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貧世代:學非所用怎麼辦?學用落差何解?
思瑤主持《 #青年貧窮與低薪對策系列公聽會》第二場。感謝李麗芬、余宛如委員共同參與。
產業轉型不佳、產業外移、分配不均、非典型就業激增、及學用落差,都是造成青年就業困難及低薪貧窮的主要因素。
而台灣的《 #學用落差》更是較其他國家嚴峻許多。
這就是為什麼台灣一再發生類似博士生賣雞排、碩士報考清潔隊員的怪象。
國發會指出,「所學技能不符工作需求」、「找不到想做的職業」兩者,佔了青年學用落差就業困難的6成以上。
人力銀行也調查,學以致用均薪4.3萬,學非所用均薪則降至2.9萬。高達64.5%青年想重選科系。
而不只年輕世代求職難,產業也面臨嚴重缺工,勞動人力與產業市場的嚴重失衡,在在說明 #產學合一 迫在眉睫。
跨部會的協調合作絕對是首要的!以國發會、經濟、勞動、教育、科技部門為主的整合性機制必須被建置並發揮功效。
新政府積極籌備「 #行政院人才政策會報」,應加速進行部會整合協調工作。
而既有的「 #產學研連結會報」除上述主要部會外,應該納入多元部會,才能避免產業發展過度集中,人才培育過於單一。如納入文化部和衛福部,為台灣亟需的文化資產修復、設計發展以及長照產業等培育人力。
思瑤也擔憂,目前產學合作方案只著重蔡英文總統優先擘劃推動的「5+2產業」,略有不足,我更建議應當也把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 納入作為青年就業的指標選項。
例如基礎建設需要更多設計建設人才,不該只複製過去傳統的工程設計,而是應該將 #設計導入前瞻,補強設計建築人力的產學媒合制度,讓前瞻建設發揮人才培育的加值效益。
此外,貫徹高教改革,讓大學瘦身技職翻身,推動技職體系成為主流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新政府提出的《 #青年就業儲蓄帳戶》、《 #技職再造3.0》、《 #高教深耕計畫》、《 #開放式大學》政策,以及把職能生涯探索納入課綱,將相關課程向下延伸至國中小,都是希望翻轉社會傳統升學迷思,減少學用落差,讓學力取代學歷的重要政策配套,思瑤會持續監督。
針對勞動部研議中學習日本的《 #工作卡》制度,以及推動3年300項的 #職能基準 項目,也是新政府的新嘗試,值得支持及追蹤執行績效。
學用落差,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既然蔡英文總統是台灣第一位將解決青年低薪列入政見的總統,執政團隊就該積極提出解方,具體改革。
思瑤為年輕世代發聲,相關政策論壇都將持續推動,協力公部門擘建正確制度,端出可行的政策牛肉。
#清貧世代不能是常態
#翻轉教育讓學力取代學歷
#大學瘦身技職翻身
#為台灣新世代找出路培育新時代需要的人才
#青年貧窮與低薪系列論壇思瑤姊姊持續推動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500的網紅林佳龍,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國科會主委朱敬一今天於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接受林佳龍委員質詢時,對於自己的頭銜即將由「主委」改為「部長」,表達「兩者並無差別」的看法。林佳龍委員直言,這種態度十足反映於國科會的業務報告,由國科會過渡到科技部,不論是施政目標及預算,卻未因組織調整而有任何改變,實有違當初欲透過機構整併,讓組織功能更為確認和...
行政院人才政策會報 在 國發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如何吸引外國創業家來台?歡迎您提供意見》
為了不拒有意來台的外國創業人士於千里之外,國發會日前邀請許多新創業者,其中也包括外籍朋友,共同來討論有那些政策能助於吸引外國創業家來台。青創家們除肯定政府現推動創業家簽證的做法,也認為若要吸引外籍人士來台創業,提供其設立公司、工作及生活等相關完整服務,將比直接提供補助更具吸引力。
有創業家指出,相較其他國家,台灣的生活環境非常友善且不排他,政府可加強對海外宣導台灣的創業優勢與特點;也有創業人士建議,台灣的法規及來台資訊對外籍人士而言並不充份也不夠便利,應有單一窗口提供套裝式服務。
這些具體的建議都會納入後續的政策制訂考量中。為延攬有意來台的外籍專業人士,並留住國內優秀的僑外生,「行政院人才政策會報」將持續進行滾動式檢討,研擬更為便捷的行政流程,以塑造更友善的環境。各位朋友,您怎麼看此議題?歡迎和我們分享。
#外資 #創業 #僑外生
行政院人才政策會報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國科會主委朱敬一今天於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接受林佳龍委員質詢時,對於自己的頭銜即將由「主委」改為「部長」,表達「兩者並無差別」的看法。林佳龍委員直言,這種態度十足反映於國科會的業務報告,由國科會過渡到科技部,不論是施政目標及預算,卻未因組織調整而有任何改變,實有違當初欲透過機構整併,讓組織功能更為確認和集中,效率更加提升之目的。
林佳龍委員於上會期建議應重新調整行政院科技會報和科技部的權責劃分,並提出重大科技的政策、計畫及預算應交由科技部負責研擬編列,而非由行政院科技會報統籌辦理之建議,正式獲得行政院的具體回應,朱主委證實,因林佳龍委員的發聲,行政院長於第一次科技會報裁定未來科技預算將由科技部進行初審,再提科技會報確認。
林佳龍委員對於教研預算每年投入十億以上補助博士後研究,藉以緩解流浪博士過多的現象表達憂心,朱主委回應因博士失業的情況減少,已逐年調整補助人數。林佳龍委員表示,許多公、教人員退休後轉赴私校任職,某種程度也阻礙了人才的流動。而理工學科佔研究所極大的比例,在高學歷等於高失業率的時代,理工科系畢業生失業率也攀升,前端的人才投資失敗,致後端的就業銜接也失序,林佳龍呼籲國科會必須有更完整的政策作為,讓高科技人才能轉赴民間就業,或自行創業。
林佳龍委員表達對於透過科技基本法等相關法令的鬆綁,讓技術轉移得以轉移民間的支持,並建議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計畫,未來應加入各區域大學與地方產業界之意見,明白規畫出各區域產學合作的科學技術與人文領域主軸,作為中央補助公民營研發機構的依據;修訂大學法,允許大學與企業共同成立研究中心;修改科技基本法第十八條與第十九條對於民間企業科技研發之租稅優惠與補助,以及產創條例第十條對於公司研發支出抵減之相關規範內容,以獎勵產學合作投入研發。
林佳龍委員特別舉出上會期推動所得稅法第十七條的修法,將成人教育費用納入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之範圍,藉以擴大大學財務收入多元化,創造的效益將遠大於稅收的損失。朱主委表示會於年底舉行的科技會報,將上述委員提及的修法和產創建議放入綜合討論的議題。
林佳龍委員呼籲應以更積極的作為來銜接產學合作。不論是國科會將與經濟部分別推動的大聯盟與小聯盟產學計畫,或教育部積極媒合頂尖大學及典範科技大學一起認養各項技術,在中部形成的產學鏈結並不緊密,建議工研院機械所應進駐中部。朱主委強調除了針對機密機械業建立在地小聯盟外,未來國科會也將組成團赴美、日進行精密機械的招商。
林佳龍委員點出中興新村高等教育園區發展目前定位仍不明確,招商情況亦不理想,建議國科會應一併考量中部地區產業的特色,並加強產學合作,才能創造出更大的群聚效應。國科會應審慎研議,重新檢討該園區定位,優先輔導中小企業進駐,協助產業升級與擴展,避免開發後淪為蚊子園區。朱主委對於委員的憂心表示認同,並坦言該園區的開發事宜茲事體大,愈晚愈難處理,兩周前他已邀請施振榮和嚴長壽赴中興新村,共同商討園區的定位與開發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