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宮廷》
對於研究清代的宮廷飲食乃至於部份的傳統魯菜,這本《食在宮廷》是舉足輕重的一本著作。不過,這本書的原作者卻並非中國人,而是一位日本女子。
原名嵯峨浩的愛新覺羅浩,原是日本藤原北家閑院流嫡傳三條家嵯峨實勝侯爵之女,曾祖父正親町三條實愛是明治维新初期的功臣(明治維新後改姓嵯峨),祖父嵯峨公勝是貴族院議員和侯爵。嵯峨浩的祖母中山南加,則是明治天皇的生母中山慶子的妹妹。
嵯峨浩於1914年誕生於日本東京府,1937年4月3日,與末代皇帝溥儀之弟溥傑在東京千代田區的九段軍人會館(現九段會館)結婚。
而溥傑當時是在1928年到日本的學習院高中留學。在此之前,他與後來成了張學良情婦,後來成為畫家,逝世前捐贈多件現存於台北中國文化大學華岡博物館作品的唐怡瑩有過一段婚姻。1933年三月,溥傑從學習院高中畢業後的那年九月進入了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本科,並在1935年七月畢業,進入日本步兵第五十九連隊做為實習士官。而嵯峨浩正是日本關東軍為了強化「日滿一體」,而為溥傑精挑細選的妻子。
嵯峨浩與溥傑結婚後,於1937年九月回到滿洲。由於當時的「滿洲宮廷」還是沿用著清朝舊制,連廚師也是清宮出來的。因此,愛好烹飪的她,就是向宮廷廚師長常榮氏等人學習烹調的。《食在宮廷》這本書原本是用日文寫的,1961年由東京ハースト婦人画報社出版。中文版則由曾任中國食品報社副總編輯與北京市食品研究所副研究員的王仁興教授翻譯,並於於2012年由北京三聯書店出版。
這本書分成介紹清朝的宮廷、清朝宮廷的食事、清朝的歷史、皇帝的日常生活、皇帝的食事、承德離宮等的第一部份,以及介紹了包括松鼠黃魚、燒明蝦、瓦塊魚、紅燒肚當、紅燒鯉魚、糟熘魚片、清炒蝦仁、抓炒魚、炒魷魚、乾燒鯽魚、拌蝦腰、燻魚、清蒸比目魚、蟹肉海參、紅燒魚翅、奶汁二白、燴蟹肉、清蒸鯉魚、酥魚,豆瓣鯽魚、燴兩雞絲、白斬雞、燴雞蓉、清蒸口蘑鴨、肥雞火燻白菜、豆絲鍋燒雞、叫化雞、炸八塊、雞片燒豆腐、雞丁蝦仁、炒木樨肉、荷葉肉、紅燜肘子、燒羊肉、扒羊肉、酥肉、蘇灶肘子、腰丁腐皮、炸丸子、炒肉末、紅燒獅子頭、焦熘裡脊、爆三樣、扣肉、白肉、紅燒肉、熘肉片、糖醋櫻桃肉、蔥椒羊肉、鍋肉蘿蔔、齋菜、冷菜、花果類菜、鍋子菜、湯菜、宮廷點心、宮廷小菜等166種宮廷菜餚的來歷、用料、做法、注意事項及食用方式等的第二部份。
其實清宮飲食要一直到了乾隆的時代才開始逐漸重視起來,而其風味特色,根據嵯峨浩的說法,則有山東烹調、滿族固有烹調、以及蘇杭烹調等三種。
由於明朝時,宮廷廚師多為山東人,因此山東烹飪在清朝宮廷中也原封不動地留了下來;滿族固有飲食,則源於其遊牧生活所承襲的以羊、雞等獸禽肉,尤其是羊肉菜為日常飲食原料的烹調方式;至於蘇杭烹調,則是因為乾隆前後兩次巡視江南都到蘇、杭二州,因此特別喜愛當地美食,還命蘇州廚師張東官為御廚。
1945年日本戰敗後,溥傑、溥儀在奉天機場被蘇聯紅軍逮捕。 而嵯峨浩則和末代皇后婉容一起,作為戰犯隨部隊輾轉東北。婉容死後,嵯峨浩和女兒愛新覺羅・慧生被釋放,並經過一年多的輾轉回到日本。
1955年的時候,嵯峨浩的大女兒愛新覺羅・慧生寫信給周恩來,希望與能讓自己與母親與失聯多年的父親取得聯繫。1960年,溥傑獲得特赦後,嵯峨浩終於自東京經香港,於1961年5月12日到達廣州與溥傑團聚。
只不過,他們的大女兒慧生,卻在1957年她19歲時,因為與同為學習院大學二年級的青森縣出生的男同學大久保武道相戀,被身為貴族的母親強烈反對,而在該年12月10日,被發現與大久保武道頭上有彈孔地一同陳屍於伊豆半島的天城山,被判定為一起殉情事件,成了當時轟動一時的「天城山心中」(あまぎさん しんじゅう)。
然而,在慧生的母親嵯峨浩看來,卻是種種跡象都顯示慧生並不喜歡大久保,甚至還對大久保的追求感到困擾,因此認為應該是大久保脅迫慧生與他同死的單方面情殺事件。
#食在宮廷 #嵯峨浩 #清朝宮廷飲食
蘇州博物館特色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遊走🚶♂️🚶♀️世界不同的博物館】#有獎遊戲
過往我們介紹過很多別具特色的博物館🌏,例如遠在極地的北極圈科學博物館;曾是科舉考場,今天則成為中國科舉博物館的江南貢院;以及見証過去人們面對疫病勇氣的伊姆博物館等。
雖然現在因疫情而旅遊受到限制,但不代表大家不能參觀世界著名的博物館。「Google 藝術與文化」早於2011年已經推出類似「Google 街景服務」的「Google 藝術計劃(Google Art Project)」,與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及文化景點合作,利用街景拍攝技術,取得不同博物館的內部實景,並上載至互聯網供人參觀。直至今天,此項目推出的🖼虛擬遊覽功能,已經覆蓋超過100間世界著名博物館及文化景點。包括早前介紹的巴黎奧賽博物館和美國紐約古根漢美術館,以及諸如凡爾賽宮和北京故宮博物院等重要文化景點。
大家有興趣可以使用「Google 藝術與文化」,安坐家中而到不同的博物館及文化景點參觀🖱~
💻 https://artsandculture.google.com/
或回顧我們專頁曾介紹過的特色博物館文章👀!
紐約古根漢博物館 http://bit.ly/2LUNJ1z
巴黎奧賽博物館 http://bit.ly/2J5Bkqm
蘇州博物館 http://bit.ly/2WAWKPg
北極圈科學博物館 http://bit.ly/3nErJ90
非裔美國人歷史與文化國家博物館 http://bit.ly/37A3ymA
參觀後,不妨在💬留言位置寫上你最喜歡的博物館或文化景點,並📍標記3位Facebook朋友。我們會抽出3位入圍者,只需正確回答簡單問題及完成登記步驟,即可贏取香港製造的 Wellman惠民成人醫用口罩(ASTM Level 3)一盒(五十個獨立包裝)🎁,名額共3名!
📣參加辦法:
1:「讚好 / Like」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Facebook專頁及此貼文。
2:分享此貼文並設定為公開。
3:留言你最喜歡的博物館或文化景點,並標記三位Facebook朋友。
➡️活動時間:2020年12月2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晚上23時59分截止)
➡️得獎詳情:2021年1月6日於此帖文公佈得獎名單及領獎詳情
➡️條款及細則:http://bit.ly/2WxT3dh
#藝術 #美術館 #博物館 #旅行 #文化 #繪畫 #小遊戲 #虛擬旅行 #口罩 #送口罩 #art #culture #painting #colouring #giveaway #travel #destination #travelideas #game #virtualtour #mask
蘇州博物館特色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現代主義建築的蘇州園林】
美籍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是蘇州望族的後裔。儘管出生前父親已舉家遷離蘇州,他在求學時期仍會每年回到叔祖父在蘇州購置的獅子林短暫生活,並對蘇州園林留下深刻印象。他認為「人與自然共存……創意是人類的巧手和自然的共同結晶」,並覺得「如果房間與自然界光線隔絕,無異於墳墓」。
貝聿銘曾表示蘇州博物館新館的設計工作是他「人生最重要的挑戰」。他在這個作品中將現代建築特色融入中國傳統園林設計──館內庭園採用中式園林布局,建築以玻璃屋頂導入自然光線,再配合格柵過濾陽光,讓室外的自然融於建築中。建築外觀也將現代設計與傳統印象結合,例如以幾何形狀象徵傳統屋頂的飛檐翹角,以深色輪廓線配搭白色牆壁表現蘇州白牆黑瓦的民居印象。
這座他替家鄉設計的博物館成為一時佳話,表現了他對「人與自然共存」的理解和體會。
📸 s tsui / Flickr
#記住家 #記園林 #記價值 #記風格 #建築物 #蘇州 #中國 #博物館 #貝聿銘 #建築物 #建築 #旅遊 #設計 #suzhou #design #architecture #Ieohmingpei #china #university #instagood #hkiger #museum #852 #travel
===========================
你覺得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有你有興趣的故事和題材嗎?給點意見我們吧:
http://bit.ly/2UH0QWm
👉無論你是大人或是小朋友,歡迎把你的故事私訊我們,我們會在這裏跟大家分享。
#看得見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