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R 72為法國與義大利合資的飛機製造商ATR製造的雙螺旋槳民航機,結構上與42型一樣,但機身加長4.5米,載客數提升至72人,油箱容量更大,航程更遠。目前ATR 72型已經出售超過678架。
ATR 72是ATR 42的改良型號,機身加長4.5米,改用更大馬力的引擎,增加約10%的燃料。ATR 72於1988年進行首航,1989年投入商業服務,芬蘭航空是首個接收此型號飛機的航空公司。ATR系列的行李儲存架設置在駕駛室與客艙之間,所以前方機門通常是用作裝卸行李,而乘客大多數從尾部機門進入機艙。相比其它飛機,此型號並沒有提供空氣及電力功能的輔助動力系統(APU),而是在右邊的二號發動機上設置螺旋槳煞車裝置,讓2號發動機可以在啟動的狀態下,不讓螺旋槳旋轉,僅擔任電力和空氣的供應。
2007年10月2日,ATR公司宣布會研發新版的ATR 72-212A,並計畫在2010年下半年開始交付。2009年7月24日,由ATR 72-500改裝而成的ATR 72-600原型機完成首航。
作為ATR 72-500型的改良型號,ATR 72-600型的提升之處如下:採用PW127M引擎,新增「加速功能」可提升額外5%起飛動力;改良駕駛艙儀器,把傳統的電子儀器改為液晶顯示器;多功能電腦系統可提升飛航安全和操縱性能;新採用Thales公司的航空電子提供了所需導航性能;輕質座椅;更大的客艙置物空間;也增加了起飛重量。2015年12月,歐洲航空安全局核准了新的高密度座位配置,載客量可由74人提高至78人。
台灣的華信,立榮及遠東均以此為飛航國內及離島外島主力機種。
【遠航新飛機又報到溜】
🎉喲呼~歡迎我們第五位ATR新同鞋B-28266,已於台北時間13:58抵達松山機場🛬
4月底將投入台北-澎湖航線,遠粉又有新飛機可以搭囉💺
👍🏻熱騰騰、剛出爐,新飛機的味道就是不一樣💙
咳咳,小編話不多說了,來去購票聞新飛機的味道吧(耶😜
✈️現在就啟程吧!
https://booking.fat.com.tw/…/fe/booking/FATBCEORD00101.xhtml
期待能在機上遇見您💕
#遠航新飛機 #B28266 #ATR #松山 #澎湖
螺旋槳飛機型號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中國智造系列報導:世界周報團隊2015年底即獨家登上C919大飛機見證中國智造
【中國藉由研發大飛機以上海為核心 帶動長江三角洲整體產業鏈發展 《文茜的世界周報》團隊2015年底即獨家登上C919大飛機 見證中國從早年民族工業走向今日中國智造】
中國人的大飛機夢,早從70年代近半世紀前就開始勾勒了,87歲的程不時正是這段歷史的見證者。
「這外國人曾經說中國,你中國是一隻鷹 但是你沒有翅膀,你沒有這種大的民用機,中國為了去買外國的飛機,我們要出售幾億件襯衣才能換回來一架飛機,我們中國人難道就永遠在這個低端上就這樣子嗎,我們買飛機的錢 有的人做過計算,用嶄新的百元面額最高的鈔票堆起來,已經比上海的金茂大廈還要高,不只是金茂大廈 比十座金茂大廈還要高,不只是十座 比百座(金茂大廈)還要高,已經伸入太空裡頭去了,像孫猴子的金箍棒一樣的伸到太空裡去了,這樣的柱子截一段下來用到國內,你看看它要帶起多大的文化的興起,技術的興起 工業產業的更新,」運10飛機副總設計師程不時說。
程不時是清華大學航空工程系第一屆學生,1951年畢業 他參與了中共建政之後,第一批飛機工廠及航空發動機工廠的建廠工作,並擔任中國第一代軍機的設計研發,但那時候的中國久經戰亂,工業基礎微不足道,時任國務院總理的周恩來要出國考察,還得向其他國家租借客機。
「周總理到歐洲然後一離開中國,發現中國(航空業)已經離世界的進展,已經脫離很久時間了,甚至於向巴基斯坦去租借它的客機,它的客機是美國飛機,租借它的客機給周總理出國,所以當時(世界)空中運輸已經空前的發展,但是我們落後了,我們完全落後了,我們用前蘇聯的螺旋槳飛機還在勉強地飛,而且事故率很高,」運10飛機副總設計師程不時說。
1970年文革期間,中國啟動了「708工程」,要在上海研製大型首長專機,但中國在航空產業是一張白紙,更由於國際實行經濟封鎖,大量航空材料 得自行研發,當時一窮二白的大陸,從各地調集500多名技術人員,可說是傾全國之力投入,還參照了美國適航條例標準研製,也顯示當時中國就想挑戰,空巴與波音壟斷國際民航機市場的企圖。
「親愛的觀眾們,您也許在想,這架展翅飛翔的飛機,又是外國的吧,不,這是我國自行設計和研製的大型噴氣旅客機,」1980年9月26日新聞片段。
在運-10之前,中國設計的,只是10噸量級最多乘坐一兩人的小飛機,而運-10設定的技術指標,是最大起飛重量110噸,可搭載100人到120人的客機。
「經過10年奮戰,我國自行研製的大型客機,終於騰空飛上了藍天,試驗證明,運十飛機,具有良好的飛行品質,」10年磨一劍,程不時率領的團隊,在特殊的政治環境下艱困完成了的任務,1980年9月26日運-10首次試飛,在那年代 ,成了振奮民族士氣的大事,隨後運-10轉場試飛,先後抵達北京 ,哈爾濱,烏魯木齊 ,廣州等各省會城市,還七次飛抵拉薩 ,證明性能符合要求,然而 ,運-10要賣往國際,在那年代基本是異想天開,而中國國內航空市場,更無法支撐起運-10的生產,再加上研製資金短缺,大飛機計劃在1982年告終,原本匯聚航空精英的上海飛機製造廠,曲終人散。
「擱置就是說有兩條不同的思路,一條就是中國哪怕是簡陋的條件,可以慢慢豐富起來,另外一條思路是中國發展航空必須要有拐杖,拐杖就需要外國人來輔佐,沒有拐杖不行,這就是他們的話,」運10飛機副總設計師程不時說。
1985年3月31號,上海航空公司與美國麥道飛機製造公司合作,共同生產MD-82大型噴氣式客機,希望利用美國技術,建立中國的民用航空工業,然而1997年8月麥道被波音公司兼併,上航與麥道的合作終止,中國的大飛機夢又一次夢碎。
「大飛機是中國夢的一部分,是國人的一個夢想,」中國商飛C919首飛機組觀察員錢進說
「民機製造在中國這個歷史上是走過彎路的,這種遺憾可能是幾代航空人的一種遺憾,然後現在我們中國國力增強了,我們在最好的一個時代有這樣一個機會,去重新撿起這樣一個大飛機的這種夢想,然後讓我們以前幾代人的遺憾去彌補上,這就像一種使命,」中國商飛C919首飛機組試飛工程師馬菲說。
2007年3月,中國重啟大飛機項目,此時的中國無論是經濟還是國力,都已不可同日而語。
「一架飛機的研製通常要5到8年,甚至10年,就是從投入到產出也是一個很長的過程,所以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和技術基礎,是很難做這種大型飛機的研發和製造的,」中國商飛公司C919飛機總設計師吳光輝說。
大飛機的製造背後,是一國冶金,機械,重工,精密,電子,新材料等綜合實力的厚積薄發。
「C919的研發使我們國家很多領域,完成了從無到有 從弱到強的變化,比如說我面前的這個起落架,這是C919的主起落架 它承受的力量非常強,可以承擔總重量達到75噸型的滿載的C919落地時的衝擊力,而且它的壽命和C919本身一樣 是終身制的,像這根起落降所使用的特殊種鋼材啊,就是通過研發C919這個項目帶動,實現了從零到有的突破,我面前這兩根鋼柱,就是用於C919大起落架的特種鋼材300M鋼,全世界95%的大型航空器起落架使用的都是這種材料,被譽為是航材領域的關鍵技術之一 長期被國外壟斷 ,上海寶鋼特鋼的工程師們用了5年的時間,在生產成本降低了50%的情況下,生產出了這種標準堪稱嚴苛的特種鋼材,性價比現在已經躋身世界前列,」央視記者趙中良說。
「我們必須有自己的大飛機,大飛機產業是工業皇冠上的那顆珍珠,它的生產能夠帶動一個國家,整個的工業基礎和工業產業鏈,」中國商飛ARJ21飛機總設計師陳勇說。
「我們設計下一款飛機的時候,比如說929的時候,我們這一步一定會進步很大,我覺得這個讓我們自己稍微滿意一點的時間點,可能會在2025年到2030年之間出現,」中國商飛公司C919型號副總設計師章駿說。
首飛成功只是個開始,C919距離量產和商業運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很多的關要過,然而它承載的不僅僅是中國人的航天夢,更是引領中國朝智慧工業強國前進的引擎。
螺旋槳飛機型號 在 喜劇演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港產飛行Cam 好賣到上市咁驚
科大生研發 每月售萬部
$8,900潮玩飛行相機
近年潮玩飛行相機,其中由科技大學畢業生汪滔研發的PHANTOM飛行相機,揚言每月售逾萬部,每年營業額數以億元,曾獲荷李活電影公司用於攝製大片。今年10月PHANTOM推出第二代飛行相機,每部僅售約8,900元,汪滔誇口一兩年後飛行器可取代直升機,負責所有俯瞰拍攝。
汪滔80年出生,於03年由上海轉到科大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就讀本科課程,其後留港修讀碩士課程。大三時與同學在深圳創辦名為「大疆創新」的蚊型公司,研發遙控模型飛機。他曾數月沒有回港上課,指導導師李澤湘教授知悉後,未有將他踢出校,而是一齊參與研究。
至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當時研發的遙控模型直升機,深入拍攝災場,協助評估災情,踏出發展第一步。翌年飛到珠穆朗瑪𥧌拍攝,2010年深入拍攝雅魯藏布大峽谷。他透露,「荷李活(電影)有啲鏡頭係用我哋產品拍攝」,至於是哪齣電影,他謂不能說。
充電後可飛25分鐘
不過,他的目標不是製造小眾專業人士會用的遙控直升機,經過多年研究,發生過百宗「墜機」測試後,型號名為PHANTOM第二代的飛行相機,每部僅賣人民幣6,999元(約8,900港元)。汪公司出產的產品,早期有「風火輪」和「筋斗雲」型號,可套上數碼相機,主要供專業航拍。10月推出的PHANTOM第二代飛行相機,搭載2.8光圈、1,400萬像素定焦高清數碼相機,走平民路線,只有一立方呎大小,由四個小螺旋槳帶動飛行,利用遙控可飛行至兩、三公里外,高度可達300米或更高。配合手機程式,可於手機上看到飛行相機傳過來的即時畫面,並進行拍攝及控制移動。
汪滔透露,其產品秘密武器是附有「陀螺穩定雲台」技術,減低飛行震動影響,確保在空中時震動少於0.01度,令拍攝出來的相片清晰,影片也不會晃動。
由於使用了全球衞星定位系統(GPS)技術,雙手離開遙控器操作桿,飛行器可懸空不動。每次充電後足可飛行25分鐘,他指「開始冇電會自己慢慢降落嚟,唔會好以一嚿磚跌落嚟」。他下一步研究是延長電力、在沒有GPS下仍可控制和在人多環境可安全飛行。汪滔揚言,其產品在飛行相機市場佔有率達八成,因此計劃兩年後將公司上市,深圳科技園1.8萬平方米新辦公室也即將入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