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六件小事
#讓您也可以輕鬆幫助孩子正向發展
孩子從呱呱墜地開始,就開始接受環境的各項訊息,這些訊息再轉為認知的架構,讓孩子逐步學習認識自己,認識世界,於是塑造了許多數不盡的學習機會,例如為了要碰觸玩具,學會了翻身;為了追逐大人的動向,學會了爬;為了拿取桌上的物件,學會了站;為了展現能力,學會了走、跑、跳;為了與人溝通,運用模仿能力,學會了語言的表達技巧。
回想孩子成長的過程,您是否發現孩子的學習可以很簡單,生活學習就是一項很好的教材,只是不知道為什麼許多家長為了孩子的學習常常傷透腦筋,甚至不惜花費大筆金錢買了許多教材回家,而忘了最好的學習就是從生活開始。
生活中的六件小事,讓您也可以輕鬆幫助孩子正向發展:
1️⃣與孩子一起做家事
研究顯示,會做家事的孩子,未來的成就會比較高,試著讓孩子多做點家事,做家事的當下,您會觀察到,孩子為了運用不同的清潔器具所需要展現的動作技巧,例如掃把、毛巾的使用;孩子為了安排清潔的步驟所需要思考的計劃能力,例如要從何開始清掃起、抽屜要從何收納起。完成家事之後,您更可以看見孩子臉上展現的成就感,以及後續維持環境清潔的自我管理能力。
生活中的家事,您可以與孩子這麼做:
(1) 決定要完成的一項家事。
(2) 討論這項家事所需要的步驟與器具。
(3) 鼓勵孩子嘗試多項家事的同時執行。
(4) 適時給予肯定、讚美孩子的表現。
2️⃣與孩子一起完成作品
完成作品是富有成就感,但過程中也兼具可能的失敗而帶來的沮喪感,若這時有大人的陪伴,就可以大幅降低孩子的擔心,同時啟動孩子的參與意願,作品您可以選擇DIY、學校作業、或是某項勞作,完成的過程,您會觀察到,孩子目前能力的程度,孩子想要完成的專注力與認知能力,同時也可以培養孩子負責任的態度,更可以學習失敗時所帶來的挫折忍受度。
生活中的作品,您可以與孩子這麼做:
(1) 由孩子決定要完成的作品。
(2) 讓孩子思考要如何完成。
(3) 大人在一旁適時協助、引導、與提供意見。
(4) 收集作品,與孩子一起分享完成作品的喜悅。
3️⃣與孩子一起計劃去旅行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旅行可以豐富一個人的人生,規劃的旅程不管是短程、遠程、單日來回、多日遊、還是long stay,旅行的當下,您會觀察到,孩子遇見不同的人、事、物所帶來的生活感受而衍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同時在體驗不同的社區文化,享受不同的旅行,所增加的生活視野,以及學習到的尊重意涵。
生活中的旅行,您可以與孩子這麼做:
(1) 與孩子一起討論想去的地點。
(2) 旅行前,一起搜集目的地的相關資訊。
(3) 旅行中多用照片、影片紀錄孩子的表現。
(4) 旅行集結成冊,與孩子一起回顧旅程中的樂趣。
4️⃣與孩子一起運動去
有益的身心健康發展,運動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定期陪伴孩子運動,讓運動形成一種生活習慣,您會觀察到,孩子的生活作息更穩定下來,情緒的發展也更為正向,認知思考的反應度也更為快速,同時運動中所獲得的動作技巧也將有助於在校的遊戲表現與人際互動的發展。
生活中的運動,您可以與孩子這麼做:
(1) 約定固定的運動時間。
(2) 搭配孩子有興趣的運動。
(3) 陪伴孩子運動的同時,也教導孩子運動技巧。
(4) 隨時與孩子交流運動的心得。
5️⃣與孩子一起去逛街
商店裡淋漓滿目的各式商品,有些是生活常見的,也有些卻是陌生的,然而這些商品都可能成為教導孩子生活知識的重要媒介,不管逛的是賣場、市集、傳統市場、還是特色商店,您會觀察到,陌生商品如何啟發孩子尋找答案的能力,找尋商品如何促進孩子的觀察力與注意力,購買商品如何建立孩子的自制力與正確的價值觀,同時您也可以在過程中發現孩子喜歡的是什麼。
生活中的逛街,您可以與孩子這麼做:
(1) 選擇要逛的店家或賣場。
(2) 鼓勵孩子思考商品的功用。
(3) 跟孩子說明商品的正確用途。
(4) 與孩子討論最想要的禮物是什麼。
6️⃣與孩子一起玩遍主題園區
您可以帶孩子玩遍各大樂園,也可以漫步於動物園中,更可以探索於博物館內,但記得,購買門票之後,一定要跟園方索取導覽圖,讓孩子依著地圖帶著您參觀,參觀的過程,請孩子依序將玩過的遊樂設施,看過的動物在地圖上圈起來,您可以觀察到,孩子計劃路線的空間能力,遇到突發狀況的問題解決能力,以及決策時所展現的自主性與自信心。
生活中的主題園區,您可以與孩子這麼做:
(1) 討論要去的主題園區。
(2) 鼓勵孩子構想路線的藍圖。
(3) 觀察、紀錄孩子的表現。
(4) 遊園結束後,與孩子討論當天印象最深刻的事。
生活中有許多小事等著您帶孩子一起去發掘,善用生活,也可以讓您在家教很大。
(文章已收錄於媽媽寶寶月刊2020四月份)
#陽光種子職能治療所
#童心職能治療所
#童心語言治療所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鳥先生&鳥夫人,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決定帶兩個孩子環島- 跟大家分享為什麼這次我們會想要去環島呢? 有很多的原因和想法,而且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還有面對旅行中的插曲怎麼渡過... #最重要的就是想創造跟孩子一起的回憶😎 話說我真的是整理行李到半夜, 然後塞爆整個車廂,真的跟搬家有得拚~😅 #輪輪是知道要出去玩了所以這麼嗨嗎 #...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旅行 在 Lara的多語繪本世界-英俄日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台北清真寺 導覽 Taipei Grand Mosque ]
下午去完清真寺,馬上又趕著上另一堂課。晚餐後決定不要再拖拉下去,趁著記憶猶新,把熱騰騰的內容寫出來~ (晚餐後寫到半夜啊~🥴)
兒子三年多前在莫斯科參與了先生的god-son的受洗儀式,這兩年一直說想要受洗當東正教徒。我說:我不反對,但是你要先認識、了解什麼是東正教,當一個教徒應該要有怎樣的態度才行。如果我們對一件事情認知不夠,又怎麼能說喜歡或不喜歡、相信或不相信呢?
一位牧師跟我說過,在他成為虔誠的基督教徒前,他是非常虔誠的佛教徒。所以他說的話,我不知為什麼也比較相信,因為我覺得,當你有了全面的認識後,才有能力去判斷跟選擇。所有的事情我都希望是抱持這樣的態度。
如果你從來沒有去過正式的劇院聽歌劇,又怎麼說這樣的古典一定會令你打瞌睡?😇
https://yeslara.com/台北清真寺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旅行 在 Lara的多語繪本世界-英俄日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清真寺 ]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旅行不是一定要坐飛機, 在我們的生活周遭也有很多“文化之旅”其實沒有那麼遙不可及...
不知道的時候, 就身體力行去認識, 了解!
”生活中沒有什麼需要被害怕的東西, 只有需要被理解的“
--居里夫人
" 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s only to be understood. " -- Marie Curie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旅行 在 鳥先生&鳥夫人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決定帶兩個孩子環島-
跟大家分享為什麼這次我們會想要去環島呢?
有很多的原因和想法,而且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還有面對旅行中的插曲怎麼渡過...
#最重要的就是想創造跟孩子一起的回憶😎
話說我真的是整理行李到半夜,
然後塞爆整個車廂,真的跟搬家有得拚~😅
#輪輪是知道要出去玩了所以這麼嗨嗎
#捨不得他要長大讀幼兒園了 #創造美好回憶之旅
#鳥家環島趣 #EP0預告 #鳥先生鳥夫人生活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旅行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任教地理科約八年的李俊賢(Kenry Sir),不甘所教所學的地理知識只是流於書本,決定離職遊歷世界,除了希望成為一個「有故事的人」,亦盼自己可成為活生生的「地理百科全書」。旅途中,Kenry Sir開設專頁分享其所見所聞,一年後重返教育界的他,教授莘莘學子學習時,亦毋忘尋夢的勇氣。
不願做「井底蛙」
大學畢業後,Kenry Sir如願成為一名地理老師。執教八年,因為學生的一句說話,他突然覺得自己很「井底」。「一個中二同學暗暗講咗句『讀地理唔應該係咁』,當時我畀佢嘅回應係『讀地理真係唔應該只係流於書本上』。」
學生的說話一直深深扎根在Kenry Sir的腦海裏,儲蓄四年後,他決定親自到訪地理書中介紹的大自然地貌。Kenry Sir指作離職決定時,有不少人質疑:「點解你要依家去睇個世界?退休後大把時間啦。」但他坦言不想令自己後悔:「都唔知我想去嘅地方將來變成點。」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Kenry Sir決定給自己一年時間環遊十個國家,並開設Facebook專頁,記錄旅程中遇到的人和事。旅程以他最喜歡的地方-冰島開始,他指在這「冰與火的國度」可以觀賞到不同的大自然地貌,例如火山、火山湖及瀑布,令作為「大自然發燒友」的他流連忘返。他又指,學生年紀尚小,暫未有獨自外遊的機會,因此他堅持每到一個地方都會拍攝短片並上載至專頁,希望「畀學生睇睇書本上學嘅嘢真實情況係點」。
除了觀賞怡人的世界奇觀,他亦希望把握機會與當地人作交流,特別是一些「不太跟大路走」的人,Kenny Sir直言:「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嘅故事等待人哋發掘,而我亦希望自己去世界唔同地方找尋有緣分享故事嘅人,亦將自己去唔同地方嘅故事同人分享。」整個旅程中,最令他難忘的是斐濟,「佢哋好鐘意講一句『Bula』,係打招呼嘅意思,即係不論你係咩人,基本上去到邊,佢哋唔識你都好,佢地都會非常熱情同你打招呼。」
有故事的人
看過不同的風景,認識了不少「有故事的人」,Kenry Sir今年帶着不一樣的心境重返教育界,「我哋經常被灌輸,我哋好應該要點做,就係要讀書考好成績,要入大學、要揾份好工,要賺好多錢,但係有同學可能係學業方面,唔係佢哋最強嘅範疇,我希望我嘅同學會知道,唔只係得一條路,可以有好多好多嘅可能性。」縱然作為教育者,Kenry Sir亦了解其局限,「作為一個老師,未必可以改變到一個制度,但我希望學生知道,其實喺應付考試嘅同時,亦可以培育你對地理科嘅熱情或者你嘅愛好。」
制度,Kenry Sir未必有改變的能力,但他會努力堅守其成為老師的初心-學生能夠愉快學習,「我希望多啲帶佢地出去,即係離開課室,接觸一下大自然,希望呢啲時間,佢地都會覺得開心。」
今集《港。故》用5分多鐘,向大家訴說一個勇敢追夢、行走的「地理百科全書」的故事。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
Fb:http://bit.ly/oncckonggu_Fb
IG:http://bit.ly/oncckonggu_IG
Youtube:http://bit.ly/oncckonggu_Youtube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旅行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每當有人提及北韓,都會用上「危險」和「落後」這些形容詞,更有人覺得到北韓旅遊是瘋狂行為。可是,一名香港少女卻選擇由空姐轉職成為北韓深度遊領隊,全因她認為北韓是一個值得了解的地方。
由看書到成為領隊
本身是空姐的趙維欣(Katherine),一直覺得北韓與香港地理位置上不遠,自己卻對此地毫不認識:「第一本接觸到《我們最幸福》呢本書,自己嘅生活係好豐足嘅時候,更加覺得佢哋唔容易。」為了更全面認識北韓,Katherine看了很多有關書籍,看得愈多,Katherine愈想親身踏足此地,行出「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一步。
由於希望接觸多些當地人,所以她選擇參加由一間香港深度遊旅行社舉辦的旅行團,更參加平壤馬拉松。在那次旅行後,她獲該團的領隊兼旅行社的老闆賞識:「佢突然間問我有無興趣一齊幫手帶團,我話有,就開始咗帶團嘅經歷。」
無懼核試繼續帶團
去年九月三日,北韓進行第六次核試,令原本已緊張的局勢火上加油。Katherine在幾天後便需要帶團去北韓,令家人十分擔心。正當外界形容得如此危險,但她到埗後卻發現裡面與平日沒有太大分別:「其實人民都係照樣生活,或者我去到嘅地方環境依舊,無所謂好緊張嘅氣氛。」
於當地找到了友情
網上流傳,旅客從踏足北韓第一天開始,見到的人和事都是假的,連街上的行人也可能是政府安排的演員。或許Katherine不能證明當中真偽,但隨着帶團去北韓的次數多了,她卻發現與當地人建立起很實在的友誼。
深度遊的其中一個行程是到當地的中學探訪,她回憶起當中的動人點滴,「去到今年二月嘅時候,係我最後一次可以見到佢哋。因為佢哋高中畢業後,就去考大學。」Katherine指,那次大家都有種「最後一次見面」的感覺。其中有一、兩位同學更寫了她們的大學名稱給她,希望日後Katherine能夠帶團到她們的大學。Katherine探訪完後也不禁「眼濕濕」,感到相當不捨。除了與學生感情深厚外,她更與當地導遊成為了好友,不只談公務,也會聊少女心事。
今集《港。故》用8分鐘,帶大家走進深度遊領隊Katherine眼中的北韓,不知道又會否改變你對這個神秘國度的看法。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請關注《港。故》FB:http://bit.ly/oncckonggu_FB
Follow埋《港。故》IG,睇更多精彩靚相:http://bit.ly/oncckonggu_I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