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懶的再上傳台灣的資料庫到 MyFitnessPal,我都用日本的文部科學省資料比較多,現在是七訂
#當看的習慣了就大慨知道面前的是甚麼
#然後大慨知道該入那種資料
#讀博的呆子也不少
#所以我還是喜歡邪教比較有靈氣(?)
http://www.mext.go.jp/a_menu/syokuhinseibun/1365295.htm
#107年新版飲食建議系列文~最終章
#PART5新版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
#你以為這個資料庫的數據就等於食物代換表了嗎?🙄🙄
#我依然可以繼續舉證資料有出入的問題🤣
#讀盡書之後要盡信書嗎?
#公部門如果不要改得這麼誇張我其實不會這樣炮轟
#結論就是腦袋要會思考比較重要
#這系列的文真是累死森七七和美編們了
#無論如何還是要均衡飲食好好吃飯吃該吃的飯唷~
相信各位營養師們,應該都看過、聽過、用過「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吧?無論要計算什麼菜單或營養素,這應該是我們很常使用的一個資料庫。
前幾年食品營養成份資料庫就已可直接在網頁上做查詢,這次因為新版食物代換表修改諸多數值,森七七也發現網頁上的下載版本也已更新。
查詢或下載網址:
https://consumer.fda.gov.tw/Food/TFND.aspx?nodeID=178
因為飯1份40克的新版修正實在太詭異,因此森七七用了新版資料庫再去查詢,如第一張圖所示,資料庫中不同品種的生米,4份80公克的熱量皆在280大卡左右,而白飯4份也是160公克,看起來是與新版食物代換表的數據可互相呼應的。
但....真的是這樣嗎?
(突然覺得好需要盛竹如的配音啊~~~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近年來香蕉如雞蛋一般,已經逐漸被澄清不是高鉀水果,其實舊的食物代換表中,鉀含量較高的水果已經用星號*或**標註,香蕉在舊版裡就已經沒有被標註,新版裡的香蕉一樣也沒有被標註,表示香蕉1份70公克可食量中,鉀含量<200mg。
但如果使用食品營養成份資料庫(新版)去做查詢,就會發現每份的鉀含量皆>200mg以上,在食物代換表中應該要標記一個星號*。而且森七七幫大家把食品營養成份資料庫中所有的香蕉品種都選出來計算過了,幾乎都是大於200mg,那我們到底要相信食物代換表還是食品營養成份資料庫?
另外小方豆干在食物代換表中為中脂的豆魚蛋肉類,但如第三張圖所示,食品營養成份資料庫(新版)中每份40公克的小方豆干脂肪含量為3.44公克、幾乎可以說是低脂的豆魚蛋肉類,那我們是當作低脂類還是中脂類?
食品代換表和食品營養成份資料庫(新版)其實一直都有數據上的落差,我總覺得是一些參考數據的誤差,尤其會使用到食品營養成份資料庫(新版)的人多為營養師,我覺得營養師們都應該會知道如何看待這樣的誤差。
但這次新版飲食指南和食物代換表修改的亂七八糟又沒邏輯,實在很難不讓我把所謂的公部門的資料庫拿出來打臉,這樣的文宣或資料庫不僅雜亂、且數據又和自己部門公布的資料有所出入,無論是專業人員或是民眾,應該都很難讓人信服吧?🙄
森七七始終相信均衡飲食是根本,但公部門的資訊實在讓人很搖頭唉...😑
Part 1:新版每日飲食指南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638902529774273&id=530046307326563
Part 2:食物代換表新舊對照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638947389769787&id=530046307326563
Part 3:新版食物代換表之米飯篇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638975793100280&id=530046307326563
Part 4:新版食物代換表之水果篇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638995389764987&id=530046307326563
Part 5:新版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639007346430458&id=530046307326563
Search
讀博的呆子也不少 在 Re: [心得] 讀博?不讀博?幫你分析成本- 看板PhD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待在螢幕後面的網路世界和臺北市正在執行的補教人員實名化,
真有異曲同工之妙!換個 ID,繼續大戰三百回合!
我的過去你不需要知道,也不會想讓你知道~~~~~~~~~~~~~~~~~~~~~~~
離題~~~
我想,應該不是「無法接受有人能三年畢業」,
而是目前在臺灣的博士班生態圈裡,能在三年拿到學位的個數,
應該是佔母群體的小部分。
一直吵這點實在沒什麼意義,但我手邊並沒有相關的數據,
因此引用科技部綜合規劃司電子書中的文章資料 [1],
「在臺灣取得博士學位時間,平均約為 4.6 年,較在國外多 11.27 個月。」
這是現況,而且似乎有極大的改善空間。
畢竟年輕就是本錢,結果還一直把本錢浪費在很多鳥事上?!
學生的畢業與否決定於指導教授,這點在臺灣甚至其他國家都是通用,
所以選擇指導教授的確需要三思。
但如何選擇指導教授,絕對不是資深教授就不好,非得找有大量著作發表的教授。
在臺灣裡,要說有大量著作產出的地方,中央研究院一定是第一個被點名的地方,
但在中研院與其他大學合作的學程中就讀的學生,
有多少學生的就讀時間是小於平均值呢?
博士版的功能是應該能提供後進更順利畢業的經驗與方法,
但「改善讀博環境」這頂帽子就扣的高了些,
接觸了這博士版的畢業生,有多少人能順利在臺灣高教圈裡取得工作機會,
又有多少人能站上主席台,指揮部屬進行改革。
所以前人都在自己拋頭顱撒熱血後,諄諄教悔後進:
「可以出國就出國,不要在臺灣唸博士!」
這不就是在提供更順利畢業的經驗與方法嗎?
也是某種程度上的改善讀博環境。
臺灣人 cost down 的精神從政府單位到民間企業都可以看出來,
一個碩士甚至博士生,每個月只要給個少少幾千元至一兩萬元,
便可以要求他們從自身的實驗到採購打雜,甚至居家大小事通包,
有這樣好用的勞工,為何要放手讓他們走?
每天隨時待命,週末放個假是教授給的恩惠!
勞工還可稍稍微依靠勞基法保障自己,學生呢?
沒錯,學生可以休學不唸了!
但在頂尖大學裡的教授就與民間企業老闆一樣,
你不來,我還可以找其他人做,不缺你一個!
真要改善高教的環境,先從尊重專業以及良好分工開始吧!
又是做實驗,又是寫 paper,還要報帳,還包採購,甚至還要負責教授上課教材,
包山包海的學生是能做出什麼東西?
[1] 林、詩 (2015) 博士生之後?我國博士就讀年限及畢業後的就業選擇。
https://www.most.gov.tw/most/attachments/ab28feaa-93b0-4177-ba92-2678181bad23
※ 引述《zickie ()》之銘言:
: 除選擇好老師,博士畢業的人應要有能力檢討。
: 博班版目前的狀況似乎無法接受有人能三年畢業,鴕鳥至極。
: 帶著博士頭銜回去檢討自己,取得一樣的學位 你還需要耗費一樣的時間?
: 若答案是一樣的話,可能是低學術潛力的一項證明 導致難以取得教職
: (這些博士生應該寫個paper 都還要靠老師幫忙 無獨立生產實力 建議離開學術圈)
: 若打算去業界,那取得博士學位更應有技巧。因博士的學術訓練跟工作關聯可能較低。
: 找到好老師只是基本,這都做不到 未來找到好工作 好老闆的機率應該也較低。
: 博士版的功能 應要能提供後進更順利畢業的經驗與方法 並改善讀博環境。
: 給想早畢業的一些建議:
: 選擇資深老師需三思,因大多已沒在做研究。你卻會被使喚做研究以外的事情。
: (因為你就是工具人,畢業是你自己的事情 想待5-7當然ok)
: 選擇持續有大量發表的老師,你也會被導向發表的研究 順利早畢業
: (大量發表 找工作也容易)
: 實驗通常曠日費時
: (讓你耗一兩年 頭就洗一半 然後你還搞不清楚怎麼畢業)
: 掌握發paper的能力 不要等老師
: (發夠paper 早證明獨立研究能力 paper當後盾 不給畢就跟系主任反應, 吉也ok)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27.59.12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hD/M.1495034531.A.F08.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