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簡訊」的分手教會我的事,我想學習負責任地道別】
一個月前,我被前任 Z 用一封簡訊分手,幾行字,理由不明,只說是撒嬌方式無法接受,他說,他喜歡「大姐頭的撒嬌」。
細節到底是什麼, Z 不談論,說要我等他,待他冷靜閉關結束,他就會來找我談談,因為跟 Z 是 7 年好友,我曉得這不是他第一次選擇逃離、自己閉關去,於是我開始漫長等待,一個月內,度日如年。
直至後來得知,當 Z 發出短訊分手之際,他就決定死生不復相見,這不是我講的,是他說的,說是永遠不見,「妳沒有做錯任何事,但我永遠都不會跟妳當回朋友了。」
起初,我哀傷,憤怒,不甘心,夜夜在房裡悶聲大喊「我為什麼被這樣對待?」接著我問天問大地:「為什麼他已經選擇不見,嘴上還要我等待?」
我清楚知道,我對 Z 的愛所剩無幾,剩下情緒就是 4 個字:我真倒霉。但我曉得這樣的情緒,總是會隨著時間慢慢淡化。
只是,我卻從 Z 身上理解一件事。
不是所有道別都能被他人友善以待,生命就是一連串改變與失去的過程,仔細想想,自己一路走來也算情史轟烈,不過是一次不告而別的分手,只是這次的關係時間比較長,有 7 年。
細數過去,和 Z 依然有發生許多點滴在心頭的美好,不過是離別太過猝不及防。
而正因如此,我會反覆提醒自己:絕對要好好重視每一次的離別、尊重每一個和我交往過的伴侶。
提出分手,很困難,見到對方一下哭哭啼啼,一下苦大仇深,提分手的那方難免會有心軟自責的情緒。
但是,如果不想面對伴侶的苦瓜臉,選擇用「一封簡訊」結束關係、徹底消失,這難道就是最成熟的方式嗎?
一個負責任的分手,到底該如何?相信這是廣大為情所困的男女永遠都在練習、卻沒法保證自己能否好好學會的課題。
—
主張用訊息分手的人,大抵擔心情人反應過激,沒自信處理好對方情緒。
況且,當雙方內心都不平靜的情況下,的確很難做到「好好說話」,任何分手理由聽在對方耳裡盡是尖銳批判,哪怕當事者本意可能是想傳達「我跟你個性不適合」。
有的人則擔心遇上恐怖情人,碰到一哭二鬧三上吊。
我有一個男性好友 J ,他交過一任「無法接受被分手」的前女友,見面談分手無數次,回家各種電話溝通,女生談話都沒問題,隔一陣子就開始鬧自殺。
一而再再而三, J 的心裡跟著蒙上陰影,將近 3 年不敢交新女友。
僅用一封簡訊、不願面對面溝通,除了是沒有勇氣面對自己跟伴侶的情緒,還有某部分人,的確是顧慮到伴侶的精神狀況、擔心無法掌控局面。
—
只不過,我這邊排除掉「伴侶是恐怖情人」的選項,當面提分手,我還是認為這是對待一段感情最溫柔的方式,且是最考驗 EQ 的時候。
個人經驗為例,回顧過去談的每段戀愛,無論是對方提分開、和我說他愛上別的女人,抑或是我向伴侶提出分手,大家都是面對面解決,除了消失的前任 Z 。
儘管看到對方悲傷表情會感到不捨和心痛,但相對地,對方可以看見你的表情,聽見你的語氣,只要注意口氣放軟,將殘酷的分手理由輕輕地、慢慢地說,基本上伴侶在「當下」都是可以接受的。
為什麼我會特別強調「當下」,正因我朋友 J 的狀況,我們會碰到伴侶死纏爛打。
哪怕話說得再清楚,有些前任依然當你在玩欲擒故縱、演虐戀小說情節,坦白說,這個時候你就可以不理會他、將他封鎖都沒有關係。
這是他的情緒課題,他必須自己解決,你沒有義務幫他擔。
但回到重點,當你選擇封鎖刪除、對前任避而不見之前,和對方把話說清楚,絕對是首要中的首要。
—
或許你會想,是要說清楚什麼?人生大多時候,我們是無法從伴侶身上找到關係答案,多半是事後自省反思得來。
既然不是要找尋答案,為什麼分手仍舊需要好好談話?
因為,這是你給予對方一個「最後溝通與回應」的機會。
就算知道對方想法後,你分手心意已決,但起碼你可以給前任一個發言權,搞不好伴侶自己講一講,心裡也會明白不可能挽回,有個緩衝空間。
說到底,一場和平交流,確實是無法用「一封簡訊」就能得到。
知名主持人蔡康永曾對「分手該不該見面談」表示看法,他說:「當初你選擇談戀愛,願意承擔開開心心在一起的日子,但分手時卻做不到見面說清楚,不覺得荒謬嗎?」
他用主持 12 年的《康熙來了》為例,表示事前知道會哭得很醜,但他願意承擔一切:「因為 12 年的情誼,你不該給人家一個交代嗎?分手沒有好事情,見面勢必會痛苦與充滿傷心,既然喪禮我們都可以接受了,我們怎麼會無法接受痛苦的分手?」
「你可以坦承做不到,但不能騙自己。」
蔡康永說完後,身旁的林志玲眼泛淚光、不停拍手,那一刻,我曉得他們絕對都是受過傷,且應該有被前任伴侶冷暴力對待過,方才曉得那種煎熬,並確定不會將這種痛苦帶給別人。
蔡康永所言不假,你可以坦承你做不到當面分手,可你絕對不能欺騙自己這個行為是「誠實的」,在於你「逃避談話」的這項決定,無疑是彰顯自身原來是個無法妥善處理分離的人。
—
當然,關於「面對面分手」這件事,我自己是有辦法做到具備恆心毅力與伴侶談 3 個小時起跳的分手約會,回家還繼續打電話安撫,講到對方心平氣和為止。
在經過前任 Z 這段後,我更確定,我會繼續保持我這樣的行為。
可是對於別人,我不那麼絕對,因為我發現有人做得到,有人就是很難做到。
所以,我認為「講電話」也是很好的方式,但絕對不是僅用幾句短信打發、連分手細節都不願好好細聊、不願傾聽伴侶回應就可以被自我安慰成是一個「大人的分手」,很抱歉,我不這麼認為,這是沒有同理心的自私表現。
我只能理解,無法贊同,除非死亡,倘若生離,還是盡可能負責任地道別,儘管知道生命瞬息萬變,兩全其美的再見,宛如鏡花水月。
但我能做的,還是會做。
大家都是成年人,不要害怕痛苦的分手局面;至於「被分手」的那一方,倘若看出對方心意已決,那麼請不要再執著。
畢竟有時候選擇接受,才是尊重對方跟關係的一種表現。
#Adaymag
「課題分離自私」的推薦目錄:
- 關於課題分離自私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課題分離自私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課題分離自私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課題分離自私 在 [討論] 有人實踐<被討厭的勇氣>於生活嗎? - 看板book 的評價
- 關於課題分離自私 在 課題分離- 感情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課題分離自私 在 Suneyes陽眼ㄦ/ 心識找脈絡- #課題分離#不干涉#自私#人際 ... 的評價
- 關於課題分離自私 在 阿德勒課題分離的推薦與評價,PTT、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課題分離自私 在 阿德勒課題分離的推薦與評價,PTT、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課題分離自私 在 被討厭的勇氣負評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課題分離自私 在 被討厭的勇氣負評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課題分離自私 在 [蕾咪] 解決人生中99%的煩惱!改善人際關係從「課題分離 ... 的評價
- 關於課題分離自私 在 阅读:《被讨厌的勇气》 的評價
課題分離自私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關於道別
晚上帶孩子一起看了一部一直很想看的電影「狗狗的旅程」,內容是一個狗狗的靈魂一直透過不同的狗最後又回到原本的主人身邊。看完之後又讓我想起了自己人生中的最大課題 - 道別。
沒看過「後會無期」這部電影,但看到有人寫到電影裡有句台詞:“每一次告別,最好用力一點。多說一句,可能是最後一句。多看一眼,可能是最後一眼。”
面對道別,我總是表現得一副冷靜,流淚也不會嚎啕大哭。不是我不會捨不得,也不是我不在意一段關係...
離開職場,朋友分離,甚至家人過世的場合,我總是想趕快離開那個當下。我一直在思考,應該說自省到底是為什麼,難道我不在意嗎?還是那股力量大到讓我無法承受,留下讓別人覺得我是個無情冷酷的傢伙?但其實裡面已經不知道崩潰多少次...心裡在多年後還會一直念著...
曾覺得我只是想逃避,讓害怕崩潰的情緒深深埋起來。覺得自己很自私,自私的只顧自己害怕道別的感覺,而不在意對方捨不得的感受。
我擔心如果太用力地說再見,在我腦海中會真的再也不見。若在道別時不要太
難過,也不要太用力,我心中有一份相信,相信每次說再見,就一定會再見,就算會是在天上...
課題分離自私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想要大家都喜歡我」
你放心!
不會達到的。
我們不可能滿足每個人
每個人在不同生長環境
擁有各自的價值觀跟生活方式
看待事情的角度當然不一樣
這才是世界有趣的地方
好啊!
你真的很努力達到了所有人期望
你竭盡所能去滿足一切
那內在的你呢?
還是那個真實的你嗎?
我們能顧及的只有我們自己
我們能左右的也只有自己
你要說這樣很自私嗎?
我們唯有把自己照顧好狀態調整好
才有辦法關心所愛的人事物
別人的課題是別人的責任
你無需承擔
也不用懊惱為什麼別人會那樣做
因為那是他的選擇
而你也有你的
做好自己
這是「課題分離」。
所有的選擇,都是最好的選擇。
📷@itiskandan
課題分離自私 在 課題分離- 感情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心理學把這個分清楚你我各自的期待, 成為「課題分離。」 課題分離的意思是說, 區分清楚哪些是你的課題, 哪些又是我的, 我們就各自把各自的事情做 ... ... <看更多>
課題分離自私 在 Suneyes陽眼ㄦ/ 心識找脈絡- #課題分離#不干涉#自私#人際 ... 的推薦與評價
課題分離 #不干涉#自私#人際關係#煩惱#冷血#控制別人. ... <看更多>
課題分離自私 在 [討論] 有人實踐<被討厭的勇氣>於生活嗎? - 看板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跟朋友聊起這本書 反應兩極
喜歡的很喜歡 討厭的就會覺得看完根本沒差
作者的主要觀點是:
既然這是一個主觀的世界 你無法影響別人 介入他人課題 卻可以好好改變自己的想法
投入自己奉獻他人 找到自己的歸屬感
所以呢?
有的人被討厭 他也在努力做自己啊 (只是做一個被討厭的自己而且不自知)
人之所以被歧視 大部分都不是因為行為惹人厭煩
而是在當下已經不能改變的既定事實吧?(外表 職業 所得 出身 學歷 天生缺陷)
就像那句成語 同樣捧心蹙眉 西施作起來就傾國傾城 東施效顰就活見鬼
不知道有沒有誤解作者的意圖 但是不太知道要怎麼實踐在生活上
跟版友討論一下閱讀完此書前後的差異 有沒有改變了您的生活或心態?
歡迎意見討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0.126.33.17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00692398.A.D6F.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