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家的溫度、身為一家之”煮”的姊姊妹妹們,應該都對料理界爐具的佼佼者~ “豪山”不會陌生!
早有耳聞豪山的IH爐為業界領導品牌,爐品種類樣式齊全多元~
#豪山IH微晶調理爐體驗會
活動影片:https://fb.watch/5jDqmzY4Qf/
嘿嘿~塔咪老木早就對無明火設計、能迅速加熱,功能性與安全性兼具的的IH爐頗感興趣😍
這次有幸參加豪山IH微晶調理爐體驗會,真的超開心啦!
#文末有抽獎
走進豪山的寬敞時尚、設備齊全的料理廚房,讓料理魂的細胞蠢蠢欲動~
體驗料理前,豪山的工作人員先親切的介紹IH微晶調理爐的簡易操作
簡易操作教學後,就要正式進入這次的體驗重頭戲啦~
這次豪山有請美麗親切又大方的主廚 ~@開心料理 的 黃美惠老師以IH微晶調理爐(型號IH-2895旗艦款)示範料理~#豉汁排骨飯
美惠老師料理示範用的IH微晶調理爐是旗艦款 型號IH-2895;
爐面除了看起來時尚美觀之外,最特別的是使用德國進口的 #耐刮微晶玻璃(德國肖特公司),
可以有效減少95%沙子般顆粒&70%研磨性海綿的刮痕,耐刮好清理,這樣就不怕料理時掉落的砂糖、食材等在清理時會刮傷美美的IH爐面板啦!👏👏👏
在台灣目前只有豪山的IH爐才採用這麼高規格的耐刮微晶玻璃材質喔!
全平面無爐頭設計、平整光滑的微晶陶瓷玻璃面板,不僅時尚科技美觀好操作,鍋具放上去服服貼貼、受熱均勻,料理過程中如有噴灑出來的湯汁、調味料,輕鬆擦一擦,就清潔溜溜啦~真的超級方便!❤️
對比家裡一般傳統瓦斯爐凹凹凸凸的爐頭;受熱常會不均勻、邊邊角角的縫隙非常不好清理,心愛的鍋具有時甚至還會被刮傷呢!
(塔咪老木一想起那些年曾經被凹凸不平的瓦斯爐爐頭刮傷的鍋具~~不禁有種淡淡的哀傷阿🤦♀️”)
除了簡單人性化高科技的設計, 3000W高效功率迅速加熱的效果,火力上完全不輸瓦斯爐,美惠老師把辛香料&食材放入鍋裡,一下下就慶煙飄香,一整個感覺好威!!
IH微晶利用磁場導熱原理,只有鍋子在爐具上時才會導熱,爐面溫度過高(超過270度C)或是鍋子一離開爐面就會自動斷電~
所以有時候如果料理到一半接個電話,聊得太開心忘記關,也不用擔心引發火災喔(喂~這位胎胎是有多愛聊天啦😆)
除了自動斷電設計之外,還加上安全鎖的設計,家中有小朋友如果不小心誤觸的話,也不會影響原來設定喔~ 在場參加活動的KOL家裡都有孩子,我們對這樣的設計一致感到好安心好安全🥰
另外,內鍵三段特殊加熱選擇,只要輕輕按鍵就會有: 解凍 / 保溫/ 慢燉 等功能,只要按下特殊加熱選擇鍵後,IH爐就會自動調整火力段喔!
美惠老師果真人如其粉專名稱”開心料理”,
看她料理開開心心、輕輕鬆鬆,煲飯燉煮好EASY!
還有老木好喜歡&超實用貼心的計時功能,排骨飯燉煮時只要按下計時鍵,時間一到,就會發出蜂鳴聲提醒,超方便的!!
(**獨立式計時器,左右兩邊爐火可以分開計時喔!)
智慧型烹調設計~讓料理新手簡簡單單、輕輕鬆鬆就能上手!!
不一會兒,就在大家輕鬆愉快的料理時光裡~香噴噴的豉汁排骨飯美味完成啦!
美惠老師示範完,就輪到我們自己獨自操作啦~
我們操作的是另一款型號IH-1017有獨立爐面的IH微晶調理爐
雖說在場的KOL都是第一次操作這款IH爐,
但有了剛剛的示範與IH爐高科技人性化的設計
料理起來也都得心應手,手指頭輕輕鬆鬆按一按就能做好各種設定好方便簡單!❤️
平日天熱時在廚房只要瓦斯爐一開火就溫度狂飆、讓人揮汗如雨
這會兒,3000W高功率瞬熱導熱好迅速、
沒有明火但火力一樣強強滾的IH爐讓老木超有感🥰,
這會兒,還可以邊料理邊跟主持人輕鬆聊聊天的呢~
大家邊做邊聊,個個輕鬆自在好優雅~
沒多久,大夥兒自己料理操做的豉汁排骨飯一盤盤美味完成啦!!😋😋😋
🍲簡單來說IH微晶調理爐特色有:
1.無明火,不用擔心瓦斯忘了關或外洩
2.安全鎖與過熱自動斷電設計,居家&廚房都好安全
3.觸控式按鍵好按好壓,操作簡易好上手
4.高功率輸出加熱好迅速,料理不燥熱、輕鬆快速上桌!
5. 全台唯一耐刮微晶玻璃面板,耐刮耐磨清理好方便,使用清潔都安心!!
這次參加料理體驗真的是收穫滿滿💕~
對這台超智能人性化的豪山IH微晶調理爐,老木真的很呷意也好推薦喔!🥰🥰🥰
==================
💝好康來了!
只要在本篇文章
1.【按讚+留言 + 分享 】
請按讚分享此貼文,並留言「豪山IH爐業界領導品牌 」,
就有機會獲得活動中用來煮飯的高質感不鏽鋼湯鍋(1名)喔~
(⭐️小提醒:注意要 #公開分享 到時FB抽獎系統才抓得到資料喔)
2.活動截止日:2021/05/21(五) 23:59止
3.中獎公布日:2021/05/28(五)留言區公布喔!
💁♀️更多相關資訊~
豪山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官網 http://www.hosun.com.tw/
免費服務電話 0800-035-568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賢賢的奇異世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生命之花 #神聖幾何 #Floweroflife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HenHenTV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大家知道什麼叫神聖幾何嗎?英文裡面就叫做Sacred Geometry,是一個非常古老的科學,而生命之花也是神聖幾何裡面的其中一種,謝謝網友Ngasi Leung留言建議我講生命之花...
蜂鳴片原理 在 皮筋兒 Journe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張娟芬專欄:亡國感的逆襲
🔗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75174
🌻 本文作者張娟芬參與社會運動多年,關心性別、司法、人權等議題,著有《姊妹戲牆》、《愛的自由式》、《無彩青春》、《走進泥巴國》、《殺戮的艱難》、《十三姨KTV殺人事件》等書。德國漢堡大學犯罪學博士。
#分享
———(以下內文)————
「亡國感」,目前為止我們對它所知不多。它起於PTT,如果去查Google Trend,會發現「亡國感」首次在搜索引擎裡占有一席之地,是二〇一九年三月二十四日到三十一日這一週。三月二十四日發生的大事,是高雄市長韓國瑜進中聯辦。這個人在一片紅色疑慮之中贏得選舉,當選之夜即高調宣布支持九二共識。九二共識是什麼呢?二〇一九年一月二日之後,已無疑義: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講話,將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緊緊縫合,要把臺灣統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之下。韓國瑜上任未及三月,立即出訪香港,這個一國兩制的示範地;並且走進了中聯辦,「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香港的一國兩制指揮中心。他事前沒有向陸委會報備,事後拒絕透露與中聯辦的聯繫經過與會商內容。就在這一串新聞事件裡,「亡國感」出現了。
流行語大抵如此:一聽就懂,心領神會,拿來就用;很快的,大家都琅琅上口了。在這個喜歡玩弄同音異字、以訛傳訛的大遊戲年代,「亡國感」又異變為更加俏皮的「芒果乾」。這樣的「亡國感」當然不可能有什麼定於一尊的標準定義,而反映了一種集體情緒。
#潛規則:我們要看對岸的臉色
二〇一九年初當我決定開設「臺灣前途與中國因素」這門課時,驅動的力量也來自一種當時還無以名之的焦慮。這原不是我的守備範圍,但我感覺到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民主生活,已經面臨毀壞的危機。對政治略有參與的公民應當早已習慣,民主經常是警鈴大作的。可是,中國的攻勢從「九二共識」到「一國兩制」,已經又逼近了一步,半島電視臺臥底採訪所揭露的中國滲透手法與深入程度,更是觸目驚心。我不禁自問,這是不是臺灣民主的最後一個警訊?
第一堂課,我放導演鄭有傑二〇一一年的短片,《潛規則》。一組人準備拍電影,外景選在一個學校操場的司令臺。但是導演看起來又愁又怒,原來司令臺的背景是好大一面國旗。美術說,「我避不掉。」導演說,「到時候片子賣不進去怎麼辦?」最後,最資淺的工作人員拿來鐵撬,大家合力將那塊國旗背板撬下,在國旗歌聲中,工作人員歡喜大喊:「要——倒——了——!」
當那個國家象徵轟然倒下,只見導演兩眼發直,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好像快要中風。背板後的牆面久未經日照,顯得有點蒼白。那裡畫著一面巨幅秋海棠,上面寫著「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我問:「『潛規則』到底是什麼?明白地用語言把它說出來。」毫不扭捏的,第一個答案就直指核心:「我們要看對岸臉色。」
對。就這麼簡單。
「潛規則是誰訂的?」
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比較糊了,有人說是自願的,有人說是歷史與市場造成的,有人說也可以不要遵守啊。其實這注定是一個模糊的回答,因為根本就沒人知道誰制訂的。
我再問:「潛規則與法律或政策有何不同?」
「法律的話,感覺遵守法律跟制訂法律的人仍然是平等的。可是潛規則感覺是下對上的,要一直去猜測那個規則,想要討好在上位的人。」一個學生說,法律非遵守不可,潛規則卻有選擇的空間。另一個說:法律寫在那裡,可以去鑽它的漏洞,但是潛規則卻逃不開,因為不知道究竟是什麼。第三個人自動出面整合了雙方的論點:「法律之所以能鑽漏洞,是因為它很明確地寫在那裡,邊界很清楚,所以知道從哪裡鑽過去。潛規則逃不開,是因為它很模糊,也沒人把它講清楚,所以就算一個人選擇要服從潛規則,也可能逃不開。」我說:「對啊,就像小熊維尼,他本來是個卡通人物,結果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他變敏感了。」
如此討論一輪,潛規則漸漸現形:它不經民主程序、冤無頭債無主,因此無法修正、無法討價還價,卻有著貨真價實的影響力。短片裡說得很明白,不避掉國旗的話,電影就進不了中國市場。電影這麼燒錢的產業,要不顧慮市場,實在挺難的。拍了背景有國旗的戲並不會被抓去關,但是會血本無歸,這使他們決定趨吉避凶,遵守潛規則。
這部短片,距今八年。那時候,「不能出現國旗」還是低調、委婉、檯面下的原則,業界人士知道,但心照不宣。近年的潛規則已經不再低調了,要周子瑜、戴立忍公開道歉,都是刻意張揚的霸凌,目的是殺一儆百,唯恐你不知道!潛規則就是對於中華民國的各種政治象徵全面獵殺,是中國對臺灣的政治審查。
如果你參與某個活動,被警察抓走,然後從高處墜落,或者從海裡浮起,但一律以「無他殺嫌疑」迅速結案;我們知道這是政治。這裡面有國家動用的公權力,有壓迫者、有受害者。潛規則看起來卻不是這樣,它看起像「個人選擇」、「市場機制」、「你自己願意的」;「不爽不要做啊,不爽不要來啊!」潛規則用的是經濟手段,國家公權力僅隱身其後,讓事情看起來不是「壓迫者欺負受害者」,而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也就是用經濟手段來掩護其政治本質。
《潛規則》為「中國因素」下了一個很好的注腳。所謂「中國因素」就是:臺灣的許多事情,是被中國「決定」的。其「決定」的方式,不一定是用政治影響,也可能是用經濟。
但是,為什麼?臺灣的事情,不是應該用民主的方式決定嗎?
「亡國感」這個集體情緒,它的核心就是這一句提問。臺灣的事情,為什麼不是用民主的方式決定?為什麼是由一個我們從未授權也無法影響的政權來決定?那民主算什麼?我們算什麼?
#什麼是我們不可或缺的民主食材
我在「臺灣前途與中國因素」的課堂用了一款簡易遊戲「Democracy Cake」,由挪威的人權組織RAFTO(Rafto Foundation for Human Rights)設計研發、中原大學徐偉群教授引進,他很有創意地將這遊戲譯為「民主雞蛋糕」。每一組發一個蛋糕盤,然後提供二十幾種民主的「食材」,例如「言論自由」、「資訊公開透明」、「多元媒體」、「司法機關」、「立法機關」、「自由公平的選舉」、「公民投票」、「反歧視的法律」、「社會福利」、「正當程序」、「宗教與信仰自由」、「隱私權」等等。學生的任務就是用這些東西來建立自己的「民主雞蛋糕」。
一桌子食材,看起來都像好東西,但是蛋糕盤只放得下六片蛋糕。協商與爭辯自不可少,但他們考慮的因素是什麼?一位學生寫道:「在選擇良心食材時不論哪一項都非常難以取捨,突然有個念頭覺得我們過得其實很幸福,這些食材其實圍繞著我們四周,或許臺灣民主仍然有其進步、改善空間,但大抵來說我們過的很自由,自由到這些食材像是理所當然就該存在的,像是天賦的,捨棄哪一塊都怪彆扭的。」
另一位學生說:「這些良心食材,每一個現在看起來都好簡單,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就像呼吸一般自然;可是真要選六個來堅守,又尤其一想到我們很有可能將在之後失去這些權利,就更要選得戰戰兢兢。」
真的戰戰兢兢,我看著他們把一片片蛋糕放上盤子,又拿下來。「每一個食材在被丟棄的同時,總是會有人提出在臺灣過往經驗中遇到缺乏此食材的恐怖情況,最後食材又會被順利救回。其實我很慶幸大家對於臺灣歷史的認識較深,讓討論變得更加有意義,但也覺得很困擾,因為這樣每個食材都變得非常重要,就無法選出最重要的六個食材。」綜合討論時,有一組幽幽地說:「我們想要做一個三層的蛋糕!」
這是在桌遊與手遊中長大的世代,在高解析度影像中長大的世代。一款珍珠板貼上彩色紙的陽春遊戲,卻讓他們認真到產生選擇障礙,因為他們已經意識到,這些東西「之後可能會失去」。
可以想見,「立法機關」、「司法機關」、「言論自由」、「自由與公平的選舉」等等,是很受歡迎的食材。但有一組出人意表地選了「社會福利」。據說那是蛋糕盤上的最後一個空位,一位組員唸出「社會福利」卡片背面的定義:「政府應促成全面的支持系統,以確保人民能擁有健康、接受教育、經濟穩定」,真誠地看著大家說:「我覺得這就是民主制度的初衷。我認為有社會福利,才會成為一個有愛的國家。」那想必是莊嚴的一刻,全組的人都感動了。一位組員寫道:「原本還在爭論效益或結構的組員都同時安靜下來,神情從冷靜理性轉為溫柔,最後大家一致通過,將社福列入食材。」另一位組員瀟灑地總結:「社會福利是討論後決定釋出的立場,即便在層級上是較後期的目標。但理想是不必害羞的。」
建立民主雞蛋糕只是第一階段。遊戲卡裡也有幾十個對民主的攻擊,我稱為「黑心食材」,例如「政府監控」、「言論審查」、「選舉詐欺」、「歧視」等等。第二階段的玩法是請同學運用他的民主雞蛋糕裡的六個成分,來抵擋這些「黑心食材」。這個民主遊戲來自北歐,難免有隔靴搔癢之處,因此我根據臺灣處境的特殊性,另外加了三個臺灣版的「黑心食材」:「以商逼政」、「資訊戰」與「非官方談判締約」。太過切身了,同學說看到這三項,「腦袋抽痛了一下」。
面對攻擊,無力與挫折全部都跑出來了。「訊息戰、以商逼政、非官方締約一出現,瞬間就擊潰我們所有的良心食材,除了立法和司法,我們別無他法,而且還遠不及打壓這些早已滲透到民間的黑心食材,玩到最後大家都想放棄民主了。有一組說『用所有的黑心食材都可以對付這些東西』,我覺得好衝擊,確實這些大家這麼用力抵抗的不民主的『惡勢力』不斷逼近,為什麼我們還要堅守民主?常常自己在思考的時候也會這麼質疑。」
「我們拿著良心食材想要拼湊出防禦姿態,但卻發現這該怎麼擋?怎麼擋都有漏洞……我們拿著良心食材去對抗這些邪惡,突然感覺像是天安門事件那最令大家印象深刻的一幕:『肉身抵擋坦克』。」
有一位同學想起了我在課堂上放的紀錄片,李惠仁導演的《蘋果的滋味》。「記得那時看完中嘉併購案的片段後感受到的是一股很重的無力感,即便我們獲得了資訊卻無能為力,在面對這三個中國因素的問題時我也感受到了一樣的無力。我開始回想紀錄片裡的中嘉併購案,當時有一群人發起了抗爭活動,雖然並沒有受到大媒體的關注,但那股力量是由人民的憤怒而起的,而那也正是我們最能夠直接參與的,也就是集會自由。」
「把所有良心食材一併加進來之後,好像還是遠不及抵禦黑心食材的進攻,真的令人非常絕望。可是,其實上這堂課的同學都是盟友吧?自己想不出辦法,那就大家一起想,總會有辦法……雖然亡國感並沒有減少一絲,但是對於自己所捍衛的價值有了更深的認識,我知道我想說話、想當好國好民、想在政府底下擁有人權,所以即使我堅信的民主力量遠小於獨裁,我們還是得團結一致對抗。」
#向內擠壓的委屈中蓄積著向外爆發的能量
這是我對於「亡國感」的體察。在他們臉上,我讀到對民主的珍惜:每一塊「蛋糕」都不想放棄,因為認識到每一塊都重要。我讀到對於民主的深刻思考:我請他們說說各組的雞蛋糕成分有何異同,其中一組解釋,他們沒有選「社會福利」、「隱私權」、「受教權」,因為「我們盼望良善的立法、司法體制,和言論自由能帶給公民的民主素養,自然會發展出這些項目」。在有限的蛋糕盤裡,他們沒有選擇某一些,是因為那些可以從更為基本的元素推導而得;這些食材在他們眼中不是獨立存在的原料而已,他們已經想到了彼此之間的連動關係。他們對民主的認識,不只是知道氯是什麼、鈉是什麼,而且知道氯加上鈉會變成一種讓食物好吃的調味料,如果將氫、氧和鈉加在一起,則可以用來做肥皂或通水管。
我也讀到擔憂、挫折、無力、絕望……與不甘願。還不願意投降或放棄的那種不甘願。這些情緒看似矛盾:擔憂、挫折、無力、絕望都是坐以待斃,不甘願卻是起身反抗。但如同前述兩段引文所示,這相反方向的兩種情緒,可以共存於同一個人的同一段表述。「亡國感」似乎不是一個單一向度的感受,它不僅是字面上看起來的被動、放棄、不作為而已;在向內擠壓的委屈之中,向外爆發的憤怒在蓄積。作用力產生反作用力,「亡國感」的內裡,有一個想要「逆襲」的驅力。
#亡國感真正悼亡的對象為何
值得追問的是,「亡國感」的悼亡對象為何?有人說,醒醒吧,你沒有國家,哪來亡國感?這是所謂臺獨。有人說,容納我們民主生活的,是中華民國臺灣,不管它叫什麼名字,它就是我的國家。這是所謂華獨。「亡國感」是哪一種?
在同學的作業裡,「國」的問題鮮少被提起。兩千年左右出生的這一世代,成長於全球化的年代,國界已不似先前那樣銅牆鐵壁,他們對國族的情感與看法,恐怕很難用黑白分明的「非此即彼」來劃分。有的人幼年在中國長大,因為父母是臺商,中國和臺灣都是他的故鄉。有的人曾經在中國就學,有的人固定往返中國,因為父母之一是中國人。有的人擁有臺灣以外的其他國籍。有的人是新移民之子。有的人認真在評估,畢業後要不要去中國找工作。一位同學表達得很好:「對這個時代的年輕人來說,『國』是一個太難解的概念。臺灣史獨立成冊了,但我們的國名裡沒有這兩個字。」他們拒絕中國因素,並不是因為對中國有敵意,也不是因為對中國欠缺瞭解,而是因為臺灣有民主,中國沒有,他們從自己的經驗知道,臺灣的生活才是有尊嚴的人的生活。
國族主義最需警戒的,不外乎兩點,其一是身分的排他性,其二是它經常召喚個體為國家犧牲。「亡國感」雖然有這個「國」字,卻很難被界定為一種國族主義的情感動員,因為「亡國感」的話題總是環繞著「民主」這個概念,而非「國族」;有亡國感的人總說著民主機制的毀壞,以及如何可以重建、強化。他們並不想像一個圍牆高聳的國族共同體,要入會得經過嚴格的血統審查——他們自己原不是血統純正的人。民主的原則是盡可能讓大家都享有公民權利(inclusive citizenship),而非排除他人;民主的政府採取三權分立,從人民的立場來避免國家侵犯基本人權。「亡國感」是朝向民主前去的,而國族主義(的最糟形式),在它的反方向。
有解嚴前生活經驗的人,應該都還記得那種「亡國感」:「今日不做自由的鬥士,明日就成海上的難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退一步即無死所」;那些國慶閱兵、晚會、排字、大會操、軍歌比賽,講究「數大便是美」、「整齊畫一」、「一個口令一個動作」,那些「萬眾一心」、「我愛中華」一遍又一遍的呼喊……是的,那些活動就是國族主義(的最糟形式),要你犧牲小我完成大我,要你為自己做為一個小螺絲釘而感動,要你團結,要你愛國,要你支持政府。那種亡國感絕對不容許你談多黨政治、民主制衡、基本人權;甚至你只是要求國會全面改選,他都說這樣會亡國。是的,那種亡國感就是賣弄國族主義的威權統治手法。
今日的「亡國感」是那種手法的反方向。君不見,「亡國感很重」的年輕人總是好想突破同溫層,好想跟長輩溝通,為了自己在乎的議題狂寫臉書,去捷運站之類的熱鬧地方當小蜜蜂,收集連署,製作短片丟上網,用無窮無盡的公民參與去實踐民主。
「亡國感」的「悼亡」對象,不是任何一國,而是民主。「亡國感」只是一個現成的詞語,方便溝通。他總不能說:「啊,我最近『亡民主感』好重!」這樣誰聽得懂?說「亡國感」,雖不精確,卻一聽就懂。遂成流行。
「亡國感」甚至不是一種悼亡。不是一種現在式或者過去式的哀嘆:「我們已經亡國了,好慘啊!」而是未來式,一種警世明言:「再這樣下去我們的民主會完蛋的!所以我們現在——」。「亡國感」不是句點,而是起手勢,重點總在於,為了不要讓現在還享有的可愛的自由消失,我們現在趕快來做點什麼?
亡國感是真實的集體情緒,源自民主於近年因中國因素持續惡化的事實;這件事情在選舉中成為影響因素之一,本是民意政治的正常狀態。(攝影:蔣銀珊)
這是藝術大學裡的一堂通識課,學生的主修是電影、戲劇、動畫、美術、音樂、傳統音樂、劇場設計、新媒體藝術,他們本來不是對政治特別有興趣的人。但是,對民主的珍惜與體會,在這個歷史時刻變得巨大而急切,因為他們感到,「以後可能會失去」。所謂「這個歷史時刻」,就是中國積極向外輸出專制影響力的這一段時間,就是中國因素滲入臺灣骨髓的時刻。
有人擔心,亡國感是政治操作,或者將在總統大選中成為政治操作的議題。其實民意政治的基本原理極為簡單,就是民眾把自己擔心的事情大聲說出來,而候選人想辦法說服民眾:我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你投給我別擔心。亡國感是真實的集體情緒,源自民主於近年因中國因素持續惡化的事實;這件事情在選舉中成為影響因素之一,本是民意政治的正常狀態。所有重要議題,都應該是選舉的影響因素啊。誰積極反對九二共識、反對一國兩制、反對和平協議,誰就會獲得「亡國感」一族的青睞。背離民心者在選舉中落敗,本是選舉制度的設計初心。
「#有錢就有自由」,只有在民主國家才會是天理
課堂上也有另一種意見,是不打算捍衛民主的。有一位同學寫道:「我認為臺灣的兩黨惡鬥,不太會像是民主的在進步,而是在濫用,那要民主有什麼用?我個人會覺得專制體制會更讓我們的經濟往上升起,讓我們的國家成為世界強國,那我在想的是保持著民主有什麼用呢?我個人會覺得有了麵包才能夠談這些之後的生活限制,那你有錢了不喜歡極權專制,那移民就好了啊!何必因為為了保持民主,而讓我們全國人民都快餓死,那維持民主功效在哪?」
他的意思是先拚經濟,有錢了就有自由,因為有錢就可以移民,可以任意選擇要當哪一國人。這推論裡有幾個關乎事實的環節,值得拆解檢視。其一是他認為只有專制才能拚經濟,民主不能;其二是他認為臺灣的經濟現況是大家都快要餓死;其三是他認為專制並不危及人民移民的自由。這也就是常見的「民主不能當飯吃」的說法。他很禮貌地寫說希望聽聽老師的看法,所以我在課堂上仔細提出事實的說明,不過,那堂課他並沒有出席,此後也沒有再見到他。
這位同學理所當然地覺得「有錢了就有自由」,好像那是天理。那恰好是因為他在民主的制度裡長大,習慣了這種民主框架裡的資本邏輯。在專制國家,那才不是天理。專制國家的人都知道,自由是國家的恩賜特許,而不是權利。他可能不知道,他恰好選擇了一個他最不能接受的制度。小魚也覺得用鰓呼吸是天理,你既是一條小魚,為什麼要跳上岸來呢?
#世界原不存在一個寫定的未來
以上是我從「臺灣前途與中國因素」的課堂上,捕捉到的「亡國感」的面貌:在中國因素影響下,因為感受到可能會失去民主自由,而產生的一種既無力又亟欲奮力一搏的集體情緒;「亡國感」本身就蘊含了「逆襲」的能量。
這門課到六月時接近尾聲,那卻是香港抗議「逃犯條例」的開端。我清楚記得當時,各界一致認為「逃犯條例」一定會過,包括上街抗爭的人。大家平心靜氣地「知道」香港立法會的生態就是那樣,平心靜氣地「知道」不可能贏;香港人上街只是寧鳴而死,不默而生。我們課程結束放暑假了,香港人卻在街頭上一天一天地創造奇蹟,那麼多的人從各處冒出來,終於擋下了不可能擋下的,令歷史為他們轉彎。如鍾耀華所寫:「歷史從來都是在創造不確定性,稍稍挪移其彈道。香港的反抗走到此刻,中共未贏我們未輸,是大家的努力。」
人們六月的時候不能預測香港,現在又何能以失敗主義論定臺灣?世界原不存在一個已經寫定了的未來。臺灣的前途仍然在於,珍惜民主的人們能夠發揮多少能量,對中國因素的作用力展開逆襲。民主自由是臺灣的理想,我們的百年追求;而理想,是不必害羞的。
(本文摘自《亡國感的逆襲──臺灣的機會在哪裡?》,新書係失敗者聯盟及春山出版編輯部共同策劃。由來自各個不同領域的專家作者,正面且直接的對於亡國感現象進行拆解,希望能從中找出抵禦、甚至是「逆襲」亡國感的方式。)
蜂鳴片原理 在 先生的私房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向美國總統學說話~~~〈說理Ⅱ〉】
a.「與其尋求政府的幫助,我們應該自願貢獻。」
b.「不要問國家為你做了什麼,要問你為國家做了什麼。」
你好,我是威爾遜。歡迎來到〈新書前哨站〉,今天我要介紹的書是〈說理Ⅱ〉(對,別懷疑,它有兩本書,一本400頁,我很有誠意地讀完了!📖)
回到上面的a、b兩句話,你比較喜歡哪個呢?🤔
我想多數人都會選b,而且你或許知道,這是甘迺迪的名言啊!
這兩句話其實都在表達:「最近國家替人民做了什麼」。B選項為什麼這麼有說服力,因為他用了「交叉結構法」。交叉結構法可以將對手論點倒過來,而且鏗鏘有力,扭轉情勢,完成反擊。👊
↠↠↠
接下來,我要為你分享3位美國總統:小布希、歐巴馬、川普,看看我們可以從美國總統身上學到什麼?
1. 小布希:笨拙重複愛押韻的 蔡哥?
「我知道我相信什麼。我會繼續闡揚我所相信的,而我所相信的——我相信我相信的是對的。」
簡答題:請告訴我小布希總統想表達什麼?
擬答:小布希總統知道相信什麼,而且會不斷傳播相信的事情,雖然我一點都不知道他相信什麼。
是的,這就是小布希總統的魅力。在美國總統歷史上,小布被歸類為不能言善道,但是他很擅長用純粹的展示性認同語言,激發選民對他的共鳴。👥
「我相信」、「我認為」、「忠誠」、「樂觀」、「安全」。
小布希總統語句簡短,而且講話有時候沒有邏輯(相信你有感覺到),但是,他很擅長用最有效的順序,去重複這些暗號,像強迫推銷的店員,讓你聽久了,產生認同感。👂
「我們期待聽見你們的聲音,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這句經典小布希語言,或許你會不屑一顧,覺得這是不經大腦說的話,但是,如果你只是聽到,而不是讀逐字稿,你只記得「期待」、「聽見」、「聲音」和「完成自己的工作」。💼
這些詞句,讓你感受到樂觀、傾聽和盡忠職守的態度。
如果用一幅畫作比喻,小布希像是點彩畫派,在畫布上點下各種價值觀,創造出整體的意象。
你必須承認,多數的選民不回去讀逐字稿,吸收整段話的涵義,他們比較可能在用餐、整理家務時,無意間聽到電視或youtube播放的小布希語言片段,儘管他們不是精闢闡述事實,或邏輯分明,但可以營造出親民感(接地氣),讓人民覺得總統跟我們站在一塊。👣
讓我們來比較看看,理性思維跟無邏輯限制(底下我用小布希式代替)的話差別💬
【理性思維】:各位,我們一定會贏得這場比賽。我們人數更多,我們練習的更認真,我們也有更好的比賽策略。
【小布希式】:各位,站起來。展現強壯。展現強硬。照著計劃,拿下這場比賽。
【理性思維】:不要害怕。沒有任何怪獸躲在床底下。
【小布希式】:你很安全。你在這裡很安全,你受保護,在你那溫暖的床上。
你會發現:複誦像是洗腦歌曲一樣,我們小時候參加校隊的訓練,教練叫暫停,跟我們講的話,多半是小布希語言,沒有邏輯,但會讓我們覺得是團隊裡的一份子,教練讓球隊凝聚士氣,團結一心,最終發揮超出實力的水準,贏得比賽。🏆
↠↠↠
2. 歐巴馬:西塞羅接班人
歐巴馬的演說,基本上是用最傳統的方式來組織:前言、敘述、分割、證明、反駁、結論。
前言:「這個舞台對我而言是非常不可能的」。歐巴馬在代表大會開始,就建立起自己的人格,非常謙虛,平順將演說帶入敘述階段。🗣
敘述:歐巴馬向大家訴說父母親的故事——來到美國求學的牧羊人,和一位在地球另一端的堪薩斯州的少女。最後訴諸道德,將自己人格特質與美國價值連結。
「此刻我站在這,明白自身的故事是一個更廣況的美國故事的一部分。」
「這是美國的真正本質,存在人民那質樸夢想裡的信念。」
分割:好的演說家會用分割來呈現正反兩面,用最熱情的語言描述自己,但也不會過度責難對方。🙅
「今晚我必須對你們說:我們有太多需要努力。」
歐巴馬的意思是:小布希執政後,讓他有更多事情要做,暗示自己才是最好的選擇。
證明:為了證明有多少事必須做,歐巴馬羅列以下清單:
1. 工作機會流往海外
2. 石油公司操控美國
3. 意識形態分化社會
4. 糟糕的海外戰爭
反駁:歐巴馬非常聰明,不直接攻擊對手,轉向企圖分裂美國社會的「輿論操控者與負面廣告商」別的敵人。
他在演講的最後,加重說話音量與表情,慷慨激昂像個傳教士。
「沒有所謂的自由派美國人與保守派美國人,只有屬於美利堅合眾國的美國人!」此話一出,立刻成為世界名言。📣
結論:偉大演說的結尾,必須兼具演說摘要跟呼籲行動的功能。
「我們應該加入充滿犬儒政治思想的一方,還是充滿希望政治的一方?」群眾吶喊希望。
歐巴馬描述美好的未來,並刺激聽眾行動:
「這個國家將在經歷長久政治黑暗後,重拾過去的光明。」
歐巴馬非常善於說一個 英雄故事 HeroStory :
英雄有一個任務、遇到障礙、最終克服困難。誰是英雄呢?就是你(台下的支持者),有這個一刻,選民不禁想著,我參與改變的時刻,我以我是支持者為榮。💪
↠↠↠
3. 川普:12秒讓你愛上我
一般的演說者,會乖乖按照提詞機,講著事先準備好的橋段,即使作戲(表現脫稿演出),那也是安排好的戲劇橋段,不要當真。😂
川普厲害的是,即使是事先安排好的,他也可以展現出「即興發揮」,說出一般政客不敢說的「政治不正確」,讓台下支持的群眾愛死他。❣
川普用的技巧是:演說週期法。🎉
這個方法不是川普發明的,早在古希臘時代,善於演說的大師,就是用演說週期法,抓住城邦下人民的關注,博得滿堂彩。
根據統計分析,川普脫口而出的議題A跳到下一個議題B:從支持者、到非法移民等,大概就是12秒。
精準的數字。⏱
12秒有什麼意義呢?你可以做一個動作:深呼吸,然後計時。你會驚訝地發現,我們深呼吸一口氣,大概停留的長度,就是12秒。
而深呼吸後,你表達一個良好的想法,也是12秒,而你的聽眾能接受想法的能力呢?也是12秒左右。(人的專注力很糟阿,但你又不能太勉強自己,你一天能專注的時間是有限的。) 😅
有人研究川普的講稿,發現他用的詞彙非常簡單,整個演講稿數千字,超過3個音節的只有巨大的(Tremendous)跟加州(California)。
反對他的人嘲諷文字只有美國小學四年級程度。
川普善用誇飾法,並用第二人稱「你」來闡述,讓聽眾感覺我認同他的話了,並且對渲染的議題非常難忘。👀
↠↠↠
最後說說我的評論:
顯然作者很討厭川普,裡面的內容非常省略,我想在這談談川普。
美國主流媒體都是倒向民主黨,當主播帶有攻擊性的言論指責川普「女性歧視主義者」、以及任意解雇員工的「慣老闆」時,川普的回應是:這個國家不需要政治安全牌與官腔。
以事後論來看,川普的執政基本上兌現了他選前的承諾。重新擬定對全球的戰略,加強移民管制、讓工作回流,創造美國失業率最低紀錄。📉
反觀我讀到歐巴馬老婆蜜雪兒的自傳,大談她的理念跟行動,我做了功課查完資料,我相當不以為然。🤷
比方說她推廣安全飲食,在白宮開菜園,並且號召全國人民自己種菜,讓學校的學生能不吃含有農藥的蔬菜水果,能吃到健康的飲食。🥦🥕🌽
這就是作秀。
第一是,這不能解決根本問題,還浪費納稅人每年數十萬美金的維護費,第二是,即使這很健康,家家戶戶都有錢有閒能種菜嗎?第三、這顯然就不符合經濟學原理。❌
具體的辦法應該是,請國會擬定一個法案,訂定食品安全機制,如何採買食物,不就能保障學生嗎?
這讓我想到每次哪個地方盛產香蕉,價格崩跌,官員們就在電視上表演吃香蕉,號召大眾一餐吃一根,拯救台灣農民。😯
但更確實的作法應該是:制定明確規範,評估每樣水果、蔬菜的生產量,避免農民一窩蜂種同一個農作物,虧錢時再申請政府救濟跟補助吧!
今天我的分享就到這。
感謝你的閱讀,「願學習成長的道路上,你我一起前行。」我們下次見。
蜂鳴片原理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生命之花 #神聖幾何 #Floweroflife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HenHenTV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大家知道什麼叫神聖幾何嗎?英文裡面就叫做Sacred Geometry,是一個非常古老的科學,而生命之花也是神聖幾何裡面的其中一種,謝謝網友Ngasi Leung留言建議我講生命之花,這個也是能讓我們腦洞大開的主題哦~
如果你是第一次看我影片,我影片主要的題材就是稀奇古怪,靈異,外星人和UFO,或是一些神秘但卻科學無法解釋的東西,如果你也喜歡研究這些奇異主題,歡迎你訂閱HenHenTV。
好!我們開始吧!
神聖幾何,是由新紀元活動開始的,New Age Movement在1970-80年代開始的,這個活動所牽涉的範圍非常的廣,有神秘學,替代療法還有綜合其他宗教的元素和環保主義,這個活動融合了東方和西方的思想,把許多的觀念和科學融合在一起,就產生了神聖幾何學,
其實並不可以說是產生,而是這個形態一直都存在宇宙萬物當中,是宇宙所有物體最原始的能量模式。到最後發現,原來很多生命/物體的能量模式都是相同的,所以這個神聖幾何就是去探索,解釋,統一和研究宇宙萬物的能量。
他們相信上帝在創作宇宙萬物,是根據幾何平衡來創造世界的,很多科學家或哲學家都有發現這些共同點,例如普魯塔克講過:柏拉圖說上帝是一直不停的幾何化的,而現代的數學家改編了這句話,稱之為‘上帝算數’
根據Steven Skinner博士的書有講到,神聖幾何是研究大自然的物體根源,很多生物的形態都是和幾何學有關,例如好像是鸚鵡螺,它的螺的外殼並不會因為成長而失去幾何形態,它會以適量的成長而不會讓外殼變形,這個很神奇,對吧?另外蜜蜂築的蜂窩呈六角形,以便容納它的蜂蜜,還有大自然的花朵,植物,還有自然界的水晶,漩渦都是幾何形態的。
在此你應該可以聯想起更多的例子吧!
在古遺跡裡面都不難發現有幾何形態的建築,例如是古埃及,羅馬,古印度,希臘的建築裡面都包含幾何學,到了中世紀,很多的天主教堂都是根據幾何學來建築的,而在人體構造學裡面,也有幾何形態,在leonardo Da Vinci的維特魯威人裡面也是根據維特魯威的建築原理來畫的,而維特魯威的建築原理也是來自幾何學。
其實還有很多東西都和幾何學有關,例如印度的曼陀羅,中國的太極,八卦,風水,西方的魔法封印,瑪雅的圖騰等等。
那什麼是生命之花呢?
生命之花是由多個均衡間隔的重疊圓形組成的幾何形狀,這個形狀排列成好像花朵的圖案,呈六角形對稱,是一個完美形態。在神聖幾何學研究人員認為,它是深層精神意義和啟蒙的形態,在異教徒裡面,它是包含所有生物基本信息的阿卡西記錄,什麼是阿卡西記錄呢?
阿卡西是創造我們這個世界的頻率格局方程式,這是指在我們思考時,記錄我們的思想,行動和文字的系統,記錄會印在一直叫Akasha的微妙物質上,其他四個原則包括火,空氣,地和水,都是由這個法則中產生的,而五項的原則則代表人類的五種感官。有人說:這個阿卡西記錄講的形態和宇宙集體意識相同,也有人認為阿卡西,可以經過冥想,誘發人們的心靈感應和洞察力。
而在煉金術裡面也有和生命之花有關,在煉金術裡面,有個叫Metatron cube梅達特隆立方體,這個是由四元素和以太所對應的立體圖組成的幾何圖案,這個立方體代表萬物的最根源,它詮釋了宇宙根源形態就是這樣的。而這個梅達特隆立方體就是啟蒙於生命之花。
Learnardo da vinci 也有研究過生命之花和數學屬性,他繪畫了生命之花,也繪畫了生命之種子,在他的畫畫裡面,也運用了一些生命之花的原理,也就是我們所講的完美比例。Golden Ratio。
生命種子,是六個對稱的圓形畫在一個圓形裡面,作為生命之花的基礎。有人說:這七個圓圈也代表上帝用了七天創造這個世界。很多的形態都是源自於生命之花,例如是生命之果,是由生命之花裡面演變出來的,它是由13個圓圈組成,它被認為是宇宙的藍圖,包含每個原子,分子的結構,生命的形態和所有存在物體的設計基礎,大家看看分子,原子和量子的結構就會明白很多的原理都是來自生命之花。
而生命之花也在全世界每個角落都會看到,例如中國的紫禁城裡面,以色列的古老猶太教堂,日本寺廟,印度的金廟等等,那可能古代的人已經明白生命之花是代表世界的平衡,和萬物的起源。
但是那生命之花又對人類有什麼幫助,你知道了萬物的根源又會如何呢?
由於生命之花是所有萬物的根源,因此它有很深的靈性層面意思,在能量的測探中,它可以轉化和淨化的能量,在你冥想時,這可以讓你和大自然產生共鳴的能量,讓你提升落地感(Grounding),能夠驅使身體裡面的能量振動頻率,使一些干擾身體的負面電磁波減低,不再讓它們影響你的心靈。
當你可以掌握生命之花能量時,你發覺你是可以感受到宇宙和大自然生物的能量,也可以感受到其他人的能量,在了解其他人的能量時,同時可以去醫治他人。如果你的意識頻率提高,你是可以和更高維度的能量或是其他靈性生命體聯繫的。
像之前的影片講的一樣,宇宙的根源是愛,是光和平衡的象徵,凡是以正能量的態度去面對生活,遇到別人負能量時給予關愛,無私的愛,我覺得那才是在我們人生當中需要學習的東西。
最後讓我們也來一起畫生命之花吧!
願這可以帶給你們平靜和平的感覺。
我們下個奇異世界見,Bye 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