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發會新創法規調適平臺正式上線
🗂伴隨國內數位經濟越來越活躍,許多衍生新創事業難免會遇上適用法規的疑問,現在已有線上平台「新創法規調適平臺」可以解決這樣的疑慮囉!
🗂以下是小助手針對國發會新上線的「新創法規調適平臺」服務特色整理,粉絲朋友若有任何新創產業法規上的疑問或建言,可多加利用這個平台喔:
☑單一窗口線上申請:業者不用再四處奔波洽詢。
☑邀請機關會議討論:國發會主動邀請業者與相關機關當面會議溝通。
☑會後十工作天函復:會議後機關必須在十個工作天內具體函復。
☑統籌於平臺上回答:針對申請和回復進度線上就看得到,方便業者查詢。
▶「新創法規調適平臺」傳送門
http://law.ndc.gov.tw/
▶「新創法規調適平臺」新聞稿
https://goo.gl/B3jo96
#國發會 #NDC #法制協調中心
衍生新創事業 在 陳宜民教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相同計畫重複抄 前瞻42億大撒幣
昨天(07.14)立法院臨時會蘇嘉全主席在混亂中,蠻橫將前瞻計畫交付委員會審查,宜民再度提出對計畫的質疑,前瞻基礎建設中「人才培育促進就業建設」編列42億5百萬元預算,卻與目前各部會「推動產學計畫」、「產學合作研究發展」等兩個常態計畫相同,他質疑目前只有提出第一期計畫,內容細項完全沒有交代清楚,為何已經有兩個針對產學合作、延攬國內外人才的常態計畫卻又要在特別預算的前瞻新增第三個,呼籲行政院暫緩前瞻撒錢綁樁式的「前瞻大撒幣」,胡亂灑錢除了刺激物價走高以外,無法改善我國經濟問題與困境的,對蔡總統民調更是沒有幫助。
本次前瞻基礎建設中「人才培育促進就業建設」於第一期特別預算案中共列42億500萬元,其中科技部負責18億元,子計畫「推動國際產學聯盟計畫」列6.5億元,預計成立20個聯盟,計畫預計引進20家國際企業會員參與,促進國際產學合作40件、金額達40億,成立40家以上新創事業,培育國際級人才4000人以上,並促進就業2000人。
然而,宜民在審閱相關單位預算書後發現,問題重重。
首先,去年行政院在跨部會平台「產學連結會報」中,統計部會跨部會「推動產學計畫」105年度的成果,該計畫已經編列新臺幣35億9,300萬餘元預算,透過部會資源整合,擴大辦理直接就業型人才培育專班及間接型計畫,相關部會13項人才培育計畫,已實際培育人數超過9萬人、透過開設各類專班及媒合學生至產業實習超過3千人,結果本次前瞻特別預算又額外編列「推動國際產學聯盟計畫」6.5億元,明顯重複編列也疊床架屋。
而目前科技部以國家實驗研究院作為平台,成立大、小產學聯盟,106年度公務預算中「產學合作研究發展」列17.38億元,預計將培育國際高端鏈結人才4,100人次、延攬國內外學術科技人才2,210人次、技術移轉授權金及產學合作計畫企業配合款8億元、輔導新創團隊募資成功家數30家、使用基礎技術廠商家數60家。這會比前瞻基礎建設的「推動國際產學聯盟計畫」差嗎?!
最後,審閱本次前瞻「推動國際產學聯盟計畫書」,該計畫預計以補助各大專院校成立國際聯盟並設置產業聯絡中心,建立會員制平台吸引企業加入會員,並提供差異化、客製化會員服務,藉此加速學術研究及國內產業創新發展或衍生新創事業。但是,「推動國際產學聯盟計畫」108年列6億元成立5個中心,109年至110年8月列11.5億元也成立5個中心,這樣有「遞減補助」嗎?而除了引進國際企業會員,其他與原本科技部的「產學合作研究發展」有何差異,為何有已經有兩個同質性很高的案子正在執行中,還需要前瞻特別預算再增加第三個做一樣的事情?
宜民期許透過前瞻特別預算,可以為台灣打造一個未來願景,但是,總經費高達24億元的「推動國際產學聯盟計畫」,其預期KPI也未見亮點!可見是急就章地「新瓶裝舊酒」,不僅了無新意,更與現行既有的計畫相競合,明顯浪費公帑,無法有效進行人才培育促進就業,執政黨應該對人民說清楚,前瞻基礎建設到底是人民需要?還是政府為了刺激通貨膨脹進行的「大撒幣」?
目前行政院已核定計畫均已上網,請大家可以下載共同監督
http://achievement.ey.gov.tw/cp.aspx…
衍生新創事業 在 科技Kano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科技新知]
交大跨領域團隊開發高階生醫檢測晶片 早期檢測癌症生物標記/病毒/細菌
交通大學跨領域技術團隊成功研發「閘極可拋棄式之奈米電子生醫檢測平台」,較目前醫界使用的檢測技術速度更快且靈敏度高達千倍以上,同時解決傳統半導體矽奈米線電晶體高成本及定量檢測不易的問題。團隊已完成B型肝炎抗原蛋白、肺炎鏈球菌等驗證,並將技術移轉神鉦生技公司,未來可針對早期癌症及疾病病因檢測,成為對抗癌症及各式病毒的一大利器。
奈米生醫感測是跨領域研究,團隊在教育部五年五百億計畫支持下,於交大前瞻跨領域基礎科學中心成立生物分子尖端探測研究小組,成員包括生醫工程所許鉦宗教授、應用化學系李耀坤教授、生物科技系吳東昆教授及師範大學化學系洪偉修教授,同時與許多醫學中心和醫師團隊展開密切合作,包含台大醫學院林肇堂教授〈現任輔大醫學院院長〉、台中榮總吳俊穎教授及台大新竹分院葉伯壽主任等醫師群。
精準醫療是後基因解碼時代的趨勢,更早期且精準的檢測技術則是必要工具。五年前團隊開始致力於「閘極可拋棄式之奈米電子生醫檢測平台」技術,這項獨步全球的創新檢測方法靈敏度已達到sub-fM(< 10-15體積莫耳濃度)等級,較目前使用的檢測方法靈敏度高千倍以上,檢測時間也從數小時縮短至廿分鐘。技術團隊目前已完成肉毒桿菌毒素、B型肝炎抗原蛋白、肺炎鏈球菌等不同標的物的驗證;檢測平台具8通道並可持續擴充,能同時檢測不同生物標記,對早期癌症及疾病提供絕佳檢測工具。
取得技轉權的神鉦生技與團隊合作多年,由多位交大校友及竹科半導體上市櫃公司老闆投資成立,董事長由世界知名眼科雷射醫療設備商承賢科技集團李桂銳總裁擔任。目前進駐交大育成中心,並積極進行全球專利佈局,將支付交通大學新台幣一千三百萬元取得奈米電子生醫檢測平台之專利申請權。
神鉦生技顏嘉麟總經理表示,神鉦生技與交大團隊合作多年,證明「閘極可拋棄式之奈米電子生醫檢測平台」有機會解決半導體矽奈米線電晶體高成本、定量檢測不易的問題。目前已與國內半導體廠商合作,結合半導體廠標準製程以達生產高靈敏度晶片的需求,預計兩年後推出產品;第一代產品將提供學研單位作為藥物篩選、各式生物感測應用之開發,第二代產品將針對特定疾病推出快速檢測醫檢套組,為我國生醫電子產業發展跨步邁進,創造更高價值。
除教育部五年五百億計畫長期補助,團隊亦獲得兩期科技部國家型計畫和一期經濟部學界科專計畫支持。「閘極可拋棄式之奈米電子生醫檢測平台」技術更獲選為科技部今年度「奈米生技成果與產學亮點」,將於11月15日於科技部與業界分享研發及產學合作成果。神鉦生技同時加入交大產業加速器,入選經濟部中小企業處「105新興產業加速育成計畫」育成先鋒,11月17日將接受表揚並參與17-19日「Meet Taipei 成果展」。
交通大學與神鉦生技合作成果展現交大生醫技術堅強之研究陣容與研發能量,也顯見交大協助新創事業,透過技轉、創業、育成、加速的創業生態系統,給予新創團隊全方位支持,為校園衍生新創事業之典範。
(交大秘書室提供)
衍生新創事業 在 臺北醫學大學(官方版)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北醫大衍生新創事業「逸安醫療器材股份有限公司」。http://blog.tmu.edu.tw/tmubt/013653.html#more #臺北醫學大學#北醫大#衍生新創事業#逸安醫療器材.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