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看不懂在演什麼的人】
中國國民黨黨主席選舉,候選人之一近來動作頻頻發一堆爭議言論。
很多人應該看不懂這在演哪齣,其實從這類爭議言論,到平時許多議題的攻防,表面上都有一堆包裝或光冕堂皇的理由,實際到底是在做什麼卻不是人人看得懂。
千萬不要像個蠢蛋只看表面就跟著起舞,只有了解歷史,你才會了解背後真正的脈絡,以及這些人為什麼要這樣做、目的又是什麼。
截的四張圖是中國國民黨某候選人最近的幾則貼文。
小編把下的標用翻譯蒟篛處理一下給大家參考:
【沒有1949的國民黨 沒有今日的臺灣】
👉 我們如果沒來,你們哪有今天啊?(合理化逃亡來臺極權統治)
【文化臺獨吞噬國史 追索真相捍衛臺灣】
👉 臺灣人別想用自己的立場詮釋歷史!(好不容易洗腦幾十年把大半人口洗成中國人了,被你們醒來還得了)
【捍衛中華民國 捍衛國家歷史】
👉 不想被臺巴子統治的快點站出來挺我! 史觀千萬要以我們為主,不然臺灣人都醒來我們就真正變少數了。
【抗戰勝利七十六週年、民主合作追求和平】
👉 中共和我們都曾是勝利的一方,以後要多合作延續在臺利益
你以為這些是隨意亂寫的?了解歷史脈絡,你就會知道這是如何的真實貼切。
二戰後蔣介石勢力在中國內戰中潰敗後選擇逃亡臺灣,因為一連串國際局勢變化美國決定支持國民黨政權在臺灣的少數外來極權統治,也讓其得以在臺灣長期立足。但隨著臺灣犧牲無數人的爭取下走向民主化,在一人一票的遊戲規則下掌控臺灣的政權長期終究會反應真實的人口結構而回到本土勢力身上。
簡單來說過去幾十年國民黨在威權統治時期能夠徹底控制臺灣,透過黨國教育改造人民思想,影響好幾個世代的人,在民主選舉中的人口結構劣勢不會立即顯現出來。不過隨著民主化、政黨輪替、資訊普及、世代交替,這種黨國統治思想改造的效應隨著時間不斷遞減,雖然很緩慢,但一次又一次的選舉就是不斷回歸校正回人口結構真實樣貌的過程。(他們還以為都是1450害的咧)
面對民主制度遊戲規則下的對國民黨來說當然就會面臨策略抉擇,願不願意放棄自己堅持幾十年的中國價值轉型為在地臺灣政黨,這當然是痛苦的抉擇,放棄中國價值等於眼睜睜看著自己被臺灣同化,某種程度就是自己的靈魂消失,但不臺灣化,一個本質外來的政黨被淘汰恐怕只是時間問題。(有哪個腦袋正常的人會把票投給外來政黨?)
由各種現象很容易觀察到,國民黨並沒有選擇「臺灣化」這個路線,頂多迫於選票壓力做一些表面形式的表演,但一講到是不是該把黨名的中國拿掉馬上就翻臉了。而臺灣長期遭受中共威脅,無所不用其極要顛覆在臺政權,從國民黨統治時代就是如此,中國經濟崛起後更形變本加厲,民進黨全面執政後面臨的威脅更加嚴峻。國民黨在這種局勢裡選擇站到中共那邊協力打擊臺灣在地政權來挽回自己的頹勢,逐步由反共親美轉變為親共反美,而在國民黨這種選擇之下,除了讓臺灣面臨被中共侵略的高度風險,也讓臺灣在美中角力局勢中從內部直接撕裂。(美國賣軍火說臺灣是凱子、捐疫苗說臺灣像乞丐,說美國眼中只有利益、不要當人家的棋子,這些話術熟悉嗎?)
國民黨支持者也有其痛苦與矛盾,並非所有人都同意這種選擇,反共幾十年忽然要親共也有人無法接受,為了自己所認同的價值逐漸被同化變質消失無比焦慮,這種焦慮也反應在每次選舉場子滿滿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幟、「誓死捍衛中華民國、願意粉身碎骨」之類的口號上。(看看這幾張圖,是不是幾乎都有ROC旗?)
而這些反共親共矛盾無奈焦慮,卻很容易有個共同的出口,那就是仇恨民進黨(成為沙包的脈絡之一)。而不同意國民黨親共選擇的支持者,則被另一種以「藍綠一樣爛」為訴求的投機政客鎖定為目標對象趁勢崛起。
看到這裡相信應該不難了解,這些現象背後的由來、以及他們(決定國民黨方向的人)作了什麼選擇。歷史不是不能過去、傷痛也不是不能撫平,但是令人遺憾的,我們可以輕易的發現,這些人對於過去對臺灣人造成難以計算的龐大權益損失根本毫無悔意。
他們繼續堅持
「要不是我們來,你們早就被中共統治了」
(簡單到不行的邏輯問題,一路被打趴逃竄追殺到無路可逃的殘兵,為什麼逃來臺灣忽然就能抵抗中共了?)
「要不是我們,你們哪有今天?」
「你們不能用臺灣的立場看歷史,不然就是文化臺獨!!」
「所有的立場、價值、觀點,都要以我們為主!這就叫捍衛中華民國」
他們寧可尋求昔日仇家合作置臺灣於風險之中,也不願意拿出合理負責的態度面對臺灣人。
表面上跟你演民主機制,實際上並不是為了讓臺灣更好,而是無所不用其極要弄死你。任何議題不是先看對社會有什麼幫助,而是看要如何才能發揮最大殺傷力,即使用各種荒謬造謠鬼扯,泯滅人性的手段用盡也在所不惜。
還把這種政黨當成是一個正常民主選擇的人,真的就不要怪別人笑你蠢。
角力棋規則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AI戰勝人類?人工智慧操作股市3年 成績單出爐
16:212020/10/23 中時新聞網 王毓健
AI(人工智慧)發展是目前高科技重要領域,也是半導體、5G之外中美角力又一戰場。在西洋棋領域,自1997年IBM所開發深藍開始,人類已被AI擊潰;在更複雜的圍棋領域,谷歌(Google)所開發AlphaGo除2016年初試身手不敵韓國棋王李世乭以外,也未嘗敗績;那麼若是AI來操作股票呢?現階段答案是,跑輸大盤,但能擊敗8成以上同行。
2017年10月18日,全球首支號稱完全使用人工智慧選股的ETF(指數股票型基金)AIEQ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至上周剛好滿3年,結果顯示在這3年漲幅28.7%,超越道瓊工業指數24.39%,跑輸標普500指數的36.12%,更大幅落後今年由科技股領銜、累積大部分暴漲漲幅的那斯達克指數,那指相較3年前升了76.21%。
AIEQ發行公司ETF經理人集團表示,人工智慧選股基準是透過讀取6000多支股票公開訊息結合市場預測消息所建立的估值模型、對各公司管理層表現評估、對每日數以百萬計的社群媒體發文、新聞報導進行分析,這代表AIEQ是全年不分晝夜讀取較人腦能讀取訊息數千萬或甚至上億倍資訊,再做出投資。
因此相較於AIEQ篩選的資訊量和運算優勢,在美股1715檔ETF排名第328,或比約80.87%同行好,似乎不算太突出的成績,和初期、例如2018年跑贏大盤5%左右相較,在股市光是用數據客觀分析,並不比人腦突出多少。
選擇方面,似乎也是偏向意料之內的成長股,在AIEQ持倉比例超過2%的股票有6檔,只有科技巨頭、醫療服務2種類股,包括亞馬遜、谷歌、蘋果、Livongo Health、微軟、Teladoc Health。
有分析指出,西洋棋、圍棋都是有固定規則的封閉環境,資料量和計算速度遠勝人腦的AI當然在短時間演化後就能取得絕對優勢,但金融市場是開放環境,投資人心態和情緒也未必使他們總是基於規則座決定,而且政府政策、突發事件都可能影響行情。
AIEQ目前看起來是個還算成功的實驗,未來能否有進一步突破很難說,但涉及人心的金融市場,無規則可循的情緒和隨之而來的決策或行為,看起來是不太可能排除的因素,因此除非所有投資人都委託AI交易,讓所有對行情變化的演算成為可以用規則預測,否則AI仍將只能作為輔助工具。
附圖:人工智慧在股市並無法完全戰勝人腦。(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1023003836-260410?fbclid=IwAR0fR-YJSjGNyoDAPZIsU3r5nKjyExJmQfh24fBCWXBVt2-kMM5Ocsb5Hx4&chdtv
角力棋規則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AI戰勝人類?人工智慧操作股市3年 成績單出爐
16:212020/10/23 中時新聞網 王毓健
AI(人工智慧)發展是目前高科技重要領域,也是半導體、5G之外中美角力又一戰場。在西洋棋領域,自1997年IBM所開發深藍開始,人類已被AI擊潰;在更複雜的圍棋領域,谷歌(Google)所開發AlphaGo除2016年初試身手不敵韓國棋王李世乭以外,也未嘗敗績;那麼若是AI來操作股票呢?現階段答案是,跑輸大盤,但能擊敗8成以上同行。
2017年10月18日,全球首支號稱完全使用人工智慧選股的ETF(指數股票型基金)AIEQ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至上周剛好滿3年,結果顯示在這3年漲幅28.7%,超越道瓊工業指數24.39%,跑輸標普500指數的36.12%,更大幅落後今年由科技股領銜、累積大部分暴漲漲幅的那斯達克指數,那指相較3年前升了76.21%。
AIEQ發行公司ETF經理人集團表示,人工智慧選股基準是透過讀取6000多支股票公開訊息結合市場預測消息所建立的估值模型、對各公司管理層表現評估、對每日數以百萬計的社群媒體發文、新聞報導進行分析,這代表AIEQ是全年不分晝夜讀取較人腦能讀取訊息數千萬或甚至上億倍資訊,再做出投資。
因此相較於AIEQ篩選的資訊量和運算優勢,在美股1715檔ETF排名第328,或比約80.87%同行好,似乎不算太突出的成績,和初期、例如2018年跑贏大盤5%左右相較,在股市光是用數據客觀分析,並不比人腦突出多少。
選擇方面,似乎也是偏向意料之內的成長股,在AIEQ持倉比例超過2%的股票有6檔,只有科技巨頭、醫療服務2種類股,包括亞馬遜、谷歌、蘋果、Livongo Health、微軟、Teladoc Health。
有分析指出,西洋棋、圍棋都是有固定規則的封閉環境,資料量和計算速度遠勝人腦的AI當然在短時間演化後就能取得絕對優勢,但金融市場是開放環境,投資人心態和情緒也未必使他們總是基於規則座決定,而且政府政策、突發事件都可能影響行情。
AIEQ目前看起來是個還算成功的實驗,未來能否有進一步突破很難說,但涉及人心的金融市場,無規則可循的情緒和隨之而來的決策或行為,看起來是不太可能排除的因素,因此除非所有投資人都委託AI交易,讓所有對行情變化的演算成為可以用規則預測,否則AI仍將只能作為輔助工具。
附圖:人工智慧在股市並無法完全戰勝人腦。(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20201023003836-26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