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心靈 #認識人類苦痛的不同模式
#同理心 #受苦意味著什麼
我越來越清楚,生物醫學和精神動力學的不同任務教導了年輕醫師用不同的方式同理病人。
兩者都是同理,但它們不是以同樣的方式同理。同理是一個過程——不是一種柔軟可變、讓人感覺良好的情感,也不是一般人使用這個詞彙時所說的那種溫暖而模糊的狀態。在這個過程中,你,身為同理者,去想像成為別人——那個你所同理的人——會是什麼樣子。
同理永遠不可能完全精確。一個人的經驗密度超越了觀察者所能掌握的,也因此,同理就好比是人生,在這過程中存在著許多的事實,每件事實都是由特定的同理者和被同理者的結合中產生。不管你的同理心是多還是少,你同理的方式、你能夠同理一個人生活中的哪些內容,以及如何同理,很大程度都與你是誰、你在那個時空下如何設想自己的任務有關。
教導學生執行同理任務時,觀察者可以觀察到部分同理的組成:如何感知被同理者、如何與他產生共鳴,如何與他恰當地互動,以及哪個人真正渴望與他相處。我們知道,所有這些都會在我們傾聽和回應彼此的過程中呈現出來:我們所看到的人,是以我們希望自己是那個樣子去看,並且伴隨著過去自己被鼓勵採取的感覺和行為。
沒有人是簡單的。我們穿越自己閉塞的過往,穿越過往的眾聲嘈雜來聆聽他們的悲痛。我們能聽見的,往往只有能和我們共振的聲音。
精神科醫師被教導用特殊的方式聆聽:他們會聽到我們大部分的人聽不見的訊號,他們會尋找我們大部分的人看不見的模式。他們的兩大任務一一方面是診斷與開立精神藥物,另一方面是精神動力取向的心理治療教導他們用不同的方式聆聽和觀察。
作為一名人類學家,我可以看見年輕的精神科醫師必須在診斷和心理治療中分別達到什麼目標,我也可以看見他們為了達到這些目標學了哪些事情。我可以看見他們為了完成他們的任務,如何學習去理解個案;我也可以看見他們所學到的那些將成為這些他們是如何學習害怕、厭惡或愛他們的病人;而且我可以看到,一家醫療單位偏向生物醫療或偏向精神動力觀點,將會決定這些單位所認定的適當行為的樣貌。我要再次強調,這些差異是任務的一部分而非醫師的個性所導致,儘管不同的任務永遠肯定會吸引到不同類型的人。我能看出誰在這些不同的領域裡受到崇拜,所以當一位年輕醫師在病人旁邊,不僅可以問他在病人身上看到了什麼,還可以問他應該渴望成為誰來回應病人。
根據這兩種不同的任務,上述所有都是年輕精神科醫師學習成為病人的醫師的一部分方式。這就是本書所要描述與剖析的。
這本書也做了一個讓人更為困擾的結論。無論如何,我們理解了精神疾病的可能原因,也提出許多證據,證明對大多數的患者和疾病來說,精神藥理學和心理治療合併使用的效果最好。當兩種方法可以串聯著用,患者可以更快有所改善,更能待在社區裡而不需住院。兩者都很重要,都不可或缺,而且大多數精神科醫師——無論其本身取向是哪一種都同意這一點。
但是社會經濟的力量和意識形態的結合將心理治療趕出精神醫學之外。對於住院醫師來說,要學習心理治療、或在醫院環境中看出心理治療的重要性,現在比任務的本質,而不是基於這位醫師的風格或個性。我還可以看見精神科醫師如何在不同的任務環境中預測病人的狀況, 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困難;對於患者或醫生來說,現在也比以前更難向保險公司申請給付。
如果管理式照護公司的損益中心策略把精神科給付項目裡的心理治療部分砍掉,將導致精神科醫師只能用生物醫學任務所教導的方式去觀察、思考和回應。這將是一個可怕的錯誤。
即使具有某些心理治療背景,即使他們是在診斷和開藥,這個錯誤都對那些對患者更敏感的精神科醫師相當不利。這對我們的社會不利,因為生物醫學鼓勵一種思考精神疾病的方法,這種思考可能會剝奪精神疾病受苦者身上的人性。最重要的是這對患者不利,如果單純只從生物醫學角度進行治療,他們的治療會較差,效果會較不好。
還有一個更隱微的風險。精神醫學不可避免地與我們最深切的道德問題糾纏在一起:是什麼使一個人(person)得以成為人(human)、受苦意味著什麼、成為一個良善而關懷的人又意味著什麼。這裡所謂的「道德」,與其說是一種正確的行為準則,不如說是我們直觀地認為什麼是應該負責的、何時該咎責,以及如何打從內心確定我們的雄心壯志是正確且良善的。
生物醫學和精神動力學方式透過不同的方法塑造出這些基本類型,孕育出兩種截然不同的道德本能。這些基本類型是證成我們對照顧受苦者有所責任的工具:誰是一個人(這不是個外顯的問題)、什麼構成了那個人的痛苦、我們究竟是誰而得以介入、什麼是好的介入。這兩種方式教導他們的治療者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人。他們有不同的內在矛盾和不同的重點。兩者各有各的強項和弱點。而任何一邊都改變了醫師理解病人、社會感知病人,以及病人自我覺察的方式。
--
📖 本文摘自《兩種心靈:一個人類學家對精神醫學的觀察》,作者譚亞‧魯爾曼為史丹佛大學人類學系教授,將自己的研究描述為「心智的人類學」。
電子書 ◼️ https://readmoo.pse.is/3mkz93
紙本書 ◼️ https://reurl.cc/Q6d2n9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藥理學 電子書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國家衛生研究院「2018第一屆 杜聰明博士戒毒醫學論壇」研討會
日期:2018年5月20日(日)9:30~17:20(9:00報到)
地點:高醫國際會議中心B廳
內容:http://bit.ly/2qK9y5z
報名方式:線上報名< http://bit.ly/2ETSQ92 >
杜聰明博士-台灣第一位醫學博士-杜聰明 (1893-1986) 返台升任總督府醫學校教授,兼任中央研究院技師,創建台灣學醫者本土研究的藥理學教室,從事中藥、台灣蛇毒及鴉片的研究,他的聲望和學術地位吸引了眾多台籍醫學生的投入研究陣容,這個藥理學教室後來為台灣培養了超過四十位博士,發表了超過四百篇的學術論文,其影響之深遠和貢獻的巨大是前所未有的。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杜博士以當時帝大唯一台籍教授身分,自然成為國民政府派令參加日本受降儀式的代表之一,並成為接收臺大醫學院的當然人選,同年十二月杜聰明獲聘為戰後臺大醫學院首任院長,同時兼臺大附設醫院院長、熱帶醫學研究所所長。
【研討會資訊】
國家衛生研究院「2018第一屆 杜聰明博士戒毒醫學論壇」研討會
毒品和藥物濫用在台灣和國外是日趨嚴重的社會問題, 基於杜聰明博士在1921年創建藥理學教室然後1929-1930年代在台灣對戒鴉片癮有重要的貢獻,杜聰明基金會和國衛院論壇籌辦本次會議,讓不同領域、關心這問題的人進行交流,以提昇國內對毒品、毒癮和藥物濫用有多點的認識。本研討會由 杜聰明獎學金基金會、 國家衛生研究院 (National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s)共同主辦,高雄醫學大學、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藥理學研究所、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共同協辦。特別邀請相關學者,於本次研討會交流討論。
活動網頁: http://bit.ly/2qK9y5z
交通訊息:http://bit.ly/2He2Dc6
主辦單位:杜聰明博士獎學基金會、國家衛生研究院
協辦單位:高雄醫學大學、國立臺灣大學藥理學研究所、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大會語言:國語
議程:http://bit.ly/2Hdjons
人數限制:283人
報名方式:線上報名< http://bit.ly/2ETSQ92 >(←點選進入報名網址)
報名日期:即日起至2018年5月6日(星期日)止(或額滿為止)
報名費用:免費參加(敬備午餐,歡迎與會)
時數:公務人員學習時數(須具公務人員資格)
聯絡人: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陳筱蕙小姐
Email: faithchen@nhri.org.tw
電話:02-2653-4401分機26014
【Reference】
1.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106年議題【探討藥物濫用對健康與社會之衝擊:問題與對策】(議題召集人: 李明濱、陳為堅 )
2.國衛院論壇出版品書架,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forum.nhri.org.tw/book/
購買資訊:
>> 國家衛生研究院 (National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s) (http://book.nhri.org.tw )
>> 國家書店(https://goo.gl/jweQNK )
>> 五南圖書 教育/傳播網 (https://goo.gl/NCt2n5 )
(更多論壇出版品詳-- http://book.nhri.org.tw/ )
#國衛院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健保署 #中央健康保險署 #五南圖書 #國家書店 #五南網路書店
#藥物濫用 #健康危害 #杜聰明 #臺大醫學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