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市汙水處理廠對太保市的重要性!
黃敏惠市長談到嘉義縣市要合作,我對黃市長的合作表達認同,而要解決的其中一項就是嘉義市的汙水處理廠工程配置,讓易餘花三分鐘的時間來說說,嘉義市與太保市之間的關係,一起跟著影片看下去!
#縣市合作 #一起解決惡臭味
#讓嘉義縣市民都能共榮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的網紅張秀華,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Q1:垂楊大橋拆?還是不拆? 5月5號,市長在施政總報告時,投出一顆震撼彈。 就是「垂楊大橋」要拆除?! 隨即,立委又在臉書上說:「垂楊大橋不會拆。」 市長表示:拆 立委表示:不拆 到底誰才能表達中央的看法呢? 建議:市長回答問題時應該更加小心謹慎,縝密思考後再回答。 嘉義縣要求「一次核定,分...
讓嘉義縣市民都能共榮 在 張秀華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Q1:垂楊大橋拆?還是不拆?
5月5號,市長在施政總報告時,投出一顆震撼彈。
就是「垂楊大橋」要拆除?!
隨即,立委又在臉書上說:「垂楊大橋不會拆。」
市長表示:拆
立委表示:不拆
到底誰才能表達中央的看法呢?
建議:市長回答問題時應該更加小心謹慎,縝密思考後再回答。
嘉義縣要求「一次核定,分期施工」。
但是,中央前瞻計畫中,針對嘉義縣鐵路的部分,只允許嘉義縣做規劃費。
這樣是否會影響,今年底即將動工的承諾?會不會再次被綁架?
Q2:嘉義市的新舊車站能否共存共榮?
舊車站是歷史建築物是城市的價值,更是許多市民的回憶。
那新站的位置要設置在哪邊呢?
Q3:都市計畫變更,會不會影響生活?
鐵路高架化的期程,希望在115年完工的話,
前期的都市計畫變更與用地徵收取得作業,預估是要在107年中,在都委會的部分應該要通過。
建議:應該要有公開透明的時程,可以讓民眾自己掌握未來的生活該如何規劃。
結論:垂楊大橋通車兩年多,已成市民重要的交通樞紐,希望市長能夠透過i-Voting來廣納市民的意見。再來做決定!
讓嘉義縣市民都能共榮 在 涂醒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一、重整嘉義市都市計畫
※終結派系把持,啟動都市計畫
1. 結合國土永續開發策略
2. 提高土地價值,阻止失序亂象
3. 鼓勵廠商進駐成立企業總部
4. 打造特色商圈,提高居住品質
5. 帶動嘉市經濟、社會、空間轉型
※善用都市更新,改善前後站風貌
1. 改造市區街廓景觀,啟動垂楊路造街計畫
2. 打造觀光夜市文化區、眷村文化區
3. 規劃阿里山茶文化街、彌陀路咖啡街、舊城區徒步街等
※平衡東西區域,全面發展嘉義
1. 建構藝文新廊道,再現「畫都」光榮
2. 成立青年創意產業園區
3. 公園特色化
※縣市合作,互利共榮
1. 推動大阿里山觀光特區
2. 嘉義縣市資源整合,觀光、產業行銷一條龍
3. 嘉義市為研發行銷中心
4. 嘉義縣為製造重鎮
二、打通交通任督二脈
※實現鐵路高架化,整合轉運站機能
1. 優先編列市府預算,協調中央立即動工
2. 檢討火車站周邊土地使用
※廢除垂楊路BRT專用道,打造安全行車環境
1. 恢復機慢車專用道
2. 設置交管行控中心
3. 規劃大眾運輸網絡系統
4. 成立嘉義市公共運輸與智慧發展處
※建立環市自行車系統,形塑單車友善城市
1. 鼓勵市民以自行車取代機車
2. 建構Smart-Bike系統
3. 廣設自行車租借系統
4. 定期舉辦自行車比賽
三、打造健康防老園區
◎涂醒哲:讓嘉義市蛻變為台灣的佛羅里達,是「防老」不是養老!
◎涂醒哲:人口老化的趨勢不可避免,就必須有前瞻性的規劃,除了養老,更要防老!我要打造嘉義市為銀髮樂活的健康城市,還要創造就業機會,以吸引年輕人返鄉服務,與老人共享天倫。
※建構衛星防老社區,創造就業機會
1. 成立健康產業研究中心,吸引廠商進駐設立企業總部
2. 導入TMO「Town Management Organization」(市鎮管理組織)營造機制
3. 提供健康管理、教育與社福、護理師等醫護工作機會。
4. 衛星社區以增加五萬人口數為目標
5. 各行各業預計可增加20%營業額
6. 打造雲嘉嘉特色商圈
※營造幸福住宅社區,共享天倫之樂
1. 吸引有老人的家庭移居嘉義市
2. 標榜環保綠建築、無障礙空間設計
3. 興建出售或出租的一般與老人住宅
4. 公共空間管線地下化
7. 輔導社區營造、商圈經營與城鎮營造
※善用嘉義豐沛醫療資源
1. 全面盤點醫療資源,避免重複浪費
2. 園區規劃電動公車交通服務
3. 開辦日間照護與護理之家
4. 定期舉辦健康講座與健康生活輔導計畫
※提高重陽敬老津貼,老人長壽久久久
1. 設籍本市3個月以上並實際居住者
2. 年滿65歲至79歲,每人新台幣5,000元整
3. 年滿80歲至89歲,每人新台幣6,000元整
4. 年滿90歲至99歲,每人新台幣9,000元整
5. 年滿100以上,每人新台幣12,000元整
四、建構「食品安全」首都
※成立「食品安全委員會」,
1. 培植嘉義市專業認證分析實驗室
2. 推動食育自治條例
3. 仿效日本推動校園食農教育
4. 根據地方特色,建立食品安全優先防禦順序
5. 啟動「在地食材供應計畫」
※嚴格管控、源頭管理
1. 要求食品業者提供添加化學物質清單
2. 訂定新上市食品申報與核可機制
3. 不定期、不定點抽查
4. 加重罰責、提高檢舉獎金
※建立「集體訴訟」求償平台
1. 協助受害者求償(含括民眾、廠商)
2. 由市府協助集體訴訟