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人說書 052】 #蘇上豪 #醫師
💁🏻:最喜歡自己的哪一個作品?
👨🏼⚕️:2017年出版的《#藥與毒:#醫療的善惡相對論》,裡頭有十篇醫療史的故事。
我開始寫醫療史之後,就一直覺得只寫單篇很不過癮,無法了解事情的全貌,後來我受到《維梅爾的帽子:揭開十七世紀全球貿易的序幕》的啟發,原來可以從小歷史看到大歷史,醫療史也能如此,可以從一個病因看到它背後的歷史意義。
再來是這個書名的巧思,「藥」與「毒」,看似完全相反矛盾的東西,但在醫療史上它們常常是一體的,像是諾貝爾發明的炸藥,最後竟然能成為口服的藥物(不過他到死之前都不敢吃就是了)。
-
💁🏻:選一本書送給十年後的自己?
👨🏼⚕️:我在念醫學系時看了《#卡謬札記》,接觸到所謂的存在主義。這本書是卡謬除了是他自己的創作也是讀書筆記,所以書中記錄了許多別人說過的話,我也是這樣,看書的時候也會做下很多筆記。
總之,我當時看完就很喜歡《卡謬札記》,而且它影響我很深,我時常重複看它,直到現在也是一樣,所以我想送給十年後的自己也還是會很合適。
-
💁🏻:為什麼走上寫作這條路?
👨🏼⚕️:我在上大學以前就有寫作習慣了,所以我原先並沒有想念醫學系,是因為媽媽的期待才去念的。雖然如此,我還是持續寫作,並參加過國防醫學院的文學獎,得到小說獎的第一名。
不過,畢業之後因為直接進入醫院工作,幾乎就有二十年沒有再寫作了。2012年,我看到某個網站在徵駐站作者,便重新執筆寫下〈#外科醫師的祖師爺〉。和過去不一樣的是,我開始寫醫療史而不是小說,這意味著我更需要對這些內容負責。
早在我還是學生時,我就對醫療史很有興趣,雖然老師通常都不會教這一塊,但其實在醫學教科書裡,每個病的前言都是在講這個疾病的病史,或是醫學名詞、重要人物的故事,我都覺得非常好看。
對我來說,寫醫療史能看到前人不斷從錯誤中學習的過程,我希望把這些故事說出來,讓大家知道醫生並不是神,我們現在享受的一切知識也是不斷累積過來的。
-
訪談全文看這邊☞http://bit.ly/2PnIfKC
-
👨🏼⚕️受訪者:蘇上豪,臺北市博仁綜合醫院的心臟血管外科主任,熱中寫作的他是個一手執刀、一手提筆的作家,喜歡寫小說,也喜歡寫醫療的科普散文。其作品有《國姓爺的寶藏》、《暗黑醫療史》、《DNA的魔力》等等。
-
購入上豪的最新作品《未完成的道別》☞http://bit.ly/34XyVnD
「諾貝爾發明炸藥的故事」的推薦目錄:
諾貝爾發明炸藥的故事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30歲轉行是失敗者?97歲諾獎得主的一生
誰說改變世界的都是年輕人?
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John B. Goodenough以他的傳奇經歷給出了答案。30歲入行,年過半百才正式研究電池材料,97歲時收穫諾獎,依舊活躍在科研一線。
今天與大家分享他的勵志故事。
來源丨量子位(ID:QbitAI)
97歲,他還奮戰在科研一線。
John B. Goodenough,人稱“足夠好”老爺爺,近日加冕諾貝爾獎。
10月9日,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頒向鋰電池領域。
Goodenough與M. Stanley Whittingham,以及日本科學家吉野彰(Akira Yoshino)共用了這一獎項。
以表彰他們在鋰離子電池領域作出的貢獻。
諾貝爾評獎委員會稱,三人的研究使鋰電池的使用方式更加穩定,從而開啟了電子設備便攜化進程,為打造一個無線互聯的社會奠定基礎。
引用果殼更科普化的解釋,如果沒有他們,我們每天形影不離的手機就是個隨時可能點燃的炸藥包。
而且Goodenough今年加冕,也刷新諾貝爾獎新紀錄——以97歲高齡,成為最年長的諾貝爾獎得主。
在此之外,他還是美國國家工程院、美國國家科學院、法國科學院、西班牙皇家科學院、英國皇家學會會員,撰寫了超過550篇文章、參與85本著作的編寫,是2009年費米獎得主、2017年威爾齊化學獎得主,還獲得了英國皇家學會的科普利獎章。
但這還不是Goodenough令人稱奇、敬佩的全部。
當他獲獎,外界關注他的履歷,才發現其充滿坎坷和跌宕的一生,簡直就是傳奇的一生、榜樣的一生,勵志的一生。
很難想像,這位鋰電池之父患有閱讀障礙症,成長家庭並不和睦,大學歷經二戰,30歲才拿下博士學位,年過半百才正式研究電池材料。
之後一路開掛,58歲發明鈷酸鋰電池改變世界,75歲以磷酸鐵鋰電池再度改變世界,90歲以後開始研究全固態電池。
至今如此高齡,依舊每週上班5天,仍舊有新研究成果問世。
如果你會有“現在做XX是不是太晚”的疑惑,一定要看看Goodenough這傳奇的一生。
┃如何成為鋰電池之父?
我們先從Goodenough如今成名作說起,看看他的科研之路。
Goodenough的博士本身讀的是固態物理,30歲從芝加哥大學博士畢業,之後去了MIT林肯實驗室,研究記憶體的材料物理和固態陶瓷。
24年之後,Goodenough進行了人生第一次“跳槽”。
那年,牛津大學需要一位能教無機化學,同時也能管實驗室的教授。
Goodenough雖然研究的是物理,但他本科的時候為了湊學分學了兩門化學課,就因此意外的被選中了,進入牛津大學任教,並成為無機化學研究負責人。
正是這一次跳槽,讓Goodenough終於在54歲的年紀開始了一項改變世界的研究。
Goodenough在牛津主要研究的課題是可用於能量轉換的新材料。當時他初到英國,英國化學家、和他一起獲得諾獎的Stanley Whittingham發明了最早的可充電鋰電池,借助鋰能嵌入二硫化鈦層間這一特性,用二硫化鈦做正極,用鋰做負極。
當時的消費電子產品只能使用不可充電的碳鋅電池,雖然已經有了可充電的鉛酸電池,但畢竟用在電動車上的鉛酸電池那麼笨重,是沒法拿來做消費電子產品的。
而Whittingham的這項研究,不僅可以靠鋰離子的運動進行充電,還能用在小型設備上,並在室溫下運行,解決了兩種電池的痛點。
但Whittingham的研究是沒法直接用的,因為有一個大bug:安全問題。
正極,二硫化鈦,在空氣中是非常不穩定;
負極,鋰,這種金屬是易燃;
而且,在充放電過程中,鋰會快速沉積產生枝晶,這樣就容易讓電池短路,這也是現在電動車自燃的元兇之一。
所以Whittingham發明的這種電池雖然原理可行,但容易爆炸,是個危險品,完全沒法應用,需要把正負極的材料都換掉才行。
這個時候,學了30年物理的Goodenough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把鋰換成氧化物吧。
他判斷,氧化物可以讓電池在更高的電壓下進行充電和放電,根據物理學原理,這種電池會產生更多的電量,並且揮發性會更小。
於是他測試了各種氧化物,發現如果把鈷這種元素放進去會比較穩定。
終於,在Goodenough到達牛津的四年後的1980年,57歲的他和水島公一、Philip Jones、Philip Wiseman共同發現了鈷酸鋰這種物質,讓Whittingham的鋰電池變得穩定多了。
在他的實驗室外面,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樹立了這塊藍色的牌子,紀念鈷酸鋰的發現。
不過,鈷酸鋰中的鋰和金屬鋰的化合價是不同的,鈷酸鋰在電池裡是一種正極材料,為了湊成一塊電池,還需要找一種負極材料。
這個時候,日本的索尼出現了,他們發現了石墨可以拿來做負極材料。
然而在英國,因為此前發生過爆炸事故,大家聞鋰電池色變,甚至Goodenough工作的牛津都不願意幫忙申請專利,而是讓英國原子能研究機構申請到了這個專利,後來被索尼買走。
於是,索尼成功接下了這個“燙手山芋”,並和自己研發的負極材料放在一起,創造了新的電池,並將之商業化,用在了各種各樣的電子產品中。
而Goodenough,甚至沒有從如今這價值350億美元的鋰電池市場中賺到錢。不過他本人後來在接受c&en採訪的時候反而很淡定:“我當時並不知道它會值這麼多錢。”
雖然在57歲才發現了讓他名聲大噪的鈷酸鋰,但Goodenough似乎就是一個耐久型選手,後來還發現了許多種電池材料:1983年,61歲的他發現錳尖晶石正極材料;1997年,75歲的他發現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這些都是電池正極的升級替代品。
甚至,為了持續做研究,他還打了牛津退休政策的擦邊球。
本來,牛津大學要求65歲強制退休的,但Goodenough不想退休,於是他在64歲的時候又跳槽了。
這次,他回到了美國,在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當機械工程和材料科學教授,繼續做研究。
┃閱讀障礙症患者,文學少年讀物理PhD
Goodenough出生於1922年,這是一個科學蓬勃發展的時代。
在這一年,法國醫生卡雷爾發現白血球,加拿大科學家班廷製成人造胰島素。
波爾因關於原子結構以及原子輻射的研究獲得諾貝爾獎。
之後,費米、薛定諤等量子物理領域的大佬開始展露鋒芒。
兒時的Goodenough,雖然家就在耶魯附近,不過出生在了一個學文科的家庭,似乎離這些自然科學家們有些距離。
但數十年後,他也將成為他們中的一員。
當時,擺在他面前的,是怎麼克服自己的閱讀障礙症。因為閱讀障礙症,在小學和中學時代,他受到了不少同學的戲弄。
但在求學過程中,他也慢慢從大自然,以及詩歌和宗教哲學中獲得了力量,贏得了學校的獎學金。
1940年,18歲的Goodenough考入了耶魯大學。
對於他來說,這種對家庭的逃離讓他松了口氣,因為他父母關係並不好。
就在考入耶魯大學之前,他的父母離婚了。他父親(歷史教授)很快就與自己的研究助手成婚。
這個環境讓他頗感壓抑,而且他與自己父親的關係並不怎麼好。
他去耶魯讀書的時候,只從家裡拿到了35美元的資助,而耶魯的學費至少每年900美元。
好在他有獎學金,校長還幫忙安排他去給有錢人家的孩子當家教,靠著半工半讀養活自己,他再也沒問家裡要一分錢。
用Goodenough的原話說,就是“每週工作21個小時掙自己的21頓飯。”
進入耶魯之後,Goodenough還是遵循著自己的興趣,先是選了古典文學,後來轉到了哲學,期間還學習過化學。
之後,在一名教授的建議下選擇了數學專業,並堅持了下去。
但這一路也頗為坎坷,就在讀大學的第二年,珍珠港事件爆發了。
Goodenough選擇了主動申請服役,三年後才回到耶魯大學完成了學業。
畢業之後,他再度返回戰場,加入了美國空軍。
本打算和朋友一樣去報海軍陸戰隊,中途被數學老師叫去說“不要當大兵,我們需要懂數學的人做戰爭氣象預報”,於是沒有上前線,而是負責在一個太平洋的海島上收集資料。
1946年,Goodenough迎來了命運的轉折。當時,美國政府出資,選派軍人去深造,獲得了耶魯大學教授推薦的Goodenough就在其列,他可以選擇在芝加哥大學或西北大學學習物理或數學。
經過重重考慮,他決定前往芝加哥大學攻讀物理學博士。
之前就想過考物理研究生,但被管學生註冊的人告知,物理學裡所有厲害的東西,人家在你這個年紀都已經搞完了,你現在才想著開始啊?
最終,他還是考上了芝大物理系,當時是恩裡克·費米在管,據說費米一上來就給新生安排了一個32小時的超級大考試,每天8小時,連考4天。
第一次考掛了,於是又考了第二次才過,總計64小時。
其後師從著名物理學家齊納,他30歲時發明齊納二極體。
在芝加哥這幾年,他主要的研究固態物理學,並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對於自己人生方向也有了新的思考。
在他求學期間,齊納也給他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他曾對Goodenough說:“你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找到問題,第二個問題是解決問題……”
這一理念,對Goodenough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30歲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之後,經過在MIT的工作以及自身的理解,在牛津大學他選定了自己的方向——電池材料,並一直堅持了下去。
┃還能再戰,不想退休等死
直到現在,他還在科研一線繼續解決“問題”。
2018年,Goodenough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談到了自己的問題,他說:
“我想解決汽車的問題,我想讓汽車尾氣從全世界的高速公路上消失。我希望死前能看到這一天,我今年 96 歲,還有時間。”
而且,解決問題並不僅僅只是靠口號。
Goodenough仍舊活躍在科研前線,就在最近,他和自己的團隊還發現了一種用於鈉離子電池的新型安全正極材料。
並仍舊有作品發表,比如這篇:
J.B. Goodenough, Personal journey into solid state chemistry, Journal of Solid State Chemistry 271 (2019) 387–392.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22459618305607 )
就在幾個月前,他還在採訪中說:
我不想退休等死,我想努力奮鬥,我相信我們正在做的事情是非常重要的。
這些重要的事情有很多,比如他嘗試用自然界中存量更多的鈉代替鋰作為電池材料,以降低電池的成本。
再比如,如何用金屬鋰做正極,製造出更強大的電池。
還有電解質方面,Goodenough也在嘗試用玻璃固態電解質做出更安全的電池。
據說,“足夠好”老先生現在依舊精力充沛,有人在知乎上回答說,整個走廊都能聽到他爽朗的笑聲。
嗯,足夠好,還會更好。
諾貝爾發明炸藥的故事 在 親子天下‧悅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閱讀news #諾貝爾獎的由來
繼去年「 #諾貝爾文學獎」由美國歌手Bob Dylan獲得殊榮,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亦於日前公布,得主為日裔英籍小說家 #石黑一雄。石黑一雄有多本著作在台灣出版,其中《長日將盡》、《別讓我走》曾被改編為電影。今日傍晚亦揭曉 #諾貝爾和平獎 得主為非政府組織「國際廢除核武運動」。
🔵【為什麼會有諾貝爾獎?】
為人耳熟能詳的「諾貝爾獎」除了文學獎項之外,還有物理、化學、生物、醫學、和平,以及經濟學幾個獎項,除了經濟學獎項之外,都是依據瑞典知名發明家阿佛烈˙諾貝爾(Alfred Nobel)的遺囑所設置。
🔵【誰是「諾貝爾」?】
你也許不知道,愛好人類文化、倡導和平的諾貝爾,其實是個研發炸藥的發明家與企業家。年少時的諾貝爾跟隨著發明狂父親與兄長,投入了發明工作,卻在發明成功後,深感於炸藥一旦用於戰爭,可能無情的破壞人類文明。
因此,諾貝爾在晚年立下遺囑,決定將財產部分捐獻出來,設置「諾貝爾獎」,鼓勵對人類文化與和平具有重要貢獻者。
🔵【改變世界、不分國籍】
諾貝爾曾表示,追求幸福是人類的願望,希望透過獎項的設置,不分國籍與族裔,只要對世界有貢獻者一律獎勵。
🔵【其他有關諾貝爾獎的小知識】
1.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居禮夫人。
2.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華人:高行健、莫言。
3.曾獲得諾貝爾獎的台灣人:李遠哲。
4.諾貝爾和平獎最年輕得主:馬拉拉。
延伸閱讀:來看 #馬拉拉爸爸 怎麼說...👉bit.ly/2xY6shx
👍推薦好書:
最受孩子喜愛的漫畫科學家故事 #超科少年 bit.ly/2xWqcEO
最勵志的人物傳記 #改變世界的好設計 bit.ly/2wAFgUz
諾貝爾發明炸藥的故事 在 三峽國中- 【峽中圖書館大聲公 】 想知道『自動駕駛車』的 ... 的推薦與評價
想知道『炸藥之父』諾貝爾發明炸藥的心路歷程及悲劇般的愛情故事嗎? 趕快來圖書館,翻閱『科學閱讀素養理化篇2』 順便解鎖本週<峽客練功坊> 新任務! ... <看更多>
諾貝爾發明炸藥的故事 在 飽受爭議的諾貝爾,他的發明救人也殺人 - PTT新聞 的推薦與評價
諾貝爾 發現,用矽藻土與硝化甘油以1:3的比例混合,既能改變硝化甘油的火爆脾氣,又能用雷管引爆而威力減弱不大。於是被後人稱為“黃色炸藥”的安全炸藥誕生 ... ... <看更多>
諾貝爾發明炸藥的故事 在 诺贝尔奖创始人|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矽 ... 的推薦與評價
85 诺贝尔 ---- 诺贝尔 奖创始人|瑞典化学家|工程师| 发明 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矽藻土 炸药 的 发明 者. 中国好 故事 Video of China.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