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遊記|知史百家
安煥然
趁演講之便,帶了三位學生來到馬六甲。
說是要來看古跡的,自然不能放過一個人,請她來當我們的另類導遊,最恰當不過。這位朋友就是我們熟悉於《星洲日報》的《明日遺書》、《笑看古城》專欄作者歐陽珊。
古城的古跡古物多。走沒幾步就可以駐足說個典故。拐個彎,抬頭看街屋的馬背山牆,就有多種造形。隨處可見牆上如鐵絞刀的壁鎖,那是荷蘭人引入的建築技術。我們還總硬拉著歐陽珊,要她帶我們去看屋牆上會「吐水的魚」。
走過荷蘭街,轉來打鐵街。單單在這裡,我們就逛了一整天。說它是打鐵街,當然是因為這條街的打鐵店。目前僅存兩三家。歐陽珊指著一間店屋說,以前這裡曾是馬六甲牛車的修理店,也有人說這間老屋是傳授手藝的匠堂,廳堂上還懸掛著「殊尊魯史」的大匾。可惜打鐵這一行,不是沒生意做,嘆只嘆,後繼無人。
打鐵街又叫大伯公街,因為街尾有間供奉大伯公的三多堂。這是一間由甲州廣東籍十餘間會館組成的管委會聯合管理的神廟。據說這間廟是僅次於青雲亭的老廟,已有二百多年歷史。廟裡的特色是牌匾很多。整修後,有懸掛著的,也有暫時橫置著的。在我們另類導遊的印象中,廟的牌匾應該還不僅如此而已。
這條街,又有人叫它甲板街。可能是當年中國水客在馬六甲河口下船落腳的地方而得此名。歐陽珊兩度帶我們去看「美化」了的馬六甲河。晚上看了一次,白天又去看了一回。「美化」的背後,有商家居民以生命換回來居住權的辛酸故事。
走進打金街(今又稱之為「和諧街」),果然仿佛世界各大文明的靈光都匯聚在這條小小的街道上了。那裡有一間馬六甲最古老的興都廟和最古老的華人寺廟青雲亭。然而,尤其讓我們驚喜的是那座甘榜吉靈回教堂。據說是由印裔回教徒於1748年興建。古跡維護建築師陳耀威曾說,這間古老回教堂是「不同的建築風格和元素,在這裡出現近乎完美的融合」。
這座回教堂的建築,除了是「簪花重檐」,旁有印度式的高塔,其淨池卻是十足歐式風味的小噴泉,而且在回教堂的屋檐下竟用了潮州剪黏的藝術,甚至還出現了華文「囍」字。回教堂裡的「轎椅」,也很令我們注目。歐陽珊說,像馬六甲回教堂這樣的轎椅,與今天中國南京淨覺寺的講經座椅極為相似。是不是與當年的鄭和這位回教徒有關?值得考究。
在要走往青雲亭的路上,歐陽珊帶我們繞了個小徑,走過散布亞齊人的墓區,來到文豪文西阿都拉的故居,說了他的故事。歐陽珊說,跟著不同的導遊,會有不同的導引。華人導遊帶旅客走華人景點,馬來導遊走馬來人路線。洋人、日本人按地圖標誌「亂走」一通,卻也自得其樂。即使是三輪車夫,也有他們獨特的視點和軌跡。
1940年郁達夫遊馬六甲,曾寫了篇〈馬六甲遊記〉,他說:「走馬看花,馬六甲的五百年的古跡,總算匆匆地在半天之內看完了。於走回旅舍之前,又從歪斜得如中國街巷一樣的一條娘惹街頭經過,在昏黃的電燈底下談著走著,簡直使人感覺到不象是在異邦飄泊的樣子。馬六甲實在是名符其實的一座古城,尤其是從我們中國人看來。」那是戰前一位中國著名文人,他「中國人」的情意結,以及其視點的聚焦與局限。
1954年,魯白野在《馬來散記》中的一篇〈古城兩題〉,這樣對馬六甲人說:「太過沉緬於記憶也是不好的。一味想著過去的好日子,卻不想在目前創造好日子,是愚笨的……馬六甲人實在應該振作,浚深河道是首要工作,俾使商船能再像往昔一樣直駛岸邊,恢復當年鄭和太監在此築廠,使其成為東南亞商業中心的繁榮。」這是當年一位積極於參與構築馬來亞建國歷史的華裔知識份子,熱情而樂觀的期望,馬來亞要富強、要發展,馬六甲要再現繁華。
我曾在日本逛書局買了本《亞細亞之中的琉球王國》(2004年第四刷)的小書。作者高良倉吉是琉球大學教授。在〈馬六甲的琉球人〉一節,作者非常感嘆。其文大意是這麼說的:我在1974年最初到訪馬六甲,發現它只是馬來半島的一個小市鎮。葡萄牙的征服,荷蘭人的入主,英國殖民勢力的移入,把海峽殖民地的重心和建設轉移到新加坡,急速導致馬六甲的沒落。征服者對馬六甲古城的破壞實在太多了。近年來,又隨著經濟的發展,馬六甲的市街和郊外建起了很多豪華的旅舍,每逢周末吸引很多觀光客到來,馬六甲的變貌,更令人吃驚。曾經是東南亞首屈一指的貿易中心,遭受了世界歷史浪潮的沖刷,比琉球的歷史遣跡被破壞還要嚴重,真令人同情。
或許吧,對某些人來說,馬六甲人的古跡古物仍然很多,隨處都有故事可講,有古跡可看。然而,每次歐陽珊帶我們逛遊古城,總是「唸」個不停。對於這裡的古跡和世俗之人對古跡維護的態度和作法,她常常是執著地看不開,既好氣又發作不出來。談笑間,寂寞地,心事誰人知。
作者簡介:
安煥然,馬來西亞南方大學學院中文系教授,華人族群與文化研究所所長,原副校長。廈門大學歷史學博士,台灣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星洲日報》專欄作者。著作有《小國崛起:滿剌加與明代朝貢體制》(2019)、《文化新山:華人社會文化研究》(2017)、《古代馬中文化交流史論集》(2010)、《本土與中國學術論文集》(2003)等。
西亞古文明古物 在 愛卡‧ 愛占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印度星絮 -- 201904 遊記五】
補充前日一段小插曲。司機想到回程又是漫漫長路,從太陽廟回到飯店後表示,如果我還想去洛塔博物館,可以幫我張羅車子,他想休息一天。我非常同理,以他高大的體型開小車是苦差事一件,加上在太陽廟巧遇友善的一家人,覺得這個城市親切萬分,欣然接受他的提議,請他外出買晚餐前記得到前檯蒐集資訊。
晚餐下肚後,還不見他交代明早的安排,他離開前,我心急叫住他:「別忘了把明天車子的資訊傳給我」。他再次用我摸不著頭緒的口吻:「我不會讓妳一個人在這裡活動啦,真沒想到妳這麼堅持一定要去那個聽都沒聽過的地方」,然後翩然離去。這是印度人讓人知難而退的表達方式?還是這位小哥的獨特風格?一路上因為這個風格,我儼然已經成為哥吉拉的分身。
洛塔博物館距離阿美達巴德八十公里,大約一個半小時可以到達。雖然在 Google 地圖上已經看到多數訪客留言,表示博物館前的路況欠佳,但博物館很值得一看。不過,路況真的出乎意料,路窄到只能單向通車,二旁看似是荒蕪的農地,有些路段甚至沒有柏油路,車子不斷顛簸起伏。抵達博物館大門,我看到一台車,興奮地表示我有同好,司機指著停車棚下的便當,告訴我這車一定屬於員工,而不是訪客。
印度多數的觀光景點,本地人和外國觀光客會有十幾倍的價差,洛塔博物館是我目前所到唯一沒有價差的地點,價錢也非常親民,只需5盧比。博物館內沒有空調,這點不太理想,我到達這天室外溫度攝氏40度,對流不通暢的室內溫度可能再高一些。館內開放拍照,由於解說板上有太多不認識的英文,索性拿起手機拍好拍滿(不確定以後是否還想來),打算回家後再慢慢查字典。停留的二小時內,曾有三個日本旅客,以及一家八口的本地遊客,短暫陪伴我五分鐘,其餘時間,姐一人包場。
洛塔(古吉拉特文:લોથલ loˑt̪ʰəl)意為「死者之丘」,是古印度文明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年代可追溯至西元前2400年。洛塔在1954年首度被發現,1955年2月由印度考古局開鑿出土。據考究,洛塔擁有全世界已知最早的船塢,將城市與薩巴爾馬蒂河古河道相連接,因為交通之便,成為當時極重要、蓬勃發展的商貿中心。司機告訴我古吉拉特邦自古便以繁榮的商業活動聞名,邦內第一大城阿美達巴德更是印度數一數二的商業大城,這讓我聯想到浙江溫州,「溫州商人」是成功商人的代名詞,主因也是基於地利之便。從考古史料看來,洛塔曾率先發展出獨特的串珠製造和冶金技術,並將其串珠、寶石及貴重首飾傳至其他沿海地區,最遠可抵達西亞和非洲一角。港口和早期商業活動幾乎可以畫上等號。
可惜的是,洛塔考古博物館並沒有太完善的規劃,文物的擺放方式無法呈現出古物的精巧之處。館內只有日光燈,很難看出陳列寶石的光澤。雖然印度普遍乾燥,但此處濕度比其他區域高,室內也沒有空調和除溼設備,我難免與西安的幾個博物館比較起來,希望印度當局多重視古物陳列,一起守護人類智慧的瑰寶。回程途中,驚見好久不見的牛車,說不清原委,我好愛這片孕育印度古文明的搖籃之地。
回到市區,司機恭喜我完成此行的目的,要請我吃些特別的,帶我到一家印度點心的專賣店 Bikanervala,點了三個食物,每個都甜到心坎裡,算是為此行畫下甜滋滋的句點。
#部分洛塔文明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西亞古文明古物 在 國立台東高級中學104學年度第1學期第2次段考2年級自然組 ... 的推薦與評價
解析: (B)西亞的兩河流域曾發現古印度文明的圖章。 18. ( C ) 在尼布加尼撒二世在位時,某一座城池幾乎被洗劫一空,城牆被 ... ... <看更多>
西亞古文明古物 在 心埃及-古文明聖境探秘- 西元前11世紀 的推薦與評價
西元前11世紀,古埃及祭司「內西亞門」(Nesyamun)生活在法老拉美西斯十一世治下的首都底比斯,在政治動盪不安的時代,內西亞門仰賴他雄壯的嗓音執行宗教儀式, ... ... <看更多>
西亞古文明古物 在 Re: [問題] 四大古文明,有定論囉? - 精華區C_Chat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ClawRage (猛爪Claw)》之銘言:
: 人類文化的四大派系
:
: 公認的有
:
: 埃及、印加、黃河跟....
: 只剩一個位置啦!!?
: 該選哪個才對
"四大古文明"應該是只有中文圈在使用,因為這個詞其實提出來的人是梁啟超,就在他寫
的"二十世紀太平洋歌"中提到,他把人類文明分成三大紀元
第一紀元是河流文明,就是沿著大河形成的四大文明
第二紀元是內海文明,沿著地中海、波羅的海、阿拉伯海、黃海渤海發展的文化
第三紀元是大洋文明,從哥倫布開始的文化發展。
初為據亂次小康,四土先達爰濫觴:支那印度邈以隔,埃及安息〈侯官嚴氏考定小亞細亞
即漢之「安息」。今從之。〉鄰相望,〈地球上古文明祖國有四:中國、印度、埃及、小
亞細亞是也。〉厥名河流時代第一紀,始脫行國成建邦。衣食衎衎鄭白沃,貿遷僕僕浮茶
糧,恆河郁壯殑迦長,揚子水碧黃河黃,尼羅〈埃及河名〉一歲一泛濫,姚台〈姚弗里士
河、台格里士河,皆安息大河名。〉蜿蜿雙龍翔。水哉水哉厥利乃爾溥,浸濯暗黑揚晶光
。
這是提到四大文明的原文,好吧看來梁啟超也有乳滑。
說到這個我有印象看過某個中國的網路寫手,寫到"中國是四大古文明中最年輕的"
然後就被讀者噴了。
作者跳出來說實際上按照"有文字記載"的定義,中國就是最短的,一翻兩瞪眼。
大家有一說一,愛國不是連事實擺在眼前都要用謊言自吹自擂,何況最年輕又怎樣?
又不是中國不是最古老的受到污辱了。接著說作者乳滑跟覺得他們無理取鬧的就這樣戰
成一團,討論區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其實就跟四大天王、天導108星、五大好球、最佳11人差不多,就是個分類方式而已
不過把這四個分一起應該不是梁啟超首創的。
英文比較常見的是Cradle of Civilization這種分類,大概16~18世紀就有這種說法。
也就是文明搖籃。
常見的有加上墨西哥瑪雅、祕魯印加成為六大文明搖籃,但是並無定案。
舉幾個例子:
The Outline of History: Being a Plain History of Life and Mankind
中譯<世界史綱>H.G.威爾斯著
一戰後通俗世界史著作代表之一,1920初版發布後被翻譯成26種文字,總發行超過
200萬冊。
他的第三篇章"最初的文明",第十三章"早期的帝國"
主要講帝國的標題就是蘇美、薩爾貢一世、漢摩拉比、亞述、迦勒底、埃及、印度
中國。
<World History>,中譯<世界史>,由美國歷史學家海斯與穆恩合著,1932年初版。
是美國過去中學歷史教材代表
第一篇文明開端,章節分法是
1.獵人時代
2.農人時代
3.近東的的藝術和帝國
這章有埃及、愛琴海與克里特、敘利亞與閃米特、波斯
4.遠東和遠西
這章只有三個,古代中國、古代印度,古代美洲,而且中國是從周朝開始
<A study of History>,歷史研究,英國史學家湯因比的十二卷著作,初版1934~1961
一反過去以國家至上與西方中心觀念,改以文明為歷史單位,並以生老病死解釋文明興衰
1947年被時代雜誌評為自英國馬克思<資本論>後最具爭議性的歷史理論著作。
他嘗試將人類文明劃分成快20種成熟文明與幾種夭折停滯文明,想要建立一種統一的理論模
型來解釋文明演化,並將文明分成三代
其中"第一代文明"有埃及、印加、蘇美、米諾斯、馬雅、印度、阿茲特克、尤卡坦、商
然後第二代文明則有漢,跟西臺、巴比倫、希臘放一起。
流產的文明有包含愛爾蘭、景教、維京、腓尼基
停滯的有波里尼西亞、愛斯基摩、游牧、奧斯曼、斯巴達
<全球史>,英國史學家羅伯茲於1976發行,因其教育和歷史貢獻獲得大英帝國司令勳章
曾是BBC歷史節目顧問。
第二卷最初的文明章節就分
1.早期文明
2.古代美索不達米亞
3.古埃及
4.古代近東的黑暗時代
5.東亞文明
6.古代其他地區
7.古代世界終結。
然後中國的也是從商朝開始。
<新全球史>2000年由班特利和齊格勒和著的美國高中生大學先修課程教材。
第一部分早期複雜社會,介紹的有兩河、非洲(埃及&努比亞)、印度、中國、美洲、
太平洋(包含中美、安地斯、太平洋群島)
<大歷史>,近十年來興起的新興領域,由流派代表大衛克里斯蒂安在2014發行,也
是國際大歷史協會主席,這本書曾獲得比爾蓋茲推薦
簡單來說就是探索從宇宙大爆炸開始到現在的超長跨度領域。
第六章最初的人類文明介紹,主要是蘇美,同時也有介紹到印度、中國、美洲。
所以雖然相似,但大家分類都還是有所不同,所以四大古文明這種說法也不過就是
梁啟超寫首詩歌提的,然後我也不是這科系的,不確定這個名詞是否具嚴謹的代表
性跟學術地位。
只是上班很閒,忽然想用廢文來回廢文而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3.190.10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_Chat/M.1632385247.A.2B8.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