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該找人聊聊 #倒數來個讓我大哭的爆擊 #哭完看完就去午睡 #人生好美好
如同 朵希・數字讀心術 女神說的,這本書真的弄哭我惹,嗚嗚嗚嗚嗚嗚,但我覺得這樣很好,情緒這種東西,你需要一個觸發點來發洩,看這樣的好書發洩,我覺得可以。
說真的,《也許你該找人聊聊》可以被列上 #2021年的推薦的排行榜!尤其是後半段,我只看前半段就可以愛上這本書,看了後半段,我直接就決定頒獎給他惹 👑👑👑尤其是很多感情的狀況,跟在《七週遇見對的人》的敘述,如出一轍,在這本書中看到的是故事,在《七週遇見對的人》看到的是背後的原因。
●○● 案例一 #你是破壞自己關係的幫凶 ●○●
例如說,有一個70歲的婦人叫做麗塔,他希望可以在老年遇見一個疼惜自己的人,之前的伴酗酒、家暴,而孩子不體諒她,因此老年後她孓然一身而孤獨,可是,但她獲得了一個新男友的時候,書本說:
「不止一次,麗塔幾乎就要負面曲解米隆(新男友)的話,幾乎想用 #破壞關係的方式懲罰自己得到的幸福,幾乎就要縮回她所熟悉的 #孤獨裡找安全感。」
☑︎
這讓我想到,七週遇見對的在不同的章節分別描述到這樣的狀況,
例如:
「我們許多人不容許自己擁有幸福美滿的結合,因為我們不會相信有人真正喜愛我們、重視我們。我們的自我意識可能已經因為某個創傷或事件,逐漸成型,所以認定自己不可愛、不值得被愛,或者在人生中注定孤獨。」
想想,你是不是也會這樣?發生了一個好事,就率先否定自己,別人誇獎,也覺得可能只是一種客套話,我以前也會,後來,我想想,為何我要這樣呢?我又不是童話故事裡那個被毒針刺到,或是吃到毒蘋果的公主,哪有一定要遇到壞事呢?
☑︎
可是你的相信的事情會形成你,你賦予了你所相信的思想力量。
《弄丟自己的你,過得有點辛苦吧》說
「第一、你的人格不是你,你擁有你的人格,但你不是它。
第二、你的人格是可以被改變的。」
這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你要思考,誰是主體?而不是被過去的思維限制住。因著我們是一個長大的人,而不是一個表面長大但是內心是孩童的人,我們需要知道,過去的事情,可能不在我們的控制範圍內,但缺乏的,我們此生有能力自己給予自己,不用假他人之手,不用一定要他人給予,#你自己的力量是溫柔很強大的。
●○● 案例二 #你的不安是因為還沒得到答案 ●○●
同時,裡面有一句話,非常的饒富趣味:
「得不到答案對每個人來說都是煎熬。」
☑︎
我對這句話這麼感同身受是因為《魅力學》也特別提到了這個:
「因未知而引發焦慮,試著責任轉移。」
不確定感在答案出現前是不會消失的,但內心事實上是討厭不確定感的,而且對於大腦來說,不確定感就是壓力。因此我們需要學習的是與不確定感和平共處的能力。
而這個共處的方式就是「#責任轉移」(responsibility transfer),簡單的來說,我們把這些壓力轉化成一個具體的事物(例如磚塊),想像它現在在在你的肩頭,然後選擇你的神(or像我就是選擇宇宙XDDD),接著想像你把肩上的責任全數卸下來,然後交給你的神。
因此,你不必在對任何事物的結果負責,#每件事都已獲得獲得託管,你可以好好坐下,放鬆享受這美好的旅程。
☑︎
再一次強調,這不會讓不安感消失,可是可以讓你共處,這運用的原理是「#安慰劑效應」(placebo effect),他說的是,在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因此藥物不夠,因此有些醫護人員給傷患的藥是根本沒有療效的(只是單純的止痛劑),可是,病人卻還是獲得了實際改善。
因為,#心智對生理有著極大的影響。
(如果你看到這句話,請你在看看上一大段我們說的,你就知道,為何我會不斷強調「我們會賦予我們的思想力量」。
☑︎
我很常使用「責任轉移」這件事情,基本上初期,我還需要花點時間想像,後期已經是植入腦袋了,還是會有恐懼、不安、害怕的時候,但是頻次下降了許多。
●○● #關於感情的推薦書籍 ●○●
最近整理了幾本,發現我推薦的順序是這樣的:
①《弄丟自己的你,過得有點辛苦吧》
https://whitehippo.net/2pmB5?uid1=facebook
② 《也許你該找個人聊聊》
https://adcenter.conn.tw/2qBlc?uid1=facebook
③ 《7週遇見對的人》
https://iorange.biz/2qBrj?uid1=facebook
之所以會把《7週遇見對的人》排在最後,是因為這其中有49個的練習,你相信我,題目都不難,但是因為需要直直深入你的內心,因此,你會在許多地方卡關。
因此,第一本《弄丟自己的你,過得有點辛苦吧》是全部當中最白話的,也是讀起來最沒有負擔的,但有助於你開始思考於釐清一些問題。
再來,是現在這本《也許你該找人聊聊》,則是因為裡面充滿了故事,而且是很完整的讓你知道前因後果,你會知道梳理一個人並不容易,因此,你自己梳理你自己也是不容易的。但因為裡面是他人的故事,你會看得比較清楚(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最後,才是《7週遇見對的人》,帶領你一步一步透過自我練習、剖析,更看清你的自己,而知道如何面對自己心中的感受、愛自己、愛他人。
以上,就是一覺醒來,又吃了晚餐寫出來的文章,我要去倒垃圾啦~
變 身 苦 刺到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五年前和小子的浴缸小約會💜
還好那時沒有練吉他,不然吉他繭肯定會刮傷你
為了方便照顧你,節省洗頭吹頭的時間,我剪去了我最愛的長髮
為了頭髮不要刺到你,我天天都把頭髮紮起來
因為放心不下你,三年沒進戲院看電影
最愛在浴室慢慢洗澡泡澡的我,改成洗三分鍾戰鬥澡
喜歡天亮才閉眼,在半夜寫歌沈靜的我,變成早睡早起
遇到大人世界裏各種很不爽的事超想飆髒話的時候,在你面前,壓住性子還是變成了禮貌用語
以前游泳超愛穿比基尼的我,現在穿的看起來比較像要去潛水
小時候要賺錢養家沒能把高中讀完,兩年前有機會唸世新,就算新加坡、台北、上海三地奔波,再辛苦也咬著牙讓自己碩士畢業!就為了你長大時,想用身教來跟你分享:「就算起步比別人晚,但只要後天夠努力,都不遲的故事。」
我改變了很多,謝謝你的出現,讓我成為了一個更好的人!
「我很愛你,但我也不會因此而失去自己」我們都要快樂,這也是為什麼再累我都還堅持著我愛的表演工作,謝謝你的理解和支持💜
變 身 苦 刺到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停!他到底在講什麼?」
以下不是要論戰疫情處置,而是人和人之間衝突的產生可以如何化解。如果想要回應,請不要講疫情的處理對錯,就算很想講,也要忍耐勒住舌頭。
和研究團隊開會時,有一位同仁在閒聊時說,陳時中當初應該要如何如何,否則就不會這麼嚴重,以前他在讀書時可能是因為他是牙醫,沒修某某學或沒有學好所以輕忽了。
我很不高興的說:「人家對一萬次,就這次有疑慮就被往死裡罵,以後還有誰要為國奉獻?」
同仁說:「我沒有說他怎樣啊,我的重點在說這種狀況就要如何如何處理,你為什麼要一直講我在講陳時中呢?如果不檢討,大家是要怎麼進步?」
我心裡繼續火大:「明明就有!你一直在講陳時中,還說他沒把書讀好,說他是牙醫。」
三天後開會,同仁再重述一次陳時中當初應該要如何如何,否則就不會這麼嚴重,以前他在讀書時可能是因為他是牙醫,沒修某某學或沒有學好所以輕忽了,我簡直是想要拍桌離席了。
但是想到正念認知療法講到的「正念傾聽」,我於是停一下,呼吸,問自己的前額葉:我的同仁真正要講的是什麼?是要罵陳時中,還是要講疫情該如何處理?我的前額葉回答:他已經述明他只是要講疫情應該如何處理,而且的確要討論才會進步,那我就針對如何處理和他討論,不要再去吵他為什麼要批評我們辛苦的阿中。
就像情侶吵架,女生說「你每次都忘記我的生日」,男生說「哪有每次」,重點理應在討論當下忘記生日不舒服的事,如果著重在處理「每次」,那就模糊焦點了。
會後我反省為什麼我會這麼暴怒。或許是身為母親吧?從孩子出生,我就得從早到晚做一千個決定,怎麼吃才會健康,怎麼做才會有利於身心發展,但只要孩子出了一個問題,就被千夫所指地說,妳看看,妳看看,都是妳做了什麼,沒做什麼,妳的孩子才會這樣。因此,對於指名道姓出征為大家承擔的人,我超級沒辦法接受的。
然而我也曾經站在我同仁的位置,被朋友絕交。那次的狀況是,我的朋友跟我說,他的師父可以幫信眾承擔所有的業,渡大家成佛,想要介紹我入門。
我婉拒他:「這樣講不合理啊,如果一個小孩打傷了人,他爸爸幫他頂罪,或是出面幫他和解,那個小孩學到什麼了?對於師父可以幫信眾承擔所有的業,渡大家成佛的說法,我是不相信的。」
我的朋友大怒說,我不想入門就算了,為什麼要污衊他的師父?我不斷的解釋我是針對這個說法,不是他師父,我的朋友對我怒吼,妳明明就有!
我事後反省,下一次要怎麼說才不會傷到人,後來發現,還是諮商技巧裡「不帶評價的探問」是最可以避免這種傷到人的狀況。
我可以說:「我很好奇,如果一個小孩打傷了人,已經由他爸爸幫頂罪,或是出面幫他和解,這個小孩是透過怎樣的歷程變成一個負責任的人?」
這樣的說法不帶評價,單純提出問題,邀請答案而已,即使對方不舒服,不舒服的程度也相對小一些。
回到我對我同仁不爽的這個例子。我同仁可以問:「我很好奇當初他為什麼不採取某某作法」,去掉陳時中可能沒有修某某學或是沒學好,或是說陳時中輕忽了。
這種探問、對事不對人的說法,可以營造一種討論的氣氛,也不會因為戲謔而刺到他人。
當然,我們沒辦法改別人,只能改自己。
碰到別人刺到我們時,我們可以停一下,呼吸,以正念傾聽的方式問自己:他這段話主要的目的是什麼?濾掉情緒性的部分,就事論事的進行討論與解決。
被激到了,沒關係,走開就好了。說你要上廁所。
事過境遷,行有餘力時可以反思一下,為什麼我會被刺到?我有沒有什麼議題要解決?
至於我們對他人的作法不解時,試著使用不帶評價的探問去了解事情的脈絡,讓重點放在事情而不是人。
好難!是吧?剛開始有點難,我大概從念大學時學了「諮商理論與技術」這門課以後就開始練,練了幾十年,時時反思,時時修正,雖仍然無法十全十美,基本上已經是反射動作不太費力了。
p.s.請放心,以上都是別人的例子,我不會得罪我同事和朋友。我寫文章時都會三、四件事寫在一起,置換主詞,置換事件面貌,才不會讓可能的當事人看到以後不舒服。否則,作家早就沒朋友了。
~郭葉珍的《和自己,相愛不相礙》~
博客來 https://tinyurl.com/y723qf8r
三采 https://tinyurl.com/yc4h6mm5
誠品 https://bit.ly/2KcE4CO
讀冊 https://bit.ly/2WjC9ip
MOMO https://bit.ly/3mhXvHy
電子書
Google Play: https://tinyurl.com/yb5gehfa
Readmoo: https://tinyurl.com/y9zlse28
角川: https://tinyurl.com/y7x6tr7o
KOBO: https://tinyurl.com/yaw27pby
博客來: https://tinyurl.com/ya78zwyc
Pubu: https://tinyurl.com/ybzzvo4q
MyBook: https://tinyurl.com/ya2yx4lu
HYREAD: https://tinyurl.com/y9c43vds
Amazon: https://tinyurl.com/yd8mdzsz
~郭葉珍的《我們,相伴不相絆》~博客來2020年親子教養排行榜第六名
博客來:https://reurl.cc/NjZWge (含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