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特輯:第一位在奧運中獲獎的台灣人 – 江文也
台灣第一位參加奧運的人 - 張星賢於1932年踏上德國柏林舉行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光榮跑道,但可惜的是當年他並未順利奪獎;然而在四年後,第一位在奧運中得獎的台灣人出現了,這個人就是作曲家江文也!
1936年當時的奧運跟遠古的奧運一樣,除了體能項目競賽以外,也有在進行文藝競技項目的比賽,台灣新銳作曲家江文也以《台灣舞曲》,在德國柏林舉行的奧運,擊敗各國好手,奪得評審團特別獎,他是台灣有史以來在奧運獎項殊榮的第一人。
《台灣舞曲》是江文也將他的處女作,來自台灣靈感寫下的鋼琴曲《城內之夜》,改編為管絃樂《台灣舞曲》,《台灣舞曲》一路過關斬將,成功通過日本國內初選,和其他四位日本教授級的音樂大師一起參加奧運,在世界的舞台上與各國好手競技。學作曲只有三、四年時間的江文也,卻以人生第一號作品《台灣舞曲》,獲得奧運「特別獎」,而其他四位日本音樂家沒有獲得任何獎項,那年,江文也只有26歲。江文也在音樂作曲項目中榮獲榮譽獎,而受到台灣日日新報大篇幅報導,他在接受台灣日日新報專訪時表示:「必須在理論上否定所有西洋的東西,建立起真正的東洋音樂才行」。
圖二:1936年江文也獲得由柏林奧運頒發的奧運獎狀,這張榮譽獎狀可說是臺灣人首度在世界級比賽中獲獎證明。
圖三:江文也的作品一《台灣舞曲》樂譜
🎵陳秋盛指揮NHK交響樂團演奏《臺灣舞曲》
https://youtu.be/lmr8HTi3EWo
《臺灣舞曲》於1934年(民國23年)完成,作曲家在東京譜寫此曲時年僅24歲,此曲可以說是他的成名作品。曲中充滿著臺灣風土色彩,特別顯著的是作曲家採用了臺灣原住民族民歌為其素材。
這首管弦樂作品基本上以二管編制,全曲分為快板,中板,快板三段體裁,調性明朗。構築於五聲音階上的主題,以不同的木管樂器作對答式的呈現。弦樂部份時而拉長音,時而撥彈伴奏,大體上,很少用來演奏明顯的旋律。全曲的織度並不十分厚密,作曲家慣用的和弦加外來音處處可聞。
他在曲中放棄了功能和聲的傳統規則。作曲家這些早期的手法在1930年代算是相當獨特出眾的,較之當時歐美作曲家的作品,他是屬於前衛派的。
西洋管樂器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們家的午覺故事 #29【超人兄弟】
(🎁現場留言抽繪本喔)
小時候我看著我姐姐,覺她就像是一個真正的超人,而且是神力女超人,因為她有斷掌…。
#被她打的時候內臟都會震動
#但我曾經撞掉她一顆牙她還哭了
#是光榮的一役
姐姐功課很好過目不忘,算數學都馬心算不用在紙上列直式,國小每學期都會上台領市長還是省長獎…之類的,不僅如此她體育也非常好,除了可愛的民族舞蹈其他的運動都難不倒她 (#雖然不屑跳舞但她竟然筋軟到可以劈腿) ,到了國中高中還加入田徑隊丟起了鐵餅 (#也因此沒有多餘的力氣打我了),也常常幾個女生就跑去跟人家三對三鬥牛,對手都是男生。
做人做到這樣已經很過份了,她竟然還因為身強體壯看起來肺活量不一般,被選中去了管樂隊,明明原本連五線譜都不會看,但一進去就立刻學會吹最帥氣的薩克斯風 (並且也自己摸會了好幾樣管樂器, #重點是我從來沒看她練習過) ,被老師提拔成首席,每天學校升旗她們那個樂隊就像BTS一樣帥瘋了的走進校園,朝會解散時她一個心情好還會獨奏一下西洋流行音樂,造成她成為女校裡的頭號偶像,大家都暗戀。
講到這裡您是不是很擔心身為她的妹妹,我的童年過得很壓抑?
完全不會!
我因為長得太醜異常笨拙功課奇差身體又不好,每天還聽到怪聲音,大人覺得既然姐姐不用人擔心,那多出來的力氣就拿來照顧妹妹吧!也因為姐妹差距實在比科羅拉多大峽谷還大,所以根本不會有人無聊到把我們兩個拿來比較。我因為有這樣傑出的姐姐,日子過得非常好,想欺負我的人搞清楚我姐姐是誰之後都變得很恭敬,還有很多人給我情書和禮物叫我幫忙轉送給姐姐,食物的部份我都轉送到自己的肚子裡而因此好好的長大了。
開始工作後因為愛賴床,二十幾歲的人了還常要姐姐送我去上班,但姐姐也沒抱怨,偶爾還會送些吃的來電台給我,逢人就講自己的妹妹多棒在哪家電台報新聞、做的節目好好聽強迫大家一定要收聽。一直到現在她開咖啡店,都還會在冰箱裡放幾包冷凍木瓜,因為我會跑去吵著說我要喝木瓜牛奶 (對,她開的是咖啡專賣店)。
我一點也不在乎我的姐姐是超人,就像今天故事裡的哥哥一樣,他也不在乎大家的目光都放在他的超人弟弟身上,因為我們自己知道,我們很幸福。
#超人兄弟
五南讀書趣 Wunan Books
🎁小妹點點名:
✅請上線聽故事的小朋友們提醒爸爸媽媽,要趁直播期間留言打招呼喔!
小妹會在直播結束前,現場點名”三位”得獎者,贈送您這本【超人兄弟】哦!
西洋管樂器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寫在不朽的青春 展覽音樂 發行之前
前言
從沒想過一開始與友人們,兩位喜愛的導演黃邦銓與林君昵加上聲音周震周師傅的合作,從紀錄片《天亮前的戀愛故事》講述台灣早期飄盪到日本的作家翁鬧,台北電影節電影正發生《南光木漏れ日》,到參與北師美術館《青春不朽》修復黃土水少女胸像紀錄短片,組成了四人的木漏類比團隊。無論是認識底片膠卷拍攝出來的溫潤質地,與電影聲音更緊密的互動,過程無意中似乎一直都指向著那個,不曾經歷的台灣早期時代。這些珍貴的經驗好像也讓我明白,對於膠卷紀錄時間莫名著迷的感受。
首次與作品對話
除了這部紀錄片配樂,因緣際會,參與了北師美術館《不朽的青春》台灣美術再發現展覽的語音部分:這當中包含了語音導覽朗讀與其背後的配樂。戰戰兢兢面對這首次的語音朗讀嘗試,本想針對北師研究團隊規劃的六大主題,創作六首音樂(作為語音朗讀的背景),卻不知怎麼才創作了第一系列破曉的覺醒的音樂,從第一件作品《黃土水-少女胸像》到第二件作品《鹽月桃甫-萌芽》心裡就直覺不對!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而我怎麼能適切的創作出一個極中性的音樂能涵蓋不同藝術家在不同時間點、不同心境完成的作品?當下判斷,自己的能力還做不到,於是就閃過那就逐一與每個作品對話的念頭。
既然出現這個念頭,那就這麼做吧!
與北師美術館的團隊提出自己這樣瘋狂的想法也獲得支持之後,
我真的開始了一段奇妙內在的創作旅程。
看著螢幕裡的作品圖像,配讀研究團隊寫的關於藝術家與作品相關文獻,第一次做音樂不是聽著導演或編舞家侃侃而談心中的想法,無法從話語的節奏去多認識眼前的藝術家想表達的思想內在,唯一的線索與途徑是筆觸、色彩、形體、作品的主題,在不斷地凝視中尋找可以走入的線索:有時是整體畫面、有時是主題給予的聯想,或是藝術家本人的生命經歷,直覺地選擇以什麼樣的器樂、聲響、表情等,寫下每一首音樂。
到了傳統的變革這個主題,想著音樂上要如何能詮釋這個「變」,才能真的與畫作呼應,腦海裡馬上出現玉鳳的琵琶聲響,心想若是從自己的角度編寫另外有傳統器樂帶入,應該會很有趣。特別要大力感謝江湖中傳說的琵琶俠女音樂家鍾玉鳳的兩肋插刀,義氣相挺,豪爽答應這個奇怪的邀約(?)無論是《呂鐵州-鹿圖》中詮釋活潑的小鹿,《鄉原古統-春之庭、夏之庭》想創造某種木管樂器與琵琶交織而出現的東洋帶入一點點西洋味道,《林玉山-庭茂》玉鳳使用面板三弦創造出古琴的韻味等。另外還有玉鳳向《陳澄波-東台灣臨海道路》致敬的創作曲,輪指的手好美,也是湧上岸邊的浪花。我看著出神。
(p.s. 關於每一首音樂更多的創作過程,待日後慢慢分享)
從展覽語音導覽到即將發行的展覽音樂專輯
當時,心裏想著語音導覽要給人什麼感覺?
希望能清楚傳遞研究團隊書寫的文字內容,另一方面也希望能讓聽的人透過耳機的聽覺環境創造出一個心裏空間,在這樣隱性的邊界裡,即使現場觀展的人數眾多,是可以有機會與藝術家的作品獨處對話的一點點時光,透過音樂與聲響,多一些不同角度欣賞眼前的作品。
隨著畫冊的募資發起,北師美術館提及這些音樂出版分享的可能性,這些大概是我一開始從未想過的事情。一開始出發點是即使展覽已經結束,但希望這些音樂能夠在大家欣賞畫冊時,成為一種陪伴。幾經討論,大家都有共識覺得語音朗讀留在展覽當中,而出版的音樂讓它單純只有音樂。
展覽結束後好幾個月,再一次又與《不朽的青春》有另一個連結。重新混音31首語音導覽裡的音樂,也將木漏類比團隊《青春不朽》紀錄片音樂收錄在專輯的最後成為第32首。特別要感謝北師美術館團隊一路的支持,以及後期混音、母帶處理的劉詩偉,很有耐心的聆聽,看我寫的每一首筆記,這些與無人聲歌曲混音的不同邏輯,非常感謝詩偉很細緻用心一起走過最後這個階段。
最後在詩偉的工作室聆聽完成後的母帶,一口氣聽完這32首音樂,腦海仍舊是前輩藝術家的畫作、雕塑,歷歷在目。
不朽與耕作
《不朽的青春》展覽開始後,不再是在螢幕前看到作品,而是真正站在作品面前時,內心有許多翻騰,許久沒有再一次感受到純美術的力量,那樣純粹、安靜、直接、飽滿、充滿生命力!時代不曾停下腳步,藝術家也不曾停下步伐,現今創作媒材從物件到數位科技,音樂創作也是,科技的進步,開展了全新不再只是用音符來創造聽見的世界。
試著理解黃土水說的精神上的不朽。
看展的過程,讓我從前輩藝術家身上學習到,創作本身就是生活裡實實在在感受的累積,忠實而炙熱地將當下觸動的所思所感用自己擅長的媒材記錄下來,更是一種非得不可的精神意志。不曾經歷的時代,卻能夠透過藝術作品讓人們有機會靠近那個時期生活著的台灣。
母帶完成後,花了一段時間將每一首音樂取了名字,希望它們各自獨立有新的生命也呼應著前輩藝術家們的作品。我也期許自己像個農夫耕作般,不問為什麼順應著自然大地,繼續不斷不斷地創作。
我的前言似乎太長了,大概是太多想分享,謝謝你耐心閱讀,也希望你會喜歡這些音樂,
五月十七日會數位線上發行,期待你們聆聽後的回音。
#不朽的青春
#北師美術館
鍾玉鳳 Chung Yufeng
MoNTUE北師美術館
🤍
西洋管樂器 在 長笛到底有多難吹?還有從來沒見過的【神秘管樂器】開箱?!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