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長文 #疫情下的恐怖關係與情人 #寫了兩天
台灣人民正在承受世界各國在過去一年經歷的各種(身心)挑戰,正當去年底、今年初我們開始談論「疫情後新常態(post pendemic new normal)」,新冠肺炎病毒已經悄然降臨,默默進入社區,伺機而動,事實上,我們壓根未經歷「防疫新生活」,直到過去十六天的三級防疫警戒,安靜的街道、辛勤的醫護、盡責的化學兵、快篩的民眾、確診的病患,全島同舟共濟、齊心抗疫,今(30)日CDC公布最新數據,陽性確診人數似乎下降一些,但是直到全面施打疫苗之前,我們還沒有樂觀的本錢,自動自發封城依舊持續,每一天都在挑戰國民身心健康。
習慣都市生活的我們,盡享都市化帶來的各種便利,一方面抱怨城市人的冷漠,一方面享受不拖泥帶水的人際關係,所有部門的各司其職讓我們獲得各種喘息,餓了外食,渴了外帶,無聊打電動,寂寞下載app,髒了找打掃,意見不合躲回辦公室,想打幼苗送托兒所,這下好了,一聲令下,所有人統統回家,自主自發把自己關起來,高喊「耍廢救國家!」的同時,疫情下的恐怖關係/恐怖情人卻可能救不了家庭!
觀察這兩週各式發文、報章媒體、道聽途說(小道八卦),我歸結了 #八種疫情下的恐怖關係與情人,真的是「揪夭壽」,期盼我們人人自省,唯獨有意識、有自覺的內省,才有機會對抗病毒抗疫成功,向恐怖情人抗議成功!但若失敗,那就請 #塊陶!
/
第一種:把辦公室的「態度」帶回家 #土霸王
我們習慣枕邊人在家庭的樣子,有想過他/她工作時是什麼模樣嗎?
我記得去年看過一則相當幽默的分享文:當另一半在家頤指氣使的同時,手機顯示公司電話來電,一接起來好聲好氣,點頭如搗蒜,屁都不敢吭一聲,另一半在旁邊傻眼,內心OS無限。有些人相反,在公司動嘴不動手,WFH來臨在家就是土霸王一個,把自己在職場上的工作習慣統統搬進家門,甚至變本加厲,長時間無法分開的相處,家人承受生活之外的無形壓力,消磨親密關係之外,容易出現「這個人是誰?」「婚後都變了?」「交往久了,不一樣了!」各種新仇舊恨的超展開人生劇場。
土霸王之下的另一群苦主恐怕是在學孩童。孩子停課不停學,家長真的心好累,除了手邊工作不能停,還得分心照料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加上教育陪伴任務實在心有餘而力不足,一個不注意(就算自己知道)還是很容易展現家庭結構的權力不對等,例如,看了作業之後內心「龜把火」,無預警把孩子叫來,大罵一頓,兩敗俱傷。
其次,伴侶容易在教養方面意見分歧,假設一方經常性缺席孩子的學習過程,或者對教養細節毫不上心,導火線一觸即發,這時已經不是像平常笑笑就過,還可以上臉書發牢騷文能解決。我推薦閱讀 童童老師的孩子這樣說
第二種:放大對家務事的在意程度 #碎念王
「衣服幾天沒洗?」(是說,疫情當前,衣服是真的要勤快點洗比較好啦)
「冰箱整理沒?」
「誰要吸地?誰負責拖地?」
「浴室頭髮好多!」還是,連起床要不要摺棉被也要管???
成天不插電碎念,隨地撿到槍,所有家庭成員烏煙瘴氣,這部分我覺得不要再說下去,寫到這我都要爆炸了(怒!),推薦直接觀看 VOGUE Taiwan 的 #一句話讓你在吵架時原地爆炸 (https://www.facebook.com/VogueTW/posts/10159667559158754) 並且好好在原地反省!
第三種:自我情緒擺第一的臭臉 #變臉王
情緒一來,伴隨指責,說的話難聽,經常有口無心,明明我們都知道關係破裂容易、修復難,相處在一起難免有爭執,真的需要放下面子、誠意懇談,收起一時衝動,隨時隨地阿密陀佛告訴自己:我不是川劇演員,也因為我們都不是演員所以別設計那些情節(薛之謙音樂下!)看不順眼的、無法忍受的不妨列表造冊(對,還是需要寫下來,因為在家耗著通常腦子不好使,加上暴怒之時,記性通常也不好,要吵架,子彈就要備齊,最後關頭說不出話,憋死自己!)再找個時機好好聊,防疫當前,病毒才是敵人,病人不是,家人更不是敵人,適時提醒自己,別擺臉色,一秒變臉。
第四種:防疫觀念落差 #危險王
防疫在家不是放假,是乖乖待在家!但是,居家防疫消毒措施要做到多仔細呢?家庭成員(無論另一半或長輩)看待疫情重視程度的落差過大,一方極度小心謹慎,一方罹患差不多症狀,該怎麼辦才好?危險王4 ni?地球很危險,要回自己的星球嗎?
第五種:佔用家庭娛樂資源 #佔地為王
「只有你要看嗎?」(再度原地爆炸,在家的燃點都低?)但是,這一點真的很母湯!
建議在扣除個人手機、平板之外的「公共財」,例如電視機、電腦PC、Switch等等娛樂設備,全家人找時間一起盤點家中娛樂設備,說好各自/共同使用時間以及使用規範,明定運作機制。這題某種程度我覺得無解,只能靠同住成員彼此退讓,好在台灣多數地區網路發達,收看平台也不再限於電視,只要有載具,似乎吵架機率大幅降低。
第六種:經濟觀念落差 #估價王
要不要封城?是否進入第四級警戒?停課容易、停班難!
從各種數據和資料顯示,疫情衝擊民生產業甚巨,直接影響民眾收入,許多人日子不好過,待在家的時刻,究竟自己煮?還是吃外賣?費用怎麼分攤計算?疫情之下壓力真的好大,無法出門的日子上網血拼就能消除壓力嗎?下個月帳單怎麼辦?全民估價王,謹慎理財、信用至上!
第七種:無法談心的人 #沈默王
疫情打破人類常規活動,多數人即刻失去外部情緒支持與陪伴(例如上健身房、瑜伽會館、下班小酌、週末酒吧等等),壓力下的伴侶就像住進壓力鍋,當情緒陷入困境,平常能做的休息娛樂活動驟減,轉頭看,天啊,不說話的沈默伴侶,無法感知彼此情緒,或者不知如何表達,少了關心、少了關愛,真的是相看兩相厭。
第八種:居家習慣邋遢 #懶散王
好吧,居家邋遢這一點其實沒那麼恐怖!
與其說這會影響同住家人或室友,不如說儀式感人人都需要,當家成為辦公空間,服裝打扮也會影響工作情緒和效率(但是啊,如果穿睡衣更有效率,那真的大大恭喜,請持續!)上班狀態與下班休息,從生活小細節都能營造儀式感,別把隨意當隨便。
/
怎麼做才好?
第一、有意識地向同住家人「#示好」與「#釋出善意」
請發揮在社會的求生本能,看準對方喜歡的點,用心感受並且抓出要害,予以攻擊,喔,不,是釋出善意,別迂迴、別害羞,直接大方擁抱、收下好意,相信我,就算關係沒加分,至少不會扣分。
第二、#幽默 面對生活各種瑣事
生活在一起的各種小事都可能星星之火足以燎原,今日快遞沒來,與其抱怨,不如開發「廚餘料理大作戰」?明天浴室都是頭髮,請支援清潔!展開「家事清潔小隊」工作。家庭成員遇上的任何危機,都是培養革命情感的機會,一笑置之、幽默化解,好過碎念、臭臉,得不到效果,傷了和氣。
第三、有意識、有認知、有自覺
無論親密、伴侶、家人、親子關係,唯獨彼此坐下來好好話、誠意誠心分配工作,重新檢視家庭現狀,盤點資源,才有機會走下去。
第四、尋求 #專業協助
#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邀請大家一起「心宅配‧心生活」
https://sites.google.com/tcpu.org.tw/tcpucanhelp
#tpcucanhelp
/
真得忍無可忍,離婚(分手)要考慮什麼?
第一、(共同)監護分配機制。
第二、贍養費、贍養機制。
第三、財產分配(專家建議要特別注意源於COVID承受的財物損失,列入計算)。
第四、法律費用
台灣是發展理論模範生,是都市化、城市化發展曲線上的資優典範,這恐怕是史上第一次,我們(被迫)重回類農耕時代的家庭關係,所有成員不再(或僅短暫)外出工作或出門上學,大人和孩子、伴侶和跨世代的所有人,在這一刻,毫無選擇的成為陪伴彼此的唯一,我們遺忘(或已經逃避多時)在農作時代的緊密依附和人際網絡,有時聽聞長輩懷念當年的各種親密美好、上下關照,沒說出口的是彼此的衝突厭惡、相互指責,此時此刻,矯正回歸、登上舞台,就像病毒侵蝕患者呼吸道與肺部一般的殘酷,居家工作與停課不停學(wrok from home / homeschooling),家庭成員24小時相處本性畢露,疫情之下的恐怖關係/恐怖情人面目猙獰。
2020年全球社會趨勢之一,是分手潮、離婚率或離婚諮詢案量大增,日本「新冠離婚」(コロナ離婚)一詞成為討論熱搜,美國的離婚律師案子接不完,提供離婚諮詢的線上網站搜尋量成長四成,歐洲也不例外,英國著名律師事務所諮詢量暴增122%,中國大陸、瑞典、土耳其等國家陸續出現相關報導,而且唯一結論就是:還沒到高峰!(另一方面,不乏大量討論疫情衝擊經濟之下,「婚內容忍」、「受困婚內」等現象,因為伴侶無法負擔解除婚約的高額費用等。)
事實上,2019年美國、英國等地的離婚率降到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的新低點,當前2020年(美國)的國家統計數據尚未出爐,但從各種報導以及社群討論已經讓人好奇數據走勢,台灣內政部的結離婚統計數據目前公布至四月份,隨著疫情發展,社會現象有待觀察。當然,以研究倫理來說,僅以一年狀況放大討論社會現狀恐怕有失公允,但若以新聞評論角度,陳述事實足以反映當前現狀,作為借鏡參考。
所以啊,這時候,還有能一起下廚煮飯、一起互開玩笑,快抱緊處理,自己一個人也請繼續待好待滿,上網找樂子,靜坐靜心尋求平靜更好,願我們都在最慌亂的時刻,長出最美最自然的樣子。
「著名作家列表」的推薦目錄:
- 關於著名作家列表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著名作家列表 在 陳陳味道 Chanchanchannel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著名作家列表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著名作家列表 在 現代文學作家列表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關於著名作家列表 在 現代文學作家列表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關於著名作家列表 在 找著名作家相關歷史與軍事PTT/Dcard資訊 的評價
- 關於著名作家列表 在 找著名作家相關歷史與軍事PTT/Dcard資訊 的評價
- 關於著名作家列表 在 外国作家列表 - pttk 的評價
- 關於著名作家列表 在 武漢肺炎》中國和WHO狼狽為奸章家敦:究責可採5行動 的評價
著名作家列表 在 陳陳味道 Chanchanchannel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都講吓SeanConnery
看到人人趕著為著名影星Sean Connery(辛康納利)送上RIP,令我都想慢慢寫番幾句。
相信年輕的朋友未必對Connery大爺有太多認識吧,畢竟自2000年起,他只拍了兩齣電影,在iphone、Facebook和Twitter出現之前,他已悄然退休了。
我並不年輕,但跟Connery大爺時代也相距甚遠,沒法追得上他的歷年作品,待我阿媽正式准許我不必在父母陪同下看電影之時,Connery大爺已年過半百,剛巧推出最後一套007電影《Never Say Never Again》。
我之所以認識他早期的007電影,全拜過去多年明珠台到時到候無限loop所賜。對我來說,那些電影橋段像小孩卡通片,一輪打鬥之後就是預期之內的結局,James Bond必定能完成任務兼抱得美人,壞人一定被炸死到或從高處墮下或被靚女配角殺掉,不至於沒娛樂性但整體上是頗無聊。
時間會改變對舊時舊物的看法,現在重看Connery大爺的007造型硬照,就覺得是超級有型有格又夠cool。是的,高大威猛滿身肌肉的帥哥,閉上雙眼隨便在IG都能打撈一千幾百個,可惜絕大部份太在意去please看官眼球,變得一點都不cool,欠缺Connery大爺滿那份滿不在乎、話之你點諗的硬漢情操,也許因此James Bond這角色一直很難找到合適人選,找到了也難以跟作為「007第一人」的Connery大爺相提並論。
離開007範疇,Connery大爺繼續有型,有奧斯卡獲獎級名片(1987年《The Untouchables》),亦有國際性賣座的crowd-pleaser(1989的《Indiana Jones and the Last Crusade》、1996年的《The Rock》),不是套套都成功,巨星地位卻穩如泰山。
只太有型,就會被神化,在電影世界內亦變得離地,跟做對手的女主角尤其愈來愈脫勾,1983年的《Never Say Never Again》,跟Connery大爺談情的「Bond女郎」Kim Basinger就比他年輕23歲;然後1990年的《The Russian House》,飾演戀愛對象的Michelle Pfeiffer比他年輕28歲,當時曾引起不少非議;到了1999年的《Entrapment》更厲害,女主角Catherine Zeta-Jones比他年輕足足39歲,徹頭徹尾的「爺孫戀」,為荷里活電影開創年歲差別新紀綠,亦淪為世界各地影評的恥笑對象,作為觀眾我也睇到眼冤,某程度上使Connery大爺的作品列表蒙上一抹陰影。
(而Life沒有imitating Art啊,Connery大爺的畫家太太Micheline Roquebrune,比他還要大一歲,執筆時尚在世。)
幸好翌年2000年推出的《Finding Forrester》,為他贏得不少掌聲及挽回一點自尊,所飾演的年老退隱大作家,跟天才寫作少年成為忘年之交並互相啟發,毋需與年青女角尷尷尬尬地攪情戲床戲,饒了觀眾也放過自己,作為尾二的收出之作,算有個美好交待,我推薦大家去看看。
#陳陳SeanConnery
著名作家列表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女性盛宴】
女性主義裝置藝術代表之作~《The Dinner Party》
布魯克林美術館除了豐富館藏和精彩特展之外,館內四樓另有伊莉莎白.沙可樂女性主義藝術中心( Elizabeth A. Sackler Center for Feminist Art),館中最著名作品為女性主義藝術先驅Judy Chicago(1939-) 於1974-79年創作出的作品《晚宴》(The Dinner Party)。
《晚宴》堪稱20世紀70年代女權主義重要標誌,也是20世紀後半藝術發展里程碑。這個單面長度約15公尺的大作,包含連成一氣共39個座位組合而成,如金字塔平台的三角桌,每個座位都紀念一位歷史上重要的女性。Judy Chicago以女性生殖器特徵作為女權象徵和設計雛形,製作出29套餐具,其餘10套則以各人特質另採不同呈現。
被39張桌子圍起來的中央三角形磁磚地面上以金色顏料寫上999位歷史上知名女性的姓名。
在參與盛宴的的39位女性中,有我們熟知的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美國代表性畫家Georgia O'Keeffe(1887-1986)、美國詩人Emily Dickson(1830-1886)、英國作家Virginia Woolf(1882-1941)、斬下敵人首級的猶太英雄Judith,基本上只要沒有列出存在年代,即是傳說中人物。
========================
還有幾位也讓我非常感興趣:
Sophia:女性智慧最高等形式,是女性世俗力量轉化成純粹精神層次的呈現。
-----------------------------------------
亞馬遜女戰士Amazon:希臘神話中驍勇善戰的女性族群,2017年上映的超級英雄電影《神力女超人》(Wonder Woman)就是以亞馬遜戰士為原型。電影情節當然改編了很多,而女性主導的亞馬遜社會至今也還是讓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相當感興趣,試圖挖掘出更多資訊。
-----------------------------------------
Boadaceia(c.25-62):又稱布迪卡(Boudica 或 Boudicca),羅馬帝國時代英格蘭東部部落女王。原本是王后,在丈夫去世後繼任成為女王,帶領不列顛眾部落反抗羅馬軍隊。可惜終究戰敗,因不願被俘虜而服毒自盡。一直要到西元五世紀初,羅馬帝國自己都分崩成東西兩部後,才放生不列顛尼亞行省(Roman Britain)。直到現在,布迪卡女王仍是英格蘭文化中相當重要的象徵。
-----------------------------------------
Hypatia(c.370-415):希帕提亞(古希臘語:Ὑπατία)是希臘化古埃及的著名數學家、哲學家和科學家,活動範圍在東羅馬帝國埃及行省亞歷山卓港,為當時盛名在外,聲譽廣播的新柏拉圖主義學者。希帕提亞不只研究也講學,許多人慕名而來拜入門下。
因其學術與道德上的成就極為受後人景仰,文藝復興大匠--拉斐爾鉅作《雅典學院》(The School of Athens ,1509-1511)中那位白衣女子,被認為很可能就是她的身影。
但不幸的是當時羅馬帝國境內基督徒已開始瘋狂攻擊異教徒,不僅全世界最大的亞歷山大圖書館被毀,希帕提亞也很可能因異教信仰和其廣大影響力,受到教會和暴民迫害,最終慘死於暴民之手,甚至有學者認為她是基督徒殘害〝女巫〞慘案中的首位受難者。
-----------------------------------------
Theodora(508-548):狄奧多拉皇后為拜占庭帝國皇帝查世丁尼一世大帝(483-565)的皇后,與丈夫共治帝國。狄奧多拉雖說出身卑微但意志非常堅定、具備高度領導和決策能力之外,也是從她開始推動改革,為婦女爭取更多權利,比如合法墮胎和繼承財產權等等。
-----------------------------------------
Eleanor of Anuitaine(1122-1204):亞奎丹的艾莉諾,先是法國卡佩王朝路易七世王后(1137-1152),後來又成為英國亨利二世王后(1154-1189),在平均壽命大約30歲的中世紀,她卻活了82歲驚人的長壽。能夠成為兩國王后,良好的出身家事和美貌魅力自然不可少,但艾莉諾最著名的是她高明政治手腕和眼光,即使丈夫死後仍為兒子運籌帷幄。
據說艾莉諾在宮中設立『愛情法庭』(Courts of Love),為騎士解決感情與情人之間的困擾,並改善男女交流與關係,也因如此,艾莉諾的一生長期以來被視為12世紀浪漫傳奇與騎士精神時代的縮影。
-----------------------------------------
Christine de Pisan(1364-1430):克里斯蒂娜.德.皮桑雖出生於威尼斯,但因父親是法王查理五世皇室占星師而在法國宮廷中成長。為首位法國專業女作家,著有數部原始女性主義作品。
-----------------------------------------
Isabella d'Este(1533-1603):伊莎貝拉.迪埃斯特為文藝復興時期貴族女性,頭銜是曼圖亞侯爵夫人,是當時重要藝術贊助者、時尚領導人,也是極富才能的政治家,政治手腕甚至比男人更出色。她在丈夫曼圖亞侯爵被俘虜時,對內安定國政,對外發揮外交長才,成功拯救另一半。
即使在丈夫外遇和去世之後,仍英明領導政務,提升國家地位,繼續為兒子們籌畫前途。伊莎貝或許是文藝復興時期活得最燦爛的一位偉大女性。
-----------------------------------------
Anna van Schurman(1607-1678):安娜.凡.舒爾曼是荷蘭藝術家、神學家、語言學家,據說受過良好高深教育的她精通14種語言,包含拉丁文、希伯來文、希臘文、阿拉伯文與古敘利亞文等。除了超強學習能力與廣博才華,她最廣為人知的事蹟是著書提倡女性教育權,認為女子應享有等同男性的受教權利。這在當時是多麼先進的觀念!
-----------------------------------------
Caroline Herschel(1750-1848):卡洛琳.賀歇爾是出生於德國,成名於英國的天文學家,也是首位發現彗星的女性,在被男性悉數盤據的天文學領域中,實在是相當罕見。卡洛琳曾觀測發現過8顆彗星,也埋頭彙整2000個星雲列表,她在天文學上的努力和成就讓英國皇家天文學會在1828年頒予金獎章,並推選她為榮譽會員。
值得一提的是,卡洛琳在10歲時便因罹患斑疹傷寒而中止發育,直到成人,身高都只有130公分,或許也因此讓她終身未嫁。幸好她有個好哥哥,引導她進入宇宙世界的德國天文學家威廉.賀歇爾(Frederick William Herschel,1738-1822),威廉曾發現天王星,被稱為『恆星天文學之父』。
在威廉的引導和栽培下,卡洛琳不只見識到浩瀚星空的奧妙,也學習代數、幾何學,為天學志業奠定良好基礎。在英王喬治三世1782年聘僱威廉成為皇室天文學家之後,卡洛琳也在1787年接受喬治三世邀請,成為威廉專任助手。雖是身量比常人嬌小許多,但卡洛琳探索宇宙的雄心壯志卻是廣瀚高大!
卡洛琳後來以97歲驚人高齡逝於故鄉漢諾威。
========================
你看這些女子的故事是不是都精彩得足以各自書寫獨立篇章,透過專文論述好好認識她們?
觀看這些作品,恍若透過藝術家之眼瀏覽人類文化史。除了顯示女性在長期被男人宰制的history中如何寫下屬於自己的hertory,也可觀察這件20世紀最重要的女性主義藝術創作的藝術表現形式。說實話,有幾位重要的女性歷史人物,還是在逐一研究過桌上每件作品後才有更多了解。
另外若是以Judy Chicago挑中的這些創作主角看來,共同特點就是都具備了智慧學識、堅毅勇氣與獨立思考能力,多少也反映出藝術家心中理想女性的憧憬以及偏好。話說回來,無論古代或現代女性,暫不論外表追求,這些不也都是讓人嚮往也很必要的質素嗎?
其實無論是否為女性主義認同者,光是這一番看下來,出現的歷史人物就已經讓人覺得很有趣。想必藝術家在創作之前做了許多功課,這是對於自我的要求,也充分顯現對創作的負責。因為自己認真看待,才有可能成就獨特性。
《晚宴》不只提醒我們女性曾創造的歷史軌跡,也呈現藝術創作的講究與價值。布魯克林美術館將這整件作品置放在獨立空間,加上燈光配置,營造出眾多重要女性人物參與盛宴的氛圍,盛大隆重卻親暱溫暖,這番交織著精采歷史人物和故事的作品絕對可以激發觀者想像並深刻感受!
========================
此為常態展,有機會來紐約,值得專程前來共同參與這場盛宴。何況布魯克林美術館規模僅次於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少了看熱鬧又擁擠的觀光人潮,其實更為在地化,並且常舉辦眾多精采特展,都值得好好看細細看。
#布魯克林美術館
#想聽她們的故事請+1
圖片來源 : Junie Wang & 網路
《Copyright © 2019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著名作家列表 在 現代文學作家列表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推薦與評價
提供現代文學作家列表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香港著名作家、中國著名作家、現代著名作家有關歷史/文化文章或書籍,歡迎來小文青生活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看更多>
著名作家列表 在 找著名作家相關歷史與軍事PTT/Dcard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提供著名作家相關歷史與軍事資訊PTT/Dcard推薦文章,想要了解更多中國著名作家、近代作家、日本作家有關歷史與軍事文章或書籍,歡迎來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提供您完整 ... ... <看更多>
著名作家列表 在 現代文學作家列表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推薦與評價
提供現代文學作家列表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香港著名作家、中國著名作家、現代著名作家有關歷史/文化文章或書籍,歡迎來小文青生活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