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兒童的執行功能活動
(譯自哈佛兒童發展中心的分齡指南)
在這一時期,兒童的執行功能和自我調節能力增長很快,因此,調整活動以配合每個孩子的技能是很重要的。年齡較小的兒童在學習規則和結構方面需要很多支援,而年齡較大的兒童可以更加獨立。歸根結底,目標是讓孩子不再依賴成人的管控調節,所以當孩子看起來準備好了,儘量減少你提供的支援。
*扮演遊戲
在特意進行的扮演遊戲中,孩子會發展出規則來決定他們扮演的角色該如何行動。他們會把複雜的想法記在心裡,形塑自己的舉止來遵循這些規則,抑制不符合「角色」的衝動或行為。遊戲的想法常來自孩子的生活經驗,比如看醫生。他們可能會裝作「生病」,請醫生檢查,並接受注射。「醫生」的言行舉止像個醫生(平靜和令人放心),「病童」的言行舉止像個生病的孩子(悲傷和害怕),而扮演「父母」的孩子的言行舉止像個關切的父母(擔心和關愛)。年幼的孩子傾向單獨或平行遊戲,但到了這個年齡段,孩子開始學習合作遊戲,並經常調節彼此的行為 ── 這是發展自我調節的重要步驟。
支持高層次扮演遊戲的方法:
- 閱讀書籍、實地考察、觀賞影片:確保孩子對情境和角色有足夠的瞭解,從而支持扮演遊戲。
- 提供各種道具和玩具:年齡較小的學前幼兒可能需要更逼真的道具來進入遊戲(如:玩具醫藥包),而年齡較大的孩子則可將其他東西重新利用,變成遊戲道具(如:紙巾捲筒可用作「斷臂」的石膏)。以不同的方式重新使用熟悉的物品,也可以鍛煉認知的靈活性。
- 允許兒童自己製作遊戲道具:孩子們必須確定需要什麼,把這些資訊記在心裡,然後在不分心的情況下執行到底。他們還鍛煉了選擇性注意、工作記憶和計畫能力。如果原來的計畫不成功,孩子需要調整他們的想法並再次嘗試,挑戰他們認知的靈活性。
- 遊戲計畫是組織遊戲的好方法:“Tools of the Mind” (心智工具) 這個旨在建立自我調節能力的幼兒教學法就是這樣做的。孩子們在開始遊戲前決定他們要扮演誰,要做什麼,然後在紙上記錄他們的計畫。預先計畫意味著孩子們必須先思考,再行動,從而練習抑制性控制。以團體為單位計劃遊戲讓孩子們能夠一起計劃,把這些計畫牢記在心,再應用在遊戲當中。這給孩子們練習解決社交衝突的機會,並能鍛鍊口語能力。
*說故事
孩子喜歡說故事。他們早期的故事往往是一系列的事件,每個事件都與之前的有關,但缺乏整體的大架構。隨著練習,孩子會發展出更複雜和有組織的情節。隨著故事越加複雜,孩子們得以練習在工作記憶中記住並處理資訊。
支持孩子說故事的方法:
- 鼓勵孩子說故事給你聽:寫下故事,和孩子一起讀。孩子們也可以畫畫,創作自己的小書。重溫故事,不管是透過圖片還是文字,都能支持更有意識的組織和更多的闡述。
- 團體創作:由一個孩子開始說故事,然後團體中的每個人都對故事進行補充。孩子們需要注意到彼此的發言,思考可能的情節轉折,並調整他們的補充內容以符合情節,從而挑戰他們的注意力、工作記憶和自我控制能力。
- 讓孩子表演他們寫的故事:故事提供了一個結構,引導兒童的行動,並要求他們注意故事,跟著故事走,同時抑制他們創造新情節的衝動。
- 雙語家庭可以用他們的母語講故事:研究顯示使用雙語可增進所有年齡段的孩子的多項執行功能技巧,所以培養孩子流利地使用第二語言是有價值的。
*運動挑戰:歌曲和遊戲
歌曲和運動遊戲的挑戰可支持執行功能發展,因為孩子必須跟著特定的節奏做動作,並與動作和音樂同步唱出歌詞。這些任務都有助於抑制性控制和工作記憶。當孩子們的自我調節能力發展得越來越好,需要逐步提供越加複雜的歌曲和遊戲,提高挑戰性以吸引他們的興趣。
- 為孩子提供許多機會:讓他們可以使用攀爬結構、平衡木、蹺蹺板等設備來測試自己的體能。為孩子設置挑戰,如障礙賽和鼓勵複雜動作(跑跳步 skipping、平衡等)的遊戲,也很有趣。在嘗試較難的新活動時,他們需要集中注意力,監測和調整他們的行動,並堅持不懈地達成目標。
- 鼓勵通過較安靜的活動來控制注意力:這些活動要求孩子們減少刺激並集中注意力,例如使用平衡木或包含緩慢呼吸的瑜伽動作。
- 播放音樂:讓孩子們很快地跳舞,然後再很慢很慢地跳。Freeze Dance (木頭人/凍結舞蹈)也很有趣,若要增加難度,可要求孩子靜止時擺出特定的姿勢。(“Tools of the Mind” (心智工具) 使用火柴棒人形圖片作為視覺輔助)當音樂停止時,兒童必須抑制動作,將注意力轉移到圖片上,以模仿所描繪的姿勢。
- 重複並增加內容的歌曲:(通過語言或動作)可鍛鍊孩子的工作記憶,如歌曲 She’ll Be Coming ’Round the Mountain的動作、Bought Me a Cat的歌詞,倒數的歌曲,如Five Green and Speckled Frogs,以及重複一長串清單的歌曲(the Alphabet Song字母歌)。
- 傳統的歌曲遊戲:如Circle ’Round the Zero也很有趣。複雜的動作,包括尋找夥伴,必須在不分心的情況下才能完成。
*安靜的遊戲和其他活動
- 配對和分類活動仍然很有趣:但現在可以要求兒童按不同的規則分類,促進認知的靈活性。孩子們可以先按一個規則(如按顏色)分類或配對,然後馬上換成另一個規則(如按形狀)。如果想增加挑戰性,可以玩配對遊戲,但每次配對都要改變規則。市面上可買到的 Quirkle and S’Match 遊戲就是以這種方式挑戰認知靈活性。或者玩賓果或樂透遊戲,但孩子必須在卡片上標出與聽到的字詞相反的內容(例如,聽到「白天」,要在「夜晚」的圖片上做記號)。孩子們必須抑制住標記相同圖片的自然反應,同時還要記住遊戲規則。
- 更複雜的拼圖:可以吸引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鍛煉他們的視覺工作記憶和計畫能力。
- 烹飪對幼兒來說也很有趣:他們在等待指示時可鍛煉抑制力,在記住複雜步驟時可鍛煉工作記憶力,在測量和計數時可鍛煉集中注意力。
同時也有8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朝聖台灣:燒王船、迎媽祖,一位攝影記者的三十年祭典行腳」介紹 訪問作者:陳逸宏 內容簡介: 神明欽點的攝影師 陳逸宏 三十年庶民信仰影像全記錄 疫情時代,最撫慰人心的信仰參與, 世紀瘟疫籠罩,最閃耀的人性光芒。 從燒王船到媽祖遶境進香, 身兼攝影記者與拱天宮志...
視覺工作記憶 在 Amanda飨生活 in A styl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分享。心理學。為什麼記憶時好時壞—破解記憶悖論》
作者 朱利安·德·弗雷塔斯(Julian De Freitas)
譯者:廖方舟
Julian De Freitas是耶魯大學心理系認知科學方向學生。
不同的記憶內容的消褪是同步進行的,還是有所區分?
你還記得上個星期的這天你吃的是什麼嗎?很有可能你已經不記得了。但是至少在你吃完後不久你確實是記得的,而且可以回憶起很多細節。那麼從你吃完到現在這段時間中你的記憶發生了什麼?它是在逐漸消退呢?還是在某個時刻一次忘光?
視覺記憶儲存著我們對於視覺圖像的記憶(比如餐盤)。即便是進行最簡單的工作,我們的意識也需要使用這些視覺記憶,比如記住我們剛見的一個人的臉,或是記住上次我們什麼時候打的卡。沒有視覺記憶,我們不能儲存任何我們看見的東西,之後也同樣無法回憶。就好像電腦的內存限制了它的能力,視覺記憶的容量也與一些高級的認知能力相關,比如說學術研究,流體智力(指的是在全新狀態下解決新問題的能力,與已獲得的知識無關,與晶體智力相對)和一般的理解。
由於這些原因,研究視覺記憶是如何促進或是限制我們的思維活動就很必要。儘管這個問題已經被討論很久了,但是直到最近我們才有了初步的答案。
像你晚飯吃了什麼這樣的記憶專門儲存在視覺短期記憶中的「視覺工作記憶」。視覺工作記憶暫時性的儲存著進行的任務所需的視覺圖像——就好像老師在黑板上寫的字,下課就被擦掉。我們在需要短暫記憶東西的時候依賴於視覺工作記憶,比如上課抄筆記。
但是問題在於:這些記憶什麼時候被抹去了?還有當它們被抹去後,我們還能找到它們留下的痕跡嗎?抑或是什麼都沒有留下?如果視覺短期記憶只是逐漸消退的,那麼我們應該還可以提取出殘留的信息,但是如果這些記憶是一次忘光的,那麼我們就不能以任何形式再次回憶起來。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心理學家Weiwei Zhang 和Steven Luck 已經讓我們在這個問題上看見了一絲曙光。在他們的試驗中,他們讓被試者看三個在屏幕上一閃而過的有顏色的正方形,然後,在1,4,10秒之後這些正方形又重新出現,只是這一次它們是非彩色的——他們只能看見白色底板上的黑色正方形。被試者的任務很簡單:回憶起一個特定正方形的顏色,但是他們並不知道會被問到哪一個。
心理學家們假設,在要求逐漸提高的條件下(例如間隔時間從1秒增加到4秒或十秒),通過測量視覺工作記憶的表現的變化,可以讓我們解釋一些記憶系統工作的原理。
如果短期的視覺工作記憶是逐漸消退的,那麼在長時間的間隔後被試者的回答的準確性應該仍然維持在較高水平,顏色的記憶只會有少許的偏差。但是如果記憶是被立刻擦除的——就好像黑板上的字在上課期間是沒有動的,一下課就被立刻擦掉了——那麼被試者的表現就會有很劇烈的變化,在記憶完整之前他的準確率會非常高,但是一旦時間太長記憶被擦除,他就只能瞎猜了。
實際上,Zhang和Luck發現被試者們有的時候非常準確,有的時候完全瞎猜;也就是說,要麼他們對正方形的顏色記憶非常精確,要麼徹底的忘記。這樣的表現和計算機上的文件類似:你的微軟Word 文檔不會隨時間流逝丟失文字,你的數碼照片也不會泛黃,它們會一直存在,直到你把它們扔進回收站——它們被一次性刪除了。
但是這個結果並不能適用於所有的記憶。在一篇最近的文章中,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如果記憶可以存留的夠久,它們就能進入「視覺長期記憶」,這樣,它們就不會被擦除了。Talia Konkle 和他的同事們給被試者一連看了三千張不同景色的圖片——比如海浪、高爾夫球場、遊樂園,等等。然後給被試者看兩百對圖片——一邊是他們在第一次的任務中見過的,另一邊完全是新的——然後要求被試者回答哪張是他之前看過的。
在這次試驗中被試者的正確率極高——達到了96%。換句話說,儘管需要記憶近3000張圖片,他們依然表現得幾乎完美。
然而,這種情況也只有當新圖片和老圖片之間相差太大時才會發生(比如高爾夫球場和遊樂園)。為了檢驗這些記憶究竟有多麼精准,心理學家們分析了當兩張圖片來自一種類型的景象時(比如兩個不同的遊樂園),被試者們如何反應。因為來自一種類型的景象的圖片之間的區別,少於來自不同類型景象的圖片,被試者們只有真的記住了大量細節才能準確回答。
正如大家可以想見的,被試者們在分辨同類圖片時的表現較差,但也並不是太差,正確率還是高達84%。而且即便實驗人員增加一開始需要過目的某類圖片數量,被試者們對於該類圖片的分辨能力依然很高,只是略有下降。總之,這個實驗說明,記憶確實是細節性的,卻也並不是完全詳細準確的。
這兩個實驗給了我們矛盾的結果:為什麼我們可以記住如此數量巨大的圖片及大量細節,卻不能給出在幾秒種前才看過的正方形的顏色?決定一張圖像存儲在於長期記憶還是短期記憶的,究竟是什麼?
在一篇最近的綜述中,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認為,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被記住的圖像是否有意義,也就是說圖像的內容與你之前對其的知識是否關聯。在Zhang和Luck的工作中,被試者試圖記憶沒有意義、不相關的顏色信息,這與他儲存的知識完全沒有聯繫;就好像你還沒有抄完筆記,老師就把黑板給擦了。但是在Konkle的試驗中,被試者們見到的是有意義的、他們已知的景色——比如他們肯定知道過山車不是擺在地上的。這種預先存在的知識改變了人們對圖像的處理過程,使得數千條信息從短期記憶的黑板傳入到了長期記憶的保險櫃,而且還伴隨著大量的細節。
總的來說,這些實驗告訴我們,並非所有的記憶都同步消失——實際上,一些記憶根本沒有被抹去。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我們怎麼也記不住一些東西,而對另一些東西卻過目不忘。
視覺工作記憶 在 哇賽心理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中正大學心理系襲充文老師推出了一門線上課程,談的是視覺科學,對此感興趣的人可以考慮參加哦,內容簡介如下:
對人類及其他許多動物而言,視覺在認識與瞭解周遭的物理世界與社會環境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本課程的目標即在向學生介紹視覺科學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以及重要的理論與發現,使學生對視覺系統的運作有獲得初步的認識。在本課程將涵蓋下列的議題:
(一)視覺科學的簡介;
(二)視覺科學的理論走向與趨勢;
(三)眼與腦:視覺處理的神經生理基礎;
(四)色彩知覺;
(五)影像結構的處理;
透過這些議題的介紹可讓修課學生瞭解,視覺科學做為認知科學的一員,如何受益於其他學門的影響與貢獻。
視覺工作記憶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朝聖台灣:燒王船、迎媽祖,一位攝影記者的三十年祭典行腳」介紹
訪問作者:陳逸宏
內容簡介:
神明欽點的攝影師 陳逸宏
三十年庶民信仰影像全記錄
疫情時代,最撫慰人心的信仰參與,
世紀瘟疫籠罩,最閃耀的人性光芒。
從燒王船到媽祖遶境進香,
身兼攝影記者與拱天宮志工的陳逸宏,
用三十載光陰與數以萬計的影像,
為台灣這片土地上的人們,記錄下最珍貴的感動與瞬間。
三年一次、千萬王船平安祭,最震撼視覺的火焰儀式高潮;
步行超過三百公里、數萬信眾瘋媽祖,全台最龐大的進香隊伍;
還有外人鮮少參與,深入鄉野的白沙屯二媽遊庄,首度披露……
橫跨台灣兩大民間信仰的廟會記錄,
影像與故事交織的庶民信仰紀行,
帶你一同深入台灣人的百年記憶。
◆ ◆ ◆
信仰有如空氣。在太平盛世、健康安定的時候,不覺得可貴;但當世紀疫情肆虐全球、奪走成千上萬生命,人們陷入恐慌時,敬天畏神、對生命保持謙卑的信仰,帶來安定人心的龐大力量。
王爺信仰的燒王船祭典,源自古代為了對抗瘟疫的儀式。從大甲鎮瀾宮媽祖遶境,到白沙屯媽祖進香,之所以形成台灣最龐大的長途進香隊伍,是先人渡海來台,面對各種生命挑戰所依賴的生存護佑傳統。
不論是燒王船或遶境進香,廟會活動與宗教儀式是先人長期生活智慧的累積,也是台灣民間信仰的歷史軌跡。對此台灣兩大最重要的民間信仰活動,本書作者陳逸宏跨越30年最近距離的影像拍攝,忠實保存三十年來的演變記錄。介於傳統和現代之間,如何從過去留下的信仰傳統,重新因應社會需求因時制宜,陳逸宏用鏡頭反映時代的軌跡,也用鏡頭提出了他的思考。
作者簡介:攝影.口述/陳逸宏
同時具有攝影記者、東港東隆宮王爺公子民、白沙屯拱天宮媽祖香燈腳三個身分。
1967年出生於台灣屏東東港。13歲在父親(台北市攝影學會成員)的耳濡目染之下,第一次開始接觸底片相機,從此踏上攝影人生。從小喜歡去廟裡看剪黏和神像,床頭書是《山海經》跟《封神榜》。談戀愛時很少在約會,都在衝廟會。
曾任職蘋果日報副刊攝影記者14年,主跑旅遊與美食。時尚、人像、婚紗、美食、商品,都曾是他鏡頭下的主角。30歲之後,或許是歲月的洗禮,或許是神明的召喚,他開始全心全意記錄廟會與祭典。曾獲多次新聞攝影比賽生活民俗類大獎,亦舉辦過多次攝影個展,經常參與各地民俗與文化類記錄片平面攝影與製作統籌。現為陳逸宏攝影工作室(EyeShot Photo Studio)負責人。
【平面攝影】
《發現肯園》、《揉美的力量》、《市長的口袋食堂》、《家在蘆竹湳》等書。
【展覽】
「祭特洛伊‧本事紀」、「近未來的交陪」、「出社會:1990年代之後的台灣批判寫實攝影」。
【獲獎記錄】
「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大賽」、「第二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 生命紀錄類.首獎」。
作者粉絲頁: 陳逸宏的逸想視界 The Image world of Y.H.Chen
出版社粉絲頁: 一葦文思 Gate Books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LIVE直播-fb新鮮事:https://www.facebook.com/live.fbshow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視覺工作記憶 在 Humans Offshore Podcast離島人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Show note | https://humansoffshore.com/shownotes/ep148/
🎨 導覽員只單純講解藝術作品嗎?
這週離島人邀請到英國藍牌導覽員:Craig Kao。Craig擁有中央聖馬丁藝術學院的藝術學士,也是英國導覽執照協會認證的藍牌導覽員。2007年畢業後開始在博物館周邊、策展、做藝術工作坊,幫雜誌寫稿等。Craig結合自己對藝術的興趣和導覽專長倫敦,創立在地旅遊導覽品牌,試圖將導覽從單方向的資訊投射,轉化為可透過視覺和互動的雙向對話。
歡迎大家來聽聽Craig在倫敦導覽時獲得的啟發,以及現在在台灣如何介紹英國的故事。
-----
Ep148 - 英國藍牌導覽員:Craig Kao
#英國倫敦 #藍牌導覽 #藝術導覽
https://www.facebook.com/craigartstour
0:00 Intro
3:07 在英國寄宿學校長大
11:53 英國的也有聯考?
14:41 開始從事藝術導覽的契機.
21:51 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 HOW??
27:06 沒有認證的導覽員也能在倫敦做導覽嗎?
29:57 白綠藍牌的區別
31:31 快速記憶倫敦名勝藝術知識的法門
39:53 創立「藝起逛」導覽品牌的契機
48:12 倫敦導覽巧遇奧運國手!?
56:29 有趣的導覽對小朋友的啟發
57:20 在台灣如何持續介紹倫敦
1:05:41 回英國發展計畫
-----
★更多詳細資訊,請參考Show note | http://bit.ly/hop_shownotes
★支持離島人 | http://bit.ly/hop_support
視覺工作記憶 在 林郁晉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MoCA Video【籠罩下的巨大哀愁】藝術家訪談 Part.5 黃淑蓮
--------------------
藝術家簡介
--------------------
出身於馬來西亞,現居台北。
創作上以實驗錄像,實驗聲音和行為藝術為創作媒介。觀察和感受生命並將日記和記憶轉化成影像與聲音。
--------------------
作品介紹
--------------------
情緒很不穩定時,所產生的視覺和聽覺,已無法準確判斷認知正確的資訊。對白以喃喃自語的方式提出問句與答句和對外界的提問句。自問自答you know? Yah I know下,個人或是兩人對話下問與答也同樣成立。是否真的是知道或同感深受? 你看和聽到的是否一切真實?是遐想或幻覺幻聽?一切來自實與虛的認知並讓自己處在情緒裡。透過這些視覺影像和對白產出對外界的訴求和認知自身的情緒感受。
-----------------------------------------------------------------------------------------------------------------------
【籠罩下的巨大哀愁 The great sorrow under the shroud】
日期 Date|2021/08/7-09/12
地點 Location|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藝術家|Artist
王鼎曄 Wang Ding-Yeh
吳柏賢 Wu Bo-Sian
陳嘉壬 Chen Chia-jen
黃彥超 Huan Yen-Chiao
黃淑蓮 Wong Shu-Lian
蔡傑 Tsai Jie
鄭爾褀 Zheng Er-Qi
鍾知庭 Chung Chih-Ting
影片拍攝與製作 Film production | Shane 影像工作室
音樂製作 Music production | 黃柏諺 PKG
動畫製作 Animation production | 羅悅慈 Lo Rax
設計 Design|蔡傑 Tsai Jie
翻譯 Translation | 黃文 Huang Wen
策展人|Curator
林郁晉 Lin Yu-Chin
協同策展 | Co-curator
黃鼎鈞 Huang Ding-Jun
感謝贊助|Sponsors
厭世會社The Misanthrope Society
果拾 Pick Up
特別感謝|Special thanks
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掀牆藝術聚落 Open Wide
打開藝術工作站 OCAC
嘖嘖 Zeczec
張喬翔 Shane
陳小乖
劉柏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