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ne Arbus《A Box of Ten Photographs》
購買:https://moom.cat/l/5smMJH
談起傳奇的美國紀實攝影師 Diane Arbus 作品集,最先被憶起的莫過於 1972 年出版的首本攝影集《Diane Arbus: An Aperture Monograph》。雖然這本書締造了史上最熱銷的攝影書紀錄,然而該書卻是 Diane Arbus 於 1971 年逝世後所出版,由其女兒 Doon Arbus 與藝術家友人 Marvin Israel 共同編輯與設計,並不全然算是攝影師本人的心血結晶。
一本至今未被世人注目的珍貴作品集《A Box of Ten Photographs》,最初發表於 1970 年。由 Diane Arbus 親自編輯,好友 Marvin Israel 設計,精心集結了 1963–1970 年間的十幅作品。每一幅作品附有插頁,親筆寫下作品描述。這十幅作品被裝進壓克力透明盒中,全手工訂製,預計發行 50 套。然而 1971 年 Diane Arbus 驟逝,離世時僅完成 11 套,販售 4 套。在這些流落各處的稀有品中,兩套由攝影師 Richard Avedon 購入,另一套是藝術家 Jasper Johns 所購買,最後一套則落入哈潑時尚雜誌總監 Bea Feitler 手中。
在 Bea Feitler 手上持有的版本,Diane Arbus 特別額外增加了第 11 幅作品,拍攝於 1971 年的「A woman with her baby monkey, N.J., 1971.」。該套特別版也將封面的「Ten」劃掉,改註記「Eleven」,成為這套作品集中的小插曲。
1986 年,史密森尼美國藝術博物館收購了 Bea Feitler 的版本,由博物館取得也意味著該套作品將成為當今世上僅有四套中的唯一非私人收藏。此系列作品於 2018 年 4 月至 2019 年 1 月間於該博物館公開展出,不僅展出原作,同時也詳加探討了 Diane Arbus 的生平與藝術成就。
儘管在世時已是富有影響力的攝影師,然而 Diane Arbus 真正的重要性是在其過世後才得到充分認可。這之間輿論所產生的巧妙化學變化正式拜《A Box of Ten Photographs》所賜。1971 年 5 月,紐約當代藝術雜誌 Artforum 首次以攝影師作品為專題,以「Five Photographs by Diane Arbus」為題將 Diane Arbus 的十幅作品挑選 5 幅收錄於雜誌之中,加上封面共有 6 幅,雜誌內則是由 Diane Arbus 提筆寫下:「照片是一個關於祕密的祕密,它揭示的越多,你知道的就越少。」成為其日後名言。1972 年離世隔年,伴隨著 MoMA 回顧展的巨大成功,《A Box of Ten Photographs》這套作品集被邀請至威尼斯雙年展展出,成為第一位參與此藝術盛會的美國攝影師。
由美國出版社 Aperture 所出版的《A Box of Ten Photographs》,29 x 36 公分的大開本尺寸,幾近原作的精美再現。Diane Arbus 生前不喜作品被裁切,從早期原作剔除邊緣的風格,至 1965 年轉變為保留粗獷的黑邊,直到 1969 年為了此作品集所研究出的柔和邊緣,再再顯示出 Diane Arbus 對攝影的極度追求。而這些介於心理與生理之間的糾結影像,人們可以將之看待成純粹的怪誕演出,又或是充滿生機的浩瀚舞台;無論如何,這些作品如同 Diane Arbus 的極端瘋狂,揮灑下無法抹滅的藝術成就。
攝影師 Diane Arbus 生於 1923 年,她著名的肖像攝影探索著 1960 年代的美國社會邊緣人,包含天體主義者、侏儒、變裝癖、流浪漢、唐氏症患者,甚至是在當時仍有少許人認為是不詳徵兆的雙胞胎。她的影像穿越了表象,傳達人物的感知與社會的脈動,值得人們探討議論。隨著 1960 年中的幾個公開展覽,使得 Diane Arbus 的作品開始被廣泛討論,並成為具有影響力的攝影師。只可惜 1971 年因嚴重的憂鬱症而最終服用藥物並割腕自殺,結束了 48 年的短暫生命。
「變裝癖心理」的推薦目錄:
- 關於變裝癖心理 在 邱千惠 . com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變裝癖心理 在 地下電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變裝癖心理 在 半瓶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變裝癖心理 在 [國中] 愛變裝到底是什麼心理- 看板Teach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變裝癖心理 在 異裝 的評價
- 關於變裝癖心理 在 超演导师谈异装癖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變裝癖心理 在 當我發現論及婚嫁的男友有變裝癖- 感情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變裝癖心理 在 [問卦] 生理男心理女異裝癖同性戀說人家4女生耶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變裝癖心理 在 [閒聊] 發現三層buff的跨性別在二次元好像不好找? - PTT推薦 的評價
變裝癖心理 在 地下電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地下速評】《厄夢娃娃屋》Incident in a Gost Land
平時實在很少看類型片,但《厄夢娃娃屋》這部加拿大與法國合製的恐怖片,算是稍微打破許多我對這種類型電影的成見,此片非那種屁孩愛亂摸的翻白眼流水帳劇情,在敘事上的安排頗有巧思:虛實的交錯、室內外的空間分佈,甚至讓我不時想到我的大愛片《不存在的房間》,《厄夢娃娃屋》可說是獵殺版的《不存在的房間》。
娃娃屋的陳設等等展現劇組的美術功力,攝影方面更有幾顆黎明、黃昏的鏡頭,是不曾在恐怖片看到過的美(也可能是我看太少)。當然,每扇門都裝有紅外線感應自動強力關閉,主角常受到莫名致命吸引力往黑處探,一個轉身我的媽啊,身為一個恐怖片,這種嚇嚇人的公式還是少不了的,喜歡恐怖片的朋友,也許仍會覺得最熟悉的套路最對味。
至於我唯一不喜歡的地方在於反派的角色設定,兩個壞人是來路不明的肥宅與變裝癖,他們對於娃娃的強烈執著以及暴力心理完全沒有呈現,也許這種壞蛋只是純粹的惡,但他們的形象卻以社會弱勢的負面刻板印像強化再現,理論上而言,會使真實感下降影響觀影涉入,害我一度正義魔人上身,愉悅感下降。
感謝『 双喜電影發行 』試片邀約~
【#厄夢娃娃屋】🧟♀️🌝🏡
2018/04/20上映
#娛樂媒介研究上身
#第一次看恐怖片試片
#金馬奇幻影展
#獵殺版不存在的房間
#想知道有恐怖片的壞人是正面完美的外表和形象嗎
#20點求解
變裝癖心理 在 半瓶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電影短評\【樂高蝙蝠俠電影】The Lego Batman Movie
【蝙蝠俠】又來了!不過這一次是樂高世界裡面的蝙蝠俠~。
樂高世界當中的蝙蝠俠是高譚市的救星,無論發生什麼災難,都逃不了蝙蝠俠的手掌心,蝙蝠俠總是會在最後一刻拯救高譚市。然而高譚市的新任警長芭芭拉高登上任之後產生了變化,一向千里獨行的他必須要學習團隊合作與信任朋友。
對於熟悉【蝙蝠俠】的漫畫與電影系列的影迷們來說,看到【樂高蝙蝠俠電影】裏頭的所提到的各種漫畫與電影梗絕對是一大樂事,從1966年的影集版、1988年的提姆波頓版、喬舒馬赫版、諾蘭版、一直到最近的查克史奈德版一應俱全。擔綱音樂的羅恩巴夫也很聰明的把1966年的影集版【蝙蝠俠】音樂結合了【黑暗騎士】的音樂元素拿來變奏(他可是漢斯季默的帶出來的作曲家,所以拿自己老師的音樂來惡搞也不過是剛好而已),聽到那似曾相似的旋律,再搭配著五短身材的樂高蝙蝠俠行俠仗義,同時旁邊的角色開槍還要自己用嘴巴哼出音效,讓整個動作橋段時時充滿了詼諧。除此之外,故事還很巧妙的把過去的【蝙蝠俠】系列電影的梗結合在一起來描繪蝙蝠俠的心理世界--黃金單身漢、自我中心、寂寞、喜歡b box、渴望家庭只是嘴巴不認、擁有強大的中二病,所以什麼都要又酷又帥,但是其實內心卻有迪斯可的靈魂與變裝癖好,在家都看【美國情緣】、【征服情海】等溫馨愛情電影。(湯姆克魯斯與芮妮齊薇格還意外的在蝙蝠俠家裡頭的大螢幕裡頭真人客串了一下)
這也讓【樂高蝙蝠俠電影】的主題巧妙的接續了【樂高大電影】的主題,【樂高大電影】告訴我們不要放棄自己的童心,盡情發揮想像力,【樂高蝙蝠俠電影】則是活用了這些想像力來探討了每個單身漢們心中都會擁有的弱點。望著片中蝙蝠俠秘密基地當中一件又一件的秘密武器,我不由得就想到了我家中堆積如山那堆沒做的模型與沒玩的遊戲,男生總有自己的小世界,有錢的搜羅名車古玩,小康一點的就像我這樣搜集小玩具與書籍、漫畫、電玩,所以這部電影我是越看越有同理心,因為他想要探討的角色根本就是針對我們這種人嘛。
當然,這部電影的基調就是推崇家庭、團隊合作、相信夥伴。但是在闡揚這個理念的時候,電影卻又不斷的Kuso我們慣常接受的電影公式,所以我們會看到當中的角色用著最不可思議的方式拯救他們的世界(那個方法一度讓我聯想到【人體蜈蚣】),但是卻又因為樂高世界當中的環境設定而不得不笑著接受這個方法、蝙蝠俠在壯闊感人的音樂緩緩升空的時候被忽然打斷成了一個幽默的笑點,連到了片尾要放團結歌的時候還不忘酸了一下:"在片尾放這首歌會讓家長與片廠老闆非常的高興"。
【樂高蝙蝠俠電影】不但維持了【樂高大電影】的幽默感,卻又多了【蝙蝠俠】漫畫與電影系列的梗,還不忘關懷一下獨居宅男的心靈世界,充滿了歡樂與活力。
延伸觀賞:
【電影介紹】【蝙蝠俠】拍了幾部電影? | 半瓶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2ZhLRg8Nig
【影評】溫馨逗趣中二宅男英雄傳-【樂高蝙蝠俠電影】 | 半瓶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zQlIxwZI2w
變裝癖心理 在 異裝 的推薦與評價
而實際是男性的偽娘雖不一定要變裝,但也常透過這樣的裝扮來表現自己或更突顯女性 ... 異裝或有此癖好者,則被稱為異裝癖(易服癖、變裝癖、易裝癖、異性裝扮癖)或戀 ... ... <看更多>
變裝癖心理 在 超演导师谈异装癖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超演导师谈异装癖 ... 异装癖恋物癖,季某某不当言论的 心理 归因, 心理 上的反社会情感上的反人类 ... 【爸爸一年只當一天女生育2兒 變裝 約定撼動網!】. ... <看更多>
變裝癖心理 在 [國中] 愛變裝到底是什麼心理- 看板Teach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我想談的是我侄子,他現在國三,五月將考大考拼高中,目前應該是有課業壓力。他成績算中等偏上,但一樣愛玩手機或遊戲..
遊戲都是玩賽車的比較多,平時在家話很少,也看不出來他有什麼異常。
之前我姐姐(侄子的媽媽)發現他會自己買女生的衣服,不知道他有沒有穿,但他問他都說會買是為了好玩。
結果我姐最近在他I pad裡發現他的自拍照,有很多半夜拍的,會自己戴面具戴假髮,拍恐怖自拍照(她有傳一張給我看,就弄得像鬼一樣很嚇人,因為太可怕我還沒存我姐已經先刪了)
問他為什麼要拍這些,他也只有說好玩..因為他處青春期,內心話也不太會直接說~
本來姐姐想幫他收驚,但他們又都是基督教..
不知道有人遇過這種事嗎?我們也不知道怎麼辦..這到底是好玩還是算有心理問題?
之前聽老公說他小時候也曾經想買女生衣服,因為好奇,但我覺得把自己裝扮得那麼可怕真的蠻奇怪的..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hon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6.46.3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eacher/M.1646301620.A.B75.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