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失業人數破2千萬為何股市上漲?再來怎麼看?】
(文長圖多,建議點連結閱讀)
答案是因為通膨預期與病毒實質危害不大,分別解釋如下:
一、 通膨預期
根據卡內基梅隆大學經濟學教授Allan Meltzer研究發現,1941年到1945年這段時間Fed採取的貨幣寬鬆政策,造成股市年複合成長率高達51.5%,但同時段CPI年複合增長率僅5%左右。這意味股價與實體經濟不但可以脫鉤,而且幅度也可以相當巨大,時間可以相當長。反之,從CPI去觀察通貨膨脹是無效且錯誤的,這一塊我會另以新文章解釋。
另一方面通貨膨脹不見得是一種「普遍性」現象均勻地發生在所有的貨物服務價格上,通常反而是存在「密度不同」現象-- 在不同資產類別上,各有不同的通膨效果,所謂Cantillon Effect是也。這個觀念我在好幾年前也談過,此不贅述。
貨幣理論大師Milton Friedman也分別從1920年代/1990年代的美國、與1980年代的日本,三個時期的研究證明貨幣總量的增加會顯著造成股市整體上漲。此外Friedman更進一步點出,當股市因泡沫破裂崩盤後,貨幣總量的增加或減少,會更進一步影響崩盤後的股價表現。
此次Covid-19疫情下,因政府選擇lockdown造成經濟全面停擺,美國Fed祭出前所未見的瘋狂印鈔救市(見圖一),其瘋狂程度大破歷史紀錄!
為何Fed如此瘋狂?請參見我之前寫過的三篇文章:
「利率倒掛與repo rate」
「為何此次崩盤黃金也跟著跌黃金不是避險工具嗎?」
「黃金與美國政府債券價格的現階段意義」
我在這三篇文章清楚解釋repo利率、十年國債利率乃至於美國地方政府債券利率等,都是3月份以來Fed必須強力壓抑以避免資產價格全面崩盤、美國州政府以下破產,人民也因利率飆漲房貸、車貸違約沖天被迫私人破產等恐怖惡性循環。尤以Fed針對持有美國國債的外國中央銀行快速設立FIMA Repo Facility用意最是明顯,足證Fed其實很害怕他國央行趁機在債券市場倒貨換現誘發美國國債利率飆升與流動性乾涸同時發生從而窒息美國經濟。
從經濟學理論看,Fed作為央行角色,除了快速擴大自身資產負債表以及破天荒新增注資管道之外,其實別無他法。真實世界我們也看到此次Fed諸多破天荒的措施,例如成立PMCCF & SMCCF、Main Street Lending Program、Municipal Liquidity Facility與直接購買ETF…等,金額也都是前無古人地幾千億、上兆美元狂灑。
這也表示Fed此次介入之廣、印鈔速度之快,與2008年金融危機時截然不同,自然也會在資產價格上產生不同效果。
總的來看,Fed透過上述債券或商業票券管道注資,過低的債券殖利率勢必壓擠市場原有資金尋找其他投資標的,因此可想而知對股市資產價格通膨預期會產生強大影響。
是的,根據I. Fisher的利息理論,股票資產價格應該是反映未來收入流折現之總和,W=I/r是也。但Fisher的利息理論並無貨幣因素考量。當通膨發生時,W的名義價格成長速度是可以抵過Income的悲觀預期改變。更何況,真實經濟並未因Covid-19重創,我放到第二點談。
順道一提,價值投資這個投資方法究其核心邏輯完全忽略了「貨幣因素」如此重要的侷限條件,而這是個大問題。也正因為如此,價值投資奉行者一旦碰上貨幣現象強烈變化時就容易手足無措、不知如何處置。這在2008年後的十年來最為明顯,就連巴菲特1965年以來的驚人長期績效也在近十年越趨平淡。(見表)
我認為與資金數額大過一定量後,轉受到『邊際生產力遞減』的影響也有關係,但正也因為巴菲特手頭資金夠大,他主要用來降低股票買入成本的手法(特別股議價機會與股票選擇權操作)方可實施。所以要精準分析出貨幣因素與巴菲特80%價值投資之間的相互影響關係,我認為不容易且工程浩大。如果讀者有興趣,有機會我再詳談巴菲特怎麼用比市價更低的方式買入股票。
從投資角度與更進階的經濟學角度看,Fed如此高強度介入債券乃至於他種證券(股票、商業票券)市場的貨幣政策,也會讓傳統以長短期債券利率差預估通貨膨脹率等總體經濟學常見手法通通失效,這意味著價格理論基礎薄弱、只會墨守成規的所謂財經專家們將跌破更多副眼鏡。這是說檯面上很多股民追捧的某些大師關於總體經濟之看法、言論、備忘錄…,都只是一些大師自己也不知道說什麼的扯淡。
二、 病毒危害小於政府封鎖危害,因此恆久收入預期影響不大
截至5/15,全球因Covid-19死亡人數約30萬人,然而1957年與1968年各有兩次殺死全球百萬人以上的流感,但從S&P500指數歷史來看,兩次更嚴重的流感卻未造成股價崩盤(見圖)。
根據WHO統計,2016年全球死於呼吸道感染(今年流行的Covid-19就會被歸類為此分類)就有295萬人(見表),每十萬人死亡數是39.63人(CDR, Crude Death Rate)。目前美國可算是世界疫情最嚴重的地區之一,然而相較於2016年來看,目前美國Covid-19的CDR數值是每十萬人死亡26.2人。事實上並非特別嚴重的傳染病,但卻造成遠比過去更嚴重疫情下還大的經濟損失?
如同我在4/12「Michael Burry與我所見略同」一文中談過:
「政府過度干預封鎖防疫的代價可能比什麼都不做還高!」,並以大蕭條、2008年金融風暴時期的自殺率為參考,認為:
「…自殺人數與病死人數邏輯上不應該只是相比,而是要相加。這是說,即便高度管制下最後COVID-19在美國僅造成等同流感的病死數(約5.5萬人),但若因高度管制造成的經濟衰退自殺人數等同2008年,則每十萬人死亡人數相加後仍達16.88人,恰好約莫等於我假設的狀況一死亡人數。這意味著高度管制下死亡人數有可能等於什麼都不做。…」
而許多研究逐漸指出,Covid-19實際感染人數恐怕遠高於目前所知,這反推回來,此病的CDR數值會比目前所知還低。
再看看德國,從疫情爆發以來德國政府採取民間工廠可自行決定是否繼續營運的政策,80%的私營工廠也如此選擇。
有意思的是,這些德國工廠如何做到儘量降低員工罹病風險的前提下維持日常生產活動?答案是:「向中國學習!」例如德國第一大汽車集團Volkswagen AG就向中國工廠學習引入「100條管理規則」,從工人防護服、員工餐廳安排到工作流水線安排、如何檢測排除可能罹病者與罹病員工安排…等等。這股向中國工廠學習風潮讓Winfried Imminger這家公司在Mulfingen的工廠3800多名員工迄今只有8人確診並隔離,也讓多數德國工廠可以維持疫情爆發前70~80%的生產力。
這個例證也使我相信,疫情平緩之後的世界並不會有翻天覆地的改變。是的,為了避免疫情再起,許多與過去不同的措施,尤其是個人防護配備、社交距離(social distance)或公共交通站點/工作/娛樂場所監控體溫等等會實施,但我相信因此而提高的整體社會費用並不會比911恐怖攻擊後全球反恐措施來得高。
因此我們即便看到現時經濟因政府干預而停止運作的收入損失似乎巨大,但也僅止於現時。當多數國家解禁(事實上連美國也不顧疫情開始解禁)後,未來收入流的負面影響是相當有限。
有人會問:可是眼下美國2千多萬人失業是鐵錚錚的事實啊?!
1.買出來的失業人數
我在前述「Michael Burry與我所見略同」一文也談過,2017~2018年的美國流感疫情導致81萬人住院、6.1萬人死亡,但同期失業率卻是一路下降,足證明單一傳染病本身並不會造成失業。美國現在破歷史紀錄的2千萬人失業是政府兩大舉措造成:
(1) lockdown
從制度經濟學角度看,當市場需求曲線快速向左下移動時,如果成交價格沒有彈性,則市場會以unemployment呈現:於物是滯銷、於資金是爛頭寸、於人則是失業。
這個觀念我十幾年來談過無數次,可自行參閱舊文如:「拯救失業率,我們需要的刪減失業補助!(2014)」
佐以美國工會、勞動保護法規、最低工資限制等等箝制契約自由的政府干預,面對這種政府強制暫停經濟活動的舉措,大量無薪假與失業是必然,根據價格理論原理,尤以邊際租值低的勞工為甚,這點我們也可以從美國勞動部對4月份失業統計看出,餐飲服務業失業率從去年同期4.5%暴增至39.3%;但相對邊際租值較高的金融服務業則從2.1%升至5.4%。(見表)
學歷越差者,失業率越高(見圖)
(2) 過於優渥的失業補助
早在上個月我就從美國營運餐廳的友人處聽得:「這麼多人失業,怎麼餐廳還找不到員工?」的矛盾現象。
後來一查發現某些州的雙重失業補助(州政府+聯邦政府)與因疫情的從寬認定下,一名週薪$600美元的勞工失業後可能領到超過$1200元的補助,而且起碼領到7月底沒問題。失業還領更多?根據經濟學定律申請失業補助者大增完全是情理之中。
後來更看到華爾街日報報導,某些小企業的員工主動跟雇主達成協議,透過「輪流失業」讓公司內的雇員「人人有失業補助領」。
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美國為了保障中小企業繼續聘僱員工的「Paycheck Protect Program (PPP)」條件是該企業領取貸款後必須「繼續聘僱員工」方能獲得債務豁免。然而許多企業卻因lockdown無法營業,繼續聘僱不能來上班的勞工對企業毫無誘因,使得企業乾脆選擇結束營業而非申請補助。這一塊又加重失業人數之增加。這也造成美國國會雖然在4/27緊急增加$3700億美元補助金,但迄今卻出現40%閒置無人申請的矛盾現象。再一次證明「政府本身就是問題,政府無法解決問題」。
這是說,看似嚇破膽的歷史紀錄2千多萬人首次申請失業補助的背後,並非病毒導致而是美國政府干預創造出來的怪獸。因此不管Covid-19引起的疫情是否取得「曲線平緩(flatten the curve)」,只要干預拿掉,經濟都會逐步恢復原狀。
2.低廉的石油價格有助於實體經濟
疫情前全球每日石油需求約1億桶,其中約60%用於燃料用途。疫情後,全球燃油消費大減,例如某些航班數減少9成,路上行車數量也大減。這些同樣是因政府干預限制,並非因疫情本身。
先前西德州石油期貨價格在結算前下殺至負數,我認為屬於一堆不黯遊戲規則的抄底散戶因無力真實點交原油而被痛宰的意外事件。要知道,西德州石油期貨契約是包含delivery條款,一方可以真實要求點交原油:
「Delivery Procedure:
Delivery shall be made free-on-board ("F.O.B.") at any pipeline or storage facility in Cushing, Oklahoma with pipeline access to Enterprise, Cushing storage or Enbridge, Cushing storage. Delivery shall be made in accordance with all applicable Federal executive orders and all applicable Federal, State and local laws and regulations.
At buyer's option, delivery shall be made by any of the following methods: (1) by interfacility transfer ("pumpover") into a designated pipeline or storage facility with access to seller's incoming pipeline or storage facility; (2) by in-line (or in-system) transfer, or book-out of title to the buyer; or (3) if the seller agrees to such transfer and if the facility used by the seller allows for such transfer, without physical movement of product, by in-tank transfer of title to the buyer.」
石油現貨價格的確因中東局勢與lockdown大幅下跌,可不至於到暗無天日,如台灣商周聲稱「石油紀元結束」那般悲觀。
事實上我們看到有能力儲存石油的業者租下大量油輪滿載原油漂浮在海上(見圖);又有人大量租賃游泳池簡易改裝後注滿石油(見圖);也有人使用大型填充包儲存石油(見圖)。這些行為均代表某種對未來收入樂觀的預期,才會於此時真金白銀下賭注。
另一個重點,是延續前一點的經濟邏輯 -- 如果市場價格有下修彈性,則unemployment就不容易出現,市場就能清市。延伸來說,任何生產要素如果能在景氣下行時價格能下修,則代表該社會整體制度的交易費用低於價格較無彈性的制度。此點會在景氣落底回升時在生產力與創造財富效率上呈現高低差異。
當然,從更根本角度看,市場只要能自願地employment,無論價格多低,都勝過非自願unemployment。前者對保護未來收入預期與財富損失上都更有利。這兩點會影響股票債券價格,投資者必須注意。
三、近期應注意:
a. 卡債、房貸的違約率
雖然我們知道美國卡債違約率2016年以來就逐步攀升至2019年Q4的2.61%,尚遠低於2009年近7%。房貸違約率2019年末也是樂觀的數字,但Fed公開的統計資料始終是落後指標。
因此我們需要參考更即時的數據,可債券市場因此次Fed霹靂手段干預之下,我認為無論國債、地方債乃至於高債信公司債的利率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扭曲。這又回到經濟學理論的老生常談:政府干預市場利率的下場必然增加市場活動參與者對未來收入流預估的訊息費用。
投資人無可避免要學會與之共處,同時透過加強自身經濟邏輯與知識廣度來降低費用。
我自己會轉向參考其他數據或真實經濟現象,比方我們可以在排除貨幣流速影響下,從特定經濟活動的速率變化推估真實利率邊際變化,這是高階的利息理論應用,要深談得寫本書,此處點到為止。我只是要點出這種難度較高的經濟邏輯,坊間多數財經專家連邊都碰不上,甚至連感知這類概念存在的能力都不具備,因此多數人的財經建議也就毫無參考性可言。
退而求其次,又或者可以參考repo利率與低信評公司債殖利率。
b.Collateralized Loan Obligation (見圖)
談到低信評公司債就多說兩句CLO(Collateralized Loan Obligation)。與債信較低的槓桿債(leverage loan)包裹連結的CLO在美國總市場規模從2007年的$3270億增長至2019年底的$6910億美元,CLO如果發生崩盤,那將會是2008年金融危機CDO的翻版,而當年CDO全球市場規模在$4千多億美元。CLO背後連結的槓桿債規模也達$1.2兆美元。
槓桿債很常發生在槓桿併購(LBO, leveraged buyout),簡單說就是某A想買下B公司,但又不想出錢或資金不足。於是以B公司的未來收益或資產為擔保,向銀行C借錢併購B。對,你沒看錯,是以「B公司的未來收益或資產」為擔保,不是A自己。這種併購方式通常會帶來高負債比甚至伴隨高利率,實務上發動併購方可以只出一成的資金,就買下十倍大的對手,所以才叫「槓桿(leverage)」。
這種併購方式在順風順水的年代可以快速擴充,但一旦出現市場整體流動性枯竭與景氣反轉,也死得特別快。讀者還記得我「利率倒掛與repo rate」一文提到去年九月的詭異repo rate飆升,就滿足了「流動性枯竭」這第一要件,子彈已然上膛。Covid-19引發的政府強制經濟活動停滯則很有可能是扣下扳機的那隻手。
然而,若僅僅是單純的LBO,破產者就侷限在A與相關金融往來對象,還算是「個體風險」。但如同2008金融風暴那錯綜複雜的CDO金融產品一樣,CLO把LO重新包裹證券化後,又把個體風險搞成系統風險。
可能不熟悉金融的讀者會疑惑:這些有錢人高來高去的資產價格崩盤於我何干?
以Envision Healthcare這家美國大型醫療機構為例,2018年KKR透過槓桿債的方式全盤買下Envision醫院體系,但Covid-19後美國流動性枯竭,造成短期利率與垃圾債券利率飆升,瞬間讓Envision現金短缺甚有破產危機,結果就是在面對Covid-19疫情加速惡化的四月,Envision旗下醫院急診室不但沒有防護裝備給第一線醫護人員,也因付不出薪資、獎金而大幅刪減急診室人力。與Envision槓桿債掛勾的CLO也是前途無亮等著被降信用評等。然而,信用評等降級對這些本就採取高槓桿債務併購的公司等於是雨天收傘,進一步惡化其財務與現金短缺狀況,對美國第一線疫情防護恐怕雪上加霜。
再把視角轉到日本,農林中央金庫(Norinchukin Bank)是日本最大吸收農漁民存款的金融機構,同時也是世界最大CLO買方,2008年後累積購入金額達$750億美元。一旦CLO市場如2008年的CDO市場一樣轉瞬崩潰,則日本普遍高齡的農漁民生計與財富損失,以及對日本經濟的連鎖效應可想而知。目前尚可安心的是,農林中央金庫只購入安全等級最高的CLO。
可另一方面,也正因為Covid-19帶來的經濟停滯,許多優良債務人紛紛出現無力支付本金利息的現象,從而引發評價機構紛紛下調CLO內含債權的評等,例如Moody在4月中調降高達$220億美元CLO的評等,加上S&P,二家機構合起來降評了20%美國境內發行CLO。這直接影響了持有美國境內40% BBB等級CLO tranches的各大保險公司,這可能意味保險公司資產價格重挫下履行保險契約支付賠償金的能力也可能縮水。
若美國許多受感染者或其他疾病患者發現即便自己購買了昂貴的醫療保險,但保險公司支付卻可能無力支付醫療費用時,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
這一整段有關CLO的敘述只是美國盤根錯節的金融契約結構中的一個切面,但我相信已經能讓讀者感受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可怕。
從這點我們也不難理解,為何身為美國最大「再保險」集團之一的主事人巴菲特在此時選擇提高並保持現金水位,特別是大量賣出08年以優惠價格條件買入的Goldman Sachs超過1千萬股($17億美元)。
結論:
我認為美國股市未來相當長時間就會在「通膨預期」與「未來收入預期」兩股力量拉扯推擠走下去。二者可以是同方向或反方向。因為「市場預期」這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很難建立具有科學預測力的經濟理論。
我不認為真實世界的生產力受到病毒摧殘,而是受到政府干預干擾。可是一旦悲觀預期形成,資產價格下修的可能性會存在。而美國複雜交錯的金融制度可能把個體風險放大為系統性風險,這在2008年發生過一次,如今不是不可能再從CLO引爆歷史重演。
誠如我前兩日談過如何從價格理論快速看國富增長,美國主要靠服務業(特別是金融服務)這種架空經濟要持續運作的前提是基於深度全球化分工。根據Adam Smith的國富論,全球市場分工越多元、越細緻、越深入,世界整體財富增長速度越快,當然走虛擬金融經濟為主的美國也會因上頭租值佔比高而享受更高的財富增速。
反之,美國如果自己跑出來反全球化,那死得最慘的是自己。
又,當今的貨幣政策會大幅增加訊息費用,判斷真實利率的難度大增,考驗投資者對價格理論、利息理論的熟稔與精通程度。
一般投資人對於真實世界關鍵侷限條件與轉變的掌握程度會直接影響可選擇投資方法。指數型ETF這種放棄思考的被動投資或許還是適合多數人。
通貨膨脹下如何投資?另作文章說明。
本文參考資料:
WSJ: "The Federal Reserve Is Changing What It Means to Be a Central Bank" (2020-04-27)
Milton Friedman, "A Natural Experiment in Money Policy Covering Three Episodes of Growth and Decline in the Economy and the Stock Market"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 Vol. 19, (Fall 2005)
Allan H. Meltzer, "Current Lessons From The Past: How The Fed Repeats Its History." Cato Journal, Vol 34, No. 3 (Fall 2014)
Financial Times: "Coronavirus crisis: does value investing still make sense?"(2020-05-11)
WSJ: "New Data Suggest the Coronavirus Isn’t as Deadly as We Thought" (2020-04-17)
WSJ: "Why Doesn’t Flu Tank Economy Like Covid-19?"(2020-04-10)
WSJ: "Demand for Small-Business Loans Cools" (2020-05-08)
WSJ: "How Germany Kept Its Factories Open During the Pandemic" (2020-05-06)
WSJ: "Paying Americans Not to Work" (2020-04-22)
WSJ: "Businesses Struggle to Lure Workers Away From Unemployment" (2020-05-08)
WSJ: "Demand for Small-Business Loans Cools"(2020-05-08)
A. A. Alchian,"Information Costs, Pricing, and Resource Unemployment" (1969)
WSJ: "Millions of Credit-Card Customers Can’t Pay Their Bills. Lenders Are Bracing for Impact." (2020-04-25)
Financial Times: "CLOs: ground zero for the next stage of financial crisis?" (2020-05-13)
Financial Times: "Private-equity backed companies dominate lowest depths of junk" (2020-05-07)
Financial Times: "Coronavirus sell-off puts faith in CLOs to the test" (2020-04-23)
Financial Times: "Warren Buffett’s Berkshire dumps most of Goldman Sachs stake" (2020-05-16)
文章連結:
https://bit.ly/3bDEM3E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The Roadside In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8 最新專輯《 life mute-seek 靜候觀察 》08.10 正式發行 Facebook - https://goo.gl/YZuxNn Instagram - https://goo.gl/NA11mb Twitter - https://goo.gl/KsMZBn Youtub...
薪資倒掛 在 元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中國工廠託運FedEx大增;美國勞動市場轉悲觀;愚蠢美國政客拒絕撤銷貿易壁壘】
三個新聞擺在一起看:
一、Dow Jones新聞:
"China manufacturing is ramping up and many customers are calling on FedEx aircraft to bring in fresh inventory. The cancellation of European passenger flights to the US has cut out a lot of cargo capacity, helping FedEx planes to fill up. Also, the US Ground business is growing as large retailers are fielding an increase of online orders. But Susquehanna thinks this could be short lived"
這算是此波COVID-19前景擔憂下的好消息,整體狀況我認為依然符合我過去幾篇文章的觀點:
「...股市崩盤不見得是因為實體經濟生產力或總體契約制度有問題。金融市場崩盤也不見得會對後者造成傷害。」(道瓊指數單日暴跌9.99%有感-3/13)
「...a. 本次股市大跌我認為是「貨幣幻覺」的修正,而非實體經濟的制度安排或生產力遭受破壞。
是的,我依然認為COVID-19壓抑了經濟活動,但尚未造成實質性破壞。此病毒本身造成的死亡與傳染狀況,其實都還不如H1N1。許多撐不下去的邊際型企業,多半在疫情爆發之前的體質就已經不佳。這種風落損失的確會淘汰不少這類企業,可是以整體全球經濟活力角度觀之,恆久收入預期改變還不大。
某些不入流的財經專家以為美國面臨經濟危機、即將陷入長期經濟衰退等等看法,我均當做是「看走眼賠太多錢所以被嚇傻的言論」。
b. 然而,媒體販賣恐懼的過度炒作與政府的過度防疫舉措等等的經濟損失仍難以衡量。會不會因此造成恆久收入預期改變?我認為可能性不低。六月底再回頭檢視吧。
c. 印鈔救市,美國本質制度性問題不改,當然成效會有2008年以來的邊際效應遞減問題,同時也極有可能產生「經濟蜂窩性組織炎」的金包銀現象。是我等投資者不可不慎的思考點。
川普年底選情轉壞,亦或美元轉弱勢(見圖),都可能讓美國政府重新在中東或世界某處引發戰爭衝突。但對美國經濟本身而言依然是弊大於利。」(為何此次崩盤黃金也跟著跌?黃金不是避險工具嗎?--3/17)
二、美國勞動市場轉趨悲觀
WSJ: "Call It a Layoff, a Furlough or a Cut Shift: Americans are Losing Work"
1. 根據統計,美國娛樂產業已約有3600名從業人員被資遣;
2. 紐約著名的連鎖咖啡店「Union Square Cafe」關閉多家店面並裁員2000名員工,相當於該公司80%勞動力。
3. 西雅圖的連鎖冰淇淋店Molly Moon’s(共8家店面)預計裁員120~230名員工,並從上週起已經縮減20%工時。
4. Unite Here,一個擁有30萬名會員的工會聲稱,其會員將近80~90%將面臨裁員。
5. 肯德基州的失業補助申請過去維持每週約2000人水平,但這星期二單日即暴增至9000人!
6. 國際大型酒店集團Marriott International Inc宣布全球將有數萬名員工實施無薪假;.Norwegian Air Shuttle計畫裁員7300人;
7. 相反地,Amazon招募10萬名員工以應付暴增的網購訂單,並提高每小時工資$2美元。
三、美國愚蠢政客
WSJ :"Trump Spurns Business Plea to Ease Tariffs Amid Coronavirus"
本週三美國上百個商業組織聯名上書川普總統,要求在經濟與疫情雙重恐慌時期,美國聯邦政府可以高抬貴手「暫停對中國的貿易壁壘」,並指出美國人民一年為政客無聊的貿易戰額外付出至少$750億美元代價,如能暫時取消,則對人民經濟壓力將會是一大紓解。
毫無意外,美國政客一方面慷他人之慨地要從政府國庫或Fed印鈔票,提供幾千億甚至上兆美元紓困,但另一方面卻拒絕停止損人不利人民的貿易壁壘。
-------------------------------------
我的觀點:
1. 在過去許多討論「價格管制」、「基本工資」、「一例一休」或「反托拉斯法」等等制度經濟學範疇的文章我多次反覆強調:給予市場契約自由是維持經濟發展非常重要的侷限條件。
因此過去我即大力稱讚「無薪假」是天才發明,也力主面對不景氣應該給雇主下調薪資的自由,方可保障多數人不失業。
這是經濟學價格理論的基礎應用:若市場無從以價格調整應付新的侷限條件變化,則unemployment必然發生,於人是大規模失業、於物是滯銷、於資金則是爛頭寸。經濟學大師A. A. Alchian在1969年的論文「 Information Costs, Pricing, and Resource Unemployment」說得很清楚。
美國過度的勞工保護法規與工會介入,造成薪資結構彈性僵化與難以調整,使得每一次景氣波動都會出現大量不得不然的解雇潮。為何說「不得不然」?因為不如此,就是大量的企業倒閉潮,是一種更可怕的reources unemployment,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對資源配置重新取得平衡更為不利,整體交易費用更高。
這裡插句題外話:近日崩盤的石油價格被許多經濟邏輯錯誤者誤傳「恐怕引發通貨緊縮」。此論點錯誤在於 -- 無論通貨膨脹或緊縮,都是「純粹的貨幣現象」。整體物價的漲跌不見得就是通膨或通縮,這是很多外行的rookie mistake。
我在「利率倒掛與repo rate」一文闡述的:「短期現金流動性乾涸會引起通縮造成美國國債利率上升」才是正確的貨幣理論邏輯。
而延續前述的「生產要素價格面臨不景氣時如能下調則有助於減緩『不清市』」邏輯,除了人力資源價格如有下調空間會勝於管制,其他重要生產要素價格也是如此。這是說,此段時間的石油價格因供應者競爭而大跌,雖然對局部產業(如石油開採)的收入有害,可能對少數產業大好(例如最近國際海運原油價格倍數上漲);對整體因疫情而需求暫時被壓抑的其他產業實質是利多。這也是我認為此疫情如能在近一兩月內得到緩解,則實體經濟生產力並未受到病毒破壞,現在崩盤的虛擬金融市場不會是大問題。特別美國Fed快速且大量地提供流動性大有幫助。
2. 同樣的價格理論邏輯:「當整體交易費用上漲時,整體經濟活動數量會下降。」
我罵過多次,貿易戰的本質就是強迫人民用更高的代價完成本來的經濟活動。川普難得的放寬法規與減稅措施所帶來的經濟利好將被貿易戰吃掉,而且強度越大,豬羊變色機率越高。
一場並不比SARS強的COVID-19就把美國經濟打回原形,去年被財經魍魅們吹捧的低失業率與節節攀升的股市原來如我們所料地「化妝P圖成分極高」。也是我說過多次:「美國股票上漲主因是貨幣幻覺。」
3. 政客有裝忙、裝著在解決問題的需求,但經濟學實證不斷指出,政客的各種救治方案真正吵完架、能上路時,往往經濟問題早就被市場自己消化解決掉。而民主政治更會強化政客作秀的誘因,使得民主必然無法保障人民自由權與財產權。
我們看到的就是美國政府透過QE強行對人民與他國抽間接稅;啟動各種救市方案時卻暗中提供有關係者尋租的空間與利益;但同時又拒絕直接有利於人民的「降低貿易障礙」。這是說,美國人民不但明著被股市崩盤移轉財富,暗著也被政府剝削財富。
世界銀行前主席 Robert B. Zoellick的投書「川普的貿易壁壘造成美國重要醫療物資短缺(Trump’s Tariffs Leave the U.S. Short on Vital Medical Supplies)」可知,自從美國對中國實施關稅壁壘後,佔美國總進口醫療物資26%的中國製產品轉銷往他國,而同時美國進口商被迫重新從他國進口本來就有的商品,且還需要重走一次FDA認證(往往耗時兩年以上),造成如今面對疫情,許多重要醫療物資卻還躺在FDA審核隊伍之中而無法進口。
川普對全世界宣布的貿易戰,讓美國第二大醫療物資進口國--墨西哥--的廠商並無誘因提高產能來填補中國空缺。
近日美國聯邦政府雖然「暫時性」拿掉對中國醫療物資的進口限制,但在面對全世界疫情爆發,各國需求增加的前提下,中國廠商並沒有優先出口美國的誘因。更糟糕的是,也因此疫情,全世界20幾個國家已經禁止醫療產品出口,這無疑是對美國的短缺現象雪上加霜。
結論:中國復工狀況比我預期得好,現階段是喜事一件。美國的狀況讓我們知道,民主制度毫無優越性可言的同時,政客往往是災難的元兇或幫手,而無助於解決問題。
「美國是自由市場」純粹是可笑的神話,以我在美國法學院的訓練與投資考察經驗可知,事實上美國政府對市場各方面的管制可能比中國來得嚴重且僵化。這點從疫情引發的失業裁員潮和美國驚人的醫療費用,經濟感受佳者可窺知一二。
台灣?台灣世界難波萬,井蛙吱吱們開心就好。用不著浪費時間分析吧。
https://bit.ly/2U9j6qZ
薪資倒掛 在 天下雜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經濟學人:衰退是假警報?危機可能還在路上】
殖利率曲線並非聯準會主席鮑爾唯一在乎之事,降息亦是為了回應製造業不景氣加劇,以及物價和薪資成長率進入高原期。不過,聯準會回應倒掛的速度和力道,依然高於平常。
#殖利率 #聯準會 #經濟學人
📌最新內容請看《台積電 撐台灣》https://bit.ly/2Ovvvl0
薪資倒掛 在 The Roadside In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 最新專輯《 life mute-seek 靜候觀察 》08.10 正式發行
Facebook
- https://goo.gl/YZuxNn
Instagram
- https://goo.gl/NA11mb
Twitter
- https://goo.gl/KsMZBn
Youtube
- https://goo.gl/Ovh9T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導演 Director // 沈庭羽 Anna Shen
製片 Producer // 吳品萱 Wu Pin Hsuan
製片助理 Production Assistant // 賴韋勳 Lai Wei Xun
攝影 DP // 林哲旭 Hsu Xxvi
攝影助理 Assistant Camera // 馬Bey Ma Bey
燈光 Gaffer // 紀朝元 Ji Chao Yuan
燈光助理 Best Boy // 鄭智遠 Cheng Chih Yuan │ 陳禹光 Chen Yu Kuang
美術 Art Designer // 李柏蓁 Amber Lee
美術助理 Assistant Art Designer // 劉亭妤 Liu Ting Yu
專輯封面攝影 Album Photographer // 吳仲倫 Wu Chung Lun
特殊化妝 Special Makeup Artist // Kris
特別演出 Special Guest // 無局少年 Lonely Boy
剪接 Editor │ 調色 Colorist // 沈庭羽 Anna Shen
VFX // 林哲旭 Hsu Xxvi
字幕設計 Font Design // 廖俊堯 Zoie Liao
特別感謝 Special Thanks:
莊智評、牛仔驛站、一熊、卡爾、楊育彥、禿頭
蔡凱霖、蔡名倫、錢錢、阿澤、李靜、郭晟禎
Free Bird Skate Shop、Cabron Inc.、Plain-Me、Slightly Num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迴旋手指虎 // 中文歌詞
詞 Lyrics // 廖俊堯 Zoie Liao
曲 Composers // 張淵傑 AJ Chang
鑲金高掛地論述摘下來擦屁股
滿櫃舊衣破褲典藏不羈的態度
年齡弄濁了夢之湖
自由的流向和版圖
荒唐何須填裝封口
誰又在乎
現實皸裂了手指虎
誰先認輸
彩虹濃縮人生直徑長度
爬上頂端大聲地唱
鬆綁縫紉上價值的袖管
擦乾唇色旁嶄露的評斷
完美總擅長由數字作洽談
飛踢多少挑戰我們沒在計算
體驗是生老病死
人生快樂是暫時
那就盡全力去呼吸別猶豫
豪邁掏出瓶蓋用尷尬來結帳
證書紀錄了青年時期的魯莽
薪資袋膨脹覆蓋了
身為嬉皮時的爽朗
乙醇昇華腦袋之後提味惆悵
近親期盼又是一道矛盾屏障
有天一定能倒掛雲朵上
往下俯瞰一起嚷嚷
明眼看待真生命
拋棄同溫層模型
接著不帶任何畏懼地逝去
© ℗ 2018 The Roadside Inn. All Rights Reserved.
#theroadsideinn #靜候觀察 #迴旋手指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