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發達、各種商品都能輕易找到販售來源,不只台灣景氣不好,國外廠家為了多銷甚至提供包運或含運,讓市場上能有更多選擇,也不再被傳統代理商掌握銷售命脈,當價格不是絕對影響因素,服務自然必須提升。
國外的月亮不一定比較圓,但大品牌一定比較便宜,如果不是從事貿易這行的小夥伴,多多少少會納悶中間差價去哪了?
也可能誤會這是門簡單好生意,為免洗了頭才發現沒水,又或見到心儀商品一個手滑、從此踏入等貨跑關心酸日常,因此根據過去自己經驗,加上眾多老前輩分享你可能沒想到的眉角:
進口貨物包括衝浪用品都會有下述費用
一.海外部分
1. 國外稅金8%
2. 包裝費用
3. 內陸運輸費用
4. 跨國運費
二,國內部分
1. 報關所需費用(拆櫃驗櫃報單倉儲文件等)
2. 關稅
3. 營業稅
除非本身是進出口貿易行家或可以靠行,否則小量進口的手續與費用加上去後、會比網站上看到的訂價高得多的多得多,這還沒有加上時間與試錯成本唷~直白點說,#網站上看到的售價不代表你實際到手的費用
有這個基本認知後,訂國外的商品是很好的訓練,指的是在語言/溝通訓練/日夜顛倒/耐心/懂多少髒話/往心裡吞多少垃圾方面,當然在東西到港開箱的那刻,這些都是值得的!
代理商與自購自運的差異,除了價格外
#重點在服務與風險
首先認識一下有哪些種類的代理商:
「獨家代理」:代表某個區域被其壟斷,即便是直接聯絡原廠也會被婉拒,他們的貨量大、以量制價讓取得價格低,這類商品自行進口的c/p值較低。
「經銷商」:非獨代、沒有地區限制,任何人都可以跨過他們直接向原廠購買。
那為什麼這類非獨代的經銷商還能存活呢?
這就關係到前面所提的服務與風險
衝浪板進口的注意事項:
1.運送過程的保護
花錢包得好不一定不會破
但不花錢運輸肯定各種破
受損風險本身就是一成本
能先跟原廠溝通分擔風控是最好
白紙黑字或購買運送險也是條路
2.與窗口的溝通
長期配合熟悉廠商習性
量大容易獲得原廠的重視
跑單幫或一次性購買真的賭人品
自己就遇過對方拿滯銷品充行貨
3.客製內容拿捏
材質、尺寸、色膏、龍骨、加強處
選配、標配、加價購項目
整合複數單需求是超乎想像困難
有些單色加價,兩色反而免費
或正面不加錢,背面收三倍
藝術家的收費標準根本迷因
這些都小case
做對是應該
到港開箱發現整批不知道誰的會哭笑不得
4.合約完成的定義點
國外廠商一般收訂就要全額付清
後續有沒有寄出,時間有無拖延
貨到哪個轉運點貨品內容正確與否
想用合約定義都不見得被搭理
訂單量小,人家願意接就偷笑
5.大環境的影響因子
疫情影響原料生產/貨運時間費用
如果不是常年配合的貨代與報關行
此時不哄抬價格更待何時
更別提等待併櫃可能都海枯石爛…
這些是真實會遇到的問題,想避免跟處理需要經驗累積,也是單看網站價格無法被量化的服務,自己訂東西就當作學習,跌久了膝蓋都很硬
網路上的售價與最終到台灣的成本大約會差多少呢?以下舉個例子給大家自行參考
各國皆不同,中國的出口報價情況是這樣的
CBM:計算貨櫃的容積單位
1CBM=1立方公尺
海運費:USD35/CBM
CFS:USD10/CBM (併櫃裝箱費)
DOC:USD45/SET(出口文件費)
VGM:USD10(載貨貨櫃驗證總重)
報關費:USD70/SET
買單費:USD70/SET
提貨費:看是賣方或買方支付
台灣換單費 NTD 2300
台灣拆櫃費 NTD 380/CBM
燃油附加費 NTD 210/CBM
海關驗關費 NTD 500
台灣報關費 NTD 2400
海上保險費 NTD 400
EDI NTD 50/SET
倉租 NTD30/CBM/DAY
機械使用費 NTD55/CBM
關稅 2.5% (衝浪板)
5%. (配件)
營業稅 5%(NTD)
進口長板都是3CBM起(長度關係)
短板至少要2CBM起 (材積問題)
由此可推算大約的成本費用,有些是固定費用需要數量攤分,依照經驗與現實條件,進口6片以下非常不划算,這也是團購都要湊單等單的原因。
上面只是故事的冰山一角
商品要有市場都必須建立在需求上,畢竟 ....
#殺頭的生意有人做
#賠錢的生意沒人做
除非這東西沒人進口,或是價差大到已經是黑心的程度,否則忙了一圈發現省個幾千元... 耗費時間浪費精力最後可能還跟好朋友撕破臉,才是真正得不償失
經過很多次教訓後,我認為
#能用錢解決的都是小事
#老了時間成本越來越重要
#有開團的歡迎揪我
畫虎爛分享時間
如果有影響到店家權益或覺得不該說
請私訊我討論
但效用不高因為
反正我也不會撤文😅😂😂
衝浪板 色膏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故事開始於兩年前東浪比賽
夏威夷年輕選手皆使用寬又大
板尾有著全新奇特擾流板設計
配色跳tone看不出纖維樣式的厚重色膏
共通點是中間一道菱形閃電⚡️...
立馬詢問選手們願不願意割愛
過去經驗都樂意賣板可以減重換現金
這幾位卻異口同聲:「很抱歉沒辦法賣」
原來他們自己等板都要半年以上
削板師堅持自己獨立包辦全部流程
訂購後等個一年是常態
正常邏輯產品大熱後授權大量製造
這個品牌卻堅持不願意賺快錢
削板師不是別人
而是已故傳奇大師的親戚 -Michel Takayama
兒子也是邁向傳說的 Kaimana
我們家兒子的偶像
事後各方打聽
只有兼具職人精神與專業知識的 北岸衝浪世界
成功聯絡上大師並下訂
經過將近一年的等待後
開箱跟大家分享獲得新玩具的快樂
也期待下水後不同心得樂趣
衝浪板百百種
有些能幫助自己進步,有些看場合使用
更有些是削板者意念的延伸
可單純收藏,看著它就爽
這張MT
我想應該綜合了PP的概念
#沒有人真正擁有只是為下一代保管
希望將來回頭看
兒子能知道爸爸給他的環境與工具
你呢?
找到自己有故事命定的衝浪板了嗎?
#衝浪 #衝浪板 #micheltakayama #mt
衝浪板 色膏 在 阿瑪 - Surfing Life in Taiwa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瑪瑪浪板評測小報告
Mitchell 板型:Electric Lady
#駕著賓利的貝絲哈蒙電女孩
前言:
這不是專業浪板調研
我也不是科技風細節控
數字資訊不會是一張板好不好玩的重點
在這裡找不到詳細尺寸或浮力升數blabla
衝浪板講究感覺
也是銷板大濕們賦予作品靈魂所在
身為一個業餘衝浪愛好者
長期嘗試不同板型材質、又是敏感體質(誤)
短時間上手心得紀錄是有趣的挑戰
有興趣不介意的話
當作看故事聽聽不同角度的簡單分享唄
預計進行評測的項目有:
Mitchell 板型:Electric Lady短期測試
New Advance 板型:Magic Log短期測試
Thunderbolt 板型:SkinDog blender短期測試
Thunderbolt 板型:SkinDog Wrangler短期測試
Finesurfcraft 板型:40OZ長期追蹤
Sunova 板型:NicJones長期追蹤
Donald Takayama 板型:Noah Comp長期追蹤
進入本篇主題
品牌:Mitchell
板型:Electric Lady
尺寸:9'2
材質:PU
削板濕資訊:IG:mssurfboard
價格未稅:NT58000
感想:
#很美的藝術品
讓人又愛又恨的船型底
特立獨行不流世俗
像汽車中賓利、手握方向盤是位狂野女孩兒
更正確的說、就是后羿棄兵中的貝絲哈蒙
這下你知道她有多狂野...
特色:
極度漂亮的色膏與膠面
第一眼讓你不愛上她都難
肉眼可見細節做工很仔細
無論腳繩或纖維收尾交界處
扎實的布與拋光在各種光線下都很美
已經五行描述外觀不是蓋的....這是第六行
明顯的板底凹槽與船底加上極小板頭
都是不易上手的原因
船底設計在浪上極度沽溜
畢竟電眼流轉的女孩很難乖乖走一個方向
極小的板頭設計注定重心極度偏後
板底凹槽縱貫板身、駕乘時帶來充足的升力
玩法:
電女孩創下長板快速評測中適應最久時間
前三道浪在歪爆中煎熬
20分鐘抓到感覺
半小時後才上手
需要時間熟捻關鍵字是船底/小頭/重心偏後
一般長板站立重心偏向浪壁那側幫助穩定
在電女孩上完全行不通
#取而代之是需將重心擺在龍骨正上方
雙腳距離更近、前移靠近板身前1/3
最舒服也最穩定的狀態位置
整體重量在後、轉向跟減速後腳稍加重即可
腳步移動不大、浪者自然感覺優雅
稍用身體帶動重心就能轉向
大概也是板型-Electric Lady-的由來吧
好似電光般迅速優雅的小姐姐
#讓她帶著走也許是最好的領略方式
強加施力只會引發爆炸性反作用力
讓小姐姐生氣後、後果不堪設想....
很有個性
是位絕對不適合情竇初開少年的對象
適合浪況:
肩膀以下的緩浪
陡浪那個船底讓人滑到嫑嫑
推薦對象:
收藏大師、有板不收渾身不對勁那種
Chill是人生最高指導原則、沒個性的板不衝
需要新女孩才有激情的老屁股們
基本動作不扎實或新手就別浪費時間惹
就算好不容易習慣了將來也容易走歪
評分:
每項滿分10點
各評比間互有衝突、非越高越好
僅方便做另種判斷跟比較
容易上手度:3
板控炫耀度:8
購買難易度:6
強壯堅硬度:4
板頭駕乘度:8
甩來甩去度:2
藝術收藏度:8
奇耙耐玩度:7
脫手保值度:6
攜帶便利度:4
總點數:56
台灣區代理聯絡方式
IG:#thegirlntheocean
FB:#TheGirlnTheOcean
以上歡迎提供意見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