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受邀撰寫交稿很 #硬 的
台灣經濟論衡 (國發會2019冬季刊)
題目:
打造地方品牌,創造在地特色產業新價值
綱要:
壹、認識自己是建立品牌的開始
貳、品牌定位在不可取代的風土條件裡
叁、日本案例參考之啟發
肆、台灣地方品牌的嘗試與案例
伍、結論與建議
認識自己是建立品牌的開始
你認識自己腳下的這片土地嗎?
台灣的山很美,有幾座超過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呢?
台灣的海很藍,東海岸外圍那條深色的緞帶為何稱為黑潮?
台灣的人很多元,最早居住在這座島嶼上的原住民朋友們有幾族呢?
台灣的名字叫做台灣,我們總告訴外國朋友說是台灣人來自於台灣,名稱從何而來?
我總是愛在每一次的演講或者交流分享中,提出這個問題。因為倘若自己不理解自己所生存生活的這片土地,就無法因為足夠的認識而擁有自信,更何況建立希望他人理解與認同的品牌了。一個國家或者地方品牌的形成,得先從熟悉並熱愛自己開始。
台灣是一座神奇的島嶼,座落在世界最大的歐亞大陸與最大的太平洋海域交會之處的中心。
國土面積僅僅三萬六千一百九十七平方公里,跟歐洲的瑞士與荷蘭差不多大,是臨近的韓國三分之一、日本十分之一,更是只有澳洲的二百分之一,美國的二百七十分之一的面積大小,在國際上是個國土面積迷你的國家。
在這個因為菲律賓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擠壓形成造山運動,形成了地質年齡僅約六百萬年的台灣島嶼,也造就了兩百六十八座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成為世界上高山密度最高的島嶼,也創造了地形地貌的多元以及生物多樣性。
而除了自然景觀,民族文化的豐富多樣亦同。
從南島語系的原住民族群、來自於歐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蘭人,與閩南沿海的泉漳移民、福建廣東山區的客家族群。到日本人將台灣視為殖民地,撤退來台的眷村文化豐富多元,到現在很多東南亞新住民將台灣視為第二個家。
不同時代背景不同文化族群的人,都來到了這個島上。彷彿一片森林裡有著大大小小不同的樹木植被,或大或小、或多或少、或長或短,都因為這片土地適應外來不同物種的包容度很高,然後再把外來文化落地轉換長成台灣自己的樣子。
品牌定位在不可取代的風土條件裡
一座城市的品牌,要找到自己不可被取代的風土條件。如果比歷史文化,台灣無法和京都一千三百多年相比;要比文化多元,可能沒辦法跟紐約這民族大熔爐相比,要比乾淨整潔,那麼新加坡應該無人可及。
那麼,自己到底有什麼條件呢?
二○一五年起,筆者與團隊夥伴連續五年與台南市政府合作,前進日本大阪與東京等城市進行觀光品牌的行銷企劃。
面對國日本旅客,我們思考在當下的世代裡,日本人絕對不再是過去刻板的單一印象。居住在不同城市不同年紀的日本旅客,都有自己的嗜好與樣貌。
倘若我們沒辦法確認所有日本人各自的樣子是如何,那麼或許回過頭來想,我們只需要展現心目中最美好的台南原本真實樣貌。
台南是台灣公認的美食天堂,無論是街頭巷尾、家門前廟口處,都可以看見廉價耐用的紅色塑膠椅,跟人們的生活緊緊的連結在一起。所以嘗試把「紅椅頭象徵台灣移民島嶼的奮鬥個性」這樣的形象,連結成「#紅椅頭觀光俱樂部」來推廣台南觀光。
在展覽時,我們用一百張紅椅頭來展示一百樣屬於台南的物件,它似乎也反映了台灣移民島嶼的個性───吃苦耐勞、具有韌性,就像在路邊街頭看到的紅色塑膠椅一樣,它成本低廉,實際上卻非常實用耐用,幾乎不怕風吹日曬雨淋。
椅子上展示著無論是腳上穿的藍白夾腳拖、還是理髮店裡的洗頭器具、熱門小吃碗粿店裡的碗盤食器;武廟裡怎樣拜才會生意興隆的金紙、文昌帝君可以讓你考試順利的祭品、月下老人如何求來婚姻緣分的可能性。
每一個物件都可能是誘使人來到台南的原因,因為它就真實存在於城市的生活裡。無論是廟宇、小吃、生活、工藝等,都會是由腳下的那片土地長出的美好與記憶。
而展覽結束時,我們在每一張紅椅頭貼上以年度視覺設計的紀念貼紙,把它視為少量而珍貴的禮物送給在場的日本朋友,大家索取的反應出乎意料的非常熱烈,甚至市府後續拜訪其他日本城市時,亦被要求希望得到這份伴手禮。
這些從風土生活裡挖掘的樣貌,形成了品牌。
我一直認為台灣島嶼極為豐富,在每一座城市裡都存在的 #清粥小菜店 家,就像是台灣這社會的微小縮影。菜色裡有早上清淡口味的麵筋、蔭瓜、花生、豆棗、豆腐乳、豆枝,也有方便配飯較重口味的三層肉、蒜泥白肉、炒小捲、紅燒蘿蔔,也有一種食材可以變出各種菜色的水煮蛋、荷包蛋、吻仔魚蛋、九層塔蛋、蔥花蛋、菜脯蛋、雙菇炒蛋,連主食都能有地瓜粥、白粥、白米飯、糙米飯、饅頭等不同選項。
多元文化交匯的生活彷彿就像那擺滿一千盤小菜的店家,旅客彷彿就像是要來吃飯的消費者一樣,無論他什麼時候來到,是深夜或者清晨,當午飯或者晚餐,小菜都可以隨著心意自由選擇,讓消費者自己決定組成自己滿桌的菜色。
這也是品牌,一座島嶼想要給人們的印象。
用時間耕耘被眾人認同才是品牌利基
我總認為,地方品牌建立的成功關鍵在於時間與創意。
移民島嶼的個性中,低頭前進勤奮打拼、面對問題靈活應變是優勢。但往往優點的另外一面便是缺點,過度重視眼前立即可見的成績會忘記將視野放遠格局做大,依賴聰明經驗見招拆招也會忘記建立制度組織盤點。
而這樣的習性反映在地方品牌的堆疊過程中,就會期待外人專家可以給答案得到成效,而不是耗時往下挖掘越來越深,思考積沙成塔、滴水穿石的耕耘,才是品牌形塑的不二法門。
這關係到時間,只有願意如同蚯蚓不斷的翻土耕耘,儘管人們看不見那樣的辛苦,但是在每一片土地裡,都能挖掘屬於自己的樣子無可取代的DNA基因。
夏威夷的原住民生活裡,沒有夏威夷衫,顏色鮮豔花樣豐富的設計,其實來自於日本與菲律賓等種植業工人的服裝樣式,結合了日式絲綢面料與和服印花,還有菲律賓人的傳統襯衫樣式,融合創造出最初的夏威夷襯衫,想讓你連結到熱情洋溢的太平洋島嶼。
鄰近的日本新潟縣,亦有一個由二個城市「燕」和「三条」組成的「燕三条」,這是一個像是台灣某些地方金屬加工、機械製造廠房林立的鄉鎮區,以盛產鍋碗瓢盆等金屬餐具而聞名。他們邀請設計師山田遊參與新的品牌規劃,運用與黑手工廠印象完全相異的粉紅色做為視覺,與灰色交錯形成如何廠區封鎖線般的線條,重新吸引了世界與各地的目光。
設計能夠轉換風土條件,和新的世代新的世界連結。
地方品牌的未來得串連著永續
在建立地方品牌的同時,另一個不能不關注的是永續的議題。
我可以開一間清粥小菜店,供應一千種小菜,可是如果不在意這些小菜的來源、種植對環境是不是永續,只會做美味,卻不在意背後更多影響,這個品牌將會在未來的發展上產生問題。
推動觀光是將旅行者從一個地方吸引移動到另一個地方,一定無法避免交通的使用,產生能源的消耗,當旅客進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不管是自然或是人文歷史的環境裡,對地方都產生一種改變,因此能不能在得到感動之餘也有所回饋,是必須要重視檢討與非常關鍵的事情。
在發展地方產業,透過品牌創造更大收益的同時。
可是有多少人會去思考當從中得到了所要的,是不是更應該珍視這些貢獻給我資源與機會的資源?
如果不重視,我認為無論觀光也好,就算農業漁業也罷,都不會是一個長遠的生意,所產生的結果就是在每一個地方創造了被發現的機會之後,去掠奪那個創造出來的價值,假設低價、大量的方式不斷像蝗蟲過境般席捲一個地方,最後留下來的就是一片被蹂躪過的土地,要再讓它復原,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SDG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是聯合國推動的永續發展目標,用17 個永續發展目標、169 個細項目標和 230 個指標來期待,創造一個更公平更和平的世界。
這是每一個人都該研究並努力的議題,它會是一個志業的努力,也是一個永續事業的可能性。
我很喜歡從種子到森林的說法與意象。當所有人都在嚮往讚嘆所看到的一大片美好森林,卻忽略了那可能是數百、數千年前,有一顆種子落地發芽,不斷成長、擴散,才成就了現在可見的這片遼闊森林。因此現在所撒下的那顆種子,正是決定了未來最重要的開始。
品牌,從撒下種籽那一刻開始累積。地方,永遠都在那裡。
作者:風尚旅行與蚯蚓文化總經理 游智維(台灣觀光策略發展協會前理事長)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6萬的網紅升旗易得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6.14時事!】升旗易得道 2020年6月14日 主持: Tony Jaa 1.5 6.14 國情直擊【崇禎十七年】淅江大爆炸,三峽大壩變形,南方八省暴雨成災,東北蝗蟲入侵⋯⋯ ---------------------------------------------------------...
蝗蟲若蟲運動方式 在 八鄉朱凱廸 Chu Hoi Dick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讀書會:中國與香港民主關係系列一:從六四記念看中港關係百年史-區龍宇老師總結摘要】
我們一直在思考,到底到目前為止香港或中國民主運動正在步進甚麼樣的階段,是淪落、倒退、甚至絕望?
當你疑惑自己還可以如何的時候,請先給自己一些肯定,也請相信不論在體制內或外,枱面或枱底,香港或內地,都依然存在著你未必眼見但仍能發現的不懈努力與抗爭。
// 區龍宇老師覺得,雖然今天中國的民主運動並不樂觀,但長遠來說,也不用太悲觀。
中國中、長期的民主運動,與短期的情況絕不相同,而我們也不可只憑印象去定下結論。我們平時生活,接觸到大陸人的不良行為而產生的角色定型,但其實我們平時接觸到的大陸人,只是十三億人中極少部份。中國很大很複雜,每個省市都不同,也有不同的階層、文化水平、年齡,要瞭解中國其實十分困難,如果我們只憑直覺,而作樂觀或悲觀的結論都是沒有意義的,而當你從你見到的大陸人,作出大陸人很差這個結論,在嚴格的科學意義上,是沒有代表性的。中國這種極權國家的特點是,有暗裏發生著很多不可知的事,每一個領域也有,例如電影工作者、文學工作者、學者、工人、女性和婦權分子、同性戀者等,很多都在台底下努力,不可誤以為自己所見檯面上的事就是一切。
區老師覺得,中國幾乎每十年都變得面目全非,只用了三十年時間,就走完了西方世界二百年才完成的工業化,十分瘋狂,變化快得不能相信,但同時暗裏也發生著進行著很多我們不知的事,也有有數以千計萬計的人是在暗裏在做著事。
雖然中共現在看來極強大,但區老師舉了前蘇聯做例子。直到八十年代末,沒有人估計到蘇聯會在兩年之間就崩潰,就算是中情局,在八五年左右仍以為蘇聯很強大,冷戰會繼續下去,但在蘇聯內部的地下份子,由於知道內情,有些人的估計很不同。若蘇聯要與美國爭霸,他們需要有文化和科技上的突破,但蘇聯在當時的官僚制度下,越來越難以突破,經歷了五十年代的黃金時期,去到六七十年代科技發展已經停滯,社會高度箝制之下,由於害怕會有大量地下刊物出現,連影印機也不敢普及化。極權主義可以扼殺反對者,但同時也會扼殺人民的創新精神。美國八十年代發展資訊科技,蘇聯已完全跟不上,抄也無力。
區老師覺得,中共今天也是處於這個境況,國家對互聯網的控制,已影響到學術研究,包括科研。極權主義可以有力控制人民,但本身體制僵化也要付出成本,也迫使到多人要反對中共,這些人不會今天走到街上宣示不滿,我們也不應想像,中國的民主化一定要用上街遊行,又或者一定要用武力的方式來達成。世界的改變,並不一定如毛澤東所講的「槍桿子裏出政權」、「槍桿子裏出一切東西,它可以出學校可以出文化可以出科學」,但毛澤東的講法是錯的,這種對槍桿子的崇拜,的確說明了他只是劉邦朱元璋一類打江山坐江山王帝思想,實在並無現代知識,有現代知識的人不會這樣。槍桿子也不會出一切東西。革命也不需要有很多的槍桿子,大家只是誤將中國式的所謂「農民革命」、「改朝換代」這種「易姓革命」當成是革命的唯一模式,但世界上是有各式各樣的革命,例如1989年東德變天,並沒有出現很多暴力。當一個制度在窒礙著所有人的時候,其實是危機的到臨,我們也不可想像中共的江山會永固。統治者有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由充滿自信忽然變到失去自信,而這是不同階段的人長期努力的結果。
所以回到我們香港人有甚麼作用的問題上,紀念六四絕對有作用,我們香港人保衛民主/自治的鬥爭,我們越撐得長久,對中國人民的作用就越大。但一個關鍵是,如果我們香港人行差踏錯,接受了排外本土派路線,開口埋口罵人是蝗蟲,其實是將所有中國人推去繼續擁護中共,實在是幫助了中共鞏固政權。如果我們不是這樣愚蠢,今天無論我們在甚麼崗位,去不去六四晚會,只要多認識中國,就可以看到上千上萬的人正在暗處努力。我們首先要認識這個事實。其次,我們要做一個清醒的人,認清過去幾十年來香港的民主運動,非常缺乏內涵,變成選舉運動為主,以為民主運動就是選舉民主派,卻忘記民主運動首先是指普通市民自動自覺,自主自強,爭取從下到上的主權在民,這才是民主運動。//
#八九六四民運
#中國與香港系列
#六四晚會
===============================
📙屯門友讀書會:中國與香港民主關係系列二:中國1949:是「勞動人民翻身做主」,還是「朱毛漢奸赤化大陸」?(7月7日(六)晚7時30分於樂活書緣進行)
📖屯們誌第二期網上版: goo.gl/8ZNYxu
👤 對社區報和永續生活有興趣,加入成為屯們誌戰友:goo.gl/JtW2Hj
☎查詢/報名:60570239
蝗蟲若蟲運動方式 在 區諾軒 Au Nok-hi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忘記了是七還是八年前,有一次為朋友接待一個德國人,正好是在六四那一天。我就讀的浸大,有歐洲研究系,分法文和德文兩個專科,就讀的同學需要額外多一年時間畢業,那一年就是要到法國或德國實習,因此總會認識到一些德法的朋友。在大學我有緣認識一些讀歐研的朋友,那年六四,一位以前讀德研的同學忽然有事,臨時要我代為照顧一位路過香港探望他的一位十八九歲德國青年。我帶他去旺角廣東道的街市看紙紮舖和活雞檔,去油麻地果欄嘗試跟他解說香港的黑社會,再上金山郊野公園示範馬騮如何搶百佳膠袋。到了傍晚,我跟他說:不好意思,我要去一個集會,你自由活動吧。他問起原由,我話那是紀念北京天安門屠殺,而政治這回事,大部份人都不太有興趣,不能強迫你跟我去。他卻說他有興趣,而有點出奇地,我以為要為他解說一番,反而他主動對我說:六四對我們德國人很重要,正因為發生過六四,東德那邊才不敢在人群衝過柏林圍牆時開槍。就這樣我帶了他到維園,外國人好像不太耐熱,但也沒有嚷著要先走,一直留到晚會所有程序完結,之後還帶他到SOGO對面廿四小時的上海舖食粢飯豆漿。現在回想起這件微不足道的往事,發現對當下的討論有重大意義──這位德國青年沒有因為晚會高喊「建設民主中國」的口號,就認為他的參與已經妨礙了德國的民主進程或解決德國其他社會問題的進度,而且他反而認為一場離自身本土甚遠,自己與身邊的人都沒有親身經歷的屠殺,其實關係自身民族的興衰。
曾幾何時,我以為悼念六四的文章已經不必再寫,因為再寫也無法超越兩篇宏文的高度──分別是李怡2009年的蘋果日報社論〈香港人孤獨地延續六四記憶〉,以及梁文道也是在六四廿周年所撰的〈我們守護記憶,直到最後一人〉。李怡當日寫道:「我們曾有過一段與中國大陸不同的歷史,使我們可以在自由的空氣中,關注和支持中國向民主自由的體制奮進,我們有過楊衢雲、孫中山、黃花岡烈士,他們都在香港醞釀革命,我們為抗日戰爭輸血,為反對國民黨專政的共產黨人掩護,今天,我們也會義無反顧地支持內地的愛國民主運動,不管時間有多長,不管代價多大,我們也會讓支持民主的薪火相傳。這是香港人的人格。……有沒有勝算,有沒有利益,甚至有沒有效果,都不是香港人考慮的。從一百多年前楊衢雲時代至今,香港人就沒有考慮過這些。除了那幾個不是流着香港血的小丑。」梁文道則說:「明明香港是個自由港,但它卻以說不出口的理由拒絕別人入境;明明香港的傳媒不受政治管控,但卻有雜誌如《君子》這樣臨時抽稿,把『不敢忘記六四』的封面專題硬生生變成可悲復可笑的『不敢忘記郭富城』;明明有那麼多人曾經熱血沸騰涕淚縱橫,今天他們卻有口難言,甚至主動修改自己的記憶。看,為了銷毀和掩理六四的記憶,他們要費多大的勁。為了這個記憶;港式的犬儒主義被調動了,『唯策略論』主導的歷史虛無主義也出場了;他們甚至不惜自毀長城,要我們否定自己當年至為單純的愛國赤誠,換上以曾蔭權為代表的那種金錢愛國論(它的邏輯是誰讓我發財我就愛誰)。所以記憶六四已經不再只是記憶的事了,它還是一連串的抗爭與對決。它對抗言論空間的縮窄,與出入境的管制,它還要對抗一連串違背理性的思考方式與一系列否定道德共識的價值主張。在這個意義上,記住或者遺忘六四,還真成了一個大是大非的抉擇。我不得不做最壞的打算。因為《國殤之柱》的創作者高志活第一次被拒入境是條新聞,現在我們卻開始習慣成自然;以前有人叫我們『放下歷史包袱向前看』會使我們憤怒莫名,現在這種論調卻早已見怪不怪。也許有一天,還會有更多個陳一諤、呂智偉和曾蔭權出來鼓吹那種虛無犬儒的價值觀;也許有一天,六四不只不得『平反』,甚至根本灰飛煙滅于時光的垃圾場中;也許有一天,我們真的會變成大多數人眼中的瘋狂先知,並且一個個老去,一個個凋零,所有記得六四的全都整代人整代人地消失。即使到了那一天,再也不是為了起到什麼實際作用,而是單單因為這個記憶本身就是道德的,我們香港人,我們這群記憶的守護者也還將如此記住,直至最後一人。」事實上這兩篇文章毫不過時,文章當中已經超越時空回應今天諸多「本土派」的所謂論點。只是,當今的學生領袖直言,他們已經有近年各次本土抗爭運動,作為他們的政治啟蒙,再不需要出席一個「行禮如儀」的維園晚會,作為他們參與政治的出發點。好。我即管談談大家一起經歷的「政治啟蒙」。
兩年前的雨傘運動,有兩個非常接近開槍鎮壓的關口。第一次是九二八當晚,第二次是十月二日群眾包圍特首辦,而警方已將橡膠子彈運往現場,形勢促使中大、港大兩位校長到現場呼籲學生及群眾冷靜。最後,林鄭陪同梁振英見記者,表示願意與學生對話,局勢才逐漸緩和。梁振英想不想開槍殺香港人?以他未當政之時已想出動防暴隊,我百分之一兆肯定他會竭盡所能實現這個宏願。但我們也很清楚,開槍殺人這個決定權,不會在他手上;他必須請示中共政治局七常委,甚至習近平本人。有什麼理由會令到習近平與一眾中央領導拒絕簽下開槍殺人的批文?第一,當然是因為香港人的和平抗爭。吃了八十七枚催淚彈,一個垃圾桶也沒有起火,一塊商戶的櫥窗玻璃也沒有打破,那有開槍「平暴」的藉口。而另一言之成理的原因,就是六四的教訓。習近平不是鄧小平,沒有指揮大軍殺敵千萬的經驗,不會像鄧小平一樣,認為殺千幾個學生沒有什麼大不了。「再次開槍殺學生」這個歷史責任,看來是因為前車可鑑,所以習近平還是不敢擔起。
另一方面,在九二八發射催淚彈後,甚至熱血公民謠傳警察已經開槍之後,在場的市民不單沒有退縮,而且有更多市民趕至灣仔地鐵站口,試圖突破防線湧向金鐘支援。十月二日晚,我其中一個whatsapp群組在討論金鐘現場的情況,我還記得當時有這樣的對話:
「情況不尋常,男的來,女的回去。」
「有細路的都回去。」
「已準備出橡膠子彈,射中唔死都可能殘廢。」
「能呼籲撤退嗎?」
「無人會肯撤。唯有像當年木樨地一樣,為學生頂得多少就多少。」
一說木樨地這個例子,我們這一輩八十後都很清楚當中含義。八九六四凌晨,天安門不是死傷最慘烈的地方,群眾為阻擋從長安街殺入廣場的屠城部隊,在木樨地堵截,為學生爭取時間撤離,所以木樨地那裏尤其死傷枕藉。2001年,我有位朋友到北京,經過木樨地,在街角的牆上,還能夠親手觸摸到那些子彈孔。說到這裏,大家應該很清楚我想說的結論,北京不敢下令開槍鎮壓雨傘運動,市民冒死上街支援佔領現場的同學,令當今自詡本土的年青人享有一番「屬於自己的抗爭經歷」作為政治啟蒙,這全是拜八九六四的亡魂所賜。否則,說得刻薄一點,如果年青人當日面對的是開槍鎮壓的畫面,那番體會就不再是政治啟蒙,而是給同伴收屍的經驗,或是背著滿身鮮血的同伴,跑去律敦治醫院的經驗,和嘗試將同伴的腸臟塞回腹腔的經驗。如果經歷過這些,還有多少人會在家歎著冷氣,上facebook悠閒地講「勇武」?
現在有人講「蝗蟲」,講「地獄鬼國」,講「支那人」無可救藥,但偏偏在八九年的時候,我們卻看到中國人良心的頂峰。當年大陸許多人不計成敗,全力支持學生,不計個人可能付上自由和生命的代價,結果遭到無情的鎮壓。我們還未知道幾多人像李旺陽一樣,只為嘗試挺直腰骨,而在黑獄中坐穿牢底,寂寂無聞。正正是因為良心沒有回報,還換來更痛苦的餘生,一般人旁觀李旺陽等六四英魂的苦難,心智稍有不堅者,就很容易搖到鐘擺的另一端:反正這是賞惡罰善的瘋狂世界,就把心一橫做衣冠禽獸好了──所以才逐漸演變成無廉恥、無底線、無原則的「強國支那」,來香港搶奶粉搶資源,構成本土派口中壓逼香港族群的生存空間、威脅「香港人」生存的大敵。但無獨有偶,雨傘運動過後,本土和勇武的興起,其實和「強國支那」的演化如出一轍。在所謂「勇武本土」口中,和平抗爭得不到即時的「回報」,竟然就等同於講良心就一定會「蝕底」,所以不擇手段也好,無底線抗爭也好,贏得不要臉也好過沒有任何「成果」。用最自利的態度看待香港的社會和政治問題。擁抱這些想法的人,其實與他們誓不兩立的「強國支那」,血管內根本流著相同的DNA。
更令人疑惑的,就是過去某些令人的尊敬的評論家,例如李怡先生和練乙錚先生,似是出於維護年青人的心態,將「本土、港獨和勇武」三者加以綑綁,講成一派「敢教日月換新天」的革命思潮。首先,若然真正愛惜年青人,何以鼓勵他們為這個荒謬絕倫的時代、無恥之極的梁振英,而受到傷害,甚至犠牲性命?再者,莫說「民族國家」的理論已經是十九世紀的化石,港府無法維護港人的自主和尊嚴,港人對之失望頂透,大概也只與當年德國人對威瑪共和的失望相去不遠。部份德國人開始相信問題不是來自德國人本身,而選擇相信某個人所說,是因為「外來的」猶太人。身為飽學之士,歷盡世情,應知太陽底下無新事,這種以暴力排外與自私自利為綱的所謂「本土思潮」,已比亞視還要過氣,與「新」或「年青」絲亳沾不上邊。他們不僅沒有循循善誘,使年青人了解希特拉是如何興起,還為不斷製造似是而非的觀點,方便他們如鸚鵡學舌地指摘別人悼念六四,難道為了得到年輕人的認同,就是散播混亂、自相矛盾的價值也在所不惜?
正如一位我尊敬的網絡作家譚棨禧先生所言,「而這座城巿的族群仇恨語言,焦慮和絕望,正慢慢榨取了青年了解的耐性,輾碎了他們的好奇心。因此,我們要反對的不是青年代表,不是中港區隔,更不是港獨思潮。而是讓人短視,讓人急攻近利,失去同理心的焦躁感。我們要爭論的也不是悼念與否,或六四有甚麼意義,而是生者和死者能夠如何相處,香港人和中國人可以如何相處,人和人應該如何相處。」生而為人,後有家,再有國,楊照先生也說過,政治是建基於人與人之間的信賴,如何做人、如何處世,應該就是那些前輩所應負上的指導責任。現在的勇武本土派,至今從沒有回應過一個問題:假設全香港人都要建國,香港人應不應該接受別國人民的援助?如果只得香港人孤軍奮戰,這些勇武本土派,尤其他們當中的幾位「教主」、「皇上」、「國師」,又做好了多少犠牲的決心和準備?如果你希望得到別人援手,你是否也應該在別人困頓的時候扶持一把?這就是做人處世最基本的道理。先不談當今香港人當中,會否出現一兩個勇者,能夠像丁子霖教授一般堅毅,王維林先生一般勇武,像胡佳、譚作人和浦志強一般,隨時準備好要付上失去自由、骨肉分離的代價,你不過一年當中只花一兩個小時到維園點點燭光,讀讀他們的新聞,給他們一個like, 精神上支持他們繼續與共產黨鬥,如何會對香港的「建國大業」構成致命的打擊?
莫說要策略地令到中共後庭失火、國內大亂,現在勇武本土派在網上到處樹敵,以攻擊六四悼念者和其他政見不同人士為樂,又如何團結全港與之一起「建國」?歷史不會說謊,但會冷笑,偏偏香港歷史上最團結的日子,正正是1989年的4、5、6月。根據浸大前輩許澤流老師的憶述,當年同學們到樂富的文具舖,購買大量紙筆用作書寫大字報,老闆一箱一箱的抬出來,堅拒收錢。同學為了突破內地的新聞封鎖,每日收集所有報章,運到啟德機場,在離境大堂到處尋找準備返回大陸的旅客,託他們把消息帶到大陸。每次同學抱著報紙前往啟德機場,的士司機接載往返,也是堅持分文不收。香港人就是曾經團結到這種地步,是一場正正式式的全民運動,而香港當年不過500萬人,卻幾乎可以改寫當時全球人口第一大國,以至是全世界的命運。香港人曾經擁有如此強大的力量,若我們再次擁有這種力量,自是無所不能、無堅不摧,要建國,當非難事。但偏偏終日在鍵盤上剔剔搭搭聒噪,嚷著要建國的人,卻只不斷叫香港人和年輕一代,遺忘這種力量,遺忘香港的偉大。究竟誰是賣港賊?
說到底,悼念六四就是彰顯香港自由的價值,今日已經有人要聲討我們去維園悼念六四,他朝這些人真的建立了「香港國」,又豈會忍得住不用比中共更兇暴的手段,打壓我們這些到維園悼念的人?今年的六四,已不是意識形態不同或學術論爭,當中也沒有客氣不客氣的問題,因為已是香港價值生死存亡的一戰。「六四,維園見」不單是過去式的悼念,而是在犬儒與沉淪中,拯救我城的最後一戰。
蝗蟲若蟲運動方式 在 升旗易得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6.14時事!】升旗易得道 2020年6月14日
主持: Tony Jaa 1.5
6.14 國情直擊【崇禎十七年】淅江大爆炸,三峽大壩變形,南方八省暴雨成災,東北蝗蟲入侵⋯⋯
---------------------------------------------------------------------------------
**【升旗易得道最新通告 - 星火事件、 官司事件】**
政治打壓, 無日無之! 香港港共政府對所有支援抗爭的團體予以強烈政治打壓, 近日星火同盟竟因洗黑錢罪名拘捕並凍結其戶口資金, 我們對政府及警方行為予以強烈譴責! 我們促請警方盡快解封其戶口資金。 現時, 香港抗爭形勢危急, 我們希望各位團結一致應對, 我們不能讓香港人打輸這場公義之戰! 本台及本台前主持同樣因政治評論陷入官司之中, 我們相信, 我們並不是唯一的打擊對象, 一但倒下, 對其他團體的打擊只會有增無減。在這危難當中, 本台定當聯合所有可聯合的力量對抗, 同時運用政治智慧應對! 希望所有支持者能在各方面支援本台擴播!
本台一直致力提供日報式的時事節目予大家。 日前, youtube 局部恢復了廣告, 但是無理打壓依舊。 廣告收益難以維持本台營運及支援工作。故此, 我們仍然希望聽眾能月費支持本台擴播!
我們經營困難, 因此本台必須改變舊有方式以繼續維持營運。 經商議後, 我們將向聽眾及支持者收取自願性的“每月贊助”。 初步將每月收取贊助港幣200元 (考慮到我們節目集數比同類型網台節目多更多)。 我們致力於降低營運成本,不希望謀取任何暴利, 以達到聽眾及支持者以合理公平的成本即可聽取時事節目。 我們不希望阻止一般大眾繼續收聽節目。 因此, “每月贊助”, 是完全自願性的。我們會在一段時間後檢討計畫內容, 希望各位有能力的, 能盡力支持!
“每月贊助”支付方法:
(4) 我們的PayPal 終於可以用了 Tuesdayroad2019@gmail.com
(5) 我們的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tuesdayroaddaily
升旗易得道
節目月費贊助截數日是每月5號,
大家敬請留意
【新】支持我們6步曲!!
1. 節目月費贊助
2. 收看廣告,
3. 訂閱節目Youtube頻道,
4. 俾like,
5. facebook & Twitter share
6. 建設性留言,痛擊五毛
警察暴力不斷升級, 甚至恐怖襲擊市民, 年青人。 我們必須追究8.31太子襲擊案!!! 我們, 退無可退。 我們絕不可以再讓警察殘害市民!
不惜一切, 拯救所有被捕義士! 齊上齊落!
團結一致, 不分割, 不譴責! 一致對準林鄭月娥暴政, 黑社會, 白衣人!!
千萬不要悲觀! 我們大家在一起, 一個都不能少! 我們不能沒有你!
*** 我們全力支持前線抗爭者! 希望提供飯劵和其他物資資助抗爭者、年青人、義士! 同時, 我們希望聯絡及支援流亡海外的抗爭者並給予支援。 自6月以來, 不斷有抗爭者自殺。我們認為, 基於港共政權的魔爪及打壓, 與其付出寶貴生命, 流亡成為前線者退卻的其中一個選項。我們目前正聯絡台灣的香港人支援所有可行之逃亡方法, 萬一面對嚴峻打壓, 抗爭者必須保留退路。 即便我們不是革命組織, 但我們同意前線一部分抗爭者的看法, 考慮所有可行之對抗極權策略。回顧歷史, 歷史上所有重大的變革都由一部分意志最堅定的人而作出。我們認為, 2019年的反送中運動是世界歷史的重要關口, 能和近代歷史中的重大變化相比較。 2019年的事件顯示出香港人對於民主、自由價值觀的追求, 並同時令這股浪潮捲進全世界, 不可逆轉!
光 復 香 港 時 代 革 命 !
*** 一起削弱建制力量! 一步步爭取五大訴求! ***
--------------------------------------------------------------------------------------
*** 本台就逃犯條例, 6.12, 7.21事件進一步聲明 ***
1. 我們要求政府立即撤回條例
2. 立即無條件釋放被捕人士
3. 馬上收回6.12暴動論
4. 追究6.12, 7.21警方及交出指揮官
5. 林鄭立即下台
6. 追究警黑勾結!! 白衣人!
我們呼籲各位, 青年人, 逐步進迫! 保留實力, 用智慧跟暴政爭鬥!
--------------------------------------------------------------------------------------
皇牌時事經濟節目!
逢有突發新聞, 立即和大家分析局勢! 關心香港! : 嬉笑怒罵, 分析時事, 經濟, 政治, 歷史和心得!
www.tuesdayroad.com
請即訂閱我們升旗易得道youtube頻道:-
https://m.youtube.com/channel/UCC3Ani
========================================
蝗蟲若蟲運動方式 在 《奇妙生物》台灣最大的蝗蟲—台灣大蝗 - 人間福報 的相關結果
牠們大約在二至五月孵化成若蟲,一直要到八、九月之後才會變成成蟲。每年中秋節前後,是台灣大蝗的繁殖季節,雄蟲會用後腳摩擦翅膀發出聲響,吸引雌蟲的 ... ... <看更多>
蝗蟲若蟲運動方式 在 第三名 - 臺灣國際科學展覽會 的相關結果
台灣大蝗是台灣體型最大的蝗蟲,分佈很廣,幾乎遍及全省,主要棲息環境為帄地至低. 海拔山區。若蟲的棲息場所、食性和成蟲完全相同,只是體型較小。生活史為一年一代: ... ... <看更多>
蝗蟲若蟲運動方式 在 蝗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的相關結果
蝗蟲 會受到寄生蟲和各種疾病的影響,許多食肉動物以其若蟲和成蟲為食。它們的卵會受到擬寄生物和 ... 它們有專門檢測外骨骼關節位置和運動的內部「脊索」感覺器官。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