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書練習-褚遂良《雁塔聖教序》
楷書一直以來都是我最不擅長的字體
在眾多楷書風格中
唯獨褚遂良的楷書深深吸引著我
字體柔美,帶有輕快的節奏律動
介於楷書與行書之間的風格也更符合自己的個性🤣
就像Jazz hiphop 風格一樣讓人心情平靜卻又忍不住跟著grooving~ 🎵
這是一本很適合當作楷書進階到行書的過渡期字帖
喜歡這種風格的話不妨多寫寫看唷~
#楷書 #褚遂良 #雁塔聖教序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書法教學創作吳啟禎,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褚遂良行書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私讀推薦】~《當書法穿越唐朝》
《當書法穿越唐朝》是以唐代書法名家的個人故事為經,經典作品為緯,讓書法這項如同詩歌一般,於唐代無所不在,真切融入全民生活的藝術型態,透過書中這些筆勢、碑帖和軼事,有血有肉又饒富趣味地重新呈現在世人眼前。
======================
書法之美,在於筆法、氣勢、結構章法彼此完美結合後所展現的文字表現藝術,其具象呈型又抽象表意的美感,也讓它被譽為:『無言的詩,無形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
談到書法,或許可以先稍微追溯文字起源。
倉頡造字傳說約莫距今5000年前,文字的出現,代表著以文字記載歷史的〝信史〞就此展開。但中國真正的信史目前只能追溯至商朝(約西元前1600年),至於有著許多傳說的夏朝至今並無任何文字既記錄出土,故並未存有信史。
再到西漢時期,約西元前139年,由淮南王劉安所主持編著的《淮南子》卷八《本經訓》中曾寫道:『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從現代科學角度判斷,倉頡造字時,天上降下穀粟之雨,鬼神因無法遁形故而夜裡哭號,大概只是出自古人浪漫或迷信的想像。
另有一說,文字出現之後相關欺詐事件也從此滋生,人們為了追逐小利而放棄耕作,老天知道農夫都跑光了,即將發生飢荒,故降下穀粟之雨;鬼怪則害怕被文書記載罪狀並審判,以致徹夜啼哭。若以《淮南子》的思想基礎為道家精神來看,這個說法所強調的多半是道家反對投機取巧詐騙虛偽的觀點。
最初的象形文字,因歷史沿革和地域差異發展出不同文字形式,例如:契文(甲骨文)、彝銘(彝音〝宜〞,銅器銘文)、大籀(籀音〝宙〞,也屬銘文,毛公鼎為代表)、小篆(秦書)、隸書、草書、行書和楷書等。
若不把被神化得太虛渺的倉頡大哥放在考慮之內→除了〝天雨粟,鬼夜哭〞,人家還〝頡首有四目〞,也就是有四隻眼睛的意思,自商朝甲骨文至東漢楷書的出現,時間之河已經流動了1600年以上。
文字書寫發展至此,除了作為祭祀、占卜、或記事之用,還具有政治教化功能,同時延伸出高度審美及藝術性。
======================
尤其東晉與唐代,足可並稱書法兩大盛世。
東晉書法名家有王羲之、王獻之父子,這兩位名號震鑠古今,後世如我們,不管書法寫得好不好,肯定都聽過其大名。唐代書法發展已然成熟,大師眾多,各類書體都有其代表,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褚遂良、張旭和懷素等人皆是。能夠這般興盛,一方面是水到渠成順勢而為,另一方面自然是帝王強力推廣,不只作為政治功能,也是出自個人喜好,例如唐太宗李世民。
藉由《當書法穿越唐朝》的獨特觀點,加上作者淵博知識與幽默文字,很輕鬆地讓讀者在跟著古人隨形運筆之間,便貫穿了整個大唐的興盛衰迭。書中文圖並列,詳細比較各人筆法差異,從此諸位大師與其墨跡不再只是歷史課本或中國美術史上的某個必考重點,而是真能從中觀察、體會其學之精、心之態、書之勢與筆之意。
舉例來說,大家小時候寫書法大概都練過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光看那字體,可能會想像歐陽詢本人大概長相威武,相貌不凡,但聽說實際上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作者舉出了好幾個很妙的小故事,讓我即使無法看到歐陽詢他老人家玉照,卻已經在噴飯之際勾勒出他的特殊形貌,還有,那讓人佩服的才學與自信。
======================
人生是漫長的學習之路,若能充滿趣味,肯定讓人充滿求知動力並享受其中。這是一本會忍不住邊讀邊噗哧笑出聲的書法之書,打開首頁便欲罷不能,也讓人又見識了泱泱大唐的另一面貌。何況故事要寫得自然自在趣味橫生,不因循單調,卻又不能為了刻意搞笑而廢話過多,實在難得。
特地帶上這本書來後山酒莊區,順道追逐歲末時分葡萄園的美麗身影。暖暖陽光和舒涼徐風中,被滿布燦爛金黃的葡萄樹圍繞,,還能一邊看書真愜意。即使這杯Syrah酒體實在貧弱,只有香氣還可以,依然不小心就跟這些有趣的唐人唐事一塊待到了日暮時分。因為太好玩太好看,迫不急待想推薦給大家,希望你也能從中獲得同樣的樂趣。
#看完會手癢
#小時候真該好好練字少打電動
#那個釀酒師加加油好嗎
圖片來源 : Junie Wang
《Copyright © 2019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褚遂良行書 在 相聲百人一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王羲之》(續)
王羲之喜歡鵝。他在宅邊養了幾隻大白鵝,每天觀察鵝的身體曲線,靈活的頸部,從中領悟寫書法的靈感。
他聽說鄉下老婦家中養了一隻大白鵝,前去拜訪,不巧老婦不在。他看白鵝生得好,交代鄰居,明天還來。老婦回家後,聽說王羲之還會再訪,心裡緊張,把家裡內外打掃個遍,準備食物,要好好款待他一番。但是鄉下人家,沒什麼好東西招待客人,老婦左思右想,靈機一動,有了點子。隔天,王羲之再次來訪,老婦熱情地端出一大鍋,說:「鄉下地方,沒什麼東西招待,今天早上把家中的大白鵝殺了,請王大人品嚐。」王羲之當場傻掉了。
有位道士養了一群白鵝,王羲之前去觀賞。他想出高價買鵝,道士不願意。王羲之苦苦哀求,道士才說:「若你能替我做一件事,我就把鵝送你。」道士準備文房四寶,原來是想要王羲之為他抄寫「黃庭經」。王羲之答應了。他花了半天寫完,送給道士。道士拿了王羲之的書法,王羲之抱著白鵝回家,兩人都心滿意足。王羲之寫的「黃庭經」,則成為書法界的珍寶。
王羲之晚年喜愛把玩珍珠,在書房玩賞明珠時,和他交情很好的老和尚來訪。然而和尚離去後,明珠卻不見了,王羲之懷疑是和尚拿了。再見道老和尚時,王羲之態度變得非常冷淡。老和尚從人口中得知原委,也不辯解,不久後抑鬱而終。沒多久,王羲之家中的白鵝因為不吃不喝,死了。僕人覺得奇怪,剖開鵝肚,才發現遺失的珍珠原來是被鵝給吞了。王羲之內心悔恨內疚,此後再也不玩珍珠了。為了紀念老和尚,他把自家住宅捐給佛門改建為寺廟,親自題匾「戒珠寺」。
永和九年,王羲之邀請文人雅士、家中子侄,一同到蘭亭遊玩。賓客當場寫詩,之後彙編成《蘭亭集》。王羲之則為此寫下序文,〈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的價值,除了在於墨跡,也包括內容。他感嘆雖然每個人皆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但是每當他們遇到喜歡的事,總是沈醉其中,不明老之將至。直到人的感情隨環境改變了,過去喜好的,轉眼間已成往事,這才不禁興起感嘆。「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係之矣。」連這樣的變化都教人唏噓不已,更何況是人的生死呢?壽命長短不由人決定,終有一死。令人悲痛。「情隨事遷」,演變為「事過境遷」,事情過了,環境也已改變。
宋代王柏評論〈蘭亭集序〉的版本源流。在真跡消失以後,以歐陽詢的摹本最為珍貴,刻於石碑上,但石碑也在戰亂中遺失了。此後許多版本的蘭亭帖流傳,卻都未經深入考證,真假難辨,眾人又根據偽本大量翻刻,導致「訛以傳訛,僅同兒戲。」「以訛傳訛」從此演變而來,不正確的訊息沒有加以辨別,繼續傳播下去,以致離真相越來越遠。
〈蘭亭集序〉輾轉落到唐太宗手中,唐太宗命書法家歐陽詢、褚遂良臨帖,也讓馮承素製作摹本。唐太宗實在太珍愛了,死後,讓真跡一同陪葬,自私呀。
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aW7BfuhrS8
褚遂良行書 在 書法教學創作吳啟禎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褚遂良行書 在 【法书精赏】唐褚遂良行书《枯树赋》(附董其昌临本) 的推薦與評價
【法书精赏】唐褚遂良行书《枯树赋》(附董其昌临本) 褚遂良行书《枯树赋》, 仅有刻本传世。 More like this. ... <看更多>
褚遂良行書 在 褚遂良 的推薦與評價
晉王羲之行書蘭亭序卷(傳唐褚遂良摹本)@北京故宮此卷舊傳為褚遂良所摹,故卷前項元汴標題“褚摹王羲之蘭亭帖“,簡稱為“褚摹蘭亭”,但未必確切。 ... <看更多>
褚遂良行書 在 走向行書的橋樑!褚遂良雁塔聖教序。(1120715)二玄社本 ... 的推薦與評價
楷書# 褚遂良 #唐碑#雁塔聖教序1、 褚遂良 雁塔聖教序,為楷書走向 行書 最佳的橋樑媒介。2、 褚遂良 雁塔聖教序,字體結構疏朗寬綽,顯得雍容瀟灑;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