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中文網】有沒有放之四海而皆凖的美?
在另一個時代,你會不會是一個美女?大衛·羅伯森(David Robson)發現,吸引力的易變性和主觀性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
比常人大一號的喜劇演員唐·弗蘭奇(Dawn French)不大可能稱自己為性感尤物,難道她只不過是生不逢時嗎?「如果我生在畫家魯賓斯(Rubens)的時代,我會被奉為模特界的女神,」她曾經自嘲說,「凱特·摩絲(Kate Moss)?嗯哼,她就是普通的路人甲了。」
弗蘭奇可能是在說笑,但她的所闡述的觀點卻值得嚴肅認真對待。審美標凖會隨時代變化而變遷嗎?亦或是有一些特徵,即使在不同年代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仍被普遍公認為具有普適性的吸引力?
進化論上甚至有一些合理的推論解釋了為什麼美可能是永恆的。生物的某些特徵可能標誌著健康、健美和生育力強——理想伴侶所不可或缺的素質——而我們可能發現這些特徵散發著性吸引力。然而,生物學家和心理學家探究得越多,就越覺得難以找到美的純生物學基礎。
平時大家普遍認可的審美標凖中,我們顯然更喜歡勻稱、均衡的容貌,科學上的解釋似乎有點道理:孩童時代的疾病和壓力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身體的發育,引發一種「失衡」,從而使得一側生長得與另一側略有不同。因此,面部長相上些微的不對稱可能象徵著其人身體的虛弱——使他們不像自己的父/母那樣清秀動人。
而問題在於之前的許多實驗僅僅覆蓋了一小部分的被試者——從而使僥倖出現的結果更容易變得顯著。當安特衛普大學(University of Antwerp)的斯蒂芬·範·唐元(Stefan Van Dongen)在一項工程浩大的薈萃分析中對以往結果進行合併研究,發現當你的樣本量足夠大的時候,這種效應幾乎消失了。事實上,面部勻稱很可能並沒有透露出關於你身體健康的多少信息:一項2014年的研究對5000名青少年進行三維掃描,並對他們的醫療病史進行測試,發現那些容貌最為勻稱標緻的人並不比其他人更健康。
生物學家還曾假設,我們更喜歡象徵著「男子氣概」的男性面容或體現了「女性特質」的女子面容:男人要有喬·哈姆(Jon Hamm)的寬下巴;女人要有米蘭達·可兒(Miranda Kerr)精緻的面容。基本原理又一次看似合理:骨骼構造反映出在我們血液中跳動奔湧的性激素的水平,所以正像它們可以反映出一個男性的優勢地位一樣,它們也昭示著一個女性的生育能力與性格特質——挑選配偶時的重要考慮因素。
然而,大部分的研究僅僅調查了西方社會。當布魯內爾大學(Brunel University)的伊莎貝爾·斯科特(Isabel Scott)和他的同事們決定擴大樣本範圍時——覆蓋了來自亞洲、非洲、南美洲和俄羅斯的社區團體,它們發現了多元化的偏好。他們發現,實際上,只有在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區,較為陽剛的男性和較為陰柔的女性才對異性呈現出強烈的吸引力;而在規模更小、更偏遠的社區群落中,許多女性其實更喜歡長相「陰柔清秀」的男子。
身體形態同理。在西方,人們稱道女性的長腿,卻不那麼喜歡「瘦骨嶙峋的男人」。然而,在納米比亞(Namibia)的遊牧部落辛巴族(Himba)的社會裏,品味剛好相反。其實,西方人的偏好似乎也隨著時代變化而變遷;甚至波提切利(Botticelli)的維納斯(Venus)——一度身為西方美女的典範——長著相較於身體格外短小的雙腿,與如今對模特外形的要求相去甚遠。而即使是沙漏型身材的女子和長著V型寬肩和窄腰的男子也在許多地方為人欣賞。所以,人們理想中的完美形象因社會環境而異。
也許,我們需要具有靈活性的擇偶觀,以便我們可以在當前的環境下選擇最佳的配偶。
「比如說,在面臨饑荒威脅的地方,對分量較重的配偶的偏好是可以預期的,因為這樣的人對食物短缺具有最強的耐受力,」斯特靈大學(University of Stirling)的安東尼·裏特(Anthony Little)說道——而實際上,情況似乎確實是這樣。出於同樣的原因,相較於那些不太容易感染疾病的人,面臨著更高患病風險的人更容易重視象徵著身體健康的標誌——像面部勻稱。在強權備受推崇的地區,人們同時更喜歡長著方形下巴的男子。「比如說,我們發現女人親身受到男性間較量的刺激,例如親眼目睹男人們打架,會對陽剛的男性面容的有更深喜愛,」他說。
所以,儘管美貌似乎是虛無縹緲的,但是我們幾乎可以肯定它就是環境的產物。一致性的影響同樣值得我們注意:層出不窮的研究都已表明,如果你聽說或者看到別人被其它人的外貌所吸引,那麼你就極有可能將後者想象成自己。通過這種方式,對某種類型的外貌的認可就會在人群中傳播開來,從而改變我們對美貌的認識。
「這個過程的好處是,你不需要去了解每一樣事物,僅僅從其他人的經歷中你就能了解到一切,」裏特表示:「有趣的是,在現代社會中,社交媒體使得這種了解的過程得以在全球的範圍內進行。」
來自巴爾的摩(Baltimore)的約翰霍普金斯凱瑞商學院(Johns Hopkins Carey Business School)的科研人員最近進行了一項實驗。他們利用一個交友網站,讓實驗對象隨機地評估這個網站上的人的相貌。在他們給出評分後,讓其中一部分實驗對象看到其他的網站訪客所給出的平均分數。儘管這裏並不存在對錯之分,這些實驗對象仍然很快地認識到什麼樣的人會更受大家歡迎,並在對其他面孔評分時給出與平均分相近的分數。很快,所有人的品位就趨於一致——僅僅通過一個網站,他們的審美就已經發生了偏移。這還是發生在所有人都匿名參與的情況下——這種時候,維持現狀並不能使人們獲益。
我們很容易想象出是某些名人從這種從眾行為中受益。在一個較小的範圍內,你可以很輕易地通過與你可能與之結合的人走在一起而獲得類似的效應,例如與異性在一起。其他的人會以為你已經取得了成功,並開始模仿你的舉止。
我們的吸引力同樣受到熟悉度的左右:人們看到你的某種樣子的時候越多,它就越具有吸引力。在一個整形手術變得越發司空見慣的時代,這為我們帶來了一個重要的啟示。與其改變你那不同尋常的臉來迎合當下的時尚,你還不如用你的相貌來改變時尚潮流。
#藝術
「變性手術評估沒過」的推薦目錄:
- 關於變性手術評估沒過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變性手術評估沒過 在 張文馨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變性手術評估沒過 在 TA 們說 / 超自然震動 LGBTalk SHOW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變性手術評估沒過 在 Re: [醫療] 想請問看醫生的事情- 看板transgend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變性手術評估沒過 在 蕭淑月臨床心理師- 從唐鳳談變性(更新 的評價
- 關於變性手術評估沒過 在 全套變性手術的還是少數,一方面 的評價
- 關於變性手術評估沒過 在 變性手術評估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變性手術評估沒過 在 變性手術評估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變性手術評估沒過 在 變性手術評估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變性手術評估沒過 在 變性手術的定義到底是什麼?有什麼必備條件?ft.整形外科 ... 的評價
變性手術評估沒過 在 張文馨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好文分享摘要]
以下是研究證實的乳癌危險因子:
● 受女性荷爾蒙變動刺激的時間愈長,就會較容易罹患乳癌,像是:
○ 初經小於十二歲
○ 超過五十五歲才停經
○ 停經後使用荷爾蒙補充劑
○ 未曾生育
○ 超過三十五歲以後才懷頭胎
● 與乳癌相關的生活習慣
○ 作息不規律
○ 體重過重
○ 過量飲酒
○ 抽菸
「分享」破解乳癌八大迷思
如果街坊鄰居,網友網紅曾提到某句沒來由的話,或把事情做了錯誤歸因,雖然沒有醫學證據,而大家人云亦云,聽久了信以為真後,社會上就會出現不少迷思!像有人喜歡說,「我去做健檢後就得了癌症,你們沒事不要亂檢查」這樣的話。其實,這人本來就已經得了癌症而不自知,檢查後才幫他找到癌症,而不是檢查導致了癌症。關於女性發生率最高的癌症–乳癌,也有不少迷思,讓我們今天一齊來看看吧!
迷思一:我家裡沒有人得過乳癌,我應該不會得乳癌吧?!
正解:
這幾乎是門診時最常見的迷思之一!然而,請大家了解事實:「在新診斷的乳癌患者裡,只有不到一成的患者有乳癌的家族史。」也就是說,超過九成以上的乳癌患者其家中並沒有其他親屬曾經罹患乳癌。因為除了基因影響之外,乳癌的形成還與我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慣有關,並非全部的乳癌發生都來自遺傳!
當然,如果你的媽媽、姊妹、阿姨等人曾經罹患乳癌或卵巢癌,尤其是在小於四十歲的年紀就得到乳癌或卵巢癌的話,那此家族裡女性罹患乳癌的機率真的是會高一些。萬一家族裡曾有男性親屬得到乳癌,也是危險因子之一!至於要不要去驗是否帶有「乳癌基因」突變,您可以看「什麼是乳癌基因檢測?」這篇文章獲取更詳細的資訊!
「我婆婆得乳癌,會讓我遺傳到乳癌嗎?」這是另外一個很常見的錯誤連結。婆婆是老公的媽媽,跟媳婦是沒血緣關係的,沒有血緣關係的話,就不用擔心遺傳的事情了!當然,如果雙方常常有共通的生活習慣或長期生活在同樣的生活環境,還是會有機會擁有類似的生活選擇,像是體重過重、長期抽菸喝酒等,而讓自己罹患乳癌的機會增加喔!
迷思二:穿有鋼圈的內衣會得乳癌!
正解:我們先來想想看,古代的女性很多沒穿過現代人的「有鋼圈的內衣」,難道古代女性就沒有得到乳癌嗎?錯!
相較於小腸、大腸、心臟等藏在腹腔、胸腔內的臟器來說,乳房是很容易觀察到的器官,因此很早以前的人類就會描述乳癌的案例了。在西元十四世紀時,歐洲人稱呼乳癌為「修女癌」,也就是不曾懷孕、哺乳過的女性,會比生育次數多,或較早生育的女性,更容易罹患乳癌。
十八世紀時,還缺乏適當的全身麻醉技巧,能動的手術並不多,但當時就已經發展出切除乳癌的手術囉!所以,許多沒穿過現代版有鋼圈內衣的女性們,也是會得乳癌的。
那現在呢?穿有鋼圈的內衣會不會有什麼影響呢?2014年的大規模實驗結果顯示,有沒有穿內衣,或是內衣的樣式(有鋼圈、無鋼圈)與會不會得乳癌並無關聯。所以大家選擇自己適當、舒服的內衣就好,不用擔心穿有鋼圈的內衣就會得到乳癌。相對來說,也不要相信內衣業者說「穿無鋼圈的內衣就不會得乳癌」的說法。
總結來看,若內衣與乳癌無關,我們進一步應該要了解的是,容易讓女性罹患乳癌的危險因子究竟有哪些?以下是研究證實的乳癌危險因子:
● 受女性荷爾蒙變動刺激的時間愈長,就會較容易罹患乳癌,像是:
○ 初經小於十二歲
○ 超過五十五歲才停經
○ 停經後使用荷爾蒙補充劑
○ 未曾生育
○ 超過三十五歲以後才懷頭胎
● 與乳癌相關的生活習慣
○ 作息不規律
○ 體重過重
○ 過量飲酒
○ 抽菸
迷思三:我沒辦法預防乳癌!
正解:看過以上乳癌的危險因子後,相信大家都發現到,有幾個因子屬於生活習慣,是我們可以避免的,像是:
▲ 體重過重:體重過重(BMI超過25 kg/m2)會提高女性罹患乳癌的機率,尤其是停經後的女性,罹患乳癌的機率會與體重更強的關聯性。不僅如此,得到乳癌,接受治療後,再度乳癌復發的機率也是體重過重的人比較高!因此,控制體重在合理範圍內是有機會預防乳癌的。
▲ 缺乏運動:運動能調節荷爾蒙,每周固定運動一百五十分鐘的人,不管是快走、跑步、游泳、或做其他運動都好,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對調節荷爾蒙有好處,也能控制體重,降低一個人罹患癌症的機會。
▲ 抽菸:抽菸有百百種不好,也會提高女性罹患乳癌的機率,若有抽菸習慣的人,趕快戒菸吧!
▲ 飲酒過量:飲酒過量會影響女性荷爾蒙的濃度,也會破壞細胞的DNA,進而提高乳癌機會。因此想喝的時候,還是不要喝的過頭,適量飲酒就好了!
▲ 長期、不間斷地補充女性荷爾蒙:受女性荷爾蒙變動刺激的時間愈長,就會較容易罹患乳癌,因此在停經之後若繼續長期、不間斷地補充女性荷爾蒙,會增加女性罹患乳癌的機會。面臨更年期的女性最好與醫師充分討論,了解荷爾蒙補充療法的利與弊後,再決定是否要補充女性荷爾蒙!
迷思四:得乳癌會痛吧!我平時胸部都不會痛,這就沒有問題!
正解:乳癌比較常見的症狀有四個,會讓患者胸部摸到硬塊、在腋下摸到硬塊、乳頭出現異常分泌物,或是乳房皮膚出現凹陷、橘皮、紅疹脫屑等變化,但乳癌通常不會讓患者覺得痛!乳癌通常不會讓患者覺得痛!乳癌通常不會讓患者覺得痛!這很重要所以講三次!很多惡性腫瘤並不會在初期就造成痛的症狀喔!所以不要以為平時乳房都不痛就是沒事喔!
另外,如果你感到胸部痛,多半也跟乳房腫瘤無關。
迷思五:我摸到乳房硬塊!完蛋了!這一定是乳癌!
正解:其實女生乳房裡有硬塊的情況並不少見,而絕大部分的乳房硬塊都是良性腫瘤!像是乳房纖維囊腫,乳房纖維腺瘤都是很常見的。所以,當你摸到乳房硬塊的話,請先不要驚慌,可以看「摸到乳房腫塊,怎麼辦?」這篇與動畫,了解更多!
迷思六:規則做乳房超音波檢查(或乳房攝影檢查),就不會得乳癌吧!
正解:我們應該說,規則檢查並不會完全預防乳癌,畢竟乳癌的形成與一個人的遺傳基因、生活習慣、和生活環境有關。規則接受乳房超音波檢查或乳房攝影檢查的話,並無法改變一個人的基因或習慣,但確實,定期檢查可以帶來好處,可以讓患者疾病較早期就找到乳癌!只要能在乳癌初期時患者就接受治療,其存活率是明顯比已經轉移的乳癌才治療還好的多。有時醫師也會在定期追蹤時,發現患者原有腫瘤開始變化,像是長大速度變快、形狀改變、性質改變,建議患者先切除令人懷疑的乳房腫瘤,或替腫瘤做切片的話,可以在腫瘤還是非典型細胞而非癌細胞時就早一步處理掉。所以,定期檢查會帶來好處!
在這裡提醒大家一下,在做乳房攝影的那天,不要噴止汗劑、體香劑之類的產品,這裡面可能含有鋁,會影響X光影像,看起來會好像有白色的鈣化點。乳房攝影會需要上下夾、左右夾乳房,因此女性朋友們最好不要選在月經快來,乳房又腫又脹的時候去做乳房攝影,會更痛啊!
迷思七:確診乳癌後,我的人生完蛋了!
正解:乳癌是女性好發率最高的癌症,台灣每年的新診斷乳癌患者人數超過一萬人,但整體來說,只要養成定期檢查的習慣,能早一點捉到惡性腫瘤,而乳癌第一期患者的治療效果很好,五年存活率可以達到九成五,十年存活率也都還超過八成,請不要因為懼怕就不接受正規治療,反而讓密醫或來路不明的藥物延誤了病情喔!
迷思八:得了乳癌後,我已經接受完整的手術、電療、化療,沒想到幾年後卻乳癌復發了!這一定是醫師給的藥不夠好!
正解:治療乳癌時,所有治療方式的目的都是要殺死癌細胞,讓它們沒有捲土重來的機會。然而,只要乳癌裡只要有一個癌細胞在治療後仍然存活下來,癌細胞就可能再繼續分裂、發展,甚至轉移到身體其他地方。沒有任何治療方式能夠保證其乳癌復發機率降到零。
乳癌治療可分成兩大部分,局部治療與全身性治療。
局部治療是針對病灶與淋巴結,包含手術以及放射治療。乳癌手術須要處理乳房腫瘤(乳房保留手術或全乳切除手術)和淋巴結。若選擇乳房保留手術,則需追加放射線治療。你可以看「乳癌放射治療,妳該了解的幾件事!」了解更多。
全身性輔助治療則有化學治療、標靶治療與荷爾蒙治療。
化學治療會攻擊所有快速生長的細胞,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會影響患者的毛囊、消化道及造血等多種功能。
標靶治療是針對特定目標攻擊,對正常細胞影響較小,適合用在HER2陽性的患者。
荷爾蒙治療會阻斷荷爾蒙對癌細胞的刺激,適合用在ER、PR陽性的患者。
醫師會做全方位評估,包含腫瘤大小、淋巴轉移、患者的健康狀況、動情激素受體ER、黃體激素受體PR、與人類上皮細胞生長因子受體 HER2,然後選擇合適的治療組合,在術前或術後給予全身性輔助治療。瞭解各種治療,面對乳癌並與醫師密切配合才有機會戰勝乳癌。
**歡迎加入乳癌防治基金會Line群組**
*Line 官方群組ID : @breastcf
除了定期更新乳癌及癌症相關訊息之外
還可及時獲得基金會活動訊息唷~
*You Tube: https://www.youtube.com/user/breastcf18
☎專線: 02-23924115
連結網址https://www.careonline.com.tw/2018/06/breast-cancer.html?m=1
變性手術評估沒過 在 TA 們說 / 超自然震動 LGBTalk SHOW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TA們說,大班說】
#給我聽好
耶誕夜,讓我們看看虔誠天主教徒胡敏華老師的性別教育路。
20年前,在整個社會都還沒有意識到性別是個議題之前,胡敏華老師已經開始關心學生在校園裡的性別議題;16年前,性別平等教育法還沒有施行之前,胡敏華老師就已經引進資源讓學生認識不同的族群、每一個需要被尊重的愛。而現如今胡敏華老師服務的學校已經是東部少數對於性別議題平等開放的學校,也是東部的性別平等教育中心。
這樣的胡老師,今年卻遭遇反同勢力的惡劣攻擊、黑函抹黑甚至是當面辱罵,只因為那些所謂「家長」,希望歧視根深蒂固在他們的孩子身上,也蔓延到整個社會,好有藉口傷害那些反同家長認為「不正常」的人。
幸好,這20年來敏華老師帶過的學生幾乎從各地看到消息以後紛紛的給敏華老師加油打氣,這也證明了一位無私的愛學生的老師,學生也會用愛回報。
聖誕夜,真的不好多說壞話
那些家長阿,你們遇到敏華老師好脾氣;要是敢跟老娘撒野,我就送東海岸幾個消波塊。
/文 班 I don't do nice
這幾天,充滿宗教的濃厚氣息,我們刊出虔誠天主教徒老師,胡敏華,愛與教育實踐。
胡敏華老師是羅東高中前輔導主任,十多年來與同志諮詢熱線合作,入班宣導,協助學生認識不同性傾向,陪伴支持學生成長。
這些努力,卻在這一波婚姻平權修法的爭議中,被扭曲成「散播同性戀風潮」「毒害學生」……
甚至到校當場以諸多無理、無禮的言行相待。
身為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的理事,協會除了在第一時間向敏華求證,也詢問敏華是否打算採取相關行動,協會也將全力支持。但是敏華與輔導室夥伴認為自己依教育部的規畫進行生命教育、性別平等教育,一時的誤解無需過度反應,秉持理性好好溝通。
但是從「向教育部投訴、要求教師離開學校」……等行動,一再顯示這些抹黑、造謠、攻擊的行為對於長期在教育現場努力的教師而言是多麼重的傷害。
在面對龐大的壓力甚至信仰指責,敏華老師交到我們手上的,竟是一篇細數十多年來自我反省、學習成長,陪伴與聆聽學生的愛的記憶。
雖然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的夥伴們有各種不同的宗教信仰,但是我們願意以這篇充滿愛意的分享,做為送給大家的聖誕禮物。
=========================================
《校園需要性別平等教育的100個理由》011
〈從2000年到2016年愛的記憶〉 文/羅東高中輔導教師胡敏華
進入教育界之前,我是精神醫療領域的社工人員,當時醫院經常要做變性手術的評估,我這菜鳥社工的任務就是做接案的工作,負責記錄每個就診朋友的經歷。我常常邊寫邊問邊流淚。與其說是紀錄,倒不如說是每個人的生命故事!
「胡小姐,我明明是人,認真生活認真工作,為什麼換了性別就變成妖了?」、「我曾經死命搓自己的胸部,希望它不要隆起,我可以穿得很帥氣!」許多生命的痕跡留在我心裡,當時還年輕,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只有聆聽與陪伴。
然後我結了婚,進入羅東高中擔任輔導教師,偶然參與了同志諮詢熱線教師研習,我當時想,這麼好的研習、這麼動人的生命分享,怎麼可以只停留在都會區?偏鄉的孩子也需要呀!
從兩性平等到性別平等教育,我真切反省自己,從一個缺乏性別意識、覺得自己從醫療觀點來談性教育就好棒棒的輔導教師,到深刻面對自己在成長過程與婚姻適應中的挫折與覺察。我開始在課程中分享自己的性別成長歷程,也開始關注學生們的性別故事:輔導股長成長團體、談情說愛成長團體、教師讀書會、電影讀書會,羅東高中的性別平等教育就這麼篳路藍縷的展開……
在還沒有性平法的年代,我們成為兩性平等教育資源中心,積極主動的、鋪天蓋地的在各地校園推廣、提供資訊,同志諮詢熱線開始入班宣導、協助同學認識不同的性傾向;一群基層中小學教師組成了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展開各項性別議題之思考:刻板印象與偏見的消除、如何好好談性、未婚懷孕學生的去汙名化與輔導處理、性騷擾與性侵害的因應、性別融入教學各項領域等;一直到性別平等教育法通過了、我們從兩性平等資源中心成了性別平等教育資源中心。
這些教育的歷程沒有間斷過,這種種努力,都只是為了讓校園更友善、讓每個孩子都能被看見,然後彼此理解。
十多年來、孩子們認真地聆聽性別平等教育或同志諮詢熱線的入班分享、始終害怕隱藏的孩子們、不只一次地告訴我:「老師,謝謝你們看見我,而不是假裝我不存在;謝謝你們讓同學認識我,而不是讓彼此隱藏!」
有部分家長也告訴我:「原來,我的孩子隱藏的這麼辛苦,我要如何才能更了解我的孩子?」對父母而言,了解及愛自己的孩子遠比追究他到底是不是同志來得更重要!
害怕性別教育或同志教育的人們總是說:「哪裡有個案?那只是教師編出來的淒美故事!」我很難過,我們認真陪伴與聆聽的生命,成為部分大人們眼中不在乎的數據。但是,我不會灰心,因為性別平等教育不是去區分同性戀或異性戀有多少比例、也不是去引用法條懲處哪些人而已,只是為了讓校園與環境的友善,為了讓大家有更寬闊的視野,理解這個世界!
我相信教育可以引導孩子思考,明辨是非,這二十年來我看到的孩子,在這些日子寫信來跟我分享的孩子,他們都長大了,過去所吸收的養分,會幫助他們成為這世界美好的力量。
照片提供:智偉
變性手術評估沒過 在 蕭淑月臨床心理師- 從唐鳳談變性(更新 的推薦與評價
進行變性手術之前,外科醫師會要求變性者先接受過精神心理評估。之前我在醫院工作 ... 你指唐鳳接受變性手術,但是他在2020出版的書裡說沒做手術。 2 yrs. 蕭淑月臨床 ... ... <看更多>
變性手術評估沒過 在 全套變性手術的還是少數,一方面 的推薦與評價
... 變性成功了,但其中多數後續還是需要治療憂鬱和適應不良的問題。有些病患是戀異性裝癖,是不適合做手術的或取得合法身份的。我也遇過在別的醫院評估後 ... ... <看更多>
變性手術評估沒過 在 Re: [醫療] 想請問看醫生的事情- 看板transgend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即 男同性戀、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
其實現在有更長的,是LGBTQQS.......(新接龍)
不過因為台灣同志團體長期以男同性戀較為活躍
所以有些人誤會同志專指同性戀、甚至是男同志
又不是心理醫生...
其實醫生也沒有幫你「確定你想的有沒有錯」的功能
(讓我想到f_sex板說「本板無驗孕功能」)
這是變性手術跟醫療評估跟綁在一起的變態結果
也就是醫生要是一說你是,就等於允許你做變性手術
所以他主要的工作其實只是確定你有沒有其他精神問題
在盧你的過程,確定你的家人是否支持(會不會去告他)...之類的
絕大部份的情況下,你會拿到那張證明,
只有「等你自己確定了」,然後跟醫生說「我要!」醫生才會開給你。
在TS的精神醫療支持系統中,醫生幾乎是完全沒用的
心理師、社工師還稍微有幫你諮商之類的功能..
精神科醫生因為制度,變成只是變性手術程序中的一個過程而已
而少部份的狀況醫生會主動開,
但通常是你的狀況已經嚴重影響到你的生活,甚至生命的時候
比如說一位mtf寧可自殺也不願意穿男生制服、當兵
明確表現出此狀況的嚴重影響,那醫生有可能會主動開..
不然一般迷惘的青年,醫生是不會鳥你的。
我第一次去看醫生的時候就是很迷惘,想請醫生鑑定一下
醫生說「這個我也沒辦法,我只有等你確定了之後,才能幫你後續的動作」。
我聽到的時候整個傻眼...
醫療系統對跨的協助,因為法令政策的關係,讓我們花錢又毫無幫助
事實上對於跨的醫療協助,
不應該只有手術一環而已.. 唉唉
※ 引述《ohrring (reifpanne)》之銘言:
: 簡言。
: 我以為我是同志,但似乎不太像。
: 聽朋友看法說這樣比較像跨性別,
: 但我不太理解何謂跨性別,
: 所以想去精神科了解自己到底是什麼。
: 由於小時候與醫生有不太好的經驗,
: 已經有數年"不敢看"醫生,
: 所以想了解有關於知道這方面經驗的姊妹們。
: 請問,有沒有比較推薦的醫師?(北中南都可)
: 醫療方面的收費標準又是?(還是窮學生,不知道會不會太貴。)
: 去過一次就可以知道是不是跨性別了嗎?
: 還是要多次會診?
: (精神分析這類的我真的不太理解)
: 萬分感謝。
: ______
: 以下對朋友說的個人狀況:
: 喜歡男人,
: 也不討厭男性生殖器。(但只限定於對方:指男友,或性關係對象。)
: 我不太喜歡雙腿間的累贅,
: 尤其當與對方發生性行為時發生的生理反應,
: 更是有種由內向外的厭惡,但不知道為什麼。
:
: 被前男友笑像女生覺得很開心,不討厭。
: 被同事或晚輩稱"哥"時會有種不爽的感覺很想巴對方腦袋。
: 工作時被誤認成女性雖然一臉尷尬,但莫名驕傲開心。
: 不排斥女裝,也有女裝經驗(雖然那次被看到的家父打得半死)
: 愛裝扮更勝於吃飯,認為追求美並沒有不對。
:
: ______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94.92.8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