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字」
昨天在外面吃午餐
不小心聽到隔壁桌的一位男生
在給面前女生一個小禮物的時候
還用著溫柔、語氣往上揚的聲音
很潮地說了一個英文字~
“SUPPLY” !!!!
我聽到幾乎噴飯(不好意思有點太激動)
這位友善的男生,似乎把 “surprise”第一個音節sur 唸成 sub,然後把第二個音節 prise 的 r 音 唸成 l 音,又把尾音s 直接刪掉,直接唸 ply...🤔
結果 “surprise ”(驚喜)就變成 “supply” (供應)了
雖然聽到噴飯,但沒問題的唷,女生還是很高興滴~
其實在電視電影裡也常聽到有人這樣唸錯
所以請大家以後要多注意啊
#其實我正職是英文老師
#親子教養是做理念的
#UncleHenry教你講英文
#surprise變supply是台灣同學常有的事
#LR不分S音不發英文大忌也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微笑憂鬱:社群時代,日益加劇的慢性心理中毒」介紹 訪問作者: 洪培芸 內容簡介: ▎全台第一本,探討現代人禁錮自我的牢籠:微笑憂鬱 ▎ 他的嘴角只能上揚,不能向下;只能微笑,不能流淚。 他看起來那麼快樂,嘴上掛著哈哈哈, 心裡卻想著:「我好想死……」 ...
親子教養是做理念的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微笑憂鬱:社群時代,日益加劇的慢性心理中毒」介紹
訪問作者: 洪培芸
內容簡介:
▎全台第一本,探討現代人禁錮自我的牢籠:微笑憂鬱 ▎
他的嘴角只能上揚,不能向下;只能微笑,不能流淚。
他看起來那麼快樂,嘴上掛著哈哈哈,
心裡卻想著:「我好想死……」
他幽默風趣,是人見人愛的萬人迷;
她經濟獨立,是公認的女強人。
他/她家庭美滿,萬事俱足,
應該不會有憂鬱的情緒……
你也這樣認為嗎?
或者,你也是別人眼裡的開心果,只能獨自把淚吞?
▎愈是樂觀開朗、正向堅強的人,
▎愈可能是用陽光的一面,覆蓋內心的陰影
卓別林、「豆豆先生」羅溫‧艾金森、羅賓威廉斯、金凱瑞……他們都是喜劇演員,但他們,也是憂鬱症患者。英國喜劇演員史蒂芬‧佛萊則是在受訪時說:「有時我笑著說『哈哈!對,對!』,心裡卻是一邊想著,『我真想死。』」
這些螢光幕上的喜劇演員、團體裡的幽默大師,都有著不被允許的脆弱及憂鬱。甚至我們的生活周遭,有些人悄悄殞落了,我們卻事後才知道,原來那個看起來很完美的他,那個你以為很了解的他,平時的開朗不是發自內心,而是為了掩蓋憂鬱、佯裝堅強的面具。因為我們常常這麼想:
˙要是突然不笑或表現出心情不好,會嚇到人。而且,我不想麻煩別人……
˙雖然工作穩定、經濟無虞,但我還是不開心。這樣的煩惱讓人知道了,會被討厭吧?
˙身為老闆,我不能有半點軟弱遲疑;遇到壞客戶得忍氣吞聲,員工態度不佳也要容忍,否則會被起底,發文抹黑。
˙身為偶像,他不可能有半點不完美,也不能談戀愛,違背我們的期待和想像。
▎「沒想到他也會憂鬱啊!」
對於美好的形象,外人總是存有夢幻的想像,以致這樣的批判,隨處可見:
˙沒想到她身為教養專家,親子關係卻這麼惡劣,虧她還在節目上大談教養理論,可信度高嗎?
˙沒想到他身為最專業的醫生,也會罹患癌症,還寫健康及養生書籍,會不會誤人一生啊!
˙沒想到她身為精神科醫師或心理師,也會情緒低落,甚至重度憂鬱,還在身心科掛號,她的專業可不可靠啊?
社群媒體盛行的年代,標榜正向思考、積極生活的文化裡,我們爭相在網路上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彷彿生命裡僅只美好,沒有悲傷與黑暗。這樣的文化,加之人們對他人美好形象的不實際想像,使得愈來愈多人內在的憂鬱問題一再被壓抑,只能笑著流淚,甚至連自己都對自己偽裝,不願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美好笑容的背後,是與內在真實自我的隔離
與一般認知的憂鬱症不同,微笑憂鬱者能維持工作與日常生活的運轉,甚至表現優異;擁有活躍的社交生活,甚至還是別人眼中的人生勝利組。但對自己,卻有著強烈的自我厭惡,內心有苦,卻不能,也不敢說出。
在國外已被大量討論的「微笑憂鬱」,儼然成為當代人最容易纏身,卻也最容易被忽視的問題。洪培芸心理師針對此現象,以親切好懂的文字,從社會環境、角色期待與心理狀態切入,探討對象涵蓋資優生、明星網紅、老闆、同志、不擅表達情感的男性,乃至長照家庭及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的三明治世代,為我們打造一帖鬆綁「高情商」束縛、解放不合理期待的良方。
▎特別收錄:關於微笑憂鬱的6個問題
˙什麼是微笑憂鬱?
˙微笑憂鬱跟憂鬱症有什麼差別?
˙微笑憂鬱的徵兆與症狀?
˙哪些族群容易有微笑憂鬱?
˙如果發現自己有微笑憂鬱,該怎麼做?
˙若身邊的人有微笑憂鬱,該如何協助?
作者簡介:洪培芸
臨床心理師。中原大學心理學臨床組碩士。目前在養心心理治療所執業。
專長:人際關係、兩性情感、親職教養、關係失落、精神疾患與身心症狀、網路成癮、飲食障礙、自我探索與生涯發展。
打造共好社會,過好這一生是洪培芸的理念。她深信「認識自己」就是改變人生的起點,也是一生的作業。而幫助更多人過好這一生,就是她的一生志業及追求。
曾應邀到華視、年代電視台、News98、飛碟、中國廣播、台北愛樂、環宇、正聲、警察廣播、台北廣播、教育廣播、女子學、漢聲廣播、復興廣播、Needs Radio、網路節目等進行分享。
文章持續受到各大媒體轉載。也曾在《今周刊》、《大人學》撰寫專欄,曾在純青基金會擔任講師,天主教善牧社會福利基金會帶領女性自立團體。目前也是企業、扶輪社、各大專院校、社福團體經常邀請演講的心理學家。
著有《人際剝削──為什麼我們離不開有毒的人際關係?78個原則,贏回人生主導權》(寶瓶文化)。該書已售出中國大陸簡體字、韓國版權。
作者粉絲頁: 洪培芸 Matilda 的心理觀察
出版社粉絲頁: 寶瓶文化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親子教養是做理念的 在 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 的推薦與評價
似是而非的教育理念,挑戰威權文化對教育的影響! 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不同於僅只一起玩的PG團,是大人 也要學習成長的PG ... ... <看更多>
親子教養是做理念的 在 為何陪伴是最好的親子教育方式(陪伴式教育的3個原則) 的推薦與評價
蘇珊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高效陪伴孩子成長的方法組合,它們是:1個身份定位,2個教育 理念 和3個高質量陪伴的技巧,我們簡稱為「123 親子 教育秘訣」。 ... <看更多>
親子教養是做理念的 在 閱讀文章- 看板BabyMoth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小學一年級的時候,班上有個女同學家裡開日本商品專賣店,
因此她帶來學校的文具全都超可愛。
當時其實我沒想太多,只要看到喜歡的物品,
就開口跟她要,他也都給我了,
就這樣過了一段時間,他媽媽發現她的文具不停減少,
一問之下,整件事情才爆發開來...
老實說,那時候的我只覺得,
我在家想要的東西都可以開口要,這樣為什麼不行。
我從沒想過,有可能她的答應是因為害怕失去跟我和其他朋友的關係,
畢竟我在我們那群孩子們中,算是講話最大聲的,
霸凌這詞彙離我很遙遠,我也沒有帶著想傷害他的意圖在做這件事,
只是單純喜歡那些東西而已(掩面)。
父母知道這件事情之後,
爸爸當時失望的表情與語氣說:「為什麼你問題這麼多?哥哥都不會這樣。」
我到現在仍忘不了。
我爸平常超寵我,也因如此,
他的情緒強度只需要一點點,
就足以讓我羞愧超久。
但我其實心裡也有好多委屈,
真的只是不知道,並不是知道之後還故意去做,
不過這些辯解我全都吞到心裡...
媽媽有沒有針對這件事情罵我,我已經記不清楚了,
我只記得某天晚上,她帶著我去同學媽媽開的店。
「很抱歉,小孩不懂事做出這樣的事情。」
一進到店裡,她就先跟對方這樣說,
後面細節我全忘了,包含我到底有沒有自己道歉。
畫面僅停留在,後來兩個媽媽寒暄著,
邊寒暄的過程,媽媽也請我看看有沒有其他想要的東西。
「你喜歡下次我們都可以來買,但不是去跟同學要。」媽媽對我說,
聽媽媽這樣說的同時,我心裡那塊委屈好像就被理解了。
從此以後,我再也沒有做過類似的事,
除了不想再看到爸爸失望的表情,
更重要的是我經驗到,
我在媽媽面前即使犯了錯,
依然是重要且值得被愛的存在。
愛,擁有治癒一切的強大力量。
而這樣的陪伴經驗,也深深影響到我如何陪伴孩子...
後來我自己當媽,某天我在上班時,
接到了幼兒園的行政老師來電,
當時J寶才小班,這其實非常罕見。
當初會選這間學校,就是因為學校的教學理念和我非常接近,
重視關係也相信關係是一切的基礎,
不管親子關係也好、親師溝通也罷,皆是校方努力的範圍。
因此我每週會接到帶班老師至少一通來電,
與我分享孩子在學校的日常,
注意是日常,並非投訴孩子或抱怨,
我想很難找到這麼用心的學校了,
但行政老師會打來,絕對不是平常的狀況,我在心裡想。
果不其然,電話接起來就傳來老師告訴我,
J寶在學校不小心弄傷女同學,
且受傷部位既敏感也是對方家長很在意的。
平時如果只是一般的外傷,
學校是不會驚動家長的,
但這次他們希望我親自跟對方媽媽道歉。
聽老師解釋完前因後果,我二話不說,
立刻趁中午休息時間,打給對方道歉。
雖然我沒有女兒,但身為女生的我,
完全能體會對方媽媽心疼孩子的心情,
我想再多辯解都無法平復受傷的心,
因此我只能不停道歉,並承諾對方,
我會好好引導孩子,讓這一切不再發生,
且當天下課時,我跟老公又買了點東西,
親自去學校跟對方家長致歉。
當場我有沒有要求孩子再道歉,我也已經不記得了,
但我看著J寶的表情,知道他其實也嚇壞了。
平常我跟老公因為上班,不會去學校接孩子放學,
都拜託阿公幫忙,這一次不但我跟爸爸全到場,
還不停道歉,我想J寶心裡也很明白,
這次他闖大禍了...
到家後,我什麼都沒有說,
我知道該教的,學校老師應該都提醒過了,
他也充分明白他的行為是不被允許的。
「你今天還好嗎?」我像平時一樣關心他,
他什麼話都沒有說,
以往一回到家就嘰嘰喳喳、愛講話的孩子,
突然變得好沈默,我有點心疼。
我一如往常的陪他們吃飯、洗澡與聊天,
彷彿什麼都沒有發生,
唯一不同的只有,
之前睡前我會讓他們兄弟倆自己選想看的書,
我們一起共讀。
而那陣子我指定了一本繪本,
內容是談關於身體界線的,
我們每天睡前針對身體的界線一起共讀並討論。
當時我的心情還歷歷在目,
我雖然承諾對方不會讓同樣的事情再次發生,
但老實說,我真的沒有把握。
就算這麼多年過去了,若再回到當時的情境,
我可能還是一樣不知所措...
每次面對孩子出的一道道難題,
我只能從經驗中邊學邊摸索,永遠沒有標準答案,
也不確定自己的引導跟陪伴,是否能產生效果。
『「被愛的孩子,不會變壞。」
指的就是如果我們持續澆灌「人」這個層次,
讓一個孩子內在擁有被滋潤的心靈,
那麼在生活中即便遭遇困難,
也都不會真正地迷失、走了歪路。』
錦敦在《陪一顆心長大》中這樣寫著,
是啊!現在三年過去了,J寶即將上小學,
從他犯錯後到現在,再也沒發生過一樣的事情,
而我做的其實只有在當下讓他知道,
就算他犯了錯,依然是值得被愛的孩子。
「你知道自己是個什麼樣的孩子嗎?」
剛好昨晚睡前我這麼問他,
「很棒的。」只見他露出自信的笑容大聲回應我。
也許未來依然會有很多我不知所措的時刻,
我想我都不會忘記持續澆灌孩子「人」的層次,
讓他相信,即便他會犯錯,
他依舊是我的寶貝,也值得被愛。
也想練習澆灌「人」的層次,陪伴孩子經驗犯錯嗎?
剛好這個月8/24晚上八點的<幸福時光屋>公益體驗線上工作坊,
我們要繼續談如何陪伴他人的犯錯經驗,
如果對主題剛好也有興趣,
歡迎站內信給我,一起來聽我們說故事喔~
--------------------------------------------------------------------
喜歡我的文字或陪伴孩子的過程,
也歡迎追蹤我的網誌。
裡面會持續分享我用敘事陪伴孩子的點滴~
最近有寫一篇關於「如何教孩子同理心」的文章,
但因孩子大了不方便發文在板上,
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點閱囉!
PM: https://www.potatomedia.co/s/6FP7q7E
方格子: https://vocus.cc/article/64ce797efd897800010a3be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5.37.2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691393450.A.62C.html
恩 我沒辦法反駁你(掩面)
我父母是很寵我
曾經還被我嫂嫂說過一句很經典的
「你們兄妹被寵成這樣 沒上社會新聞真是奇蹟耶」XD
但我想這不是我這篇想講的重點
不管孩子知不知道
當犯錯已經發生 追究這些只會讓孩子無法學會他真正該學的
也許還會讓他學到下次可以說謊 以避免父母的究責
犯錯是孩子在「事」的層次上沒做好 需要修正沒錯
但孩子這個「人」絕對還是值得被愛的
也需要被好好接納與聆聽
這才是我想表達的
不過還是謝謝你的提問
因為有網友覺得他的推文離題 拜託我刪除
我僅刪除他推文的部分而已
謝謝你的看見與理解 我的確是這樣想的
常常看S大分享的教養文 都讓我佩服 讚嘆不已
也謝謝你常在板上無私地分享 讓許多媽媽得到幫助
文章中沒有全打出來 並不代表我沒有教或處理
等孩子情緒穩定下來
我的確有讓他知道 有些事情是一次都不可以
而沒有打出部位是因為對我來說 部位不是重點
重要的是讓孩子清楚知道尊重對方身體的自主權
所以我的教法是
不管哪個部位 就連頭髮也是 都是需要經過他人同意的
對方只要說不喜歡 不可以 那就是不可以
而我自己是更相信身教的重要
所以在家我會刻意跟孩子們練習
我會常常說我想親他們 或是我可以摸你XX
(比如 屁股 臉 任何部位)嗎?
但只要孩子說不行 我就會尊重他
並說"好 雖然我真的很想親你(或摸)
但你說不行就是不行 那如果你問別人 別人也說不行呢?"
讓他一次次在互動中感受並學習尊重他人
對我來說 我要教他尊重他人
那我得先學習尊重他
所以打罵不會是我的首選
老實說我的重點並不是我想推銷部落格
我的部落格老早就成立了
而我也在媽寶版發文很長一段時間
如果我真的是為了推銷
我何不一開始就推?
而是最近部落格意外爆紅(?)時 才貼上
其實會開始寫文章是因為
我剛開始只記錄我跟孩子的日常在臉書
某天意外發現非常多朋友喜歡我的教養文 說對他們非常有幫助
我才知道我的文字是對人有些幫助與影響的
而過去我因為深受情緒困擾與育兒之苦
是在某位PTT網友的陪伴下走出來
現在我比以前有能量 也走出憂鬱
我單純想把愛傳下去而已
否則我在板上發的文
每篇都幾乎花我半天至一天寫
請問我是賺到了什麼? P幣嗎XD
而我也透過文章
收過超過上百封網友來信
我敢說每一篇我都是用心回覆
針對他的困擾 與他遇到的難題
給出我能給的陪伴與支持
說實在的 我要是為了推銷什麼
我直接罐頭信複製貼上我的網誌比較快吧XD
不過我也沒辦法證明什麼就是
信者恆信囉
不過透過這次的事件倒是讓我感受到我這些年在團體練習的
回到自己安靜地中心並沒有白練
我清楚知道自己的渴望是幫助更多有情緒困擾的人
提供相關資源或陪伴
現在貼網誌是因為我最近事情暴增
我實在不確定有沒有空常常來回網友文
因此想說多個管道 讓有需要的媽媽可以多一個選擇
所以我還是會持續做這件事情
不需要或不喜歡也都很好
代表你們沒有這些困擾 或是有其他資源能夠支持自己
對我來說這才是我覺得重要也在意的
沒有喔 他本人也出來推文澄清了
只是方便大家有哪個帳號就追蹤哪個
那個變現的現 我其實在家躺
爽領股票股利還比較多跟輕鬆
實在不需要來這裡發文還被網友噓跟誤解耶
說真的
但只要我知道會有一個媽媽得到幫助
我就還是會想繼續做
因為這件事情對我來說是有意義的
不會唷
謝謝你的提問
讓我有機會再說明
謝謝你幫忙澄清
謝謝q大 你幫忙說明了我文中很多沒說明的部分
我想一篇文章真的很難完整交代清楚
而我寫文章通常也是記錄給我自己看的
或許也因此省略很多細節沒交代
引發了很多誤解 真的不是我發文的本意
我在紀錄這篇時 其實沒想那麼多
當時事件過後我非常關心受傷女生的後續情況
傷口與感受都是
對方家長後來也有跟校方說很滿意我們及校方的處理
校方也有打電話謝謝我
其實事件是很完美落幕的
我們三方其實都沒事 但卻引發大家那麼多情緒反應
讓我感覺很遺憾
不過可以看得出來me too事件 大家很關注這類的議題
我覺得是很好的
但不需要過度腦補 自己想像擴充故事情節 再影響到心情
今天父親節 其實看到不認同的教養文
默默關掉跟家人開心相處就行了^^"
不需要抱歉 我反而很感謝你真實的回饋
這樣我才知道下次文章大概要往哪邊調整
比較能幫到真正需要的人
謝謝你的回應
對不起我不太理解
我僅刪除了那位網友"本人"的推文
我雖然不介意 但我尊重他本人的意見
所以協助了這個部分
謝謝你
父親節大家開心過節更重要啦
其實不喜歡真的跳過就好
覺得我騙點閱也絕對不要點
我真的沒差XD
謝謝你 我以往的文章也都會被網友說很療癒很溫暖
只能說me too事件真的太火了吧XD
是我文章也沒交代清楚
因為對我來說就是事件完美落幕
兩邊的孩子後來依然玩得很好
對方家長跟校方都是感謝我們的
當然我們也很感激對方的大肚與校方的幫忙
我真的沒想到與事件無關的人會氣成這樣啊...
我還是那句話 看文章影響到心情 關掉跟家人好好過節就好
謝謝你的補充
這也是我文章想傳遞的重點
如何陪伴犯錯的孩子 卻不影響他的自我認同
是我努力在練習的
但不代表我沒有教孩子 或放任他犯錯我還無所謂
對我來說不影響他自我認同這樣的陪伴 他的改變就會出於內在動機
而非因為害怕外部要求或責罰
這樣將來的他就算沒有我的陪伴
也有能力度過人生其他難關
做自己生命的主人
不過我尊重每位父母當父母的樣子
我想也只有父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
只要適合你們的教養方式 就是好教養
我僅提出我自己的來讓大家參考
不喜歡或不認同 真的沒有關係
收到s大的欣賞受寵若驚XD
其實我每次看你的分享真的非常佩服
也從你的分享中學到很多
謝謝你願意持續分享
帶小孩就是人生各種修煉阿XDD
真的打罵最快
忍住是最難的
但因為這是我想要的教育方式
所以我願意一次一次有耐心的在情緒風暴中 穩住自己
好好陪他們長大
就是每次都要趁孩子睡了反覆思考
我真正想要教會孩子的是什麼
拉長時間軸來看 若五年後的我回想起這個事件
我想留下跟孩子的記憶是什麼?
是我打了孩子 孩子因為怕我而學會嗎?
還是我更想要的是我們一起討論 共同經歷了這段歷程
各自都有些移動與成長了
可惡每次想完都是後者 累死我XDDD
我也是教養一直卡關
不停找路 破關來的啊
人生啊(菸)
謝謝你願意分享你的觀點與經驗
我覺得是很好的多元思考
讓大家可以選擇更適合自己的教養方式
看到笑出來XDDD
可能me too事件後有很多投射
讓大家以為我小孩已經30歲了吧(摸下巴)
我想我並沒有在怪罪什麼
或覺得me too這議題不重要
我想提醒的只有
當看到其他與me too無關的文章
也會連結到那裡 並影響到心情
讓焦慮恐懼帶著自己往更不舒服的地方想像
是否有其他方式 比如關掉電腦 回到日常好好跟家人相處
先安頓並照顧好自己的心情
畢竟網友都沒有家人和自己的孩子重要吧?
不認同或不喜歡我的教養方式 真的沒有關係阿....
我想強調的只有這個而已
父親節 大家好好過節
祝天下偉大的父母們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教養方式
謝謝q大幫忙說出很多我的心聲
也因為你 我覺得不孤單
※ 編輯: qtredface (1.165.37.26 臺灣), 08/08/2023 21:36:3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