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進入涼秋以後,路邊街角總能偶遇糖炒栗子的小攤,陣陣帶著甜味的焦香氣息,隨著鐵鍋翻炒的聲響傳來,「栗子」素有堅果之王的美譽,被稱作是乾果中的佼佼者。於《本草綱目·果一·栗》中亦記載:「栗之大者為板栗,中心扁子為栗楔。稍小者為山栗,山栗之圓而末尖者為錐栗」早在南歐中世紀時期,當地人即將其作為攝取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而在世界各地的飲食文化中,東西方皆廣泛應用作成各類食品
栗子多透過蒸、煮、烤、炒等方式烹調,也可磨粉做麵包糕點。而傳統的糖炒栗子,則是運用經清洗曬乾後的石英砂,先在鍋中翻炒,依序加入麥芽糖、蜂蜜和植物油等配方,通過高溫加熱後,待沙子逐漸轉成黑色,並炒到顆粒圓潤後,才能投入栗子進行炒製。如此不僅能使栗子均勻受熱,還能使當中的養分封存,讓栗子展現出絕美的香甜風味。此次即彙整了「5個栗子的優點」,接著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吧!
❶促進代謝消水腫
其含鉀元素,有助維持體內鈉元素之平衡,用以調控身體水分的正常代謝,以免造成水腫現象
❷孕氣絕佳有活力
內含葉酸元素,其可促進血液細胞的生成,幫助胎兒之神經系統的發育,亦有益孕婦補充營養
❸降脂抗壓緩疲勞
當中存在維生素B1及B2,且B2含量是大米的4倍,能幫助提升碳水化合物及脂肪之代謝效率,改善脂質及脂蛋白的作用與消化;還可增加抗壓能力與減少疲勞情況
❹心血順暢增免疫
其蘊藏不飽和脂肪酸,是構成人體的重要元素,可防止食物中的脂肪沉積在血管壁中,且有利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脂含量,以遠離患上心臟病及心血管疾病之風險;還可增加機體之免疫力和優化視力
❺膳纖養胃助消化
具備豐富膳食纖維,且為玉米的2倍、南瓜的4倍、蘋果的7倍;日常適量攝取,不僅容易消化,還能補充膳食纖維。一日吃10顆栗子,就約能獲得人體所需之三分之一的膳食纖維含量,對於腸胃系統具優異保健作用
#栗子挑選法
市售有乾栗及生栗兩類,生栗又分為帶殼與去殼兩種。帶殼生栗子適合做糖炒栗子,而若要使用鮮栗子入菜,則可購買去殼生栗會更便利
▶️摸質地
用手輕壓外殼,殼質堅硬表示果肉飽滿;如質地稍軟,很可能栗子已乾癟,就非首選
▶️聽聲音
將栗子放在耳邊搖一搖,如果沒有聲音,表示內膜果肉緊貼,是鮮栗的優選;而若出現果肉撞擊果殼的聲音,有可能已是果肉內縮的陳年舊貨
▶️視形態
栗子主要有兩種形狀,一種是半球狀(一面凸起一面平整);另一種是扁球狀(兩面扁平)。建議選擇半球狀的栗子,通常表示營養充足,且甜度高,風味與口感都更佳
▶️看色澤
栗子顏色呈深褐色,透出霧面光澤,底部帶有絨毛,皆是鮮栗子特徵;而若表面光禿,且顏色很深,就可能已存放很久或變質。另外,去殼的生栗子,外觀應呈現淡黃色,表面飽滿無蟲蛀,並帶有清新栗香
#栗子處理法
針對去殼乾栗,應用時需先進行泡軟,用以避免後續烹調需花耗長時間才能入味之問題;別忘了要去除表面的褐色薄膜,避免口感不佳或帶有澀味
▶️電鍋炊蒸
栗子泡水2小時,瀝除水分,進電鍋蒸煮約10分鐘(傳統電鍋的外鍋約放1杯水)
▶️熱水悶浸
料理前才發現忘記將栗子泡水,即可用鍋子燒水至沸滾時將栗子倒入,關火浸泡30分鐘,再行後續料理
▶️油炸定型
鍋裡倒油以中火加熱至油溫180℃,放入栗子油炸2分鐘後撈起,即可進行進一步料理,適合快炒或燒燴時應用,可助穩定栗子形狀且不易鬆散
▶️冷水泡軟
料理前用冷水浸泡約3小時,用手輕捏時感覺質地微軟,再用流動清水沖洗,即可入菜。這個方法適合燉煮類的料理,有利呈現鬆棉口感。泡水後,如果覺得不夠軟化,可再用滾水加鹽熱煮3分鐘後關火,上蓋續燜3分鐘,即可幫助提升軟化程度
#栗子停看聽
⚠️據中醫的理論而言,栗子可補腎健脾與養胃,還能夠提高消化吸收作用,且可改善腎虛造成的腰痠背痛困擾。若遇食慾不佳或缺乏營養時,適量攝取栗子,即是營養補給之良方
⚠️栗子每百克中含有1.7克脂肪,碳水化合物為50克,其GI值60,屬於中度升醣食物;又因其富含膳食纖維與澱粉酶抑制劑,所以升醣指數比米飯要低。糖友也可適量食用,一日應不超過4顆,而一般人一日則在10顆內為宜
#延伸閱讀
5個吃菱角的好處 https://reurl.cc/MkbGnp
#凱鈞話重點
#5個栗子的優點
褐色脂肪細胞增加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最近天氣維持高溫,讓人容易昏沈。但一到冬天,則有些人覺得反而比在夏天更有精神,或是更有活力。另外,我們也發現有許多人似乎就是比其他人抗冷,這又是什麼樣的生理機制呢?
這篇來自BBC上的精彩文章,分享了醫學領域的最新研究,介紹了為何運動員不怕冷?以及運動機制對於抗寒冷的效果。這也讓我們進一步思考在不同地域與氣候條件下的人,又有哪些不同的生理特質?
--------------------------------------------
一些職業運動員會在運動後進行冰浴來恢復體力。任何想在冬天保持健康的人都知道,寒冷的天氣可以讓人恢復活力。
運動效能在寒冷天氣中下降的原因有點複雜,主要是因為我們對寒冷的耐受性取決於基因、皮下脂肪水平和體型。一種說法是,當身體降溫時,肌肉細胞釋放能量的速度會降低。
但在寒冷天氣裏鍛煉也有助改善心臟健康,增強免疫系統,並將白色脂肪細胞轉化為褐色脂肪細胞,有助減輕體重。因此,如果操作安全,可以帶來不錯的健康益處。
鄧恩-劉易斯說:「(這種基因型)在與溫暖氣候相關的種族群體中往往不太常見——肯尼亞和尼日利亞1%,埃塞俄比亞11%,高加索18%,亞洲25%。」「根據非洲以外的模式,這表明隨著人們遷移到更涼爽的氣候,這種基因多態性增加了。」
缺乏α-肌動蛋白-3的人更善於保暖,能量也更充沛,能夠忍受更惡劣的氣候。
基因的另一個方面決定我們如何應對寒冷:脂肪。就像兩種主要的骨骼肌纖維一樣,我們也有兩種脂肪——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其中一種對保暖很重要。
細胞生物學家克里斯汀•斯坦福(Kristin Stanford)和她在俄亥俄州立大學(Ohio State University)的合著者對有關棕色脂肪組織(褐色脂肪)在調節人體熱量方面作用的研究做了回顧。棕色脂肪是產熱的,它就像我們的慢肌纖維一樣,無需顫抖就能讓我們升溫。暴露在寒冷中就足以激活棕色脂肪,從而減輕體重。斯坦福大學表示,這是治療肥胖的一個研究領域。
但是,運動似乎對棕色脂肪有矛盾的影響。似乎鍛煉抑制了這種活動,也許是因為當鍛煉時,我們通過其他機制產生了足夠熱量。不過作者強調,目前的研究還沒有定論。
寒冷天氣可能會阻止燃燒棕色脂肪,但肌肉會有更慢的神經傳導速度,產生更差的運動成績,「在運動中,如果一個人適當熱身……他們的身體很容易暖和起來。」鄧恩-劉易斯說。沒有理由不在寒冷的天氣裏運動。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science-56960714
褐色脂肪細胞增加 在 早安健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想要瘦身,想必大家都知道首要之務是調整「飲食」,但不能一味的節食,而是要認識自己吃進口中的食物,吃對才能讓食物的營養素發揮作用,提升身體的代謝力。
可以燃燒脂肪和醣類的食物一直是熱門話題,《3日、5日、7日減醣瘦肚餐》中介紹了「褐色脂肪」💪💪💪
人體中存在著許多好的脂肪細胞,不是所有脂肪都會害你變胖,其中近年研究都發現褐色脂肪含有大量粒線體及較少量脂肪油滴,從外觀看起來呈現棕褐色,粒線體有助持續消耗脂肪產生熱能、維持身體體溫。
同時,專家也推薦,下列四種食物,有助於脂肪「褐變」,讓身體耗能增加,也能讓細胞變成較好型態,一起來看看吧!
🔥辣椒:辣椒的辣椒素有助刺激自律神經中的交感神經,促進新陳代謝,燃燒體脂肪。
🔥鮭魚、秋刀魚、鮪魚:研究發現,EPA、DHA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在消化時會刺激腸胃道迷走神經,傳遞特殊訊號到大腦,命令脂肪細胞提高產熱效益,更能合成更多粒線體。
🔥綠茶、無糖咖啡:咖啡因、兒茶素、綠原酸等成分,有助體內的脂肪氧化增加,促進代謝;也有抑制飯後血糖上升太快的效果。
🔥薑黃:許多研究發現薑黃對人體有許多益處,包括抗氧化、抗發炎等,也可以幫助細胞製造更多粒線體,提高產熱效應。
除了攝取多元的原型食物,少吃高油高糖的加工食品,想要擁有健康體態,維持運動習慣、良好睡眠也都是非常重要的喔!
💡小提醒:任何食物都是適量就好唷!
(資料來源:《3日、5日、7日減醣瘦肚餐》/好食課/常常生活文創)
褐色脂肪細胞增加 在 洪一姐廚房- 棕色脂肪 的推薦與評價
棕色脂肪、米色脂肪、肥胖激素肥胖激素以各種方式與身體不同細胞互動其中最重要 ... 有些食物讓棕色脂肪細胞變懶惰也有些食物讓棕色脂肪細胞變清醒增加它們的活動因而 ... ... <看更多>
褐色脂肪細胞增加 在 如何增加棕色脂肪,變成易瘦體質?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如何 增加 棕色 脂肪 ,變成易瘦體質? 最近醫學研究發現人體的 脂肪細胞 有兩種,一種是白色 脂肪 ,另一種是棕色 脂肪 。平常我們說的肥胖,指的就是堆積在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