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treon國際關係進階】金庸小說《鹿鼎記》主人翁韋小寶充滿街頭智慧,有一項心得:說謊時所有細節必須巨細無遺,反而大方向的忽悠越大越好,這樣的效果才最可信。「梅花黨」案正是這樣:郭德潔、王光美,還有任何可以迂迴聯繫到美國的上流女性,她們的衣著、喜好、言談,全部成了「呈堂證供」,例如說「梅花黨」標記是胸前梅花胸針,「黨員」見面要吟一首梅花詩,這樣那樣的小故事,足以印上好幾千頁「供詞」。問題是最關鍵的部份:怎樣證明美國支持「梅花黨」,證據一片空白,只能靠人證。好在根據中國法律,把疑犯「依法」未審先囚輕而易舉,然後總會有一些人證出現,填補上述空白......
雖然證據薄弱,但江青當時有「依法」名言:由於「階級鬥爭是很複雜的、你死我活的」,也就是事關「國家安全」,所以她作為中央文革小組副主席,指示「革命小將們」和她的造反派戰友,對梅花黨,「寧可信其有」。「寧可信其有」,正是中國法律和西方法治的根本差異、「有罪假定」和「無罪假定」的根本差異、也是整個「中國邏輯」和「西方邏輯」(簡稱邏輯)的根本差異......
我們自然沒有為黎智英案下定論之意,因為我們真的不知道內情。但假如案情真的如官方透露的嚴重,相信總不能像「梅花黨」案那樣,無關痛癢的細節有幾萬頁報告,但真正能證明美國中情局控制黎智英的證據,靠的就是一些人證、可能還是還押中的人證吧。相反美國判決何志平案,卻真的是整個交易「斷正」的,國家經過這好幾十年,怎能比文革辦案還不如,怎能比美國國安更不如?......
⏺全文見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posts/55421803
▶️從文革1.0的「中共第一才子」康生,看文革2.0的香港新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agS2nEu820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R&R的鳳花雪月,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3月15日是我們的婚宴六週年紀念🎎當時其實我並不想要辦婚宴,想要默默結婚就好。不過老公覺得結婚就是要大大方方的接受大家的祝福❤️ 我們三個月前才開始找場地,還好我們不看日子,還可以有個小折扣😆 婚宴裡的美食是中土合併的buffet ,有樂團、肚皮舞,還有喜憨兒的伴手禮。 一開始其實我很怕辦婚宴會...
西方 名言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舊作選篇(之50)
看門狗
(此文原刊於2018年6月11日)
小學常識課本2017年改版時,在講及大眾傳媒功能部分,刪去了「監察政府和揭露社會問題」字眼,僅保留「具有報導和分析時事、提供娛樂和教育資訊等功能」。教育局沒有解釋,為什麼在學生課本中刪去這一句。是否認為要在學生的腦裡抹去傳媒監督政府的功能呢?
但這其實是傳媒最主要的功能。相對來說,「分析時事、提供娛樂和教育資訊等功能」反而不比監督功能重要。
美國著名的前大法官Hugo Black(1886~1971)在1971年裁決「五角大樓文件案」的判詞中,有一句經典名言:「新聞自由的主要功能,就是防止政府任何部門欺騙人民。」這句話首先認定政府任何部門都有可能欺騙人民,而西方傳媒歷來以「看門狗」(watchdog)來形容自己,喻意傳媒的功能如同凶狠的看門狗,其職責和功用就是防止掌有公權力的政府任何部門,出於維護掌權者或與掌權者有關係的人士或集團的利益,而犧牲公眾利益或損害公眾權利。
普世認為是各項自由之首的言論自由,它的集中表現就是新聞自由。因為一般人的言論自由只是在小範圍中流傳,在大多數情形下,所表達的意見也頂多在小範圍內有責任而已。但大眾傳媒的報導和意見表達,卻是在公開的、大範圍中傳播,是職業性的、負有責任的、無時無刻的傳播,必須在最大程度上滿足公眾的知情權。傳媒須再三核實所報導的消息,肩負新聞責任和道德。對於極有可能會欺騙人民的政府任何部門,傳媒是不可或缺的看門狗。
政府部門一般都會設立監察機制,但即使是體制最健全的政府,都不可能完全監察到自己的缺點和錯失,就如同一個人不可能看到自己的所有毛病一樣。因此,最先進的國家,新聞自由也最全面和徹底。
記得印度一位宗教大師說過:如果一個人要你相信他,他就不值得你信任。
因為相信與否,是你根據事實與推理作出的,而絕對不是一個要你相信的人提出的。因此,2003年23條立法時,時任保安局長的葉劉淑儀的名句「信我喇,局長唔會呃你嘅」,結果帶來更大的不信任;2018年港鐵主席馬時亨回應港鐵問題稱,「我哋話你聽OK就得㗎喇」,認為社會應相信港鐵管理層,否則「管理層不用睡覺了」。結果也是引來更大的不信任。常人的心態是:越被要求相信,就越不能相信。不停叫人民相信的政黨和政權,正是釀成信任危機的原因之一。
香港的淪落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大的危機是傳媒漸漸放棄了監察政府的功能,而教育也從小學開始,讓成長中的小朋友不知道傳媒的主要功能就是防止政府任何部門欺騙市民。當沒有了傳媒監督,以欺騙人民來謀取利益的政治人物、巨商或政權就可以任意施為;而人民在明知被騙也投訴無門的情況下,也就只有以欺騙政府和互騙來求生,這是社會互信基礎開始崩壞的先兆。
西方 名言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梅克爾的童話故事》—文茜説世紀典範人物之二
她成長於童話般的森林小鎮。
那裡距離柏林開車約一個半小時,有著湖、運河、古老建築、綿延翠綠的森林與遼闊無邊的天空。
所有童話故事必備的佈景,都在她的故鄉。人們以為成長於德東地區的人,必然是孤寂拘謹或者不安的;但梅克爾回憶她的森林莊園成長史,「沒有陰影」。
柏林圍牆於一九六一年八月十三日築起,當時梅克爾才七歲;但梅克爾並未感覺自己的世界被分割。
她總是坐在學校廁所的馬桶上,偷聽收音機報導西德內閣誰當選誰上台的消息;在森林莊的家中,她們一家收看西德的一切,自小梅克爾即對西德歷任總理的名字倒背如流。童話故事的故鄉,使這個女孩習慣「慢慢且安靜的生活」,並「與生命和平相處」。
梅克爾成為「主導歐洲」的女人之後,人們急著尋求她「領導魅力」的答案。
自二〇〇五年出任總理至今,她度過了金融海嘯、歐債危機;當經濟崩潰沖倒世界多數執政黨時,梅克爾在上屆選舉時仍繼續高票連任,毫無對手。她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她看起來如此猶豫,如此盤算,一旦出手卻堅定立場,不因外界聲浪而動怒或動搖;她的人物圖像一向讓外界抓不住,說不準。
梅克爾和所有廿世紀我們熟悉的政治巨人如此不同,話語平淡,不以「勇者」自居,卻往往創造驚奇.... 她的政治有另一種想像,一種淡淡的香味,至今成謎。
她太不像傳統政治人物。
有的時候,我很想把丘吉爾從天上抓下來和梅克爾對話; 前者充滿熱情、勇氣、文采、智慧、滔滔不絕。丘吉爾留下了太多名言,而執政至今已經十六年的梅克爾,人們幾乎無法從她長達十六年的公開談話中摘錄一句,啟蒙人生。
二〇一四年,梅克爾代表歐洲巨人的角色在中國清華大學演講,學子們對她充滿期盼。一個德東出身的人物、物理學家,女性;跨越了層層圍牆,統治著世界文明的搖籃: 「歐洲」。 尤其那些穿著體面的歐洲貴族們,例如薩科奇、卡麥隆,無論衣著品味多麼「優雅」,在梅克爾媽媽有點肥胖臃腫的身軀前,都像一群毛毛躁躁的「足球男孩」。
清華大學的年輕人忍不住崇拜,等待著,等著她開口。結果除了德語發音的隔閡之外,她全無抑揚頓挫的口音,平淡的內容, 「可持續發展」「二〇一五議程」.... 提了二十多回,最終學子在梅媽媽平靜的演說中,一一沈入「搖籃曲」,一場「不可持續的昏迷」,半數學生半數時間睡著了。
或許在一個快速且庸俗的媒體年代,這樣的政治人物,才能生存。
你找不到一個標題,可以斷章取義她的話語。
她極少表態,語焉不詳;商業又醜陋的現代媒體文化,在她身上真榨不出太多好處。
於是研究梅克爾的書籍撰寫她的內容總是有若墜入迷宮,除了「猶豫、搖擺、小碎步」等形容詞之外,人們大概只能以討論她和普丁見面時「不喜歡他的狗」來吸引讀者的眼球。
翻閲梅克爾的成長過程,我注意到這個女孩自小「正向」的特質。即使在東德禁錮的年代,她也不覺得自己少了什麼。
是的,世界有一道圍牆擋住了前往柏林、巴黎、西方的路;但世界這麼大,另外半個地球已足夠一個森林莊長大的女孩探險。
當蘇聯控制德東,甚至派軍駐防她的故鄉時,梅克爾在這個蘇聯境外最大基地感受的不是「母親的心臟被入侵者插了一根刀柄」,她利用機會與穿著制服的駐防士兵練習俄語;而且感覺頗有「異國情調」。
梅克爾的俄語無懈可擊,這不只使她當上總理和普丁談話流暢無比(包括表達不喜歡普丁的狗),也使梅克爾獲得了「俄文最佳學生」的獎賞;小小年紀她被送到東德各地旅行,尤其「前進莫斯科」。
在莫斯科,她買了第一張披頭四的唱片;十年級左右,和朋友背著背包於中歐四處火車旅行。
才十五歲,她已去過布拉格、布達佩斯、保加利亞、以及黑海之濱巴圖米(Batumi)的海水浴場。即使對西方有所渴望,小梅克爾告訴自己:「倫敦大概和布達佩斯很相似吧!」
對於東德的威權控制,高中快畢業的梅克爾,有了第一次田園態度外的「放肆」,她找了一堆同學共同演一齣戲: 「莫三比克自由運動」,內容反抗外來葡萄牙佔領者(諷蘇聯),而且故意以「英文」高唱國際歌,接著朗誦詩句:人應該追求自己,「否則只是一條坐在圍牆(柏林圍牆)上的哈巴狗。」
她有技巧地「打著紅旗反紅旗」,但態度搞笑。這是小梅克爾政治上第一次的「表態」,方法:在政治敏感邊緣擦槍,但方式幽默。
她佯裝可愛,最終完成安全的叛逆任務。
閱讀梅克爾的一生仍然是有趣的,總可以在平凡中找到一點跳躍的煙火;好像在一望無盡的森林田園中,突然遇見了一匹色彩鮮豔的馬車。
例如她的本名叫Angela Kasner ;如今舉世聞名的Angela Merkel,梅克爾(Merkel)姓氏來自於她的第一次婚姻,丈夫烏里西·梅克爾(Ulieh Merkel)。
她很愛這個男人嗎?以致於第二次婚姻不改姓、一輩子也以「梅克爾」之名附身、名滿天下嗎?
事實答案是她第一次結婚時年僅廿三歲,烏里西是一位物理學家,倆人認識三年後結婚;結婚的理由非常務實,按照當地規定只有結婚才能分配住房。這一段婚姻四年後破裂,倆人形同陌路,Angela回憶她「幾乎在一夜之間,從倆人東柏林共有的房子搬出去」,留下震驚的烏里西。
這個看似「平穩」的女子,在處理個人婚姻事件時,可沒有許多人描述的「猶豫、搖擺、小碎步」。
她直接,她了當。而她離婚了卻不改姓,因為:許多資料需要重填,麻煩。
梅克爾這輩子最大的恩人是她的政治恩師柯爾,柯爾總理把她帶到了政治大位;但當柯爾後來陷入政治獻金醜聞時,向來「聽話」「安靜」「穩重」「小女孩」的梅克爾,居然向他發出了公開決裂信;並且以秘書長的身份從此一躍接任柯爾,當上基民黨黨主席。
這正是「梅氏」童話故事的特徵。
她看起來那麼乖巧,與俄羅斯士兵聊天,愉悅地學習俄語,遊歷莫斯科。但必要時,她會「咬人」。
她和東德許多開放的人有不同也相同,渴望西方價值,但很務實地多數時刻妥協於既有框架。
柏林圍牆倒塌前, 梅克爾惟一對西方的憧憬是:六十歲以後,盼到西方一遊;僅此而已。
但她的一生平凡中始終藏著特例,如一隻隱居於森林中的豹子,必要時跳起來捕捉獵物;平日則安於餵養,表現不強求,不掠奪。
而這正是她成功的方式。
這「平凡的例外」 ,使她的政治對手總是低估了她。
梅克爾把政治及人生看成如物理學般線性的過程,她常形容自己喜歡妥協勝於衝突,所以多數時刻沒有鮮明的個人色彩。
但總有例外,而且每次都是例外讓她得分。
例如處理敘利亞難民事件。
在此之前梅克爾的形象是不近人情的冷酷撙節女王;但當歐洲難民湧入時,她改變了過去德國二十世紀「屠殺者」的形象。德國正在崛起,過去的包袱從此卸下,她使用各種手段結盟,阻止德國種族主義另類選擇黨崛起,公開斥責他們無恥:然後,她留下一個新名片給廿一世紀的歐洲領導國:德國。
從此德國的代名詞是人道主義大國,在敘利亞危機時,德國共接納並安置了120萬難民。
這並非天真。
她深入思考德國國內穆斯林人口已佔4%,早有激進份子;於是她「例外」地放手一搏,決定開放近一百萬二十難民進入德國(佔約德國人口1%),他們可以合法接受教育,可以合法工作。
從此「梅克爾」及「德國」是人道主義的象徵,穆斯林的朋友,柏林總理辦公室中的梅克爾才是真正的現代「自由女神」。
她以物理線性的概念理解某些移民衝突仍會持續,但長期德國需要一個新的符號,一個溫暖的標籤;捨別一次大戰、二次大戰中侵略國的永久印記。
她更明白穆斯林激進主義形成的歷史背景,梅克爾相信遏阻激進極端主義的方法不是佔領、戰爭、或是空襲;而是在最關鍵時刻,對穆斯林表現出愛、同情與包容。
在國內,她聯合反對派,面對如此的困境。選後她慷慨地捐棄恩怨,與社會民主黨組成大聯合政府。
當她決定放手一搏,她看的是長遠的歷史。未來的德國,過去的德國。
地方選舉一輸,她先辭去黨主席,再表態不再尋求連任,化解當下排山倒百的壓力。
當她再次站到平凡的對面,「例外」那一邊.... 責罵她的聲音慢慢小了。
六年之後,難民不是危機,他們融入德國社會,提供人口紅利,補足工廠、服務業、基層勞動力不足。
她不戀棧權位,16年的總理生涯,她知道何時該總結?用什麼方法總結!
因此當2015年敍利亞難民危機導致德國民意分裂時,她不擔心政治後座力,她知道一旦勇於捨去權力,她會有足夠的線型時間與空間,證明接納廣大敘利亞等地難民,對德國是一件好事 。
六年過去了,梅克爾把歐洲及西方已疲倦但應接不暇的反恐、反穆斯林,改成正向的童話故事;最終不只讓德國在國際形象中得到「了不起」的掌聲,並為德國高齡社會注入新勞動力,尤其與穆斯林關係達到一種可能的和解平衡。
而大西洋另一端,美國正在棄守阿富汗。
於是,那隻看似平凡保守,卻偶爾例外勇敢、精明的豹子,田園中,再次躍起。
如今所有她曾創造的故事,已近尾聲⋯⋯留下六年前反對她、逼她下台的人開始恐懼:沒有梅克爾的德國,會是什麼?
梅克爾教了我一件事:或許成功的民主政治就該多一點點無聊。因為那代表細膩、耐心、妥協、寛容與堅持併存:沒有也不該有簡簡單單的吶喊口號。
西方 名言 在 R&R的鳳花雪月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3月15日是我們的婚宴六週年紀念🎎當時其實我並不想要辦婚宴,想要默默結婚就好。不過老公覺得結婚就是要大大方方的接受大家的祝福❤️
我們三個月前才開始找場地,還好我們不看日子,還可以有個小折扣😆 婚宴裡的美食是中土合併的buffet ,有樂團、肚皮舞,還有喜憨兒的伴手禮。
一開始其實我很怕辦婚宴會花很多錢,但又想讓
大家好好享受,還好預算都控制的還不錯!還有我很喜歡當天我穿的白紗、小黑裙、和旗袍,現在回想起來還是覺得很幸福❤️
第一次分享婚宴的細節給大家,希望你們喜歡💕 也永遠記得喜帖上老公的名言「從今天開始,沒有我,只有我們」🥰
Follow我
IG:https://www.instagram.com/ekimkarlova/
FB:https://www.facebook.com/RifatRynne
西方 名言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特區政府為何連港台一個叫利君雅的記者也要不斷「追殺」呢?對於一個獨裁政權而言,官方傳媒就應該是宣傳喉舌,試問怎可能容得下一個當面叫特首「講人話」的記者?香港人面對每天這些荒謬的新聞,感覺很抑鬱糾結,是因為大家心態仍然停留在昔日的香港。
今天介紹一本認識香港新常態的作品,書名叫《暴政史:二十世紀的權力與民眾》,作者徐賁,美國加州聖瑪利學院英文系教授。自公元前四世紀,柏拉圖便將「暴政」視為雅典時代的邪惡,在西方的歷史、政治、文學及哲學史之中,對極權專制暴政的探索,從來沒有停止。無論在歷史上這些暴政表現的形式如何不同,但背後的管治邏輯卻是相同,都是採取暴力、恐怖、謊言和欺騙去維持暴政。暴政的邪惡並不在於掌權者的橫行無忌獨行獨斷,而在於對人性的戕害。堅持信念,分黑白是非的人,受到懲罰加害,而卑劣手段的加害者,得到獎賞,道德價值由此顛倒,最後變成了卑劣才是王道,人人低頭,互不信任、精神萎靡,「人性戕害」就是這意思。作者引述意大利政治思想家阿甘本的名言;極權暴政下只有兩種人:獸人和牲人一一要麼是野獸,要麼是牲口。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劉細良 #城寨 #暴政 #香港電台 #利君雅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西方 名言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特區政府為何連港台一個叫利君雅的記者也要不斷「追殺」呢?對於一個獨裁政權而言,官方傳媒就應該是宣傳喉舌,試問怎可能容得下一個當面叫特首「講人話」的記者?香港人面對每天這些荒謬的新聞,感覺很抑鬱糾結,是因為大家心態仍然停留在昔日的香港。
今天介紹一本認識香港新常態的作品,書名叫《暴政史:二十世紀的權力與民眾》,作者徐賁,美國加州聖瑪利學院英文系教授。自公元前四世紀,柏拉圖便將「暴政」視為雅典時代的邪惡,在西方的歷史、政治、文學及哲學史之中,對極權專制暴政的探索,從來沒有停止。無論在歷史上這些暴政表現的形式如何不同,但背後的管治邏輯卻是相同,都是採取暴力、恐怖、謊言和欺騙去維持暴政。暴政的邪惡並不在於掌權者的橫行無忌獨行獨斷,而在於對人性的戕害。堅持信念,分黑白是非的人,受到懲罰加害,而卑劣手段的加害者,得到獎賞,道德價值由此顛倒,最後變成了卑劣才是王道,人人低頭,互不信任、精神萎靡,「人性戕害」就是這意思。作者引述意大利政治思想家阿甘本的名言;極權暴政下只有兩種人:獸人和牲人一一要麼是野獸,要麼是牲口。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果籽 #劉細良 #城寨 #讀書好 #暴政史 #利君雅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