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想先說自己並沒有做好全面準備來闡述那段歷史。
再來,我不諱言最近之所以比較關注這段歷史,還是因為我個人看不下去的政治新聞。既然是政治新聞,不管我怎麼論述,十之八九都要面臨被人砲轟的後果吧。
即便如此,我仍想寫這篇文章,被罵就被罵吧,我不敢說習慣或看開,但有些話是不吐不快。而比起資料或論點的完整性,我覺得讓議題有更多能見度的機會,或許是更優先的事也未必。
總之,還是來談談自前幾天8/15骰出現的慰安婦事件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簡單說一下我目前了解的新聞始末。
8/15是二戰的終戰紀念日,或者也可以說是對日作戰勝利紀念日。就在那一天,台南市揭幕了一座紀念慰安婦的雕像(位址在台南市的國民黨黨部),雕像的對面,正是目前台南市的觀光景點:日治時期的活化建築─林百貨。
幾天後,日台交流協會對慰安婦銅像的設立表示甚感遺憾,差不多同時,「有傳言」(注意,這是傳言而已)台南地方法院以國民黨臺南市黨部為不當黨產為由要拍賣該塊土地,慰安婦的紀念雕像也可能會被移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先強調本人的一個觀點:職業不分貴賤、垃圾不分藍綠。
黨產的是非不是我這篇文章要討論的範圍,同時藍綠誰高誰低或誰錯誰對也不是我要講的。(真要我說,我前一段就說過了,我不是對誰,我是說在座的藍綠,都是......)
然後本人在遊覽粉絲團紀錄時,我發現2015年我轉刊過一則消息:慰安婦小桃阿嬤於當年去世。
3年過去了,至今,對於臺灣的慰安婦們,日本政府仍未給出一句道歉。
日本至今對慰安婦做過最大的表示,是對韓國慰安婦答應給出10億日圓的補償,但條件是:擱置對此議題的進一步討論。(我是不是能理解為日本政府試圖花錢消災甚至企圖封口,但就是不願意承認自己過往的錯誤?)
為何日本會對韓國的慰安婦做出補償?很大的原因,是韓國對於慰安婦的抗議力度是非常直接強大的,像是他們的慰安婦紀念雕像,可是蓋在日本駐韓國的大使館對面。而老ㄕ更發現韓國人不時在影視作品中讓慰安婦問題保持了能見度(老ㄕ所轉發的電影,臺灣翻譯叫:花漾奶奶秀英文。嗯......說實在的,翻得真是不怎麼好。該片拍攝時,受到日韓部分政治勢力的影響而一再延宕進度。唉~~~慰安婦的發聲之路不管在哪一形勢,竟都是如此艱辛),相比之下,我們的慰安婦新聞最近竟然還是因為涉及黨產問題才稍微有被提及......(唉~~~雖好過沒消息,但難道不能以其他形式出現在媒體資訊中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70年12月7日,時任聯邦德國(臺灣稱西德)總理的維利·勃蘭特在寒風中來到波蘭的華沙猶太人死難者紀念碑,在敬獻花圈後,這位德國總理突然雙膝跪下並發出祈禱:「上帝饒恕我們吧,願苦難的靈魂得到安寧。」
當時有這麼一句新聞標題:「德國總理跪下了,德國站起來了!」
或許不是所有人,但絕大多數歐洲人對於德國處理二戰問題上是肯定的,起源就來自於他們總理所做的行為:認錯。
唯有面對錯誤、承認錯誤,才有改變的契機、才有翻轉及新生的可能性,更有機會帶來一件彌足珍貴的結果─和解。
為何提慰安婦的事情?因為還在世的慰安婦正一個個離開人世,日本政府正逐漸錯失對於昔日受難者道歉及補償的機會,同時也錯失消除與其他各國和解的機會。
或許議題可以擱置,但問題沒有解決,疙瘩就持續存在,等到未來再被掀出的時刻,只怕和解可能性已不存在,而是無止盡的利用過往傷害在持續傷害。
我非挖日本瘡疤(但要我說,那些否認錯誤的日本人真的是在持續製造瘡疤),而是懷著一個我自己對歷史探索的期待:更多的了解過去,更好的回應現在。
希望有那麼一天,慰安婦獲得遲來但應得的道歉。
希望有那麼一天,戰爭的錯誤被承認,並被謹記,使我們不那麼容易重蹈覆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後記:
雖然一開始就提到,我並沒有做好準備,但這篇文章寫完我仍是非常不滿意的。
權且當一次機會,以及對自己思緒的紀錄,希望有那麼一天,當我再次閱覽到這篇文章時,那時,我的期待能多少有些成就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cpUm4p59Ig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