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層電路貼在皮膚上,延展度 800%!這款「電子刺青」還能控制機器手
作者 雷鋒網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2 月 12 日 0:00 |
聽過「電子紋身」(Electronic Tattoo)嗎?早在 2013 年,Motorola 高級副總裁 Regina Dugan 就曾拿出看似普通紋身貼紙的產品。Regina Dugan 表示這款電子紋身是行動式智慧設備,可惜並未多展示充滿未來感的那面。
2016 年 YouTube 一支影片,幾位生物駭客展示將電子設備植入皮下的過程──設備差不多硬幣大小,由一個印刷電路板、5 個表面貼裝發光二極管(SMD LED)組成,由矽膠包裹,一塊 3 伏特電池供電。
設備植入並受磁鐵觸發後,LED 燈會發光,皮膚會出現一朵梅花。
如果你覺得電子紋身只是廠商炒概念、科學怪人開腦洞,那就錯了。
2018 年,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的科學家就將電子紋身寫進論文,用液態金屬合金塗覆銀奈米顆粒,兩者融合後形成電路,經過印刷,紋身就可輕鬆轉移到皮膚,且導電性也很高。
當時參與研究的卡內基美隆大學助理教授 Carmel Majidi 表示:這是電子印刷領域的突破。
就在最近,中國科學家也聯合打造出電子紋身。
2021 年 1 月 13 日,論文發表於《科學》雜誌子刊《科學─進展》,題為「Multilayered electronic transfer tattoo that can enable the crease amplification effect」(可實現摺痕放大效果的多層電子傳遞紋身)。
論文作者來自南方科技大學(深圳灣實驗室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首都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及中國科學院大學國家奈米科學技術中心。
什麼是「電子紋身」?
看過前文,大概能對電子紋身下個定義:「能直接貼在皮膚上的超薄電路」。電子紋身可隨著皮膚狀態任意拉伸彎曲,可說是穿戴式設備的最高境界了。運作原理是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離無線通訊),能讓設備靠近時交換數據的技術。
NFC 是在 RFID(無線射頻身分辨識)技術的基礎上結合無線連接技術研發而成,日常場景也為各類電子產品提供安全快捷的通訊支援。行動支付、文件傳輸、門禁、手機與車鑰匙集合的背後,都離不開 NFC──轉到電子紋身,NFC 可確保訊號傳遞。
其實電子紋身有很多用途,如耳機、無線收發器、電源、噪音檢測器、測謊儀等等。作者也提到:「電子紋身在皮膚健康和運動感測有很大潛力。」
然而電子紋身目前問題是:固形性、黏性和多層性等特性不能並存,是研究人員設計新型電子紋身的起因。
多層電子傳遞紋身
研究人員設計出「多層電子傳遞紋身」,即 multilayered electronic transfer tattoo(下稱 METT)。
為了組成多層電路模板,科學家用到兩種材料,一是金屬聚合物導體(metal-polymer conductors),二是彈性體嵌段共聚物(elastomeric block copolymer)。
METT 共有 3 層:
黏合層(adhesive layer):很薄(~8μm)的壓敏膠,受外部壓力時,黏合層使 METT 與皮膚緊密附著。
釋放層(release layer):矽酮膜,主要目的是便於電路模板從釋放膜剝離。
兩者間的電路模組:含 3 層電路,每層都嵌有可拉伸導體的聚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薄膜(~14μm)。
第一、二層電路上有應變感測器,數量分別為 11 和 4,第三層電路上有一個加熱器。
由於金屬─聚合物導體(metal-polymer conductor)有良好延展、可重複性,因此可用作應變感測器。
如下圖 A、B 所示,基於金屬─聚合物導體的應變感測器電阻,隨著拉伸應變增加而增加,METT 甚至可容易拉伸到 800%,遠遠超過皮膚最大變形度。
METT 可用於溫度調節、運動監測和機器人遠端控制,具高延展性(800%)、固形性和黏性,可做到摺痕放大效果,因而能將聚集應變感測器的輸出訊號放大 3 倍。事實證明,無需任何溶劑或加熱,METT 就能在不同表面牢牢附著。
遠端控制機器手臂
不僅如此,為了展示新型電子紋身的可擴展性,科學家更製造出 7 層 METT,當成可拉伸加熱器。
上圖 A 是 7 層加熱器俯視圖,每個電路層都包含一個基於金屬─聚合物導體的加熱器,兩端有 2 個連接點,用於與其他層加熱器形成垂直電連接。因此,7 個加熱器就以串聯方式連接電源。
上圖 B 展示不同層基於金屬─聚合物導體的加熱器,透過連接點形成的電連接。
論文介紹,除連接點外,金屬─聚合物導體透過 SBS 形成良好電絕緣,熱成像時未發現短路。研究結論之一是,隨著層數增加,紋身的順應性隨厚度增加而降低,兩層電子紋身足以滿足大多數功能。
科學家將 METT 實際應用──透過手指彎曲發出的訊號放大,透過藍牙傳輸到機器手臂,因此 METT 能遠端控制機器手臂,模仿人手動作時也不會出現異常震動。
論文表示,團隊已透過 2 層 METT 做到以 6 個自由度遠端控制機器手,透過 3 層 METT 以 15 個自由度遠端控制機器手。
可肯定的是,未來電子紋身在醫療、VR 和可穿戴式機器人方面有巨大潛力。
附圖:▲ 蘋果手機上的 NFC 功能。
▲ 科學家測試 METT 應變感測器的機電性能。
資料來源:https://technews.tw/2021/02/12/multilayered-electronic-transfer-tattoo/
行動電源燈 號 異常 在 柳幼幼的懶洋洋廢媳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超方便的隨身果汁機來了!
📣原價$1680|團購只要$799免運:https://pse.is/t9wpf
【愛露營、不喜歡喝手搖飲、辦公室上班族們熱買款🔥】
以前我家有很多台果汁機,
但是大部分都是用沒幾次就封印回櫥櫃了…你們也是嘛😩
這次廠商揪我試試看 #歌林無線手搖杯果汁機
我發現它對像我這樣懶到極限的人來說 #也太好用
大部分果汁機會被封印的原因是:
#不好清洗、#太笨重、#要接電線
現在這台完全沒有這些困擾,你還可以隨身攜帶到處趴趴造!
✅採USB充電式,筆電、行動電源等等通通都可以充,出國也能帶
✅智能控制秒數,單次30秒自動停止,快速鮮榨保留原味
✅充飽電後可以連續使用20次,續航力夠
✅SUS304不鏽鋼刀片搭配S型碎冰刀刃,冰沙果汁輕鬆做
✅550ml容量;冷、熱皆可(冰沙、即溶、防彈咖啡等等通通能用)
✅過熱保護裝置,異常堵轉時會亮紅燈且自動關機保護
✅杯身包覆矽膠防滑套,防滑、防燙兼具還可拆卸清洗
✅上蓋吊掛帶設計,可直接扣在手腕、放置包包,方便外出攜帶。
這台我已經收到也試用了一個月了!
我認真的覺得它很方便好用,是款完全對得起這個價格的產品。
原先想說應該最多便宜個幾百塊,沒想到這次廠商大手筆下殺半價😲
#讓我都嚇了一跳,這價格真的很可以、非常棒。
🔥🔥🔥🔥🔥🔥🔥
我本身比較懶,這台歌林隨身果汁機就很容易做清洗,每次打完果汁就是直接拿去水沖一沖就能很乾淨(如果有打容易殘留污漬的食品就用海綿刷稍微擦拭即可)
不像以前我的果汁機老是要拆一大堆零件下來又裝一大堆零件回去,現在它全部就只有 #USB充電線、#刀頭(蓋子)、#杯子,光清潔就節省了我非常多的時間。
還有胖佑正處於假會的年紀,什麼都想要幫忙…
這台 #歌林無線手搖杯果汁機 他操作起來更輕鬆,也讓他更喜歡上喝果汁這件事情。
(我們家的很喜歡喝牛奶、美祿、飲料、多多,但是不喜歡喝水跟果汁)
因為自己動手做的,更有成就感也就更美味好喝,
每次都還像個小大人似的說要做給爸比、媽咪喝呢😇
#讓小朋友學習獨立操作也是學習的階段(但是要記得在一旁陪伴避免危險嘿)
🔥🔥🔥🔥🔥🔥🔥
▋團購期間:2020/10/9➔10/16 (只有七天)
▋團購商品:歌林無線手搖杯果汁機
▋付款方式:line pay/超商代碼付款/虛擬帳號/信用刷卡
▋取貨方式:超商取貨/宅配
▋訂購連結:https://pse.is/t9wpf
▋粉絲優惠碼:20yoyo
⚠記得要填寫優惠碼,才能進行下一步去結帳享優惠唷!
(不會買的小夥伴們請私訊我☺️)
#手搖果汁機
行動電源燈 號 異常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5G未來論壇制定5G MEC標準、預計2020年第三季發布首批技術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何思穎、張小玫 發表於 2020年7月29日
隨著2019年5G 開台而引爆物聯網概念商業化,其中5G MEC多接取邊緣運算(5G MEC:5G 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技術將成為5G連網的邊緣運算之節點。
所謂5G MEC多接取邊緣運算,就是建基於NFV / VNF 網路虛擬化之上的邊緣節點,相對於電信基礎設備中心的雲端管理。換句話說,從電信通訊網路架構角度來看,MEC定位在Radio Access Network的邊緣,是為5G 核心網路與終端使用者的切換點;從使用者角度來看,則為5G無線通訊可切入通訊網路的入口。5G MEC專為5G電訊服務供應商、雲端服務供應商(「超大規模用戶」)、原設備製造商(OEMs)、開發人員和企業而設計。
5G MEC是以非常接近用戶的方式處理用戶的5G數據。如果將此技術應用於5G網路,則可以更順暢地使5G匯流服務(convergence service)商業化,例如:工業設備自動化、智慧醫療、互聯汽車和智慧城市。
例如:互聯汽車對於車輛高速行進中,實時正確辨識及判定是極為重要,特別針對移動物體的瞬間資訊、交通網絡及信號都十分複雜且多源,例如:紅綠燈號、行人移動影像的位置偵測、車輛行進間測速及持續移動路徑、異常物體影像偵測判斷(如事故警示三角椎)等。而仰賴MEC 作為其邊緣運算處理更能回應車聯網、自駕車等的低延遲訊號處理需求。同時,汽車廠針對其所有出售車輛的售後追蹤、預測性維護等;保險公司對客戶發生車禍意外事故的相關資訊回傳;還有監理機關對所有掛牌車輛的遠端監控,例如例行車檢及廢氣排放等。
5G未來論壇(5G Future Forum)
由各個國家的5G服務運營商於2020年1月組成的網路技術聯盟,旨在共同製定5G MEC技術標準及指南,以擴張5G MEC生態系統。成員包括南韓KT、美國Verizon、英國Vodafone、澳洲Telstra、加拿大Rogers和墨西哥America Movil。
預計將於2020年第三季發布首批技術規格,推動全球5G和多接取邊緣運算部署的協同運作。首批技術規格共有兩項:
MEC體驗管理(MEC Experience Management)技術規格定義一組意向型應用程式介面(intent-based APIs)。
MEC部署(MEC Deployment)技術規格定義一系列規格,讓超大規模用戶和服務供應商得以部署和整合全球MEC物理框架,包括設施(例如能源和散熱)、監察、運作考慮和保安。
該論壇聯合技術標準核心是定義一個用於電信運營商和位於網路終端的雲端服務用戶之間使用的應用程式介面(API)。匹配通訊語言或訊息格式是實現5G MEC技術的要件之一。該標準允許雲端服務用戶或內容產出者(content producer)更順暢將服務連接至客戶。5G MEC指南是5G MEC物理環境的通用標準,例如:機架尺寸、電源和安裝設備過程中的安全性原則。若遵循該指南可輕鬆快捷地建立5G MEC環境,即使使用該環境的運營商與提供5G MEC服務的行動運營商並不相同。
同時,5G未來論壇首批訂定的標準及指南預計在8月完成法律審查後,發布給所有運營商,並計劃論壇成員而擴展全球5G MEC生態系統。
附圖:圖、 5G未來論壇制定5G MEC標準、預計2020年第三季發布首批技術
資料來源:https://iknow.stpi.narl.org.tw/Post/Read.aspx?PostID=16863&fbclid=IwAR0U-1aWw-1VwQUtGVBpk8f5AvH6PQ77FZSqZW-tE4k4cZLh1XYut-uFgL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