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堆人還在糾結
社區道路不適用道路交通法規,
意思就是私人土地不適用道路交通法規的意思。
我說你確定那個土地是私人土地嗎?
現在一堆公宅、地上權住宅,
土地也不是私有啊!
你要主張那個是私人土地,先證明吧!
再來,
即使是私人土地,
只要那個地已經編為道路用地或公共設施用地,
還是適用道路交通規定的。
另外,
我引高等法院101交抗384號裁定給大家看,
「按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規範之「道路」,指公路、街道、巷衖、廣場、騎樓、走廊或其他供公眾通行之地方,該條例第3 條第1 款定有明文,準此,該條例規範之道路係指可供不特定人或多數人通行者,即以「通行」之目的、供「公用」為已足,至道路性質為公、私有者,尚非所問,私人土地既成道路固為道路,私人將所有營業處所諸如貨運站、百貨商場、遊樂區、停車場等場所道路提供往來民眾便利使用,仍為供不特定或多數之場所使用者公用通行之性質,俾利往來公眾通行及行車之安全,自有循道路交通法規分配公眾通行秩序之必要。」
關鍵句:
該條例規範之道路係指可供不特定人或多數人通行者,即以「通行」之目的、供「公用」為已足,至道路性質為公、私有者,尚非所問。
所以不是
只要是「私人土地」就沒有適用,
如果要講法律,麻煩精細一點,別吃那麼粗。
社區道路,
除了幾百個居民(多數人)會走之外,
還有郵差、快遞、uber eat來來去去,
這些是「不特定人」吧?
你怎麼會覺得沒道路交通規定的適用呢?
難道封閉型社區就是國中之國、法外之地嗎?
還有,
你們這些兩輪仔
一開始罵我沒檢討大車,是板金主義,
(先用輪子數量戰別人的是你們喔!)
可是後面卻一直說社區道路「不」適用道路交通規定,
那豈不是說
不用以道路交通處罰條例處理大車了嗎?
大車逆向左轉也沒關係嗎?
你們到底是要檢討大車?
還是幫那個四輪仔脫罪啊?
#兩輪仔網紅你還是回去改車吧地球是很危險的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覺 民 路 地上權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前陣子柯文哲明倫公宅的高昂房租價位,引發了社會不少討論。柯文哲甚至後來直接表明,不希望公宅內居住者皆為弱勢,更希望是各個經濟階層的人都有。其實明白的說,柯文哲做為市長,無論怎樣也不會希望台北市內有哪個地方變成廣義上的貧民窟。齋主對貧民窟的了解和經驗不多。但我印象中台北市能稱得上貧民窟的地方,大概就是興隆整宅、信義路地下室、蟾蜍山、紹興社區,還有以前的寶藏巖、興隆公宅興建前旁邊的安康社區,以及久遠前的南機場公寓。而這些地方若非特意前去,多數在台北生活的人,也與這些區域關係甚淺。
多年前齋主寫過一篇文章,指台灣住商混合的模式,讓經濟及社會地位不同者,得以在同一區域中生活並相互了解。壞處是這種模式導致台灣的精緻文化難以孕育,好處當然就是階級模糊,對立不嚴重,也不會有真正的貧民窟存在。即便我上頭舉了部分例子用於描述貧民窟,但還是與其他城市真正的貧民窟難以並論。齋主之所以決定寫這篇文章。猜想應該與近期讀了太多建築及都市規劃的書籍,還有因為《電馭叛客2077》在夜城貧民窟逛太久的緣故吧。
許多人都說在科技進步的當代社會中,最可怕的疾病不是健康上的問題,而是「貧窮」。相對的,對都市來說,一旦貧民窟成形,就像是個永遠無法擺脫的慢性腫瘤。
參考世界發展的軌跡,多數國家富裕的方式,都是先讓一部分人有錢起來,再將這效應擴散到整個社會。如二戰後的日本,南韓,台灣甚至是近三十年的中國,都是相同的方式。不過這樣的方式,卻無法適用於貧民窟。真正的原因在於貧民窟的居民,自己也並不喜歡這裡,他們也清楚認知不過是暫時把此處當作棲身之所,遲早有一天計畫要離開。
當你有著要離開貧民窟的夢想,你就不會願意對此處環境有任何願意負起責新的心思。垃圾亂丟? 牆壁塗鴉? 屋頂漏水? 走廊髒亂? 隔壁販毒走私? 都不關你的事情,因為你只是個過客,所以這裡留下了甚麼,與你最終的樣貌無甚關聯。這是個既符合現實及戲劇的殘酷現實。《電馭叛客2077》的主角V在結局若是功成名就,沒想著要改善原本的貧民窟大樓,而是買起了他處的頂樓豪宅。《GTA V》的主角富蘭克林,同樣在功成名就以後,沒想過要改善黑人社區的問題,買起了半山腰的超級豪宅居住。幾個過去居住於興隆整宅的朋友,也都是想著先住在租金低廉的房子裡存點錢,現在辛苦一點,以後就能享受果實。同樣居於北京地下室中的鼠族,也以攢錢為目的,長遠目標也是要離開地下室。換句話說,當一個地方變成貧民窟,或許組成的人口和因素會改變,但貧民窟的本質卻不會有絲毫改變。
貧民窟帶來的問題是甚麼? 由於貧民窟的存在逾越了法律邊界,多數人只想著未來要離開,又或者乾脆死活拖著在此。因此為了生存和停留在都市,他們會不計任何代價和手段。當這種在地氛圍一旦形成,賭博賣淫根本不算甚麼,槍械走私、毒品交易,無照醫療服務也都不再奇怪。對都市的危害則是無與倫比的,包含當地區域發展永遠無法成功,治安弊病叢生,到可能引起公共安全的衛生及火災問題等等。貧民窟的問題還不只於此,如我標題所述,貧民窟是都市的慢性腫瘤,若不加以化療控制,這顆腫瘤還會隨著時間逐漸增大以致擴散。最好的例子,就是大安森林公園和林森公園以前的眷村,本來該地的眷村屬合法,久而久之因為貧窮的人多了,聚居而來的貧民就越來越多,以致後來要剷平蓋公園時,有許多違建和非法居民居於其上。
貧民窟一旦形成,都市就只能選擇共存,要根治大型貧民窟所需要花費的成本實在太高了。起初部分社會菁英想到的方式也非常直觀,只需要請來怪手和挖土機,將整座貧民窟以違建等非法的理由剷平,認為問題就會解決。這樣的方法最好的結果,是貧民窟的居民放棄該城市而轉往其他行政區,但這樣也只是將皮球踢給其他行政首長罷了。差一點的結果,便是貧民們在同座城市中,找到了其他適宜居住的區域,然後癌症轉移到一個甚至多個地方,問題依舊沒有解決。前幾年北京清除了居於泰半居於地下室中的鼠族,結果這些貧民窟問題沒有被解決,後來反而化整為零,分散於都市更角落更難管理的地方。
還曾有學者提出提供各類補助,讓貧民窟的居民得以離開該地。最後那些居民的確靠著這些政府的優惠得以離開貧民窟,只不過原有的地方又由其他不知從哪來的貧民繼續補上了缺位,而貧民窟依舊存在。
幾年前,朋友分享了個故事,讓我覺得這可能是唯一能整治貧民窟的方式。台北市某地,有著類似於貧民窟的聚落,由於部分居民為合法居住,而部分是違建,台北市政府想要解決該問題已經多年,但始終未得其果。最後解決的方法則是由當地里長出面,向該地年紀較長的居民表示要考量到未來的住房問題,詢問是否願意將地上權房屋轉賣,而里長承諾會將該筆錢,用於安置及照護這些老年居民。最後居民同意之後,里長將那些地上權房屋用於出租於學生,再將租金回饋用於原本的老年居民的開銷等等。
雖然問題未徹底解決,但腫瘤有顯著變小,甚至將來要趕走學生難度,也遠較趕走老無所依的長者容易多了。而將房屋所有權先轉變為居權,再於後續想辦法處理,也似乎是貧民窟的唯一解方。再不然,更消極但仍屬積極的方式,便是增加貧民窟周圍的公共建設和改善環境,試圖從生活上改變其生活氛圍。
當然,齋主對貧民窟的所知甚少,只有草草到過到訪過幾次台北較弱勢的社區和建築,以及靠著閱讀來增廣見聞。
在此附上我覺得對了解貧民窟及都市關係很有用的書單,希望對齋友有益。
《深淵居民》傑克倫敦
《低端人口》派翠克聖保羅
《窮人的經濟學》 阿比吉特‧班納吉, 艾絲特‧杜芙若
《計劃城事:戰後臺北都市發展歷程》 林秀澧, 高名孝
《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珍雅各
《現代都市地景》艾華·雷夫
MEDIUM連結
https://reurl.cc/7og1pD
覺 民 路 地上權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個距離和角度剛好可以看清楚臺北第二和第一高樓的差距。
2020年12月22日,張哲生攝於臺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和忠孝東路口。
2018年完工的臺北南山廣場,地上48層樓,高272公尺,雖然高度只有台北101(高509.2公尺)的一半,但已是臺北第二高樓。
臺北南山廣場的建築規劃包含三大部分:一棟7層樓高的複合式商場、一棟48層樓高的塔樓,與一棟設置開放藝文空間的鑽石型入口建築。負責複合式商場(地下3層、地上7層)招商和營運的微風廣場,於2019年1月10日以「微風南山」之名正式開幕。
臺北南山廣場的建築設計師是來自日本東京三菱地所設計公司的須部恭浩(Yasuhiro Sube),他解釋南山廣場的主建築為細長的三角形,形似雙手合十,用以表達謝意並為臺灣祈福。
須部恭浩表示,他在設計南山廣場時,想到了西洋棋,台北101是棋盤上的國王,臺北南山廣場則是王后。他說:「最大的挑戰是旁邊已經有台北101了,如果我們要建一棟與之相配的大樓,必須讓兩者協調。」
未來如果一切順利,臺北市信義計畫區還會再出現兩座和臺北南山廣場差不多高的摩天大樓,一座是位於臺北南山廣場的北邊、地上51層樓(高約280公尺)的臺北天空大廈,另一座則是位於臺北南山廣場東北邊、地上52層樓(高約266公尺)的富邦信義總部。
《認識 臺北南山廣場》
在2008年3月世貿南港展覽館開始營運之後,世貿二館便功成身退,其所在土地所有權人台北市政府(郝龍斌任市長)為了活化資產,提出以設定地上權的方式招商。
後來,世貿二館土地地上權招標案由南山人壽得標取得50年地上權,並於2012年10月12日簽約,預計總投資金額超過新臺幣450億元,將興建購物廣場、辦公空間及博物館等公共展覽空間。
臺北市政府因此案獲得將近新臺幣270億元的標金收入,是目前臺北市土地開發金額最高的開發案,超越台北101大樓決標金額新臺幣206億8,889萬元。未來臺北市政府每年可獲得新臺幣兩億元左右的地租收入,以及房屋稅的收益。
在2013年3月的第24屆臺北國際工具機展結束後,世貿二館開始進行拆除工程。
2013年11月27日,南山人壽舉行臺北南山廣場動土典禮。
臺北南山廣場樓高272公尺,地上48層,地下5層,總地板面積約60,340坪,一開始預定在2017年第四季完工,後來晚了將近一年的時間。
臺北南山廣場的建築規劃包含三大部分:一棟7層樓高的複合式商場、一棟48層樓高的塔樓,與一棟設置開放藝文空間的鑽石型入口建築。其中高272公尺的塔樓將是臺北市的第二高樓,會規劃為東亞地區最高等級的辦公大樓,以期成為跨國公司設立企業總部之首選。
複合式商場則為地下3樓至地上7樓,將引進國際時尚品牌入駐,預期可帶動臺北的時尚潮流趨勢;寬廣且可穿越的商場挑空中庭,能夠舒緩信義計畫區高樓密集的視覺壓力,為民眾提供開闊的視野,並增進行走動線的便捷性,同時,地下室會規劃31個大客車停車位,以有效紓解停車問題。
至於東臨松仁路的鑽石型建築設計,考量到臺北巿做為國際都會的需求,將會規劃約400坪的藝文空間,落成後除可供巿府做為接待外賓、簽約儀典等重要指標性活動使用,亦可提供給公益性的藝文活動或小型的商業活動、藝文展覽等使用,期能為金融商業匯聚的信義區注入更多藝術文化氣息。
此外,臺北南山廣場的週邊將會規劃多處開放的綠色公共空間,結合綠樹植栽設計、人行道和自行車道的設置,擺放行人座椅等街道傢俱;在商場與辦公大樓之間還會規劃開放式的活動廣場,讓民眾可在內參加或舉辦活動。
臺北南山廣場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將以地下連通道或人行空橋串連台北101、ATT 4 FUN 與威秀影城等週邊建築,把信義商圈核心區連結為立體的人行網絡,結合現有的平面人行步道以及廣場空間,讓民眾可以從捷運「台北101/世貿站」直接經南山廣場與信義商圈空橋通往「市政府站」,不論在空橋或地下道的規劃都會以便民為前提,同時在完工後也將與台北101大樓合作,打造更有看頭的跨年煙火秀。
落成後的臺北南山廣場之高度(272公尺)將超越臺北車站對面的新光人壽保險摩天大樓(245公尺,地上51層),成為臺北市第二高摩天大樓,僅次於台北101大樓(509.2公尺)。
臺北南山廣場啟用後所創造的就業機會,估計將超過9千個。其中48層樓高的辦公大樓租金為每坪每月3800~4500元,高於附近的台北101大樓,成為目前臺北租金行情最高的辦公大樓。
48層樓高的辦公大樓將採飯店式管理,提供專屬管家服務,且配備有24小時100%供電備援,樓高三米二,6至43樓規劃為辦公室,南山人壽目前正積極招商,已與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多家國際大型企業洽談。為了提供最高規格的辦公環境,每個樓層都配有淋浴間,辦公室提供冷暖氣,還有隱密性極高的貴賓專屬電梯,出入電梯採用電腦控制,使用刷卡方式控制樓層,電梯外完全看不到電梯按鈕。另外,7層樓的複合式商場則由微風廣場負責招商,46至48樓還有高樓景觀餐廳。
《認識 台北101》
台北101金融大樓係於1997年7月以BOT方式取得地上權,1998年1月由時任臺北市長的陳水扁主持動土儀式,1999年7月開工,2003年7月由時任台北市長的馬英九主持完工儀式。
塔頂在2003年10月17日竣工,使台北101大樓的高度比吉隆坡的雙峰塔多出57公尺,而成為當時世界上的第一高樓。
台北101的主體建築(摩天大樓)旁有一棟六層樓(高63公尺)的裙樓,主要規劃為購物中心「TAIPEI 101 MALL」,並於2003年11月14日率先開幕。
台北101的其他設施開放日期如下:
主體塔樓(出租辦公室):2004年12月31日正式啟用。
89樓室內觀景台:2005年1月19日試營運,同年3月1日正式營運。
91樓戶外觀景台:2005年9月16日首度開放。
台北101樓高509.2公尺,地上101層、地下5層,由建築師李祖原及其團隊設計,KTRT團隊建造。2004年12月31日至2010年1月4日期間,台北101擁有「世界第一高樓」的紀錄,目前則是世界第五高樓,依尖頂高度僅次於杜拜哈里發塔、上海中心大廈、麥加皇家鐘塔飯店、紐約世界貿易中心一號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