像還算站得住腳...)
這個很科科。
因為原文談的是去中國化,沒錯,雖然沒有寫明,但是老子看出來了。
matahari的那兩篇的IDEA幾好一下,因為少年的我也有這種迷思。
他用在台經驗對比馬來西亞華人的中國大夢,或許沒有說得很圓滿,但很有意思。
而回文打的不是要害,反而自說自話,我不客氣地說一句:你覺得站得住腳,是因為
基礎完全都是自己造出來的。
: 而且這樣子討論也可以吸引更多網友來關心華僑議題
: 馬來西亞華人基本上已沒什麼華僑意識了(就算要僑也沒有國家要承認)
我不太同意。他們僑中國,而且自古以來如此。
陳政欣最近在星洲文藝春秋的小說,很有意思,你可以跟蹤一下。
: 所以"做愛馬來西亞的華人,不要做華僑"的鼓吹意義不大
: 台灣的話,僑務政策已將大馬華人排除在華僑之外
: 所以並不會(也從來沒有)對大馬華人造成什麼實質的影響(只訓練出一批親台的留台生)
不同意。你想想看現在馬華文學少壯派最渣fit的就是有人部落那一群,從台灣畢業回馬
的寫作者與沒到過台灣念書的混在一起的效應,對馬華文學的影響開始從內散發出來。
(p/s:曾翎瓏與梁靜芬最近似乎到台旅行,講這個還真的有八卦到...)
: 至於台灣民眾腦內殘存的中原心態,看現在台灣去中國化去得那麼厲害
: 我想不消幾年就自動消除了,還不用勞煩我們去幫忙洗腦(當然這樣的工作還是有意義)
: 我比較在意的是,我們這個世代應該要有新的視野,不要一直在老問題上面打轉
: 特別是當這些老問題已不成問題的時候,當然可能是我太過於吹毛求疵,小題大做
科科,我比較不按牌理出牌。風格不同,希望也能交流一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3.180.39
※ 編輯: ilkoculus 來自: 140.113.180.39 (01/02 18:05)
> -------------------------------------------------------------------------- <
作者: carrotoast (狗日) 看板: Malaysia
標題: Re: [轉錄] 別再叫我華僑
時間: Wed Jan 2 21:13:45 2008
※ 引述《ilkoculus (杯)》之銘言:
: ※ 引述《carrotoast (狗日)》之銘言:
: : 其實我有點是為了批判而批判(訓練思辯能力...)
: 我從不為了說冷笑話而說冷笑話。
你一定沒有說過冷笑話,冷笑話的本質就為了耍冷而耍冷...
: 如果無法判斷題材適不適合拿來說冷笑話,那表示我的冷笑話能力還有待加強。
: 當然也會說了些不好笑的東西,這點雞哥最了解。
: : 因為我也是最近才意外發現原來台灣政府已經不承認不具有中華民國國籍者為華僑
: : 所以我嘗試用這麼一個比較不一樣的觀點來和回應您的文章,彼此腦力激盪一下
: 這點我又欣賞boh。
: : 看能夠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後來我發覺自己的瞎掰好像還算站得住腳...)
: 這個很科科。
: 因為原文談的是去中國化,沒錯,雖然沒有寫明,但是老子看出來了。
: matahari的那兩篇的IDEA幾好一下,因為少年的我也有這種迷思。
: 他用在台經驗對比馬來西亞華人的中國大夢,或許沒有說得很圓滿,但很有意思。
: 而回文打的不是要害,反而自說自話,我不客氣地說一句:你覺得站得住腳,是因為
: 基礎完全都是自己造出來的。
: : 而且這樣子討論也可以吸引更多網友來關心華僑議題
: : 馬來西亞華人基本上已沒什麼華僑意識了(就算要僑也沒有國家要承認)
我以一個簡單例子來說明,現在馬來西亞華人都以華人自稱
請問有哪個怪人還自稱華僑的嗎?
在文化上傾向中國則另當別論,因為中國文化是對抗馬來霸權的重要資源
中國的崛起也提供華教合理化的基礎,連馬來人也要學中文呢
: 我不太同意。他們僑中國,而且自古以來如此。
: 陳政欣最近在星洲文藝春秋的小說,很有意思,你可以跟蹤一下。
: : 所以"做愛馬來西亞的華人,不要做華僑"的鼓吹意義不大
: : 台灣的話,僑務政策已將大馬華人排除在華僑之外
: : 所以並不會(也從來沒有)對大馬華人造成什麼實質的影響(只訓練出一批親台的留台生)
我說的實質影響指的是偏政治方面,台灣對大馬華人的政治有任何影響力嗎?
就算有一天大馬華人被馬來政府驅逐出境,你以為台灣會收留我們嗎?
文化的影響我想多多益善,好的自然要吸收,但也要避免過於沉溺其中
而走不出自己的獨特性,黃錦樹早年就提倡馬華文學應該去中國化
以上一點回應
: 不同意。你想想看現在馬華文學少壯派最渣fit的就是有人部落那一群,從台灣畢業回馬
: 的寫作者與沒到過台灣念書的混在一起的效應,對馬華文學的影響開始從內散發出來。
: (p/s:曾翎瓏與梁靜芬最近似乎到台旅行,講這個還真的有八卦到...)
: : 至於台灣民眾腦內殘存的中原心態,看現在台灣去中國化去得那麼厲害
: : 我想不消幾年就自動消除了,還不用勞煩我們去幫忙洗腦(當然這樣的工作還是有意義)
: : 我比較在意的是,我們這個世代應該要有新的視野,不要一直在老問題上面打轉
: : 特別是當這些老問題已不成問題的時候,當然可能是我太過於吹毛求疵,小題大做
: 科科,我比較不按牌理出牌。風格不同,希望也能交流一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7.59
※ 編輯: carrotoast 來自: 140.112.7.59 (01/02 21:16)
> -------------------------------------------------------------------------- <
作者: ilkoculus (杯) 看板: Malaysia
標題: Re: [轉錄] 別再叫我華僑
時間: Wed Jan 2 22:38:32 2008
※ 引述《carrotoast (狗日)》之銘言:
: 你一定沒有說過冷笑話,冷笑話的本質就為了耍冷而耍冷...
這句話你要再想想。你看得不仔細,想得不慎密。
: 我說的實質影響指的是偏政治方面,台灣對大馬華人的政治有任何影響力嗎?
如果要討論,應該說清楚。你不事先說偏政治方面,等別人舉出例子,你再抗議,
就好像自刮耳光。就事論事,在政治方面的影響力也是有的,可能不顯著,但無法否認。
台灣的民主實驗,我相信會給鄰近的國家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別忘了,龍應台的文章
在馬來西亞報章也能讀到。你如果仔細留意最近的星洲,台灣選舉的新聞其實不在少數。
莊若在呂育陶的有人部落內的某則回覆,提及了「民主」二字,我告訴你,這絕不是巧合
。在文化觀察方面,沒有深入大馬華人的知識份子圈,只在書上打滾是不夠的。
: 就算有一天大馬華人被馬來政府驅逐出境,你以為台灣會收留我們嗎?
不切實際,不予回應。
: 文化的影響我想多多益善,好的自然要吸收,但也要避免過於沉溺其中
: 而走不出自己的獨特性,黃錦樹早年就提倡馬華文學應該去中國化
你看得不仔細。我並沒有提及馬華文學與去中國化。黃錦樹這一點我自然知道,謝謝
告知。請你再看一遍。
黃錦樹的文學去中國化,是上個世紀末的事情。而這個概念還沒有擴大到馬來西亞華人
的生活中。文學向來是少數人進行的活動。從知識份子到民眾,我想matahari的文章與其
他都還在初步的階段,長路漫漫。這個開始是值得期待的。
然而我不得不在此特別提醒:生活要去掉中國的哪部份?當然不是習俗,是「根」的
想像。新世代沒有「有意識」地確認到這個轉變,永遠只能是個外來者。
另外,我提及的是馬華文學與台灣的新關係。你把這幾樣東西混在一起了。
馬華文學跟台灣的關係從旅台學生開始。到黃錦樹、鐘怡雯、陳大為一代已經式微了,
是的,我是這麼認為。別忘了,金童玉女已經三十九歲了!新一代的馬華寫手由龔萬輝、
曾翎龍、梁靜芬、木炎、陳志鴻等等等組成(不要挑我的排名順序,這完全沒有經過計
算)。他們之中,有馬來西亞本土作者,如陳志鴻曾翎龍等等。木炎、龔萬輝旅台;
梁靜芬在馬來西亞的大學畢業後在星洲工作(那時候黎紫書在花蹤大放光彩),之後留學
北大,讀了個碩士。成份比上一代雜,但最後他們都待在馬來西亞。這是非常不一樣之
處。還有等著冒出來的,經歷完全不遜於前者。自從新紀元學院中文系與台灣的大學合作
後,已經又有一批寫手來到台灣唸書了。不同的是,他們的大學生活前半在馬來西亞渡過,
後半在台灣。我認為這點很關鍵,別忘了那正是二十歲前後的黃金時段,甚麼都說不定的
歲月。再過五年,大家馬上可以看到台灣如何用新的方式影響馬華文學了。當然,這些都
還沒把台灣的出版品考慮進來。網路的進步等等。
而我非常期待這一切的發生。我相信我們的討論也會是改變中的一小部分力量。
: 以上一點回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3.180.39
※ 編輯: ilkoculus 來自: 140.113.180.39 (01/02 22:43)
> -------------------------------------------------------------------------- <
作者: richardhesid (張騫) 看板: Malaysia
標題: Re: [轉錄] 別再叫我華僑
時間: Wed Jan 2 22:50:48 2008
插個題外話。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定義,華僑是那些在中國出生(父母當然是中國人),移民到
其他國家,獲得在地國國籍的人。而這些人的后代被稱為華裔。華僑和華裔統稱為
海外華人。由于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承認雙重國籍,所以這些人都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公民。好像這些人在大陸也沒什么特殊照顧。不過華人是重視關系的群体。所以有這么
一重身份可以利用。除此好像華人,華僑,華裔的身份并沒有什么特別的意義。
當然現在如果發生動亂或是有針對華人的暴力事件,大陸會撤僑(包括華裔)。這一點
比過去做的好一些。
東南亞的華人基本上是過去從大陸移民到東南亞國家的人的后代。就我個人的看法,
這些人可能在文化上跟中國有一些關系,跟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沒有什么情感上的聯系。
記得當初美國轟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的時候,泰國的一些華人到美國駐泰國使館前
抗議,不過還有一批華人搞了一個反游行的游行。這有些讓人哭笑不得。
我想前者是哪些近期移民到泰國或是在泰國工作的中國人吧,而后者是哪些土生土長
的華裔。
近些年大陸跟東南亞這些華人比較多國家的關系都不錯吧。中國跟像馬來西亞,
印尼,菲律賓,泰國,緬甸都有軍售關系。軍售對兩國來說是比較高層次的交往。
※ 引述《xykid (原來你也在這裡)》之銘言:
: 原文連結:
: https://blog.pixnet.net/usenleo/post/12311556 上篇
: https://blog.pixnet.net/usenleo/post/12311966 下篇
: 還記得剛來台灣時,在僑大(現為僑生先修部)的入學典禮上聽到校長的致詞:
: 「歡迎回來。」當下覺得非常納悶,明明才剛落腳台灣,何以是「回來」呢?
: 這麼多年下來,才知道「華僑」在台灣有著繁複的歷史因素,跟中國大陸在「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第五條」明定「出生時即具有外國國籍的,不具有中國國籍」
: 明確區分出外國人和中國人不一樣,由於孫中山當年領導的國民黨在辛亥革命時大量
: 依靠海外華人的支持,所以「中華民國國籍法」接受雙重國籍,把華裔定義為只要血
: 統上具有中華民族血緣者,皆接受海外華人為中華民國公民。
: 因此在台灣有兩種華僑,一為在台灣出生,從台灣離開在海外長大的台灣人,一
: 為海外華人後裔以及香港、澳門的華人,依循這種身份管道來台求學的學生們,則統
: 稱「僑生」。
: 然而「僑生」在諸多馬來西亞旅台生眼裏卻是個生命不可承受之重。一旦以僑生
: 身份入學,也意味著將背負隨此身份而來的原罪:「程度很差、中文不好、加分入學
: 、搶奪資源、上課很混」等刻板印象。
: 從來就不知道,單純的留學心願在這裏卻變得如此複雜,除了得默默承受如同符
: 咒般的「僑生」標籤,有些人還因此面臨認同危機。
: 這些年來填了數不清的表格,我們都須在「僑居地」那欄中填上「馬來西亞」,
: 然而「僑居地」帶著「客居」的意味,每每填表格時,看著自己的家鄉在此時莫名奇
: 妙被打成「客居處」,總有說不上來的感傷。
: 也許第一代的馬來西亞華人會自許為華僑,畢竟他們確實是飄洋過海而來的,對
: 原生的土地有一份執著的情感可以理解,但這對土生土長的我們而言,「華僑」兩個
: 字是如此的吊詭,把自己的故鄉寫成「客居處」更是莫名奇妙的荒謬。
: 跟第一代馬來西亞華人相比,我們有著不一樣的成長軌跡,上一代的情感糾葛在
: 今天演變成「一廂情願」的沉重歷史包袱,然而這包袱不該由下一代來承擔,下一代
: 也不該活在上一代建構出來的幻像裏。
: 我從來就不是從台灣出去的,我很清楚我的家鄉只有一個,而且永遠不會改變。
: 在台灣我從不會主動說自己是僑生,被別人稱呼為華僑的時候內心總是會反感。
: 儘管因為諸多政治因素導致華人族群看似被邊緣化,但這不應該造成馬來西亞華
: 人不認同馬來西亞的理由,國家和政府永遠是兩回事,政府有錯不該怪罪在國家身上
: ,因為它是我們的唯一故土。
: 因此別再叫我華僑,我是馬來西亞人,再來才是華人。
: --------------------------------------------------------------------------
: 上禮拜的文章因時間過於倉促,有些部分沒說得很清楚就匆匆完稿,這禮拜特地
: 再延續這個議題。
: 我想我是喜歡中華文化的,要不我不會來到台灣,在這裏,我開始認識堯、舜、
: 禹、湯、夏、商、周等中國各歷史朝代的興衰,也開始接觸古人的詩詞散文,而不再
: 只是摘錄式,狠狠切除歷史、情境脈絡的「名句精華」。
: 我喜歡象形文字,那代表的是內外合一的文化思維,而且帶有音韻美的特質,(
: 如「貓」是因為貓的叫聲而叫做「貓」);我更喜愛那些詩詞,可以將對人生的體悟
: ,自然的觀察濃縮在短短的幾個字裏面,卻足以讓人意猶未盡,多麼漂亮的文學想像。
: 我從來沒有放棄中華文化,對它的認識與喜愛也隨著在台灣的日子以來與日俱增
: ,一天比一天,更加熟悉一點。
: 但是我很清楚,瞭解中華文化並不會讓我變成中國或台灣人,我無法忽視我的中
: 華文化背景,同樣的我更無法忽視我土生土長的馬來西亞背景。
: 一個人如果可以忽視自己生長的環境,跟忽視把自己一手帶大的家庭是一樣的道
: 理,都是那麼的可怕與忘本。
: 我吃Roti Canai、椰漿飯、Nasi Kandar、印度炒麵、叻沙、福建面、海南雞飯、
: Ramli Burger、薄餅、沙爹、娘惹糕點等各族美食長大,這是許多馬來西亞人在異地
: 會瘋狂想念的食物,顯然我們的味蕾已經標識了我們的身份。
: 我是多麼的幸運,除了中華文化,我還擁有更多,何止「華僑」而已?
: 更何況,最讓我和朋友詬病的,是這些所謂自稱為「中華文化中心」的國家不止
: 習慣把華僑定義為擁有華裔血統,共用中華文化者,也習慣將之視為中華文化大一統
: 思想,於是衍生雖為馬來西亞土生華人卻必須在表格填上「僑居地」為馬來西亞的奇
: 怪現象。
: 更甚者,把南洋的華人文化視為「海外」的,中原以外的「邊陲」文化,漠視我
: 們已經自成一家的文化型態。
: 這種大一統思想仿佛宣示了我們的命運,一旦自稱華僑,就得接受隨著黑眼睛黃
: 皮膚黃頭髮而來的「邊陲」想像,成為永遠都是「中原以外」的人,這究竟是不是造
: 成許多移民後代至今仍在自己生長的土地上自我邊緣化的最大因素?
: 然而我們不再是第一代移民,時時刻刻對「祖國」牽腸掛肚,他們生長的地方畢
: 竟與我們不同,我們的開始在這裏,將來也會在這裏(除非你移民)。
: 如果你已經是土生土長的移民後代。卻時刻覺得自己是中國人,對外自稱「馬來
: 西亞華僑」,想請教你,你真的認為你的祖國在那有黃河長江水的國度嗎?你真的認
: 為總有一天你會「回歸祖國」嗎?
: 抑或,你只是活在長輩為你建構或你自己建構的想像中,看不見這只是一場夢?
: 該醒囉!
: p/s: 上禮拜的文章 “……孫中山當年領導的國民黨在辛亥革命時大量依靠海外華
: 人的支持,所以「中華民國國籍法」接受雙重國籍,把華裔定義為只要血統上具有中
: 華民族血緣者,皆接受海外華人為中華民國公民。”的部份有些謬誤,應為“辛亥革
: 命以後,國民黨為答謝海外華人的支持而設立了「僑教政策」,在教育上接受全球有
: 中華民族血統 的華裔「歸國」升學”,在此為自己的筆誤深深致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7.32.129.134
※ 編輯: richardhesid 來自: 117.32.129.134 (01/02 22:54)
※ 編輯: richardhesid 來自: 117.32.129.134 (01/02 23:10)
※ 編輯: richardhesid 來自: 117.32.129.134 (01/02 23:12)
※ 編輯: richardhesid 來自: 117.32.129.134 (01/02 23:20)
> -------------------------------------------------------------------------- <
作者: haryewkun (Har) 看板: Malaysia
標題: Re: [轉錄] 別再叫我華僑
時間: Sat Jan 5 12:33:46 2008
※ 引述《xykid (原來你也在這裡)》之銘言:
: 我吃Roti Canai、椰漿飯、Nasi Kandar、印度炒麵、叻沙、福建面、海南雞飯、
: Ramli Burger、薄餅、沙爹、娘惹糕點等各族美食長大,這是許多馬來西亞人在異地
: 會瘋狂想念的食物,顯然我們的味蕾已經標識了我們的身份。
其實如果你在馬來西亞各地住過的話,你會知道,其實馬來西亞不同的州屬
之間,飲食的風格也依然相差很大。
馬來西亞不是一個小地方,即使是在馬來亞半島,從北到南,也是每走一個
州屬,味道就不一樣。
所以如果要用味蕾去標示我們的身份,你可能必須精確到以州屬為單位。你
是哪一個州的人,你從小到大吃的是什麼食物。
更何況,又有多少主食,是家鄉原創的呢?福建面?海南雞飯?Nasi Kandar
?叻沙?
如果真的要說口味的差異,中國那麼多個省,每個省都像馬來西亞那麼大,
從北到南,從東到西,中國有多少種食物呢?
但他們還不是屬于同一個國家,同一個血統。
所以,味蕾並不是我們標示自己身份的方法,我們是人,不是產品,我們的
額頭上沒有打著廠商制作的鐳射標簽,說我們是由哪一個國家出廠的。
在太空上望下來,沒有什麼國界,國界是人類自己建立起來,也會由人類本
身所毀壞。
比方說,在幾十年前,馬來西亞根本就不存在,那是一個由蘇丹們各自統治
的一塊半島,每一個蘇丹統治的區域,就相等于一個國家。
新加坡加入馬來亞半島,然後又退出了。有誰可以預料五十年後,東南亞的
局勢,又會怎樣演變呢?
或許五十年後,馬來西亞會和新加坡、泰國、印尼、菲律賓、越南等國家,
聯合在一起,像歐盟那樣,走向大統一,也說不定。
也許我們生存在不同的國家,也許我們接受了不同的文化,唯一始終不變的
,只有一項:我們都是人類,我們都生存在這顆藍色的星球上。
--
+-----------------------------------------------------------------+
| 夏之星系 - 個人日誌,提供佛學命理、小說漫畫、娛樂、技術等內容。 |
| https://xia4.org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0.50.34.75
> -------------------------------------------------------------------------- <
作者: matahari (:)) 看板: Malaysia
標題: Re: [轉錄] 別再叫我華僑
時間: Sun Jan 6 16:11:04 2008
說得好,我承認我寫這篇文章確是從自己的生命經驗與角度出發
搞不好,我的馬來西亞,跟其他人的馬來西亞是很不同的也說不定。
馬來西亞何其大,種族何其多,最怕的是我們連自己的國家都不了解,或,不願意了解
、沒想過了解。
好好哦,這種用自己生命經驗去對照,反思的真誠回應,對我們去了解這一塊土地,
是很重要很重要的,真的很高興能引發這種對話。
基本上我也贊成[世界大同],不過,在還沒了解自己的脆弱、盲點,尊重別人的差異前,
世界大同,離我們還很遠。
也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過願意開始,總是好的。 :)
※ 引述《haryewkun (Har)》之銘言:
: ※ 引述《xykid (原來你也在這裡)》之銘言:
: : 我吃Roti Canai、椰漿飯、Nasi Kandar、印度炒麵、叻沙、福建面、海南雞飯、
: : Ramli Burger、薄餅、沙爹、娘惹糕點等各族美食長大,這是許多馬來西亞人在異地
: : 會瘋狂想念的食物,顯然我們的味蕾已經標識了我們的身份。
: 其實如果你在馬來西亞各地住過的話,你會知道,其實馬來西亞不同的州屬
: 之間,飲食的風格也依然相差很大。
: 馬來西亞不是一個小地方,即使是在馬來亞半島,從北到南,也是每走一個
: 州屬,味道就不一樣。
: 所以如果要用味蕾去標示我們的身份,你可能必須精確到以州屬為單位。你
: 是哪一個州的人,你從小到大吃的是什麼食物。
: 更何況,又有多少主食,是家鄉原創的呢?福建面?海南雞飯?Nasi Kandar
: ?叻沙?
: 如果真的要說口味的差異,中國那麼多個省,每個省都像馬來西亞那麼大,
: 從北到南,從東到西,中國有多少種食物呢?
: 但他們還不是屬于同一個國家,同一個血統。
: 所以,味蕾並不是我們標示自己身份的方法,我們是人,不是產品,我們的
: 額頭上沒有打著廠商制作的鐳射標簽,說我們是由哪一個國家出廠的。
: 在太空上望下來,沒有什麼國界,國界是人類自己建立起來,也會由人類本
: 身所毀壞。
: 比方說,在幾十年前,馬來西亞根本就不存在,那是一個由蘇丹們各自統治
: 的一塊半島,每一個蘇丹統治的區域,就相等于一個國家。
: 新加坡加入馬來亞半島,然後又退出了。有誰可以預料五十年後,東南亞的
: 局勢,又會怎樣演變呢?
: 或許五十年後,馬來西亞會和新加坡、泰國、印尼、菲律賓、越南等國家,
: 聯合在一起,像歐盟那樣,走向大統一,也說不定。
: 也許我們生存在不同的國家,也許我們接受了不同的文化,唯一始終不變的
: ,只有一項:我們都是人類,我們都生存在這顆藍色的星球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4.8.37.75
> -------------------------------------------------------------------------- <
作者: JSFS (小斑馬) 看板: Malaysia
標題: Re: [轉錄] 別再叫我華僑
時間: Mon Jan 21 20:33:34 2008
路過看到這一篇 不由得想說些心裡的話
什麼是僑生? 對於台灣政府來說
就是在異鄉的"自己人"
所以會有外籍生之外的名額,所以會說歡迎回來
如果不喜歡,那就堂堂正正的競爭外籍生名額來念書
用著"外國人"沒有的好處 然後說我跟你不是一家人
這樣會不會有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86.168.249
> -------------------------------------------------------------------------- <
作者: LavenderSuki (你要哪一張卡?) 看板: Malaysia
標題: Re: [轉錄] 別再叫我華僑
時間: Thu Jan 24 23:46:45 2008
回J大,我瞭解你的想法,這在我大一那年,遇上真正的台僑時,問題就發生了。
系上的同學認為馬來西亞/緬甸/印尼/港澳僑生才是僑生,真正持有台灣身份證,在國外
居留超過八年以上者(或父母親是台灣人),反而被認為是假僑生。
這個概念,現在想來很荒謬。
但是,我要糾正的是,並非所有「僑生」(尤指馬來西亞籍)都知道「僑生」的意義。
推文中,有人提到,在升學輔導時學姐有提醒,那真的是你幸運了,學姐有跟你說可以
選擇外籍/僑生身份入學。我那個年代,根本不知道「僑生」背後的意義,也不知道原
來我是用「僑生」身份入學,所有人也都是用「僑生」身份入學,因為那時根本還沒有
「國際化」政策。
甚至,我提醒過僑教會,出去招生時,別一再說僑生入學有多好多好,因為事實和想像
有點距離,那時的主事者,跟我坦承,他們之後有檢討,尤其是在國際化政策出來之後
。他們也坦承,因為過度吹噓,導致許多「僑生」後來紛紛詢問,轉成外籍生的手續。
(事實上根本就沒有辦法轉換身份,僑委會曰:一日僑生,終身僑生)
所以,我的確是用「僑生」這個管道到台灣就學,這一點也沒錯,我很感激台灣政府開
了這扇門,但是,現在該檢討的是,這個荒謬的政策是否該廢掉了,或者只限台僑?其
他華裔一律用外籍申請?
而且,身份上,我們還是必須堅持,我們的確不是「僑生」,如果我或者原文作者當初
知道「僑生」背後的意義,或許根本不會選擇這個管道。重點在於,我們當初毫不知情
。
如果可以,我當初應該用外籍生身份進來,因為我不是台灣人,我再怎麼喜歡台灣,我
還是馬來西亞人,我在台灣就是個外國人,「僑生」不是我應該屬於的群體,就這麼簡
單。
※ 引述《JSFS (小斑馬)》之銘言:
: 路過看到這一篇 不由得想說些心裡的話
: 什麼是僑生? 對於台灣政府來說
: 就是在異鄉的"自己人"
: 所以會有外籍生之外的名額,所以會說歡迎回來
: 如果不喜歡,那就堂堂正正的競爭外籍生名額來念書
: 用著"外國人"沒有的好處 然後說我跟你不是一家人
: 這樣會不會有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2.85.9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