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耶耶!
大家敲碗的奶威老師 @heymyronald 出動!
今天5/27(四)就要播出了!
銜接課第三堂課Unit 2
要讓大家聽有趣的動畫(animation)「料理鼠王」,
大家來看這隻來自下水道(sewer)的老鼠,
是怎麼成為評論家讚譽(critically acclaimed)的大廚師 🧑🏼🍳 + 🐀
還要學4個高中單字唷!
銜接課第四堂課Unit 2
即將於5/31 (日)播出,
由誰擔綱演出呢?
就是⋯⋯會常在限動分享煮飯心得成品的俐媽!
俐媽準備的內容~保證你捨不得轉台😉
既然主題是料理「鼠」王,
俐媽又想結合銜接課Unit 1的「算命」主題,
今天⋯就來學「12生肖的英文片語大餐」吧!
看到俐媽po文,好想試聽的孩子們,
可以按這個連結線上申請喔
➡️ https://reurl.cc/3NdeM9
——————————————————————
🍴 俐媽英文教室—生肖片語篇:
🐀 rug rat 學爬的嬰兒
🐀 scaredy-rat 膽小鬼
🐀 rat race 無意義的競爭
🐀 rathole 鼠窩;糟糕髒亂的地方
🐂 shoot the bull 閒瞎扯;聊八卦
🐅 paper tiger 紙老虎;虛有其表的人
🐇 rabbit’s foot 幸運的象徵物
🐉 dragon mouth 口臭
🐍 snake in the grass 口蜜腹劍的小人
🐎 dark horse 黑馬
🐐 scapegoat 代罪羔羊;背黑鍋的人
🐵 monkey bars 小孩子攀爬玩樂的連鎖單槓
🐔 chicken out 害怕;臨陣脫逃
🦮 put on the dog 裝腔作勢
🐷 pig out 吃很多(這是最近的你嗎😂😂)
——————————————————————
其他動物英文補充
可以看 #俐媽英文教室動物篇
#俐媽英文教室
#俐媽英文教室動物篇
#俐媽好像Ubereat或Panda
#一直送上英文大餐餵養你們
#保證豐富保證營養
#保證保障你的未來英文能力
#台大明明銜接課上線嚕😉
#我不會po這篇文時
#你根本還沒醒吧😭😭😭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王炳忠,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ECPAY贊助網址:https://p.ecpay.com.tw/91636 (網上轉帳、ATM、超商付款皆可,懇請多多支持) 💰支付寶打賞帳號:13581883245 💰【忠文創】淘寶店鋪:https://reurl.cc/v1qXjj 🔥王炳忠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
裝腔作勢英文 在 讀書e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For each step forward in market technology, they took a step backward and human evolution" (在市場科技不斷往前的同時, 他們的人性也不斷的倒退)
週末宅在家的時候,整理書櫃翻出這本三十多年前的經典書籍。現在讀起來,真的可以理解作者為什麼因這本書一炮而紅!
大部分人應該都聽過電影“魔球”,“大賣空”,“攻其不備” 等等,這些精彩的影片都是由Michael Lewis 的書本所改編的。他寫人物的故事,都很鮮明精彩。而金融業人物在他的筆下,活生生像是電影裡才有的情節。
這本書一半是作者自己從學校畢業,當一名菜鳥金融從業人員的故事,一旦是描述80年代華爾街瘋狂的行徑。 作者因為加入當時的投資銀行所羅門兄弟 (Solomon Brothers),得以親眼目睹戲劇化的一切。整個故事的範疇是以所羅門兄弟為主的幾家銀行,如何把房貸抵押債券和垃圾債券,發揮到極致,然後從極致的破滅中如何又衰退下來。讀著這些80年代的故事,不難想像2008年那次金融風暴,其實早就是一個潛藏的危機了。
Michael Lewis 最厲害的一點,是他擅長用比喻,把一個困難和複雜的東西,讓人可以秒懂。所以沒有金融背景的人也可以享受他的寫作。就算真的不懂也沒關係,其實這本書最重要的,是刻畫裡面的人性。因著豐厚的薪酬,當時美國頂尖大學的學生,無不想要主修經濟學,然後能夠擠破頭進入這些投資銀行。從菜鳥時期的訓練課程,就可以看到各種的人性醜陋,包括霸凌和騷擾。在成為交易員之後, 在交易辦公室需要的其實不是金融和經濟學的知識, 而是知道怎麼裝出一副信心滿滿的樣子, 像個老千一般裝腔作勢,怎麼讓客戶上鉤, 怎麼讓同事們懼怕, 甚至是一些惡作劇的方式來彰顯權力。作者的寫法帶著黑色幽默的筆調,並且用“叢林生存法則”來描述這一切。讀到中間幾段, 都覺得很像是猩球崛起電影中,那些靈長類們爭權奪力的片段。
因為作者並沒有經濟壓力,也並沒有賺大錢的慾望。雖然他後來模仿的很像,在交易和操盤上也做得有模有樣,卻在整個體系崩盤之前決定離職了。他說或許就是因為他一直有個 “半局外人” 的眼光,所以並沒有跟大家沉迷在同個遊戲當中,也相對容易放下。他離職是因為喜歡寫作,因著在那裡的經驗寫出這本書,讓他走向頂尖作家的路。
除了書本本身精彩之外,我其實心裡受到很大的鼓勵。因為這本書是我二十多年前買的,當時購買是因為這是暢銷書,但當時嘗試閱讀後因為覺得太困難,其實沒有讀完。二十多年後的今天再度拿出來,突然發現變得好容易。所以說,即時進入職場以後,人還是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想要挑戰英文書籍的人,你也一定可以的!只要每個月每年進步一點點,不用去和別人比較,自己的進步是最踏實的。
📚延伸閱讀Michael Lewis 其他的著作📚
The Undoing Project (中文版:“橡皮擦計畫”)
https://dushuyizhi.net/the-undoing-project-兩位天才心理學家,改變世界的友誼/
The Coming Storm (有聲書 “暴風將至”)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729910410694981&id=716738165345539
全文與中文版鏈接在部落格中👇👇👇
https://dushuyizhi.net/liars-poker-老千騙局/
#LiarsPoker #MichaelLewis #Wallstreet #老千騙局 #華爾街
裝腔作勢英文 在 河西羊的健聲房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聲音的權勢感!
看到一篇文章的研究很有趣,說S&P 500企業的CEO身高在187公分以上的達30%,而美國平均只有0.4%的人口有這身高。
然後聲音低沈渾厚的CEO薪資較平均高的多,作者用銀背大猩猩來形容這職場競爭。銀背大猩猩彼此打鬥前,會先站直挺胸,看誰比較高大,同時發出低吼,聽誰比較渾厚。
聲音的物理性發出更雄渾音質者,會有更大的胸腔,更長更厚的聲帶,簡單的來說就是比較“大”。
這比大小的需要與衝動,大家都懂,就自己心中各自去表述吧。
在聲音上的比大小,也就成為比聲音的厚實度與音量了,所以大多嗓音出狀況的人,都源自討厭自己略帶娃娃音的聲音,加上對工作壓力的反應,肩頸咽的肌肉緊繃用力,裝腔作勢的損害了嗓音。
教學時,要多管齊下,正確發聲的訓練、接受自己的聲音、放鬆的覺察與習慣,也會建議用別的方式來增進自己的“大”。
像“學術暴力”呀!說話引經據典,或夾雜三個音節以上的英文單字,像”Orientation”、“Quantitative easing”、“Elasticity”,反正各個產業領域都會有這些多音節的英文單字可用。
或是把自己練壯點,以前還在金融業時就比較喜歡練重量,把自己練的大隻點,也是一種“大”。
好笑嗎?也是啦!但比大小這事的本質就是如此,很原始的生物性需要,若不去用點把戲滿足它,而要用靈性層次的“接受它、面對它、處理它、放下它”,這難度與境界高的太多了。
要接納真實的自己,不容易呀!
#模枋巨石強森明明沒有袖扣的抽扣照
~~~~~~~
※ 一對一視訊個人課,請私訊
1. Skype ID: https://join.skype.com/invite/jxPHO1DdHiXT
2. Line ID: joseyang9287
※ 健聲房公開班,台北(2021/3/6、5/15,週六)、高雄(4/17,週六):
https://www.cln.com.tw/school_openclass_info_165_.html
※ 客製化 聲音講座、課程邀約,請洽清涼音文化
官LINE ID @clncln
電話:07-8033096#17
裝腔作勢英文 在 王炳忠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ECPAY贊助網址:https://p.ecpay.com.tw/91636 (網上轉帳、ATM、超商付款皆可,懇請多多支持)
💰支付寶打賞帳號:13581883245
💰【忠文創】淘寶店鋪:https://reurl.cc/v1qXjj
🔥王炳忠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bingzhong.wang
🔥王炳忠今日頭條:搜索「王炳忠台湾」
🔥王炳忠B站官方號:搜索「王炳忠台湾」
🔥王炳忠官方微博:https://www.weibo.com/puchenwang
♦♦♦
上Yahoo TV「鄉民大會」,主持人才問我對台海是否開戰有無內線消息,稍早就傳出昨日大陸分別從青海、浙江各發出一枚東風快遞,我和大家(台灣多數人只看八卦節目,應該到現在也不知道)都是看新聞才知道!
問我有無“內線消息”的人,大概以為能上電視的人都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不然就是認為王炳忠是“中共代理人”,所以消息一定最靈!事實上,要做“代理人”不是誰說了就算,那可是要有中共授權,我還沒那個資格,就像現在台灣島內一堆說美國一定會來的人,他們也同樣沒受美國授權,講的話你也聽聽就好!
這些人說,823蔡英文去金門,美國人破天荒隨行,證明台海開戰美國一定會來救!奇怪了,和蔡英文同框出席做個秀,就等於美國要為台灣派兵救援?就算蔡英文的確抓著美國作護身符保平安,救蔡英文等於救台灣嗎?屆時蔡英文在美國掩護下流亡海外,那些被送上灘頭當人肉盾牌的四個月新兵呢?被動員徵召上戰場的青年呢?
真要問美國人自己說過什麼,那就是卜睿哲早講過的:"the implied commitment of the US to come to Taiwan's defence has never been absolute" (美國關於協防台灣的暗示性承諾從來不是絕對的)所謂「承諾」本來就沒有,自然無“失信”與否的問題,真要說有“暗示性的承諾”,那也不是絕對的!
其實現在再來問大陸到底會不會打,把一切寄望在“大陸只是想裝腔作勢演演戲”(民進黨智庫現在主流的論調),本身就是自欺欺人。當蔡英文高舉“抗中保台”勝選,陸委會狂言“歷史一頁已經翻過,九二共識不用再談”,當馬英九這種被大陸網友認為根本也是“華獨”的忽悠大法都被台灣罵翻,當蔡英文就算現在想談民共新共識、國民黨青年軍可能都要拿“抗中保台”反批蔡英文賣台......這些不就是告訴大陸“和平統一”不會有希望,兩岸準備開戰吧!
至於到底誰在裝腔作勢,誰不動則已一鳴驚人?美國又到底會來還不會來?我說了不算,你說了不算,那些告訴你美國一定如何如何的說了也不算,一切就待“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打下去就知道了!
裝腔作勢英文 在 少康戰情室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關心新冠肺炎疫情➔https://bit.ly/2tXmOJU
少康看藍營改革➔https://bit.ly/2tYPaU8
少康戰情室精彩回顧➔https://bit.ly/37il9w0
✔訂閱【少康戰情室】https://bit.ly/2sDiKcZ
●完整版HD集數快速找➔https://bit.ly/2Etctbf
鎖定TVBS 56台首播
●按讚粉絲頁:http://bit.ly/2fMs1us
裝腔作勢英文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演奏:奧地利維也納愛樂樂團 Play: Wiener Philharmoniker
指揮:(印度)祖賓•梅塔 Conductor: Mr.Zubin Mehta
1.(奧)約翰•施特勞斯 - 維也納的血統 J. Strauss - Wiener Blut (Waltz)
2.(俄)彼得•伊裡奇•柴可夫斯基 - 1812序曲 Peter Ilitch Tchai–kovsky - Overture 1812
3.(英)愛德華•威廉•埃爾加 - 尼洛德慢板 (選自《謎語變奏曲》) Edward William Elgar - Nimrod Adagio (Variations on an Original Theme “Enigma”)
1.圓舞曲之王,小約翰·施特勞斯(Johann Strauss 1825-1899),寫了一首《維也納氣質圓舞曲》 Wiener Blut waltz ,這個Blut 英文是Blood,如果照字面翻譯應是血液,血統等意思,這裡翻譯成氣質實在太妙,和希臘醫生的體液造就性情的說法相吻合,還有把氣質這個詞還原為人的本性,特點,再不要被裝腔作勢來混餚視聽。1837年,奧地利的維也納發生了極為嚴重的經濟危機,各企業公司紛紛倒閉,失業人數大大增加。為了讓人們振作起來,走出對命運和生活悲觀失望的情緒,小約翰施特勞斯創作了這首《維也納氣質圓舞曲》,像一陣清新的風,像一股熱血的暖流,告訴維也納人們,振作血液裡與生俱來的樂觀和堅強,困難必將過去,光明必將來臨。由七首風格各不相同的圓舞曲組成了這首非凡的“維也納氣質”。是美泉宮(Schloss Schönbrunn)音樂會必演的曲目。說起愛國的樂曲,蕭邦和拉赫曼尼諾夫的作品是夜不能寐,有家不能歸的思念和悲天憫人。西貝柳斯在《芬蘭頌》裡展現的是莊嚴壯闊,神聖的感情。我們引以為傲的《黃河》更多的是洶湧澎拜,一瀉千里的氣魄。而這首《維也納氣質圓舞曲》卻處處流露出骨子裡的優越,高貴,自豪。
2.《1812序曲》(降E大調序曲「1812」,作品第49號)是柴科夫斯基於1880年創作的一部管弦樂作品。為了紀念1812年庫圖佐夫帶領俄國人民擊退拿破崙大軍的入侵,贏得俄法戰爭的勝利。該作品以曲中的炮火聲聞名,在一些演出中——尤其是戶外演出——曾起用真的大炮。該序曲於1882年8月20日在莫斯科救世主大教堂首演。在「2005 Classical Spectacular」的演出中,《1812序曲》最後一段的場景。
曲目開始時出現一個深廣的主題,代表著俄羅斯廣袤的領土和無限風光。後來樂曲進入發展部,一個侵略性的主題代表著法軍的入侵。再次轉到一個進行曲,表達的是俄羅斯人武裝上前線,準備抵抗侵略者。後來激烈的主體衝突描繪了殘酷的戰爭。裡面被扭曲的馬賽曲代表著法軍。後來,俄國人贏得了戰爭的勝利,俄國國歌在炮聲鐘聲中把樂曲推至最高潮。
3.回顧十七世紀起的音樂發展,自普賽爾(Henry Purcell, 1659-95)之後,英國幾乎沒有其他舉足輕重的作曲家;直到艾爾加(Edward Elgar, 1857-1934)的出現,才為英國在十九、二十世紀的音樂發展增添了燦爛丰采。艾爾加出生於英國鄉間小城,父親在當地開了一間音樂店。由於環境使然,艾爾加從小對於音樂就很有興趣,能夠演奏鋼琴,小提琴,還能吹低音管與作曲。艾爾加並沒有受過正式的音樂教育,但依靠自學,他努力地開啟自己的音樂創作大門。1899年創作的《謎語變奏曲》(Enigma Variations, Op. 36),讓這位作曲家首獲極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