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邀請後,我和自己說,終於是一個建築展覽。
如果有看過我的一些訪問,其實我是讀建築設計畢業。那年畢業後在國際和本地則師樓工作了三年,2014年辭去工作時和自己說,反正建築從來都與我無關,未來應該不會再接觸到吧。記得在英國修讀建築的第一堂,老師說建築就是如何定義空間。之後的十年建築設計教育和工作,我由如何定義空間到學會了地績比率,「平衡」地產商和買家的利益。離職時的工作還記得是一條長廊多伙極小型樓盤,空間極小但要有優良景觀,因為這樣才最賣錢。這幾年做著各式各樣關於「畫」的創作,有時我會想我成為了一個怎樣的人,那段關於建築的過去發芽後長成了什麼。偶然會有一些相關建築項目合作,例如和brandon蒲窩的貓屋,和生豪Jason的棚仔紀錄,和forest breakazine關於住屋的那期。雖不完全以建築角度去創作,但總會聞見一些浸釀的果香,確實影響著我看事情的角度和想法。這次由港大建築系的個人展覽正好述說我的一部分,如果以現在的角色身分去想建築,又會是什麼。
“𝗛𝗲𝗮𝗹𝗶𝗻𝗴 𝗔𝗿𝗰𝗵𝗶𝘁𝗲𝗰𝘁𝘂𝗿𝗲” 𝗘𝘅𝗵𝗶𝗯𝗶𝘁𝗶𝗼𝗻
如果建築是關於空間定義,定義的過程和行動對定義者有什麼連結和影響。三個星期的展期,我在pmq的一間房間以筆和自己深層討論,訴說對城市環境的想像,構建同時留下一片空白作喘息。歡迎大家逢星期四六來談天參與創作。
日期: 2 August – 23 August 2021
時間: 10:00am - 8:00pm @S507, 5/F, Block A
地點: PMQ, 35 Aberdeen Street
是次展覽將延續含蓄的藝術創作,呼籲人們關注城市環境與心理健康的聯繫。含蓄在2012年自香港大學取得建築學碩士學位,及後在2014年開展插畫家和視覺藝術家的職業生涯。他的第四本繪本《累倒就躺著不要動》已於7月中旬出版。他曾多次與香港大學的伙伴合作,包括有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和精神醫學系;現為「南丫說:」公共藝術計劃駐島藝術家。此計劃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藝術推廣辦事處籌辦,透過結合考察研究及多感官藝術形式,道說南丫島的人情風光及歷史往事。
參觀者可以在這三個星期的展期内與藝術家現場互動,及見證展覽的建構過程。每週四和六定為工作室開放日,歡迎公眾透過HKU Architecture@Eventbrite報名參與。
The exhibition will draw on Ricky Luk's (humchuk) art practice that has called attention to mental health challenges in the urban environment. Ricky received his Master in Architecture from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in 2012 and has taken up a career as an illustrator and visual artist since 2014. His fourth book 累倒就躺著不要動 just released in mid-July 2021. Ricky's creative works also include collaboration with the Centre for Civil Society and Governance, HKU on a project called 𝘍𝘰𝘤𝘶𝘴𝘪𝘯𝘨 𝘰𝘯 𝘚𝘌𝘕, and with the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HKU for the development of 𝘏𝘒 𝘍𝘭𝘰𝘸 𝘛𝘰𝘰𝘭, a mental health recognition tool. Currently, Ricky is researching the outlying island community as an artist-in-residence in the “Lamma Mia” public art project organised by the Art Promotion Office, LCSD.
Throughout the course of three weeks, visitors will see the building of the exhibition in progress with live in-situ visits with the artist. Open exhibition studio visits will be every Thursday and Saturday. For more details and registration, please visit HKU Architecture Gallery@eventbrite
Faculty of Architecture, HKU
PMQ 元創方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公園霍士傑溫室佔地1 400平方米,由展覽廳、旱區植物展覽館和熱帶植物展覽館組成。溫室內安裝了調控環境的設備,可營造不同的氣候環境,以供展出旱區植物和熱帶植物。展覽廳的設計專供舉辦專題植物展覽,展品一般為人們喜愛栽種的植物。每年有多達30組不同科屬的植物輪流在展覽廳內展出,包括蘭科植物、海棠屬植...
「藝術推廣辦事處」的推薦目錄:
藝術推廣辦事處 在 明周文化 MP Weekl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變幻原是永恆】藝術並不局限於博物館, 藝術推廣辦事處 Art Promotion Office 積極推廣不同公共藝術計劃,鼓勵本地藝術家創作。而是次的「藝動公共大樓」計劃,繼續為新政府大樓注入藝術氣息,同時擴闊普羅大眾的藝術視野。本地建築師蔡偉權是香港土生土長的80後建築師,他的設計經常會流露一些本土情懷,並希望透過不同範疇的創作廣泛地促進人與文化、空間和社區的互動。這次在西九龍政府合署創作藝術品《幻變》,是一件通過靜態藝術裝置創造出動態視覺體驗的作品。作品中的每一件模塊包含三種顏色、三組式樣的圖案及三個角度的面向,組合成一個獨特多元的藝術裝置。隨著人們的移動,靜止的裝置在視覺上會不停產生變化,由紅、藍到綠,由點、線到面,多角度呈現隱含在作品中的獅子山輪廓,從而展現出靜止與變幻的永恆關係。在熙來攘往的空間裏,從過渡之間體現無限幻變。
展覽日期:由即日起
地點:香港九龍油麻地海庭道11號西九龍政府合署南座大堂
開放時間:
星期一至五:上午9時至下午6時
星期六:上午9時至下午1時
逢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免費入場
(資料由客戶提供)
#藝動公共大樓 #蔡偉權 #幻變 #公共藝術計劃 我地藝術 Art-OUR in situ
藝術推廣辦事處 在 Being Hong Ko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熙來攘往的政府大樓,除了玻璃幕牆與上班族的匆匆步蹤,可有變奏?
默默佇立在油麻地邊陲的西九龍政府合署,大堂內近日增設了一組色彩鮮艷的藝術作品,為大樓添了不少活潑氣息。
這是由本地80後建築師蔡偉權設計的藝術裝置《幻變》。作品以密集模塊組成,每件模塊包含三種顏色、三組式樣的圖案及三個角度的面向。隨著人們移動,在不同角度觀看作品,能發現隱含在內的獅子山輪廓-由紅、藍到綠,由點、線到面,展現著「變幻原是永恆」。尋常的公共空間,原來稍加創意,都可以變成不平凡的藝術展示場域。
藝術的出現,無形中會改變一個社區的氣息和面貌。自2010年以來,藝術推廣辦事處 藝術推廣辦事處 Art Promotion Office 推出「藝聚政府大樓」及「悠遊藝術大樓」等公共藝術計劃,善用政府大樓的公共空間,加入本地藝術家創作,令大樓使用者及訪客更易接觸藝術。常說香港人上班下班一樣忙碌,不斷轉動的腦袋以經營生活,能否因著不期而遇的藝術裝置,找到一刻寧靜?
展覽日期:即日起
地點:香港九龍油麻地海庭道11號西九龍政府合署南座大堂
開放時間:
星期一至五:上午9時至下午6時
星期六:上午9時至下午1時
逢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免費入場
#藝動公共大樓 #幻變 #蔡偉權 #公共藝術 #西九龍政府合署
藝術推廣辦事處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香港公園霍士傑溫室佔地1 400平方米,由展覽廳、旱區植物展覽館和熱帶植物展覽館組成。溫室內安裝了調控環境的設備,可營造不同的氣候環境,以供展出旱區植物和熱帶植物。展覽廳的設計專供舉辦專題植物展覽,展品一般為人們喜愛栽種的植物。每年有多達30組不同科屬的植物輪流在展覽廳內展出,包括蘭科植物、海棠屬植物、花燭屬植物、魔芋屬植物、鳳梨科植物、香草植物、水生植物和球莖植物等。遊人在不同季節參觀展覽廳,都可以欣賞到各類植物的美態。熱帶植物展覽館的展品包括各類來自南非、東南亞和美洲的蕨類、葵類、鳳梨科植物、食蟲植物和森林賞葉植物,全部均按其原生分布地區擺放;並特別搜羅了一些具生態特徵和經濟價值的植物品種,例如橡膠樹、咖啡、可可、麵包樹和香莢蘭 (雲呢拿) ,部份品種更曾成功開花結果。展覽館裝設了自動操作的加熱和冷卻系統,使館內的氣溫全年保持在攝氏23度至33度。館內設有自動製霧系統,在玻璃屋罩頂下面產生一層浮動水蒸氣。水蒸氣在蒸發過程中吸收大量太陽熱能,然後經屋頂的排氣道排出館外。旱區植物展覽館的展品包括仙人掌、肉質植物和來自乾旱地區的植物。館內的環境經常保持炎熱乾燥,溫度最高達攝氏33度,而相對濕度則為百分之六十 (60%)。
香港視覺藝術中心 - 建築物保留了 19 世紀西式建築的風貌,加上現代化的金屬支架與玻璃天幕,成為一所既揉合傳統與現代,又可看透自然的獨特建築。香港視覺藝術中心與熱愛藝術的你一同展開精彩的視覺藝術旅程。這裏結合專門設備、展覽空間及充滿活力的創作環境,是一個開放的、多向的、着重藝術學習和交流的藝術空間。無論是全職的藝術創作者、業餘的愛好者,或對藝術感興趣的大眾,都可以在這裏獲得藝術的養分、創作的機會,讓藝術變成生活。這個具啟發性的旅程,藉着各種藝術經歷,喚醒參與者的藝術潛能,深化他們的造詣。在鼓舞探索的旅程中,讓參與者經驗藝術創作,增進藝術知識及技巧。通過自我試煉及交流,進而激發創意、放眼無邊。視覺藝術中心是一所一級歷史建築,前身為已婚英軍宿舍卡素樓 (Cassels Block),建於1900年左右。中心的英文名 vA! 表達了藝術為我們帶來的驚喜,與藝術推廣辦事處轄下另一場地油街實現的英文 Oi! 互相呼應和配合-油街實現從橫向發展,提供實驗的空間,誘發嶄新思維,擴闊各種可能性,讓不同社群參與藝術創作;香港視覺藝術中心則從深度發展為方向,舉行各類藝術培訓。
理想:激活視藝旅程 培植本地創意
使命:
• 積極支持藝術熱衷者
• 激活藝術的精彩旅程
• 投入藝術家創意世界
• 提升藝術至更高領域
藝術推廣辦事處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文化籽:藝文沙龍】
介紹番從上星期起荃灣大帽山的「川龍村」,舉辦了《邂逅!山川人》活動,活動由藝術推廣辦事處主辦,聯同在地藝術策劃伙伴「創不同協作」(MaD),與13組藝術家,將不同創作融入山川生活。入村前先攞張由藝術家李香蘭畫的《大帽山川龍百態地圖》,她將遇到的藝術家與村民故事,街角的蛇貓狗蠑螈細路同一草一石都畫了進去,看着地圖飲茶行山識村民睇展覽,睇怕都係第一次。
《果籽》 栽種品味,一籽了然。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藝術推廣辦事處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文化籽:藝文沙龍】
博物館也搞新意思。工筆畫大師石家豪,手下畫過不少時代人物,今次參與藝術推廣辦事處及康文署舉辦的「邂逅!老房子」公共藝術計劃,帶領四個年輕藝術家,一同走進屹立中環過百年的「孫中山紀念館」,以七幅色彩豐富的屏風畫,細數孫中山的歷史故事。
=========
全新副刊,推動知識文化多元。培養品味,立足香港放眼世界。不畏高牆,我們站在雞蛋一方。
《果籽》 栽種品味,一籽了然。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藝術推廣辦事處 在 #藝術推廣辦事處-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3:00 · 3:00 · 【Art Appreciation 101】Episode 15 ─ From Indoor to Outdoor: Public Art ; 12:03 · 12:03 · 「南丫說:」藝術家分享(一) "Lamma Mia" Artist Sharing - ... ... <看更多>
藝術推廣辦事處 在 藝術推廣辦事處Art Promotion Offic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藝術推廣辦事處 Art Promotion Office. 10186 likes · 2 talking about this. 歡迎來到藝術推廣辦事處facebook專頁,請即成為fans,可獲得我們的最新消息.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