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
#Liang Chin Zheng
#林佩璇
抽中《點亮藝術力》乙本,請於2021年8月22日前傳訊息提供地址姓名電話給本專頁彙整,如未如期回覆,視同放棄。謝謝您!
點亮藝術力,開啟享受生命的軟實力
走過過往聯考的升學制度,我們除了主科英數理化的識別能力之外,關於音樂、美術,甚至是感受和情緒等這些能力,都隨著升學壓力的增加,而漸漸失去非關升學的能力。
音樂課、美術課,甚至是輔導課,常常被借去考試或上主科的課,我們是一群在升學考試中除了主科卻缺乏其他識別力的大人,我們的孩子,也要這樣長大嗎?
人不是理性的動物,因為我們一開始是用感受和情緒來認識這個世界和自己,如果沒有人教,沒有人約束,也許還可以一直保持感受的能力,但大多的孩子,是被打、被罵、被制止之後,漸漸的關閉了感受與情緒,變成討好、指責、打岔,或超理性的應對姿態。
當感受與情緒能力總是被壓抑,我們就無法釋放對世界的欣賞,那些蟲鳴鳥叫的天籟,那些高山流水的美景,那處處是美的世界,就沒辦法軟化我們的感受,無法打開我們欣賞的眼光與心靈,好可惜,不是嗎?
很開心看見非主科的老師孫菊君用生命在教學,她並不是用培養藝術專家的作法來教孩子,而是帶領學生打開欣賞與感受藝術的眼和靈魂。
懂得欣賞藝術,才可能把心中的美用藝術表達出來。一如這個世界從來就不缺乏美,而是缺乏發現美的眼睛。
我們小時候,為了升學考試,犧牲了音樂、藝術的陶冶,以為當不了音樂家不學音樂也沒關係;以為當不了藝術家,不學畫畫也沒關係。其實唱歌、畫畫,這些表達心中感受的美學,是每一個人都潛藏的本能,被埋沒與壓抑,讓很多大人變得狂暴或抑鬱,真的很可惜。
音樂與藝術等美學的學習,不是為了製造「藝匠」,而是要學會去欣賞、感受,與表達出對美的想法。
現在家長都害怕孩子被以後的人工智能所取代,會因為比不過機器人,而失去就業競爭的能力。其實機器人可以大量代替人行使例行性、規律行、有明確指令的事是好的,就像現在人工智能可以操盤基金,因為在設定的範圍內停損、停利,不帶情緒而有穩定績效。但人工智能不會感受,沒有情緒與同理,這些人性中無法被取代的能力,正是孩子未來要跟機器競爭的軟實力。
從自覺價值感低弱的視覺藝術邊緣老師,到開放教室觀學的SUPER老師,孫菊君老師是被學思達的教育理念醍醐灌頂後,而認真執行在自己的課堂中。
在孫菊君老師的新書《點亮藝術力》中,起承轉合的訴說著她對教學的初衷、挫折、發想、實踐與讓使命發光發熱。
這是一本含金量很高的書。書中提到人有兩種思維模式:專注模式、發散模式。在求學的過程中,我們都強調孩子要專注,但發散模式的思考才能讓我們綜觀全局或適度放鬆而不會失去彈性,所以不可偏廢其一。
書中還有很多藝術課程的取材、發想,廣告的欣賞和討論等,每每在掃入QR CODE觀賞時會帶給我很多沉思與啟發。其中「人類一家,人人共存」的短片,把我聽過天堂與地獄的故事具象化。而「泰國菜市場攤商包租婆」的廣告影片,更是揭露了在數位世代「眼見為憑」的風險與假象。
我們很多人會在數位世代變成霸凌別人的幫兇而不自知,當然也可能莫名其妙的就變成被網路霸凌的受害者。要避免這些錯誤的發生,需要有資訊的判讀力、理解力、質疑甚至批判的能力。這些不是在英數理化的課堂上學習,卻是在視覺藝術等鑑賞下得以涵養。
這次#天下文化,提供二本贈書給本粉絲專頁的讀者抽獎,只要完成下列三步驟,就可以參加抽獎唷﹗
1、追蹤本粉絲專頁#尚瑞君之愛傾聽解讀心
2、在本篇貼文按讚留言:#我想讀《點亮藝術力》,因為......。
3、分享本篇貼文,分享貼文要記得設定公開唷﹗
#活動即日起開始至2021年8月19日24:00時止
#2021年8月20日會在本貼文處公布得獎名單
#得獎者請於2021年8月22日前傳訊息提供地址姓名電話給本專頁彙整
#得獎者書籍會由#天下文化一併寄出
#以台澎金馬讀者為限
購書連結博客來:https://pse.is/3jlrkp
敏銳的觀察力、感受力、表達力是孩子可以帶得走的軟實力。很敬佩孫菊君老師用生命在教視覺藝術課的熱忱與毅力。一個人的能力有限,孫老師還善用數位媒體的快速傳播優勢,找尋良好的教學素材應用和分享,讓愈來愈多的老師投入學思達的領域,發揚教師的價值與使命。
當孩子可以走在不斷的「自學、思考、表達」的路上時,家長是不是比較可以放手和放心呢﹖
閱讀《點亮藝術力》這本書,不但提升了對藝術的認知,也開闊了心靈層次的美感經驗,是在進入AI世代時,我們都可以培養對藝術鑑賞、感受與表達的導引書。讓我們透過閱讀自學學思達,提升感受的靈性,不但可以點亮藝術力,更可以開啟享受生命的軟實力。
#孫菊君——盡信書不如共鳴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北投文物館 #日本茶道文化特展 這次要帶著聽眾朋友出門去逛北投文物館的日本茶道文化特展,邀請到館方的策展人也就是 #洪侃副館長 來為各位聽眾介紹這次的特展。 北投文物館籌辦臺灣首次,完整且考究的「日本茶道文化特展」,展覽中除了有難得一見的歷史文獻、茶道器物外,即日起至明年3...
藝術鑑賞教學 在 Lara的多語繪本世界-英俄日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線上夏令營 #人類文明進步營 #Day1 . .
15~18世紀是文明進步史上很重要的一段 『文藝復興時期』。在學生時代的歷史課本中, 好像是一個章節的描述, 大概也就有個達文西、米開朗基羅這樣的印象....
.
面對7~10歲的孩子, 我要教什麼?
.
越是認識歷史, 越是深刻的理解到, 每一件事情都是環環相扣, 不是一句課本上的話就能用句點來做結尾。因此在備課時, Lara總是會很貪心的想要講更多、牽扯更廣~ 最困難的不是在於找資料, 而是在於怎麼在眾多資料中, 除了去蕪存菁外、還要選對角度切入。
.
這次的營隊我選擇了延續地理大發現的時代, 重點介紹伊莉莎白一世與他的父親 - 亨利八世 [這個部分我要在重點謝謝一個很棒的歷史podcast頻道 時間的女兒:八卦歷史頻道 , 好在我一直都有認真聽, 在教學的時候也用上了😁 之前Lara有專訪過這個頻道的主持人, 有興趣的人可以在這裡聽:https://www.facebook.com/LaraGlobalpedia/posts/2510872162553706
.
事實證明了, 不只是大人愛聽八卦, 連小孩也很愛😂 於是高中歷史課本裡的一位 #為了離婚創立新教教派的國王 , 搖身一變, 變成了栩栩如生的史上大渣男, 這樣的故事加上我做的虛擬美術館, 用畫來講故事, 真的很有畫面感...https://www.classtools.net/3D/202107_3hvyBR
.
Day 1 下午更是由義大利導遊現場連線, 直擊文藝復興起源地Florence的共和廣場, 一探梅帝奇家族的結晶~很幸運的我們有一位極富熱情的導遊帶著, 看到了在市場口的 『金豬噴泉』(看過無數個噴泉...第一次看到🐷🐷噴泉, 實在是太有趣了)以及大衛雕像的替身🕵️♂️ 但是, 最吸引孩子的, 當然就是那如流水般的巧克力瀑布了~希望很快有一天能飛去🇮🇹🇮🇹🇮🇹 親身感受~
.
既然這次的營隊是線上, 孩子們也大多在2~6年級之間, 於是這一梯次Lara跟團隊決定要加入 #線上工具 的操作教學。第一天甚至從帶著孩子一步一步設定email 開始, 到當天下課前, 已經每個人都會上雲端共同協作簡報, 打字、搜尋、上傳圖片😎👍。Lara覺得這是很重要的技能, 且不說學校接下來是否還有線上教學, 這陣子讓許多父母叫苦連天網課, 就是因為孩子們不能獨立操作課程, 家長必須替孩子們完全作業等等的操作, 但是其實如果一開始花一些時間把他們教會, 真的後面會輕鬆很多啊~ (這就是為什麼Lara有時間再線上講故事給人家的孩子聽, 不用顧自己家的孩子上線上課的秘訣....🤪🤫🤐)
.
協作簡報的過程中, 孩子不但可以學到3C工具操作的技巧, 因為要協作簡報, 需要自己找資料放上去, 在找資料的同時, 就更強化他們對 #文藝復興時期 的印象。之後再發揮創意的DIY手作時, 完全派上用場!
.
當我們把文藝復興的推手-梅蒂奇家族做一個整理時, 其實對Lara而言, 最重要的不是要講多少人名:有幾個卡西摩、幾個羅倫佐、幾世代的家族贊助...而是在於『你有錢的時候, 你會怎麼用?』我把這個問題丟給孩子們,
#如果你跟BillGates一樣有錢的時候你想做什麼?
#如果你跟ElonMusk一樣有錢的時候你想做什麼?
.
大家都說, 梅蒂奇家族是銀行家, 很有錢, 所以他們才能那麼做啊....
自古至今, 有多少的家族富可敵國、卻只拿來讓自己家族更富有而已, 即使他們是為了“洗白”自己好了, 但是對世界藝術財富的保存、文明的推進, 功不可沒....
Lara不是藝術家, 審美觀也不見得很好...但就在一次又一次去參觀博物館、數百年的教堂的時候, 逐漸累積下來對於這些古人用生命刻劃出的結晶, 真的只有讚嘆.....在備課的過程, 在網路上看到這一幅又一幅畫, 往往難以自已...直到忘記時間已經半夜了.... 今天在課堂上, 即使我們不是藝術鑑賞課, 但是孩子們對於這些經典名畫的專注與好奇, 那些渴望知道細節的熱情...讓Lara在一次的感受到, 經典的永恆...
.
在我們的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創作的這一部分, 本來Lara跟團隊有點擔心, 怕作畫會太難... 還準備了範本, 結果在一次證明, 我們這些大人真的是不該總用自己的角度去看事情...兩個條件開出去:
#15到18世紀之間的作品
#這個時期的人事物元素皆可
.
沒有多久的時間...陸續開始有孩子完成作品, 有人找到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形象來創作 (這個時期都是宗教目的作品)、有『創世紀-亞當的誕生』、也有兩個小天使、最後的晚餐之不速之客, 有人照著原作臨摹、有人加上了自己的巧思... 每一幅都是那麼的有創意、那麼的令人目不轉睛....
.
今天的最後則是由 小大人表達學院 的依柔老師帶著大家認識這500年來音樂的演變以及個別的特性風格。音樂, 不只是隨性所致, 更是帶有目標的安排, 跟我們說話的聲音一樣, 不同的語氣都能帶來不一樣的結果, 藉著這個機會, 也讓孩子們理解到說話表達時的重要性。
.
#貫徹文藝復興全人多方位概念
既然介紹了 Leonardo Da Vinci 這位史上超級無敵大斜槓, 那麼我們也要貫徹一下『全人』- 不分科目、不分類別、什麼都學的概念。所以學了知識、手做了黏土、發揮了創意作畫、那麼也要有科學的精神!也是 阿駿日常 粉絲的我們, 從上百個影片中選出了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能感受到的 #慣性原理, 跟孩子們一起玩玩科學實驗~
.
兩天滿滿的內容、卻是光速般的過去...明天, 我們將場景移到法國, 認識法國大革命前的啟蒙精神以及巴洛克風格~
#夏令營
#主題式教學
#歷史地理藝術音樂
#現代3C工具
#5歲都要懂的國際觀
藝術鑑賞教學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民族國中線上直笛課 好療癒
停課宅在家,吹直笛可以很療癒。三民區民族國中音樂老師黃幸冠在線上教學生吹直笛,停課宅在家,學生直笛技巧明顯提升;透過線上教學,更有父母人手一支,陪伴孩子們一起練習,一圓小時候直笛夢。
雖然學生是同時上線上課,但老師透過分組規劃,有部分關掉麥克風,老師就能單獨與各組或個別學生進行教學,過程中學生多了安全感與個別化,更能專注於老師的指導與想法交流;也因需錄製自己演奏的作品,學生多了很多自我鑑賞的機會,防疫期間,學生直笛技巧明顯提升了一大段,這是從來都沒有的發現。
黃幸冠老師教授音樂直笛課超過二十年,每次的線上直笛課,不但學生準時報到,就連家長都很期待;有家長說,小時候就有吹直笛的夢,但一直沒有完成,現在大家都宅在家,看著孩子吹,也就跟著一起吹,由於透過線上教學,老師就像一對一教學,讓親師生共學充滿歡樂。
黃柏蒼校長表示,民族國中擁有普通班、藝術才能班、體育班、特教班,防疫期間學校以「防疫優先,學習相隨」為課程原則,按照課表進行遠距教學,讓老師們重視個別化的教學設計。
藝術鑑賞教學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 #北投文物館 #日本茶道文化特展
這次要帶著聽眾朋友出門去逛北投文物館的日本茶道文化特展,邀請到館方的策展人也就是 #洪侃副館長 來為各位聽眾介紹這次的特展。
北投文物館籌辦臺灣首次,完整且考究的「日本茶道文化特展」,展覽中除了有難得一見的歷史文獻、茶道器物外,即日起至明年3月底前,更將帶來一系列茶道推廣體驗活動,民眾不僅可以親眼鑑賞精美的茶道具,還可動手參與抹茶與和菓子的體驗,甚至由日本職人教學製作出自己專屬的茶碗,以及多場茶道示範與課程講座。十月起,每週日下午還有限定開放的和室抹茶席,讓民眾不必搭飛機,就能感受到彷彿親臨日本的茶道美感氛圍與正統教學。
此次展覽,以全臺灣輩分最高的日籍茶道教授─「日本裏千家茶道名譽師範」関宗貴教授超過六十年的精采茶道收藏為主軸,另包括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慷慨出借所藏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茶道具,以及多位民間收藏家的珍貴茶道器物。題名為「一期一會」意指「一生僅有一次的相會」,這不只是在茶道中用來提醒人們珍惜每次茶會的相聚,更希望在展覽中所呈現茶道文化的內涵,能帶給民眾一次「絕無僅有的相遇」。藉由茶道中歷史、儀式與工藝所呈現的各種面向,帶領每一位參觀者進入到日本茶道文化精緻藝術與美學哲思的世界。
日本茶道源自中國,在融入了禪宗思想並發展出各種儀式規範後,成為一種以茶待客,重視禮節與人心交流的文化活動。時至今日,茶道文化深入到日本人的思維、美學和日常生活之中,無論是哲學思想、工藝美術、庭園景觀、懷石料理,無一不是蘊含了茶道精神。以「和、敬、清、寂」為核心思想,在日本茶道中,茶人必須透過各種點茶流程的修習與實踐,來達到個人內在修為的提升;這樣一個由技入道的途徑,不僅是一種工夫的鍛鍊,更是一種人格價值的追求。
北投文物館在歷經5年的修復過程中,自2005年起,館方規劃以日本茶道文化之推廣,做為古蹟再利用的多角化經營項目之一,遂邀請「日本裏千家茶道名譽師範」関宗貴教授來此開設正統茶道課程。今年是関教授來臺教學屆滿10周年的重要里程,10年來「裏千家茶道」已在臺灣開枝散葉,使北投文物館成為臺灣日本茶道教學重要的據點之一,此次展覽也是臺灣首次完整且全面地呈現日本裏千家茶道文化的創舉。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藝術鑑賞教學 在 Sandra Tavali李婉菁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時間:
2017-11-19(日) 15:00~16:30 (GMT+8)
地點: 台北市牯嶺街小劇場二F
台北市中正區牯嶺街5巷2號 (捷運:中正紀念堂站-2號南門市場出口,沿南海路往重慶南路方向,步行約五分鐘到達。)
秋日電音~比Perfume更香濃的在地花露水—電子異響聲音創作。
很多人因為Perfume喜歡上電音,在台灣也有一群人,在電音創作上嶄放著另一種優雅的氛圍,值得您來鑑賞。
ㄧ場結合劇場、即興、電腦互動程式、異響、即時混聲的電音音樂會,在秋日的午後,與您一起度過。
11/19(日) 15:00 @臺北牯嶺街小劇場2F,演出:黃柔閩、邵韋傑、張欣、林亭君、黃芮盈、余致賢、楊政、李婉菁
秋日電音
2017 電音工作坊創作發表音樂會
時間:2017/11/19 週日 3:00pm
地點:台北市牯嶺街小劇場二F (台北市中正區牯嶺街5巷2號)
購票:本頁
電音工作坊,源自於2013年夏天的一場長達10次的「手作電音工作坊」,由李婉菁與許志遠(DJ Point) 開始發想,在身體氣象館團隊多年的大力協助舉辦下,發展如何在不限制軟體,任何筆電都可以製作、創作電音的工具主軸下,呈現出每一個參加者心中的聲音創意。當時之所以取名為 「手作」,並不是要去手作器材,而是希望學員從像是媽媽煮的菜或縫補衣服的感覺,回到自己本質的溫度,去創作自己的電音作品。 工作坊除了標榜使用只要是可以上網的筆電、耳機,不需要有音樂學習背景,不需要會看五線譜之外,應用大量的視覺藝術家作品,如康丁斯基、羅森伯格等來啟發聲音創作的思考是最大的特色。五年來令人驚喜的是,藝術家們不斷地自我發展,累積成創作與演出的風格,其中幾件獲得國際展演或現場演出的作品所獲得的鼓舞,更是讓藝術家們累積許多持續勇往直前的動力。
電音創作者/演出人員簡介:
黃柔閩
Rou-ming Huang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音樂系畢業。國小教師、劇場演員、電視暨電影演員。1990年代初曾赴美研習達克羅斯音樂教學法,後於西雅圖與舊金山等地研習音樂治療與即興舞蹈表演, 並多次發表即興音樂(人聲與大提琴)與舞蹈表演。曾擔任第一屆台北市國際舞蹈節「音樂與肢體」課程助教。劇場演出作品有《妻夢狗》、《我用我的身體和靈魂在旅行》、《軍史館殺人事件》等。電視作品曾獲金鐘獎最佳女配角(公視人生劇展《月光》),以及金鐘獎、新加坡亞洲電視節最佳女主角入圍等。另有《三方通話》等多部電影演出作品。 2016年,演出電視電影「上岸的魚」。公視人生劇展「最後的詩句」。「麻醉風暴2」影集。周美玲導演網路劇「替身」。關於生之重力的間奏式─第十屆第六種官能表演藝術祭。為你朗讀「Merry land」讀劇演出。 2017年,花樣年華全國青少年戲劇節評審。青藝盟戲劇營隊老師。現任景興國中表演藝術課、戲劇社團指導老師。博嘉國小全方位藝術教育實驗課程指導老師。公視青少年創意表演營隊講師。
安德森
Anderson
中國文化大學戲劇學系畢業。曾赴“上海新偶像藝術學校”研習戲劇表演。參與多部電視廣告、MV、短片及魏德聖導演電影《52赫茲我愛你》演出。2012於廈門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節演出《我們一同走走看》舞台劇。近年編導《遇見小王子》、《親愛的小王子》,創作「一齣由孩子們演給大人們看的兒童劇」。 曾任青藝盟戲劇營隊講師。中華微電影創新產業發展協會「繁星計畫」演員培訓講師。花樣年華全國青少年戲劇節capatain。受邀「2017慈光萬盞-教育公益交流計畫」,遠赴斯里蘭卡分享戲劇課程。公視青少年創意表演營隊講師。 2016年與黃柔閩老師共同創立37度2戲劇工作室,致力於戲劇教育發展與推廣「身體對話—感官開發訓練工作坊」。現任博嘉國小藝術教育實驗課程指導老師。景興國中表演藝術、戲劇社指導老師。華岡藝校表演藝術科兼任教師。
張欣
Shery Cheung
出生於加拿大溫哥華,目前居於台北。她的藝術實踐是變化性的,常透過共感的過程與他者對話,以錄像、聲音、表演等方式進行。其抽象繪畫與合唱的背景深刻地影響她的認知過程。作品曾發表於上海新時線媒體藝術中心、台北滲透影像藝術節、台北失聲祭、JOLT Arts Festival、韓國Jeju National Art Museum。她的表演《Inland》於2013年獲得Arte Laguna Art Prize提名。
林亭君
Xia Lin
lololol藝術組織共同創辦人,使用多媒體、錄像、文字及行為創作,2013年網路作品參與Homeostasis Lab - The Wrong: 新媒體藝術雙年展、2016年於韓國濟州美術館展出、2017年藝術項目 ”3C形意拳” 於台北當代藝術中心發表。
黃芮盈
Raying Huang
台中人,畢業於台中二中,國防大學應用藝術學系,曾師事陳明宏老師。現就讀國立中山大學音樂研究所,主修作曲,現師事張琇琇老師。在校期間擔任復興崗合唱團鋼琴伴奏、2011年於「台灣原味好聲音─原夢計畫」擔任原住民歌謠音樂改編。2017年9月於中山大學「好樂」聯合作品音樂會發表個人器樂創作。
余致賢
Chih-Hsien Yu
喜歡尋找與創造生活中有趣的小事
楊政
Cevo Yang
現場電音即時演奏者、配樂工作者。使用電腦音樂當作創作媒材,關注聲音與現今社會的現代性關係,透過聲音/物件/文本傳達一種普世狀態。常與其他領域藝術家合作嘗試物件與文本的透過聽覺設計置入演出空間,以及前置取樣/現場取樣的手法與表演主體做互文的手法,曾獲數個國際電腦音樂節徵選,於國外演出相關電聲音樂作品,也於台灣舉辦過數場無門檻電腦音樂、聲音藝術的講座與工作坊分享國際經驗。
李婉菁
Sandra Tavali
西拉雅人, 東吳音樂系、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琵琶地音樂院電腦音樂研究所畢業,師事Dr. Geoffrey Wright,畢業論文 “A Performer's Musicological Research in Performing Interactive Computer Music” 獲選發表於 International Computer Music Conference [國際電腦音樂協會 - ICMC] 2004。經年致力於電腦實驗音樂的演奏與創作,並於台北/台南長期主持「電音工作坊」,培育年輕音樂人。近年來並常與台灣藝術家姚立群、吳俊輝、陳明秀、陳偉、劉守曜、區秀詒等,以及探索頻道合作,擔任配樂製作。 創作風格傾向專著於使用冷冽的電子音色表現最真摯的人性面。音樂型式跨越古典、電子異響、重金屬搖滾等。曾任閃靈樂團鍵盤手。2009 年起,結合電腦音樂、配樂作曲、黑腔形式、聲音採集混音與環境音樂等多重形式,與聲樂手、DJ、劇場導演創作並發展實驗音樂劇《黑暗巴洛克》(牯嶺街國際小劇場藝術節 2009/驅魔記 2009)。 音樂作品〈扮仙〉獲選音樂資訊檢索領域專業級別的年度國際學術會議展演(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usic information retrieval [ISMIR], 2014, 台灣)、電聲暨音樂大會(Sound and Music Computing Conference [SMC], 2015, 愛爾蘭)、2016 klingt gut! 聲音研討會 ( 2016 klingt gut! Symposium on Sound,德國); 〈Dirge〉獲選 [ICMC]展演 (2015, 美國-德州),〈River〉獲選 [ISMIR] (2015, 西班牙)、紐約電子音樂節既紐約愛樂雙年展展演(New York City Electroacoustic Music Festival and New York Philharmonic Biennial, 2016, 美國-紐約); "The Wind Bloweth Where It Listeth (風隨意 )" 受邀發表於 WOCMAT-ISMIR 2016。 現為台北牯嶺街⼩劇場/ 身體氣象館聲⾳與⾳樂策展人之一。(sandrawcl.wix.com/demo)
藝術鑑賞教學 在 當代藝術好難懂?藝術鑑賞四步驟,讓門外漢看展也能有收穫 的相關結果
興國高中,何芷薰,藝術鑑賞課程描述. 「嬰兒這個作品,是用雕塑土做的,他是一隻狗卻有著像嬰兒般純真的臉龐,就像 ... ... <看更多>
藝術鑑賞教學 在 參觀美術館的暖身準備(二)-藝術鑑賞教學的一貫作業 的相關結果
八○年代以後,藝術鑑賞課程已經成為歐、美美術教育的重心之一,只在教室裡、在畫紙上不停描繪的美育方式太過狹窄,加入美術史和藝術鑑賞,才能培養整體的藝術觀。把握名 ... ... <看更多>
藝術鑑賞教學 在 藝術鑑賞教學的方法與原則1 的相關結果
藝術鑑賞教學 的方法與原則. 壹、前言. 教育部於民國八十五年頒佈新課程標準,明定美術課程應包含:表現、實踐和鑑賞三大領域,其中實踐和鑑賞部份(亦指美術批評、美術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