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課不停學!停班課資訊看這裡!」
稍早,雙北市宣布:5月18日起停課至5月28日,包括高中職、國中、小學、幼稚園、安親班、補習班、托嬰中心,全部停班停課,視疫情進展,隨時滾動式調整。至於國三跟高三這兩個年級,將停課到畢業典禮前,因為課程都結束,可在家做多元學習。
教育部也宣布,全台其他縣市高中職以下學生若因擔心疫情請假在家,則不列出缺曠也不扣分。
不過,在此也要提醒大家,停課不代表停學!雙北市已建置了相關的線上學習系統。
📖新北市:「停課不停學」專區,採取遠距教學、線上自主學習、紙本自主學習、教育局 YouTube 頻道及第四台公益頻道等5種授課方式;如學生家中無相關設備,將由學校提供平板、筆電及行動網卡借用服務。
📖台北市:師生可利用酷課雲,其中有高中到國小的教材,包含1萬多的教學影片、4萬多線上題庫、21種電子資料庫,學生也可在線在家學程式設計與外語。另外,老師跟同學可約定線上教學,選擇使用酷課雲教學點名評量,以班級為單位,成立線上教室用固定連結,師生可建立聯繫,也可了解自主學習的情況。
此時,不少家長也開始擔心,孩子停課之後在家沒人照顧怎麼辦?
這時,也別忘了「防疫照顧假」!
【🔎關於防疫照顧假】
✏️怎麼申請?我符合資格嗎?
家長其中一人如有照顧「12歲以下之學童」,或「國民中學、高級中等學校、五專一、二、三年級持有身心障礙證明子女」之需求者,得申請防疫照顧假。這邊說的家長,包括父母、養父母、監護人或其他日常實際照顧兒童的家人(如祖父母)喔。
✏️防疫照顧假會支薪嗎?
目前的防疫照顧假並不支薪。
但,若員工若依規定申請防疫照顧假,公司除了應予以准假外,也不能因此影響員工的全勤獎金、考績,或是做出其他的不利處份!
針對不支薪的部分,去年初延後開學時,對於防疫照顧假是否支薪,已有過一番討論,當時最後的決定是:「給假不給薪」。
對此,時代力量認為,在防疫政策上,讓勞工朋友承擔全部的風險是不合理的,因為勞工負擔風險的能力,通常是勞雇與國家或社會三方裡面最弱的。因應疫情控制措施而無法上班的狀況,這是勞工、雇主與社會的團結防疫,因此應合理分擔風險成本,不應由勞工承擔所有的不利益。
當然,我們也必須面對現實問題:「錢從哪裡來?」。行政院已經提出防疫條例的延長與紓困預算追加至6300億的計畫,應將防疫照顧假的薪資補貼納入紓困預算討論。對此,也需要立法院的朝野委員們,共同來商議更適宜的方式。
✏️雇主不給申請會違法嗎?
是的,雇主將違法且面臨罰金!
若雇主強制勞工一定要請特別休假或事假,將依違反《勞基法》第38條或第43條規定處罰;另外,若雇主因此扣發全勤獎金,也將違反《勞基法》22條工資未全額給付處罰,處罰金額都是 2 萬元至 100 萬元。
提醒僱主不要違反規定,各位民眾也要捍衛自己的權益喔!
證基會初業題庫 在 黃之盈心理師的暖心園地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親子天下,共好大對談]—親子天下club
#跨世代 #共好 #聆聽多元
昨天以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的身份,受邀參與親子天下的「跨世代共好大對談」講到共好這個主題,剛好搭配上我們最新一集的 #FACE崩潰娃的鎮定計 PODCAST中,現代家庭的共好的議題,內心有許多的呼應。但因為時間的關係,後段節目僅有機會讓一位來賓分享,遂想將所思所想分享在此。
'
🔎即將撐起整個世界的他們,怎麼看世界與自己的關聯
首先,很有感於20歲以下的青少年,在3C原始人的世代中,他們在訊息龐雜的年代,不但懂得篩選訊息、並運用資源,把握對土地和世界的善念,將所學階段的每個學習,與在地環境及運用學生有限的身份和資源做連結,非常不簡單。
'
🔎與談的學生代表:云澤、牧忻、妘柔、子謙
從各自的年齡及觀點出發,為這個社會做出很具體的友善行動,這是非常珍貴的。與談中,提出針對課業和熱情公益的兼顧,以及國中生態重視課業,如何取得平衡。身為全台最大高中生自媒體代表-云澤在末尾的談話中,不但踩在高中生的視野和生活世界給予回應,更跳脫成績的框架,提供學習熱情和將國中雜食生態當成科普知識的培養,提供給身在國中的其他夥伴不同的視野和態度,這回答非常的素養。
'
子謙(大人研究社)是位對凡事都好奇的孩子,並且針對不贊同的事物,有很棒的思考腦和邏輯,針對大人的反對,據理思索及力爭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透過清晰的口語表達,向大人提出孩子觀點的觀察,並試圖從中取得平衡,很不容易。
'
妘柔和牧忻則是透過行動,將減塑活動在僅有的資源和透過實地觀察的數據蒐集,分析問題,在小學階段,就透過老師的帶領和實質的行動,在花蓮位在地做了一系列減塑活動,試圖以溫婉卻堅定的態度,與大人對話。
'
🔎國中時期的學習,是學科基礎的奠定,本身就非常『雜食』時間壓縮之下,就會產生許多自我懷疑
對於孩子們從國小的彈性課程,專題培養,到國中學科轉變為科目和學科的多樣化,無可諱言的是,要適應及拓展各科,在能力躍進方面的部分本身就是非常雜食的。
'
在這個時期,國小國中大不同,孩子大多都會領略到時間的確會被大大壓縮,我想,在現在『專題式跨域學習當道的世代』這也是為什麼108課鋼開始推素養導向、跨域連結,就是要將國中的雜食生態慢慢導向專題化和實用的知識,在這點我自己有些想回應的狀況,國中階段的我,數理沒有特別有興趣,是參加自然和天文營都會睡著的小孩,當時,國中也很想逃避數學理化等科目,很想跟孩子們分享及回應的是,我們要對自己的學習狀況自我接納並自我肯定,妳們有提到的「專題式學習」,其實就非常的素養。
記得當年國中時期的我,從對數學理化興趣缺缺,後來國中卻不偏廢科目,國中三年期間沒有補習,轉念肯定自己的學習方式後,反倒後來因為對學習的熱忱,獲得市長獎畢業,其實其中的祕密:就在於我的好勝心、好奇心,將自己有興趣的領域與各科作結合,並且在家中研發『專題式學習』的方式,將國中雜食的科目都整合起來,這在現今也在教育界的我來看,應該就是"早年的另類素養導向、跨域整合"吧!
/
🔎進行學科混血、超展開,父母的態度和視野很重要
記得當年國中第一名畢業的我,父母並沒有要求我讀前幾志願,反倒很希望我基於這樣的基礎,有更多綜合的學習,當時我就索性入學綜合高中就讀,因為當年為有綜合高中可以在高一的各科探索後,再組選自己喜歡的科目。在高中時期,我的學習就不斷在跨域和混血地吸收商科、廣告設計、資訊類科、國際貿易等科目,進行實際學科探索過後,高二再分流專業學科,這個過程非常像大學,大一通識,大二大三才開始專業科目,而這個過程,我覺得父母的態度非常重要,#不因為你穿哪間學校的制服 ,而決定你的價值。
我的父母,一直認定著『#不一定要走一條跟大家一樣的道路,#允許迷路,#迷途知返 的過程都是很重要的學習!』(優秀的學生的選擇,反倒容易被社會的期待框架侷限,而當年我的父母並沒有給我這種壓力,反倒希望我去學學調酒、考導遊執照,看看不同的學科領域)
然而,這樣跨域的學習方式,在當年我的大學申請入學(從綜合高中跨考自然組科系)、跨考研究所(由理工科跨域心理學門)期間、國家高考、教育甄試,面對需要思辨申論和應用的題目,都有自己的一套見解(#問題解決辦法),進而讓評審(我身邊的大人)也動容於有這樣的做法和知識理解域。原因是因為我的『知識是活的』在申論題和面試的考試中,我的答案也不是書本上的『唯一正解』,不是一個背答案的知識體,你們得相信,世界中活用的人也很多,尤其這些允許自己跨域的大人們,也青睞於有『自解』的後進們!
/
🔎我的學習路『#有意義,#學有感』所以 #找到學習的意義感幫助自己在國中階段的適應很重要,你的學習走過的路終究會回饋到你的生命裡
但是,這個學習秘密,當年我也曾一度迷惘自我懷疑,覺得「我是不是比較笨」才會『一直想追求知識的根源』『學習這學科對我的意義』反倒被同學老師認為"不務背答案、一直練題庫"的捷徑,也常自我懷疑是否花在知識與生活連結的部分,下好多苦工,是否符合效益。但,我想內心更大的召喚是「我認為學習不是考試的應答機,是與生活和興趣作充足的連結。」也還好沒有被環境氛圍打敗!
當年的這個學習秘密,在時間的考驗之下,原來就是現在的素養導向,讓我在各學科中保有專屬於自己的知識攝取意義和獨特的自體學習路,這部分是需要自我肯定和自我接納的,所以我想回應的是:
『也許你們也可以幫自己目前所作的行動,當成一門專題,與目前的各學科作連結,更讓各科教師也領略到這幾個科目原來可以作這些連結,#找出自己學習的意義。』
🔎在目前「#專業死時代」長輩/家長/教師的權柄,被奪下,也反觀,人人都有知的權利,進而在知識的部分逐漸趨於平等。但也要注意,在後真相時代中,#人人都希望待在自己的舒適圈,接觸的訊息也很偏食(針對提問者提到使用3C被懷疑不務正業的反思如下:
1.社群軟體到底是將我們的生活圈擴大,還是也窄化了我們訊息吸收和聆聽差異的機會?
2.在多元涵容的生態中,透過大數據的偏好,我們是否已經慢慢在幫異己消音?
3.在破除時間卷軸的無限瀏覽中,我們是否也迷失在數位世代的轟炸訊息裡?
4.最令大人煩惱的,是針對媒體的『識讀』,在孩子還不成熟時,面對網路海量訊息,孩子是否也針對負面和排除異己產生情緒化、片面的嗜毒偏好?
這些都是大人正在面臨孩子使用數位,擔心的部分,更遑論涉及犯罪、詐騙或暴力色情的海量資訊)#擔心孩子變質,#是父母最深的恐懼,不是不信任你們。
所以當我們在聆聽多元聲浪的時候,當然因為孩子的權柄和發聲機會較小,更期待大人的支持,在支持之餘,我們也希望你們看見現在的跨域不只有跨,而是 #了解,並 #共享資源,如此一來,『共好』才有機會在彼此的溝通、聆聽及回應中,#破除藩籬和隔閡!
/
🔎世代共好是世代更新的洪流,也是每個人面臨的課題,溝通姿態很重要!
就像我自己的PODCAST平台中,提到的,我認為要『世代共好』,溝通的姿態很重要,當我們覺得委屈、不被理解、被誤解時,我們也已經待在一個不自我肯定的弱勢狀態中,然後就更容易情緒化,以及期待『據理力爭』『得理不饒人』的衝突衝撞,這都兩敗俱傷,所以建議共好的前提是:
一、『理直,氣要婉』
二、『說理,要耐煩』
三、『得理,要饒人』
並且對於身邊的大人『真心相信,大人對於異己,和你們一樣也需要時間,吸收和消化』所以,大膽提出你的計畫和提案,感於被觀看和驗證,邀請長輩給力,加上自己搜尋知識的支撐,幫助你的善念和好事,撐出『據理,力爭上游』(如減塑行動、環保、偏鄉教育、分享閱讀樂趣、抗暖等為地球為社會盡心盡力的諸多好事)『將生活實踐,落實在不同的平台上,讓大人們願意 #據理支持!』所以,我看見孩子目前運用有限的資源,有限的平台,將生活的豐富視野,帶給大人們、更呼籲更多大人們一起響應,這些這麼棒的事情,解凍大人的心並攜手一起推廣出去,就有機會也運用到前一個世代的資源,踩在大人建立的立基點上,跟『對的人,爭取到隊的資源,作出對社會美好更對的事』這就是大家共好的初衷!
.
🔎社會參與,善用 #科技 及 #對的人,領導大人們一起成為善的推手
身為父母,在社會中堅分子的我們,其實也渴望自己在孩提時期,擁有海量的資源,不被侷限視野,對這個世界也都曾經好奇如你們,我們也都願意成為善的推手,響應這世界的種種美好!
然而,跳脫比高分的心態,緩和自己的內心,#彎下自己的腰桿,傾聽孩子正在對這社會進行的美好的事!透過實際的溝通、計畫提案及參與,無論參與的時間和形式如何,首要以身作則推己才能及人,而你們正是這股先驅和洪流,在你們拿著麥克風說出"大人都不懂"的呼喊時,我看見,有許多大人用心聆聽著你們的呼喊,我想,這次的共好行動,就是個很棒的起點!
你們的生命,已經在別人的生命和生活中,起了許多漣漪!並且擺脫他人觀點(易立志和易放棄),活出這個世界共好的精采
#世代共好共感 #過去的叛逆就是現在的斜槓(云澤語錄)
#親子天下 #跳脫舒適圈 #跨域聆聽及看見
🔎活動:https://reurl.cc/V3W6EQ
🔎共好行動大聲說,對話框框起來https://site.parenting.com.tw/works-38
證基會初業題庫 在 數學老師張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張旭高等微積分線上直播課程下周四正式開課】
各位午安
張旭高等微積分線上直播課程下周四 (9/17) 正式開課
目前有 37 位同學報名
如果你也想上這個課程
請盡快到下面轉貼的貼文原文留言處按照規定報名
這個課程很嚴格
而且開課以後不給加報
另外如果累積滿二次作業沒寫就會強制退班
很辛苦
但我保證
只要你是初學者
想踏入大學數學的世界
或是想鍛鍊一下自己邏輯思考的能力
那麼這堂課
絕對可以讓你有不少的收穫
另外有一些同學在問大綱的事
基本上這門課大概會教點集拓樸和函數空間的內容
關鍵字如:
開集合、閉集合、賦距空間、聚點、收斂點、柯西序列、緊緻集、連通集、連續函數、Bolzano-Weierstrass 定理、Arzela-Ascoli 定理
有興趣的可以參考一下
但就像上面說的
這個課程
第一堂課開始以後不給加報了
所以要來要快
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再私訊我
我看到都會回答
///
歡迎用訂閱行動支持數學老師張旭 YT 頻道‼
連結:https://reurl.cc/KkL3Vy
張旭老師大一微積分先修線上直播課程開課了🔥
連結:https://reurl.cc/Njol7x
張旭老師高中學測數學題庫培訓班線上直播課程開課了🔥
連結:https://reurl.cc/pdlDGa
張旭老師高等微積分班線上直播課程開課了🔥
連結:https://reurl.cc/zzW6lV
歡迎參加許願池活動,留下你想聽我們講的主題
最新連結請到置頂文章:https://reurl.cc/WdZQDx
贊助支持我們拍更多教學影片
歐付寶:https://reurl.cc/vD401k (台灣境內請用這個)
綠界:https://reurl.cc/3Dp7Ll (台灣境外用這個)
置頂公告連結:https://reurl.cc/odxe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