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聯合國,要求聯合國將澳門和香港修正為「被葡萄牙和英國所佔領的中國領土的一部分」,而不是列為殖民地,因為按照聯合國處理殖民地的慣例,殖民地人民的主權是自決權(self determination),同樣是英國的殖民地,南美洲阿根廷東面對開海面的福克蘭群島,還有西班牙南端的直布羅陀,都經過公投程序,繼續維持英國政府管理,但是香港卻因為中國的介入干預,於是雖然實際上是殖民地,但經過修改後,被列為中國的領土範圍內。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其實中國是難以合理擁有香港主權的,關鍵在於「清朝」不等於「中國」的邏輯。1644〜1911年的清朝,那時代並沒有國家的概念,頂多是個中原王朝,相對於中原地區的漢人政權,清朝和元朝其實滅亡了中原王朝兩次。清朝以前,「中國」兩字沒有被任何一個朝代用來當專屬名稱,因為當時只有政權,沒有國家概念。
滿人和蒙古人在兩個時期滅了中原華人政權,用現代詞彙就是外族殖民中原華人,但滿人和蒙古人當時不能稱作滅了中國,因為當時沒有「中國」這個國家的概念,既然清朝不是國家,就沒有賣國契約的問題。香港這塊領土,在清朝時並不是清朝百姓的資產,而是愛新覺羅家族的資產,割地賠款對於愛新覺羅家族來說,只是少了一些家產,中原地區還是皇權政權時期的時代,邏輯上不能當作國家來論述。
清朝不是國家,但1911年以後的大中華地區出現了國家架構,這代表過去的領土是不能直接繼承的,因為這是不同的政權,「清朝」不等於「中國」,1911年以前出現的清朝是一塊土地上的一個政權,那不等於同一塊土地上的另一個政權,中國,正如當代的義大利和西元前的羅馬政權是不同的政權,義大利不能以2000多年前的羅馬帝國時期曾經佔領的歐洲領土,對外宣稱21世紀的中歐、南歐三大半島、東歐,都是義大利自古不可分割的領土,否則溯及既往,從中華地區的元朝算起,中亞、西亞、東歐都是蒙古國不可分割的領土,這將發生嚴重的邏輯衝突。
既然清朝以前的領土不能直接視為現在中國的領土,中國的領土要從1912年建國以後算起,這樣香港、台灣、澳門都不能算是割讓出去的領土,因為這些不是在中國建國以後才割讓的,而「清朝」不等於「中國」,如果要從追溯歷史,1279年蒙古人滅南宋,佔領中國中原地區,建立朝代,如今俄羅斯南方還有蒙古國,所以現在的中國,自古以來算是蒙古不可分割的領土之一,包含香港也是,如今蒙古國沒有要求統治香港,曾經被蒙古殖民的中國,更沒有權力要求統治香港。
中國對外宣稱,香港、西藏、台灣是自古不可分割的領土,這意味著中國這個現代化國家,繼承了帝王專權統治時代的清朝遺產,這其實和聯合國處理殖民地問題的慣例是完全違背的。因為二戰以來,聯合國大部分國家對殖民地的態度都是給予自決權利,公投是否成為獨立國家,極少像中國一樣,強迫周圍殖民地成為其所屬領地,自古的時間點計算,也是非常困難的,例如從1624年算起,台灣自古就是荷蘭不可分割的領土,現在國家鮮少用這種方式定義領土。
事實上,中國除了宣稱香港、西藏、台灣是中國領土以外,還有多處領土是具備高度爭議性的,例如中國東北地區多處和俄羅斯的交界地、和塔吉柯斯坦的交界地區帕米爾北境、和阿富汗的交界地帕米爾地區、和緬甸交界地江心坡、南坎,但是中國面對所有具備爭議性的領土,並沒有全部維持強硬作風,例如和俄羅斯的領土糾紛,中國顯然「和氣」多了,但是對於具備高度經濟或政治價值的周遭殖民地,例如香港、西藏、台灣,中國顯然強硬多了。
回顧歷史,中國理應不能繼承清朝的領土遺產,不過按照中國外交部的說法,這些也只是「歷史文件」罷了,自古以來,國際外交,大爭之世,爭於實力,對外發動侵略,往往只需要一個理由罷了。
西元前2000年中國 在 朱成志的華山論劍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大陸領導人問其智囊機構:
美國為什麼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之前我的回答還不夠好,今天我可以回答的比較好。
直到今天,中國的全球競爭力仍排在世界20名以後,中國最好的大學排不進世界前40名。 中國幾乎沒有世界級的實驗室、學派和學術大師。 中國還非常缺乏世界性的超級跨國公司,我們對中國創新氛圍很差缺乏足夠的認識。
我們應該問一個問題,美國為什麼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這是個中央領導人向我提出過的問題,但是我的回答還不夠好,今天我可以回答的比較好。
美國的人口只占全世界5%,但是美國人消耗了全世界25%的資源;美國掌控了全世界60%的金融。 還有一個資料,我相信大家從來不會在中國任何一張報紙領導人講話書本檔上看到過,那是我計算出來的——我認為美國掌控了全世界70%的高端人才。 當然我們這些人要把國家政府社會研究,美國怎麼吸引全世界的人才,美國的大學機構研究機構怎麼鼓勵創新創業、白手起家、包容。
我有一個講演非常受歡迎,講了十年,叫諾貝爾獎是怎樣煉成的。 我收集了1901年到2017年全世界一共出了六百十八個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總結了諾貝爾獎的五大規律。
第一個規律,美國德國英國三個國家占了全世界諾貝爾獎的90%以上,美國就占了二戰以後全世界諾貝爾獎的70%以上。 也就是說今天世界上得諾貝爾獎70%是在美國上班的,在美國的大學研究機構和企業實驗室工作的。 中國只有一個,而且已經是一個84歲的老太太。 中國今天不是很有錢嗎? 不是有的時候也挺騷包嗎? 為什麼我們不能在3萬億的外匯儲備中間,拿出個300億來請一百個諾貝爾獎得主到中國來工作,這件事情可行不可行? 每個人三個億,那些搞理論工作的也不要三個億幾千萬就可以。 來幹什麼? 來當大學的校長。 他們至少比現在中國的大學校長更有權威一點吧。 來當研究所的所長,至少我們中國科學院近一百個研究所沒有得諾貝爾獎當所長,來創辦新的大學,新的研究所,有沒有可能呢!
當然問題來了,他們如果到我們的大學當了校長,那我們的黨委書記該怎麼辦? 誰說了算呢? 會不會就沒有党的領導了? 這就是對我們改革深化的一個很大的挑戰。
第二個規律,世界排名前20名的大學占世界諾貝爾獎的90%以上。 第一名哈佛大學先後出了151個諾貝爾獎,第二名哥倫比亞大學先後出了101個諾貝爾獎。 第三名英國古老的劍橋大學出了91個諾貝爾獎。 第四名,芝加哥大學89個,第五名,麻省理工87個等等。 那中國的大學在哪裡?
第三個規律,這些大學有一些著名的實驗室,現劍橋大學有名的卡文迪許實驗室,出了29個諾貝爾獎。 我們華為算很牛了,研發上投入了大量的錢。 任正非是非常重視研發人才的,但是這樣的距離,恐怕還有遙遠的路程要走。 德國的古老格林科大學出了45個諾貝爾獎。 丹麥算個小國吧,但是出了一個偉大的原子物理學家,帶領的哥本哈根學派,出了12個諾貝爾獎。
第四個規律,諾貝爾獎30%是是師徒相傳的,他有階梯效應,他有傳承,最長的傳承五代人。 我們國家建國以來的各項政治運動,反右、後來的文化大革命,把大學研究所搞了個天翻地覆,很多著名的教授甚至自殺身亡。 我們還能有這樣的五代傳承嗎? 這個問題,直到現在,我們都沒有進行更加深刻的反省。
第五個規律,猶太人占諾貝爾獎35%。 有人統計了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一百項發明,從1900年到1928年中國一項也沒有,大家想想1900年到28年我們中國在做什麼?1928年到1957年出了一項,60年代前半部分好一點,出了三項,1963年上海第六人民醫院的外科醫生創造了世界首創的斷手再植。 1964年,農技校教師出身的袁隆平發現了雜交水稻。 1965年中國科學院上海生髮明人工合成胰島素,開創了人工合成生命的進程。 但是大家注意,從1966年文化大革命一直爆發到現在,中國就再也沒出過一項被稱得上偉大發明的科學發現。
又有人統計了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發明家,請注意,不是科學家,而是發明家。 從西元前287年阿基米德開始算,2000多年中國居然只能排進去一個人,那就是一千多年前東漢的太監蔡倫發明的造紙。 近500年,近200年,近100年,近70年,近40年,中國沒有一個人可以排到這張表上去。 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偉大的發明家談什麼創新? 我們眼睛裡看到的所有現代物質文明都是西方發現。 所以說老實話,這幾張表該不該貼到我們的科技部長的家門口? 該不該貼到教育部部長的走廊裡? 貼到每一個大中小學的畫廊裡面? 希望在什麼地方? 希望呢已經不是我們這代人了,希望只能在下一代。 所以我們要推動教育創新,教育改革得真正的用意就在這裡。
我們看看最新的世界最好的20名大學,美國占了16所,英國占了三所。 那麼中國的大學在哪裡? 最新的排行榜,清華大學排49名,北大排72名,浙大125名,上海交大137名,也就是說,我們的一流名校排不到全世界的前位。
我是個蠻喜歡看電影的人,我發現美國人拍了很多科幻片,而國內電視上最喜歡放的是帝王片,這就是中美文化的不同,美國人喜歡科幻創新,美國的科技大佬都是科幻迷,那中國人喜歡研究的就是權力鬥爭,怎麼勾心鬥角,怎麼拉幫結派怎麼整人, 這就是我們值得應該反思的問題。
西元前2000年中國 在 安納金 國際洞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5/26經典好文【秦始皇是時空旅人嗎?為什麼5G會跟他有關?】
這篇文章談到了幾個重點:
1. 中國在「信息標準化」的關鍵歷史事件。
2. 近期中美在5G話語權上的爭鋒角力。
3. 台灣在5G商轉之路的投資機會。
這是我的一位好友"雷大"所寫文章,全文刊載於史雷需粉絲頁,對您喜歡這樣的文章可持續追蹤他後續發表的好文喔(文章不多,但篇篇震撼)!也歡迎多多分享 💕 💕 💕
#跨界思維 #世界格局 #秦始皇 #時空旅人 #台灣 #兩岸 #中美貿易 #5G #通訊協定 #被動元件 #不甘平庸 #探索認知邊界拓展財富疆界 #正向力量
2018/5/26【秦始皇是時空旅人嗎?為什麼5G會跟他有關?】
西元前259年中國農曆正月(1月27日)有位嬰兒在趙國邯鄲出生了,他是嬴政,13歲即位並在39歲幹下一個顛覆天下人想像的事:一統天下。而5G又是怎麼跟他扯上關係?且聽我為您娓娓道來...
西元前260年,戰國最強的兩個國家,秦趙兩國打完長平之戰,秦國戰神白起領軍大獲全勝坑殺趙卒40萬,僅留240位年少趙人活口回國報信,趙國舉國街嚎巷哭、子哭喪父、妻哭喪夫。隔年嬴政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以秦王孫的身份出生在愛國情緒高漲的趙國。
讓我們把時間倒轉到嬴政的幼年,他的媽媽是趙國人趙姬,他的爸爸異人雖是秦王公子但十年前來到趙國當人質。一直到嬴政10歲回國以前,可說他活在一個十分凶險的環境。自他29歲開始,秦滅六國戰爭從打響到結束僅花10年的時間,統一全國後整個大秦統治面積上升到360萬平方公里,比今天的歐元區還要大。
一統天下在當時人看來是非常顛覆想像的,因為周朝的封建制已存在800年了,孔老夫子呼籲復周禮起碼也300年,嬴政從秦王搖身一變成為秦始皇,霎時天下人都傻了,他除了給中國歷史開啟統一的先河,更打出一套「信息標準化」的組合拳。
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及貨幣再加上實施郡縣制,讓流通的一切信息產生標準化,標準化後大幅降低信息溝通成本、縮短信息交換時間,更促進跨區域信息交流,相當於搭建起信息世界中的高速公路,這無疑給統治者產生最大力度來調動國家資源,使大規模集中人力物力變為可能,因而得以留下曠世的兵馬俑以及萬里長城。
身為帝國核心的咸陽城就像一部電腦主機伺服器,帝國統治下的每一個郡縣像是一台台電腦(節點),每一台電腦連上網都需遵守統一的通訊協定(protocol),由於協定標準化因此能降低節點間的交流成本並促進信息交換。
不得不說秦始皇兩千年前的想法真的有點時空旅人的味道。
秦朝雖然在中國漫漫歷史長河中只留下15年的瞬間,但是推翻秦朝的劉邦,這位年齡僅小秦始皇三歲的漢朝開國皇帝倒是選擇保留秦朝制度,繼續推動通訊協定標準化,繼續帶領世界往5G邁進(誤)。
講回我們今日的未來科技:5G。5G通訊協定最快將在今年六月完成標準化,那麼制定的話語權誰最大?美國與中國,代表的企業分別是高通與華為,各位回想一下今年三月為什麼川普以國安為由阻擋下了博通與高通的世紀聯姻?接著左批華為右打中興通訊又是為哪樁?一切都是為了美國在數位世界的話語權!
然而川普的大動作也足以證明中國在5G產業的領先優勢讓美國備感焦慮,中國願景旨在打造的一帶一路其實就是準備把市場規模擴充到中國以外,當有了生產技術跟更龐大的消費市場,可以預見中國企業在未來將會更具競爭力。
一系列大動作搶的是全球5G產業鍊大蛋糕,預估2035年5G將產出3.5兆美元的價值,為何這麼大?因為所有你想得到的新科技機會如物聯網、機器人、自動車、AR、VR...等等的基礎建設全都仰賴更高速的頻寬,可說5G鋪設是未來科技的基石。
5G比4G速度快上20倍,現在一個瀏覽頁有時要等待20秒才能打開,5G時代1~2秒,所有高畫素影視內容都不需先下載再觀看,全都是現點現看不lag;又比如說,現在開車時如想變換車道需打方向燈並看路況伺機變換,5G時代車與車之間會在5毫秒內完成溝通立即變換車道。低延遲特性也讓一切遠端遙控變得可能,如遠端醫療、救災,專業人員能在遠距離做數據監控與指導,不必舟車勞頓趕來現場,充分使用黃金救援時間。
台灣在5G商轉的路上擁有許多機會,近期最火紅的就屬被動元件了,擔任電阻、電容與電感角色的被動元件以前是主板上的配角,如今當手機需求從過去300顆上升到1000顆、汽車從過去2000顆需求上升到萬顆,你說潛力大不大?
各位要讓眼光觸及全球,擁有跨界思維及世界格局才能讓台灣抓住歷史的機遇,千萬別小看台灣的未來角色或是你自己的潛力。
我是史雷需,喜歡探索未來的斜槓。歡迎對粉絲頁按讚,並多多分享喔!
#跨界思維 #世界格局 #秦始皇 #時空旅人 #台灣 #兩岸 #中美貿易 #5G #通訊協定 #被動元件 #不甘平庸 #探索認知邊界拓展財富疆界 #正向力量
西元前2000年中國 在 By 熙熙| #中国中国這個詞源於公元前2000年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中国中国 這個詞源於公元 前2000年. ... 中国 # 中国 风歌曲 歌曲《赤伶》背后的故事: Jun 18, 2021 · 21 views. 03:28. 今日推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