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吧!一篇文章的生成》讓我用玩耍的心態練習寫第一篇小說】
#升學作文
#文學創作
#歌詞臉書文案都寫出自我特色
#看此書每個人都會愛上寫作
最近我愛上了一門課《寫作吧!一篇文章的生成》,是蔡淇華老師開的課。
我覺得這門課真的是物超所值,全部課程三十堂,卻只要420元,打完折332元。
儘管這門課是淇華老師寄來送我免費試上的,但我還是要拿起大聲公替他在網路的大街小巷搖旗吶喊、發宣傳單,因為,這課程實在太精采,太物超所值。
這三十堂課濃縮成這本書《寫作吧!一篇文章的生成》,淇華老師出此書前曾把書稿寄給我,但時間有限,老花眼的我又不慣於閱讀電子檔案,所以只有大略的瀏覽。
上週拿到書之後,一展頁就開始了驚喜連連的挖寶之旅,每一頁都有寶藏,愈挖愈大顆、愈多顆,我這個尋寶人,才走一小段路,一顆顆迎面而來的大小寶石就如繽紛雨滴,痛快地把我的寫作思路全面沖洗。
忝為一名被人溢美稱做「親子作家」的我,方知,我根本稱不上踏進迷人幻彩的寫作堂奧。
可學的、要學的、必學的、想學的;沒寫的、可寫的、不該寫的、寫不對的,還多的是啊!
淇華老師這本書是直接丟給我滿手滿心燦亮的寶石,真是應接不暇,但每接到一顆,都是心流大震盪,如強大的直流電波、精準擊中腦部新區塊。
而我自己也才看清自己,其實我還停留在礦石層次,潛質有待敲磨得更晶亮、更獨特、更具恆久的價值。
我曾說過,我不再寫教養書,但是不代表我不再寫作,我也曾在某個雜誌訪問我時說過,現在的我覺得當「讀者」比當「作者」更有趣。
然而,上著淇華老師《寫作吧!一篇文章的生成》這門獨家心法寫作課時,我突然發現,可寫的東西太多了,而且按照蔡大師的提點,我應該可以將寫作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而且樂趣無邊地進入更深的心流漩渦裡。
我才明白我自己在受訪時為什麼會講出「我不想再寫教養書、讀書比寫作更有趣」這兩句話,那是因為,我發現自己好像卡住了,
每每看到臉書動態回顧出現我曾冒湧的靈動文字,我很疑惑,那怎會是我寫的?我現在寫得出來嗎?然後自怨自艾:唉,果然是老了,我再也生不出過去那樣的文字了!
然而,這本書我才讀到三分之二,就忍不住飛揚在一趟沙塵滾滾的寫作大冒險裡了。
我,居然開始嘗試生平第一次寫小說(純粹是練習,而且是樂在其中的練習,就作為此門課的作業吧),而在寫作過程中,我整顆心都懸在這個小說情節裡,沮喪著、狂喜著、疑惑者、遺憾著…
過去兒子曾經跟我說,媽,你不要再寫教養了,太無趣了,寫寫故事吧,寫故事很好玩;
在媒體影視界的朋友也曾跟我過,怎不試試寫劇本,寫教養書寫來寫去不就那樣嗎?!
我都回答說,我沒有故事可寫,我也編不出虛構的故事。我不是說故事高手。
這兩天,我則跟兒子說,我現在才發現寫故事很痛快,但也很痛苦,因為我連切菜、炒菜的某些瞬間都困在角色的心境裡,出不來了,魂縈夢牽,用自己創造的角色與文字折磨著自己,我在每一個情節與轉折裡哭笑悲喜。
我當然不是文學家,但是在這些瞬間,我體會到了淇華老師所說的:「大部分的文學家都有幻聽幻覺」。
為什麼我突然敢寫故事了呢?我必須說,就是因為蔡淇華老師的這本書《寫作吧!一篇文章的生成》讓我發覺,寫作還有的玩啊,還沒玩夠啊!不為什麼而玩,純粹就是好玩。
這本書的第一部分當然還是瞄準最具體實在的龐大市場:升學作文。
這不是我關心的,但是讀畢才發現,淇華老師的心法是獨具的,好好學習他的心法,必能考出作文高分,但不代表就只是要功利性的學學耍花槍。
事實上,學寫「升學作文」是打造寫作的基本功,淇華老師教的是:
用「故事情節」寫好抒情文;用「小說邏輯」寫論說文;跟購物台學「回馬槍法」點亮論說文。面對大考命題,要學著站在制高點上延伸成「我與世界的關係」,寫出宏觀思維、寫出責任與愛。
最吸引我的是第二部分「文學創作」,一般人以為只有天縱英才才可能灑出跳躍著精靈的文彩,
但是,淇華老師透過一篇篇他自己親自提點面授的文學大獎作品,我目睹了一塊塊璞玉如何被雕琢成令人屏息的金鑽巨作。
這本書裡所提到的一些心法,或許過去我也曾無心插柳的使用過,但是我從淇華老師系統性的整裡中,才回溯這原來是具體的、後天可磨練的技法。
比如,用具體的B來講述虛形的A,將濃情蜜「意」藏在萬「象」中。例如描寫對失智外婆的不捨:
那壓彎的背脊,被歲月拱成了時光隧道,輕易帶著外婆走回從前的世界,卻模糊了幾分鐘前隧道口的風景……
挑一個物件「丟」出去,再用此物件的物理特性「接」住它,甚至可以延伸用一整個「物理系統」來發散無限意象。
意象可以說出更多我們說不出的話。淇華老師說:用物理講人理,就是文學。
另外一個是關於描述的技巧。淇華老師說:寫作,就是「寫動作」。要描寫一個嫻靜的女孩,別再八股的說她端莊嫻淑,要記得在細節上刻劃她、讓文字動起來,把「2D白描」提升成「3D立體境象」:
她的雙手像蝴蝶,輕輕停在百褶裙上……
這嫻靜美感十足啊。
「好的文學家,都尚未失去『相信萬物皆有靈』的『原想像力』」。說白了,就是擬人化,但是淇華老師更具體的傳授技巧:
要擅長「視覺思考」,賦予萬物行動的能力,甚至提升到與人同高、或更高的位階。
關於散文的寫作,本書還也有很多別緻的獨創心法,我邀請大家光明正大地來學這些偷吃步。我分享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技「小題大作」。
他引用南方朔所言:「作家有一個天職,是將熟悉的事物陌生化,把平常的事物神話化。」要將熟悉化為陌生,最好的方法,就是「小題大作」,以創新視角「日常見反常」、「平凡見非凡」。
或者,當心中有一個不得不說的故事時,不要急著下筆,「或許可以找到一個收斂全篇的『微物』作為意象,去營造一個意象結構……讓作品有深度、厚度,與情牽眾生的溫度。」
此外,散文要動人,就要能寫到「在別人的故事裡,留下自己的淚」,因此,觀察要細、描寫要深,淇華老師下個註解:「有細才有戲」。
此書如蔡淇華老師所言,他花了最多的篇幅在討論詩的寫法,但給我最大的刺激如前述,是引發我嘗試寫故事,虛構的故事。
我寫到一半才發現我還沒學到最重要的小說寫作要點就急著動筆了,不過,來不及了,我只能說,淇華老師這本書具有極大的刺激動力,讓我迫不及待躍躍欲試。
關於小說的最重要要點就是「創新度」:他以一個評審的角度說:「我不要看結局可預測的小說,我不想看改寫的新聞事件,我情願選擇文字不太好,卻想像力狂野的作品。」
我喜歡看兒子們編的故事,儘管文字力有待琢磨,不過天馬行空、無法預測的佈局,真的是我這個被框限在既定生活軌跡裡的半百人最欽羨的部分。
經過淇華老師的點化,我意識到我還有機會解放無邊的想像力,因此感到非常興奮、希望無限。
此外,關於如何寫廣告金句、特妙的歌詞,以及如何從經營臉書到出書……,每一篇都精彩絕倫。
比方經營臉書,淇華老師提出「Kiss原理」:
Keep it Simple & Stupid. 這裡的Stupid,指的不是愚笨,而是指老嫗能解的語言,寫臉書,多講講人話比較好。
或者也可以解釋成:Keep it Sweet & Simple. 因為人在閱覽臉書時不耐深澀的長文,愈親民愈好。(我這篇文章很長,明顯是個錯誤示範。哈。)
我以一個親子作者的角度來為本書下一個註解好了:
他的每一本著作,每一個字、每一個段落、每一篇文就是不言而喻、可充示範的「身教」,是文學的典範,絕對不是乏味訓誡式的「言教」,不是只談寫作步驟與技法的寫作參考書。
默默地讀,就有爽爽的共鳴!淇華老師所有寫作書本身的文字與工法,就是文學代表作。
喜歡寫作的你,不要錯過,覺得自己不是寫作的料的人,更不能錯過,因為,讀完此書,即便你覺得自己是路邊一小顆隨人踩的土石頭、或是河邊平凡無奇的鵝卵石,都有機會雕出自己的文字光采。
#蔡淇華
#寫作吧一篇文章的生成
【書訊】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5140?sloc=main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87的網紅接棒啟蒙計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職場嘻遊記 每周10分鐘的時間,一系列的專業者的成長故事。讓您輕鬆了解各職業領域內容與成長方式,反思教育與學習的意義,得到新體會。 收聽方式: 收聽廣播: 10/12, 10/19, 10/26, 11/2 週五8:05 (教育行動家 下) 前10分鐘 官網收聽: https://goo.gl...
視覺思考 在 澤爸 : 親職教育講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點亮藝術力》是本以藝術課堂的多元視野啟發創意,培養孩子深度學習力與視覺思考力的書。(文末抽獎)
走在歐洲的街道上,能感受到周邊建築物的藝術氣息。手上拿著的蘋果產品,散發出獨特的美感。比成績、考試、數理、邏輯,我們有自信不會輸給其他國家,但是,說到『藝術』、『美感』、『設計』,可能也會發自內心的感到自嘆不如。
「你想當畫家,將來會餓死。」這樣從小傳授的觀念,也讓我們總是把美術相關的學習,排在後面。其實,學習藝術,並不一定要當畫家、藝術家,而是培養『對美的觀點』以及『審視美的能力』。認知藝術的觀點與能力,產生內化了,長大後都是能夠發揮到各行各業。
--
《點亮藝術力》的作者是孫菊君,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及美術研究所中國藝術史組畢業。現任新北市中和國中視覺藝術教師。「視覺藝術學思達共備社群」發起者及召集人、「學思達教學法」核心講師、「夢的N次方」教師專業成長研習講師。
菊君為臺灣開放美術教室公開觀課第一人,以「學思達教學法」翻轉藝術教育,致力於推展視覺藝術課堂的積極價值,以視覺藝術素材培養學生面對未來的關鍵素養能力:自學力、思辨力、合作力、表達力及創造力。
--
《點亮藝術力》梳理了作者自己學習歷程的黑歷史,同感過去所經歷制式僵化的學習階段,那種困惑與無奈。進而重新體會到學習藝術的積極價值,藝術所能磨練的感知敏覺、啟動的創意思考、激發的彭湃熱情,這些特質將是在AI浪潮之下,每個人面對生存挑戰的重要關鍵。
書中採用了四段章節,從零開始、建立觀念、傳授心法、說明課程,一步步地帶領著我們與孩子,點亮心中的藝術力。
菊君相信,只要用對方法,我們與孩子都可以從寬廣的萬象世界與深邃的內在美麗,提取源源不絕的創意寶庫,點亮藝術力,輝映那條通往未來的道路!讓孩子能夠藉由藝術課,依著心理需要而釋放個人特質,進而自在表達,展現出那種出於本源的創造力與自信。
--
出版社很窩心的準備了兩本的《點亮藝術力》,要送給澤爸粉絲團的好朋友們。
----------
贈書方式:
✅ 在『澤爸:親職教育講師』粉專上按讚
✅ 將此篇文章”公開”分享
✅ 在此篇文章底下留言『我想點亮藝術力』+寫下我/孩子曾把藝術力發揮在那些地方上? (像是,餐桌上的擺盤、上課的筆記、家中的裝潢..等)
有符合以上三個動作者,將隨機抽出兩名,各獲得《點亮藝術力》單本。
活動期限:即日起到7/23(五)23:59 。於7/24(六)公布得獎名單,請得獎者於三日內私訊回覆地址、電話與收件者。如未如期回覆,視同放棄。
視覺思考 在 未來Famil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什麼樣的課堂魅力,讓孩子們爭相主動學習?
在講究連結與互動的時代趨勢下,跨科的學習與互助共好,成為讓孩子成長的正面助力。藉由藝術課堂的多元視野,啟發孩子們的跨域創意、追隨自我熱情,並培養他們未來的「深度學習力」和「視覺思考力」。
🎨面對AI新世界,藝術力是關鍵,SUPER教師孫菊君首部著作,讓我們一起《點亮藝術力》:https://pse.is/3jlrkp
視覺思考 在 接棒啟蒙計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職場嘻遊記
每周10分鐘的時間,一系列的專業者的成長故事。讓您輕鬆了解各職業領域內容與成長方式,反思教育與學習的意義,得到新體會。
收聽方式:
收聽廣播: 10/12, 10/19, 10/26, 11/2 週五8:05 (教育行動家 下) 前10分鐘
官網收聽: https://goo.gl/y8F3v5
iOS app收聽: https://goo.gl/d6vv86
Android app收聽: https://goo.gl/EjEDk2
以繪圖代替文字:視覺記錄師
利用畫筆,將繁複的資訊整理成一張張淺顯易懂的圖畫呈現出來,這就是「視覺記錄師」在做的事。
邱奕霖是一位視覺記錄師,負責為各大演講及會議場合做即時的圖像記錄,累積上百件視覺記錄作品。
和一般的文字記錄不同,視覺記錄師將文字轉換成更容易理解的圖像,並將內容化繁為簡,不僅節省閱讀的時間,更能使讀者理解講者想要傳遞的資訊。
對此,邱奕霖表示:「視覺是人的本性,不可抹滅」,因此利用圖像提升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效益是這個職業帶來最大的價值。
若要從事這項產業,邱奕霖認為擁有優秀的繪畫能力僅是附加價值。視覺記錄更著重在即時及精確,也就是強調資訊在捕捉和傳遞時要「快、狠、準」。因此,培養邏輯思考能力,幫助自己在大量資訊轟炸下,快速分辨重點在哪裡才是主要核心。
若想要學習視覺記錄,他推薦一本好書:《一看就懂的會議圖表紀錄術》
如果想訓練視覺思考與引導,他建議從《打造圖像腦》中學習
邱奕霖提到,作為一個視覺記錄師,工作時間並不固定,依據案子性質而有所不同,短至半天,長至一、兩天。而記錄完成的內容主要提供參與者進行事後回顧,也可以傳達重要資訊給未參加的人。
回首成長過程,邱奕霖從小就喜歡畫畫,但礙於擔憂相關產業的未來發展,他沒有把繪畫列入職涯考量,直到大學畢業前,老師的一句「你為什麼不繼續畫畫?」就此開啟了他進入視覺記錄的這扇大門。
由於大學時期接觸過體驗教育,累積不少領導思辨的經驗,藉此應用在視覺引導上,並結合自己的繪畫能力,讓他想藉由圖像傳達的訊息更清楚明瞭,且具有說服力。
邱奕霖認為學習視覺紀錄的方法就和學語言一樣,需循序漸進,從簡單到複雜。
先練習如何以簡單的圖像精確的描述事物,同時嘗試從生活中的雜誌文章、TED影片等等內容進行實戰演練,並培養利用圖像思考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他想鼓勵學生,繪畫的出路並如不想像中的狹窄,利用圖像來進行溝通及表達更是任何行業都需要的!
最後他想對老師說:「畫畫是沒有標準答案的,應該多鼓勵孩子勇敢表達,各種想法都可以,但就是不可以沒有想法。」
視覺思考 在 鏞鏞甫甫親子部落格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鏞鏞甫甫親子部落格:https://www.facebook.com/fish7046/
奇幻小鎮大發現文章分享:http://weantiffany.pixnet.net/blog/post/65829367
★與采實文化合作★
視覺思考 在 Join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打造視覺圖像思考力, 將是你脫穎而出的關鍵! 視覺思考能讓你: ◇ 聚焦重點◇ 促進創意◇ 增加效率◇ 延長記憶企業內訓學員評價: 對自我思考很有幫助...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